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過年風俗作文600字(通用41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過年風俗作文6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
春節的習俗可多了!有貼春聯、貼“福”字、剪窗花等等。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在門上,為節日添加喜慶氣氛。春聯的種類很多,根據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等。“門心”貼在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在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在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在相應的地方。
去年的春節我們家還貼了一個倒“福”字呢。春節貼“福”字,也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民間為了更充分地體現向往和祝愿“福氣”、“福運”,干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倒”“福氣已到”。“福”字倒貼在民間還有一則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作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消除這場災禍,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須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門上貼上一個“福”字。馬皇后的旨意自然沒人敢違抗,于是家家門上都貼了“福”字。其中有戶人家不識字,竟把“福”字貼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發現家家都貼了“福”字,還有一家把“福”字貼倒了。
皇帝聽了稟報大怒,立即命令御林軍把那家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對朱元漳說:“那家人知道您今日來訪,故意把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的意思嗎?”皇帝一聽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場大禍終于消除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春節的習俗五花八門,豐富多彩,我真盼望春節能早日到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
春節的江蘇民間,除了貼春聯、掛年畫、守歲、舞獅子、大拜年等和全國一樣的習俗外,還有一些獨特的習俗,現輯錄數則以饗讀者。
蘇州人除夕在飯內放進熟荸薺,吃時挖出來,謂之“掘元寶”,親友來往,泡茶時要置入兩只青橄欖,謂之喝“元寶茶”,恭喜發財。
武進人年初一早晨,將先祖畫像懸掛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禮,謂之“拜神影子。”他們掃地不許從家里往外掃,惟恐把“財氣”、“如意”掃了出去,只能從外往里掃。
江寧人有春節“打神鼓”之習俗,由大旗開路,鑼鼓手渾身使勁地擂鼓助興,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氣氛熱烈。
南通人有在家門口或堂前插芝麻稈、冬青、柏枝的習俗,取意生活開花節節高,長年青翠。
淮陰人還有初六給孩子“烤頭風”之習俗。是夜帶孩子到田頭空地點燃火把,為孩子驅除病邪,邊烤邊唱:“烤烤頭,醒醒腦,烤烤腳,步子矯,烤烤肚皮不拉稀,滿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見。”
無錫漁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廟之習,祈求水神保佑,祭鰲賧佛,謂之“上?”,禹王廟拆除后,此俗漸漸淡漠。
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閑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
無論是什么節日,應該都有一些習俗吧,正因為這些習俗,我們才感受到了節日的美好。
吃餃子
今天是過年的前一天除夕,媽媽正在包餃子,先是搟幾個圓形餅,然后把餃子餡放進去,再用手把餃子皮給捏好,這樣就可以下鍋了。我也想學一下,不過包了幾個都歪歪扭扭的,什么也不像。餃子煮熟后,我們一家其樂融融的吃起了餃子,享受著我們勞動的收獲。我想干什么都會有困難,但只要我們認真努力,就會有好的結果,我以后會更加努力。
貼對聯
春節早晨,我正在睡覺,忽然把爸爸我叫起來,告訴我起床幫他貼對聯,我只好勉強答應了。貼對聯時,爸爸讓我按著對聯,他負責把對聯用膠帶粘起來。對聯可真難貼,我才貼了一個就不想干了,我心想什么對聯,貼一次就行了,干嘛年年貼,真是累死人了,我把我的想法告訴了爸爸,爸爸告訴我這是人們過年的習俗,這樣才稱得上過年。
放煙花
春節傍晚時就已經有人開始放煙花了,不過人還很少,煙花也不多,過了一會兒,人就多了起來,煙花也多了,顏色絢麗多彩,有藍色的,有銀色的,有紅色的等等。許多人都出來了,我也不例外。煙花中最美麗的就數藍色的了,藍色的煙花點燃時,天空猛地一藍,真是漂亮極了!煙花放了許久,真是震耳欲聾,等煙花放完之后,人們還遲遲不肯離開,沉醉在其中。
過年是我們的節日,它的習俗是流傳很久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尊重過年的習俗。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4
期待了很久的除夕夜終于來臨了,今天我家來了許多親戚,奶奶、叔叔、嬸嬸、小哥哥、姑父、姑媽和二哥哥,頓時,家里熱鬧非凡,歡聲笑語一片。
媽媽早早地就開始準備年夜飯了,有年糕、螃蟹、大黃魚、蘿卜、蝦、春卷……我在一旁看得口水直流。這桌上的菜有很多講究,比如:吃年糕,正所謂年年高,其中黃、白年糕還象征著黃金白銀,給予了新年發財的愿望;吃火鍋說明紅紅火火;吃魚意味著年年有余,象征著“吉慶有余”;還有蘿卜俗稱菜頭,祝愿有好彩頭;龍蝦、鮑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飯吃好后,就聽到外面到處都是“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邊的響聲還沒結束,那邊又響了。大過年的,為什么要放鞭炮呢?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種十分可怕的怪獸,叫年,在每年的除夕夜,都會出來吃人或家禽家畜,弄得民不聊生。后來人們聽說年害怕紅色和爆竹聲,就用放鞭炮來驅趕年獸。以后,人們年年在除夕都放鞭炮,年再也不敢來了。到現在,放鞭炮成為了一種新年習俗,示意舊歲平安。我家也不例外,不過為了環保,爸爸只象征性地放了一串百子炮。
新年習俗其實還有好多,祭灶、掃塵、貼春聯、門神、年畫、請神、拜神、送神、燒香、燃燭、掛燈籠、拜祖先、拜年、收壓歲錢等等。其中,收壓歲錢是小芽兒們最喜歡的。比如說我,爸爸、奶奶、嬸嬸和姑媽都每人給了我一個紅包,心里面別提有多開心了。每次拿到一筆錢,我就想怎么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幫助有困難的人,買學習用品,書等等。
這就是我們的新年習俗,這些習俗使我知道了中國文化底蘊的豐厚,也讓我更加的喜愛過大年的習俗傳統。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5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我們這有著獨特的風俗,春節更為熱鬧。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守歲
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探究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兇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兇殘,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后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并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凈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門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飯”,由于這頓晚餐具有兇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后,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閑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6
在我們老家,從臘八到正月十五之間,人們都快樂的過著春節。
“臘八吉照,新年來到”,臘八那天早晨,人們要喇臘八粥,小孩子們把臘八粥抹到棗樹上,預示著明年的棗能結得又大又多又甜。
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吉照,白天人們要把廚房、院子和屋子打掃得干干凈凈。晚上人們把糖果擺到灶王爺的畫像前,把粘糊糊的吉照糖抹到灶王爺的嘴巴上,讓他上天向老天爺匯報時,多說人間的好事,少說人間的壞事。這真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除夕的上午,人們家家戶戶都在貼對聯,還有的人把對聯貼到車上,預示著新的一年快樂吉祥。晚上人們要吃團圓飯。吃完飯后,人們還要在院子里灑上一些芝麻桿,在門的后面放一根木棍,擋著財寶不滾出門,人們就開始守歲,一直到夜里12點,人們走出門開始放鞭炮,整條街燈火通明,鞭炮聲徹夜不絕。天亮了,都吃起餃子,然后人們穿著新衣服去長輩家拜年,長輩就發紅包給孩子們。拜完年,小孩子們到大街上去買玩具,大人們在一旁看戲曲,歡歡樂樂真熱鬧。
正月十五到了,人們在家里吃元宵和餃子,晚上他們聚集在街上,開始放煙花,小孩子們歡天喜地地跳來跳去。第二天早晨大家都要早早地起床去跑步,也有的人牽著牛、馬去跑步,他們在野地里撿起一些柴火,把柴火點著,大家圍著火堆蹦蹦跳跳,預示著新年的勤勞和興旺。
這就是我家鄉的過年習俗,真是多彩多樣呀!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7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每家每戶都會慶祝一番。有些民族還會搞一些活動來歡度新春佳節,比如舞龍舞獅、說書唱戲、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
一到年關,大人小孩都忙乎開了,備年貨、掃屋子、祭祖宗忙的不也樂乎!貼春聯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或自己動手或請人代勞,把一年的收獲和來年的希望都寫進這小小的春聯里。同學們,說起春聯,還有一個故事呢!春聯,起源于桃符,它最早出現在周代,是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門板。據說,桃木有鎮鬼、驅邪的功能。因為世上的惡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二神,所以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驅鬼辟邪。后來,人們索性在桃木板上刻上兩位神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驅惡。這種桃板就稱為“桃符”。在五代十國時期,開始有人在桃符上寫字。一次,蜀國的君主孟昶在除夕之夜令學士在桃符板上寫字,因看不清學士們所寫的內容,孟昶索性自己書寫“年年約余慶,嘉年號長春”。由此產生了中國第一副春聯。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再遠的游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一直要吃到深夜。
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一家人享受著天倫之樂。這時候,小孩子最開心的是長輩會發壓歲錢。據說,在魏晉時期就有這個做法。壓歲錢也叫“押歲錢”、“壓祟錢”因為歲與祟是諧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使小孩們平平安安過年。
過年了,少不了走親訪友。親戚朋友聚集在一起,吃著豐盛的酒菜,互贈祝福,共謀發展大計。這一活動一直要持續到正月十五元宵節之后。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8
過年啦!過年啦!新年的腳步滴滴答答,新年的爆竹劈劈啪啪,新年的煙花紛紛灑灑,新年的祝福不能落下。
我的家鄉在博興縣興福鎮村高村那里。過年時,通常都吃餃子。
在年三十上午炸年貨,炸肯定是用油,過過油的意思是“越過越有”。下午兩點左右,男人們準備好給祖先上墳的供品,這里面有糖果、蘋果、香蕉、炸的年貨有魚和丸子,還有白酒,再拿上鞭炮告訴祖先過年了!還有香和黃紙(給祖先在另一個世界里花的錢)。男人去上墳,女人在家包水餃,有的人準備肉餡,有的人準備白菜和韭菜,有的人和面,準備好后女人們動手包水餃,我也在一邊忙這忙那,把一個個切好的面丸摁扁,在我們還沒有包完時,爸爸、大爺、二爺爺、小叔上墳都已經回來了。奶奶對大爺說:“把這上墳的供品給孩子們吃了,代表著祖先保佑著孩子們在新的一年中平平安安、健健康康”。餃子不一會兒就出鍋了。奶奶先把剛下好的餃子供給驢和馬,叫驢和馬背著金子和銀子來咱家過年然后把一根長木頭擋在門外,意思是不讓驢和馬走了。年三十下午五點鐘放鞭炮,告訴我們過年啦!放完鞭后,我全家人圍在一起吃水餃。
晚上八點時,全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直到深夜十二點時聽到外面一片鞭炮聲,這預兆著2022年的第一天就要來臨了。
到了明天四點左右就起床把包好的水餃下出來,吃完后,我先給奶奶拜年,然后出去挨家挨戶地去拜年,直到六點時又會再次聽見那響亮的爆竹聲。
這就是我的家鄉過年的風俗。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9
你們了解博白的過年風俗是怎么樣的嗎?一定不是很了解吧~~那好我現在來告訴你吧?
在三十之前,每家每戶都要購年貨,買新衣服,大人小孩都要買新衣服,因為要穿起些的衣服迎接新年的到來,也就代表新的一年有新變化,小孩長大了一歲。買爆竹,是準備除夕晚上放的咯,表示喜氣洋洋,也是迎接新年的一種方式。
準備好各種吃的,喝的,用的之后,房子也不能不準備了。那就是來一次家庭大掃除,這樣我們就把舊的不好都掃出去,把“新”迎接進來了!
除夕到了,這是最熱鬧的一天,家家殺雞,首先要祭拜祖先,讓祖先先吃飽,這也是守孝的一種傳統。祭拜完祖先,我們就全家人圍著一桌好菜,開始吃年夜飯了。這個時候,不管是多遠、多忙的人都要回到家里和家人團聚!到了晚上,大家都穿起了新衣服,家家燈火通宵。一過晚上12點,家家都開始比賽放鞭炮,一般不準間斷,代表“連連發”。
到了大年初一,初一和除夕有很大的不同,鋪戶都上著板子,一打開就看到昨晚的爆竹紙皮,看哪家的爆竹紙皮厚,就說明哪家旺。
大人小孩早上到親戚家拜訪,女人在家里等待各個來拜訪的親戚朋友。來拜訪都要帶上新年禮,其中必須有“大蒜”和“面條,“大蒜”代表新的一年有新的“打算”,“面條”則代表“有頭有面”。
元宵節,家家去看別人表演節目,大街上都是火紅的燈,有說,有唱,演雜技,什么的,非常熱鬧。
小孩們買各種花炮燃放,跑到大街上玩。多么快樂。
這就是我的家鄉博白過年的風俗!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0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客人們紛至沓來的來到我家,大人們就會給咱們小孩壓歲錢,咱們小孩在新年里最開心,因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咱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咱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著咱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嗎?
大人們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大人們拿著打火機把一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里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一聲爆炸。咱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放完鞭炮后,一家人就圍著一張桌子吃團圓飯,還有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一年里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著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然而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著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咱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贊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蕩漾在客廳上空。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1
春節,就是辭舊迎新的日子,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也是我們最快樂的日子。
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春節就開始了。人們也都開始忙碌起來了。
農歷臘月二十四這天,稱為“掃塵日”家家戶戶都要進行大掃除,迎接新年。我們家也一樣,媽媽忙著洗衣服,換床單,我幫著拖地板打掃衛生。一天下來,屋子變得干凈,整潔。農歷臘月二十九是“小除夕”又為“上供請祖”日。在以前,這天上墳請祖的儀式格外鄭重,家置酒宴,焚香于戶外。而現在,這個儀式逐漸消失了,我們只是在家里進行簡略的祭祀。
農歷臘月三十又稱“除夕”,它在每個中國人的心目中是最重要的日子。因為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消災祈福”。現在又對它賦予了新的意義——“合家團圓”。在這天,不管職位是高還是低,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在外忙碌了一年的人們,都要匆匆地趕在除夕前,回家去吃一頓年夜飯。
除夕也是我最喜歡的日子,這一天,我們一家三口都穿上了新衣服,打扮整齊,帶上大小的禮物去外婆家吃團年飯。一進家門,就看到滿桌的美味佳肴,讓我垂涎三尺。好不容易熬到吃飯的時候,我立即拿起筷子,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大人們嘮著嗑,敘著舊,邊吃邊開心地聊著。這時,我們小孩就乘機去說幾句祝福的話,必定會得到許多的紅包。
飯后,一家人圍坐在電視機旁,看“春節聯歡晚會”。在晚會歡樂的樂鼓聲中,精彩的小品,幽默的相聲,優美的舞蹈,動聽的歌聲依次呈現在我們面前。一家人看著笑著,濃濃的親情在屋中蔓延。
農歷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是以前人們互相走訪拜年道賀的日子。而到了當今,人們利用這個大假出門旅游、家中上網、朋友聚會。
這就是我眼中的春節,最中國的節日!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2
春節即將來臨了,我知道大家一定非常喜歡過春節。因為大家可以貼春聯、看春節聯歡晚會、走親訪友……
記得去年春節快來臨時,我在家里學寫對聯,我站在一旁看大人們寫對聯,只見他們手拿一支毛筆,在墨水里蘸了蘸,然后就在紅紙上寫了幾個大字。具體內容我已記不清了。那一幅對聯寫得非常工整,我見了就對伯父說:“能教我寫對聯嗎?”我清楚地記得伯父問:“你會用毛筆嗎?你知道應該怎樣寫對聯嗎?”我搖了搖頭說:“不會。”于是他又說:“你今年又長大了一歲,居然連毛筆都還不會使用,趁著這個機會,我就教你幾招吧。”聽了伯父的話,我高興地跳了起來。
伯父告訴我,寫字時身子要坐直,不要趴在桌子上。然后又詳細地告訴我應該怎樣使用毛筆。聽了伯父的一番話,我終于學會了使用毛筆的一些最為基本的方法。接著伯父又讓我寫了幾個字給他看看。我寫了五個字:“我最愛中國”。寫得歪歪扭扭,大概是剛使用毛筆吧!伯父見了笑了笑:“字倒是寫得不錯,就是筆畫不直。”
于是伯父又教導我:“寫每個字時并不是要用同樣的力量,在寫每個字時,用的力量要有輕重變化,這樣寫出來的字就更有變化,看起來也更美觀。伯父說完還示范地寫了幾個字讓我模仿。看著伯父寫的字,就是挺舒服。我照著伯父的樣子試著寫了幾個字,還真有進步,比剛才寫的看上去要好多了,我開心極了。
伯父還告訴我,寫字要經常訓練,多去模仿名貼。寫得多了,字就越寫越好看。在這個春節,我初步學了點寫毛筆字的技巧,真是比得了壓歲錢還更高興,還更實惠。
現在的人們一般都是在街上賣的現成的,那是油印的,也很漂亮。總之春節對聯是少不了的。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3
照老杭州人的習慣,春節的序曲差不多在過年前一個月就開始了。家家戶戶從這時開始就要包粽子了“粽子,粽子,一年到頭了!”這是一年最后才吃的。在這個月里,差不多家家都包粽子。一個個的粽子掛在窗前,好像是一道綠色的簾子。
除此之外,這個月還要做臘肉。把一條條新鮮的五花肉放進一個裝有醬油的缸子里,封起來,過年前幾天,掛在陽臺上風干,為了過年擺出大魚大肉的樣子。到過年肉色you人,一股肉香撲鼻而來,使人忍不住多吃幾口飯。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大事就是買炮竹。這爆竹啪啦啪啦的響,還照出一片火紅,喜慶又紅火。第二件大事就是穿新衣,男女老少都穿上了各自的新衣,顯得又精神了幾分。
大年初一要趕早起,大家搶著放頭炮,預示一年財源滾滾。經過一晚上的折騰,但大家都好像神采奕奕,一齊去拜年。還記得那天我去外公外婆家拜年,一進家門就看見貼在門后的大大的倒“福’,在往里走,一股酒肉香迎面撲來,讓人垂涎三尺,可到了陽臺卻一陣刺鼻,昨夜的垃圾都沒倒了!我忙叫外公:”外公,這幾包垃圾不能倒嗎?堆在這里臭死了!”外公用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杭州人的習慣,初一不能掃地倒垃圾。奧,來這兒喝茶吧!”我跟著外公拿了一杯菊花茶。菊花宛在水中央,旁邊幾顆枸杞點綴著,一幅淡雅的山水畫出現在眼前。我喝了一口卻差點噴出來。我叫:外婆,這茶怎么是甜的?哪兒搞錯了吧!”外婆不緊不慢的說“沒錯,這個東西叫糖茶,象征甜蜜,喝兩口!”“噢~~~~”我頓時茅塞頓開。
春節是五千年的文化縮影,是中國人的特色,是中國人的特色!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4
今年過年沒回老家,不過在杭州過年也是極開心的。
還沒到年三十,每天早晨天剛剛亮,小區里就此起彼伏地響起鞭炮聲。鞭炮聲時而大時而小,時而清脆時而沉悶。年三十越近,年味越濃。
年三十上午,姐姐特地為我家送來了巧克力、蛋糕、奶糖和家里做的風味小吃。爸爸在廚房里不停地忙來忙去準備著團年飯,我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中午時分,一桌豐盛的年飯已端上餐桌。爸爸說,團年飯中的魚、肉、豆腐都是團年飯的必備菜單,象征著“年年有余、紅紅火火”。
晚上,是年味最濃的時候,鞭炮聲響成一片。爸爸和我一也起點燃買來的“仙女棒”、“金箍棒”等煙花,煙花燃放出五光十色的火光,非常美麗。
年初一,整個杭州都籠罩在霧霾中。推開窗戶,竟連對面居民樓的輪廓都分辨不清。現在許多城市都因為大量燃放煙花,空氣受到嚴重污染,微塵無法散去,形成霧霾。
從初一開始,陸續有小區的兩位姐姐邀請我們去她們家做客。在登門前,我和爸爸專門去水果店挑選了拜年的禮品,爸爸說,這是中國春節的傳統,從大年初一開始,就陸續為親朋友好友拜年,拜年一定不可以空手,這是基本的禮節,也表示對別人的尊重。姐姐們家的菜都非常豐盛,不僅有各種肉食,還有海鮮、小吃、餃子,平時的拿手好菜幾乎全都端上了飯桌。大家一邊拉家常,一邊吃飯,爸爸還和長輩們一起喝了點酒,非常開心,雖然我們不是一家人,但卻勝似一家人。
雖未回到老家,但在杭州過年,卻有著在老家一樣的年味,有著在老家一樣的親情。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5
來到四川成都,就看到串串臘腸、一塊塊臘肉、一只只臘鴨,掛在居民的陽臺上或院子里,在冬日陽光照曬下,油亮剔透,顯得格外誘人和喜慶。此情此景,讓人想到,新年即將來臨。
我的家鄉成都,過年風俗是家庭自制四川香腸。這種香腸是著名的四川小吃,有麻辣口味,還有咸鮮原味,外表是油里透紅,切開后是紅白相間。據說臘腸距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我之前看過美食節目里說,一般南方多臘肉臘腸北方多腌漬小菜。因為南方氣溫高,過年前把肉做成臘腸可以吃很久不會腐爛。而北方剛好相反,冬季缺乏蔬菜,所以要準備各種腌漬咸菜。
我奶奶是做四川香腸的高手,微微麻辣的香腸,配上排骨湯、白米飯,倍兒香!我問奶奶做香腸有什么訣竅嗎?她告訴我,制作香腸的肉的肥瘦比例最好是3:7,要有一部分肥肉,不然太瘦的話香腸吃起來會比較柴。第二,要在香腸晾干水分以后,就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不然晾曬時間過長香腸的口感就不滋潤了。最后,如果不會操作,還可以將腌好的肉和洗好的腸衣拿到專門灌制香腸的地方請人代為灌制,但是家庭自制更有趣味。
在四川過年還能吃到很多美食,如紅油抄手、葉兒粑、三大炮。三大炮是我最喜歡的甜品。它是用糯米制成,先分成三小團后,用力拋摔向案板中央,發出“當、當、當”三聲,再澆上紅糖濃汁,送到嘴邊,香甜可口!
今年沒有回到老家過年,但是這里的風俗,尤其是過年美食,讓我回“胃”無窮。現在大魚大肉已不再吃香,但許多人對家鄉小吃仍然情有獨鐘,那是因為,年味兒就在這香噴噴的美食里。是啊!當濃濃的香氣漾開之時,滿屋子是那么幸福溫馨。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6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一年一度的春節又要到了,到處都充滿了喜慶的氣氛。提起過年,就不得不談談我家鄉——東北的新年了。
東北,特別是農村,從臘月二十三起,就已經有了過年的感覺了。臘月二十四掃房,臘月二十九之前大采購,蒸棗饅頭和魚饅頭,為新年做好準備。
大年三十兒一大早,家家戶戶就貼好對聯和福字,門前掛上紅燈籠。出門在外的人也都會在三十兒前趕回家,在新年這一天,一家人一定要團團圓圓才好。
北方人過年有吃餃子的習慣,在大年三十兒守歲的晚上,一家人聚在一起一邊聊天一邊包餃子。用來包餃子的面不能全都用光,要剩點,說這樣是年年有余糧。包餃子也不能干巴巴的包,要在餃子里加點料。通常都會在餃子里放幾枚硬幣,預示著有錢。說是能吃到加“料”的餃子會好運連連,小孩子們也會為了吃到“好運”而多吃幾個餃子,或者是動點兒心眼兒,包餃子時,偷摸在餃子上做個記號,然后在吃餃子時仔細觀察,看看哪只餃子肚子里暗藏乾坤。
早在三十兒前,每家每戶就買好了大堆大堆的鞭炮,到了除夕夜,吃餃子前先點上一掛長長的小鞭,伴隨著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和十二點的鐘聲,新年就到來了。
到了初一,就要到親戚朋友家去拜年,孩子們穿上里外都是口袋的新衣服去拜年,回來的時候,每個口袋都是鼓鼓囊囊的,臉上美滋滋的——既得了壓歲錢,又得了一大堆的糖果。
從大年三十兒到正月十五,到處都洋溢著濃濃的年味。十五元宵節,吃湯圓、賞燈,再熱鬧一回,春節就算過完了,十五之后,大人都回到工作崗位,孩子們則在意猶未盡中盼望著下一個新年的到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7
炮竹聲下,映照的是揚起笑的臉。很久沒有,如此暢懷的開心,如此肆意的快樂。我過年,我快樂。一道道晨曦劃破夜空;一個個燈籠飛上屋檐;一幅幅對聯貼上墻壁;一件件新衣奔離衣柜;一聲聲爆竹響徹天地;一片片彩霞空中飛舞;一陣陣歡呼請出紅日;一句句祝福口耳相傳——過年啦!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大年三十俗稱除夕,在這一天家家都吃肉餃,寓意是昏昏沉沉地過完了一年。在吃餃子時要比家里的人口數多盛一碗,就是希望“年年有余”呀!
除夕晚上,每家都會點上兩根大紅蠟燭,徹夜不滅,并且一直點燃到大年初一早上。也有人會在這一晚“守歲”,老年人守歲是對匆匆流去時光的惋惜,而小孩守歲,則是為了延長長輩的壽命。俗話說“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大年初一凌晨五、六點的時候,我們這可不是去拜年,而是去上墳。一大早,我們便動身去上墳,拿著冥幣、黃紙,還有鞭炮。人們在上墳的時候,會將黃紙點燃后放在墳頭前,那燃過的黃紙灰被寒風吹起,像是逝者對人間親人的問候。
大年初一,家家吃素餃,而不會像前一天那樣吃肉餃,寓意是今年不能像去年那樣昏昏沉沉地過了。吃完早飯,男人通常會帶著一群小孩去挨家挨戶地拜年……
隨后在大年初幾的這幾天,吃飯都要放鞭炮,而且放鞭炮的時間都是在一天三頓飯之前,所以,這幾天鞭炮聲會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顯示出春節歡慶而熱鬧的氣氛。
一個普通平凡的習俗,更能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些文化是先輩們智慧的結晶,這些結晶需要我們繼承與保護。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8
《舌尖上的中國》曾說:“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是的,說的就是香腸、臘肉。這些味道是我的家鄉重慶過年時不可缺的年味兒,是記憶中家的滋味,灌香腸、熏臘肉也就自然成了重慶過年的一種儀式、一種風俗,重慶人碗里有了香腸臘肉,才叫過年!
又到了一年年尾——重慶大街小巷、村頭村尾灌香腸、熏臘肉的時候。家家戶戶陽臺上無一不用晾衣桿掛滿了臘肉香腸,看上去喜慶無比,濃濃的年味一下子就出來了。
我站在外婆、外公身邊,一邊幫忙一邊好奇地看她將新鮮豬肉絞成肉絲,加以配料調味拌勻,接著套上“腸衣”,最后均勻地分成一段段,打好結后用一根繡花針放掉多余的氣泡和空隙……和家人一起準備香腸是年味兒的開始。
灌好香腸,也不能忘記熏臘肉。飛速發展中的重慶過年年味兒最濃的,除了香腸,非臘肉莫屬。當臘肉掛起,熟悉了味道入口瞬間,那種俗世的熱鬧和煙火氣又回來了。“重慶的臘肉沿襲具有500多年歷史的民間加工秘方,“外婆一面用各種材料熏制,一面對我說”使臘肉從鮮肉到加工再到存放,肉質不變,長期保持香味,還能讓肉就不壞。“哦,所以用橘子皮和柚子皮熏制是為了這些啊!“不錯,而且這樣還能使得夏季蚊蠅不爬,經三伏而不變質。”外婆耐心地繼續講到。原來一塊臘肉也有這么多學問!
經過一系列的制作,到了香腸臘肉可以擺上餐桌時,春節就正式開始了。全家人圍在一塊兒,享用這獨具一格的地方美味,滿是年味兒的濃厚氣息。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19
廣州是一個擁有2200多年的歷史名城,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始點,擁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廣州,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南方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如果有人問到,什么時候來廣州旅游最能體現廣州的地方風俗習慣呢?那么我首先會向他推薦春節。
穿衣戴帽應該是廣州人過年最不重視的一項,但恰恰又成廣州過年時的另一道風景線。當代的廣州人對穿戴的個性追求完全不亞于香港人,所以,在大年初一之前的兩三個星期的時間里,就成了當代廣州人到各大商場和店鋪選購新年衣物的黃金時期了。大人們都會帶著小孩子上商場親自為孩子挑選衣服。紅、綠、藍、紫各色各樣的穿戴別具一格。過年要穿的紅紅火火,這在廣州人的眼里早已成了古風古俗,他們的追求則是穿的時尚,穿的有個性。所以看看新年期間,花街或商業大街上的人,就知道現在流行什么款式了。
民以食為天,尤其是最會吃和最能吃的廣州人,過年的食物是十分豐盛的。在過年那會兒,家家都會吃一些糖糕和油炸食品。又香又滑的年糕灑上特制的白糖放入鍋中蒸上幾十分鐘,那香軟甜蜜的滋味準讓你贊絕不口,這還寓意著新的一年步步高升,生活過的甜甜蜜蜜。而一些油炸食品則寓意著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年廿八,洗邋遢。”廣州人喜歡在大年初一前三天在家里舉行大掃除。大掃除之后,大多數廣州的家庭婦女就會抱著寶寶去洗個澡,寓意是將身上的晦氣洗去,過上一個富裕年。
到了大年的初一,如果天氣良好的話,很多廣州人都喜歡去登山,這樣俗稱“行大運”,人們不僅想在新的一年里獲好的運氣,而且更想登高望遠,希望事業蒸蒸日上。比之于全國其他地方,廣州人更有權利說一句:春節來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0
要說到春節的習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親訪友啦,貼春聯啦,吃餃子啦,簡直是多的數不勝數。但是對于我這個美食愛好者來說,最最期盼和喜愛的,當然還是吃湯圓咯!
湯圓味兒好,做法很重要!這不,今年的春節,我們家又要準備吃湯圓了,我也不時會在廚房中打打下手。
其實湯圓的做法也很簡單。這第一步,當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夠取下一塊,或大或小都能夠,然后將它捏成一個厚度中等的小餅子,再將原有的湯圓餡兒放一些在小餅子的中央,之后將小餅子慢慢地團起來,先團成碗狀,最后團成球狀。而第二步,就能夠將這些做好的湯圓放在有著開水的鍋中煮,直到煮熟為止。
湯圓一出鍋,頓時就香氣四溢,讓人聞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夠吃湯圓啦!此時的我,情緒可真的是興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這天的湯圓。過了一會兒,餐桌旁的人都到齊了,湯圓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來。我手里拿著筷子,看著碗里那又鼓又熱的湯圓,心里總是熱乎乎的。——實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從碗中夾起一只湯圓,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這味道簡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軟軟的面皮,還有那又香又甜的餡兒,直朝我的喉嚨奔去。這滋味,可真是給人一種騰云駕霧、飄飄欲仙的感覺。
湯圓,在某些地方又叫團子,讓人有一種在新的一年中能夠團團圓圓的完美期盼。
怎樣樣?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對我喜歡的這個春節習俗有種一種期盼的感覺呢?心動不如行動,此刻就開始做湯圓吧!期望今年的春節,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湯圓。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團團圓圓,幸福美滿!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1
寒假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要去白鹿塬影視城,走在路上我說:“媽媽我們來玩成語接龍吧。”因為我小,媽媽說不會的可以用詞語代替,一路上我們說了很多成語,有的成語我還是第一次聽到的,我也是長了不少成語的知識。忽然聽到媽媽說“我們到了!”此時我和媽媽心里是又激動又興奮。
我們走過了古老的城墻和一個長廊,我看到街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玩具和美味的小吃,真想每一種都品嘗一下!哦,對了!我還看到了舞獅子,一個人舉著獅子頭,一個人拿著獅子披風,兩個人扮成獅子跳桃花樁,從最低的梅花樁到中間的梅花樁,獅子配合著鼓點,胸有成竹的在梅花樁上跳來跳去,隨著鼓聲越來越密集獅王發起了挑戰,他向細細的鋼絲走去跳到了最高的桃花樁現在獅王離地面已經有六米多了!我和媽媽都驚呆了!大家一起鼓掌為精彩的表演喝彩。
看完表演媽媽說:“你一定要向扮演舞獅子的兩個人學習: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不怕苦不怕累持之以恒的精神!”
看完舞獅子,我又看見了小糖人。火上有一個熱鍋,鍋里面有融化的糖。因為我屬牛,所以阿姨幫我做了一個可愛的小牛。阿姨拿起大勺子先畫的是小牛圓圓的小臉蛋兒、粗壯的牛角、圓溜溜大眼睛、小小的鼻子和嘴巴、龐大的身體,還有強壯的四肢和尾巴。阿姨眼明手快、眼到手亦到地進行造型,一氣呵成。當造型完成后,隨即用小鏟刀將糖畫鏟起,粘上竹簽。小牛在阿姨的手下顯得栩栩如生,非常的可愛。
到了傍晚我們依依不舍的回家了。我們度過了一個快樂的假日!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2
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有許多豐富多彩的傳統節日,這些傳統節日與流傳久遠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系。如:過年時吃年夜飯、給孩子們壓歲錢、貼對聯、拜年等。每一個節日的背后都有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種風俗。我要介紹給大家的是我們家鄉過年的風俗。
大年三十的早上,媽媽會拿出擺東西的盤子,把各種好吃的零食擺放到盤子里,擺得非常整齊。還會拿出水果盤,擺上各種水果。擺上蘋果,表示新年平平安安;擺上火龍果,表示新年紅紅火火;擺上橘子,表示新年黃金萬兩……媽媽還會拿出四個杯子,杯子里是放紅棗泡的水,說是鴻運當頭。
最后,媽媽打開大門,開始燒香并對著門拜三下,嘴里還念叨著些什么,應該是說一些新年的愿望和祝福。
初一的早上,全家人早早起床后各自穿上了新衣裳,互相拜年祝福。一家之主的媽媽連忙煮湯圓,并且在每個碗里放一些糖,煮好后都恭恭敬敬地坐在桌前吃,我覺得很有儀式感。圓圓的湯圓甜甜的,也預示著新一年的生活甜甜蜜蜜。
吃完湯圓,我們全家就出門去長輩家拜年啦,拜年可不能空手去,必須得提著禮品,比如牛奶,禮包,酒等。
拜年回來后,媽媽又開始忙著準備中餐啦。
中午時分,能干的媽媽端出了一盤又一盤的美味菜肴,一般都要做十個菜,代表十全十美。當然,桌子上必然會有一條魚,表示年年有余。接著,全家人開始舉杯慶祝,一起吃快樂地吃起了團圓飯!
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朋友們,你們那里過春節是什么風俗呢?趕快來分享吧!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3
新年踏著農歷12月24日零時的鐘聲,走入成都的城鄉。這天是成都人的“小年夜”,也就是“過小年”。過小年這天,人們宰狗、殺鴨,慶賀新年來臨。這天的爆竹聲,帶著人們送灶王爺“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響,聲傳高宇。人們認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惡功過禍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將盡,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為全家降福免災。祭灶的儀式多由家里的長輩去辦,他們將糖果放在灶頭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讓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讓他甜甜的嘴巴盡說好話。除夕夜幕降臨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爺下凡。這是成都“過小年”的古俗,現在即便是鳴放鞭炮,也僅是古俗遺存的儀式罷了。
從臘月二十四到三十,人們忙著置辦年貨,打掃居室內外,以干干凈凈迎接新年。過節的傳統食品種類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臘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葷、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除夕的晚餐,人們喜歡闔家團聚,菜肴中必有“圓子”、“歡喜”,取其團團圓圓,歡歡喜喜之意。這個夜晚,萬人空巷,都在家中守歲。守歲時,要把火盆的炭火燒得紅紅火火,以象征生活歲歲興旺。當零時一到,老老少少喜氣盈盈,以爆竹聲聲迎接新年。這喜炮聲不絕于耳,此起彼伏,直到更深夜靜,人們仍無睡意,爐火依然旺著,就是要去休息,也依然不會忘記把火盆的火偎好,留下火種,等明天一早燃上一盆好火。新年的火種猶如人的生命,它是新年財旺、家旺的好兆頭。人們對火的感情如此深厚,或許是因為火給人類帶來了文明、帶來了溫暖吧。愛火就如同熱愛自己的生命,在新年尤其如此。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4
咱威海的春節只有初一到初五六那幾天,而我老家那邊在臘月二十就開始了,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可以說是一年中最美好的二十五天。
從臘月二十開始,家家都有了過年的樣子:家家去買過年用的,比如:春聯,鞭炮,福字、香、紙好多東西。
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村子里的鞭炮聲就響起來了。到了晚上,姥姥便開始忙了起來,她把灶王爺面前擺的破舊的小盤子拿走,換上了嶄新的、精致的小盤子。我便問姥姥:“為什么要這樣做?”姥姥對我說:“在民間,相傳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升天的日子。他要向玉皇大帝上報這一家人的好壞,玉皇大帝會對這一家人有賞有罰。”說完后,姥姥又忙了起來。我看見姥姥又找出了幾顆糖果,一杯清水,一把料豆和一把稻草葉。我又問姥姥:“這些是用來干嘛的?”姥姥告訴我:“這些是給灶王爺的,糖果是用來路上餓了吃點兒糖,清水、料豆兒和稻草是給灶王爺坐騎用得。”姥姥講完,突然叫起來:“關東糖要糊了!”“呢?關東糖?是干啥的?”姥姥告訴我:“關東糖是要把灶王爺的嘴給封上,讓他到天上只說好話!”聽姥姥講了這么久,我想,哎呀!鄉村的規矩可真不少。
這個年,我是在姥姥家過的。我從臘月三十回到了姥姥家,一直到正月初七回到了威海,聽媽媽和同學們講:今年的威海,過年一點兒鞭炮聲也沒有,好無聊啊!哎呀!還是在鄉村過年好啊!有過年的氣氛,有好吃的飯菜,最好的是——沒有作業的壓迫。年啪啦的走來,也噼里啪啦地走去!年希望你再次回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5
農歷12月27日,我和爸爸媽媽坐上合肥的高鐵,兩個多小時過去了我們到了老家。
到了家里,我看見了到處都是過年的身影,大人們買了雞、鴨、鵝、魚、肉等。好多菜,每家每戶屋檐下都掛滿臘肉,咸魚.咸鵝等。聽爸爸說:“我們老家每到冬天家家戶戶都咸了好多咸菜,那是因為以前家里窮吃不起菜到了冬天就咸了好多菜留著過年吃”。
過了兩天就到年三十了,早晨我和大伯家的哥哥起的很早,爸爸帶我上街買鞭炮、禮花、煙花、春聯,看見街上人山人海,一片過年的氣氛。
到了年三十的下午,我們就開始貼春聯了,媽媽拿著膠水抹在春聯上,爸爸和大伯忙著把春聯貼在門上,我看了一看看到了許多好看的春聯:“富路條條通寶地,財源滾滾進家門”。“迎春迎富貴接富接平安"家興財源廣,福旺富貴長”。“和順迎進滿門春,平安接來合家福”等.還有放糧食的地方貼上“五谷豐登”爸爸還讓我在雞籠的地方貼上“六畜興旺”代表明年的雞長的又大又肥。
貼好了春聯,大媽和奶奶兩人就開始燒飯了,燒了很多很多的菜。在吃晚飯之前我們還燒香.放鞭炮,吃晚飯的時候,我們還敬奶奶酒,祝奶奶身體健康,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晚飯后我就開始放煙花了,整個街上都是放煙花的人,我們就和街上的人一起放起來了,啊!多么好看的煙花呀!五顏六色像一朵朵鮮艷的花朵,小朋友們忙著放煙花,大人們開始走家竄戶地去辭歲,互相祝賀新年更好。
這個春節過得真充實,看見了以前沒有見過的事,也學習了好多以前不知道的過年風俗,我想明年還回家過年。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6
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歷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后就是家家戶戶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于采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采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里張貼色彩鮮艷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戶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說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于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節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戶,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游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游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后,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7
人的一生,撲朔迷離,唯有心靈皈依,才能看穿。
風,吹動著悠悠的白云,也吹動著經幡,可吹不動的,是人們的堅持。那遙遠的地方,便是人們一生所堅持的信仰。天籟一般的歌聲穿透著人們的心,帶著內心的純潔,滿腔的虔誠,一步三磕頭,向著高原之巔,雪域圣殿走去。布達拉宮,這個神圣的地方,就矗立在這。這里,是人們的歸屬。又是一次日出,仿佛聽見了晨曦的鐘聲。那鍍金的大鐘所發出的聲響,回蕩在布達拉宮,活佛傳頌著藏經,似乎,就在耳畔旁縈繞。經過多少次的日升月落,才得以到達。才到達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一路上,是無數的坎坷,可不正也看穿了這世間,找到自己應該所處的方位。他們活著,就只是單純的為了這個信仰,就算與時間為敵,就算,與全世界為敵,不變的是依然堅持著這個信仰。
他們將心皈依給佛祖,獻出純凈的靈魂。他們,不同于其他的念佛人,他們,為的不是祈福,而是自己的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一心歸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承佛慈力眾心信樂。心,皈依于此,不變的純潔。也許,在世俗的目光中,這就是不可理喻,就是癡心妄想,但是,他們又是看得最清楚的人,這世間的紛紛擾擾,早就不是一回事。抵擋住外界的攻擊,在這片土地上,在這皚皚白雪上,留下光榮的印記。
人,總是會迷失了自己,尋找不到在這世間的意義,但朝圣者們,總是活得比別人更為清醒,因為,他們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了該堅持的東西。布達拉宮,這個在高原之巔的雪域圣殿,近在咫尺,卻又遠在天涯。
朝圣路上,雪域中的那一抹高原紅是那樣質樸,他們的臉上蕩漾著虔誠和滿足,澄澈、燦爛,一如通透的藍天。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8
春節將至,辭舊迎新,這段時間,據稱意在洗去一年的纖塵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氣象,所以為了這個重要的節日,全家人一起動起來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掃干凈,就是過年前搞好清潔。中國人的習俗是不能把舊的、臟的東西帶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時打掃時顧不到的邊邊角角也要翻出來徹底清。男人還要剪發,女人要洗頭。置鮮花,家家必置,包括擺年桔、擺水仙、插鮮花。春節到了,家家戶戶都喜歡在大門上或廳堂里掛上“福”字或年畫,有的人家還將“福”字倒掛,意即“福”到。
團年飯,是一家在除夕夜歡聚在一起吃飯。它飽含和凝聚著濃濃的親情,特別受中國人的注重。吃團年飯要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團圓圓,還特別講究菜式。團年飯特別看重“好意頭”,菜式就代表著深深的寓意。如魚(象征“年年有余”)、發菜、生菜(音取“發財”、“生財”),豬手(粵語與就手音近,通常與發菜一起弄,寓意發財就收,但現在不能非法采摘發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財就手)。正月十五元宵節食“湯圓”,寓意全家人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團圓、幸福美滿。
我記得,小時候一家人一起放煙火的情景,煙火很漂亮,大家都和開心。但是現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煙花鞭炮,過年已經沒有鞭炮放了,現在一般只有在鄉村才可以燃放煙花和鞭炮。有點遺憾……
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說了。“恭喜發財,利是逗來”也成了廣東人新年用語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句。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說的話。所以過年誰最開心——就是我們小孩!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29
照我們東北這里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就開始了。這一天差不多就是春節的“彩排”。在這一天,家家都和過年一樣吃餃子。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按照東北傳統習俗,這一天要進行一年中最大的一次大掃除,也叫除舊迎新。把屋里屋外徹底清理粉刷干凈迎接新年。
到了二十八,就要開始蒸饅頭了,這是為了春節期間來客人做飯鍋不夠所以要提前蒸幾鍋饅頭備用,也為春節祭祖用。
一到過年,就更熱鬧,我們東北人是很注重春節的,也很講團圓。所以無論身在何方,兒女們都要盡量回家,全家人團團圓圓吃頓年夜飯。團圓飯的菜必須要有魚,有雞。其他的隨自己喜歡的定。團圓飯的主食是餃子,餃子的說道很多。最好是豬肉芹菜的。老人和長輩給孩子壓歲錢,祝賀孩子們又長了一歲。大家一塊兒放鞭炮,希望趕走過去一年的種種不愉快,高高興興地迎接一個新的開始,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工作一帆風順,家庭幸福美滿。
過年時,那紅彤彤的對聯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家家門前都貼上春聯,喜氣洋洋。至于貼春聯時間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各家門前都紅彤彤的,對聯市場紅彤彤的,大街小巷也紅彤彤的。那火紅的對聯,鮮艷的中國紅,紅出了紅紅火火的日子,紅出了一個幸福美滿的社會。
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元宵節也是很重要的,吃元宵,看燈會。大紅燈籠要一直掛到三天以上才能結束。
一眨眼,到了二月二春節就結束了,學生們就要去上學了,大人們也照常做事了。在東北,年,過得分外熱鬧。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0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1
據藏族學者說,在古老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過年,而是夏天過年,“麥熟為歲首”,“雪山下,麥子黃了,快樂的新年來了。”現在,雅魯藏布江中游地區,都有秋收前過“望果”節的傳統。人們穿古代服裝,騎著馬,沿豐收的青稞地轉圈祈禱,還要騎馬射箭,圍著篝火跳舞狂歡,既娛樂自己,又娛樂本地的保護神。相傳,這都是古代西藏六月過年的遺留。
還有在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的,“麥收為歲首”。拉薩東面四百公里、雪山和原始森林環繞的工布(林芝)地區,到現在還是藏歷十月初一過年,稱為“工布洛薩”。藏史記載,工布地區歷史非常久遠,早在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這里非常盛行。藏歷十月過新年,源起于那些古老的時代。
大約公元13世紀,薩迦王朝統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歷正月過年了。但農民們往往提前在十二月初一過年,稱“索朗洛薩”(農民新年)。因為到藏歷正月,春氣萌動,備耕繁忙,農民已沒有心思過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衣服,戴最珍貴的首飾,即使是經濟條件較差的人,也要預備一件過年的袍子,或者一兩樣粗糙的裝飾品,藏話叫‘薩舉”,即新裝。這些當然出自藏胞愛美的天性。但也有說法,神王辛者曲杰,要從銅鏡里觀察世人的生活,大家穿得漂漂亮亮,他高興,再給世人一些恩惠,穿得破破爛爛,他心煩,降下災害和瘟疫。因此,過年穿新衣,有取悅于神王的意思。
正月初三,拉薩人成群結伴,走出喧嘩熱鬧的街市,來到東郊的寶瓶山和西郊的藥王山,插經旗、掛彩幡,祭祀山神和水神。
藏歷正月初五,拉薩郊區的農人要舉行隆重的開犁禮。農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強壯的犏耕牛打扮得更加漂亮,額頭貼著酥油圖案,犄角上插著紅旗和彩色羽毛,肩上披掛彩緞,緞子上綴滿貝殼和松石,尾巴上系著五彩繽紛的綢帶,用“花枝招展”來形容,是毫不過分的。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2
壯族的婚姻,有自由戀愛和父母包辦的形式,一般婚前享受充分的戀愛自由,但父母干涉包辦也時常有。壯族一般實行一夫一妻制。婦女和男子一樣都是家庭的勞動力,但僅有男子有繼承權。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有些地方還保持這種習俗。壯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頭:由媒婆、送嫁婆幫新娘梳頭,新娘則邊唱“哭嫁歌”,從早上哭到離開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爺”等多種哭嫁歌。主要內容有歌頌父母養育之恩,有埋怨生為女孩要出嫁,有埋怨兄弟自己嫁出后獨占家產,或是對一同長大的姐妹的留戀等等,曲調婉轉纏綿,催人淚下。
“哭嫁”是流傳于壯族農家的一種婚嫁習俗,源遠流長,歷史悠久。壯族農家大部分人居住的地方,群山連綿,地勢偏僻,交通不便,姑娘出嫁之處,近到2至3里,遠則數百里,跨省、跨縣、跨鄉、天隔一方,一別難見。“相見時難別亦難”,不知何時是歸期,思前想后,不禁潸然。“哭嫁”,是勤勞勇敢,淳樸善良,尊老愛幼,熱情好客的壯家人告別家人,答謝親友的感情流露和心靈表白。所謂“哭嫁”,就是姑娘出嫁時,以“哭”代說,傾訴衷腸,表達離情,招呼來賓,告別親人的一種形式。 姑娘出閣時,要吃“離娘飯”。辦酒前夕,由家庭中最年長的女性長輩給姑娘梳妝,打扮成年婦女模樣。晚上雞叫頭遍時,在堂屋前舉行儀式,焚香燃紙,禱告先輩。先哭祖父(母)、父母、以謝多年養育之恩,表達依依惜別,謂之“開聲”或“啟聲”。青年男女結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節日和農忙時節才到丈夫家短暫居住,直到懷孕之后才長住婆家。因此,“不落夫家”的時間為三、五年不等。在歷史上,“不落夫家”期間有性自由,近代受儒家文化影響,認為這是一種不正當的行為,遭到嚴禁,違者或離婚,或賠償一定的財物。戀愛自由,婚姻自主。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3
蔣村是杭州西邊的一塊區域,這里有氤氳的濕地,有肥魚滿塘,還有獨特的文化。新年到了,跟著我一起來體驗獨特的春節習俗吧!
大年三十下午兩點,在奶奶的帶領下我們就開工了。我們一會兒給紅燒獅子頭澆汁兒,一會兒看看醬雞腌鴨青魚干蒸熟了沒,我用紅綠色的食材把八寶菜打扮得漂漂亮亮,一大家子忙得不亦樂乎。
才四點半我們就早早地把食物擺上了桌子,擺了滿滿一大桌呢!它們排成4×4的方陣,儼然是受閱的士兵,盡然有序,香氣撲鼻。最后奶奶再擺上一碗“靜飯”、兩根蠟燭和一柱清香。你一定是很好奇這是在干什么吧?這叫“做饗”,是祭祀祖先們的儀式。
祭祀好我們就可以享用年夜飯啦。第一口吃“八寶菜”,這碗菜食材很豐富,有荸薺、青菜、油豆腐、冬筍絲、蘿卜絲、胡蘿卜絲、冬腌菜八樣,諧音“八樣都有”——百樣都有;第二口吃魚,寓意風調雨順。蔣村有很多池塘,以養魚為主業,魚自然是主菜啦!我們吃的魚干是用特產烏青魚曬干做出來的,每一絲魚肉都飄著清香。吃完年夜飯,奶奶讓我們剩余一些飯和一塊魚在碗里,放到第二天(年)再吃。我覺得這么做一點也不衛生。我靜靜地思考,想起在古代連年打仗,老百姓吃了上頓沒下頓,就希望來年能吃上飽飯,家有余糧。我們很幸運,生活在幸福安康的現在,不適宜的習俗要擯棄,但也要時刻牢記珍惜糧食,杜絕浪費。
飯后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東西邊看春晚,必須要吃的是橘子、蘋果和白糖開水。奶奶說這是期盼來年吉吉祥祥、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呢!
大年初一上午不能做家務,阿太說掃把、拖把、畚箕里住著神仙呢,“掃把君”、“拖把君”、“畚箕君”忙忙碌碌一年,這半天他們要好好休息。在我們家還有個新風俗,大人們在正月初一不做家務,一切工作都由我和弟弟完成。哎,不知道能不能在作業本、筆里也住個神仙,讓“鋼筆君”、“鉛筆娘娘”、“本子神仙”也好好休息休息呢?
這就是我眼里蔣村獨特的過年風俗,民間文化由我們來傳承。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4
春節,到處張燈結彩,鞭炮聲聲,喜氣洋洋,是一項蘊含中華文明的民間傳統的節日,我們俗稱的過年也就是春節,春節我們每年都在過,但春節有什么樣的習俗大家都知道嗎?這些習俗又有哪些寓意呢?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這說的就是春節掃塵的習俗,每逢掃塵之時,家家戶戶都要來一個從上到下,徹徹底底的大掃除,像;打掃環境,清洗各種餐具,拆洗被套窗簾,灑掃六宮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通明渠暗溝等,盡管這十分麻煩,也十分累人,但全家齊上陣使得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換了氣分,除陳布新,來形容掃塵是在合適不過了,其時,它也是掃塵的涵義,它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因而,迎新的祈求。
一夜連兩歲,五更分二天;這就是春節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守歲、除夕守歲指的是,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午夜飯后,點燈圍坐爐火旁閑聊或看春節聯歡晚會,通宵守夜,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它盡管程序簡單,可卻有豐富多樣的寓意,古時守歲有兩種寓意,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今日守歲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新年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新的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這一傳統就是拜年的習俗。春節拜年時,當晚輩給長輩拜年后,長輩便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包給晚輩,順便嘮幾句,好好讀書,之類的祝福的話,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崇,只有得到壓歲錢的晚輩才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一歲。
過年的習俗還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大家看了過年的習俗及其寓義后,一定對過年的習俗有新的認識,如今,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過年的習俗早已超出了,做,的范圍這一切已不是一定會在過年期間才有。過年習俗之意不在事,而在于那份溫馨。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5
在蕪湖,春節在臘月就開始了。在臘八那一天,一些還保存著舊習俗老人家們仍然要煮臘八粥,粥是用各種各樣的米、豆子和紅棗做成的,有時候還要加上一點芝麻來做。這樣做出來的粥不僅聞起來很香,喝起來也是美味的。
臘八不僅是要喝粥的,這一天很多大人們去上街的。他們為孩子們買過年穿的新衣服,為過年買一些蜜餞干果、瓜子點心。孩子們則喜歡買一些過年吃的糖果,一般都愛買炒米糖、花生糖和巧克力。然后才為自己選擇新衣服。
臘月二十左右,大人們就要開始包餃子、作年糕和蒸蛋餃了,而且還要做一次大掃除,要撣灰、擦桌子、掃地…就像陀螺一樣團團轉。
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開始做團圓飯了,小孩子就開始放鞭炮玩耍。這一天晚上,如果沒有非常緊急的事情,都要回家吃團圓飯。家家戶戶的飯桌上都無一例外的有一道紅燒魚,但是都不允許吃掉,吃了就不叫“年年有余”了。晚上大人們吃完了團圓飯,都喜歡看春節聯歡晚會,孩子們就去放煙花玩兒。三十這一天要守歲,也就是十二點鐘之前不能睡覺。到了子時,就要開始放炮竹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正月初一早上,人們都要睡到九十點鐘才起床。然后就去拜年。主婦就留在家中做飯。外面到處都是紅色的爆竹紙屑。踩上去軟軟的。到了中午,一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初一到初三是年三天,這幾天大人孩子們都喜歡各自玩,到親戚朋友家去拜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點香。
到了正月初八,大多數店鋪都要開張。因為八的諧音就是發。孩子們總是搶著去買東西。大人們就去娛樂休閑。
正月十五,南方人既叫元宵節,也叫過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大人們還愛在元宵里摻和進花生。孩子就在元宵節上盡情玩樂。這一天也是過年中快樂的一天。
過了十五,春節差不多就算是過完了。大人們去上班,孩子們去上學,一切都恢復到原來的日子里了。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6
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春節是中國農歷歲首,也是中國民間最熱鬧的古老傳統節日。中國民間過春節的習慣大概是從原始社會的時代‘臘祭’演變而來的。
春節的習俗有:每家每戶門口都要貼紅對聯,有的人家大門上有掛紅燈籠,放鞭炮,拜年。有的家長拿壓歲錢給我們。人們都穿新衣服,舞龍,登山玩樂。
每年的春節都一樣。過年這天我們穿好新衣服去跟長輩拜年,要說好話祝福語。吃團圓飯,熱熱鬧鬧的。小孩子都喜歡過春節
篇五:春節習俗
我國一年中有一個最重要的節日,它就是古老的“春節”。千百年來,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如掃塵,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守歲,爆竹,拜年與春節食俗文化等等等等。春節的眾多風俗至今都代代相傳的。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原古時代就記載著春節掃塵的風俗。因為‘塵’與‘陳’是諧音,新春掃塵有除舊布新的涵義,用意是把一切貧窮,晦氣統統掃地出門,人們寄托著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借掃塵的方法去整理全年來的得失,向往打算新年的美好開始。用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等方式來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烘托出喜慶的節日氣氛,把福字倒著貼,意示著“福氣已到,幸福已到”。還有行行色色的年畫,窗花,春聯貼掛,期盼賜予福祿壽,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兩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等待著辭舊迎新的時刻,當五彩繽紛的爆竹遍地開花,四處響起的時候,新年走到我們眼前,人們都會穿得整齊漂亮,出門走親訪友,相互拜年祝賀。長輩們給晚輩分發壓歲錢,真是其樂融融,新年新氣象啊!春節還有不得不說的食俗,大年初一吃紅豆,寓示著一年紅紅火火;吃年糕,寓示著一年更比一年高;吃湯圓,寓示著全家都團團圓圓。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趣味樂事也說不勝說,祝福寓意講不勝講。試問有誰不喜歡這傳統的春節呢?試問又有誰不想傳承這古老的習俗呢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7
我的家鄉在樂陵南邊的一個小村子里,那里有那里的過年習俗,那么作為一個在濟南生濟南長的樂陵人,就讓我來一一闡述這里的習俗。
第一,掛燈籠、放鞭炮:先說一句題外話,濟南的年味好淡哦!鞭炮放的也少,至于燈籠嗎,也就小區門前掛一兩個。而老家就不一樣啦!大年三十晚上五六點鐘,家家戶戶掛上通紅的燈籠,鞭炮也響得和打雷一樣了。每戶人家都要放一堆鞭炮,有大鞭炮、小鞭炮、煙花、鉆天猴,大鞭炮震耳欲聾;小鞭炮清脆響亮;煙花五顏六色;鉆天猴拔地而起,升上天空后綻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把整個村莊照的跟白天一樣;家家戶戶還燃放起了篝火,不是為了取暖,而是預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第二,給逝去的祖輩磕頭,在我們老家,家家戶戶都供有家譜,上面列有逝
去祖輩的名字,大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小輩子孫就要給祖輩磕頭,希望祖輩可以保佑子孫平安、健康、幸福。看到大爺們磕得那么虔誠,我也跟著跪下磕頭,絲毫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第三,吃水餃,拜年,在我們村里,大年初一這一天都起的很早,大概也就五六點鐘就起床了,抱柴火,燒大鍋,煮水餃,不知怎么的,感覺大鍋里煮出的水餃格外的香!吃完水餃大家都走街串巷給自己的長輩拜年,互致問候,那鄉音不是一個親切可以形容的!
第四,扭秧歌:扭秧歌的時間在大年三十后的幾天,大概在每
天晚上七八點鐘,已經是鑼鼓喧天了,敲鼓的敲鼓,打鑼的打鑼,剩下的都在扭秧歌,除了一些舞步熟練的老爺爺老奶奶,也不乏一些新手,他們依葫蘆畫瓢的扭著,倒也有模有樣,其中數小孩子的舞步最搞笑了,簡直可以當春晚小品看了,他們的舞姿張牙舞爪,把人逗得捧腹大笑。突然有一個小孩自己絆到了自己的腿,一屁股跌坐到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接著就是親戚們的安慰聲……
我老家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祝老師和同學們春節愉快!!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8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是整個春節的高潮。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爆竹。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是春節的另一個高潮。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39
我生在城里,長在城里,可是每年都要回幾趟南鄉老家,家鄉過年的風俗。
我的老家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南鄉,有許多風俗習慣,比如疊羅漢,大年三十祭拜祖宗等,但我最有趣的是“祝壽”了。
今年,外公六十歲了。到了大壽的時候,我們都很高興,準備熱熱鬧鬧地為外公祝壽。
祝壽選在大年三十的頭天,我們大家都來到外公家里。這可是我們小孩最熱鬧的時候了,叫啊,跑啊鬧翻了天。大人們忙里忙外,廚房里飄來丁丁當當的案板聲和蔥花香味兒。
傍晚時分,我們開桌吃壽酒了。我看見外公這個“老壽星”沒有上酒席,就納悶地叫著“外公呢?外公到哪里去了呀?”媽媽聽見我喊,就笑著說:“外公不在這里!在另外一桌!”我更疑惑了:“今天是外公祝壽,他怎么不到呢?”我的話剛說完,堂前里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我紅著臉,有些害羞了。舅舅說:“這是家鄉的習俗,老壽星本人一般不在正堂如席的。而是請幾個和外公要好的長者作陪,他在另外一個地方喝酒呢?”
聽了舅舅的話,我們幾個小孩吵著說:“舅舅,你就給我們說說家鄉祝壽的習俗吧!”舅舅笑呵呵地說:“我知道多少說多少,也不是很清楚的!”“好呀!好呀!”我姐妹幾個異口同聲地叫著。舅舅一邊倒酒,一邊說:“祝壽是南鄉的一個風俗,一般以女婿女兒為主,我們兒子就是作陪的。無論男女,到了三十就可以做壽了,一般四十不做的,一百歲也不做的。意思就是‘四’即‘死’,不吉利的。一百歲呢,太滿了,‘滿招損’呀,也不做的。”舅舅倒好了酒,坐下接著說:“祝壽還要拜壽的。拜壽要先設好壽堂,掛燈結彩,正中掛‘壽’字,兩邊掛壽幛。早上吃茶葉蛋和長壽面。下午拜壽,老壽星上座受拜。我們下午不是拜了嗎?”“拜了!拜了!”我們嘻嘻哈哈地說著……
這次給外公祝壽還真學到了不少知識。家鄉的習俗讓我難忘而充滿好奇!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40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今天我要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貼春聯的習俗。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據清人陳尚古的《簪云樓雜說》中記載,有一年朱元章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但廟宇用黃紙,守制用白、綠、黃三色,第一年用白紙,第二年綠紙,第三年黃紙,第四年喪服滿才恢復用紅紙。因滿族尚白,清宮廷春聯用白紙,藍邊包于外,紅條鑲于內。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如放鞭炮,掃塵,年畫,拜年等。
在春節里貼春聯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它能趕走邪靈,把我們帶向美好的明天。
人們都知道,春節要放鞭炮,貼對聯。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傳說中有一個怪獸——年,常常在大年初一來騷擾人們過春節,于是,村里的人們就會到深山去躲避那個怪獸——年。
第二個春節到了,人們都跑往深山去躲避年。正在這個時候,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擋住了跑往深山的人們,說道:“大家不要慌!我知道怎么擋住年。”人們不相信,更加快速地跳往深山。
到了晚上,年來了。老爺爺從房間里拿出一串鞭炮,在身上披了一塊紅布,就跑出了房間。
到了房門口,鞭炮霹靂啪啦地響,紅布在風中飄動,年頓時不敢往前走了,轉頭就跑。人們歡呼著跑下山,稱贊老爺爺很聰明。
哦!原來年怕聲音和紅色。所以,人們過年都要放鞭炮,貼對聯。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 篇41
今年的春節,有三天是我特別難忘的。除夕夜做湯團,正月初一爬山,正月初三放煙花。
除夕夜,我們在家做湯團。姨父先把面粉做好,再把面粉捏成一小塊一小塊,最后由我們捏成一個餅,放進餡,包成一個個小湯團。湯團有桃子形的,有圓形的,還有露餡的,雖然樣子很難看,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因為這是我們自己做的。
正月初一的早晨,火紅的太陽從東邊慢慢升起,我們一家八個人去爬有名的保俶山。當我們爬到半山腰時感到很餓,就找到了一個休息的地方,把帶來的水果都吃完了。
接著我們一口氣爬到了山頂——初陽臺,站在山頂上往下看,看到了完全不一樣的風景,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小呀,小得像螞蟻一樣看也看不清;西湖邊的人是多么地多呀,多得像天上的星星數也數不清。
最后我們繼續往前走,走了一會兒,就拍了一張合照。外婆筆直地站著,媽媽看著我,我在想我的作業,阿姨在想單位里的公事,阿舅在看別的游客,姨父在欣賞周圍的美景,姐姐在拍蘇堤和白堤。我覺得我們一家人的表情真豐富!
正月初三,我回到了我向往的老家——新昌。一走進爺爺家,就看到了門口放著很多大箱子。爺爺說:“這是晚上準備放的煙花。”
我等呀等,等呀等,終于把天等黑了。只見爺爺先把煙花搬到了室外,接著叫我們躲到一旁,最后拿起打火機,果斷點燃了導火線。只聽“嘭”的一聲,煙花從地上飛快地飛到空中。有的煙花綻放出美麗的花朵;有的煙花化身成“蝴蝶”在空中盤旋;還有的煙花劃出不同的顏色形成了美麗的彩虹。我們驚呆了,簡直不敢相信,煙花竟然這么神奇,能夠變化出這么多的花樣。
通過吃湯團、爬山和放煙花這三個過年習俗,不僅讓我學到了很多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還讓我渡過了一個快樂的寒假。
【家鄉過年風俗作文600字(通用41篇)】相關文章:
家鄉過年的風俗02-07
家鄉過年的風俗作文(通用57篇)02-22
家鄉過年的風俗作文(精選37篇)02-22
過年風俗小學作文02-20
家鄉風俗作文(通用15篇)02-16
家鄉風俗作文通用15篇02-16
家鄉的風俗作文 (通用15篇)01-20
家鄉的風俗作文 (通用35篇)02-22
【推薦】家鄉風俗作文02-26
【熱】家鄉風俗作文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