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記憶的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范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記憶的作文4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記憶的作文 篇1
當歲月的長河沉淀了流逝的時光,那記憶已模糊不清。但當我走進那間溫暖的小屋看到了那破舊的搖籃時,那記憶便如排山倒海的涌來,心中泛起陣陣漣漪。
小時候,家里比較困苦,可兄弟姐妹卻有幾個。于是姐姐為了能讓哥哥去上學,便輟學在家帶著我。爸爸媽媽因為地里的農忙太多,也顧不了家。家里的家務事和帶我的責任都落到了姐姐的身上,姐姐也無怨無悔的挑起了這個擔子。
那時的我只知道坐在搖籃里咿咿呀呀,看著姐姐的身影忙來忙去,等到一切忙完了,姐姐便會坐在搖籃旁說著我聽不懂的話,哼著我不知名的歌。但每次我都能在她的輕聲哼唱中進入甜美的夢鄉,與所謂的“周公”會面。
這個搖籃不僅記載著我的歡笑,也有讓我嚎啕大哭的時候。
那次姐姐因一邊燒鍋還要一邊搖著搖籃,用力過大,把搖籃搖翻了,我的小臉與大地母親來了一個親密的接觸并且被子也全蓋在了我的身上。姐姐手忙腳亂的把我抱起來,一邊哄著一邊在懷里搖著。這件事從我會說話媽媽就跟我講,隨著時間的流淌她便如一朵花開在我的內心深處。
現在姐姐已經成家了,我也不像小時候那樣依賴姐姐了。但心中充滿了對姐姐的感激。每次看到姐姐因歲月的流逝添了的皺紋,我就想起姐姐小時候對我溫柔。每當姐姐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給我買衣服,我就會在淚光中回到小時候的搖籃里。
姐姐感謝你,在我的記憶中開出如此美麗的花朵!
記憶的作文 篇2
白白是一個很普通的女孩子。長相——平凡,才華——不突出。可在“白爸爸”與“白媽媽”的眼里,她就是公主。
白白名字之由來
“白白”只是一個代號,并非真名。要說起“白白”此名的由來。得讓我們把目光放回216000分鐘之前——剛進入初中不久,白白這匹千里馬可遇上了伯樂。數學老師欽點她為本學期數學科代表。白白樂壞了,她立誓要好好干,可事與愿違——當選第二天,白白在抄題給同學們做時,10題中抄錯了3題;第10天,白白在收本子時,大意將2本本子放進自個兒書包里,亂枉了“忠良”……總之白白老是做錯事。一天好友小熊都無奈地說:“你啊,真是白,真是白(白癡之意)!”于是“白白”此名就這樣誕生了……
當白白崇拜上了“小老虎”……
白白若崇拜上一個人就會很“狂熱”。如今,她崇拜著隔壁班的數學科代表——“小老虎”。小老虎很愛笑,而白白也很愛看他笑。雖然白白與小老虎不同一個班,可卻為同一個數學老師所教。有時,由于工作需要,白白還能與偶像一起談論呢!當白白見到小老虎時總會很興奮,總想要他的簽名,可卻因為害羞總失敗。其實白白崇拜小老虎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夠可愛,夠聰明,學習夠棒。盡管有人會說,白白“暗戀”小老虎,可白白依舊狂熱的崇拜著,因為白白只要清楚自己只是一個單純的崇拜者就好了。至于別人說什么,白白管不了,也不想理會。
當白白發的稿只成為“普通文章”……
白白一直堅信自己是個很有內涵的才女。一天,白白來到電腦前,點擊了“創網“,懷著期待與自信的復雜心情,用鍵盤敲打出了一篇“絕世佳作”(自封的)后,一直沉浸在喜悅之中。第二天,白白再次來到“創網”,竟發現自己那篇“嘔心瀝血”創作出的“精品”只被“無情“的評為“普通文章”。白白心里有點酸酸的感覺——那畢竟是白白最真實的想法與經歷,里面飽含著她成長的淚水與歡笑……可過了一會兒,白白又傻傻的笑了。因為她也覺得那篇作文的確不怎么樣。于是,振作后,白白又握起了筆,寫下了“關于白白的一些成長紀錄”,又懷著期待與喜悅的心情發表到“創網”,于是又靜靜地聽著音樂,等待著什么……
白白在老師,同學,父母的眼中是個乖寶寶。可這樣的乖寶寶也幻想著能當一天的壞學生。總之,充滿著幻想,有一個傻氣,有一點瘋狂,有一點煩人,還有一點點點點點……文靜,就是白白——最真實的白白!
記憶的作文 篇3
城里呆久了,感覺傳統意義上的“年味”在逐漸淡化,過年似乎已經很難喚起我們曾有過的激情了。我總感到現在過年沒有過去熱鬧了,傳統的東西少了,許多舊時的風俗也被人們遺忘了。城里的年,愈來愈淪陷為一個簡單的節日,就像城里的月光,雖然還是那個月亮,卻和村莊的月光,有著明顯的不同。鄉里的月,濕潤豐滿,安安靜靜鋪排開的一個一個的小村莊,更適合月光的書寫與舞蹈。年,是一株植物,只有扎根在鄉間的沃土,才會枝繁葉茂;城里的泥土,參雜著水泥與鋼筋,容不下它瘦弱的軀干。故鄉深處的年,透露出植物的溫馨,鄉間的年,土酒一般醇厚綿長。
一進臘月,算是邁進了年的門檻,隱隱約約的炮仗聲,敲開了“年”這首民樂的前奏。于是眾多的人行走在路上,他們朝向村莊,回家過年,成了冷寂的冬天最溫暖的主題。
鄉下的年,最為忙碌,掃房子,祭灶,磨豆腐,蒸年糕,包餃子,有能力的,還要殺豬宰羊。
選一個晴和的天掃房,除了衣櫥衣柜這樣的大物件,炕頭的被子,鋪炕的毛氈,梳妝匣,油瓶子,鹽罐子,瓶瓶罐罐,都放到院落里。院子里像是開了家雜貨鋪子,那些沒事可做的雞呀,狗呀,也過來湊熱鬧,亂哄哄一片。掃完房,瓶瓶罐罐清洗一遍,土炕上鋪好新鮮的席子,一樣一樣搬回去。家里留滿了土灰的腥味,整體上看卻煥然一新,明亮整潔,所有的家當都站好了位置,等待著年的到來,角角落落展現著一副除舊迎新的氣象。
做好的豆腐青白如玉,切成方方正正幾十塊,一部分拿到屋外凍凍豆腐,一部分放到缸里用粗鹽腌了,剩下的熱熱現吃。
蒸年糕,先把黃米碾成面,將碾好的濕面用開水潑,然后鋪撒到屜上,鋪撒一層面,放一層泡好的紅棗,花豇豆,最后上鍋蒸。年糕蒸好,冷卻下來,切成一塊一塊頂著紅棗金燦燦的年糕。
蒸饅頭,白白的饅頭上用筷子頭戳上紅點子,細心的人家,把饅頭蒸成魚形,刺猬形。
炒葵花籽,花生,也是自家用細沙,在大柴鍋里慢慢地翻炒。
年,少不了一道一道的工序,這些繁文縟節把年推向了高潮。灶屋里總是熱氣騰騰,土炕總是燙燙的。
年的議程,銘刻在童謠里,一輩一輩傳唱下去。“二十三,糖瓜黏;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唱這童謠的孩子,長成父親,父親再把這歌謠教唱給兒子。年,就這樣規矩下來,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年。恍然明白了這些講究,這其實是一種敬畏與感恩。鄉間的年不單單是年,這年要感謝贈予五谷的土地,感念著逝去的先祖。這年,是鄉間的一種誓言,是樸素的祈求與憧憬。
如今,雖然傳統意義上的“年味”在逐漸淡化,但曾經的記憶卻是揮之不去的。那時候的春節,孩子們當然是最快樂的。接近年底,就開始扳著指頭數天數,怎么還不過年?心兒就像被小貓抓似的。
鄉野安靜的夜里,偶爾會響起一兩聲的爆竹聲,雖然很輕,很遠,稀稀落落,但響在空曠的鄉間田野,卻是異樣的清脆、清晰、清新,絕不會打擾任何人的睡眠,家中的老人們往往會念叨一句:“喲,有點兒年味了。”這種聲音在尚未成人的我聽來,簡直就是件美妙的.事。
伴著裊裊的青煙,空氣中流淌的也是濃濃的年味。處處都在殺豬宰羊,鑼鼓喧天、鞭炮齊鳴的喜洋洋的景象!皇天臘月黃道吉日多,嫁女的娶媳婦的比比皆是,圖的就是大吉大利。被年味樂得不行的人們,還會提著年禮探親訪友,那可是一件讓孩子們樂不可支的事,就意味著不僅能飽餐美食一頓,而且受寵若驚般地被視為上賓,可以盡情地吃,大膽地玩,些許的放肆、淘氣也不會受呵斥。
祭拜祖宗是過年前的頭等大事,上墳的時間一般沒有固定,但約定俗成在除夕前。人們要提前帶上祭品到自家的祖墳上去燒紙上墳,以示過年了,請逝去的先人的神靈回家來一起團圓,這是咱們中華民族敬重先祖不忘根本的體現。我記得小時候,父親帶我們去給曾祖父等祖輩上墳,父親擺好祭品放了鞭炮,兩膝著地便磕頭祈禱:過年啦,給您老人家送錢啦,置幾件暖和的衣服,過年別凍著!”。兄弟姐妹也學著大人的模樣,跟著磕仨頭說:“老祖呀,回來過年哩!”,長輩就會訓斥我們:“娃子咋能跟大人學哩?”這件事,很長時間成為全家人的笑話。
貼春聯大概是一年里最后要做的工作了,家里的小孩早早地就被大人安排好了,有分工給大門清潔的,有打漿糊的,有數門頭的,十分熱鬧。貼上了對聯,門楣再貼上一排花花綠綠的廣門箋兒,即便是再舊的木門也給人一種煥然一新的感覺,那飄搖的廣門箋兒,讓人想起天津的楊柳青年畫,特別是兇神惡煞般的門神,印象最深。
年夜飯則是全家人的壓軸戲,令各家的小孩垂涎欲滴,感覺什么都好吃什么都對胃,平常見不到的菜肴都會上桌,更重要的,還是家人和和美美歡聚一堂的喜慶的氣氛。魚是必不可少的:年年有余!豆腐也是必不可少的:豆腐斗富!飯桌上,小孩們全然不管大人的話題,狼吞虎咽,長輩們一邊把酒言歡,一邊說著當年的收成情況。吉祥喜慶中會聊到很晚,而這時窗外的鞭炮聲已響成一片了,各家的兒童,男的女的全出來了,爭先恐后放著煙花、炮仗。大人則擺上撲克、麻將三五成群地圍坐在一起,開始通宵達旦地牌局。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零點,新年的鐘聲敲響了,絢麗的煙花次第開放,接年的鞭炮聲此起彼伏。守夜的家人,哪怕是正在打牌的人,都會傾巢出動涌到院里,擺上煮好的水餃、湯圓,點起長長的鞭炮,迎來新的一年,所有房間的燈都徹夜長明,直到送年后才會熄滅。
喜氣洋洋的人們,不管年夜睡沒睡好,大年初一的早晨,都會不由自主地早早地起床,穿上新衣戴上新帽,準備迎來送往、走親訪友。家長則反復交代小孩:別滿嘴跑糞,要說吉祥的話,逢人三分笑,見面就磕頭!一不小心把碟子、碗啥的弄破了,家長也不會埋怨的,反而哈哈大笑:碎碎平安!孩子們則會在家長的帶領下去給親戚長輩拜年,孩子們則會興奮地蹦起來,因為拜年磕頭后,能美滋滋地獲得一小筆壓歲錢。
鄉間的年現在精簡了不少項目,但框架沒變,人們依舊按著老規矩一樣一樣地來,大年初一起五更,放炮仗,吃過餃子,一家一家地串著拜年。物質生活富裕了,年糕還是要自家蒸,紅紅的對聯,喜慶的窗花,還是要貼上去,舊色的鄉間泛著紅暈,生動而活潑。鄉間的年,其實是繼五谷收獲之后,晚收的一成莊稼。長在鄉間的年,是來自故鄉的一聲悠長的呼喚。
記憶的作文 篇4
家鄉老屋后,有一座比兩層樓稍高的小山。它雖小,卻承載了我太多的樂趣。
小山不高,偏偏也不大,一半是樹林子,一半是綠草坪。樹林里有各種大樹,我們只喜歡棠梨子樹,盡管它樹枝上的刺常常扎得我們十分疼痛,但遠不及收獲果子時帶給我們的歡樂。也有翠綠的竹,這是我們家鄉人最為珍惜的樹,誰要是在路邊順手砍走一棵,定會被罵上半天。據說,過去家鄉人的生活中很多用品都取之于這瘦長的竹子呢。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小山的另一半——綠草坪。暑假的時候,我都會被送到鄉下,和爺爺奶奶待一起,沒有玩伴。爺爺在山上撿干柴的時候,總會帶上我,這也是我最開心的時候,因為我可以在小山山坡上盡情玩耍。
草坪上的草格外的綠、濃密、均勻,遠遠望去,就是一張綠色的地毯,再乖巧的孩子都會忍不住躺倒在上面翻滾,我便是其中的一個。
我會從山頂上接二連三地翻跟頭下來,然后又重新開始,樂此不疲。最后總是在爺爺的千呼萬喚聲中依依不舍地離開回家。
暑假過完,我回城里了,但腦海中時刻浮現出家鄉的小山,小山上的綠草坪,還有爺爺慈祥的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