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作文(精選13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味道作文(精選1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家鄉的味道作文1
無論走的多遠,那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搟面永遠是對家鄉味道的完美詮釋。
——題記
家鄉味道是什么?有人說,家鄉味道是街頭巷尾那一種種特色小吃;有人說,家鄉味道就是鄰里鄉親之間那質樸的話語。但是,在我眼中,家鄉味道就是遠行歸來后那一碗手搟面。在氤氳的熱氣中品嘗著手搟面的滑爽與筋道,讓人頓時緩解了奔波過后身上的所有疲憊,讓心有了歸屬感。
小時候每當逢年過節或是我生日時,媽媽總是去親手為我做一碗手搟面,微微泛黃的面條盛了滿滿一碗,上面還浮著些許蔥花,說是吃了之后能夠平平安安、長命百歲。小小的我卻顧不得這許多說法,只知道手搟面散發的濃濃香氣勾起了我肚中的饞蟲,讓我迫不及待的用他來填滿我的“五臟府”。那時的我還不知這世界上的諸多煩惱與愁緒,只是看著廚房中媽媽忙碌的身影,吃著碗中的手搟面,便覺得自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手搟面的味道是家鄉最好的味道。
后來,隨著年齡的長大,我不得不離開媽媽身邊,去外面上學。在外時也嘗到了許多食物,有味道好的,也有味道不好的。但不管是什么食物,總是會覺得缺少點味道。于是每次我從學校回家時,媽媽總是會騰出時間親手給我做一碗手搟面。伴隨著手搟面的濃濃香味,我才明白外面食物所缺少的正是一種家鄉的味道。而在這濃濃香氣中,也讓我在外飄移的心有了一種踏實的歸屬感。于是乎長大后的我再一次體會到家鄉味道的美妙。
在我的記憶中,我吃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手搟面是在初中,那時剛離開家,學習、生活方面還有諸多不適應。這使得我在第一次考試時發揮失常,成績很不理想。在成績公布當天,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回到家,做好了要受批評的思想準備。可是媽媽卻一言不發的走進廚房中,開始忙碌起來,和面、搟面、燒水、煮面條,一系列動作進行的有條不紊,完全沒有要責備我的意思,不一會兒,一碗熱氣騰騰的手搟面就做好了。
雪白的敞口大碗中,面條如玉般浸在濃湯之中,表面上還飄著菠菜、蔥花、西紅柿等配菜,還有許多切成細絲的瘦肉和一些蝦仁浮在上面,紅的、白的、綠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讓人一見便不由得食欲大增,想要一飽口腹之欲。在我的驚訝詫異中,媽媽溫柔的說:“吃吧,吃了再努力去學,只是一次失利沒關系的”。聽了媽媽的話,在面條氤氳的熱氣之中,一滴熱淚從我眼中滴落,落在面條中,激起了一圈圈漣漪。面條還是原來的味道,仍是那樣的順滑,充滿著家鄉味道。但在這味道中還多了一絲關懷,一絲溫暖。我知道,那是媽媽的關愛。
如今在這個技術高度發達的社會,機器制作的面條多種多樣,口味也各不相同,這給人們帶來許多便利,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方便。但是對我來說,手搟面中所蘊含的味道卻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媲美的。因為在那碗香氣濃濃的手搟面中不僅飽含著媽媽對我的濃濃愛意和關切,還飽含著對家鄉味道的最美回憶,是對家鄉味道的完美詮釋。
家鄉的味道作文2
“孤嶼當城北,登臨見大荒。云陰連楚甸,山色入吳房。百戰余殘壘,千村祗夕陽。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時常。”從金鎮的《天中山》詩中,讀出了家鄉汝南的天高地迥、滄海桑田。生于斯長于斯,春夏秋冬寒來暑往,靜靜品味著家鄉文化的味道。
家鄉汝南,縣城三面環水,形如瓠子,故有“懸瓠城”之稱。拱北門之北有一座石板橋,古稱弘濟橋、博愛橋或迎恩橋,我們現在都叫它北關拱橋。橋跨汝河,為五孔聯拱式石橋,青石板鋪砌橋面,兩側橋欄上刻有龍鳳、獅子、麒麟、鹿、猴、桃、石榴等圖案,惟妙惟肖。
不知為何如此迷戀這平凡的橋,它雖不長,沒有盧溝橋的結構巧妙,也沒有趙州橋的歷史悠久,然而,我感到腳下的石板比彩虹更美。靜靜地佇立在石板橋上,向下看,靜水東流,曲柳拂水,橋身倒影于綠水之中,浮萍點綴于水草之間,水草在橋影中悠悠游動;兩岸綠茵之中,有一朵朵零星的花兒。河岸兩旁,是高低不等的樓房,不見了詩中的小橋流水人家,也找不到畫里的裊裊炊煙了,然而于傍晚時分,沿河漫步的人們,三三兩兩,有說有笑,那份悠閑,讓我感受到了家鄉人的淡定與從容。我生長于斯,無論何時何地,它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品味它溫馨幽遠的味道。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我的家鄉汝南有一座小山。它沒有怪石嶙峋,也并非危峰兀立,但因位于“天下之正中”與天地通靈而遠近聞名,它就是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親筆所題的山名“天中山”。山南不遠處還有一條河,它叫汝河,如今也變成了汝河故道景觀群了。郁郁天中山,山雖小而意遠,峰不高而景深;悠悠汝河水,水不大而源長,波不興而流清。翠嵬嵬一座青山,清靈靈一條曲水,世世代代生生不息,滋養了天中大地上的這方熱土,孕育了千年的天中文明。登山臨水,雖不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沒有“長風破浪”的感受,但立于“天下之中”,也有撫今追昔、激揚文字的感慨。我生長于斯,無論何地何時,它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品味它綿綿書香的味道。
家鄉汝南,千年古縣,文化如山一般厚重,也少不了水一般的靈動。這里有亞洲最大的人工湖宿鴨湖。夏季來了,微風拂過,湖面煙波浩渺,湖岸楊柳依依,乘著小船去湖中的小島觀光,采幾枝蘆葦,摘幾簇野花,揀一些貝殼,唱幾支小曲,似有“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畫意詩情。三秋季節,碧波萬頃,野鴨款款去,漁船點點來,水美魚肥。我將在這兒長大,無論將來身在何處,它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細細品味它淡遠閑適的味道。
我的家鄉不但風景美,人更美。晚上與爸媽一起漫步汝河兩岸,“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耳邊會傳來宋祖英清脆的歌聲,這是音樂噴泉,水花隨著歌曲的音調不斷變化,時不時還有一些孩子沖進去。往前走,一句句地道的河南話傳入耳中,隨聲望去,原來是一群老爺爺老奶奶在拉著二胡唱豫劇。那邊怎么有好多扇子在擺動呢?原來是阿姨們在扭集體秧歌。
生我養我的家鄉啊,無論時光如何流轉蜿蜒,你總會在某些時刻把我的心兒扯回,讓我品味家的味道;無論將來我走到哪里,你永遠如母親一般,是我一生的心靈港灣!
家鄉的味道作文3
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還是那么深刻,它伴隨我長大,伴隨著我生活,那是家鄉獨有的味道,是我一生的味道……
不知你們是否聽說過康縣的面皮,如果你來過康縣那你肯定吃過這里的面皮吧,如果你沒有吃過,那你肯定是白來了。
記得小時候,每到逢集家里人都會去趕集,我首先就會向他們要一碗面皮,然后回家的時候總會提一大碗給我吃,那時候在家等面皮的心情和在家吃面皮的心情是那樣的激動和幸福,直到現在都令我記憶猶新。
我喜歡面皮涼涼的感覺,吃到口里滑滑的,特別有嚼勁,它里面有各種配菜,比如:土豆絲、豆芽、黃瓜絲絲、白菜等,每一種配菜我都十分喜歡,它的配料可謂是特別的足,酸辣感很強,吃完之后都會有淡淡的蒜泥香味兒呢。
慢慢長大上了離家不遠的中學后,離我心中的美味也越來越近了,學校就在我們村的那個鎮子上,每當逢集我都會跑到學校外面吃一碗面皮。那時候沒有太大的心愿,只希望天天都是逢集,天天都能吃到面皮,學校的飯真的枯燥無味。而逢集的面皮就是拯救我味蕾的最佳良藥。
后來上了高中后,離家也有好幾公里了,吃不到家鄉的面皮了,不過面皮作為康縣有名的美味,在康縣的每一個地方當然都不會少的,這里也少不了面皮館,而且還有好多家呢,味道雖然和家鄉的有一點點差別,但還是很美味的,面皮的靈魂依然在。每到這里逢集的時候街上都會擺出大大小小的面皮攤子,這一幕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家鄉味兒。
直到現在,一天三頓我至少有一頓是要吃面皮的。
我還真不想長大,不想走出家鄉,不想走出康縣,那樣我就吃不到家鄉的美味面皮了,離開家鄉的味道我該如何成長。
家鄉的味道——面皮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作文4
安徽,天生好咸,咸水鵝毛豆腐,無一不閑,就連“愚人食鹽”這個詞在老家也成了褒義詞,我想:這個愚人,不一定是安徽人。
所謂咸水鵝,是將鵝腌制好后,切碎,此時的鵝已經水分被陽光所蒸發,只剩下肉和鹽,但是這樣扔不夠,大家要將腌后的鵝全部加進一個裝滿水的大鐵鍋,再狠狠撒上一把鹽,并將鵝用一個長柄勺壓下去,腌一段時間,再取出,此時的鍋水,就算你把一個小鐵塊放進去,它照樣能浮得起來。將這樣的鹽水鵝放到桌前,肉質顯出一種奇特的純白,外表看似十分甘,其實你真正咬下一口時只能感受到肉汁在你的舌頭上掀起,上下翻飛。這種咸味仿佛已經進入了你的舌頭中,上顎里。原先就美味的鵝在這種激發食欲的咸味中,顯得更加令人垂涎三尺,外來的人家,初食此。定要猛灌幾大口水才能緩過來。
安徽的名菜,不僅有鹽水鵝,還有毛豆腐。,豆腐被并排放在容器,灌鹽,不久即可拿出。正是因為它表面毛毛糙糙因而得名毛豆腐,每逢過年,小販都賣毛豆腐,香味籠罩了整個安徽。外糙內滑,令你欲罷不能。
安徽的每一道菜,從主食到小菜,沒有一個不流趟著咸咸的香氣,這種味道就如安徽人一般,直爽,豪放,而又剛強。
家鄉的味道作文5
每次回外婆家,便是去吃食餅筒。
外公負責買菜,外婆負責炒菜。去菜場買幾只蟹,挑幾只蝦,抓幾把螺,再捎帶上幾種蔬菜。回頭,把菜洗好,丟進鐵鍋里,灑下油,將它們快速地翻炒,不會兒,屋里便充斥著那誘人的香氣。
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們總在樓下啃著瓜子聊聊瑣事,阿姨媽媽她們則去幫外婆做飯。而小孩呢,便在樓上玩游戲,追逐打鬧。玩得累了就跑下來沖到廚房口看看飯菜做好了沒有,媽媽總是攔著我們不讓我們進去添麻煩。沒辦法了,我們只能在廚房門口把脖子伸得老長,眼巴巴地看著正在大鍋中被翻炒著的美食,吞咽著口水。而媽媽看我們這幅德行,總是說道:“看你們猴急的,別急別急!馬上就可以吃飯了。”
炒好后的菜一盆盆躺在桌上。外公便開始擺好架子吆喝著大家吃飯。有時候,我正玩著興奮,外公便走上來,說了我們一頓:“剛剛急著要吃,現在又不吃,快下去!”說完便嘟著嘴走了,而那香氣早已鉆入我的鼻中了。
老家的習俗似乎有個規定,吃食餅筒必須先放米線,而且要放最多。我攤開面皮,盯著那紅紅綠綠的食材,看到什么便夾什么,絲毫沒有不好意思,一副不管不顧大吃到底的樣子。夾完后,便卷起面皮,料理在其中,鼓鼓脹脹的,正想一飽口福,卻沒想到,“咝”一聲,這面皮竟被我撐破了。無奈,只得不甘心地放回碗里,心里也一下沒了那情趣。
大家邊吃邊聊天。哈哈哈,累了一上午的外婆坐下來,也受到了大家的盛待,我們爭先恐后地為外婆夾這夾那,外婆只是笑呵呵的,時不時說道:“夠了,夠了。”說完,又開始發笑。屋子里打著暖氣,我們的臉上紅得像個紅蘋果,不僅僅是熱的更多的是那其樂融融的親情散發出來的溫暖吧。
吃不完了,便開始“打包”。不過,食餅筒的打包方式有所不同,要一個個先用面皮把它裹起來,第二天便可以煎著吃。我特別喜歡吃煎過后的面皮,不像之前那樣易碎,而是極脆極脆,咬一口,整排牙齒發出“咔嚓”的聲音,滿嘴的油膩卻顯得異常的香。
回到寧波后,便很少吃到食餅筒,偶爾看到路邊的小店在買,總會忍不住想起外婆做的食餅筒。咬一口,是香的,只是少了那味,那是故鄉特有的味。我知道,故鄉其實和許多地方也一樣,只不過其間蘊含了一種特別情感。那是家人淡淡濃濃的親情。
家鄉的味道作文6
在外的游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經生活過的家鄉。每次回家,家鄉的親人,門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給人們一種親切而又溫馨的感覺。在我的記憶中,最難忘的是家鄉的味道。
我從小沒有別的愛好,就是特別愛吃東西。可在那時,去哪里買薯片、奧利奧?況且小時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兒來的零食?為了堵住我的嘴,奶奶變著法子給我做東西吃。當然,材料都是從地里新鮮挖的。我也毫不客氣,今天嘗一塊糕;明天來塊南瓜餅;哪天運氣好,可以吃到一個豆沙粽。
我最喜歡吃的,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要在農家人家中特有的灶頭快燒煮完東西時,把地瓜丟入灶內,再用柴灰把他們蓋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剛出爐的地瓜十分燙手,但誘人的香味不斷涌入人們的鼻內。稍等幾分鐘,剝開焦黑的地瓜皮,里面是呈淡黃色的肉。輕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帶著香味在齒間游蕩并擴散,給人以一種溫暖的感覺,并且讓人不禁吃了還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那個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讓我嘗嘗她剛剛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著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覺得這不像是能吃的東西,奶奶就親自把它剝開,我看見里面橙黃橙黃的肉,甚至覺得十分的驚奇。于是我嘗試著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頭牛也拉不回來了。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直到第二天上午我還打著嗝兒呢!
但時間永遠在走,我上了初中后,繁重的學習任務讓我只能偶爾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爺爺。奶奶家的灶頭也因為天燃氣的使用漸漸蒙上了灰塵。奶奶也很少種地瓜了,種了更多經濟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團圓時奶奶才用灶頭燒菜偶爾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經吃過街上賣的烤地瓜,味道或許和家鄉的差不多,但我總覺得少了什么。但每次在家鄉的灶頭前,奶奶幫我剝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種莫名的幸福。
家鄉的味道作文7
“老板,請給我來一碗稀豆粉和兩個油糕。”“老板,再來一個油糕。”“老板再來三個……”“老板,我要兩碗稀豆粉和六個油糕。”這樣的聲音天剛亮就此起彼伏,它是昭通特色小吃油糕餌塊店里傳出來的。
還沒步入店內,遠遠地就可以看到一條長龍似的隊伍排在店口,紛紛報出自己需要的早點數量。這樣的場面還為街道增添了一道道風景線和人間煙火的味道。
步入店內,只見擠擠攘攘的人們并排著或吃油糕或喝稀豆粉,好不熱鬧!到了周末,我這種油糕餌塊的忠實粉絲,一定要在清早吃上油糕,否則,我會覺得非常遺憾的,嘿嘿。
作為忠實粉絲,我就來為你們介紹介紹它吧。油糕餌塊是昭通人的主打早點。制售油糕餌塊對經營場地要求不高,可擺攤,可開店。制作油糕餌塊也是非常簡易,只要洋芋、餌塊和佐料就行。把烤好的餌塊,抹上香香的花生醬、甜醬及熬制好佐料的辣椒醬,裹入油糕就加工完成。輕輕地咬一口,油糕的酥脆,餌塊的糯軟,辣椒醬的香辣,便會充盈著你整個味覺世界,久久不易散去,整張嘴都是滿口香。油糕餌塊因為物美價廉,購買方便快捷被眾多的食客青睞,有人戲稱他是“昭通的肯德基”。
油糕除了包在餌塊里,還有另一個最佳拍檔——稀豆粉。稀豆粉的主料為豆子,碾細熬成糊狀,就熱吃。熬成后的稀豆粉色澤淡黃,清香宜人。盛一碗,再撒上翠綠的蔥花,鮮紅的辣椒面,深褐色的花椒粉,再放入炸好的蕎皮。最后浸入油糕,碗里就有稀有干,有軟有脆,有蔥花的清香,有辣椒合著花椒產生的麻香,有豆粉的甜與油糕的咸合著產生的甜咸,簡直是色香俱全,堪稱昭通一絕。
我今天介紹的并是山珍海味,龍蝦鮑魚,它隨處可見,制作簡便,但它卻是伴隨著一代又一代的昭通人成長的食品。每一個離開昭通到外地居住的人回到故里,一定要吃一套油糕,喝一碗稀豆粉,在吃著的過程中泛出舊日的歷歷往事,在喝的過程中呷出家鄉的絲絲情懷。
家鄉的味道作文8
去了外婆家一個星期,坐車剛回到德化,腦海里就浮現家鄉的那些小吃,雖然沒有太“獨特”的味道,但卻給我留下了很多“獨特”的回憶。
家鄉的小吃最具代表性的有三種:一是苦菜湯,二是甘蔗,三是媽媽做紅燒排骨的味道,這都是家鄉的味道。
苦中回甘,是家鄉的苦菜湯。
苦菜湯,它開始入口時是不苦的,喝后會回甘,而且那種“苦”是難忘的,喝了一次就忍不住再喝一次,每次我都要喝個12分飽的苦菜湯才心滿意足。苦菜湯的做法挺奇特的,先買一點苦菜,苦菜有曬干的和新鮮的兩種,每種都會給人不一樣的“吃貨感受”。放到鍋里,過水煮開,進行熬制。上好的苦菜湯再加以豆腐和筒骨進行“亂燉”,慢慢燉1。5小時,最后再加入適量鹽和雞精調味,香濃降火的苦菜湯就可以享用了。
清甜可口,是家鄉的甘蔗。
甘蔗既甜又好吃,它不僅甜,還能提神,每一次我寫作業要睡著的時候,我都會吃一根甘蔗,每吃一根都覺得自己頭腦清晰,什么題目都能立馬知道。而且甘蔗還能榨成甘蔗汁,這種味道幾乎是“人間難得幾回嘗”,完美詮釋了什么是喝了還想喝,這種味道我喝過上百次了,可是每一次喝都像第一次喝的一樣,真是神奇呢。
又香又甜,是美味的紅燒排骨。
它既有媽媽的味道,又有家鄉的味道。它非常鮮美,到德化如果不吃紅燒排骨,你就算白來了,媽媽可以精心烹飪,大街小巷的餐館也是可以品嘗到。它的味道,是百吃不厭,而且又香又甜,那肉是非常好吃的,甜度適中,讓人嘗著不覺得膩。以往我都不知那甜到心窩里的甜從哪里而來,或許那甜是媽媽的用心和愛吧。又或許是餐館老板的善良制作。
家鄉的小吃是一首美妙的詩,童年的記憶就是一家人圍在飯桌上吃飯,有說有笑的,說著說著,我們就慢慢長大了,離開了家鄉去追逐夢想,但無論走多遠,那種味道,將一輩子留在我的心間,它指引著家的方向。
家鄉的味道作文9
不知從何時起,家鄉那濃郁的甜蜜,已經緊抓住我的味蕾,融入我的血液里。我的家鄉是魚米之鄉,一個坐落在洞庭湖南岸。家鄉盛產糯米,而當地人最喜歡吃糯米丸子。那軟糯濃香的味道,我永遠都忘不了。
每逢家中來客或逢年過節,熱情的人們就會奉上自制的糯米丸子。剛盛上來的糯米丸子,圓圓滑滑,香氣撲鼻,就像一個個剛哺乳完的小娃娃躺在搖籃里,惹人生憐,舍不得下口。外面很多飯店酒樓也有糯米丸子出現,雖然外表饞人,但味道卻不正宗,和家里做的不能比。
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一家三口驅車回老家,往車窗外望去,只見一片一片的稻田,在微風的吹拂下,如同金黃的波浪在翻滾。行駛過新修好的水泥路,我們便到了家,只見地坪上都是黃燦燦的,走近一看,原來是無數飽滿的小糯谷,在太陽的照射下閃著黃燦燦的光。這時,外公笑呵呵地迎出來:“回來得正好,正要做糯米丸子呢。棟棟,來跟外公一起做吧!”于是,我興致勃勃地同外公走進蒸房。
外公端起一簸箕糯谷嫻熟地擺動著,一會兒向上揚,一會兒左右晃,塵粒和谷殼從簸箕縫里簌簌地掉出來。接著外公將清理好的糯谷全倒入機器,之后他手拉著搖桿,使糯谷在機器里翻動。終于,糯谷打好了,成了一粒粒糯米。我抓起一把來,還有些溫熱。去除了外殼的糯米,白胖胖的,圓鼓鼓的,帶著些淡淡的清香。外公把糯米淘洗之后,倒入一個大鍋里,加水,生火,再蓋上蓋子,等糯米蒸熟。
不久,鍋里冒出了一縷縷白煙,糯米蒸好了。打開蓋子,一陣濃郁的糯香撲面而來,沁人心脾。我幫外公將蒸熟的糯米倒入石臼里,接著就開始搗糯米了。搗糯米的工具有木槌、粗木棒或竹棒。老家滿山都是竹子,竹棒自然是少不了的工具。用竹棒搗糯米,還能使糯米帶點竹子的清香。于是,外公和爸爸一人拿一根竹棒在石臼里來回搗動著。看著他們一臉輕快的樣子,我也想去嘗試。誰知剛拿起那又粗又重的竹棒,我就一個踉蹌,差點摔倒。再想左右搗動時,卻被糯米粘住了竹棒,難以動彈。真是看著容易做起來難啊。
終于,糯米搗好了,成了一整塊又大又軟的糯米團。我們把糯米團放在桌子上,用手把糯米捏成一個個丸子,再把捏好的糯米丸子放入燒熱的油鍋中,于是,此起彼伏的“嗞拉”聲不斷響起。過一會兒,把糯米丸子撈上來,將調好的糖油澆在丸子上,糖油順著勺柄流下,糯米丸子漸漸地裹上了一層金黃的外衣。再撒上些許芝麻,用來提香。忙活了很久,糯米丸子終于做好了。
我們把勞動成果擺在桌子上。用自己的巧手和汗水做成的糖油丸子,一口咬下去,糖油瞬間爆綻而出,在嘴里翻滾。濃醇的糯香夾雜著些許竹子和芝麻淡淡的清香,我的味蕾立刻得到了滿足。一天的辛勞化作了舌尖上的甜蜜。
外公曾經說過,這做人吶,也要像這糯米丸子一樣,受得了風吹日曬和千錘百煉,還要有一顆“柔軟的心”,能包容所有的磕磕碰碰。人家瞧中的,不是你那金燦燦的外表,而是入口的一剎那,那打心底里甜蜜的味道。
家鄉的糯米丸子,令人回味,令人向往。
家鄉的味道作文10
對余光中老爺爺來說,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對漂泊異鄉的青年們來說,鄉愁是一張張充滿回憶的照片。可對我來說,鄉“愁”是一碗熱乎著的酸辣粉。
我的家鄉在江西,咱家鄉的味道,就是一碗“熱”情洋溢的酸辣粉。咱這粉必須是米粉,肉必須是好肉,菜必須得挑新鮮的,湯必須是久熬慢燉的鮮骨湯,還要加陳醋和好辣椒!否則可做不出這味兒!好啦!不多說了,咱們看看怎么做吧。
首先,裝好一大鍋水,燒開后,下米粉絲。看著米粉絲由硬變軟,就像一條條半透明色的“小魚兒”翻滾著小肚皮,漸漸地變成了白色,這時試著用筷子夾一夾,感覺軟了就能撈起來了。這時你得準備一個盛滿涼開水的盆子,用來干什么呢?因為,米粉經涼水冷卻后,口感更Q彈好吃。然后撈起米粉在一旁晾著。接著,把原來鍋里的煮粉水倒掉,擦干,倒入油,先煎辣椒、大蒜和姜絲,有香味飄出時,放入肉絲翻炒,再加一點料酒,炒出香味后,往鍋里倒入事先久熬慢燉好的骨頭湯,蓋上鍋蓋煮六七分鐘,然后就可以把一旁晾著的米粉放入鍋中,同時加入鹽、少許醬油,繼續煮幾分鐘,就能起鍋了。盛上一大碗,撒點翠綠的蔥花、小香菜,灑點香醇的陳醋,哇我已經忍不住要流口水了!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酸辣粉就新鮮出爐了!
太好吃了!看著這“流光溢彩”的酸辣粉,聞著這酸爽逼人的香味兒;吃著這細嫩而筋道的米粉;品著這鮮、香、酸、辣的特色湯,內心無比滿足、禁不住靈感泉涌,這不正是“接天菜葉無窮碧,映湯辣椒別樣紅”嗎?雖然,它今日只是一碗價廉物美的粉絲,但是它是我們家鄉的味道,一道道的工序,都裝載了家鄉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家鄉的味道作文11
家鄉,是溫暖的.搖籃;家鄉,是冬天的火炭;家鄉,是記憶中的溫暖……
家鄉,帶給了我很多回憶,比如:家鄉的人、家鄉的天、家鄉的山、家鄉的水……當然,更少不了家鄉的美食。
我的家鄉在著名的黃山腳下,那里曾是“桃花源”,自太平猴魁銷出市場以后,這里被稱為“太平猴魁的原產地”,景色優美,家家戶戶熱情好客,如果你到我的家鄉去玩,就會品嘗到各種美食。
家鄉最好吃的家家戶戶都會做的食物——面粉粑粑,聽上去并不怎么“高大上”,但是對于我,聽一聲“面粉粑粑”,就已經要流出口水了。
面粉粑粑的制作過程很簡單,就是先把一大團面粉和成大面團,然后從中揪一小部分下來,先搓成小球,然后從中用筷子搗個洞,再向外撥開形成一個凹球狀。
在我的記憶里,媽媽做的面粉粑粑是全村最好吃的。因為母親最喜往里面裝“肉心”“芝麻心”。每到做面粉粑粑的時候,我的母親總是起個大早,天蒙蒙亮面粉就和好了。和好的面粉,要放在一邊醒一會,這樣口感才好。而母親也總是把時間安排得滿滿的,趁著醒面的時候,挑揀準備下鍋的芝麻,挑揀好放進鍋里翻炒,炒著炒著,芝麻便變得愈發飽滿渾圓了,個個挺著肚子,散發著誘人的香味。我們姐弟常常被這香味叫醒。現在想來,那滿屋子熱乎乎的香味竟是我最不能忘記的味道。我們幾個孩子一聞到芝麻的香味,就會爭著搶著跳下床,打著赤腳涌向廚房,守候在鍋邊。做好的粑粑,需放在鍋上煎,煎到金黃就可以直接吃。輕輕一咬,香氣四溢,芝麻和肉渣從中流淌出來,鮮香誘人。天蒙蒙亮,月光還未散盡。鍋邊捧著粑粑的我們吃著,看著母親贊不絕口。母親看我們吃得香,笑,笑得像一位月光女神。
小時候的我每次都要吃許多個面粉粑粑,所以,至今難忘,回味無窮。
每到太平猴魁采茶季,茶葉和面粉粑粑一起給這個風景優美的小山村增添了幾分新鮮與神秘。采摘茶葉的工人們趕清早起床,為了不浪費時間并且防止中途餓了,每人的茶簍里面幾乎都有三四個面粉粑粑。
面粉粑粑,團團圓圓、精神飽滿,純潔的表皮內卻包含著美味誘人的餡,讓人精神煥發!
每次想到面粉粑粑,就會想起家鄉,家鄉的藍天白云和土地,想到家鄉的鄉親,勤勞、善良淳樸、熱情好客的親人們。
如今,我背井離鄉來到合肥上學和生活。為了我,我的父母付出了太多。清風一縷,請帶走我對家鄉的懷念,懷念飄著茶香和面粑粑的香味的童年;清風一縷,請帶去我對鄉親們的祝愿,祝愿家鄉的人兒過得好一點。
家鄉的味道作文12
我的家鄉不靠山,不臨海,沒有山珍海味,只有鄉野間樸素的食材。但我的家鄉人,用他們勤勞的雙手,譜寫出一曲曲美食的樂章。
我的幼年是在爺爺家渡過的。爺爺喜歡吃饸饹,在爺爺的引導下,我也愛上了這種美食。
放學了,爺爺總會拉著我的小手,點上一碗湯饸饹。我總會眼饞的盯著廚師,看他將蕎面面團放入壓面機中,奮力一壓,那黃色的精靈就跳入了沸騰的湯鍋中玩耍。不一會廚師就將煮熟的饸饹撈起來,放入大碗中,再將一勺高湯交到饸饹上,放上香菜、香油、香醋以及一些調料,便吼上一嗓子:好咧--聲音粗礦豪爽,正如我們陜西人的性格。夾起一筷子饸饹放入嘴中,香味便刺激著我的味蕾,讓我欲罷不能,吃了還想再吃。
喝完高湯,豪邁的一抹嘴巴,跨著大步走了出去,感覺空氣都清新了好多。饸饹的酸辣如同我們陜西人的性格,從內到外都是熱情的。
說到肉,陜西人必定會想起肉夾饃。我每天都好吃這一口。聞到肉夾饃的香味,我總會不由自主的咽口水,忍不住去買一個。廚師嫻熟的從肉鍋里撈出一塊瘦肉,剁成碎屑,將酥脆的燒餅切開,再將肉屑放進切開的燒餅里,澆上一小勺肉湯,裝進袋子里,遞送到你手上。咬一口,酥脆的外皮和酥爛的肉讓人欲罷不能。肉夾饃滲入了肉湯,吃起來香噴無比。這也讓我想起了陜西人的熱情。
中午最常吃的便是奶奶手搟的菠菜面了。當看見奶奶將菠菜和入面團里,我總是下意識地吞咽起了口水。
奶奶將菠菜面團搟成比案板還大的面片,然后切成條,下入湯鍋里。等上一會兒,奶奶將煮熟的面撈出來,放進碗中,放上蔥花和辣椒面,將滾燙的油往辣椒面上一倒,只聽見吱的一聲,一碗紅綠相間的菠菜面就好了。聞一下,香噴噴的;吃一口,就一個字香。嚼一嚼,蔥花的香味融入到身體中的每一個細胞中。我吃著它,不僅感到了奶奶對我深深的愛,也仿佛看到了陜西人的善良淳樸的本質。
俗話說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我也不例外。原本普通的食材被我的家鄉人變成了美味的佳肴。我愛我的家鄉,我愛我的家人!
家鄉的味道作文13
如果你問我家鄉的味道是怎樣的,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家鄉的味道是甜甜的,是快樂的,是美麗的,是……”
家鄉的味道藏在美味的佳肴里。比如:糖醋鯉魚、羊肉湯、菜煎餅……,我最喜歡的是:菜煎餅,那種甜甜的味道,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們這的菜煎餅,青菜飄香,滿嘴流油的感覺真的很難忘掉。菜煎餅為滕州地區獨具風味的地方傳統小吃,久吃不厭,最適合快節奏工作的人們的即時快餐。在我們這兒,一般都是攤位,菜煎餅以各種菜為主,白菜、菠菜、胡蘿卜、水蘿卜、南瓜、豆腐、土豆、粉條……總之放入自己喜歡吃的菜,也可以放入雞蛋,火腿腸,突出傳統風味小吃的“營養、保健、食療”的功能。
菜煎餅由兩張預先攤烙好的薄面餅中間夾著菜,在鍋上慢慢加熱而成。加上油、辣椒、胡椒、孜然,攪拌均勻后倒在煎餅上,在鍋子上烤熟。菜煎餅為白面煎餅。長方形,金黃色,油多而不膩,外酥里軟的菜煎餅,吃了還想吃。
家鄉的味道令人難以忘懷!。
【家鄉的味道作文(精選13篇)】相關文章:
家鄉的味道2000字作文09-15
家鄉的味道(作文20篇)03-17
家鄉端午的味道作文600字04-14
家鄉的味道600字作文初二04-11
家鄉的味道作文800字(通用36篇)03-21
家鄉的味道作文700字-初一寫景作文03-28
新年的味道作文(精選35篇)02-09
母親的味道作文精選14篇04-01
母親的味道作文精選13篇03-27
母親的味道作文(精選13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