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二月二作文(精選6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二月二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 篇1
民間傳說,每逢農歷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龍王抬頭的日子;從此以后,雨水會逐漸增多起來。因此,這天就叫“春龍節”。我國北方廣泛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
在我們的家鄉,二月二的早晨,要吃面條,那是龍須面。慶祝龍起蟄。到了冬天,我們的祖先認為龍下蟄了,也就是冬眠。這與二十四節氣的驚蟄相似。二月二前后,也是驚蟄。天氣回暖,雨水多了起來。
為了龍抬頭,二月二的早晨,是不能動刀的,頭一天的晚上,把面條搟好,切好。把吃面條的鹵子用的肉,菜,蔥姜調料切好,到了二月二的早晨,就不用動刀了,以免用刀傷了龍頭。
在我們的家鄉,二月二的早晨,還有打囤子的習慣。囤子就是過去盛糧食的糧囤。在過去是用樹枝的枝條變成,直徑1.5米左右,不到一米高,里面用泥巴糊好,用它裝糧食。
二月二的早晨,天剛蒙蒙亮,人們在太陽沒有出來的時候,從自己家里的鍋灶里扒出做飯時燒莊稼秸稈的灰,在院子里做成糧囤的圖案,就是打囤子。一般人家打好幾個囤子,在院子的大門口,胡同里也有打囤子的。打完了囤子,在囤子的中央放上幾把糧食,預祝今年的好收成。
現在的農家,早已看不到盛糧食的囤子了,那些用樹枝枝頭變成的囤子,在上世紀70年代燒火做飯用了,因為占地方太多,不防鼠又不防潮,人們用水泥做成缸,水泥做成的缸雖然防鼠,不能防潮,在后來,人們用上了博山缸,是淄博燒制的,防鼠防潮。今天,用的也很少了,農戶基本不儲存糧食了,收了糧食以后,留足一年的口糧,剩下的賣給了糧食販子,然后進入了國家糧食儲備庫。
糧囤雖然退出來歷史舞臺,但是,每逢二月二打囤子的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早晨,聽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慶祝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到了,家家戶戶在院子里打起了囤子,今年,一定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 篇2
中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漢族也擁有著眾多的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就是其中的一個,這是一個重要的節日。
每逢農歷二月初二,不僅叫“龍抬頭”,還有另一個名稱叫“春龍節”。關于這個傳統節日還有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不論男女,都留著長發。有一個理發師,技藝過人,經過他打理的頭發很柔、很亮,烏黑濃密。由于正月是新年的開始,大家為了能討個好兆頭,紛紛去他那里理發。
而他的舅舅也是個理發師,但是技術不如他。舅舅看著自己日漸慘淡的生意,心中不由得對外甥升起怨恨。于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舅舅將外甥殺害。理發師因為執念太深,靈魂得不到超度,把自己的舅舅殺死以后,還把所有來理發人的舅舅也殺了。因此大家都不敢去理發了,并且村子里開始流傳“正月理發死舅舅”的魔咒。
一個月后的一天,巡游路過的龍神發現了這里的情況,破除了“正月理發死舅”的魔咒,這天正是二月初二。
從此,人們都在二初二這天理發,以表對龍神的尊敬。在這天,人們會把吃餃子叫做吃“龍耳”,吃米飯叫做吃“龍子”,吃餛飩叫做吃“龍眼”,吃面條叫做吃“龍須”,吃春餅叫做吃“龍鱗”。
還流傳著“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的民諺,因此,農村家家戶戶會在房前屋后,用青灰圍成大大小小的圓形,俗稱“圍倉”。
在我的家鄉,二月初二之前不許剪頭,凡是有舅舅的人,都要一直把頭發留著,等到二月初二這天或者以后再剪。二月二這天,渦陽所有理發店都熱鬧極了,每家理發店門口都排著長龍似的隊伍,而且這天剪頭的價格也會漲哦!
我們這里有的小男孩會留辮子,會選擇二月初二這天給男孩子剃辮子,大擺宴席,來參加宴席的大人們都會給禮金。如果孩子有舅舅,就會把剪掉的辮子分給舅舅,然后舅舅要給孩子包個大大的紅包。這時的孩子、長輩以及親戚朋友都高興極了,人人處處都沉醉在歡樂之中。
家鄉的二月二真是有趣、熱鬧!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 篇3
我的家鄉位于江海之濱——江蘇海門。這里的人們熱愛生活,民間的風俗也是豐富多彩,盡顯江風海韻。
你聽說過“二月二,龍抬頭”嗎?從我記事起到現在,每年春節前夕,媽媽都會帶我去剃頭,然后,再次剃頭就要等到農歷二月二。你可以想象,瘋長一個月的頭發有多茂盛!這期間,我太想剃頭了,可是拗不過外婆,因為外婆總說:“正月不剃頭,二月二,龍抬頭。”我只好作罷,乖乖等到二月二了。
“二月二,剃龍頭。”這天,大人小孩都要剃頭,特別是男孩子,叫“剃喜頭”。據說,在這一天剃頭,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紅運當頭,福星高照,連爸爸都說“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每年的二月二,我去理發店剃頭的時候,剃頭的人總是排成長長的隊,理發師傅都忙得顧不上吃飯呢!如果白天剃不成,吃過晚飯也還是要去剃呢。總之,人再多,隊再長,大家也會耐心等待,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都想討個吉利。
二月二的早上,我家的餐桌上一定會有米糕。外婆說:“二月二一定要吃糕,吃撐腰糕。”據說,吃了“撐腰糕”,一年不會腰痛。這一天的中午,外婆又會蒸幾個餃子,說這叫作“吃龍耳”。到了晚上,外婆準備的是面條,叫“扶龍須”。心靈手巧的外婆,像變戲法似的在一天之內擺出了一道又一道跟“龍”有關的美食,寄托了人們祈龍賜福,保佑風調雨順的美好愿望。
媽媽告訴我,二月二的習俗由來已久。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寫過《二月二日》一詩:“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關于二月二,還有一個傳說呢。女皇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惹得玉帝大怒,命令龍王三年不下雨。可是龍王不忍生靈涂炭,就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將龍王打出天宮,壓于大山之下。黎民百姓感龍王降雨深恩,天天向天祈禱,最后終于感動了玉皇大帝,于二月初二這一天將龍王釋放。于是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家鄉的二月二真是一個有意思的節日!我家有一本《江海風俗圖鑒》,每每翻閱它,總讓我徜徉在家鄉特有的民俗民風之中。
江風海韻,千古流傳,這些古老而又別具特色的習俗需要我們一代代傳承,這是我們每一個江海之子的文化之根。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 篇4
二月二,龍抬頭
我的家鄉——北京,是個繁華的大城市,可雖說是大城市,卻還保留著鄉村的習俗。
說到北京的老習俗,那可多了去了,什么清明節踏青,八月十五吃月餅,端午節賽龍舟,破五晚上吃餃子……可我認為最有文化特色的還要數二月二了!
二月二,是漢族民間傳統節日。流行于全國各民族地區。此節風俗活動較多,又有花朝節、踏青節、挑萊節、春龍節、青龍節、龍抬頭日之稱。因時間在農歷二月初二日,故稱二月二。當時及其后民間以刀尺、百谷、瓜果種籽、迎富貴果子等相問遺,并有挑菜、踏青、迎富等活動。元費寫著的《歲華紀麗譜》當中就記載著:明以后,二月二又有關于龍抬頭的諸多習俗,諸如撒灰引龍、扶龍、熏蟲避蝎、剃龍頭、忌針刺龍眼等節俗,故稱龍抬頭日。
通過查找資料,我知道了二月二日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在我們北京這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在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蔬菜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面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卷成筒狀而食。此外,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面條、水餃等,而且各地都有一個特別的'說法,如食用面條叫“吃龍須”《吉林》、“挑龍頭”《河北》,吃水餃叫“吃龍耳”《吉林》、“吃龍角”《河北》、“按龍眼”《內蒙古》、“吃龍牙”《北京》等。
除此之外,二月二的吃食還有一種,名曰“太陽糕”,是用來祭太陽神的。民間有在二月初一這天祭太陽神的習慣,后將土地神的生日也納入其中,改在二月二,稱中和節。《燕京歲時記》記載:“二月初一日,市人以米面團成小餅,五枚一層,上貫以寸余小雞,謂之太陽糕。都人祭日者,買而供之,三五具不等。”這種糕是用米粉蒸制的,也有人用江米。而雞是太陽的象征,雞鳴,則太陽升矣。
按照老北京的習俗,人們總喜歡在農歷二月買“驢打滾”品嘗。“驢打滾”是一種豆面糕,北京清真風味小吃。用蒸熟的黃米《或糯米》揉成團,撒炒熟的黃豆面,再加入赤豆餡心,卷成長條,撒上芝麻桂花白糖食用,由于清代經營食攤現制現售“驢打滾”時,隨制隨撒豆面,猶如郊野毛驢就地打滾粘滿黃土似的,故得此詼諧之名。還有一些北方地區還會食用豬耳朵、豬蹄來慶祝二月二。
此外此俗唐代已有記載,可見它的歷史是多么的悠久,關于“二月二”,還有許多的詩歌呢!如白居易《二月二日》詩:“二月二日新雨暗,草牙菜甲一時生。輕衫細馬青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如元費著《歲華紀麗譜》:“二月二日踏青節,韌郡人游賞散四郊。”等等。
“過二月二的美食,風俗,以及詩歌可真多呀!”我不經感嘆道。這時吃飯的時間到了,我又看到了我的弟弟,咦?弟弟怎么剃頭了呢?難道這就是剃龍頭?對,一定是,那么過一會我們是不是還要說“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呢?真有趣!看著我面前的春餅,它色澤金黃,上面還有一個個扁平的,大小不一的“小金豆”,再看看配菜,有的綠,有的黃,有的紅,有的白,真是五花八門!在把它們卷起來,咬上一口,真是美味極了!我想,這就是城市人的“農村心”吧!
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特點,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色彩,雖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但是在繁華的北京,你依然可以看見那樸素,質樸,還保留著那些民風民俗的北京,我想這就是北京的魅力吧!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 篇5
熱熱鬧鬧的元宵節過后,家鄉又迎來了兩年一次的“二月二”。
農歷二月初六下午兩點多,奶奶便帶我回老家看“二月二”。來到老家的宮廟前,之見宮里張燈結彩,宮外熙熙攘攘,歡聲笑語,把宮前的小廣場圍了個水泄不通,人們都在等待觀看棕轎抬菩薩回宮的壯觀場面。奶奶幫我找了一個好位置,居高臨下,整個小廣場盡收眼底。
聽奶奶說,老家的“二月二”是每隔一年的二月初選一天,把小菩薩神像從宮里請出,綁在棕轎里,由四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抬著,他們統一身穿白襯衫,藍褲子,腰系紅帶子。由四個大人扶著,跑向村里各條大街小巷,再圍繞村周圍跑一圈,這樣做是寓意著驅魔除妖,保佑村里家家戶戶平安,所以叫“二月二,跑棕轎”。
聽著奶奶給我做的詳細介紹,我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跑棕轎”。突然有人高喊:“棕轎回宮了。”緊接著兩個人敲著鑼,一個人舉著一頂三層布傘,又叫“涼傘”,打著傘來回跑著,跑到第三圈的時候,一頂棕轎緊跟著“涼傘”跑進來,在廣場上繞著跑三圈,就這樣重復著,直到七頂棕轎全跑進小廣場,七頂棕轎又排著隊,繞著小廣場跑了三圈。最后,每頂棕轎的轎夫手腳麻利地解下轎里的菩薩神像,搶著跑進宮里,看誰跑得快,預示著他的好運就得的多。
跑完棕轎,接下來是女子俥鼓隊進來,分列在兩旁,緊接著是四個穿著古裝戲袍的將軍和元帥跑進宮,每個將軍、元帥都由一群身穿黃綢衣褲,腰扎紅帶的小伙子扶著跑,他們在宮門前互相作揖,互相拜請進去。就在我認為跑棕轎結束了,要跟著奶奶回去的時候,一個老奶奶告訴我們,今天還有舉行“吹籃”儀式呢!我一聽又來了精神,因為聽那個老奶奶說,已經有二十幾年沒有舉行這個“吹籃”儀式了。這時只見俥鼓隊已經退到戲臺上,那些身穿黃綢衣的小伙子在廣場上迅速地圍成一個圈,在一個老爺爺的帶領下,在俥鼓的伴奏下,那些開始踏著小碎步跑起來,在幾位老人的指導下,他們每跑幾步,就要兩個互相交叉著轉圈,再跑向前,廣場的每個角落都要繞到。那幾個指導小伙子的老人說,如果不培養下一代,把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傳下去,以后他們走不動了,可就失傳了。
家鄉的“二月二”,在我看來不僅是保佑全村男女老少的平安,更是老一輩借此將年輕一代集中起來,把團結互助的精神傳給下一代。建設家鄉,建設海西,不正是需要這種精神嗎?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 篇6
“二月二”是一個與天文、氣候、農事、衛生等等都相關的日子,講究特別的多。既然想龍抬頭,就要設法引龍出來。自打明朝以后,就有撒灰引龍之舉,沈榜的《宛署雜詩》寫道:“宛人呼二月二為龍抬頭。鄉民用灰自門外委婉布入廚,旋繞水缸,呼為引龍回。”每到二月二,各家都從大門外到屋中,再到廚房繞水缸一圈撒上石灰,這天不許掃地、做針線活,說是怕傷了龍。撒石灰粉的另一層意思是不讓復蘇的蟲子在屋內繁殖。為此,要用明火遍照墻壁房梁、犄角旮旯,“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無處藏”。有的老奶奶一邊說著“敲炕謠”一邊手握笤帚敲打炕:“敲呀敲,敲炕頭,金子銀子往家流,敲呀敲,敲炕沿,蝎子蜈蚣不見面!”在農村,這天早晨,莊稼人要在院子里用灶灰畫五個大圓圈,把五谷雜糧放在中間,稱之為“打囤”,預祝當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倉滿囤圓。要不怎么說“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呢。
在北方,二月初二,已是春開解凍,陣雁北飛,犁牛遍地,即將是整地播種的好時節了。據《古今北京》載:清代定制,每歲仲亥日,皇帝要到先農壇祭祀農神。行禮完畢,還要自扶犁耕地做出樣子,就算是玉帝親耕了,然后,坐在觀耕臺上觀“庶人終畝”。皇帝在此時祭祀農神,本意是號召人民起來春耕,后來經過一些人的神化,成為二月二龍抬頭的美好傳說。
民間一直有“理發去舊”的說法,二月二去理發,據說能夠帶來一年的好運。這天,理發的地方,會忙得不亦樂乎,皆因人們一個多月沒理發了。所有的理發師傅,歇了整整一個月,趕到二月二這天,早早開門,不用迎接客人,客人自然蜂擁而至,“二月二,龍抬頭,孩子大人要剃頭。”
二月二這天所有吃的東西均和龍有關,飯叫龍子、面叫龍須、餃子叫龍牙、餛飩叫龍眼、春餅叫龍鱗、肉卷饃叫懶龍。醬肉必吃不可。漢族的傳統習俗是在二月二這天吃豬頭肉。以前人們通常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殺豬宰羊,初一、破五、十五都完了,肉也基本上吃光了,最后剩下一個豬頭。到了二月二,就把這“龍頭”作為供品拿來享用了。
二月二,除了是龍的生日,也是土地爺的生日,舊時各家各戶都要到土地廟祭拜。光拜土地還不行。北京還有一個風俗是進香祭神,二月二,男男女女額上貼了金字,騎上毛驢相繼來到涿州的碧霞元君廟燒香,寄予美好的愿望,希望得到神仙的眷顧。名為到廟上香,實則踏青外游。《歲華紀麗譜》記載:“二月二踏青節,初郡人游賞,散在四郊。”
【家鄉的二月二作文(精選6篇)】相關文章:
二月二,龍抬頭作文12-23
二月二龍抬頭的高二作文02-23
高二抒情作文:春花二月08-11
霜葉紅于二月花的作文03-19
高二月考英語作文04-09
霜葉紅于二月花作文12-13
初二作文:家鄉的大橋08-04
高二月考作文(6篇)02-16
高二月考作文6篇02-16
初二月考滿分作文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