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精選19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
說起我們家鄉的風俗,那可是三天三夜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聲迎新,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家鄉的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了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的多,必須有余,飯后內要放上饅頭,必須有余,意在年年有余。一旦煮爛餃子,不可以說“破了”,要改說“掙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兩碗,意在希望人丁興旺,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餃子是包有硬幣、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硬幣,寓意新的一年能發大財,不管誰吃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祝賀。如果小孩吃到錢,家長更是十分高興,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會發紅包,以示祝賀。
我覺得家鄉的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2
“春節”是一年中最歡快的節日,也是人們最愜意地時候,然而在這個節日中,它有許許多多的風俗。
給“壓歲錢”就是其中之一。傳說,人間有一個野獸,叫做“歲”,每到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就跑出來作怪,專門來吃小孩子,鬧得人心惶惶。后來有一戶人家的孩子,睡覺的時候將長輩給的錢放在枕頭底下。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可怕的野獸“歲”跑出來了,正巧跑到那戶人家里,看到那細皮嫩肉的孩子,頓時口水直流,邪惡的爪子伸了出去。就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候,枕頭底下的錢發出了閃閃的'金光。“歲”像觸電了一樣,“嗷嗷”直叫,落荒而逃了。人們知道了制服歲的辦法了,便一一效仿。到了后來給“壓歲錢”不只是為了趕跑可怕的“歲”,更是長輩對晚輩美好的祝福。
除了給“壓歲錢”,在春節中還有人人重視的團圓飯。
團圓飯不同于平常的飯菜,除了菜品很豐富之外,還有象征意義。例如:魚象征著“年年有余”,年糕象征著“步步高升”,芋頭和腐竹象征著“富裕”,這些共同表達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美好祝愿。吃團圓飯時,每一個親人都要到場,缺一不可。長輩們還要一一敬酒,晚輩們也應一一回敬,表示著長輩對晚輩的殷切期望以及晚輩對長輩的尊敬。
我喜歡春節,因為它不僅讓我知道了許許多多不同的風俗,更讓遠在四方的親戚朋友都聚集了,讓彼此間的血脈親情更加濃厚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3
在我的家鄉莆田,春節有一個特別的風俗,那就是要過兩次年,一次是在大年三十,另外一次是在大年初四,并且初四比大年三十舉辦的更隆重。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據說,在明代中后期,福建常受倭寇侵犯。明嘉靖四十一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九莆田城被倭寇攻陷,并被占據兩個月之久,直到次年正月二十五,倭寇才退去,出去逃亡的百姓才返回家中,開始掩埋遇害親友尸體。當時年節已過,大家在二月初二那天互相探望之后,決定在二月初四補過除夕。過年要貼大紅春聯,可是原先探亡時家家戶戶都貼白聯,那怎么辦呢?于是人們在哀悼親人與吉慶佳節的矛盾中選擇一個折衷的辦法,那就是在剛貼的白聯上覆蓋上大紅春聯,將白聯露出一截,表示心有余哀。這也是莆田特有的白頭春聯的由來!
后來,為了紀念莆田這段悲慘的.歷史,莆田老百姓除了和以往一樣在農歷十二月三十夜過除夕,還約定把農歷二月初四補"做歲"改為正月初四"做歲",并將稱為"做大歲",一直延續至今。
這就是我們家鄉過春節的風俗,是不是很特別。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幸福在當下,更要努力在當下!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4
在安徽,春節差不多是從臘月二十四開始的,這是一年里最熱鬧的時候,人們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會在這個時間趕回家過年。村子里熱鬧了起來。
臘月24這天要做豆腐、炸圓子。早上起床,家家戶戶都飄著豆香味兒。用柴火將鍋燒熱,將泡了一夜的黃豆磨成糊,放入鍋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鍋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鋪一層紗布,將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著,開始過濾。將過濾的豆漿再次下鍋燒開,放入石膏點鹵,冷卻后倒在豆槳布袋中,用重物壓兩小時,這樣豆腐便做好了。燒開的豆漿也可以直接喝。
接著,就是炸圓子。將煮好的一大鍋糯米飯倒到盆里,再加入適量的肉沫、生姜沫、蔥花、鹽、醬油等調味品,然后用木棒攪拌,直到完全沒有飯粒了,可以搓成丸子為止。把糯米飯搓成一個個像乒乓球一樣大小的`圓子,再撒上一層面粉,就可以放入熱油中炸了。在鍋中不停地上下翻動,等到圓子呈現紅褐色,撈出即可。第一鍋圓子一定要要裝在盤中,擺放在灶臺上供給灶王爺。聽長輩們說,寓意是來年風調雨順有吃有喝。
中國還有許多節日和習俗,有著悠久的歷史,值得我們去了解。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5
每個人的家鄉都有各自的鄉俗。在我家過年時,舞龍、貼春聯、掛燈籠、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過年前的十幾天,家家戶戶開始大量置辦年貨,大人們還要買過冬的衣服呢。還要在過年的那天之前進行大掃除。到了真正過年的那天,大家都開始掛燈籠、貼春聯,春聯是為我們迎接新的一年,而燈籠是讓我們這年過得紅紅火火。不僅如此,還要在窗戶上貼福,而且要倒著貼,意味著福倒了,福到了。春節吃飯前要先放鞭炮是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吃飯時,小孩的嘴可甜了,他們走過去跟爸爸媽媽說新年快樂,就能得到紅包。吃完飯后,外面開始熱鬧起來,一條條長龍接二連三地從巷子里跑出來,彩色的龍頭歡勁地扭著,在大馬路上顯得格外引人入勝,路旁的煙花給舞龍的人們打氣,他們舞的更歡了。
每當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點真是極為熱鬧,一大筒煙花排山倒海得飛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煙花飛快地沖向天空,炸開了一朵朵五顏六色的`鮮花,七彩的煙花炫染了整片天空,顯得格外美麗,一條長長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響著,在過年時放鞭炮是為了趕走一只叫“年”的怪獸,喜歡在過年時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過年時放鞭炮。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佮,一個不一樣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6
我的老家在山東莒縣。這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也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里民風淳樸,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了銀杏樹。爺爺告訴我,銀杏樹象征著長壽,而且它不挑土質,只要陽光充足,它就能茁壯生長。它的果實還有藥用價值,一到秋天,滿樹都是金黃的“小扇子”,真是賞心悅目。
平時工作學習比較忙,我們很少回去,但是每年過年媽媽爸爸都會帶我回老家過年。媽媽說,咱們中國人的傳統就是過年全家人一定要在一起,團團圓圓才是年。除夕這天一早,爺爺和爸爸就要開始貼春聯,這么有趣的事情可少不了我這個“熱心腸”,花花綠綠的過門貼是我最喜歡的,我就會負責把它們一張一張地分開,遞到爺爺和爸爸的手上。一會兒工夫,我們家就煥然一新了,這場“新桃”與“舊符”的交班儀式可是少不了我的功勞!
奶奶和媽媽也沒有閑著,她們在做過年期間最重要的一件事兒-包餃子!我們這里的餃子不同于別的地方:圓圓的面皮,我們是用梯形的面皮包成元寶的樣子,而且餃子的餡還一定是豆腐的。我很納悶地問奶奶,為什么不包肉的?“豆腐就是“都有福”。吃了豆腐餃子,咱家人就都有福了呀!”奶奶笑了,臉上的皺紋像一朵綻放的菊花,好像她包的不是餃子,而是滿滿的'“福氣”。
我們家的年夜飯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開場舞中也正式拉開了帷幕。我一邊吃著桌子上的美味佳肴,一邊想,明天早上我一定要多吃幾個“都福”餃子。希望來年我們全家人都能身體健康,福氣滿滿!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有時間一定要到我的家鄉來,我帶你們看看我家的銀杏樹,嘗嘗奶奶包的“都福”元寶餃子!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7
自古以來,過年就是中國人的頭等大事,有著專屬的儀式感,那么在晉城,有關大年初一的習俗,你知道多少呢?
開門炮的習俗由來已久。初一早上起床后,先把房門打開,放三個鞭炮,名曰“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而且同時還要說一些吉利的.順口溜。“開門炮”放的越響越好,要求三發都響,聲音洪亮,才最吉祥。意味著可以解除一年的疾病晦氣。放的過程中不能斷響,否則不吉利。如果放了個啞炮,要馬上說“悶聲發財”,再立即補放一個。
放完開門炮后,就要點燃年火,年火又稱蒸火、旺火、年柴。點年火的習俗在晉城由來已久,有人說是為了驅邪避災,有人說是為了圖吉利,還有人說是為了求財求福。雖然這些說法都沒有經過考證,但點年火確實是老晉城人過年必不可少的習俗。年火是在年三十就最好的,首先得在院子中心選好位置,然后將豆秸、玉米棒芯鋪在最底層,接著將干柴、桑樹枝堆在上面,搭成一米左右高度的年火,寓意為財源廣進、吉祥如意。孩子們還要圍在年火。周圍烤口里饃饃,據說大年初一吃了在年火上烤過的饃饃,一年肚子都不疼。
點完年火,緊接著擺滿一桌子貢品開始獻老爺了。和老百姓們的生活貼近的都是一些小神仙,灶王爺當然少不了,一家之主自然有一份貢品;門神也不用說,作為日日夜夜守衛家門的神,他也自然有一份貢品。還有一位小神,他是管理一方土地的土地爺,他在眾神仙中可能是品級最低的,一般在尋常百姓家中的一張方桌下面,在擺滿獻貢宴請各路神仙的同時,也不忘取一個小碗,放入一些貢品,然后伸手將這個小碗隨意地放入桌子下面的地上就算是對這位土地爺的款待,獻完神后再放一個鞭炮,意味著紅火的新的一年開始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8
在不同的地區都有各自具有特色的風俗文化,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是安徽蕪湖,那兒雖然不是什么名勝景地,沒有像大都市那樣的繁華,但是那里卻是我最喜愛的故鄉。
自我打小有記憶起,每到臨近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時,在北京就常聽到父母經常說起賽龍舟的日子就快要到了。因為只有過年才回到安徽,所以我從未親眼見過賽龍舟。自此我對端午節賽龍舟這一風俗,感到十分好奇。在一次偶然機會下,臨近端午節時我回到了安徽,也終于可以親眼見見我期盼已久的賽龍舟了。
也是因為到了端午節,每家每戶都飄著粽子的香氣,為了這即將開始的賽龍舟又增添了幾分不同的氣息。“啪”一聲槍響,四周變得安靜起來,只聽隱隱約約的'敲鼓聲從遠處襲來,緊跟著龍舟出現了。微波蕩漾的湖面也因著他們的到來開始翻騰起來,一個個的龍舟如同出海蛟龍,長長的龍體涂滿了鱗甲形的花紋,那昂起籠統也威武無比。每條龍舟上都整齊地坐著兩排劃槳手,船頭和船尾各站一個人。船頭的人負責打鼓為劃槳手們鼓勁兒,船尾的人負責掌控方向。“咚,咚,咚咚咚”打鼓的人這樣有節奏地敲著,劃槳的人們整齊,急促的一起一落,激起一團團白色的浪花。龍舟也就在這樣的浪花中有節奏的起伏著。活脫脫像是龍騰大海,壯觀極了。
再一聲槍響,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條條龍舟競相越過終點,伯仲難分。分出名次后,頓時禮花綻放,人們也在歡呼雀躍中結束了這酣暢淋漓的比賽。但如今,那振奮人心的鼓聲依舊在我的耳邊回蕩,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再親眼觀看賽龍舟。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9
說起我的家鄉,父親祖籍四川達州市,母親是重慶人。我沒去過達州,不知道達州怎么樣?我生在重慶,長在重慶。重慶是我的家鄉。
據我爺爺說,川渝重慶及周邊地區一直有中秋節“打年糕”的習俗。以前物質沒有那么豐富,中秋節吃月餅是一種奢侈。老百姓,尤其是農村老百姓,中秋節都是靠自己的雙手做年糕。
每個小農家院子里基本上都有一兩塊用青石制成的`“堆窩”。它呈正方形,上大下小。中間有一圓形深窩,內設“對窩棒”。平時可以用來碾米,中秋節用來做年糕。中秋節這天,孩子們回到老人家,把自己種下的糯米蒸熟,趁熱放到垛窩里,開始做糯米糕。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通常由幾個青壯年輪流完成。一個用力敲擊,另一個不停地轉動。糯米搗爛后,很粘。把它砸下去很容易,但是要把它舉起來卻很難。它必須被搗碎,直到米粒看不見并且非常柔軟。幾個回合下來,沒有一個不脫下外衣,頭上冒汗的。孩子們在一旁看熱鬧,偶爾上來搗亂,嬉笑打鬧,但不一會就被打敗了。
年糕做好后,加入事先炒好的黃豆粉和白糖,真是香糯甜美。也可做成圓餅,象征團圓。一家人坐在桂花樹下,賞月,吃年糕,其樂融融。
三年級上學期,我們班到“樂耕農場”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幸體驗到做年糕的樂趣和辛苦。同學們排著隊依次上去,用盡了全部的喂奶力氣,也打不過他們幾下。那就是工作人員,基本上都是提前做好的,我們去體驗一下就好了。
中秋節吃年糕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但是,現在您不必自己動手了。它總是可以在超市買到。
老師的話:哈哈哈,那時候的倩兒好小好可愛啊!你被打年糕的時候好可愛,好萌好可愛!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0
我的家鄉在濟南西郊。雖然我都是濟南人,但還是有些風土人情。這里,除夕夜,我們要買豬頭、魚、雞、肉等,還要買很多鞭炮。
除夕下午3點,開始包餃子。 5時左右,去請家堂(祖)。我小的時候。我不喜歡除夕。請加教會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我五六歲的時候,弟弟還沒有出生,我就頂替了。有兩根筷子,插在胡蘿卜上,在燒焦的黃紙上寫字。一是“先父李雪山之位”。后來我才知道他是我爺爺。還有三個,不知道是誰。把寫好的堂放在盤子上,拿著小掛鞭炮,到村里去請。
到了那里,我看到好幾個人也在請客。我們只好跪了下來,爸爸又用木棍畫了一個圓圈,把帶進來的鞭炮點燃了,說是請祖靈。我當時很害怕,然后只好先讓老祖宗進去,還得用長棍壓住大門,還說不要招來別的鬼。爸爸還讓我找根棍子,面對漆黑的院子,我膽小,更害怕。可父親的'命運卻難以逆轉,我的天啊!這么大的院子哪里找?!當時我嚇得拿了刀和手電筒。他小聲嘀咕道:“鬼!我才不怕你!我手里拿著刀,你要是敢咬我,我我我就殺了你……”她顫抖著說道。好不容易找到了那根長棍,他一把抓起就跑了。我很害怕。耶!我跑到光亮處,嚇到鬼了!我開心地笑了。我爸把長棍給了老爸,按了之后,他就去屋里磕頭了。爸爸先敲門,然后是叔叔,最后是我。
除夕夜,我們會在吃年夜飯前放一串鞭炮。我不能在晚上關燈。想看跨年夜,可是過不了11點。
大年初一不能倒客人的剩飯剩菜,也不能倒垃圾。好像都是“錢”。你必須在二年級才能放棄它。
大年初二下午5點左右,端著油家塘的盤子出門,拿走長棍,到村長那里拉鞭子,把牌位放在鞭炮里,再磕幾個頭就完事了。
既然有那兩個弟弟,我也不用去了。
這是我們家鄉請家堂的習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1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的家鄉在阿拉善,那里有著我們自己獨特的風俗。
說到阿拉善就會想到這里的特色美食。這里首當其沖的美食是手抓肉。手抓肉多用綿羊肉,也會用山羊肉制作。經宰殺、剝皮后的羊體,按其骨節卸成大塊,清水下鍋,放把鹽,煮至無血水時即可食用,作為平時飲食,一般客人或平時來人,將羊的前腿和部分肋骨招待,稱為“哈”。
來到我們阿拉善就一定要吃烤全羊。烤出來的烤全羊皮黃中泛紅,香味撲鼻,皮酥脆適口,肉松軟鮮嫩,肥而不膩。烤羊的吃法也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先將羊放在盤內,端出經客人過目,然后按照皮、肉、骨的順序依次分解裝盤,由客人品嘗。品嘗時,配食荷葉餅、小蔥、面醬等,用以招待稀尊貴客人,是阿拉善地區特有的一道佳肴。在阿拉善無論你去到哪里,都可以看見這道美食。
阿拉善著名的不僅有美食還有禮節。阿拉善蒙古族素以熱情好客著稱。凡來客,不論相識與否,全家老少皆出門迎接。隨后,主人熱情謙讓客人進蒙古包。進蒙古包后坐在右邊,上首即北面,多為尊長者所坐。賓主各取出鼻煙壺,蒙語為“胡壺熱”,鞠躬互換,舉到鼻端之后互還,同時還念念有詞地互相問候片刻。拜見父母、長輩或逢喜慶場合時、均以哈達相獻,以表示敬重之意。現在仍保留著這些傳統禮節。
這是一個鮮為人知,人煙稀少的地方,這里沒有高聳的大廈,沒有繁華的街市,沒有美麗的花園,沒有發達的'交通,但是,我愛我的家鄉,愛它的寧靜幽美,愛它的民風民俗。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2
中國的傳統節日數不勝數,要說熱鬧,那定是春節排第一,要說到團圓,大家會立馬想到中秋節。而能把兩者集于一身的,就是我們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了。
相傳,在漢明帝的朝代,有一位宮女想要投井自盡,被大官東方朔攔下。一問才知,由于沒法和家人團圓,這位宮女一時想不開便出此下策。為了幫助她,東方朔扮成算命先生到街上為路人贈簽,殊不知每個人抽中的簽上都寫著:正月十五有大火。人們以為是上天示警,害怕極了,把這件事稟告了漢明帝。
漢明帝十分苦惱,找來東方朔出主意,東方朔順水推舟,建議正月十五那天給火神供奉湯圓,再讓人們掛上燈籠,營造火光的假象,以便瞞過玉帝。漢明帝聽從建議,派出宮女出宮教大家制作湯圓,那位想要投井的宮女也得以出宮,一見家人。到了正月十五那天,果然沒有大火,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平安地和家人度過了一夜。
后來,每個正月十五,掛花燈,吃著湯圓,和親人團聚一起,就成了一個約定俗成的習俗。
雖然我沒有親眼目睹過燈會,但是,對于湯圓,我還是了解一些的:將黑芝麻和花生打碎,加入白糖,攪拌均勻后冷凍,就是湯圓餡了;再將糯米面粉和成面團,醒一醒;最后把醒好的面團包入餡,揉成圓形,等水開后,下鍋煮熟就好了。
煮好后的湯圓,變得晶瑩剔透,但依然保持著純白,看上去肉嘟嘟的,十分惹人憐愛。一口下去,餡從里面流出來,冒著熱氣,香氣撲鼻,那花生的香味,甜而不膩,柔軟的餡皮入口即化。這美味,足以讓人浮想聯翩。
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有說有笑,暢談著故事的.精彩,欣賞著燈會的絢爛,品嘗著湯圓的美味,祈禱著家庭的團圓。這,便是元宵節的魅力。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3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在這一天,每個地區都要賽龍舟,家家都要吃粽子,個別地區還要掛香囊、插艾草。
聽媽媽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吳國的著名大詩人屈原而流傳至今的。傳說,吳國有一位詩人,名叫屈原,他受盡小人陷害,最終投江自盡。人們為了把屈原的尸體撈上來,便用賽龍舟的方式來撈屈原的尸體,但卻一無所獲,于是,賽龍舟這個活動便流傳了下來。后來,人們為了屈原的尸體不被魚蝦吃掉,便往江中扔飯團。最后,人們為了祭奠屈原,便把屈原投江那天定為端午節,而當時的.飯團也就變成了現在的粽子。
我十分喜歡端午節,因為在這天,我可以吃到自己喜歡吃的粽子。現在,粽子的種類很多,例如肉粽、蛋黃粽、蜜棗粽等。我最喜歡吃蛋黃粽了。咸香味十足的蛋黃配上軟糯香甜的糯米團,拆開那青綠色的粽葉,米粽的香氣瞬間撲鼻而來,使人想要馬上咬上一口。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仿佛生怕有人跟我搶似的。不過,那綿密的口感,實在是太棒了!
端午這天還要去看賽龍舟比賽。這天,我和爸爸來到西湖邊,此時才不到九點半,這里早已人山人海,天氣十分炎熱,而龍舟比賽卻還未開始。“預備,劃!”隨著一聲槍響,四條龍舟開始爭先恐后地往前沖,此時,3號龍舟沖在最前面,其他龍舟都想著趕超3號龍舟。此時,眼看3號龍舟就要贏了,2號龍舟突然發力,甩開了4號,超過了1號,哇!2號反超了3號,成為了第一名!原來一直落后的2號進贏得了第一名,真是不可思議!在場的人們都為他們喝彩,這應該是他們的“戰術”吧,我想。
我愛端午節!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4
中國流傳下來了各種各樣的風俗,而每一種風俗都承載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我的家鄉也有一種風俗——舞龍。
每年的大年初一,家鄉都是最熱鬧的。天空剛微微亮,天邊泛起一抹亮紅,正是大清早的時候,我就被叫醒了,穿上新衣新鞋馬上就出發去祠堂了。爸爸媽媽還會帶上一籃子食物當祭品,準備用來祭祖的。
因為在鄉下,也是清晨的原因,一路上到處都是小鳥的鳴叫,空氣也十分清新。走到大路上,我發現大家早早都起床了。
祠堂并不遠,走兩步便到了。小孩子到祠堂可不能隨便跑,要找到自家的祠堂,先擺上祭品,祈求祖先保佑全家安康。等一切都忙完了,我們就會聚到大堂去,那里早就準備好了飯菜。吃完了之后便到了最令人激動的.環節——舞龍。
一群小伙子穿著帶著龍鱗的褲子,身上穿著白色上衣,手握長棍子,棍子上撐著的是龍頭以及龍身。龍的全身大部分是大紅色,鱗片用金色勾勒,龍頭瞪著大眼呲著大白牙就擱那兒樂,活像一條真龍。一旁的樂師們開始了演奏。兩條龍隨著三聲鼓點后,也開始活躍起來。此時陽光正好明媚,金燦燦的陽光灑落在龍身上,鱗片顯得閃閃發光。突然,煙霧四起,原來是人們為了助興,放了一大掛鞭炮。舞龍也進入高潮。龍身從淡紅的煙霧中漸漸顯露出來,“咚咚咚嗆,咚嗆咚嗆,咚咚嗆”。伴著緊密的鼓點,舞龍的人早已淹沒在一片紅海中,只剩下龍頭與龍身浮在上面。恍然之間,仿佛真的有條龍穿梭在云霄當中。
舞龍象征著吉祥如意,寄托著人們風調雨順的愿望,所以深受大家的熱愛。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5
老一輩常說,“過了初五六,少酒沒有肉”。意思就是到了這個時間,年也就過完了。接下來,最期待的就是元宵節了。仿佛是一夜之間,碩大的紅燈籠悄悄掛上了高樓,在風中搖動著發福的身軀;白白胖胖的湯圓在鍋中活潑地沸騰著,清香在空氣中肆意的彌漫著。元宵節踏著輕盈的腳步到來了。
吃湯圓、逛廟會,這是元宵節的傳統習俗。每年這個時候,媽媽會煮一鍋大湯圓,看著那或白、或黃的湯圓在熱水的幫助下,逐漸變胖、變大,我饞涎欲滴。吃著不同的餡料,那叫一個香甜、滿足!等我吃飽喝足了,再和姥爺一起去逛廟會。
關林廟每年都設有廟會,今年也不例外。那里是紀念關公的地方之一,每逢大型節日、活動時,人們都扶老攜幼的去祭拜關公、逛廟會,愿關公能為自己帶來好運。元宵節的廟會更是熱鬧非凡,人們都蜂擁而至。
進入關林廟,燈火輝煌,只聽到人們的`吵鬧聲與震耳欲聾的敲鑼打鼓聲,看來廟會已經開始了。再向前走,街道兩旁的小商小販擠得滿滿當當的,有賣糖葫蘆的,有捏小糖人的,有賣關東煮的,還有賣烤螃蟹的,讓人看了不由得垂涎三尺。
擠過人流,終于到了中心廣場,那里有耍雜技的、舞龍的。看!一個個舞龍人穿著大紅衣裳、金黃袍,面帶龍面具,手舞金龍,好是壯觀。引起了觀眾一陣陣的掌聲的歡呼聲。
走進大殿,只見關公像面若重棗,唇若涂紙,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好一般壯麗氣概。
元宵節的廟會一般能持續到正月十六七,等到廟會結束,這個年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完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6
我的外婆家在連云港,這里的春節有大量的風俗和別的地方是不同的,下面就讓我來帶你去我外婆家的春節看一看吧!
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愛在外婆家過年,大概也知道并參與過一些過年時要做的風俗活動。譬如:采購瓜子、花生、小果子、桃酥、小麻餅……這些過年應具備的零食。
過年前外婆肯定會包大量包子和蒸大量饅頭,外婆說過年那幾天,必定會有親朋好友來家里做客,所以饅頭,包子這些主食要多籌備一些,預防人來多了不夠吃。而蒸饅頭,包子,也有來年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除去包子和饅頭,外婆家每年還會做一道菜——炸丸子,外婆把丸子叫做“駝著”,這可是年夜飯不可或缺的一道菜。
緊接著就是“祭灶”風俗。農歷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等于小年,晚上要在灶前供上糖餅、糕點、糖果之類的甜食,求灶王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之說。
緊接著就是年三十了,年三十的要做的事就可多了,譬如一早把大門上貼上鮮紅的對聯,掛紅燈籠。最有意思的是在自家院子內種上“搖錢樹”,所謂“搖錢樹”,便是從集市上買來的青竹子上系紅綠兩種顏色花生,固定在院子的柱子上,竹子的葉子越多,葉子越大,意味著來年財源越旺盛。還有還有,好多地方都是在下午三四點鐘吃年夜飯,而外婆家這邊一般選擇中午來吃團圓飯,哈哈,有意思吧。
年三十晚上守歲,凌晨十二點的時候各家開始放鞭炮。在外婆家舅舅還會放一種叫“高升”的.東西,聲音很響,威力也比鞭炮大大量。大年七年級的早晨吃餃子,然后拜年,說吉利話,當然最快樂的是大家孩子啦,占足了實惠,收到了大量紅包。再有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湯圓,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在外婆家過春節的認知的一些風俗習慣,快來共享你們家鄉的風俗習慣吧。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7
每個人的家鄉都會有一些風俗,有一些風俗我們都聽說過;有一些風俗我們卻很陌生。
我是一個上海人,雖然我的家鄉沒有很多風俗,但是在新年里,我的家人們也會聚在一起吃年夜飯。
除夕傍晚,我和父母在家里準備晚飯的各種食物。最讓我期待的是媽媽做蛋餃。
“兒子,要不要到廚房和我一起做蛋餃呀?”媽媽問。我愉快地答應了。媽媽先讓我打雞蛋,我快速打好了雞蛋,接著,媽媽把煤氣灶打開,將一個很大的圓湯勺放在火上烤,我問媽媽:“您為什么要用火的頂端烤湯勺呢?”“因為火的頂端的溫度最高呀。”媽媽回答,“火的外焰比內焰的溫度高,這是你將來會在學校里的科學課上學到的。”等到圓湯勺里的水汽烤干后,媽媽把一塊事先準備好的豬油用筷子夾住,在圓湯勺上擦。因為圓湯勺很熱,所以發出了“嗞——”的一聲響,豬油慢慢地化了,并且散發出了誘人的香氣。然后,媽媽把雞蛋液一勺一勺地倒入超大的圓湯勺里,雞蛋液迅速凝固了,慢慢地一個圓圓的'雞蛋皮成形了,像一片餃子皮似的。這時候媽媽會放入事先調好味的肉糜,用筷子先把肉糜聚攏,再把半張雞蛋皮刮下來,因為之前在湯勺里擦過豬油,所以很輕易地就能把雞蛋皮和湯勺分離。然后順勢把雞蛋皮對折,輕輕地用筷子壓一下,防止肉糜漏出來,這時候一個蛋餃就做成了。如此反復,我和媽媽做了一大盤金燦燦的蛋餃,活像一大盤金元寶,這正好討個口彩,新的一年財源廣進、財源滾滾。這盤蛋餃香氣騰騰,我和我的父母吃得津津有味,一盤蛋餃很快就吃完了。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8
春節,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自己過年的風俗。在我的家鄉,過年時要祭祖,做甜粿,拜佛求簽等,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風俗是:吃咸餅糖蔥。
咸餅糖蔥,是我家鄉的一種風俗小吃。它由兩部分組成:咸餅和糖蔥。咸餅呈米黃色,由面粉,水,花椒等材料混合做成,味道有一點辣。糖蔥雪白雪白的,中間有很多孔,像多段蔥孔合在一起一樣,故名糖蔥。它的味道可不是一般的甜。用咸餅包裹住糖蔥,就是美味的咸餅糖蔥了!咸餅糖蔥只在過春節時才會出現,錯過的話就只能等下一年了。臘月來了,春節還未到,家鄉的街道上會出現幾個賣咸餅糖蔥的攤位,香味溢滿整條街,使人忍不住咽口水。平時,我總聽爸媽說,街道賣咸餅糖蔥的場景是他們至今都無法忘卻的童年記憶。
那咸餅糖蔥的味道究竟怎樣呢?在沒嘗過之前,我也是十分地好奇。
記得以前,有一回去外公外婆的老家時,舅舅剛好買了這小吃。那雪白的糖蔥誘惑著我的.食欲,我實在忍不住了,拿起一塊,也不要咸餅包,就直接塞進嘴里。糖蔥在我嘴里融化,穿過喉嚨,進到肚子里。隨之而來的甜蜜使我陶醉了,真是甜到我的心里啊!
“待會糖蔥都要給你吃完了。”媽媽笑道。她接著把包好的咸餅糖蔥遞給我。我大咬一口,這次嘴里添加了一種面的糯香,在糯香中又有一絲甜辣味,味道確實不錯!我忍不住又多吃了一個。
看我這么喜歡吃咸餅糖蔥,從那之后,每次過春節,媽媽都會買咸餅糖蔥給我們品嘗。
對我而言,咸餅糖蔥解了我的饞,它的甜是其他糖果無法取代的,而對一些離鄉的人來說,它不僅僅是小吃,更是一份鄉愁、一份情懷。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 19
我的家鄉離嘉興市區不遠,有古色古香的西塘,有原汁原味的八珍糕……那就是我的家鄉——嘉善。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現在就讓我來說說嘉善那兒是怎么過迎新年的吧!
家鄉的`每家每戶為準備新年都忙得不可開交,應接不暇。再忙,也必須要做的一項事——“切切叫”,什么是“切切叫”呢?奶奶說就是撣煙塵。細細區分,在廿六撣煙塵叫“樂陣陣”,廿七叫“切切叫”,聽起來真是喜慶的名字!廿七那天,奶奶與附近鄰居們一早就在撣煙塵,“啪啪啪”的聲音打破了寒冬臘月的寂靜,似乎天上都下起了灰色的雪。在“切切叫”同時人們也理發、洗澡、洗衣服、拆洗被褥和洗器皿等,我又迷糊地問奶奶:“這些事還要挑日做?”奶奶用當地的俗話告訴我:“干干凈凈辭舊歲,輕輕松松過新年,這些事可不能隨便做!”
在廿六、廿七后,廿八、廿九更忙碌了。做團子、劃方糕,奶奶一刻也停不下來。她做了一大蒸鍋的團子和方糕,又拿了幾個裝進紅色的袋子里,我猜測:奶奶做這個比別的要更加小心認真,這一定是祭佛用的吧?果然,奶奶說這是除夕日祭祀祖先和神佛用的,奶奶忙碌地只說了短短一句,我只好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在除夕之夜,人們除了要洗碗、刷鍋、洗菜、切菜、淘米……這些家常,還要再點燃一支爐或在灶肚里燃樹塊,燃至年初一。我看奶奶忙,就跑去問爸爸這樣做有什么寓意?爸爸耐心地回答我:“方言中‘火’與‘富’同音,火燒到年初一就意味著今年富到明年。”
在這個除夕,我收獲滿滿:了解了家鄉我不知道的習俗和文化,也知道了人們對過年的重視,每件事只為一個字——“年”!
【家鄉的風俗六年級作文】相關文章: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家鄉的風俗作文05-15
作文:家鄉的風俗08-16
(經典)家鄉的風俗作文07-24
[精選]家鄉的風俗作文07-27
家鄉風俗的作文04-08
家鄉風俗作文12-22
家鄉的風俗作文06-12
家鄉風俗作文11-03
家鄉的風俗的作文11-06
家鄉的風俗作文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