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家鄉的年味作文

時間:2022-12-30 09:44:45 家鄉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家鄉的年味作文(通用57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怎么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年味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年味作文(通用57篇)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農村,那里過年非常熱鬧。過年前,大家都在自己的房門前貼上對聯,還掛上紅彤彤的燈籠;過年時,大家都聚在一起吃年夜飯,到處都會有人放鞭炮。這濃濃的年味總是讓我難以忘懷。

  除夕,我們全家在一起吃年夜飯,飯桌上有各種各樣好吃的菜,熱乎乎的湯,香香的肉丸,好吃的土豆泥長輩們樂呵呵地給小孩夾菜,倒湯,還會發壓歲錢,祝福小孩新年學習進步,快樂成長;小孩們呢,也笑嘻嘻地跟長輩干杯,敬酒,祝福長輩身體健康。那一天,整個屋子都熱騰騰,喜氣洋洋的,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好溫馨啊!吃完年夜飯,那就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時候了,為什么呢?因為,我可以和我的小伙伴們一起去放鞭炮啦!那可是我迫不及待地著拿著各種焰火炮竹到屋子外面空地去放,“嗶哩嘩啦”幾支小焰火聚在一起挺壯觀。突然間遇到大人們放的大焰火,我們又會躲回屋子里看“隆隆隆隆”“噼里啪啪”,焰火像花朵一樣綻放開來,五顏六色,絢麗奪目。這時,家家戶戶會不約而同地走出家門,互相拜年,大聲說著“新年好”“身體健康”,好熱鬧!

  新年到了,媽媽告訴我人們放鞭炮是為了趕走傳說中的年獸,還有一種說法是趕走舊年的壞運氣。我問:“地上的鞭炮為什么不掃掉呢?”媽媽笑著回答:“因為人們這些碎屑代表著紅紅的好運氣。”果然,第二天我早晨起來一看,各家的院子門口都是紅紅的一片,遠

  遠看去,紅撲撲一片,像紅地毯一樣。

  我喜歡家鄉的年味,因為在家鄉過年特別有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

  如果覺得很不錯,歡迎點評和分享~感謝你的閱讀與支持!

  5,4,3,2,1!過年啦!全家人齊聲歡呼,窗外的禮花和鞭炮齊刷刷地響了起來,更增添了許多熱鬧的氣氛。第一次在北方過年,我的心情非常激動,更有著大大的好奇:北方是怎樣過年的呢?

  奕雯,快來,過來磕頭!我正想著,哥哥就用清亮的嗓音叫我過去。哥哥,為什么要磕頭?給誰磕頭?磕幾個?我邊走邊問。奕雯小同學,又開始變成十萬個為什么了?哥哥一邊說著一邊哈哈大笑。磕頭呀,是北方過年的一大習俗。每逢過年,我們同姓氏的小一輩要給祖先磕頭,還要給老輩磕頭,感謝他們給予了我們生命。而磕幾個則是最重要、最講究的。一般在祭奠祖先時,我們要磕三個頭;在給老輩磕頭時,每人只需磕一個。噢,我像明白了什么大道理似的,用力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啊!

  磕完了頭,已是一點多,大家都有點困了。在放完了除夕夜的鞭炮后,都回家美滋滋的睡上了一覺。我伸了個懶腰,一看鐘,才7點,再睡會吧!我又準備繼續呼呼大睡。奶奶看看我,笑著說:奕雯,別睡了,你看,大家都到齊了;奶奶指了指門口。哇,這陣勢可真大,我們五大家子都到齊了,一共有21人之多。我利索地穿好了衣服,跳下床和親戚們熱情地擁抱。大年初一,真熱鬧!奕雯,快,你看奶奶在做花饃呢!大姑說。花饃?這次,我憋住了一連串的問題,好奇地過去看奶奶做花饃。呀,原來是個大饅頭!這個大饅頭和盤子一般大小。奶奶在饅頭頂上用面捏了一只美麗的花鳳凰,那鳳凰高貴優雅,栩栩如生,欲展翅高飛,仿佛在祝福我們。奶奶真不愧是做花饃的高手。奶奶告訴我,花饃是用來祭奠祖先的,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做一個大大的花饃。

  你看,我家鄉的年味是不是很重呢?磕頭,祭祀,做花饃;樣樣都無比新鮮。這次過年,可滿足了我這個好奇寶寶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

  一碗不起眼、色澤暗沉的炒菜卻是家家戶戶每年必備的飯桌上的熱門菜——八寶菜。今年的年夜飯,它依舊是主角兒。奶奶手疾眼快,夾了一些給我。

  我夾起碗中的一條腌白菜,放入口中,酸酸的,咸咸的,心想:奶奶真小氣,大過年還吃這東西。我又不好意思吐出來,只好勉為其難的咽下了。奶奶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八寶菜才是年夜飯的主角,寓意著吉祥如意。這是我們過年家家戶戶的必備菜,這可比山珍海味來的實在。是最平凡,也是最美味的家常菜。靜靜啊吃了這菜,明年一定更加聰明。連財神爺的好這口呢……”

  聽了奶奶的一番介紹,我對這碗“身世”不簡單的八寶菜起了濃厚的興趣。我纏著奶奶要聽財神爺吃八寶菜的故事。奶奶拗不過我,就給我一一道來:相傳,紹興有家做小生意的人家,有一年運氣不佳,虧本負債。眼看快過年了,想請財神菩薩換換運氣。無奈,只能從家中拿出冬天常備菜——腌白菜煮熟作供品,誰知被飽食山珍海味、雞鴨魚肉,喝得酒醉眼迷的財神爺看中,供品與眾不同,就大吃幾口,誰知葷后吃素,味美異常,財神爺牢記心中。第二年,這戶人家買生意興隆,發了財,村民見狀紛紛效仿。從此,紹興人做“祝福”不論貧富貴賤,必有一碗清口腌白菜,以后幾經改良提高,發展成為頗具特色的“八寶菜”。

  我咽了咽口水,舔了舔嘴唇,剛剛那酸爽的口感,還真是回味無窮啊!最近吃了太多大魚大肉,體味起來八寶菜的口感還真爽口,是該好好品嘗品嘗。我哀求奶奶第二天再幫我做一次,奶奶答應了。她備了一些菜讓我幫忙切。腌白菜洗凈去蒂。冬筍,香菇,香干,金針菇,千張都切成條狀。黃豆板摘去根洗干凈,黑木耳洗凈。奶奶把“八寶”投入鍋中翻炒,加入調味料就完成了。我夾了一口,熱乎乎的,酸甜可口的滋味布滿整個口腔。吃膩了葷菜,一盤平平常常的“八寶”甚是清甜爽口。

  “八寶菜”是我吃過最幸福最甜蜜的年味,這是家鄉的味道,也是奶奶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

  年味是什么?不是街邊高掛的大紅燈籠,不是除夕時慢地震天的炮竹,也不是大家翹首以盼的春晚,更不是那琳瑯滿目的年夜飯。在我們家鄉啊,年味當屬浩浩蕩蕩的鑼鼓為先。

  鑼鼓,潮州鑼鼓,是我們家鄉年年必有的習俗傳統。一到過年,鑼鼓一定是我們這兒最大的看頭。從大早上,在睡夢中,你就能聽到鑼鼓的樂曲傳來,隱隱約約。雖然叫做鑼鼓,但并不是顧名思義,不只有兩種樂器,這條長長的隊伍也并不是只有樂器。

  當那樂曲聲由遠及近時,你就可以看到那浩浩蕩蕩的隊伍:只見領頭的搖頭晃腦的吹著喇叭,身后跟著抬“老爺”的人,然后是吹長笛的,后面是敲鑼打鼓的,然后是一連串抬著錦旗的……鑼鼓走街串巷,會經過每戶家門前,我們潮州是要在家門口掛一串長長的大紅鞭炮,然后鑼鼓在你家門前經過時,就要點燃,響得噼里啪啦的,每次我都躲在門后,但還是會震的我耳朵生疼。我外婆的家門旁有兩條路,所以需要放兩次,每次都會有很多人來我奶奶家觀看。我們還會從“老爺”象旁邊插著的枝葉折下一小節,放在自己身上,以此來保佑身體健康,平安順利。這節樹枝至今還在我外套的口袋里。

  其次,在我們家鄉,年味還是親朋好友的“串飯”。所謂“串飯”就是從開始過年親戚朋友會輪著一天一家做飯,所有人都會去他家吃,今天去你家吃,明天去他家吃,后天來我家吃,這也是我們潮州的習俗。每一家的主人都會百倍熱情的歡迎你的到來,不同的菜色,不同的親戚,相同的是那一顆真誠的心。

  在民里坊間,總是流傳著一句話:大家都是“膠己人”。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

  春節,是一年之首,我們也把它稱之為過年。春節還有許多其它的名字,比如新春、新歲、新年、歲旦、年禧、大年等、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的活動,不一樣的地區不一樣的民俗,不一樣的食物,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濃郁的地區特色,但同樣都是熱鬧喜慶,我的老家在溫州,那里的春節習俗和特別,想知道在我的老家是如何過春節的嗎?快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盼呀盼,終于盼來了春節,我去了心心念念溫州的奶奶家。每次回老家去過春節都會變得格外忙碌,尤其是大年三十這一天,大家都會忙著做年夜飯、撣新、貼春聯、掛大紅燈籠……撣新的意思是大掃除的意思,而年夜飯當然是里面最重要的一項啦,在溫州地區年夜飯也稱分歲酒,吃年夜飯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幸幸福福,老家的年夜飯有許多美食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其中最具家鄉特色幾道菜的便是溫州魚餅、醬油肉、鰻魚鲞、血蛤、鴨舌和蝦干了,而且每道菜都有吉祥的寓意,溫州魚餅代表“黃金白玉”,因為魚餅內白外黃。醬油肉則寓意著"紅紅火火",蝦干是“有頭有尾”的意思,表達了在歲末年初,干活要干脆,做事要認真努力,這些美食不但有這些好寓意,味道也很好,光是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大年三十晚上滿滿的一桌子溫州美食,爸爸還特地炒了一盤年糕,每年年夜飯的必備菜肴,意思是年年高。

  今年我還去參加了老家一個叔叔的婚禮哩,這里的婚禮也有許多特殊的溫州習俗哦,最特別的是要吃兩頓喜宴,新娘子要嫁到新郎這里來,提前一天的起門酒上要給新郎的親戚們敬茶,來熟悉新郎的親戚們,這頓喜宴招待的都是近親,我可也是新郎的一個小親戚呢,也是第一次參加一場吃兩頓喜宴的婚禮。

  雖然這么多有意思的習俗,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年三十發壓歲錢,誰讓我是個小財迷呢?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6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漳州可謂是個人間天堂。這里有五香、臘肉、鍋邊糊,還有水仙,冬筍、蘭花、巴戟天……

  一年一度的春節即將來臨,我們一家高高興興地去買年貨啰!我們來到了年貨街,一看:哎呀,這里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賣東西的吆喝聲、喇叭聲、歡笑聲匯成了一首歡樂的樂曲。

  瞧,那水仙花如同亭亭玉立的水中仙子,特別惹人喜愛。這些水仙花有的含苞欲放,像羞羞答答的少女;有的出開放,散發出淡淡的香味;還有的盛開了在風中翩翩起舞。再走近一看,水仙花的每個花朵分為三層:最外層是六瓣潔白的、均勻的花葉;中間像一個黃色的木桶,直直的;內層是三根毛茸茸的紙條,還有一根是白色的花蕊。整個花朵就像一個精致的小酒杯,金光閃閃。旁邊還有個雕刻水仙花的師傅正專心致志地教大家雕刻呢!水仙花可是漳州的市花。每年的春節,漳州人都會在家里擺上一盆水仙花。我們精心挑選了幾盆水仙花就繼續往前走。

  我們來到了一家年貨店。這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我迫不及待的挑了一些我最愛吃的枕頭餅。這枕頭餅是我們漳州的特產,因外形似枕頭而得名。它又香又酥,咬一口,叫人回味無窮。爸爸則挑了一箱的蘆柑。這蘆柑又大又甜,而且包裝得紅紅火火,很是喜慶。我挑了一粒蘆柑,掰開一瓣放進嘴里,酸酸甜甜的,好吃極了。我們提著大包小包的年貨走出店。看看大街,彩旗飄揚,大紅燈籠高高掛,到處洋溢著過年的喜慶。

  漳州真是個好地方:蘭花香來香蕉黃,竹筍嘗鮮茶品茗。空氣清新水碧綠,森林茂密高山青。我喜歡家鄉的美食、特產。我愛你,漳州!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7

  獨特的潮汕文化,賦予了普寧非凡的人文魅力,造就了普寧獨特的風俗風情。山清水秀、風景迷人、物產豐富的普寧是我的家鄉。過年時,不論你身在何處,都要回去與家人團聚。

  天氣雖然寒冷,卻擋不住新年的喜慶。樹梢上的紅氣球,屋檐下的紅燈籠,地面火紅的鞭炮屑,還有家家戶戶門口貼的紅春聯等,見證了新年給我們帶來的喜悅。

  按老家的規矩,新年差不多在臘月的下旬就開始了。孩子們歡喜,大人們忙亂。大人們總會備上大量的祭神物品(雞鴨魚肉、大米、飲料、香、等),因為過節時商鋪都不開門(除飯店外),都回家過年了。家中都會擺上“搖錢樹”,寓意財源滾滾。

  往年過年,少不了五彩繽紛的禮花,有的像鋼花飛濺,有的似麥浪滾滾,有的好比金雨陣陣,有的仿佛銀花朵朵,有的恰似紅燕飛舞,有的宛如孔雀開屏。受陰霾天氣的影響,今年過了個無煙(花)新年。雖是少了煙花的伴奏,但笑聲足以彌補。

  正月初一時,爸爸帶著我們到親戚、朋友家拜年。拜年不僅帶禮物,還必須帶上潮汕柑去。因柑比桔大,所以叫大桔,而桔與吉同音,用諧音會意法,就成了“大吉”。媽媽則留在家中接待客人,我們小孩等客人來,拿到紅包,也就是得到祝愿后,也出去玩了,大多數的孩子放風箏去了,寓意放飛夢想和希望。

  這天晚上人群必經的路線一定是人山人海,當走到迎春橋時,橋頭和橋尾的兩對小石頭獅子更是被圍得水泄不通,據老人們說只要摸到石獅的任一部分,就能在新的一年里實現相應的愿望。

  普寧的新年往往是熱鬧繁華的。祝愿自己在新的一年中做到四樣:接納、耐心、豁達、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8

  我的家鄉是富春江畔的一個小山村。它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山村流傳著許多傳統習俗,最讓人留戀的還是家鄉的年味。

  俗話說:“大人盼種田,小孩盼過年。”過年,是孩子們最期待的,有美食、有新衣、有紅包。農歷臘月,家鄉的人可忙碌了:家家釀米酒,戶戶打年糕。腌臘肉、制香腸、曬魚干,忙得不亦樂乎,做凍米糖,舂麻糍的聲音此起彼伏……酒香、肉香,彌漫整個山鄉;糕甜、糖甜,甜滿人們的心坎;農家人的歌聲、笑聲撒遍了田野……

  送灶神是春節前的一件大事。聽奶奶說,農歷臘月二十四,這天灶神回天庭述職,人們備了豐盛的供品,替灶神餞行,希望他在玉帝面前為百姓說幾句好話,以求來年雨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孩子們期盼的大年三十到了。這天,家家忙著掛燈籠,貼春聯,威武的門神,守衛者家園,大紅的福字,倒貼在門上。傍晚,在爆竹聲聲中,家人們品嘗著美味佳肴,桌上的菜熱騰騰,家人的心暖洋洋。八點半,親人們其樂融融地看春晚,一個個小品、相聲逗得大家笑聲不止,孩子們手里拿著長輩的壓歲錢,別提多開心了。

  “啪、啪、啪”的聲音震耳欲聾,人們紛紛走出家門,抬頭仰望:無數的禮花騰空而升,隨后帶著滿身的火焰灑向大地,變幻無窮的煙花,映照著無數興奮地笑臉,地上是煙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火焰,紅的猶節日的燈籠;黃的像金色的麥穗;橙的似豐碩的果實;綠的如茂盛的大樹。滿天的火樹銀花,讓人應接不暇。

  新年初一的早上,我吃著香甜糯口的湯團。情不自禁地說:“我又長大了一歲。”這天人群中到處洋溢著“新年好!”“新年快樂!”的問候聲。路上走親訪友,串門拜年的行人絡繹不絕。按慣例,元宵節前,村里都會請劇團,在文化禮堂,演上三天三夜的古裝戲,四鄰八鄉,親戚朋友,都會趕來一睹風采。就這樣,一直熱熱鬧鬧到元宵舞龍燈——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9

  “轟轟轟轟轟”我們在放爆竹,因為新的一年開始了,要以舊換新。

  過年時候的氣氛,真可以用“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詩句來形容!每家每戶在過年的時候,門口總是貼著對聯,家里不僅貼著“福”,還貼著窗花我知道,“福”在家里貼是要反貼的,因為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貼福要正著貼。我們家里貼福的時候可能意思了,那是在我的爺爺家,我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白發蒼蒼,爺爺拿出雙面膠,先貼后揭,可是在揭到的時候把粘住的那一部分也揭掉了,怪不得貼不上去,讓我們都哈哈大笑。

  紅色代表革命,也代表快樂,每次過年的時候,大街兩邊的路燈上,都掛著紅燈籠。過年還有一個古老的傳說:從前有一個吃人怪獸,它的名字叫年,每到過年的時候就會來吃人,為了趕走年獸,人們絞盡腦汁,終于想出了辦法,年獸怕火光、怕響,于是就用煙花爆竹來攻擊年,把年趕走。所以每當年獸來臨的時候,人們就會放煙花爆竹,來驅散邪氣。

  每當過年的時候,在遠方的新人就會趕過來和家人團聚,我們家里過年的時侯可有意思了。我們從新年禮物中得到了一只帝皇蟹,大鉗上長滿了尖銳的刺,在拿出來的時候,舅舅不小心被刺了一下,然后媽媽又是第二個犧牲者。到了發紅包的時候,外公外婆先發,舅舅舅媽第二,爸爸媽媽最后,接紅包的時候,我雙手接過,再說一聲:“謝謝!”就轉身離去。開始放煙花了,爸爸去點:“轟轟轟——轟轟——轟……”煙花的亮和響不得不讓我們瞇著眼、捂著耳朵。媽媽說看著煙花可以許愿望,我聽著媽媽的話,默默地許下了愿望!

  關于過年的事,真是豐富多彩,說也說不盡!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0

  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平日里安靜地出奇的小鎮,在今天,卻“活”了起來,洋溢著年的味道。

  鎮子里,小巷里源源不斷地傳來爆竹聲,使我想到了王安石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看著隔壁的小朋友們手里放著煙花,不禁羨慕起來。我對正在吃年飯的大人們急切地喊著:“放煙花吧!隔壁的人都開始放了。”“急什么?飯都還沒吃完。”奶奶在飯桌上嚷嚷著。

  終于到了放煙花的時候,哥哥們帶著我來到門前的空地上,因為這兒寬敞,又沒有易燃物品,由于我膽子小,所以只有看的份兒。哥哥們點燃了一只拿在手里的沖天炮,“吁……砰”隨著一聲聲巨響,煙花在空中綻放了,好似一朵朵鮮花,那綻放開來的小火花向四周飛去,不一會兒,便在半空中消失了。

  隨及他們又點燃了一個外形像極了圣誕帽似的煙花,煙火從帽子的頂端射出,像鯨噴出的水柱一般。煙火的顏色變化多端,時而是天空的藍,時而是云朵的白;時而是樹葉的綠;時而是西瓜的紅。我和哥哥們玩得不亦樂忽,于是我作了個大膽的決定,想親自放一次爆竹,感受一下過年的快樂。

  哥哥們挑了一個圓柱狀的爆竹給我,開始,我也以為是個不會爆的煙花,但我卻被耍了。我把它穩穩地放在平地上,打算用火柴點燃之后就跑開,但我遲遲不敢下手,怕它的火花燒著我的手。眼看火柴快燃盡了,便鼓起勇氣用火柴點著了爆竹,看著爆竹一點點冒煙,我便趕快撤離。只聽見“嘭”的一聲,爆竹炸了。我的心被嚇得急速跳動著,哥哥們卻在一旁得意的笑著,我又氣又好笑,氣的是他們故意耍我,好笑是為自己的舉動好笑。

  那一晚,院子里飄著爆竹的硝煙,煙中是一群放爆竹的孩子,正因為我們,家里才有了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1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老家在陜西。陜西人如今扔把春節叫做“過年”,并流傳下來一個關于過年的傳說——在遠古時,有一種叫“年”的野獸每當寒冬將去新春將來的夜晚,便出來食人,使人們不得安寧。人們在與年的搏斗中,發現這種兇殘的野獸最怕火光和響聲,于是人們想了個辦法:一旦年出現時,便燃起大火投入竹節。年一見熊熊的大火,聽見叭叭炸響的爆竹,就逃得無影無蹤。后來便逐漸形成了過年團聚、守歲、掛紅燈、貼對聯、放爆竹的風俗習慣。

  年味最濃的就是放鞭炮了。新年的鐘聲一響,整個夜晚都成了煙花爆竹的世界。大家說,過年不放鞭炮,等于沒有過年。我跟表哥堂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是經常有空的。我們白天放很粗的“大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上就爆炸的摔炮,還有點著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的沖天炮;晚上,我們就放煙花,放禮花彈。“滿天星”、“沖天炮”……各個村莊的上空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煙花,耳朵里傳來的是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渲染著新年的氛圍。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一輛輛摩托車、小汽車載著歸家的人們,還有那大包小包的年貨,也載著人們的期盼回家了!通向細長隧道的巷道,一對對春聯喜氣十足,趣味橫生,一個個“福”字剛勁有力,金光燦燦,一輛輛車上走出了滿面春風的兒女;一扇扇門前站著神采奕奕的父母。樓滿了,一間間屋里飄出歡聲笑語;路窄了,占道的是絲絲縷縷扯不斷的親情。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年味最濃是子夜。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各種小菜擺滿飯桌,一家人開懷暢飲,共敘親情,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既有了口福,填飽了肚子,還溫暖了心坎。

  ——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心思涌動,歡歌飛揚,這就是老家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2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憶起那片小村莊,總會聞到一股濃濃的年味兒。

  每到寒假,我就和爸爸媽媽回到家鄉。一到小村莊,我就和一群差不多年紀的伙伴們一起在田野里玩耍。拿著一兩盒小煙花,一手包住耳朵,一手顫抖著點起煙花,心怦怦地跳個不停,不知道是興奮還是害怕。“砰!”突然蹦出來的煙花總會嚇到幾個年紀略小的孩子,肉嘟嘟的小嘴翹得好高。大家揮動著煙花,唱著歡樂的歌曲,煙花在我們的揮動中,一會兒變龍,一會兒變蛇,張牙舞爪,扭動著細細的身姿。

  如果不下雨,我們一定會不約而同地來到公園的草地。在草地上踢幾腳球,打幾個滾,坐下來吃一些在家長嘴里所謂的垃圾食品,配上一杯冰鎮汽水,在沒有大人管的草地上自由的感覺可真好!玩累了,就在草地上躺一會,感受大自然的風光和暖暖的陽光。

  我們無力地躺在草地上,遠處傳來一陣陣誘人的香味。我們走進一看,原來是叔叔們正在打年糕。“嘣,嘣,嘣”大家用力打著,我們的眼睛也跟著一聲聲敲打聲一眨一眨的。我心里想著:大人們可真忍心,年糕都被打扁了,說不定正在哭呢!想著想著心就不覺痛了起來。我雙手放在背后,裝出很自信的樣子,說:”我也來試試!“這可驚到了叔叔們。我挽起袖子,用盡全力,可那大大的木榔頭似乎并不聽我的話,一動不動地躺在那兒。我有些不好意思,可并不服輸,認真看著。經過好長一段時間,終于打好了。大家捏的捏,切的切,裝的裝,好有默契。

  不過一會兒,香噴噴的年糕上來了,白白的身子像個胖娃娃似的,肥肥的,嫩嫩的。令大家直流口水。我迫不及待的拿上一塊,哇!好好吃啊!香甜可口,一不小心吃太多了。個個都頂著個大肚子!

  家鄉的年味甜甜的,草地上一個個快樂的身影,一張張開心的笑臉將成為我童年最美得回憶!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3

  還沒有過年,家里已經充滿了濃濃的年味。

  年前,住在鄉下的二姨一家乘車來到這里,為過年做準備,我們一起去了大潤發超市購物。“大潤發”里比以前更加熱鬧了,那里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人們來來往往,紛紛挑選過年時需要的東西。“大潤發”里的裝飾也不一樣了,里面張燈結彩,掛著許多燈籠、中國結和各種福字。超市里面還專門開辟了一條年貨大街,上面集中擺放著一些過年時熱銷的物品:八寶飯、保健品、糖果……煙酒區也比往常更熱鬧了,柜臺上的服務員忙的不可開交,嘴里不停地說著:“怎么這么多人啊!好像買東西不要錢似的”。二十幾個收銀臺全部開放,后面還排著長長的隊伍,想找一個空位子是根本不可能的,從機器里打出來的小票都是一長條一長條的。從大潤發里走出來,許多人都在候車亭里面等免費班,車子剛到,大家就擠著往車上搬年貨。

  要過年了,得回鄉下,路上車子很少,老爸都能開到一百碼。回家,姑姑在包蛋餃,我問姑姑:“為什么要包蛋餃?”姑姑告訴我,要過年了,親戚要來做客,飯桌上少不了這個。桌上,還擺著一大盆團子,爸爸對我說:這是年團子,象征著團團圓圓。過年,還要打年糕,年糕代表年年高。

  大年三十的晚上,我們相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團圓飯上,小朋友里我最大,爸爸媽媽讓我敬酒,一開始我一直說“新年快樂”媽媽讓我換一換,我就對爺爺奶奶說:祝你們身體健康!他們也回敬一句:祝依依學習進步!敬好酒,長輩們紛紛發了壓歲錢,我收得很高興,收好后把他們藏進了口袋。放煙花是大年三十少不了的東西,煙花的名字取得很吉利:什么鴻運當頭,捷星高照、步步高升……一個個煙花飛上天,在天空中綻放著笑臉。大年三十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守歲前的必看節目。時鐘敲過了十二點,在一片鞭炮聲中我又長大了一歲。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4

  喝完臘八節的那碗臘八粥,就進入春節了。

  臘月二十,大人們都已經準備好了年貨,就可以開始做米泡糖了。

  米泡糖又叫切白糖,有俗諺曰:“切白糖,擔白糖,娘想囡來囡想娘。白糖切好好過年,份份人家福壽長。”米泡糖代表了親情、平安、長壽。

  秋天收好的糯米稻谷在臘月初就已經被蒸好,晾干。待到二十,有些店鋪已經關了門,平時安靜的小巷已經熱鬧起來的時候,便可以用細小的沙石炒晾干的糯米稻谷了。濃濃的米香引來了我們一群嘴饞的孩子,在大炒鍋邊來回溜達。“奶奶,米泡糖什么時候才能做好?”“你急什么呀,這才剛剛開始,大概還要個三四天吧!”奶奶笑著回答。看著那扁扁的米漸漸變成了一顆顆白胖子,我早已經心急如焚。

  “米泡”做好后便是“切白糖”,爺爺花很多的時間熬麥芽糖,熬成滿意的粘稠狀,然后在一個專用的木桶里倒進米泡、事先炒香的花生米、芝麻,再加上些油炸的地瓜干絲,把熬好的麥芽糖倒進去使勁攪拌均勻,倒到一個木頭框框的模子,用一個滾子壓緊,壓實,慢慢等待,冷卻。一般這個時候,我們孩子們已經開始著急的不行了,圍著切白糖的臺子,香香甜甜,滿嘴酥脆的米泡糖實在是誘人。每次切白糖,爺爺都會把一圈的邊角切下來廢棄,而這些“邊角料”就是我們孩子們圍著期待的最好獎賞。剛剛切好的糖,溫溫的,松脆松脆的,這就是我們年年期待的美味。

  爺爺把糖切成一小條一小條,分成一塊塊,一框切好,全家人便圍成一桌,用花花綠綠的糖紙,把米泡糖包好。奶奶這個時候會和很耐心的教我們,怎么樣包的平整,美觀。“今年的米泡糖很香,很脆,切的平平整整,來年是個好運年!”奶奶滿懷歡喜的對我們說,“嗯,我們新年考個好成績!”我滿足的望著奶奶。

  是啊,家鄉的米泡糖,年年寄托了奶奶對我們祝福和期待,新的一年,又是紅紅火火的一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5

  已不知我已有幾年沒回家鄉了,現在想想,還真有一種懷念的感覺。想念那喜慶的紅,喜慶的煙,喜慶的炮聲。大家臉上洋溢著幸福而又充實的笑,孩子們打打鬧鬧的歡笑,在短短的時間里,就把氣氛揚的老高老高了。

  家鄉的年味兒,是我最喜歡的。

  它單純到潔白,喜慶到火紅,而且家鄉的天最藍;家鄉的星空最亮;家鄉的夕陽最紅;家鄉的親人最好、最多;家鄉的關心最美……

  記得每次過年,家里會備好很多很多的酒菜,我和表妹、表姐、表哥們經常一起跑去偷吃。而且,每次都是等到酒菜上桌后,大人們才會發現菜被偷吃了,酒被偷喝了……

  那時的我們多有“成就感”啊!

  回家鄉的次數不都,記憶中也就5、6次吧!但是,我盼著回家鄉的日子我可就記不大清了。反正是幾乎年年364次左右吧……

  家鄉有許多我喜愛的特產,每次回家,奶奶和外婆她們都會給我買上一座小山那么多,而我呢,就是負責坐在“小山”上,把它夷為平地。

  回家鄉的日子絕大部分都是在過年,有一小部分是在放假,所以我時常是盼著快過年、快過年的。

  家鄉的年味兒是怎樣的,我是說不出來的,但唯一感覺的到的就是開心,不論發生多么不好的事,我都會在家鄉的年味兒中忘得一干二凈。

  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幸福的……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平淡的……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喜慶的……我想,家鄉的年味兒應該是美好的……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6

  今年春節,我回到了老家過年,感覺到了不一樣的年味。

  我一邁進奶奶家,就聞到了一股香味。我順著這股香味,來到了廚房。我的口水嘀嗒嘀嗒地流在了地上,好像一條小溪一樣流淌著。轉個頭來,我看見餐桌上的美食,有鹽?h雞,有土豆絲,有蓮藕,有三文魚等等。我都等不及想要開動了。當媽媽說:“吃飯了。”我像一陣風一樣地跑了過去,拿起碗和勺子,夾了很多菜。過了一會兒,我就把飯吃完了。

  休息了十分鐘,我們可以出去放煙花了。來到籃球場,這時剛好沒有人。我們放下東西。第一個我們玩“煙花四射”,我們先給妹妹燒著,然后我們讓妹妹給我們點燃剩下的煙花。這時,我的煙花四射,美麗極了。第二個“天女散花”,我們先把“天女散花”擺到指定地點,當姐姐點燃第一個的時候,我也想試一下,就對姐姐說:“我能試一下嗎?”姐姐說:“可以呀,不過你要記住:點燃之后,你要馬上跑到2米以外,知道沒?”“知道。”我回答說。我拿著打火機向指定位置走去,點起打火機,已經燃了,姐姐說:“快跑啊。”我撒腿就跑,好在安全地跑了回來。最后,我們玩飛在空中的那種煙花,姐姐點燃了,煙花瞬間飛上天,發射出五彩繽紛的煙花,有的像綻放的花朵,有的像星星,還有的像一條龍。

  這一次的春節讓我感受到了不一樣的年味。我很期待下一年的春節,也很期待再去放煙花。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7

  我的爺爺祖籍是紹興,那里是個美麗而古老的小鎮,名曰“安昌古鎮”。

  到了寒假,那里就滿滿都是過年的氣氛。竹架子上掛滿了臘雞,臘鴨,臘香腸,還有一個個肥頭大耳的臘豬頭,哈哈!密密麻麻地擺滿了架子,像一座臘味做成的墻,這是新年的第一道風景。

  不過,我們小孩子喜歡的不是那些臘味,而是那些甜甜的糖果。淡黃色的麥芽糖吃在嘴里黏乎乎的,甜滋滋的。伴隨著鄉音,一陣陣吆喝,長長的扯白糖來了。還有那薄荷糖,涼絲絲的。但我最愛吃的,是姜糖。顧名思義,就是把生姜汁滲入糖中。吃起來滿嘴都是辣味,嗓子像是著了火。但回味后又忍不住再放進去一顆。

  我弟弟最喜歡的是糖畫。有小雞,小狗,小老鼠,多得數也數不清,個個姿態可掬,憨厚可愛。你瞧!做糖畫的老爺爺右手拿起一個盛著糖汁的銅勺,左手用力壓住光滑的塑料板,就開始作畫。龍飛鳳舞,老人的右手時而如一只雄鷹久久盤旋,時而如一只小狗歡蹦亂跳。流淌下來的糖汁,有時又像一條歡快的小溪,細水長流。然后,一個個藝術品就展現在我們面前。

  “嘭!嘭!嘭!”過年當然少不了天上的五彩斑斕。走進一條小巷,你會發現,不少鋪子里都擺上了煙花。每一個喜氣洋洋迎面走來的孩子們,手上肯定少不了一盒金鷹牌鞭炮和小巧的火柴盒。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火藥味,這也是過年的味道。

  掛起來的臘味,甜甜的糖果,美麗的糖畫,使人快樂的煙花,這就是我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8

  家鄉的年味,在紅彤彤的對聯中;家鄉的年味,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家鄉的年味,在香噴噴的年夜飯中;家鄉的年味在……

  家鄉的年味,藏在紅色的春聯上那一句句祝福的話語中:財源八方斗豐溢,福運似海倉滿盈;一年四季行好運,八方財寶進家門;幸福平安萬事和,吉祥如意百年順……這些看似簡單的語句,實際上寄托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美好的祝福,希望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萬事順利。

  家鄉的年味,藏在團圓的喜悅中。從午飯后一直忙到傍晚,為的是讓在四面八方工作的親人在這令人難忘的,令人喜悅的夜晚,歡聚一堂。年夜飯中的許多食物都是有寓意、有講究的。比如吃年糕,是希望小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長高,成績高,節節高。而吃甜甜的發糕,則是希望大人們在新的一年里事業高升,發大財。最有趣的就是吃魚的時候,總是要剩下一點,這就是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年年有余……這些含在菜里有趣的寓意,其實都包含了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與寄托。

  家鄉的年味也在漫天煙花中,當12點的鐘聲響起,所有的煙花一齊升上天空,在黑絲絨般的夜空中綻開絢麗花朵。那五彩的煙花升入天空的同時,也是示意著人們:舊的一年已經離開了,新的一年,正迎面向我們走來。

  家鄉的年味,是團團圓圓,是幸福,是喜悅,是深深印刻在我心中永遠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19

  中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過年的習俗不一樣,所以年味也不一樣。我們河南也有自己過年的習俗。

  春節前幾天,大家就開始備年貨,比如瓜子、花生、糖、蔬菜、雞鴨肉等等。所以啊,南向店一到過年人就特別多,擠都擠不動。超市的話就更急了。但是大家的臉上都洋溢著笑臉,因為馬上就要——過年啦!

  除夕早上,天還沒亮,爺爺奶奶就開始準備飯菜了(因為我們是中午吃團圓飯),切菜、燉肉、蒸排骨,煎蒸燜炸頓,各種做菜的方法都用上了。滿屋的香味,可誘人了。

  在開飯前,爺爺現在神像前燒紙祭神,折求一家人平平安安。然后再放上飯、菜、肉。弄完之后才可以吃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邊吃邊扯家常,一片和睦的景象。在吃飯的時候,還要燃放煙花鞭炮。

  在晚上睡覺前,要把家里所有的燈都打開,到晚上十二點,也就是剛好第二天,新的一年的開始。就要燃放煙花,放完后才可以睡覺。

  初一早上,孩子們早早起床,穿上新衣,準備和爸拜年,媽媽就留在家里,因為也有人到你那兒拜年啊。初一和初二一般都是附近的鄰居朋友拜年,后幾天就去親人家拜年,吃飯。

  拜年對于小孩子來說,最高興不過了,可以領紅包,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男孩子們就喜歡買煙花爆竹,女生就喜歡買扎頭發的,或者洋娃娃。可以高興好幾天了。

  河南人的過年挺有年味的,但可能是時代的變化,年味比以前淡了很多。希望我們一些特有的習俗繼續傳承下去,這樣年味就會更濃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0

  在鄉下過年,比在城里更有趣,為什么呢?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今年春節前夕,爸爸媽媽早早地把我帶回了農村老家,著實讓我體味了一把跟城里與眾不同的年味。奶奶帶我去了一趟新農村廣場,那里真是熱鬧啊!

  廣場四周擺滿了琳瑯滿目的商品、美味可口的小吃、各式各樣的玩具、還有可愛調皮的小動物們。我們隨著擁擠的人流邊走邊看,真是目不睱接。

  突然,前方有個攤位前擠滿了人,我費了好大的勁擠了進去,原來是套圈游戲。但是你們知道套的是什么嗎?——是嘎嘎叫的大白鵝!這真稀奇啊!我也買了幾個套圈,真希望在我套圈時大白鵝能配合我的動作,如果我投的圈向左偏,大白鵝的頭也向左邊靠靠那該多好!可五個圈都套完了,大白鵝一點都不配合,甚至還躲了兩下,它不想和我一起回家。

  “咚嗆、咚嗆……”我又被不遠處一片鑼鼓聲吸引了過去。遠遠看見了兩條威風凜凜的大金龍伴著一顆大龍珠在人群中上下飛舞,原來是雙龍戲珠啊!走近一看,可熱鬧了!還有兩頭可愛的大眼睛紅獅子,正搖頭晃腦地給人們鞠躬拜年,后面還跟著一隊穿著紅紅綠綠亮麗衣服、頭上帶著大紅花的奶奶們,她們劃著旱船、挑著花擔、走著歡樂的秧歌步,最后面還跟著憨態可掬的豬八戒背著漂亮的媳婦呢!大家連連叫好,人群都沸騰了!

  鄉村的年味可真濃啊!小伙伴們都來鄉村過年吧!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1

  放鞭炮、貼春聯、吃團圓飯、看春晚、走親訪友、拿壓歲錢……過年啦!空氣里彌漫著濃濃的年味兒。

  除夕,爸爸媽媽和我帶著大包小包的禮物回到如皋老家。到了老家,我興高采烈地找小哥哥放鞭炮。我們找來一根香點燃,又用香小心翼翼地點燃一個鞭炮,向前方用力一扔,只聽“啪”的一聲,干脆利落。我們還發明了好幾種“季氏花式鞭炮玩法”,比如說把一個點燃的鞭炮扔到河里,接觸水面的一剎那,“咚”的一聲,讓水中的小魚兒也一起感受過年的歡樂;我們又把幾根鞭炮插在土里,然后一個一個點燃,點燃后快速后撤,馬上天地里響徹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中午,爸爸、媽媽在大門上貼上大紅春聯:“福到財到吉祥到,家和人和萬事和”。嘿!貼完春聯后的老家煥然一新、充滿過年特有的和諧、喜慶。

  傍晚,全家聚在一起吃團圓飯,桌上擺滿美味佳肴,吃飯的人兒滿面春風,談笑風生,你祝我新年身體健康,我祝你新年萬事如意,好一派新年大吉!

  晚飯后,是我最期待的壓歲錢環節,每年過年長輩們都會給我們小孩子發壓歲錢,我的“私人小銀行”也只有過年時才有資金進賬。果然是新年大發財啊!

  融入在這喜慶的氣氛里,我不由得想起了宋代詩人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伴隨著故鄉那濃濃的年味,我和爸爸媽媽來到東北姥姥家過年。

  東北農村過年的氣氛很濃,家家戶戶貼對聯,掛燈籠,喜氣洋洋。特別在吃食上依舊保留著傳統的習俗。

  大年三十的早晨,全家人早早地忙碌起來。哥哥們放鞭炮,大人們在廚房忙著準備各種食物。早餐肯定有一道菜是魚,寓意年年有余,姥姥說以前早飯都是高粱米,寓意節節高,高粱米屬于粗糧,已經被大米取代了。

  中午是正餐,餐桌上擺滿了美味佳肴,雞、魚、肉等十道菜擺滿了一桌,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幸福、快樂、祥和的氣氛充滿了整個家。下午,男人們出去玩了,女兒一般不再出門了,大家就在閑聊中度過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我們小孩子就在搶紅包的歡樂氣氛中度過。

  夜晚很快來臨了,就是傳統的除夕夜。東北除夕夜的傳統習俗就是餃子。餃子是年 夜 飯中必不可的,而且吃餃子也是有講究的里面包有糖,是希望家人甜甜蜜蜜,餃子里有錢,象征著這一年會發大財。餃子做好后,全家人就都集中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一邊觀看一邊評論著。隨著外面陸陸續續的鞭炮聲,我們知道吃餃子的時間到了,東北年 夜 餃子都是在子時開始吃,餃子象征著更歲交子,象征著對新的一年的寄托。

  瞧,東北的年味就是這么濃烈,這么有特色。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3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聲近了,學校也開始放假了。今年我們到奶奶家過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濃了,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春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買爆竹煙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這年貨是要提前置辦的,在年前十幾天家家戶戶就忙活開了,蒸饅頭、做糕點、做粿、做豆腐……奶奶也忙著為過年做各種準備,爺爺奶奶家的一只年豬有三百來斤重,爺爺請來師傅幫忙宰殺。

  走在街上,到處一片喜慶的景象,行人個個興高采烈,路邊的商店也十分熱鬧,還有人拎著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趕回家過年。

  除夕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著炒菜,因為今天要給祖先燒紙,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又忙著貼春聯、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品著美酒,互相干杯,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接著放鞭炮、煙花,夜空在鞭炮與煙花的交織中變成了一個絢爛的大花園,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爺爺和奶奶都樂了。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說這是壓歲錢。

  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4

  門外,吹來寒冷刺骨的冬風,世間萬物都已早早地入土冬眠,而那盛開在臘月的梅花卻仍屹立在雪中,默默地,它與雪作伴,與風為友。突然間,我看見它伸伸腰,抖起精神……哦,原來它也在等待年的到來呢!

  “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斗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這個年多姿多彩,這個年喜氣洋洋,這個年忙忙碌碌,這個年煙花漫天,這個年充滿年味……

  冬雪迎年雪,淡淡的,淡淡的落下來。像鵝毛一般,輕盈。輕輕的,輕輕的,隨風飄動。像淘氣的孩子一樣,在路上貪玩,與伙伴談話。就這樣,落下來。帶著自己的夢想——準備迎接新年。雪是極佳的舞者。沒有伴奏,沒有歡呼。她穿著白色的舞裙,翩翩起舞,有時會拉著伙伴一起,跳著《小天鵝舞曲》……不知是誰那么細心,為襯托雪窈窕的身材,把舞臺的背景選為紅色,還在舞臺上鋪設紅色的地毯,把彩燈設為激情似火的紅色。

  火藥味

  陣陣煙霧開始彌漫開來,把我們重重包圍,煙霧好似要吞噬我們一般……耳畔的爆竹聲夾雜著火藥味,充滿濃濃的年味兒……

  餐味夜,悄悄的到來。迫不及待的我們便開始熱熱鬧鬧地享受豐盛的年夜飯,每一碗菜都是別樣的精致細膩,香噴噴的香氣在我鼻孔里不斷地撓癢,夾上一塊,溫馨的暖流灌輸全身。說笑聲中,我真想窒息于這片空氣之中。啊!好香的餐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5

  一過臘八,家家戶戶都淘糯米,包豆包,做年糕。鄉里人還會殺豬,做豆腐,讓人們聞到年味。

  過小年,人們便爭著購買年貨,一些人會到集市上購買鞭炮煙花,挑選春聯;一些人會到市場上購買一些水果蔬菜,留著過年時招待客人;另一些人會到商店中挑選衣服,送給親朋好友。年味愈加濃厚。

  春節一大早,人們便起來貼春聯,掛紅燈,孩子們穿著棉大衣在樓下興高采烈地放鞭炮。各大單位的門前掛上大紅燈籠,有的單位還在樓體邊緣掛上色彩斑斕的霓虹燈。街道中央隔離帶中四季常青的松樹也被纏繞上五顏六色的小彩燈,遠看像一件色彩繽紛的紗衣。街道兩旁的路燈也被人們用繩子連起來,上面掛滿一個個紅燈籠,美麗極。春節讓人們充分品嘗年味。

  除夕夜里,家家戶戶都圍坐在電視機前,收看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春節聯歡晚會。晚會從內容到形式,每年都有很大的變化,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全世界的華人華僑盡情享受這頓豐盛的文化大餐。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交通的便利,一些人不再呆在家中過年,而是利用過年這段時間外出旅游,欣賞祖國的名山大川。一些白領由于工作忙,便會同全家人到飯店吃年夜飯,真是別有一番風趣。年味在悄悄變化著。

  雖然年味在不斷地變化著,但是永不改變的是親情。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6

  過年了,自己和爸爸媽媽回到俞源老家,近距離親近了傳統的年味。

  傳統大年,排第一位的當然是吃的嘍。過年最重要的菜非豬頭莫屬。俗話說:“有錢沒錢,買個豬頭過年”。豬頭雖說其貌不揚,但是豬頭肉卻是傳說中的美味。爺爺用力將煮熟的豬頭掰開,把豬舌頭、豬耳朵、豬拱嘴、豬臉等等不同部位的肉切成片。一陣陣香味撲鼻而來,自己迫不及待地抓起一片肉塞進嘴里。哇,那個美味啊,實在沒有辦法找個合適的詞語來形容。豬肉燒豆腐是另外一道超級美味。你們知道豆腐是怎么做的嗎?讓自己來告訴你們吧!首先要把黃豆磨成豆漿,再把豆漿放入大鍋中煮熟。這時,需要“魔術師”--奶奶出場了。只見她把一小勺鹽鹵化開,倒進豆漿里,攪拌幾下,過了幾分鐘,豆漿神奇地變成了豆腐腦。奶奶再把豆腐腦倒進一個木框里,蓋上蓋子,上面壓上石頭,大概過了半個小時左右,揭開蓋子,香噴噴的豆腐就新鮮出爐了。

  吃飽喝足了,就該去看大戲了。熱鬧的開場鑼鼓后,孫悟空翻著斤斗上場了,他實在是太厲害了,幾下子就把妖魔鬼怪都打跑了;畫著花臉的將軍,穿著鮮艷的鎧甲,背上插著四面小彩旗,神氣極了,正帶領著士兵和敵人激烈地戰斗;最受大家喜愛的,還是臉上涂著“土豪金”的財神,捧著一個巨大的金元寶,忙著給大伙兒拜年……

  這就是自己看到的新年,又好吃又好玩的傳統大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7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聲近了,學校也開始放假了。今年我們到姥姥家過年的,那里的年味可濃了,家家戶戶都掛紅燈籠,貼春聯,置辦年貨,買新衣服,買爆竹煙花……,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這年貨是要提前置辦的,在年前十幾天家家戶戶就忙活開了,蒸饅頭、做糕點、做粿、做豆腐……姥姥也忙著為過年做各種準備,爺爺姥姥家的一只年豬有三百來斤重,爺爺請來師傅幫忙宰殺。

  走在街上,到處一片喜慶的景象,行人個個興高采烈,路邊的商店也十分熱鬧,還有人拎著大包小包急匆匆地趕回家過年。

  除夕這一天,每家最忙,一大早,各家都在忙著炒菜,因為今天要給祖先燒紙,以表示對他們的懷念。又忙著貼春聯、福字,一般中午前一定要做好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各式各樣的美味佳肴,品著美酒,互相干杯,說著吉祥祝福的話語,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接著放鞭炮、煙花,夜空在鞭炮與煙花的交織中變成了一個絢爛的大花園,看著這些美麗的煙花,我在院中手舞足蹈,爺爺和姥姥都樂了。到了八點,大家開始看春晚的節目,爺爺姥姥、爸爸媽媽、叔叔嬸嬸還給我和小弟弟準備了紅包,說這是壓歲錢。

  啊!家鄉的年味是團聚的、是溫馨的、是幸福的、是快樂的!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8

  大年三十我們家鄉的習俗是包餃子。今年除夕真高興,媽媽同意我包餃子!別急,等會兒嘗嘗我的手藝怎么樣?

  咱家總動員開始啦!我馬上戴著小帽,穿著圍裙上陣啦!面皮、肉餡、青菜……沒事使者的隊伍已陸陸續續向我走來!偉大的媽媽廚師長先拿起面皮,顛了點肉,蘸上水,在手里揉捏著。不一會兒,一個胖胖的“面娃娃”完成了,好簡單!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塊圓圓的面皮,一本正經地撮一堆肉餡,撥進餃子皮正中央,用食指蘸了點水,沿餃皮周圍慢慢滑上一圈,自信滿滿地喊道:“加油,再包一下就大功告成!”可是,那餡兒突莫名的不大聽話了,讓他老老實實睡到皮里去,可它偏偏要跑出來玩。我把左邊的皮剛剛捏好,右邊的餡兒冒出頭來了;把右邊的“塞”進去了,左邊的又“負傷”了,真是惱火呀!捏來捏去,手中的餃子不知是皮包餡還是餡包皮,外面都沾滿了韭菜湯汁。我快氣餒了,就在這時,親愛的母上大人發話了:“寶貝,你不會就在這里半途而廢了吧?”我一聽,心里的火焰重又燃燒起來,經過仔細研究原因。哦!開始我包的餃子肉多了,皮小了,所以才會變成肉包皮嗎?于是我減少肉餡,越包越多,越包越快,奶奶走過來,不禁為我拍案叫絕。

  嘩啦一聲響,一個個胖娃娃跳進鍋里,開始了泡溫泉的旅程。而在一旁的我也想加入呢!它們在鍋里翩翩起舞,不一會兒餃子就熟了。我一嘗,好香啊!

  一盤盤的餃子端上桌,伴隨著屋外的鞭炮聲,闔家團圓品餃子,就是我家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2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狗年來了,大街小巷上張燈結彩,充滿著過年的氣氛。我也正在一一品味我家的年味。

  除夕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我們家也不例外。家里已經打掃得干干靜靜,收拾得整整齊齊,再貼上窗花和福字,感覺年味越來越濃了。代表團圓的年夜飯我們是在家里吃的。大家都舉起酒杯,祝我們的祖國繁榮富強,祝長輩們身體健康,祝我學業有成。享受完豐盛的年夜飯后,我們便開始看春晚。春晚的節目真是豐富多彩,有相聲,有小品,有歌舞,有武術……我們看得目不轉睛,全神貫注,不知不覺就到了凌晨。

  特別的大年初一

  我們在鞭炮聲中迎來了大年初一,吃完了代表團圓的湯圓后,我們就去爺爺奶奶家拜年。一進門,我就送上了我的祝福,祝他們心想事成,萬事如意。爺爺奶奶高興地給了我一個大紅包。知道嗎?今天還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今天也是我的陽歷生日!媽媽給我買了一個大蛋糕,在初一這個大好日子里,大家為我點上蠟燭,齊唱生日歌,我感覺很幸福。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生日!

  下鄉拜年

  初二,我們去海門看望已經97歲高齡的曾祖母。一到那邊,我發現好多親戚朋友都已經到了,大家一起向曾祖母拜年,祝她身體健康,曾祖母高興極了。在鄉下過年可和城里不一樣,城里很多地方都不允許放煙花爆竹,但在鄉下,可以盡情地放。考慮安全,大人們給我們小朋友放的的那種一扔就響的小炮。一開始,我也是戰戰兢兢,不過到后來,我就可以大膽地扔出去了,甚至還敢去踩沒響的小炮。聽著一聲一聲的炮響,我覺得這才是過年的氣氛。

  這就是我家的年味,有美食,有祝福,有歡笑……而且,我家的年味還伴隨著我的生日,我覺得這真是一個快樂的年啊!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0

  春節,是一年之首,我們也把它稱之為過年。春節還有許多其它的名字,比如新春、新歲、新年、歲旦、年禧、大年等、春節歷史悠久,由上古時代歲首祈年祭祀演變而來。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的活動,不一樣的地區不一樣的民俗,不一樣的食物,每個地方都有每個地方濃郁的地區特色,但同樣都是熱鬧喜慶,我的老家在溫州,那里的春節習俗和特別,想知道在我的老家是如何過春節的嗎?快跟我一起來看看吧!

  盼呀盼,終于盼來了春節,我去了心心念念溫州的奶奶家。每次回老家去過春節都會變得格外忙碌,尤其是大年三十這一天,大家都會忙著做年夜飯、撣新、貼春聯、掛大紅燈籠……撣新的意思是大掃除的意思,而年夜飯當然是里面最重要的一項啦,在溫州地區年夜飯也稱分歲酒,吃年夜飯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幸幸福福,老家的年夜飯有許多美食都是我特別喜歡的,其中最具家鄉特色幾道菜的便是溫州魚餅、醬油肉、鰻魚鲞、血蛤、鴨舌和蝦干了,而且每道菜都有吉祥的寓意,溫州魚餅代表“黃金白玉”,因為魚餅內白外黃。醬油肉則寓意著"紅紅火火",蝦干是“有頭有尾”的意思,表達了在歲末年初,干活要干脆,做事要認真努力,這些美食不但有這些好寓意,味道也很好,光是聽著就讓人垂涎三尺。大年三十晚上滿滿的一桌子溫州美食,爸爸還特地炒了一盤年糕,每年年夜飯的必備菜肴,意思是年年高。

  今年我還去參加了老家一個叔叔的婚禮哩,這里的婚禮也有許多特殊的溫州習俗哦,最特別的是要吃兩頓喜宴,新娘子要嫁到新郎這里來,提前一天的起門酒上要給新郎的親戚們敬茶,來熟悉新郎的親戚們,這頓喜宴招待的都是近親,我可也是新郎的一個小親戚呢,也是第一次參加一場吃兩頓喜宴的婚禮。

  雖然這么多有意思的習俗,可我最喜歡的還是年三十發壓歲錢,誰讓我是個小財迷呢?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1

  盼望著,盼望著,臘月來了,年味更濃了。

  臘月初八過后,街道上紅了起來,樣式齊全的燈籠擺滿了攤子,各種各樣的對聯,看得人眼花繚亂,大街小巷都渲染上了紅色。各個服裝店的倉庫也都塞滿了新衣。

  轉瞬間到了臘月下旬,家家戶戶都在緊鑼密鼓地布置著。這時,爸爸總會出去買過年的吃食,回到家總是大包小包地提著。在這其中,有一種過年時才會盛行的美食——馓子。光只是眼睛看它沒有什么稀奇之處,好像只是一種普通的油炸小吃,但入口之后,輕輕一咬,酥香可口,回味無窮。媽媽這個時候還會炸油糕,蒸包子,炸麻花,炸蓮菜盒子等等。我常常會幫助媽媽做蓮菜盒子,切兩片蓮菜,中間夾上肉餡兒,一壓,再在面糊里一滾,下鍋炸至兩面金黃,出鍋放在盤子里,色香味俱全。

  到了年三十的早晨,人們一般都是吃包子,喝肉湯。吃完早飯,大家都開始貼春聯,掛紅燈籠,大一點的孩子會幫助大人貼對聯。中午將團圓飯菜擺上桌后,爸爸將一箱禮花炮和一餅爆竹拿到屋外,家人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入坐了。年夜飯是很講究的,要四個干的,四個涼的,四個熱的和四個湯,寓意一年四季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必須要有一盤魚,寓意年年有余。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后,長輩就要給小輩發壓歲包了,紅包金額或多或少,但卻都是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快快樂樂。

  吃完年夜飯就要去給祖先墳前送亮,燒一些紙錢,插上香和蠟燭,同時還要燃放鞭炮,以此表示對祖先的追念和敬意。

  送亮回家后,春晚也即將開始,一家人一邊看著春晚守歲,一邊包著餃子。

  凌晨的鐘聲已敲響,一束束燦爛的煙花竄上了天空,五顏六色,耀眼奪目,整個天空都被渲染成了色彩斑斕的畫卷。

  人們都穿上了新衣,以一種新的面容和姿態迎接新的一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2

  “小孩小孩請別饞,過去了臘八便是年。臘八粥,喝幾日,哩哩啦啦二十三……”

  我的家鄉在陜西省。甘肅人現如今扔把新春佳節稱為“過春節”,并廣為流傳出來一個有關過年的傳說——在遠古傳說時,有一種叫“年”的猛獸每每嚴冬將去新年未來的夜里,便出去食人族,使大家不安寧。大家在與年的搏殺中,發覺這類殘暴的猛獸最怕火花和聲響,因此大家想了個方法:一旦年發生時,便點燃走紅資金投入圓竹。年一見汪汪狗的走紅,聽到叭叭爆響的煙花爆竹,就逃得無聲無息。之后便慢慢產生了過春節團圓、守歲、掛紅燈、貼對聯、放爆竹的風俗人情。

  年味兒最濃的便是放鞭炮了。新年鐘聲一響,全部夜里都變成煙花炮竹的全球。大伙說,過春節不放鞭炮,相當于沒有過春節。我跟表哥堂哥一有時間就放鞭炮——自然,我是常常有時間的。大家大白天放太粗的“火炮”,像劃火柴一樣的擦炮,摔在地面上就發生爆炸的摔炮,也有點燃像火箭彈一樣飛上天上的沖天炮;夜里,大家就放煙花,放禮花彈。“太陽花”、“沖天炮”……每個村子的空中四處是五顏六色的煙火,耳朵里傳出的是此起彼落的爆竹聲,3D渲染著新春的氣氛。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一輛輛摩托、汽車載著回家的大家,也有儋州市行李包的年貨禮盒,也載著大家的盼望回家!通往長細隧道施工的煤巷,一對對春聯喜慶十足,趣味橫生,一個個“福”字鏗鏘有力,金光閃閃,一輛輛車里擺脫了神采奕奕的子女;一扇扇門口站著生氣勃勃的爸爸媽媽。樓滿了,一間間屋子里飛出歡歌笑語;路窄了,占道的是一縷縷扯持續的真情。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年味兒最濃是夜半。家家戶戶燈火輝煌,歡歡喜喜,一家人歡聚一堂,各種各樣涼拌菜堆滿餐桌,一家人把酒言歡,共敘真情,說著吉祥如意祝福的'話語,說說笑笑,歡歡喜喜。不僅有了口福,果腹了腹部,還溫暖了心窩子。

  ——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思緒奔涌,歡歌飛舞,這就是家鄉的年味兒!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3

  新年年即將臨近,每天早上我都會翻著日歷數離新年還有多少日子。一天、兩天、三天、四……新年新計劃,老媽說要帶我去我的老家——安昌旅游一番,體驗一下江南人家是怎樣過新年的。

  市區到安昌的路很遠,所以我們很早就出發啦。當太陽像一個紅臉的醉漢從天那邊慢慢爬起來的時候,我們已經坐上了前往安昌的車。一路上,到處都是熱熱鬧鬧、喜氣洋洋的,還不時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

  “安昌古鎮到啦!”司機打開車門。我一骨碌爬出汽車,一陣新年的氣息撲鼻而來。河這邊,熱氣騰騰的,每一戶人家都張燈結彩,沿河的柱子上有用繩子穿好的臘腸,有用細細的竹條撐起的醬鴨,也有潔白如雪的扯白糖。“篤、篤、篤……”還有一些人正在用木錘打年糕,有些人扯著扯白糖,好不熱鬧呀!有些人,一手提著臘腸,另一提著醬鴨,臉上露出了收獲的喜悅。

  我走上石橋,踮起腳尖,伸著脖子睜大眼睛眺望著河的盡頭。突然,一支浩浩蕩蕩的船隊出現在我的眼前。領頭的船上站著一對身著紅裝的新人“那是干什么呀?”我疑惑不解的問媽媽,“哦,那是迎親船隊呀!”媽媽自豪地說,“這是我們這里的一絕!”只見一只只小船井然有序地行駛著,緩緩地從橋洞下駛過,鑼鼓聲不絕于耳。

  送走了迎親隊伍,我和媽媽到了河對岸,那兒又是一副新的景致:一條條青石小弄穿梭在粉墻黛瓦的老房子之間,只要你鉆進這小弄里,便會看見一副熱鬧的情景:每戶人家門前都掛著紅燈籠,門上貼著對聯,孩子們在小弄里玩游戲,你追我趕。說不定你還會聽見有“月臘腸、扯白糖”的吆喝在耳邊響著。

  最美的是橋,它在碧波蕩漾的河地襯托下,更顯得美輪美奐,安昌古鎮是著名的橋鄉,其中以最著名的是名為福祿、萬安、如意這三座橋,古鎮人家嫁女兒時,都要走全三橋。還有河邊那沿河而筑的長街,一路鋪陳的廊棚,傳統特色的店鋪作房,古老凝重的臺門,逼仄幽深的小弄,三五相間的河埠,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真可謂:“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

  落日余暉灑落在老街旁的河水中,沿河人家的窗前都掛起了大紅燈籠,在家家的歡笑聲中,安昌古鎮又沉浸在夜幕中……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4

  說到過年,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家團圓,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煙花爆竹這樣的場景。這些算是過年的標配了,可是家鄉的民俗更加多了。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吟著王安石的《元日》,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年——癸巳蛇年。

  一說到過年,腦海里就會浮現出“一家團圓,吃年夜飯,看春節聯歡晚會,放煙花爆竹……”這樣的場景。不過對我來說,最能體現家鄉年味的要數那些民風民俗了。

  我的家鄉就在常州武進,由于是鄉下,民俗自然也就多了:祭祖、拜神、包團子、吃餃子……爺爺奶奶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五就開始忙活起來了。

  我最喜歡小年夜前一天,因為那天是要包團子的。要準備很多餡,芝麻的、豆沙的、花生的、青菜的、蘿卜絲的……面是自己和的,弄點面粉,加點水,先攪拌在用手揉。我每次都躍躍欲試的,可由于手上的力不夠,大人們總是不要我弄。但是我會包團子,而且包的不比奶奶他們包的差。先把一小團面揉圓,再把它弄成“窩窩頭”狀,把餡包進去,再把口子捏起來,做個記號就好啦。接下來,就是蒸團子了,在團子下墊好蘆葦葉,放進蒸籠里,不能放得太擠,不然到時候團子會黏在一起的。然后,就到了上鍋蒸的時間了,這個就得我爺爺出馬了,這火候、時間可是十分重要的,稍有一點偏差,那么團子的口感就沒那么好了。十幾分鐘過后,香噴噴的團子就出爐啦!

  大年夜要做的習俗就多了。下午要先洗個澡,把舊年的霉運、晦氣都洗掉,準備迎接新的一年。然后。小孩就可以該干嘛干嘛去了;大人則要去祭祖,送財神、灶神。據說,再送兩位神仙時,要在他們的嘴上抹一點糖,是為了讓他們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幾句,當然這只是一種迷信。等到這些事做完,就該吃年夜飯啦,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團團圓圓,熱熱鬧鬧的。吃完飯,就可以守在電視機前,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了,但是這時候最熱鬧的不是電視機里,而是房門外邊。五顏六色、各式各樣的煙花、禮炮在空中齊綻,好不熱鬧!

  大年初一一早。五點多的時候就要放炮竹開大門了。而我則會去和長輩拜年,收壓歲錢。這些習俗看似好玩,卻很繁瑣,而且他們都是老祖先留下來的一種文化遺產。我們要傳承下去,把這文明發揚光大!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5

  家鄉的年味,藏在噼里啪啦的爆竹聲中;家鄉的年味,藏在那豐盛的團圓飯里;家鄉的年味,藏在互相的祝福中……家鄉的年味還藏在哪里呢?

  在我的記憶中,每到春節前夕,奶奶總要包紅團,寓意著團團圓圓,紅紅火火。紅色的團子充滿新年氣息,看起來令人賞心悅目,今年也不例外。

  東方的空中剛露出一抹霞光,奶奶便起床準備包紅團的材料了。奶奶在廚房里忙碌了起來,先在高壓鍋里將綠豆煮熟。在這期間她也不能閑著,你瞧,奶奶又和起了面團,她先將一些面粉倒在了案板上,用手在中間掏出一個小窩,倒入適量的水,將邊上的面粉漸漸往里撥,逐漸混成一個面團。揉好的面團光溜溜的,好像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娃娃。綠豆的香氣從鍋中漸漸地飄了出來,不久,廚房里就飄滿了綠豆香,仿佛要溢出廚房似的。煮過的綠豆十分軟糯,加入白砂糖攪拌后將粒粒分明的綠豆碾成綠豆沙。瞧,這些就是包紅團的食材。

  在案板上撒上面粉,防止面團粘在板子上。這會就開始包紅團啦!將面團分成許多個大小一樣的小團子,在將它壓成一張張面皮,把面皮放在虎口處,用勺子挖一點綠豆沙放在面團中間,另一只手的大姆指往下壓,兩只手配合著把紅團包好,這會拿出印紅團的模具。

  你可不要小瞧這紅團印,這可包含了人們的美好愿望!紅團印一般圖案刻有福、祿、壽、喜、財、丁、貴及雙孩兒、慶豐收等字樣或圖樣。花樣如此豐富多彩,做紅團的主人巴不得一一接納,并受用一生甚至代代而綿延不斷。這也難怪,因為它已囊括了人們美好愿望的方方面面。

  將包好餡兒的面團放進紅團印里,用手壓平,模具倒扣過來,在底下墊上洗干凈剪成小段的襄荷,在案板上輕輕敲一敲,一個“白團”就做好了。再用刷子蘸上可食用色素刷在“白團”上。在鍋中將水煮沸后,放入做好的紅團去蒸,這樣一個名副其實的紅團就做好了!

  蒸好的紅團紅彤彤的,遠遠望去就像一朵盛開的鮮花;輕輕一吸,糯米與襄荷的香氣縈繞在鼻尖,沁人心脾,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大家圍繞在一起品嘗著。拿起一個紅團咬一口,薄薄的皮瞬間就破了了,綠豆的味道撲鼻而來……

  咬一口紅團,甜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的味道通通涌上心頭!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6

  快過年了,太爺、太祖母一直盼望著我們回老家過年。我打小在那里度過無數個熱鬧傳統的春節,喜歡一大家子放煙花鞭炮,所以每逢春節都有好幾堆不同種類的炮竹等著我們回家。

  今年天格外冷我縮在空調房里怕出來。一直到大年三十前兩天,才被太爺打來的電話風塵仆仆地催回老家。這兒幾條街的小孩兒全是我兒時的摯友,老老小小都認得。看見我們拉著一車子年貨禮品回來,眼里都閃著羨慕的光直說太爺、太祖母有福氣。我聽著有些愧疚。

  臺太祖母知道我們到了早已召集了全家準備好了春節的各項安排,成堆的炮竹也已堆在了大院子里。我看到兩位老人臉上紅潤的光。晚上內屋、堂屋里坐了兩大桌六婆婆仍不停在廚房里忙著,太爺、太祖母被兒女子孫位坐在中間,不說話也不動筷子只是用目光深情地在每一張宸熟稚嫩的臉上撫摸,傻傻地笑。吃晚飯,放鞭炮了,我怕外面風大,執意要在屋里看,也只是呆呆的看著,老人眼中有些黯淡。晚上,我們被安排到條件最好的一間房里,我嘴里直喊冷。太祖母說:“有熱水袋還冷?”我隨口回了句:“哪有空調暖和?還沒電熱毯。”第二天,吃著太爺買來的全家鄉最好的包子,太爺勉強問:“你們要不明天回家?別凍著了。”說罷,轉身進了里屋。我的心也被抽了一下。

  晚上,我執意要到外面把剩下的幾堆炮竹放完。太爺、太祖母先是一愣,繼而眼里灑滿亮光,忙乎乎地一一打電話叫了幾家子一起來。煙花在低空中絢爛,鞭炮聲在耳旁畔回蕩,我在院中手舞足蹈,人人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味道。太祖母又說:“放炮竹可以驅散晦氣,嚇跑邪鬼。”這話雖是往年太祖母同樣的叮囑,卻寄托了太祖母對子孫后代年年的囑托,并祝福和希望老人仍開心地說著,嘮嘮叨叨。依稀地,一個小女孩兒正摟著老人的脖頸,是兒時的光啊,那老人懷念的舊時光。老人沉醉在那時光里。忽而,太祖母喃喃道:“前些年我害了大病差點就看不到你們了。”我驚愕在那里,家鄉里沒有人告訴過我。“人啊!”老人又沉沉哀嘆。我的心像被煙花末燙了一下。

  兒時,與太爺、太祖母在炮竹煙花中相守的時光,一生中能有多少啊?我決計要在家鄉多留幾天,好好把握在家鄉的時光,好好欣賞家鄉的炮竹,好好珍惜來自家鄉的愛。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7

  臘月三十早晨。吃過早飯,我們全家人就忙開了,貼春聯,準備年夜飯……

  爸爸媽媽拿出他們的看家本領,精心烹制各種菜肴,我和弟弟也不閑著,跑這跑那的給他們打下手,直到下午,一家人才得以圍坐在桌子旁,看著桌子上的雞肉,扣肉,紅燒鯉魚,豆腐圓子,東坡肘子,我的口水都要流出來了,這年夜飯,我可整整盼了一年哩!

  晚上12點剛過,家家戶戶都放起鞭炮來,可真是爆竹聲聲震天響啊!這個鞭炮聲,是為了驅趕傳說中的年獸的。這個年俗至于是什么具體時間形成,估計很難說清楚。

  據說很久以前,有一種叫“年”的怪獸,深居海底,每到除夕,就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但懼怕紅色和炸響。因此,在年獸來的那天,家家戶戶門口貼鮮紅的對聯,放鞭炮,掛燈籠,放鞭炮,驅趕年獸。

  我的家鄉也不例外,當晚我跟弟弟一支接一支地燃放煙花,爸爸媽媽不僅不責罵,而且臉上還笑開了花。我和弟弟過足了放煙花癮。

  大年初一,真正的拜年來了。當遠方傳來“咚咚鏘"的鑼鼓聲,噼噼啪啪的鞭炮聲,我便知道是“他們”來了。慢慢地,鑼鼓聲,鞭炮聲越來越近,也越來越清晰,轉眼間,就到了我們家門前了。

  從陽臺往下看,一頭黃獅和一頭紅獅搖搖擺擺地走在前面,后面跟著一群看熱鬧的人。“咚咚鏘,咚咚鏘”,黃獅和紅獅在我家門前舞動起來。震耳欲聾的鑼鼓聲,響徹云天。只見黃獅和紅獅一會兒扭腰,一會兒左右搖頭,一會兒起旋轉跳。獅頭還一個勁地向我家門口點頭,給我們拜年,給我們獻上新一年的真誠祝愿。這時,爺爺拿起事先準備好的紅包還有大蔥,雙手遞給了獅子,而獅子也毫不客氣,一下子就把紅包“吞”進了肚子里。

  拜過年后,緊接著就是放鞭炮了。說到這里,我想解釋一下,我們這之所以要放鞭炮,是為了對我們拜年的獅子表示尊敬,好讓他們更加保佑我們在新的一年里事事順利,財源滾滾。

  大年初二初三,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了。這幾天,我們去給親戚朋友們拜年,跟他們團聚,聊天,小孩子們可以領到不少紅包。哈哈,這幾天擺脫了作業的煩惱,玩的不亦樂乎……

  過年,是快樂的,幸福的。在這個日子里,我們過得不同尋常!于是乎,我們都盼望過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8

  我始終覺得城里不算過年,只有老家才是過年呢!每年,我就盼著寒假快點來到,最盼望的是父母放假前把我托人快遞回老家的那幾天。那爽,只有和我一樣嘗過的小伙伴才可意會。

  臘月二十八要打年糕了,爸爸還沒趕回家。爺爺、叔叔等男丁就要去村里打年糕,我作為小男丁自然也是不能缺的一員。媽媽只能帶著妹妹一個勁地叮囑我,叮囑啥?早被打年糕的興奮代替了。

  打年糕嘍。首先是摻米,所謂摻米就是把糯米和晚米按相應比例摻在一起。再是蒸米,用三個大灶,分別架上相應的三個木蒸桶,等到米的顏色變暗了,就在里面放紅糖。等紅糖融進了米中,就向旁邊的人喊一聲:“鏟糕板”。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打糕了。剛做好的糯米放進打糕槽里,一個人用打糕杵用力打年糕,這時旁邊要有一個人配合著翻年糕。打一下,翻一下,就像鬧鐘里的齒輪一樣有規律。

  制糕了,該我們這些愣小子上手了。把打好的年糕放在一張長長的案板上,由兩個制糕的叔叔搓成長條,我們負責在漂亮的模具上抹油,抹完油的模具,用力按入年糕,做成花式年糕。我們起先還老實地按,后來十八般武藝全上了,捶,拍,打……不少半成品的年糕悄無聲息落入我們的肚子里。制糕的叔叔總搖著頭,笑瞇瞇地來一句:“你們這群小饞貓!”“吃飽了才有力氣抹油嘛!”不知哪個壞小子居然來了這么個理由。逗得所有的叔叔伯伯一起哈哈大笑,我們更加是借機再往嘴里塞一口。

  對于一個“標準吃貨”來說,吃分歲酒可真算是讓我大飽口福了。所謂“分歲酒”則是溫州人對年夜飯的叫法。外婆家住在山上,坐落在青山的懷抱中。土雞、土鴨,土灶臺,連燒火的燃料都是枯樹枝、落葉。原始的美味,讓人饞涎欲滴;龍蝦、螃蟹、蛤蜊、海帶炸蝦……溫州海鮮,讓你舌頭都鮮沒了;炒面、炒年糕、玉米餅,讓你吃到喉嚨口都不膩……家家桌上有魚或者芋,“年年有余”的好兆頭,大概到處都一樣。

  各位小伙伴,老家溫州是可以放鞭炮的。這個一定讓你們無比羨慕。大年初一早上要放“開門炮”。先放“百子炮”。再放三聲大炮,大炮要朝天放,保證聲聲放響,除舊迎新,蒸蒸日上。

  趕上了好時代,鄉村年味年年新,微信紅包,鮮花迎春……老年味更濃,新年味更多。我愛你,鄉村的年。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39

  時間過得真塊,一眨眼的功夫,一年就這樣過去了,到了一年的海底。除夕的上午,我從家里的大門口上撕下舊的春聯,換上了嶄新的春聯。新春聯的具體內容是:左聯為”一帆風順吉星到”,右聯為“萬事如意福臨門”;橫批為“財源廣進”,春聯的中間還夾雜著一個大大的“福”字,顯得更加洋氣大方啦!哈哈!看樣子,我家在新的一年里。要發一批不錯的大橫財啦!每當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候,我都會感覺到時光匆匆,卻又無可奈何卻又有一絲絲的欣慰和逛喜之情。

  每當陪爺爺看電視播放新聞的時候,過年時節電視上總是呈現出解放軍叔叔堅守祖國邊疆的動人畫面。這些體現正能量的畫面,總會讓我想到,我們這一代零零后是多么的幸福啊!從小到大,一家人都沒有背井離鄉過:過年的時候也沒有過過苦楚的生活。但一直生活在同一個城市的同一個區域,倒也沒了團圓的興奮和歡樂。可再三細細思量,這身邊帶著幾分市井氣息的家鄉,倒也耐人尋味。我這土生土長的長沙人,也應該珍惜身邊這最美的景象。

  每年臨近過年的那幾天,我那親愛的爸爸媽媽,總是在廚房里忙這忙那忙得不可開交。準備精美的年貨和開口的飯菜。每一口家的的味道都令我難以忘懷。重要的不僅僅只有美食和美味,更加重要的是,還有寄托在那年味上邊的思念與情懷。

  如今的年味雖然沒有以前的那么濃了,但卻也不算那么缺乏人情味。過年那幾天斷斷續續或震耳愈聾的鞭炮聲絡繹不絕,也可以算得上熱鬧非凡了阿!

  除夕的下午,臨街上的門面雖然早已變得冷冷清清的了,但是也顯得干凈整齊,井然有序。人們都早已沉浸在家人的陪伴和飄香四溢的團圓飯之中了。但鞭炮聲還是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那便是第一輪燃放鞭炮的高峰期,和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交織在一起。

  每當過了除夕十二點鐘,那便是燃放鞭炮的最大高峰期。此時的鞭炮聲才是絡繹不絕,一炮接著一炮,久久不會平息。我們這里的風俗習慣是:放鞭炮,出天星,迎接天上的財北星下凡。

  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在新年第一炮放出的時候,來祈福在新的一年里——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恭喜發財!

  在紛紛飄落的細雨當中,年雖然早已過完了,但家鄉的年味仍是揮之不去,其樂、融融;仍然給了我無窮無盡的遐想與回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0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又過年了。全家人越來越忙,好吃的也越做越多,滿屋滿院陣陣飄香,我總忍不住多吸幾口。不過,什么香味都比不上家鄉過年時的米酒湯圓的味道。

  家鄉過年,有早晨全家一起吃湯圓的習俗,寓意今年全家團團圓圓。大年初一一早,媽媽和伯娘們便一起做湯圓了。我們小孩子也早早就被熱鬧的鞭炮聲吵醒,在床上巴巴地等著吃湯圓的信號了。一會兒大哥問“湯圓好了沒?”一會兒二哥喊“什么時候可以吃呀?”大人們便笑著回道:“就快了,就快了,你們這群小饞貓呀!”

  大人們就愛騙小孩兒,說“快了,快了”,可我們等啊等,肚子咕咕叫,也沒好。我們百無聊賴,便猜湯圓是什么餡兒的,也熱火朝天討論起自己愛吃的餡兒。樓下喊了聲“吃飯咯——”,我們幾個一起向樓下沖去……

  還沒跑到飯桌,米酒的甜香就鋪天蓋地沖擊了我的鼻腔,瞬間,口腔涌出一股“饞饞”的口水。走近了,我看見一個個圓潤又飽有光澤的湯圓在米酒湯里靜靜地躺著,多么可愛啊!舀一個嘗嘗,鮮嫩的肉汁在咬破湯圓皮的一瞬間彌漫開來,我驚喜地叫道:“我這個是肉餡兒的!好香!”

  “我是紫薯餡兒的!好吃!”三哥也滿是驚喜。

  “我是豆沙餡兒的,啊……”大哥故作神秘,“啊,我吃到硬幣了!”邊說邊慢慢吐出了一枚硬幣。

  全場一陣驚呼,大伯娘笑著說:“包了硬幣的湯圓總共就三個,吃到的人今年運氣好!還剩兩個,看你們誰運氣好!”

  大伯娘還沒說完,二哥“哎——”了一聲,他也從嘴里拿出了一枚硬幣,喜滋滋地舉給我們看,好像在說“我今年一定走好運!”

  兄弟仨就剩我沒吃到了!原本只吃肉餡兒和豆沙餡兒湯圓的我,也開始拼命吃其他餡兒的湯圓,可我整整吃了兩碗湯圓,幸運女神也沒眷顧我……那最后一個“幸運湯圓”被二伯娘吃到了。我羨慕地看著她,她完全明白了我的心情,把硬幣推到我面前,說:“這叫‘傳遞好運’,祝你新的一年健康成長,學習進步!”

  在“海納百川”的現代昆山,我能吃到五湖四海的美味,可是飽含著長輩祝福的米酒湯圓的味道才是我心目中家鄉的年味,也是最美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1

  盼望著,盼望著,年的腳步近了,人們個個喜笑顏開,濃濃的年味兒迷漫在家鄉的大街小巷,也蕩漾在人們的心頭。

  一進臘月,商場就熱鬧起來。一天,我與母親去買年貨,商場里算得上“張袂成陰,揮汗如雨”了,媽媽緊緊抓住我的手,把我領向糖果區域,昔日因昂貴而無人問津的俄羅斯糖,今日竟少了大半。我與母親一狠心買下三盒價格不菲的德芙巧克力,隨后便前往生鮮區,一大排的人緊密的連在一起,把賣肉柜臺堵的水泄不通,賣肉的阿姨雖然汗珠滿額,卻笑容不斷,我與母親費了好大的力氣才擠進去,“搶”到了一塊大肉,又買了些水果補品,便去結賬了。二十幾個正在營業的收銀臺面,都排起了長龍似的隊伍,商品似流水般掠過收銀臺。收銀員的手飛速的點擊鍵盤,紙幣被快速的歸入收銀盒中,我與母親結完了賬,興沖沖地拎著一大包東西回了家。

  年是親情的紐帶。大年三十兒那天,我們把爺爺奶奶接到了家里,我一下子擁抱住爺爺“新年快樂!”爺爺撫摸我的頭,笑瞇瞇地拿出一個大紅包“思甲,你又長了一歲!”廚房里父母正準備年夜飯,鍋碗瓢盆奏出輕快的樂章,晚上一家五口圍坐在桌前,煙花接二連三地綻放,使寧靜的夜空一下子熱鬧起來。這時,新鮮美味的糖醋魚,布滿辣椒末的水煮肉片,色澤鮮艷的可樂雞翅等許多美味佳肴都陸續端上了餐桌,我們舉杯共慶新年快樂,幸福蕩漾在每個人心里。飯后我用微信給舅舅、舅媽等遠方親戚拜年,他們都給了我微信紅包與擁抱的表情包。母親的手機也砰砰直響,好友的祝福語充滿了母親的微信,此時她正與同學們在微信群里搶紅包呢。

  年是所有美好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正月十五到了,那一晚街道不再寂寞,人們賞花燈、猜燈謎,都不及放孔明燈的那一幕,南山公園數百盞孔明燈蓄勢待發,他們承載著人們的愿望飛向空中。月色皎潔,分外迷人,同時也預示著新的一年人們放飛自己的夢想,走向美好的開端。

  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濃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親的;家鄉的年味永遠是最最讓人難以忘懷的。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2

  “新年到,真熱鬧,大紅燈籠墻頭掛,倒貼的福字門上掛……”

  “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頭兒要頂新氈帽……”

  在一陣陣的歌謠聲中,我們迎來了一個辭舊迎新的日子——春節,也就是過年。其實在臘月二十以后,濃濃的年味兒就已經悄然散開。

  在我們家鄉,各種各樣的風俗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家戶戶都有的蒸花饃,小年過后,家里就開始張羅著蒸饅頭,并不是蒸普通的饅頭,而是象征著新的日子會蒸蒸日上的花饃。臘月二十五早上天還沒亮,媽媽和奶奶就用前一天發好的老面開始和面,面醒好后,在爸爸的幫助下面很快就揉好了,隨后就輪到奶奶大展身手了,奶奶已經帶好老花鏡,準備好了小梳子、小剪子、刀等各式各樣的工具以及棗和黑豆等。大人們一邊閑話家常,一邊捏花饃。那勞動慣了的粗糙的大手,這會兒就像變魔術一樣,切、揉、捏、揪……在言談笑語中,一扎一挑,盤棗點豆,不一會兒,一個個活物自手中而出:躍躍欲蹦的兔、威風凜凜的虎、溫馴善良的羊、引吭高歌的雞,待醒好上鍋急火蒸出,一個個白白胖胖,鮮嫩靈活,嬌態可愛,常常誘惑得我想吃卻又不舍得吃,糾結許久。

  身在家鄉,讓我自豪的不止多彩的風俗,還有那些為充滿文化特色的地方,有西侯度遺址、大禹渡等值得一去的地方。西侯度遺址是中國早期猿人階段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之一,遺址中帶切痕的鹿角和動物燒骨的發現,昭示出他們已將“火神”征服在腳下,顯露出“萬靈之靈”的神韻;而那地處秦晉豫三省交界處的芮城縣縣城東南黃河之濱,依崖傍水,風景宜人的大禹渡更是引人入勝,大禹渡山青水秀,景觀薈萃,優美的黃河自然風光與底蘊豐厚的大禹文化、佛教文化交相輝映,融為一體,已成為黃河中游一處獨具特色的水利旅游圣地。而我身為芮城人,不禁為這些感到驕傲與自豪。而春節期間,就可以在走親訪友之余,呼朋引伴,或陪伴家人,或獨自騎車,在明媚的午間,去西候度感受“萬靈之靈”的神韻,去大禹渡領略那里的無限風光和底蘊豐厚的文化,在永樂宮那豐富的壁畫中感受道教文化,抑或傍晚坐黃河岸邊欣賞那獨特的美景……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而家鄉的風俗,更為這個隆重的節日添上了一筆重彩!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3

  春節是一年當頭最重要的節日,高潮迭起,形式多樣。我們這兒的年俗十分豐富,且聽我細細道來。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從前的人貼桃符,現在簡化了,但還堅持著貼春聯。過年前,媽媽苦心孤詣地練了三個月的書法,終于派上了用場,她抖抖索索地寫了很多張,才并不滿意地交稿。春聯是紅底喜氣洋洋,花紋隱隱浮動,襯著黑色的毛筆字龍飛鳳舞,整整齊齊地貼在門楣上,色彩這樣的鮮明好看,仿佛一下就春意滿人間了,總讓人想起“舉案齊眉”“歲月靜好,現世安穩”這樣的詞語。

  除夕夜,要吃餃子。母親親手包的餃子,整一百只,早早包好藏在冰箱里,整裝待命。它們形狀小巧,輪廓秀麗,一半素餡,一半肉餡,媽媽照例在其中一個里藏一枚硬幣,據說吃到者新的一年會很幸運。于是餃子一上桌,眾人便“心懷鬼胎”,小心翼翼地不顯出爭先恐后之態。今年吃到硬幣的是外婆,她開始沒有發現,直到咬上去“咯嘣”一聲,老人家才矜持地笑笑,謹慎地顯示出幾分孩童般的歡喜。將來的一年里,她是最幸運的人啊。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放鞭炮自然是少不了的。社會進步,環保觀念日重,今年放鞭炮的人少了許多。但依舊有人堅持傳統,我們便遠遠地看鄰人放鞭炮。導火線點燃,“噼啪”一串,到近處便驀地綻開小小火花,竄上數尺。隨后爆炸聲一連串不絕于耳,響得透亮,急急捂住耳朵,又舍不得阻斷這熱鬧響氣,索性松手,讓這漫天的響聲大大方方震得耳膜發痛,大約這就是“痛快,痛快”吧。放鞭炮最多的是年初五,財神生日,從凌晨一直響到午夜,此起彼伏,遠近交織,熱鬧的勁頭幾乎蓋過除夕,大家都想著發財呢。這樣天真無依的迷信,直白坦率地宣揚愛錢,也是可愛的,中國人獨有的可愛。

  壓歲錢自然是重頭戲,三個孩子高低錯落,在外婆面前一字排開,我是當中那個,領頭的大表姐比外婆高一頭,她俯下身子,表情鎮定,禮貌地領走了壓歲錢,我旁邊的小表妹耐不住性子尖叫起來。輪到我了,我有一點羞愧,因為上了初中,這一年都沒怎么來,外婆倒沒怎么變,她語重心長地同我顛倒了幾句——十年了,“頒獎詞”從來都沒變過。認真聽她講了,接過紅包,稍稍收斂臉上的急不可耐之態,心里卻恨不得立刻拆開。最后的小表妹嘴甜,哄得老人很高興。再之后,到所有長輩那里走一圈,拱手說聲“新年好”,直到收得滿盆。拿壓歲錢,實在是小孩的節日。然而壓歲錢來來去去間,其實每位長輩付出同等,收支平衡。因為好奇,我問過媽媽:“為什么壓歲錢要向每個長輩討要,何不家長直接給?”答曰:“直接給,你萬萬拿不了這么多。”呵,真是大道理,這份拐彎抹角的祝福,一定要用心收了。

  在鄉下,還有堅持傳統的舞獅子。獅皮一年只用一次,可是拉出來依舊風光,太陽一照金光燦燦,像新的一般。幾個人躲在厚重的獅子頭套下,獅子是金獅,繡著各式各樣的紋路彩條,和著鑼鼓喧天,毫無規律地搖頭擺尾,作洋洋之態。看那金獅,時而慈和憨傻,時而面目猙獰,全憑藝人動作、觀眾角度。那舞獅藝人是臨時的熱心群眾,自然稱不上是技藝精湛,不小心露出了皮鞋黑褲,有時幾個人毫無默契,便把那獅子扭成一團。群眾跟著傻呵呵地笑,便是最寬容的觀眾,只圖一個熱鬧勁。聽說“獅子”老了以后,可以讓鄉人搶獅子皮,搶下來給小孩子做衣服,寓意著吉祥如意,讓小孩子像獅子一般精神。

  晚上眾人圍坐一團,爸爸講起小時候的春節年俗,除夕早上一定要吃紅棗湯圓,預示來年紅紅火火、團團圓圓。還要吃青菜豆腐,表示做人要清清白白,且萬萬不可說“吃豆腐”——豆腐是死了人時吃的。爸爸嘴碎,忍不住說出來了,奶奶立刻抓起筷子在他頭上狠敲一下,怒喝:“這是白馬肉!”到晚上,還要給他擦嘴,向神仙請罪,表示早上說的話錯了,請神仙不要計較,當作沒講。爸爸當年很委屈,幾十年后說起來已不再困惑不解,他完全理解這樣真摯樸實的相信,是對美好的向往和謹慎。

  春節的大高潮過去之后,還有最后的小高潮元宵節,大家都要吃湯圓。近年來市場上的湯圓口味日漸豐富,竟然有水果味的呢。元宵節晚上,還要猜燈謎、看花燈。花燈最平常的是八角燈、兔子燈,拖在地上“嘩嘩”地跑,拎在手里慢慢地轉,一片光影氤氳如霧氣。人民群眾最喜歡的是猜燈謎,書店、商場里都有,猜中了還有獎品。于是一眾整齊地拿出手機百度,難得有機智過人的,憑大腦猜中了,激動得滿臉通紅,口里喃喃自語:“沒查百度,沒查百度……”這樣可愛的驕傲。

  現代社會,年俗觀念漸淡,形勢日趨簡化。故而每當看到大紅燈籠高高掛,總是驀然溫暖。這畢竟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根呢。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4

  奶奶家住在山清水秀的大嵐村。郁郁蔥蔥的竹林,高聳入云的松柏,漫山遍野的小花,飛流直下的瀑布,清澈見底的小溪,蜿蜒盤旋的小道……構成一幅幅燦爛絢麗的壯景。

  進入臘月,家家戶戶便開始腌肉,做手工臘腸,軋米搓手工年糕……盡管過年的習俗有所改變,但家家戶戶烘烤番薯棗子、甜甜蜜蜜迎接新年的習俗一直被沿襲了下來。

  今年,我去小奶奶家做客,正趕上他們熬烤番薯棗子,把我樂得不得了,圍著小奶奶問這問那,跟只小麻雀似的。小奶奶先把快要風干的小番薯找出來,挑選個兒均勻又不爛的裝在一個籮筐里,扛到小溪里,任溪水嘩嘩地沖刷幾個小時,然后洗干凈了扛回家。她用刀切去頭和尾,瀝干水后,一切就準備就緒,只等烘烤開始了。

  小奶奶裝上爐子,在上面放上一張鋼絲網,把番薯一個又一個平平地放在網上,任紅紅的炭火滋滋地烤。我非常好奇,拿雙筷子不停地給番薯翻身。紅紅的爐火烤著番薯,也把我的臉映得紅紅的,把那顆過年的心兒燒得燙燙的。小奶奶見了,說:“樂樂,不用一個勁兒翻,過15分鐘翻一次就夠了。”聽了奶奶的話,我就樂顛顛地去玩了。

  等我玩夠了回來,發現小奶奶正在添加木炭,然后給番薯翻身。我一個箭步搶過木夾:“小奶奶,我來翻的,我來翻!”“等你玩夠了來翻,番薯早就烤焦了呀!”她笑瞇瞇地說。聽了小奶奶的話,我有點兒不好意思。

  夜幕降臨了,番薯在火炭的烘烤下,滋滋地輕聲唱著歌,冒出了淡淡的、甜甜的香味兒,誘得我好想咬一口。小奶奶看我眼巴巴地盯著番薯棗子,說:“過兩天就能吃了,到時候讓你吃個夠。”

  夜漸漸地深了,我坐在爐子邊,不停地翻著番薯。看到我困得眼皮子都打起了架,小奶奶關心地說:“快去睡吧!爐子我來管。”我不知何時上了床,等二天早上跑過去看時,番薯已經減肥似的瘦了一圈,“胖小子”變成了“苗條姑娘”。我驚訝地叫道:“小奶奶,昨夜您一人管番薯的呀?”“是的!白天就你管了!”我一口應了下來。

  就這樣,我們熬了兩天兩夜,終于把番薯熬成了“棗子”。我吃著滿口生香又甜津津的番薯棗子,心里一個勁兒地想:勞動果實來之不易,我們一定要珍惜。

  過年了,小奶奶把番薯棗子裝在保鮮袋里,盛在一個個鮮紅的紙箱里,當做珍貴的禮物送給這家,送給那家。這小小的番薯棗子不僅聯結著親戚朋友之間的情誼,更彰顯著濃濃的老家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5

  春去春又來,又到了過年的日子,每家每戶都忙碌了起來,當然,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文化習俗,身為東莞人,自然會懂得一些東莞的過年風俗。

  十二月二十三是民間祭灶的日子,祭灶,是一項在我國民間影響很大、流傳極廣的習俗。舊時,差不多家家灶間都設有“灶王爺”神位。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在這一天,灶王爺就會向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兇禍福的命運交于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系。由此就有了“送灶”的儀式。在這一天,我們家就會燒香拜佛,在桌子上擺上許多小吃,像糖冬瓜之類的。

  十二月二十四就要貼對聯了,在這一天,我們家都會將準備好的對聯貼上,其實不止是對聯,還有在房子的各個地方貼上寫有“老少平安”、“招財進寶”等等的或紅或橙的字條。

  十二月二十八則是大掃除,在這兩天里,一家大小都行動起來,將家里里里外外的打掃干凈,迎接新的一年。孩子們在這一天都特別開心,因為感受到了勞動的快樂。

  除夕夜,每家每戶都團圓在一起,一起吃著年夜飯,等待著新年的鐘聲響起。這一夜,是多少子女回家的夜,是多少為生活外出奮斗的人們,享受幸福的夜……

  正月初一,我們早早的起床,放鞭炮,爆竹聲后,碎紅滿地,燦若云錦。按照書上說的,一出門向什么方向出發,出門行大運,接著就去喝茶,中午那頓大概是不吃的,這一天,孩子們是最開心的了,他們可以收到爸爸媽媽和親朋好友的紅包,這一天的紅包大概也是最多的,因為我們都會到處去拜年。

  正月初二,就是開年了,這一天也少不了的放鞭炮,雖然現在禁止放煙花爆竹,但人們違背不了習俗。也把大門大開,在門前放一桌的食物,旁邊還放凳子,據說是給逝去的祖先吃的。

  到了正月初八左右,家里都把剩菜倒在一起,再用糯米粉和水弄成丸子,和剩菜一起煮,叫做“咸圓”,這應該是他們處理剩菜的最好的方法了。

  元宵節,這是過年的最后一天,家里煮元宵,吃元宵,有花生味的,還有芝麻味的,到了晚上,孩子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把過年期間收到的紅包都拆開,看看都收到了多少,這或許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了。

  這是我們家鄉的過年,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我們好像越來越感覺不到過年的氣氛了,我們都希望,過著最有氣氛的年,心里奔放著一朵朵希望的花。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6

  家鄉的年味兒,蘊含著淳樸的風土人情,孕育著茁壯成長的一代代,更體現出我的家鄉是具有豐富文化歷史的鐵的事實。沒錯,我的家鄉就是那被世人稱為僅僅只是財富之地的東莞。題記

  大年三十那天,只見媽咪與奶奶在不停地忙碌著。原來,這天里,要去各個地方“拜神”與“奉身”,并且今年搬了家,所以還要把家鄉的觀音請到家里去呢。媽咪是家里的大媳婦,所以這些事,由媽咪來傳承。而我是家中的長女亦長孫,也是家中的一份子,當然要幫媽咪的忙,所以要跟著一起去“拜神”。

  我跟著媽咪,首先到家鄉的廟里拜拜。廟里香火鼎盛,每家每戶都會有人來拜,這也成為了家鄉的一傳統習俗。拜神注重的是誠心誠意,但是,燒香、添燈油錢、燒紙錢、放爆竹,卻缺一不可。這一步步都是竟然有序的,為的就是祈求神仙保佑我們家族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萬事勝意。小孩們快高長大,學業進步。廟里拜完了,我們接著要去祖屋“奉神”。步驟與拜神基本一致但“奉神”講究的是供奉祖先,自然也含有保佑的意思。回到了家鄉的房子,只見汽車一列列的停放好了,奶奶在每部車前都點了蠟燭燒了香,接著燒紙錢,放鞭炮。保佑爸爸媽咪叔叔嬸嬸們開車平安無事,路路暢通。一轉眼,下午了,這時候把菩薩接到家里去了。將菩薩像安放好,媽咪一邊邊開車,我一邊灑米,說是為了給菩薩指路,回到了家里,再次燒香、點蠟燭、燒紙錢、放爆竹。

  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歡聚一堂,吃著與眾不同的湯圓。用玉米粉捏成的齋湯圓與白菜、蝦米、干魷魚,冬菇等食材煮成一鍋,味道鮮美,把湯圓那團圓之意的味道發揮的淋漓盡致,我們一家人其樂融融,有說有笑。這晚,全家老少一齊放煙花。看著那應接不暇的煙花,對新一年的憧憬與期待的心情已經像煙花似地在心中崩放。凌晨,幫爸爸發著祝福的飛信,那一條條信息,飛到了每個人的心坎里,一股股暖流透遍人心。

  大年初一,全家人都已經“裝備“好向家鄉出發了。家鄉,每家每戶都殺雞燒鵝。而我們家,也已經準備好了招待親戚朋友們的美味佳肴。叔叔和爸爸去了遠方親戚家拜年,而我們這些小孩收紅包收得不亦樂乎。不一會兒,親戚朋友們都到齊了,我卻見到了許多陌生人。但卻因為那股濃濃的年味兒,是我心中不禁由然而生了一種喜悅,拋陌生感于腦后,像親人一樣招待著。這種感覺,是幸福的,無可代替的。后記:這就是我的家鄉,即使沒有過人的文化魅力,但卻有著無可非議的人情味兒。家鄉的年味兒,是隱于財富間那一股股滲透人心的暖流。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7

  一到年關,這座小小的城市就變得特別起來。原來“光灰”的街道早已到處染上了紅暈,家鄉的年味兒,總是充滿喜氣的。

  家鄉的年,總是跟喜事沾邊的。一到臘月,在外的姑娘小伙都從外地趕回來,二十幾歲的年齡,跟結婚正好沾上邊。而此時,媒婆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當男孩子到了某個年齡,在他身邊年長的阿姨就會給他介紹合適的姑娘,傳說這就是相親。合適的年齡,合適的性格,彼此能夠接受的家境。如果彼此都有好感,他們就開始相處,而很多很多最后走近婚姻殿堂的男孩女孩都是在這個時候認識的,家鄉的年,總是以一種讓人們不知不覺地方式起著一種紐帶,把更多的聯在一起。

  家鄉的年,總免不了有人辦喜事,很多很多人都會趁著這個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8

  家鄉的糍粑不大,直徑約五厘米,但裝滿了家鄉年味。從小到大,家鄉的糍粑便是我的最愛。與其說是一種地方特產,不如說是一個家鄉印記。無論走遍千山萬水,還是遠涉重洋,我心里總想吃一口家鄉的糍粑。

  兒時過年的時候,奶奶喜歡做糍粑,然后悄悄地把它們放在谷倉里。有一次,我到處找東西,碰巧找到了糍粑,偷偷地吃了兩個。后來,奶奶發現了,就對我說:你這只小老鼠,聞到了糍粑味,千萬別告訴別人。至今我還記得奶奶做的糍粑味道,又甜又香還有谷味。

  我老家在湖南省漣源市橋頭河鎮,這兒的人們擅長做糍粑,做的糍粑有嚼勁,不粘牙也不脹肚子,附近幾個鄉鎮的人們都會慕名而來買糍粑。

  糍粑好吃卻難做。首先是選料,挑選上好的新鮮糯米,再用井里清澈的泉水蒸煮,用柴火最好,約三小時一鍋。接下來是打糍粑,一般需要有力氣的男子用木錘子使勁打,打成一大團。這時,心靈手巧的女人們就會接過來,用鐵模子做成圓圓的糍粑。鐵模子上刻了喜福壽字,意味著喜慶吉祥。最后放在竹篩上用火慢慢烘干。等到吃的時候,糍粑拌上一些花生米、芝麻、黃豆粉末等,味道就更香了。

  這樣做出來的糍粑主要是耐保存,放在谷倉里,兩個月都不會變質。我樓下是一對八十幾歲的老爺爺、老奶奶,他們很少回湖南老家,但又想吃糍粑,每次見我回老家,便請我幫忙帶。他們每次吃上家鄉的糍粑,說得最多的便是:這個味道地道,家鄉的糯米和家鄉的水做出來的糍粑就是好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的糍粑才有家鄉的味道。

  以前,我們每家每戶都做糍粑,現在都集中到鎮上的街上買了,這條街成了糍粑一條街。人們把糍粑做成了大產業,創立了品牌,甚至通過網絡賣到了海外,讓遠在異國他鄉的人們都吃上了糍粑。如今,去鎮上買糍粑也成了我們回娘家必做的事情,尤其是過年,一去就買幾十斤,送給親戚朋友,送給老鄉,讓他們也嘗嘗家鄉的年味。

  吃糍粑也有講究,有三種吃法。一是烤著吃,在火上烤得金黃金黃的、鼓鼓的,塞一塊紅糖進去,吃起來甜甜的;二是用油煎著吃,煎得金黃金黃的,撈出控油,蘸著黃豆粉末吃;三是蒸著吃,放在高壓鍋或微波爐里,蒸熟即可食用。但烤糍粑是首選,新年里,一家人圍坐在火爐旁,烤著糍粑,炭火紅紅的,映紅了大人小孩的臉,熱乎了整個屋子,其樂融融,其情濃濃。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49

  一年又一年,時光飛逝,轉眼間又迎來了馬年。從我記事時起,每年的春節都是在爺爺奶奶家度過,都說城市里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唯有在農村才能體會到那濃濃的年味與鄉情。

  大年三十,一早,我就被那響亮的雞鳴聲吵醒了。這時,小廚房的燈已經亮了,爺爺奶奶一定已經在準備今晚的年夜飯了。院子中的大黃瞧見我早早的起床,興奮的圍繞在我的腳邊,“汪汪汪……”地叫著。吃完早飯,那小米粥的純糯和雞蛋餅的甜香還在我的嘴里回味時,我已經牽著大黃漫步在田埂上了。清晨的薄霧籠罩著整個村莊,這個季節早已沒有了夏末初秋時的景致,水塘邊的蘆葦叢也不再是當初的綠,只有一片枯黃,就連鳥兒也去了溫暖的地方,不見了身影,只剩下幾只孤獨的野鴨在蘆葦叢中慵懶的游蕩,滄桑而又美麗。家家戶戶的院墻上,已不見了碧綠的絲瓜藤,取而代之的是臘肉、香腸……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村邊的土地廟人來人往,敬香、放鞭炮,圖的就是家人的平安和吉祥。此時,太陽已經從東方升起,融化了淡淡的薄霧,暖暖地照耀著整個村莊。田埂上,絡繹不絕回家過年的人們,孩子、大人,臉上堆滿了喜氣洋洋的笑容,“大爺大媽過年好,爺爺奶奶過年好”是每個人嘴邊掛著的話語。大黃也跟著興奮起來,拉著我一溜煙地往家跑,遠遠地望見爸爸在貼春聯了,我大叫:“我來貼,我來貼!”爸爸看著我笑,那笑容里全是滿滿的疼愛。廚房里,媽媽在幫奶奶包餃子、包包子、蒸饅頭,奶奶靈巧的手還會把饅頭捏成不同的形狀,小兔、小豬,再給它們點上紅色的眼睛,更是活靈活現了,我擠在她們中間,伸手就去抓面團,也想去幫忙,可是捏來捏去,什么也不像,卻沾了一臉的面粉,引得媽媽和奶奶都笑我是只小花貓。這時,一旁的大黃圍著院墻邊的大水缸又跳又叫,我連忙扔下面團,跑過去一看,原來水缸里有一條又紅又大的鯉魚,被大黃嚇得不停地拍打著水面,我哈哈大笑:“鯉魚是初五用來敬財神的,可不是你的美味。”一旁壓著井水的爺爺,也跟著笑了起來,一時間,魚兒也在笑,水兒也在笑,就連奶奶捏的小兔小豬也都在笑。在歡笑聲中,村莊的上空飄出了裊裊的炊煙,炊煙里是濃濃的鄉情,家家戶戶飯菜的香氣彌漫了整個小村莊。年夜飯時間到了,大圓桌上豐富了起來,紅燒黃鱔、清蒸鰻魚、臘雞、臘肉、臘腸、熱氣騰騰的包子饅頭還有各種美味的野菜……歡聲笑語中,吃著香噴噴的飯菜,喝著自家釀的葡萄酒,彼此祝福著,說笑著。窗外,禮花滿天,鞭炮齊鳴,院中臘梅迎春,暗香襲人,璀璨的星空下,禮花是那樣的絢麗,鞭炮是那樣的響亮,臘梅花是那樣的芬芳,團圓的人們是多么的歡樂啊!

  家鄉的年味,是那純糯的小米粥,是那水缸里歡騰的大鯉魚,是那大紅的春聯,是那院墻上掛著的臘肉,更是那吉祥的話語,濃濃的鄉情,親人的牽掛。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0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時光荏苒,轉眼間又是一年春節到。往年我都在城里過年,今年媽媽帶我去海門老家,體驗鄉村的年味。之前,過年在我的腦海里就是:琳瑯滿目的年貨、爆竹煙火、吃火鍋、看春晚,這次我算開了眼界:趕集市、做饅頭、挑蔬菜、貼春聯、殺雞宰羊……農村的年味真新奇!

  來,瞧瞧,我們家擠了一屋子人,談笑風生的,大爺爺還在門口劈著柴火,他們在干什么呢?原來今天做饅頭!舅媽是東北人,她按東北的習俗在家自己發酵、和面、拌餡兒、搟皮兒做包子。而姨媽按照海門的習俗用酒釀發酵,通過抓面、嵌餡兒做包子。她們要比試一下。

  因為媽媽有點笨,舅媽教了她半天也包不出個像樣的包子,于是包包子的任務落在我和只比我大一歲的堂哥身上。誰讓我們是天生的面點師,一遍就學會了帶褶子的東北包子包法。我小心翼翼地拿著面皮,沾上點干面,舀一大勺蘿卜絲餡兒放在中間,用左手心托住面皮,右手將面皮邊一點點、一層層折疊起來,一邊折,一邊用大拇指把餡兒壓實,最后用一點力把頂端的面皮用手指捏緊,一個白白胖胖的包子做成了。當然,最后還要把它們輕輕地放入有百年歷史的蒸籠里。就這樣,我們做了五籠近百個包子,我還負責把蒸籠一個個端到土灶上。30分鐘后熱氣騰騰的包子就出爐了,倒在外面搭的竹簾上,我把它們排列得整整齊齊像一個個等待檢閱的士兵。媽媽一口氣吃了五個包子,判定還是酒釀發酵的包子更適合本地人,當然,我和堂哥包的東北包子在外觀上更勝一籌。這時,我因為兩三個小時站著也沒喝一口水,已經累得不想動了,看來平時鍛煉太少了。

  鄉村過年的新奇事兒還有很多,就先分享到這里吧,下次有機會請大家吃我包的包子。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1

  家鄉過年最有年味了,那是積淀千年的厚重文化底韻。大學士王安石曾有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吹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的勞頓在年味中釋放,生命的反思在年味中梳理,來年的希望在年味中憧憬。

  我隨父親到老家,一路上看著家家戶戶都在貼春聯,有的是買回來的,有的是家中老人自己寫的。大年三十,鄉親們把肉、魚、雞等食物,供奉給祖先“吃”。祭祖后,把那些食物再燉一遍,給我們吃。下午,家家戶戶開始燉蘿卜,和大塊的筒子骨一起文火煲三五個小時,午夜再舀出來吃。我奶奶一邊鼓勵我們多吃,一邊要求我們晚上要“守歲”。

  晚上十二點,更是熱鬧,也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家家戶戶放著鞭炮,我們也起勁兒玩著煙花,夜空在煙花與鞭炮交織下變成了一個絢爛的大花園。各色“花朵”在空中不停地變化,彩色的光一閃一閃的,把魚塘的水映襯得五彩繽紛,變幻不定。

  初一是不能睡懶覺的,一定要早早起床吃飯,開著門讓親朋好友進來拜年。我們這些小孩子可以成群結隊地拿著準備好的袋子到別人家去拜年,進門時要說:“恭喜您過熱鬧年!”長輩們立馬會給一些糖呀、飲料呀、壓歲錢呀什么的。

  家鄉濃郁的年味是鄉情的孕育,是民風的升華。家鄉就是在這種天然純樸、生生不息的年味中,從蒼老的過去走到青春的今天,從激昂的現在走向希望的未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2

  “孩子,孩子,別貪心。臘八之后是年。臘八粥,喝了幾天,李李啦啦23……”

  我的家鄉在陜西。陜西人現在把春節叫做“過年”,一個關于過年的傳說流傳下來。在古代,每當冬天臨近新年的夜晚,就有一種叫“年”的野獸出來吃人,讓人感到不安。在與年的斗爭中,人們發現這種兇猛的野獸最怕火和噪音,于是人們想到了一個辦法:一旦年出現,他們就點燃一把火,把它扔進竹結里。當我看到熊熊大火,聽到鞭炮炸響,我逃得無影無蹤。后來逐漸形成了團圓、守年三十、掛紅燈、貼對聯、放鞭炮的習俗。

  一年中最濃的味道就是放鞭炮。新年鐘聲一響,整個夜晚就變成了煙花爆竹的世界。大家都說過年不放鞭炮就沒有過年。我和表哥一有空就放鞭炮。當然,我總是自由的。我們白天放厚厚的“大炮”,像火柴一樣干凈的槍,掉在地上爆炸的丟槍,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的消防炮;晚上,我們燃放煙花和煙花彈。《滿天星》《大炮》。每個村莊的天空中到處都是彩色的煙花,鞭炮的聲音從耳邊傳來,渲染著新年的氣氛。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從摩托車、汽車回家的人,以及大包小包的年貨,也承載著人們回家的期待!通往細長隧道的巷道里,一副春聯寫滿了歡樂和樂趣,“福”字剛強有力,金光閃閃,滿臉笑容的孩子們從車里走出來;一扇門前站著一位聰明而充滿活力的家長。地板上充滿了笑聲,笑聲從一個房間飄到另一個房間;道路狹窄,小巷被無盡的親情占據。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午夜是一年中味道濃郁的時候。家家戶戶燈火通明,喜氣洋洋。全家人聚在一起,各種小菜擺滿了餐桌。一家人暢飲,敘說親情,談吉祥祝福,談笑風生,自得其樂。不僅口感好,還能填飽肚子,暖心。

  ——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思緒涌動,歌聲飛揚,這就是家鄉的味道!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3

  照老規矩,今年的春節會提前臘月中旬就開始了。真所謂“臘七臘八,暖施寒鴉”,每年的臘七臘八,是春節中比較暖的日子,太陽公公仿佛知道我們在過春節,正在對我們微笑。

  在臘八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準備雞和魚,還要摸一摸它們。因為雞寓意著吉祥如意;魚寓意著年年有余。除此之外,還要去買一些紅色的吉祥物,比如說,今年是羊年,那我們就要買一個關于羊的吉祥物掛在身上,這樣寓意這事業大紅大紫。

  當然,過年怎能少得了我們這些淘氣包呢?我們要幫父母買一百多個沙田柚回來。我猜你們肯定想問,為什么父母不去買呢?因為這是家鄉的習俗,一定要小孩子去買,買完沙田柚的錢就是小孩子們拿去買一些新年禮物,煙花爆竹 接下來,就要完成一個偉大的工程,把沙田柚中間割一個像袋鼠寶寶睡的那個地方的一個口。

  然后,在那個地方放一個紅包,我們是按大小分派紅包的。如果是晚輩,那就要給大的,因為大的還沒經歷過事業上的風風雨雨,所以,是想要他們跟長輩學習學習,那給的紅包那就是少之又少了。要是是長輩,就要給個小的沙田柚,因為小的沙田柚經歷了事業上的風風雨雨,成了一個有社會價值的一個人,有非常豐富的經驗,所以“姜還是老的辣”。給的紅包自然也是對長輩的尊重而多得多。

  除夕夜時,家家戶戶都要趕做年夜飯,但是,我們在吃年夜飯之前,還要吃一個甜甜的沙田柚。因為這是梅州的特產,梅州人只要談起它,要談多久談多久。說起年夜飯,我們梅州人可是特別講究的。客家讓豆腐 寓意著做人要謙讓,不要為了一點小事就吵了起來;吃雞,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萬事成;吃魚,寓意著年年有余;客家滾腐竹,寓意著財源滾滾。

  而且我們上每一道菜的時候,都要叫道:“過年啦!過年啦!”然后我們就叫出這個菜的寓意。例如上雞,我們就要喊“過年啦!過年啦!吉祥如意萬事成!”我就覺得非常的有趣!所以整張餐桌上都非常熱鬧。守歲當然也少不了,不過,我們算是在“守三公”而已!我們一邊等待著12點的到來,也一邊在家里玩三公。大人小孩齊上場。第一局,第二局;翻倍,不翻倍一切的一切,都在歡樂聲中過去了。終于,12點到來了。我們吃著湯圓打著牌,哼著小曲跳著舞。快樂的迎接新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拜年。拜年是我最討厭也是我最喜歡的了,因為拜年的時候不是大人最忙,而是小孩最忙,小孩才是主角。去到親戚朋友家,孩子們要拿著叉了紅包的沙田柚,輕輕敲打親戚朋友家的門,面帶自然的微笑,送上厚禮,分享那新年的故事。那最喜歡就是有紅包收啦!紅包一般都是一給就給兩三百塊的,這讓我喜怒無常啊!親戚們會和我們一起去逛花市,花市上的小販們在街道上販賣食品,年貨,年糕等等。

  元宵佳節賀新春,元宵佳節大家一定會聯想到湯圓,沒錯,在我們家鄉,吃湯圓之前都要摸一摸湯圓,表示團團圓圓。元宵節我們還要燒煙花,這的的確確是個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春節過完了!年味,你不要被日子沖淡了,我會回去找你的,再見!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4

  每逢新春,大家都會千里迢迢地回到自己的家鄉過年,我們中華民族都要載歌載舞,歡慶這一傳統佳節。

  不同的地方會有各自的風俗,我的家鄉在廣東省興寧市,位于粵東山區,這里具有鮮明的客家特色,是客家城市之一。

  過年,是我們興寧人一年當中最隆重的民俗節日。一年一度的春節,人們非常重視。聽爺爺奶奶說: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五開始,就算開始過年了,也叫“入年界”,大人叮囑說:從今天起,不可以罵人、不準講不吉利的話。“入年界”就要講好話。由此看來,家鄉人十分注重取兆意。“入年界”后各家各戶就為籌備年料而忙碌:買年貨、制新衣、試新鞋、炙老酒、蒸甜餅、炸煎堆;上屋下屋開始敲鑼打鼓、寫對聯,家家戶戶清潔大掃除,洗曬被褥、擦洗桌子板凳,整個村莊處處呈現著過年的氣氛。

  家鄉的年貨也有特色之處,特色小吃有:糯米煎圓、炸油角、甜餅、油炸香芋等級。奶奶最拿手的技術就是釀造富有客家特色“甜酒,爺爺最拿手的技術“蒸甜餅和炸煎堆。

  除夕那天,大人要辦一個神秘而古老的拜神儀式,要準備的祭品有雞、豬肉、魚、水果、餅干等,擺在一個盤子里,到祠堂敬祖先和各路神仙,點著香燭,嘴里念叨或心里默念,祈求來年身體健康、五谷豐登、在職的步步高升、做生意的財源廣進、讀書的學業有成。這個活動雖然含有一些迷信色彩,但它充滿著農民對豐收的希望,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除夕這一天大人們會起得很早,爺爺、奶奶開始忙開了,磨豆腐制作釀豆腐、做魚丸、肉丸、鹽焗雞……,這些菜是年夜飯中必須要有的菜肴,“魚丸”寓意團團圓圓、年年有余。吃魚丸客家話諧音是“吃唔圓”,意思為“吃不完”。因此家家戶戶的廚房會傳出“叮叮當當”的聲音,是兩把菜刀同時來回剁肉而發出的聲音,非常悅耳。

  除夕的下午,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貼對聯、貼門神,大人們開始準備年夜飯了,小孩子們忙著洗澡,換新衣,真是干干凈凈過新年,紅紅火火迎新春。晚上六七點鐘,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放一串鞭炮,飯后全家人相聚一起,敘舊話新,互相鼓勵,晩輩一定會給長輩送上紅包以表孝心,長輩給小孩封壓歲錢以示關愛。

  家鄉的年味:拜神、買年貨、制新衣、試新鞋、炙老酒、蒸甜餅、炸煎堆……哪一個我都好奇!都覺得特別!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5

  來了來了,年來到的日子更近了。此時,年味兒也越來越濃。

  每一個超市門前都堆積起了一座座小山。那是一箱又一箱的點心、水果、飲料……人群就在這一座座“山”中穿梭著,挑選著要買的年貨。而且每個超市都播放著喜慶的樂曲:《好運來》《恭喜發財》《恭喜恭喜》……年味十足。

  路兩旁的樹上也掛滿了美麗的彩燈,尤其是距我家很近的人民路上。樹干上纏滿了黃色的燈帶。樹冠中的燈五顏六色,變化多端。樹枝上掛了一些籃子狀的裝飾品,從遠處看極為壯觀。絢爛奪目的彩燈讓年味更濃了,路兩旁的樹,有種“大紅大紫”的年味。

  年味兒更能從門上看出來,撕下了去年貼的春聯,換上今天我新寫的對聯。賞一賞字體,聞一聞墨香,品一品含義,看著自己一筆一畫寫的“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

  除此之外,年味還可以聞出來。家中彌漫著一股肉香。盡管還沒到該吃年夜飯的時候,但我家的燉肉鍋可一直沒閑著,開心地唱著“咕咚”歌,而我一看到鍋中的肘子,就不禁“口水直下三千尺”。

  年離我們只有兩天了,在我看來,空氣中的年味也越來越濃了。

  快來吧,年!我們都盼望著你快快來。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6

  車窗外的景色飛速的掠過,一瞬間便消逝在人的眼底,一路的風光就像浮光掠影一般,僅僅是在心上拂了過去,宛如是一片羽毛悄然落下。

  終于要回家了。不知道有多久再沒回到記憶中泥濘的小村莊,蒙蒙細雨沖刷著古墻的斑駁,淅淅瀝瀝的落雨聲落在耳邊,也確是一件享受之事了。

  鞭炮噼噼啪啪地響了起來,炸開的紅紙涌向陰沉沉的天,也算是增添了些許的生氣,門上的春聯雖是有些舊了,可“爆竹聲聲除舊歲”的遒勁字體依然清晰可見,艷麗的紅紙有些灰灰的,下端因為褶皺微微破裂,也為其增添了不少年代感。門內老人們的說笑聲也是洞內觀火了,麻將在桌上摩擦的聲音也是依稀可聽,麻將就像花盛開在桌上,也盛開在老人們的臉上。

  家鄉的的春節,對我來說是最熱鬧的。因為我能和平時很難見面的親戚聚在一起,過一個團團圓圓,快快樂樂的新年。

  在農歷二十三之前,我們就開始采購年貨,張羅著年夜飯。爺爺奶奶一般買幾只土雞燉湯喝,再腌制一些臘魚、臘肉,等到春節時開開胃口;姑媽們則就為我們添置新衣服;哥哥姐姐,都在買回來的小禮物;而我們小孩就買一些開心果、瓜子、杏仁之類的小零食,準備到春節大年三十吃個痛快。

  在臘月二十三的晚上,我們家就在灶臺上擺上糯米、糖果等貢品,燒香放鞭送灶神。到臘月二十四就過小年了。上午全家打揚塵,抹洗家具,迎接新年。完善后,就聚在一起吃個小年飯,大家說說笑笑,聊家常、聊工作,不亦樂乎。

  除夕為大年夜,這天要先準備佳肴到祖堂燒香、點燭放鞭供祖宗,然后再各家團聚吃年夜飯。午夜,家家燈火通明,全家老少圍著火爐“守歲”,一起開開心心的觀看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笑談著電視中的各類節目,洋溢著歡樂的氛圍。許多城區居民還要在除夕夜全家一起包團圓餃子,男女老少盡情娛樂,通宵不睡。子夜時分,家里就開始放鞭炮,說是為了送走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鞭炮聲遠遠近近的響起,此起彼伏,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空氣中到處彌漫著鞭炮燃爆后的香氣,傳遞著濃濃的春節氣息。我和表姐膽子在家里看春節聯歡晚會,叔叔們就在屋外放鞭,玩各種各樣的煙花,家里其樂融融,氣氛熱鬧極了。正月初一清早一開門,照例要放鞭炮趕走年獸,然后再開始清掃,掃好的垃圾三天內不能往屋外倒,更不能對著門外潑水,據說是聚財。孩子們一大早要給家里的長輩拜年、作揖,說著一些千篇一律但大家都喜歡聽的新年祝福。這時,家長們樂呵呵地摸著我們的頭,拿出紅包塞到我們手里。這是我最為開心的事情,因為我又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壓歲錢買我最喜歡的書了。這一天的早餐要吃雞湯元寶,然后居家拜年。若親戚中有新亡人,初二當天一定要去新亡人的家中拜年,稱之為“新香”。在杭州,最重要的就是觀看傳統的文藝活動,比如舞獅子、玩龍燈、踩高蹺、跑旱船、唱堂戲等,傳遞著春節喜慶、祥和的氛圍。這些千萬別錯過。等到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時,家家都要吃元宵,早晨吃糖拌油炸,俗語道:吃了月半粑,快快扒土巴。人們吃過元宵后,傾巷而出鬧元宵,玩花燈,觀花燈,猜燈謎,開展各種各樣的文藝活動。元宵夜,城鄉徹夜通明。過完了元宵,這個春節就過完了。回想起每一個春節,總有許多地方讓我回味無窮、開心不已。它們猶如一顆顆星星,點綴著我童年美好的記憶。

  家鄉的年味作文 篇57

  說起我們中國的春節,那可是源遠流長。相傳古代時有個叫年的怪獸,每逢正月來臨之際,便會到百姓家搶奪吃的。因此人們很憎惡年來搶奪他們辛勤的勞動成果,于是我們聰明的祖先便想出了用燃放爆竹來驅趕年的方法,所以每逢過年時總能聽到爆竹聲響。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也是中國特有的年味。

  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從小到大我跟隨他們一起去了很多地方,其中在江蘇住過很大一段時間。江蘇是著名的江南水鄉,其最具有特點的是水。那里的水格外的清,格外的靜,使人看了有一種靜謐安詳的舒適感。但也是因為這水鄉的柔與美,總讓我感覺這里的年味不夠濃烈,就像那燒到99℃的開水,終究還是不到火候。

  今年的春節我與父母一起回到了家鄉。雖許久未踏上這片土地,但空氣中彌漫的還是熟悉的味道。到家時還只是二十幾日,但家鄉的年味正愈發濃烈。聽著家鄉人口中熟悉的方言,看著人們挑選年貨時的認真模樣,走過從前熟悉的街道,心中洋溢著欣喜之情。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在一陣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后,奶奶招呼我們進了屋。一進屋我便嗅到了一種熟悉的香味,“奶奶,什么東西這么香哇?”“你這鼻子可真靈呢,我在包圓子呢,你小時候最愛吃了。”“那這次多包點,我好久沒吃了呢!”說完我便跟奶奶一起去了廚房,認真地跟奶奶學起包圓子的技巧。過了大約一個小時便大功告成了,看著一個個圓鼓鼓的圓子,心中頗有成就感。但奶奶說,這圓子要團圓飯時吃,象征碰上一家人團團圓圓,于是我便將期待投向了三十夜的團圓飯。

  終于到了三十夜了,我日思夜想的圓子終于能一飽口福了。由于我的強烈要求,所以奶奶讓我親自蒸圓子。在完成了生火下鍋等一步驟后,我開始了漫長的等待。可能由于第一次的經驗不足,圓子被我蒸焦了,它們從白胖子變成了黑胖子。雖然相貌不佳,口味還是無話可說的,糯米的香甜和肉的香味,一口下去就是家鄉的年味。

  年夜飯過后,我們那的習俗是每家每戶去廟里上香。在去上香的途中每人手中都提著一些爆竹,沿路燃放,這代表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老人說每年第一個上香的人能獲得最好的運氣,因此人們都帶著對新年的愿望與憧憬奔向廟中。爆竹聲鋪天蓋地在群山中回響,綿延不絕。黑暗的天空被煙火照亮,新的一年即將來臨。

  新年的鐘聲開始了倒計時,人們在廟中虔誠地祈禱。我站在山上,望著城市中的萬家燈火,聽著新年爆竹聲的陣陣炸響,凝望著絢麗奪目的煙花。我開心地笑了,因為,這是我心目中的年味。

【家鄉的年味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年味作文10-11

家鄉的年味作文07-20

家鄉年味作文07-19

家鄉的年味作文精選01-15

家鄉的年味的作文05-25

家鄉的年味作文02-21

家鄉年味的作文06-13

家鄉的年味作文06-04

家鄉年味作文10-23

“家鄉的年味”作文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