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的記憶作文(7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的記憶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春節的記憶作文1
說到春節,相信南方的人們腦海里浮現的一定是這幾個詞:殺豬飯、掃揚塵、貼春聯、年夜飯、湯圓?雌饋韼缀醵际浅缘模捅狈饺藖碚f,最主要的就是餃子,而生在南方的我最中意的還是湯圓。但不管是餃子還是湯圓,在中國的傳統觀念里代表的都是團團圓圓。
春節,如同一場盛大的宴會,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地點如約而至,而參加這場宴會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是家人。
小時候,最期盼的就是春節了,因為那樣就可以有新衣服穿,有肉吃,還可以不用擔心到處玩了以后被罵,更不用擔心有繁瑣的家務所纏身。
現在的春節已經漸漸失去原有的傳統味道了,大多數城市人都選擇買各種成品或者上飯店里吃,很少有人愿意自己動手做一桌團年飯了。
依稀記得在小時候春節前是會忙好長一段時間的。尤其是在快接近臘月的時候人們就前前后后張羅著殺年豬了,殺年豬是屬于南方的一個特定習俗。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新年來到之前將養了一年或者大半年的豬宰殺掉,部分用來腌制臘肉和灌臘腸,部分用來招待周邊的鄉親和自家的親戚,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殺豬飯”。
在南方吃“殺豬飯”也是有講究的。主人家會在宰殺了豬之前最先邀請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們,接下來就是同村的鄉親和自家的親戚。印象中,最喜歡吃的就是媽媽做的“頭刀菜”,因為媽媽總說我肺部不好,要多吃血旺,媽媽就做的格外符合口味,一年到頭,可能就殺年豬的時候吃的會多一些。
自小父母在身邊的時間就是極少的,而從上中學開始就已經學會自立的我,會在臘月的時候與姐姐一起將家里的揚塵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掃一個遍。據老一輩的人說,一年到尾了,將家里的灰塵全都清掃一遍是為了來年更興旺,更幸福。每一次掃揚塵的時候總是將家里廚房的廚具,客廳的凳子搬出院壩干干凈凈洗一遍。
在我記憶里,父母幾乎都是在臘月二十五六才會回到家。而那時我最盼望的就是父親的回來,他總會在縣城的水果批發市場里買上幾種水果存放在家里,供我們幾個孩子過年的時候吃。那時候就覺得過年真好,熱鬧的氛圍讓我總覺得特別幸福,于是就屁顛屁顛的跟在母親的身后張羅著水磨湯圓粉等事情,弟弟則在門前跟著父親貼春聯,家里的春聯都是由那時候還在讀師范的姐姐寫的,因為學的是幼師,姐姐的硬筆和軟筆字都拿過獎,寫的連我都羨慕呢。
除夕的下午母親就會開始準備團年飯的食材,最多的就是魚,爸爸和弟弟常常被奶奶和媽媽說成是饞貓,我圍著灶臺邊注意火候邊看著母親下炸。炸的主要是魚和豬肉,一方面是為了有客人來的時候招呼客人,一方面是便于存放。而在另外一個爐子上,鍋里用鹵水煮著豬耳朵、豬尾巴、豬舌頭......算算,年夜飯差不多就有好幾個菜了。常常我們幾個姐弟還沒有等到年夜飯開席,就已經圍著灶臺吃了一圈了。
吃過團年飯我就又開始忙開了,幾乎接著好幾年都這這樣子。吃過團年飯,就開始張羅初一早上湯圓的餡,因為家里人都不太愛吃糖餡的湯圓,于是母親和我一起就將一些青椒或紅椒、煎過的豆腐、土豆碎末混合著五花肉剁成肉末作為湯圓餡,前前后后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吧,剁完肉餡差不多春晚就開始了,凈了凈手,就去和家人一起看春晚了。
時光一霎,父親已經年老,母親也已經頭發泛白。姐姐已經出閣,而家里大小事主要是我和母親張羅,九月時候奶奶也過世了,很久不在小院生活的我們,在這個城市里幾乎找不到溫暖的影子。還好,家人都在身邊,這個春節雖然會如平常般度過,但本就相聚不多的一年,總算是為父母找到了休息的借口。
窗外陽光很充足,這是近幾年在接近春節的日子里難得見到的?粗呀洑w來的游子坐在陽光下悠閑的與家人談心嗑瓜子,心底不覺的升起一股暖流。這樣的日子,在中國人傳統的骨子里是永恒不變的牽掛和匆忙奔家的念頭,這樣的節日終究是溫暖而幸福的。
春節的記憶作文2
現在過春節,覺得沒有一點意思。
而兒時的春節留在記憶里卻永遠忘不了的。
我對過春節有印象大概是六、七歲時吧,記得過了臘八,媽媽就開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饅頭,當然和現在城里買的或圓或方的饅頭不一樣了。家鄉的饅頭其實不叫饅頭,而且平時是不這樣做的,只有在重大節日和走親戚的時候才會這樣做。媽媽蒸的叫棗花,另一種叫糕。每到蒸糕的時候,媽媽早早就忙起來了,先天晚上發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還要和幾個關系好的鄰居一起蒸。在鄰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間里,男人們壓面,女人們捏棗花,我和一幫年齡差不多的孩子一會到屋里看看,一會又跑的沒有了蹤影,總之這一天家長是不管孩子的,也許是顧不上管吧。媽媽蒸的糕主要是用來祭祖的,記得我小的時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學考試,媽媽都要蒸個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媽媽說是為了讓兒子“高升”啊。
棗花和糕,媽媽現在還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種東西現在已經沒有了,家鄉人叫“黃蒸”,具體是哪兩個字我也說不準,姑且就用這兩個字吧。它其實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點陷,有白菜,也有白蘿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時候特別不喜歡吃,在我離開家到縣城上學以前,我們家平時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窩頭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經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時候和朋友一起到飯店吃飯,有人特別愛點貼餑餑熬小魚,我看著玉米面做的餑餑從來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楊村鎮有一家貼餑餑熬小魚特別有名,市里有人開車跑到那兒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從承德回天津,他們要去吃楊村的貼餑餑熬小魚,那個餑餑貼的真好,但是我也沒有吃一口。童年的記憶里對玉米面特別的抵觸,這種抵觸持續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候,我小的時候沒有電視看,更沒有春節晚會了,只是等著三十晚上的餃子熟了,就該我放炮了。但是頭鍋煮熟的餃子是不讓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媽媽在每個碗里盛兩個餃子和一點湯,我和弟弟妹妹端著放在媽媽燒香的地方,有的在門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該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當然由我來,小我七歲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擔,但是我從來沒有讓過,直到我對放炮沒有了興趣。小時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記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誰,很多年以后我問媽媽,她笑笑說,其實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誰,只是從老人哪兒學來的.,為了祈求來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這樣做的。只到現在媽媽每年還在重復著這樣的活動,因為只有這樣她才能覺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還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時候家里窮,小孩子過年的時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讓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給拿出來。睡覺前,媽媽把新衣服給拿出來,把舊的衣服換下來,我聞著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兒時的大年初一起的特別早,聽到炮聲就起來了,穿著媽媽換好的新衣服跑了出去,和幾個同齡的孩子去給長輩們拜年了。小時候拜年我們叫磕頭,那是真的跪在地上磕頭的,大人有時候故意逗我們,不把頭磕響了不給禮物的,說是禮物,其實就是一顆糖或者一把花生什么的,但是對我們來說已經是很特別的禮物了。農村拜年很講究的,先給自己最近的親屬拜年,然后是一姓的其他親屬,最后的外姓的鄰居,但是不給輩分比自己低的人拜年。我小的時候對鄰居的輩分老是分不太明白,經常和同伴們去比自己輩分低的鄰居家拜年,惹得大人們笑話。初一這一天孩子們都是解放的,幾乎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人不干涉的,我經常是和同伴們去做我們之間的游戲了。
初二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離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帶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無拘無束的一天,一直到過了初五,大人們該上班了,我們也快開學了,年才漸漸離我們遠去了。
春節的記憶作文3
過春節,慶新春,年拜完了,親串遍了,肉吃過了,酒喝足了,還要盡情地玩一玩、樂一樂。人們對春節的興致一般要從正月初一延續到正月十五夜晚,將節日的氣氛推向高潮。既然是夜晚,就要有光亮,必然要張燈。
小時候,過完大年初一,便翹盼正月半。一俟到晚上,吃了圓子,便吵鬧著點上傳統的兔子燈,或在大人的陪伴下,或與小伙伴們三五一群、四個一黨地上街玩燈、觀燈去了。
那時不像現在的燈,五花八門,高檔得很。記得占據我整個童年的,是那只爸爸做的裝有四個小木輪的紅彤彤的五角星燈,恰恰迎合了那個時代的時髦和取向。因每年僅有四五天玩的機會,所以五角星燈保存得較好,偶有破損,父親就用紅紙重新糊一下,又成新的了。如此年復一年的,從我三四歲起一直到小學畢業,這一"紅星"成了我的"唯一",但我卻感到非常滿足、自豪和威風。因為那時不是每家的小孩都能擁有一盞屬于自己的燈的,大多只是用河蚌殼做的"歪歪燈",或學著冰心文章中做的"小桔燈",更多的是空著兩手跟著有燈的孩子后面奔跑、吆喝了。
那時的我,每每拉著紅星燈,昂首行進在小伙伴隊伍前頭,總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也在跟著我走。于是便很神氣,仿佛天與地、人與星已經融合在一起了。那神秘的氛圍至今還銘刻在腦海里。
歲月在風雨中穿行。后來,當我也成了父親,一雙兒女蹣跚學走路的時候,每到正月,都要帶兄妹倆去買燈,但心境已經與我小時候有些不同?磧鹤油嬷"金猴",見女兒挑起"荷花",和小伙伴們一起玩燈嬉戲,心中涌起一股濃濃的欣慰。節日是永遠屬于孩子們的呀。
置身于元宵節街頭、廣場那燈火輝煌的海洋,觀賞著花樣繁多的花燈,不免感慨。民俗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積淀,有意義也有情趣。試想,正月初一十三億人都說吉利話,都穿漂亮衣,舉止都講文明,這不正是中華民族內在凝聚力的生動體現嗎?千燈競放,游人如織,鑼鼓喧鬧,火樹銀花,令人疑是走進童話世界。我不禁想起古代文人騷客所作的如"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等詩句。
民俗文化的沿襲與變更,也會刻上一個國家物質文明進程的年輪。譬如這元宵燈節,"十三上燈,十八落燈",為亙古的傳統;"上燈圓子落燈面",是久遠的食俗。我們小時候傳唱的"高燈圓子落燈面,今年吃了望明年"的童謠,放到現在,孩子們就很不以為然。圓子和面條,有什么望頭?是啊,生活困窘的時代,一年能有幾次吃到圓子和面條呀?那就只能借助節日來滿足生存的欲望了!
又如,在古人信念中燈星互代,放燈即為迎來諸星,求得豐收太平,F在,大街小巷、商店門樓霓虹閃爍、張燈結彩,文化外延大大豐富了,它昭示著現代文明和社會穩定。至于人們扶老攜幼,上大街玩燈、觀燈,歡歌笑語從內心深處飛出,則彰顯出社會的繁榮與祥和。
元宵街頭觀燈,尋找童年的歡樂,追憶似水年華,F今的孩子生活豐富多彩,小點的孩童也許不再會癡迷于那些傳統的手工制做的燈了,長大的孩子也許正迷戀于電腦網游……然而,在天下父母心中,孩子永遠是最明亮、最好看的一盞燈。所以,現在看滿街的兒童挑燈嬉戲,看店面彩燈如火龍歡騰,看孩子們手中各種異彩紛呈的燈,感到極其親切,心中似乎也點燃了那盞最明亮、最好看的暖暖的燈。
于是,我仿佛又回到童年,拉著紅星燈,行進在小伙伴隊伍前,覺得天上的月亮和星星又在跟著我走……
作者介紹 倪道輝,江蘇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已出版散文、詩歌等文學專著9部。
春節的記憶作文4
過幾天,就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了,關于春節,有許多美好的記憶,每一片記憶,都似璀璨的珍珠,在內心深處閃耀,尤其是每逢春節的時候,過著眼前的節日,腦海中閃過往昔的節日,交織成了美麗的、無窮的節日的韻味。
——春節的燈
童年的春節,還有一種燈讓人難以忘懷,就是那些現在看來很簡單,當時卻帶來無窮樂趣的燈籠。父親的手很巧,每年的春節前,都要找來一些秸桿,用小刀削削刻 刻,幾支秸桿做成了燈籠的骨架,再用五顏六色的糖紙把四面糊好(這些糖紙都是一年中慢慢攢下來的),就成了一個別致的燈籠。節日里,天一黑,就和弟妹們每 人提著一只燈籠,出門和鄰居家的孩子們玩兒,那時別人家孩子的燈籠多數是彩紙糊成的,而我們的燈籠用糖紙,即透亮又鮮艷,引得別人好生羨慕。
現在的燈籠多是專業化制作出來的,比起過去的更精致更漂亮,但感覺卻少了些什么。
——春節的年畫
春節貼年畫,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童年的春節,幾乎每年都是新糊的墻紙,很多年畫貼在嶄新的墻上,看上去滿目清新而漂亮。有胖胖的男孩兒女孩兒抱著大魚咧嘴 笑,有身著各種各樣衣服的人們在舞蹈,還有帶故事情節的象連環畫那樣的年畫,許多小幅的畫組成了一大幅畫,很喜歡這樣的年畫,不光可以看畫兒,還總是纏著 母親給讀那些小幅畫下面的文字,知道了畫中的人在做什么。記憶最深刻的是一幅小女孩剪窗花的年畫,畫中的小女孩兒梳著兩條黑亮的辮子,穿著花衣裳藍褲子, 坐在那里神情專注的剪著窗花,旁邊一只小花貓在耍弄著一個毛線團兒。小女孩兒細眉笑眼,臉蛋兒粉里透紅,翹起的嘴角流露出喜悅。常常盯著那幅畫兒出神,想 變成畫中的人,或者是畫中的女孩兒從畫里面走出來,和自己成為小伙伴。
再大一點兒了,過春節也貼年畫,但都是些樣板戲的劇照,怎么看也喜歡不起來。
現在在自己的家里過春節,不再貼年畫,但卻非常想念那個畫中剪窗花的小女孩兒。
——春節供奉的家譜
小時候在家過春節,每年供奉家譜是一項重要的儀式。除夕那天,父親都要小心翼翼的把收藏了一年的家譜請出來,掛在一面墻上,下面擺上供桌。供桌上兩邊各放一 個大的蠟燭臺,很漂亮的紅蠟燭點燃后,把一面墻都照亮了;中間放上一個香爐,香爐里面插上香點燃,香煙裊裊升騰起來。蠟燭臺和香爐之間擺上裝滿供品的碗 碟。供品都上母親做的,有雪白的饅頭,上面用麻果點出紅的花點兒;有切成大片的肉,擺成圖案;有油炸成金黃色的面魚,有染成彩色的寬粉,嫩黃的雞蛋餅…… 每當母親擺供品的時候,我在旁邊看著出神,想不出這么多好吃的放在這里,那些先祖們是如何吃,而且吃過了還看不出變樣。
供奉的家譜是三幅畫 兒。中間一大幅,上邊是坐著的兩個人像,一男一女,年長而且很慈祥,下邊是許多站立的人像,各種姿態,空白的地方寫著家族先祖們的名諱;兩邊是條幅,畫有 美麗的花卉和裝飾圖案。每到除夕夜吃年夜餃子前,伯父就帶領著堂哥們來家里和父親、弟弟們會合,那時爺爺還在世,由爺爺帶頭一起在家譜前磕頭跪拜。給先祖 跪拜磕頭是家里男人和母親那樣的媳婦們的必修課,而女孩子們是不做的。有時候好奇問大人們,回答說是女孩兒膝下有黃金,不能下跪的,現在想來滿不是那么回 事。
家人們每年的春節都能供奉先祖,能面對先祖們的名諱,默默的拜望。對于家里等女孩子們來說,結婚后再也沒有這樣的機會了。按祖上的規 矩,出嫁的女兒是不能和家譜照面的,所以即使春節回父母家也是過了初三,那時供奉的家譜已經收起。在先祖的眼里,嫁出的女兒也許真像是潑出的水,不值得眷 顧吧。現在的人們不再講究過去的老規矩了,在春節的時候,出嫁的女兒們都可以回家。但許多人還是遵循過去都做法,也許認為先輩們流傳下來的規矩還是很神圣 的,不想去破壞吧。
春節的記憶有許多許多,有的年代久遠,有的就在眼前。一串串記憶都包含著濃濃的親情,散發著濃郁的節日氣息;一串串記憶,把一個個閃光的片斷穿起,匯成美麗的生活畫卷。
春節的記憶作文5
小時侯最愿意過年,因為過年可以吃水餃。那種包成半圓形的有餡的面食,含在嘴里熱乎乎滑溜溜的,咬上一口,滋的一下,里面的鮮水不用咽就直往肚子里流,真是香透肺腑。當時我天真地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最好吃的東西了,要不,老天爺為什么每年都要千里迢迢的從天宮里到人間找餃子吃呢?
在兒時的印象中,吃水餃就是過年。上世紀六十年代,正值物質極度匱乏,但是再怎么貧窮,一年也得包三次水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得包水餃,灶王爺辛辛苦苦了一年,讓他吃頓水餃犒勞犒勞,免得他上天以后說了人間的壞話。過了小年,就得開始置辦年貨了,置不完的嫁妝置不完的年,年的氣息逐漸濃厚起來。大年三十晚上包水餃,人家老天爺大老遠地從天宮里來,不就是為了吃頓水餃嗎,說不定這一吃高興了,讓天下來個風調雨順,老百姓該省多少心。大年三十,剛吃罷晚飯,母親就開始行動起來。包好的水餃得一直等到午夜十二點才能下鍋,站在灶旁,眼巴巴地望著沸水鍋里上下翻滾的白花花的小元寶似的水餃,心想,老天爺是個什么大官,能有這么高的待遇。正月初七早晨還得包水餃,最好用大年五更里用的水餃材料,灶王上天代替玉皇大帝料理天庭,讓玉皇大帝下凡吃水餃,灶王是一家之主,可不能虧待了他,用五更里的材料再包一次水餃給他接風。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小時的記憶里,一年也就吃這么兩頓半水餃。
記得有一年五更,我家煮好了水餃,正準備端到天井里祭奠老天爺。鄰居家二嬸神色慌張的來到我家,伏在母親的耳邊嘀咕了一陣。我看見母親就從那水餃已經不多的沸水鍋里撈了一碗,讓二嬸匆匆地端走了。后來才知道,二嬸家本來也包了一小蓋頂水餃,她讓三個孩子睡到五更起來吃?烧l知道孩子們餓極了,一個個都假裝起來小便,回去時就順手摸幾個充饑,幾個輪回,水餃就被摸光了。等五更二嬸起來煮水餃時,才發現蓋頂上已經空空如也,只剩下一個個月牙似的痕跡,二嬸不得已到我家借一碗水餃孝敬老天爺,后來二嬸回憶說,怪不得那晚上大寶他們起來得那么勤快呢,借水餃過年成了二嬸家史上一個辛酸的小插曲。現在想來,那時的水餃餡多虧都是一些白菜蘿卜什么的,沒有一點生肉,要不還不吃壞了肚子。
我家過年包水餃總是包兩樣。一樣是小麥面的,里面的餡是大白菜頭,拌上些花生油,這種只包少數;一樣是地瓜面的,里面純粹包了一些白菜幫子,可這也成了我小時侯夢寐以求的美餐。第一種水餃,我們小孩子是沒有福分吃的,母親非常孝敬爺爺,等祭奠完了老天爺,母親總是把那碗白面水餃端到爺爺面前。當時我不懂事,手里的筷子會不由自主的偷偷伸進爺爺碗里,母親看見了,總會把我已經夾起的水餃打下,并說:"你們小孩子,有的是時間吃白面水餃。"母親的話我沒齒不忘。
還真得應了母親的那句話,現在只要你不膩,哪怕頓頓吃白面水餃也不在話下;又,種類之全,一般人都說不上來,反正哪樣也比以前孝敬老天爺的那種好吃。前些日子,碰見二嬸的兒子大寶,他現在是一家公司的經理,提起當年吃水餃的笑話,他摸著自己那橫空出世的將軍肚,回味無窮地說:"別說,現在還真想吃頓純白菜餡地瓜面餃子,涮涮膘。"二嬸在一旁罵道:"看看把你燒的。一連吃上三頓保你吐酸水!"
在家里,每當妻子端上熱氣騰騰的水餃時,我總會習慣地對女兒說:"我和你媽小時候,只有……"
這時,女兒總會馬上接過話頭:"‘只有過年的時候才能吃水餃’是不是?你們小時侯是安史之亂,咱們現在是開元盛世。老爸,別忘了,社會在飛速發展,再過十幾年,我也會對我的孩子憶苦思甜的!"
可不是,老百姓的日子一天一個新花樣。以前,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如今都變成了現實,還提那些傷心事干什么!
春節的記憶作文6
春節是中國人特有的傳統節日,象征著新春的開始,代表著團圓,是中國人最重視、最隆重的傳統節日。我記得小時候,一到過年,大人小孩都露出幸福的笑容,春節味很濃。但隨著歲月的消逝,春節味道似乎越來越淡。
記得小時候,只要快過年,家里大人們就開始忙活。甚至從臘八開始,只要吃過臘八粥,大人們就要為過年做準備。淘麥子,打面(即把麥子磨成面粉)為蒸饅頭做準備。買菜如:大蔥、蘿卜、白菜、粉條、等等。最主要的是每家都要買上幾十斤的豬肉,因為平常人們是不舍得吃肉的,所以過年要過過肉癮?傊,不管在忙什么大人們就是沒停過,而且每次逢集必去。每次去必要買東西,稱之為“辦年貨”。 差不多臘月二十以后,人們就開始蒸饅頭、炸丸子等為過年準備。小時候,鄰居之間都會互相幫忙,也有幾家和在一起蒸饅頭、炸東西的。因為每家都要蒸好多饅頭、炸好幾樣吃食,所以鄰里之間幫來幫去直到臘月二十九才能忙完。我最喜歡家里蒸饅頭的時候。奶奶、嬸嬸及鄰居在我家要忙碌一整天。早上她們要和面,以保證面能發酵?粗脦着璧拿鎴F由小變大、由瘦變肥,真有一種難以言表的喜悅。中午她們還要再翻動一下面,以利于發酵。午飯過后她們就要開始做饅頭。她們有人分面團、有人整形、有人包餡??忙的不亦樂乎。而我們小孩子就在旁邊搗亂,爭著要面團,有時還會挨訓的?粗粋個飽滿的包子被整齊的放在篦子上、一個個圓圓的饅頭像一排排士兵筆直的站立在案板上。還有棗饃、口袋饃、油燈饃、大饃??不過我最喜歡的是油燈饃,蒸熟后,在里面倒入一些香油,用一根棉線,用火就可以點著,就像油燈一樣閃著耀眼的紅光。等香油熬完燈滅,就可以吃香噴噴的油燈饃。我們小孩子會比誰的“油燈”亮的最久,誰的最香、最好吃。那是我們過年常玩的游戲,也是蒸饅頭時我們最期待出鍋的饃。婦女們忙著做各種饃,男人們要一直待在廚房燒鍋,蒸熟一籠籠的饅頭。小孩們則各人手拿一個饃,一邊玩耍一邊吃。我記得那時我們打賭看誰吃得最多,結果我吃六個包子加饅頭、堂弟竟然吃七個,小妹也吃五個,鄰居家的小男孩也吃七個。我們是從中午吃到晚上且一邊玩一邊吃所以才能吃那么多的。直到晚上各種饅頭才算蒸完。大人們也都累一整天。
接下來就是炸各種東西,有:馓子、丸子、油果子、油條、麻葉??這也要幾家人的幫忙,也要忙活一整天。我們小孩子只可以吃,是不準待在廚房的。因為大人們怕小孩子亂說話,如說“少”,大人就認為說“油”很多,認為是不吉利的。諸如此類的話是最忌諱的。所以最好的法子是不讓小孩子待在廚房。
貼春聯也是很受人們重視的。那時候還沒有賣印刷的春聯的,所以每家每戶貼的多是自家手寫的,也有找寫字好的代替的。那時我家的春聯都是爸爸寫。盡管我爸只上過小學,但他寫的字還是很好看的。大概是怕字太難看貼出去被人笑話,才刻意練習的吧。我當時看爸爸寫,就想我也要好好練字,等我大我就可以寫春聯。可以讓來拜年的人都看看我的“好字”,那時我會聽到父母說那時誰誰寫的,然后鄰居們夸獎一番,而
我躲在一邊偷偷的樂。一般,都是二十九寫春聯,年三十早上貼春聯。吃過午飯是不允許再貼的,因為只有家里有人去世才在下午貼一種純色的紙,有紫色的、白色的、綠色的等。好像每年貼的不一樣,要貼滿三年,即親人去世后三年,才能換上大紅的春聯,這個我不太懂。
年初一,人們會起得很早。小孩子也是興奮的睡不著,外面還是一片漆黑呢,小孩就到處跑著拜年。拜年,那可是真真實實的磕頭。有的大人會逗小孩子說:磕得不響不算。于是童真的孩子們牟足勁磕一個響響的頭,大人這時又會心疼。慌忙拉起孩子往他們兜里裝瓜子、花生糖果等好吃的,最主要的是壓歲錢。孩子們會一家家的拜年,摸著漸漸鼓起來的口袋,數著兜里漸漸加厚的錢,甭提多高興。
而現如今呢?春節味變得越來越淡,有時都過完年還感覺年還沒過呢。饅頭不蒸、馓子不炸、春聯不寫??若要問這怎么過年呢,一個字“賣”。錢多,人懶。年初一,也不起早,拜年也不磕頭,問為什么會這樣呢,說那已經out。春節味淡,人情味也漸漸淡。
我還是喜歡小時候的春節,忙碌的春節,充滿節日味道的春節。我記憶中的春節還是那么美、那么吸引我。
春節的記憶作文7
去年春節,我又回到了久別的小城———百色。
百色這個城市并不大,甚至能用有些微小來形容。坐上出租車的起步價,就可以從城的東邊走到西邊了。在春節假期,小城可是被滿城的紅色裝點得熱鬧非凡。正好是大年初一,我又回到了充滿兒時記憶的宿舍大院的門前,凝視著里邊,出人意料的卻又如此熟悉的安靜,與外邊的喧囂與嘈雜,形成強烈的反差,我就在這個大院里生活了近十年。算起來,離開她已經快滿四年了,急切地想進去尋找一些難忘的記憶。
從大門走進大院,外邊偶爾還會傳過來春節的鞭炮聲,這時,我被眼前的一道既熟悉又略顯陌生的斜坡給楞住了。曾經,這個斜坡是我進出上學的必經之道,當時覺得她如此的陡峭,以至于我每次放學回家,拖著疲憊的身軀“攀爬”著它時,都會忍不住抱怨著這斜坡。我膽大地騎單車從坡頂俯沖下坡時,總有一種莫名的快感。有時一不小心,還會把我摔得膝蓋擦傷得血紅血紅的,趴在地上嚎啕大哭;在夜晚,和大哥哥們穿著輪滑鞋從坡上往下滑時,讓膽小怕黑的我沖著迎面而來來的冷風放聲大叫……過了這么多年,我覺得這斜坡,不再像以前那般高大了。它沒變,變化了的,應該是我吧。我笑了笑,緩緩走上了這個曾是顯得很高大的,我走過無數次的斜坡。
繼續往里走,院外邊的吵雜,已隨著我的步伐,越來越遠了。風,吹拂著我內心的舊地重游的激動和不安靜……,突然,傳過來幾絲微弱“喵喵……”聲。我愣了愣,卻又像是終于等到了我所期盼的聲音,興奮地四處張望。最后卻在一輛車的底下找到了那聲音的來源———那只黃色的小貓!我有些激動,不僅僅是因為我喜歡貓,更是因為我與這只小黃貓,簡直就是老朋友了。四年前,在一個放學后的黃昏,我在路邊的一個草叢中首次發現了它。我當時也想過去和它接近,但那時的我膽小,又擔心著我把它嚇跑后的尷尬,所以一直默默地關注著它。它見到我時,只是直了直身子,并沒有逃走。我為了討好它,便將我手中吃剩的半根火腿腸喂給了它。從此以后,我每天都會買一些小零食來喂它,并嘗試著輕輕地撫摸它。直到那天,準備搬家了,我還想著去和它道別,卻一直沒見到它的身影,就無奈地離開了。今天,再次見到它,頓時格外親切。現在,它就在我面前。我像以前那樣蹲下身,突然發現它那圓圓的肚子有節奏地搖擺著,我在暗想著,“最近你過得怎么樣了?你到底是人家養的還是流浪的呢?你的肚子這么大,是吃太多了還是有小寶寶了呢?還有,你是否,也曾像我想你一樣,想過我呢?”……
走到了大院的最里邊,外面的鞭炮聲,已經基本聽不到了。在那最里邊的是一個籃球場,經過昨夜節日放鞭炮迎新后,留下的紅屑零零星星地在地上灑著。我走籃球場旁的小花園;蛟S是因為現在正值冬季,小花園里已是一片蕭條,布滿了寒冷掠過的痕跡。唯一碧綠的便是池塘里的水。池塘的旁邊,是一棵柳樹,正低著頭,垂擺著它滿頭枯枝柳條,顯得非常的寂寞。這里,本是有兩棵柳樹的。到了夏天時,柳條便是長而茂盛的,溫柔地梳理著池面的靜謐。而我們便會選擇最長的一根柳條,將它拔下來,然后一手抓著柳條的底部,然后我們便會用這“柳鞭”不斷地抽打著這池水,玩得不亦樂乎。如今我伸出了手,想再扯下一根已枯了的柳條來回憶一下兒時的歡樂時,我突然發現柳條上那一粒粒微小而脆弱的幼芽,一下子觸動了我,穿透到了我的心靈,沒想到最先感受到春天氣息的,竟是這柳條。
我開始向大門走去,清爽而有些刺骨的冷風,像是為我帶來了些什么。這個世界,一切都在變化,花在變化,樹在變化,云彩在變化,鳥兒也在變化。人在變化,心靈在變化,甚至是那些腦子里曾經裝滿了的東西和記憶,都在變化,都在隨著一個叫“時間的長河”在不停地流動。有些人喜歡回首曾經,喜歡它帶來的感動和哲理;有些人卻沉溺于曾經,沉溺在“時間”給予過的輝煌和美麗,這一切都將匯入時間的滾滾長河。
那過去了的,已無法再挽回,只能留存在了記憶中,F在,我只能著眼未來。
跨出了大院的大門,鬧騰的鞭炮聲,再次渲染在了我的耳際。
【春節的記憶作文】相關文章:
春節記憶作文10-06
春節記憶作文11-03
春節的記憶作文09-14
春節的記憶作文07-30
春節記憶作文11-03
春節的記憶作文11-04
記憶春節的作文11-26
春節記憶01-15
春節的記憶06-18
記憶中的春節作文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