關(guān)于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合集8篇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1
關(guān)于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并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jié)又被蒙上神佛色彩。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qū)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qū)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jié)的主旋律。其節(jié)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jié)的序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jīng)紀念,相沿成節(jié)。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2
有些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的歷程中閃著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七、,凍死叫花。這句我很小便會講了。是舅教我的。我五歲那年的臘八節(jié),便是天寒地凍,哈氣成冰。因為冷,我賴在被窩里不肯起來。而那天,舅爺爺卻起得格外早,吃過飯,他竟去了鎮(zhèn)上,說有很重要的事。鎮(zhèn)上離村子有七八里路。舅爺爺走了,天,不知何時,竟開始飄雪了。后來,雪下得愈大了。我忽然有些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舅爺爺非得要冒雪出去……
因為家生變故,我寄養(yǎng)在舅爺爺家,已經(jīng)半年有余了。舅爺爺是個孤寡老人,六十多歲,看起來,像七十歲,或者還要老。但他卻很愛笑,笑起來,山羊胡子一動一動的,很好看。我不能讓妞兒跟著舅爺爺再受委屈!多好的孩子,如今卻,唉……”他常顫巍巍地說。我雖聽不太懂他的一些話,然而我卻知道,他是極疼我的,比起家里的人,親多了。自我來后,他用來換錢的雞蛋,便成了我的營養(yǎng)品。他的老白干,也喝得少了,說要攢下錢來,將來供我念書。
舅爺爺終于回來了。他渾身上下一片白,像個雪人。看見我,他便開始笑,山羊胡子上的雪落到我臉上,涼涼的。他將手里拎著的一只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憑直覺,我知道那里面應該是吃的。可他卻不肯先打開,而是先為我洗臉,梳辮子,末了,又拿出預備過年的新襖,讓我穿上。然后,才一點、一點地開那紙包,呀!里面的東西,竟是我沒見過的!
“孩子,知道嗎?今天是臘八節(jié),也是你五周歲的生日!”他依然笑著,但那笑里有了些我不能理解的深意,“這叫生日蛋糕!聽說,城里人過生日都興吃這個!我是提前讓在鎮(zhèn)上開雜貨鋪的親戚從縣上捎來的!”他一邊說,一邊打開另一個紙包,里面是五支紅紅綠綠的小蠟燭,他將它們一一插在那個漂亮得耀眼的蛋糕上,又用火柴,一支一支地點著。蛋糕上立時盛開了五朵金黃色的花。“閉上眼睛,許個愿吧!孩子,許個你最想要的愿望,往后,你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越來越好,人家說了,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許愿,是最靈的……”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見識并且擁有生日蛋糕。那蛋糕,是我吃過的世上最美的美味——那軟糯,那細膩……一生不忘。舅爺爺一口都不肯吃,他說,那整個都是屬于我的,我要完完全全地把它吃到肚子里——連同許下的。
所謂刻骨銘心。又所謂,不思量,自難忘。那個寒冷的,一位老人用他所能想到的最特殊的方式,為一個孩子灰色的涂上了香甜,成為我一生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是的,永遠不會使記憶風化。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著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3
在人類的心靈中,有著一架分毫不差的天平,它是勞動者唯一的法門,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才能得到它們的洗禮。而那把天平失去了平穩(wěn),那人便是不勞而獲,貪圖別人的血汗錢,將占為己有,那是懶惰無能的人。有了付出才會有成果,人類有著兩件致富的法寶——頭腦與雙手。錢并不是得心應手,那些富人也有著致富的聰慧頭腦。
從《臘八粥》說起,在一戶勤勞的家庭中,一對夫妻倆勤勤懇懇,創(chuàng)下了一份份的遺產(chǎn)。成天到晚的工作著,因此過了幾年,這一口子,便富了。但是他們對其子從小就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對他由衷的關(guān)心,促使他養(yǎng)成了懶惰貪吃的壞習慣。等老兩口去世后,他和他的妻子便成天吃喝玩樂。餓了吃父母留下的糧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過著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因此過了許久,也就是臘八這天,他倆只剩下一碗粥。最后被餓死,凍死。沒有吃不完的飯,沒有穿不破的衣,《臘八粥》中懶夫婦的下場也就是不勞而獲者的下場。這把心中的天平稱已經(jīng)失去了平衡,東倒西歪。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耕耘,便想得到收獲的成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永遠都不可能實現(xiàn)的。
在我幼時,經(jīng)常聽媽媽講故事,教育我萬事皆成功,必須消除懶惰的思想。“原來那寶貝就是他的頭腦和雙手”這句話我直到現(xiàn)在還清楚的記得,時時刻刻的回蕩在我的腦海中。這個故事雖然是童話,但它能給我,諄諄教導。故事發(fā)生在民間,有一位青少年,他的父親臨終前告訴這位少年:“兒啊,我留給你兩件寶貝,有了它們,你便能得到財富。”與是父親逝世了,這位青少年冥思苦想,找便了家中每一個角落,連后院,也翻了一便,可他始終沒有找到。有一天一位老爺爺,看著他心事重重,便走到少年前,問起了事來。青少年將事情認認真真的與老者說了一便。起初只聽他哈哈一笑,便告訴了少年:“寶貝就是他的頭腦和雙手。”此時的他茅塞頓開,恍然大誤,明白其中這一成透人心思的道理。從此以后,這個青年用這兩件“寶物”創(chuàng)造了許多許多....雖然這是一個童話,但其道理是深刻明顯的,教育我們無論想得到什么,都要付出勞動,只有雙手才是真正的財富。要想獲取幸福與財富,天平對待世間各式各樣的人都是鐵面無私的。只有你業(yè)經(jīng)與勤,形成于私,才能支撐起財富的大傘。
如果現(xiàn)在還是封建主義社會的話,當官的魚肉百姓,不勞而獲與勞而不獲是一個鮮明的對比。可是現(xiàn)在是一個真才識學年代,如果你成天癱坐著,不工作,不學習,去享受。那錢財會從天而降,決定是一個美好的夢。如果所有人都希望過充實的生活,必須認真工作,努力,便是事實的,一生將會快快樂樂地美好度過去。誰都愿做這種人。讓我們充分利用“人身兩件寶”,創(chuàng)造美好的明天。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4
從前,有一家人家,三口人過日子——一個老頭、一個老太婆、一個兒子。
老頭和老太婆,一年到頭總是勤勤懇懇地過日子:公雞一打鳴,老頭就起來下地,老太婆就起來點火做飯;老頭耪五更地回來,老太婆已把飯做好,屋里院外收拾得干干凈凈、整整齊齊;吃完飯,老頭抽袋煙又下地了,老太婆就搬過紡車,嗡嗡地紡線。就這樣,他家年年打得糧食大囤溜,小囤滿,有吃有穿,日子過得美美的。鄰人們哪個不夸呀,哪個不學呀!
兒子呢,才十多歲。爹讓他學耪地,他不去干;媽讓他學管家,他不聽。他凈貪玩。他爹媽想,嗨,還小呢,也許長大了,一懂得過日子的道理就好了。誰知兒子長成了大小伙子,倒是不貪玩了,那個饞勁頭可大啦!爹媽說勸,他當耳邊風;鄰人們說他沒出息,他裝聾。他想的好:有爹媽干著呢,我不干也行;誰讓我攤上個好的“父母運”呢?
老頭和老太婆漸漸地老了。
一天,老頭得了重病,治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去。臨死時候,老頭把兒子叫到跟前,囑咐他說:
“孩子,你總要記住哇——‘誰家地上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你要再像從前那樣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頭說完了就死了。
兒子沒把爹的話記在心里,老頭死后,他當家,仗著爹留下的房子,地,還有一囤糧食,就天天吃吃喝喝,玩玩樂樂——越來越放蕩了。不久,他娶了個媳婦。媳婦跟男人一路人。鄰人們都罵他們是“花啦虎”,老太婆氣病了。
一天,老太婆倒在炕上,看看也要死去。兒子不聽話,就囑咐囑咐媳婦吧。老太婆把兒媳婦叫到跟前,痛心地說:“孩子,你總要記住呀——‘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你要跟你男人那樣學下去,早晚是要受罪的。”
老太婆說完也死了。
媳婦沒有把婆婆的話記在心里,她和男人更放蕩啦!每天日頭不曬屁股不起炕,地里長遍了野草不耪一鋤;天天只顧吃呀花呀。父母留下糧食吃光了,賣地;賣地的糧食快吃完了,不礙——還能賣房子呢。他們就這樣迷迷糊糊地過下去。鄰人們都不搭理他們了!到了。
寒風呼呼地嚎,大雪嘩嘩地飄。冰天雪地,冷得連只野鳥也看不見呀。父母留下的三間房子,也不收拾也不抹泥,早就露天了,風吹雨打日頭曬,檁都朽了,就是賣,誰買這樣的房子呢?常說的話——“臘七,到處凍個大疙瘩”。臘月初頭這幾天,是冬天最冷的時候啊!
這兩口子,擠在墻旮旯里,凍得哆哆嗦嗦直打顫,餓得耷拉著腦袋眼發(fā)花。到臘月初八這天,他倆再也忍不住了,直直懶腰,把囤拆了。抖抖囤底,弄把糧食,敲敲囤邊,又弄把雜糧;把囤簍當柴,把糧食下鍋,熬了半鍋雜糧粥喝了。心里一暖和,兩人這才猛地想起爹媽的話。可是晚啦——喝口稀粥頂什么呀!兩人連凍帶餓死在旮旯里了。
這件事一個傳十,十個傳百——大伙都知道了。后來人們每到舊歷臘月初八這天,就有這個風俗:家家五更天起來,把許多雜糧放在一起熬一鍋雜糧粥,這就叫“臘八粥”。在吃“臘八粥”的時候,老人們總愛對晚輩講這個故事,講完了就說:
“那對饞懶的夫妻,不聽勸不服說,光憑攤上了好的‘父母運’,怎么樣?吃光淘凈到末了鬧頓這樣的雜糧粥喝,還是沒誤了凍死呵!”接著,老人們便念叨起老頭和老婆臨死時說的話: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梁先紅尖,誰家土地耪得勤,誰家糧食打滿囤。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5
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著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七、臘八,凍死叫花。這句諺語我很小便會講了。是舅爺爺教我的。我五歲那年的臘八節(jié),便是天寒地凍,哈氣成冰。因為冷,我賴在被窩里不肯起來。而那天,舅爺爺卻起得格外早,吃過飯,他竟去了鎮(zhèn)上,說有很重要的事。鎮(zhèn)上離村子有七八里路。舅爺爺走了,天,不知何時,竟開始飄雪了。后來,雪下得愈大了。我忽然有些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舅爺爺非得要冒雪出去
因為家生變故,我寄養(yǎng)在舅爺爺家,已經(jīng)半年有余了。舅爺爺是個孤寡老人,六十多歲,看起來,像七十歲,或者還要老。但他卻很愛笑,笑起來,山羊胡子一動一動的,很好看。我不能讓妞兒跟著舅爺爺再受委屈!多好的孩子,如今卻,唉他常顫巍巍地說。我雖聽不太懂他的一些話,然而我卻知道,他是極疼我的,比起家里的人,親多了。自我來后,他用來換錢的雞蛋,便成了我的營養(yǎng)品。他的老白干,也喝得少了,說要攢下錢來,將來供我念書。
舅爺爺終于回來了。他渾身上下一片白,像個雪人。看見我,他便開始笑,山羊胡子上的雪落到我臉上,涼涼的。他將手里拎著的一只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憑直覺,我知道那里面應該是吃的。可他卻不肯先打開,而是先為我洗臉,梳辮子,末了,又拿出預備過年的新襖,讓我穿上。然后,才一點、一點地開那紙包,呀!里面的東西,竟是我沒見過的!
孩子,知道嗎?今天是臘八節(jié),也是你五周歲的生日!他依然笑著,但那笑里有了些我不能理解的深意,這叫生日蛋糕!聽說,城里人過生日都興吃這個!我是提前讓在鎮(zhèn)上開雜貨鋪的`親戚從縣上捎來的!他一邊說,一邊打開另一個紙包,里面是五支紅紅綠綠的小蠟燭,他將它們一一插在那個漂亮得耀眼的蛋糕上,又用火柴,一支一支地點著。蛋糕上立時盛開了五朵金黃色的花。閉上眼睛,許個愿吧!孩子,許個你最想要的愿望,往后,你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越來越好,人家說了,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許愿,是最靈的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見識并且擁有生日蛋糕。那蛋糕,是我吃過的世上最美的美味那軟糯,那細膩一生不忘。舅爺爺一口都不肯吃,他說,那整個都是屬于我的,我要完完全全地把它吃到肚子里連同許下的心愿。
所謂刻骨銘心。又所謂,不思量,自難忘。那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用他所能想到的最特殊的方式,為一個孩子灰色的童年涂上了香甜,成為我一生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是的,時間永遠不會使記憶風化。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著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6
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著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七、臘八,凍死叫花。這句諺語我很小便會講了。是舅爺爺教我的。我五歲那年的臘八,便是天寒地凍,哈氣成冰。因為冷,我賴在被窩里不肯起來。而那天,舅爺爺卻起得格外早,吃過飯,他竟去了鎮(zhèn)上,說有很重要的事。鎮(zhèn)上離村子有七八里路。舅爺爺走了,天,不知何時,竟開始飄雪了。后來,雪下得愈大了。我忽然有些怕。我真不知今天是什么日子,舅爺爺非得要冒雪出去。
因為家生變故,我寄養(yǎng)在舅爺爺家,已經(jīng)半年有余了。舅爺爺是個孤寡老人,六十多歲,看起來,像七十歲,或者還要老。但他卻很愛笑,笑起來,山羊胡子一動一動的,很好看。我不能讓妞兒跟著舅爺爺再受委屈!多好的孩子,如今卻,唉。”他常顫巍巍地說。我雖聽不太懂他的一些話,然而我卻知道,他是極疼我的,比起家里的人,親多了。自我來后,他用來換錢的雞蛋,便成了我的營養(yǎng)品。他的老白干,也喝得少了,說要攢下錢來,將來供我念書。
舅爺爺終于回來了。他渾身上下一片白,像個雪人。看見我,他便開始笑,山羊胡子上的雪落到我臉上,涼涼的。他將手里拎著的一只大包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憑直覺,我知道那里面應該是吃的。可他卻不肯先打開,而是先為我洗臉,梳辮子,末了,又拿出預備過年的新襖,讓我穿上。然后,才一點、一點地開那紙包,呀!里面的東西,竟是我沒見過的!
“孩子,知道嗎?今天是臘八,也是你五周歲的生日!”他依然笑著,但那笑里有了些我不能理解的深意,“這叫生日蛋糕!聽說,城里人過生日都興吃這個!我是提前讓在鎮(zhèn)上開雜貨鋪的親戚從縣上捎來的!”他一邊說,一邊打開另一個紙包,里面是五支紅紅綠綠的小蠟燭,他將它們一一插在那個漂亮得耀眼的蛋糕上,又用火柴,一支一支地點著。蛋糕上立時盛開了五朵金黃色的花。“閉上眼睛,許個愿吧!孩子,許個你最想要的愿望,往后,你的日子會越來越好的、越來越好,人家說了,過生日吃蛋糕、吹蠟燭、許愿,是最靈的。”
那是我平生第一次過生日,第一次見識并且擁有生日蛋糕。那蛋糕,是我吃過的世上最美的美味——那軟糯,那細膩。一生不忘。舅爺爺一口都不肯吃,他說,那整個都是屬于我的,我要完完全全地把它吃到肚子里——連同許下的心愿。
所謂刻骨銘心。又所謂,不思量,自難忘。那個寒冷的冬天,一位老人用他所能想到的最特殊的方式,為一個孩子灰色的童年涂上了香甜,成為我一生最溫暖的記憶之一。
是的,時間永遠不會使記憶風化。有些記憶甚至被歲月提煉成寶石,在生命的歷程中閃著光芒。也正是這些或甜或苦的記憶,串成了生命的鏈,無限地伸延下去。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7
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jié),這天在我們小時候是個特令人心動的日子。那時候物資匱乏,一年四季我們那群可憐的農(nóng)村孩子總處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
臘八這天,媽媽會煮臘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紅棗、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種雜糧、肉類和佐料匯合熬成粥狀,聞之香甜,吃之可口。
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節(jié),這天在我們小時候是個特令人心動的日子。那時候物資匱乏,一年四季我們那群可憐的農(nóng)村孩子總處于渴望美食的憧憬中。
臘八這天,媽媽會煮臘八粥,那是多么美妙可口的食物啊!小米、大豆、紅棗、花生、瘦肉和肥肉各種雜糧、肉類和佐料匯合熬成粥狀,聞之香甜,吃之可口。
臘八這天,媽媽照例早早起床,精心準備各種食物,然后細心涮洗鍋碗,其慎重程度不由讓人對這天充滿了虔誠的敬意。
粥煮好了,先給奶奶盛一碗,然后我們依次盛了吃。每次盛的時候,我總是喜歡把自己特愛吃的花生米多挑一點到自己的碗里,吃的時候,滿心喜悅,細細品味,慢慢咀嚼,邊吃邊叫好,最后還意猶未竟,把個碗舔得比洗過還要干凈。
當時只顧自己高興,現(xiàn)在回想起那時,記憶中竟然沒有母親吃臘八粥的情景,原來由于家大口闊,每次我們都吃個不剩,從來都沒想到過給媽媽留下一點點,她竟然這么多年都沒有吃過自己親手熬出的臘八粥!
一件事情,一個感動來得如此之遲,足已遲到媽媽躺在墳墓里了方才想起,這世上做兒女的怕是一生都還不了父母千分之一的恩情!
昨天正值臘八節(jié),剛巧在家附近走人家,我去老屋看了看,大門緊鎖著,那個父母經(jīng)常搬把椅子坐著曬太陽的臺階臟兮兮的,門前的那塊水泥場子上滿是飄落的枯葉,兩旁到處是枯黃的小草,整個院落給人一種荒涼、蕭條之感。這哪像我那勤勞、潔凈的母親曾經(jīng)住過的地方?
母親是個極愛干凈的人,她即使病到請保姆的地步也要把各個地方弄得亮堂堂、清清爽爽。我記得很多次我回娘家時,總能看到她用力地鏟門前大場地兩旁的野草和清掃各個角落。
那蒼老的背影和佝僂的身子常令我心疼不已。可是如今人去樓空,父母躺在冰冷的地下,再也管不了花開花落,潮來潮去,燕來燕往了。我在隔壁唐姐家借了把掃帚細心地把屋外打掃個干干凈凈。
臨了,唐姐對我說,有一天晚上她夢到母親了,母親對她說:“唐姑娘,我被子好濕,我睡不成,請你幫我曬一下吧”唐姐說她到母親墳前看過了,媽的墳墓塌陷了不少,由于所處位置低下,雨水極易灌進去,于是唐姐推想這一定是母親給她托夢:說她睡的地很濕,她睡不安寧聞此言,我們倆都流淚了。
生前,唐姐對媽的照顧甚至超出了我們,母親對她“訴說”自己的苦處而不向我們訴說很正常。可是,按照我們這慣例,不到明年清明節(jié),新墳是不能動的。
媽媽,明年清明時,我們一定好好把你的“家”弄得舒適和溫暖
臘八節(jié)作文900字 篇8
臘八節(jié),在民間這一天有著許多的習俗。
祭祀
關(guān)于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并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后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后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jié)又被蒙上神佛色彩。這項活動來源于古代的儺(古代驅(qū)鬼避疫的儀式)。史前時代的醫(yī)療方法之一即驅(qū)鬼治疾。作為巫術(shù)活動的臘月?lián)艄尿?qū)疫之俗,今在湖南新化等地區(qū)仍有留存。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qū)疫禳災,而成為臘八節(jié)的主旋律。其節(jié)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并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jié)的序慕,忙于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采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臘八粥
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據(jù)說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chuàng)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wèi)國(今尼泊爾境內(nèi))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quán)統(tǒng)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獲,后經(jīng)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jīng)紀念,相沿成節(jié)。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并向各個寺院發(fā)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合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京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后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干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腳,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飾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臘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shù)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jié)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