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

時間:2024-06-07 00:04:24 建議書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建議書應用范圍愈來愈廣泛,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建議書會更加事半功倍。那么你有了解過建議書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

尊敬的xx:

  你好!

  初踏講臺,恐怕沒有一個人不想成為一個好老師,但事實是,在經歷了最初七年左右的調整磨合和適應發展期后,教師在一個相對穩定的高原發展期出現了明顯的分化:小部分人通過再學習、再創造,教學水平得到升華,教學效果出現第二個上升期,逐步成為所謂“學者型”教師,這個比例不高,大約15%;而大

  部分人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先后開始下降,雖然下降的速度與幅度不同,但一直是平平的“教書匠”,比例在85%左右。于是,天天進課堂,卻難以對教學做出深刻的理解與獨創性的探索;天天面對學生,卻難以走進學生心靈,成為他們人生的導師;天天面對教材,卻難以進行富有創意的設計;天天面對困惑,卻習以為常,難以進行深入的思考和很好地解決,這成了大多數教師的真實寫照。看到過很多剛剛參加工作的年輕教師,在躊躇滿志地要在三尺講臺揮灑青春實現教育理想的時候,被開學僅兩個月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試一棒打悶,于是,痛定思痛,立志要狠抓雙基,扎扎實實地搞好語言文字訓練。我擔心年輕的你即將走上的是一條自認為不是彎路的彎路。擔心年輕的你僅僅是一個專注于應試的好老師,僅僅是學校考核意義上的好老師。

  為什么有些老師沉溺于在“自我陶醉”似的講課無法自拔;為什么,為什么有些老師熱衷于課上天花亂墜的旁征博引難道回歸語文,就僅僅是語言文字?難道做一個好老師,就一定奔著考試的常勝冠軍努力奮斗?

  誠然,在這個教育被異化了的時代,教育,被賦予了太多與之并無多大干系的`社會的烙印,涂抹了太多功利的色彩。但是,如果你還心存那份對理想教育的向往,對教師職業的許多期待,對語文的些許眷戀,對學生深切的期望,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么,你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不平庸的語文教師,一個語文教育的專家。

  也不要忘記了,在張揚你的個性同時,一定要遵循教育的共性。換言之,在你無拘無束地邀領你的學生一起在語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時,你還必須有一雙堅實的翅膀。這翅膀,就是語言文字的基礎。因此,我們提倡的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飛揚。

  打造精品課堂,夯實語文雙基,注重能力培養,彰顯學生個性語文老師,你要做的還很多。語文老師,你很累,做個好的語文老師,其實很難。

  我衷心地希望,在教學之路起始的時候,不要迷失了,不要盲從了。

此致

敬禮

  建議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2

尊敬的所有語文老師:

  在你無拘無束地邀領你的學生一起在語文的天地遨游的同時,你還必須有一雙堅實的翅膀。這翅膀,就是語言文字的基礎。因此,我們提倡的是共性基礎上的個性飛揚。”

  那么,我們所認為的共性是什么?如何才能在共性的基礎上做到個性的張揚?其方向在哪里?

  我認為:認識共性的問題,也就是認識語文是什么的問題。多年來,人們對于這個問題各執一詞,眾說紛紜。爭論過后,各人還是教自己的書,還是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陶醉地舞蹈。有的,教學成績好但缺少反思,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適合學生的,幾十年就這樣“無畏”地走過;教學成績一般不得不反思的,拘囿在自己的圈子里掙扎,掙脫而不得解。到底語文教師應該走哪一條路?哪一條才是我們的真路?今天的專家這樣說,明天的教授那樣說,我們真的無所適從了,于是,到最后就作罷了,還是覺得自己的路最適合自己了。

  這樣的焦灼和因此所養成的“無所謂”的態度,占據了我們語文教師的心。但是,在我們的內心,渴望變革,渴望走“正道”的希望從未熄滅。我們在反思,我的教學是不是走歪了;我們在懺悔,我的教育是不是“非教育”的。是啊,我們是該全面反思和懺悔的時候了。反思的方向在于:我走得或快或慢,但這是一條背道而馳的路;懺悔的方向在于:在自己的田地里,做的是“不得人心”的所謂“好事”。

  那么,在這里我堅決地提出:只有認識了語文是什么的問題,才能解決如此多的弊病。那么,語文是什么?在我看來,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師,不要陷于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論爭中讓自己無所適從。一線教師自有我們自己的理解,語文就是兩種認識,你說的語文是小語文還是大語文,我的意思是說:我們要樹立大語文觀。在大語文觀認識的基礎上,語文其實就是三個語詞:“文字、文學、文化”。文字,我們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和記憶,這需要像考據家一樣仔仔細細不得馬虎;文學,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進入文學的田地滋潤和熏陶,培養書卷氣,在這里,要的是涉獵和碰撞;文化,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問題要放在大的文化背景下來解讀,來品味,來判斷,來接納,來創建,在這里,要的是交融和碰發。

  解決了語文是什么的問題,我們就要扎實地前進。我們不妨把語文教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部分。通過感悟,親近作者思想,體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識記字詞,掌握語法,熟悉文章的寫作規律,這是“小學”。“大學”教學應舍棄一切條條框框,徹底擺脫匠氣,或作慷慨激昂的演講,或創設如臨其境的氛圍,或民主平等的討論,以融動心靈為目的。“小學”教學則應如學者一般,仔細辯析,認真分類,全面總結,以準確運用為目的。兩種課程分清,合理安排,各自獨立而又互為補充。我想基于以上的實踐,我們所提出的:要給學生一個好的分數,進入高一級的'平臺;要給學生一個思想的天空,進入一個思想的境界,是能夠實現的!

  解決了共性的問題(在單位獲得了一定的認同感),那你就可以在共性的基礎上盡情地和你的學生飛翔了,我們知道,這個飛翔叫“張揚”。張揚有度,張揚有法,張揚有果,這樣的張揚那就是個性。個性的個體多了,語文才稱之為語文。

  張揚有度:我們語文教師都有這樣的通病,把自己的理解強加給學生,以前是強加于學生教參的觀點,現在是強加于學生自己主觀的想法,殊不知這樣的傾向是極其危險的。危險在于,你可能給學生帶去一種極端的個人主義的宣泄,而不是一種兼容并包的胸懷。所以,我們要做的是:給學生一個思想自由的天空,而不是把你的思想和做法強加于學生的身上。讓師生在自由思想的天空下,汲取一切人類文化的成果,在不斷探求的過程中獲得思想的啟迪。

  張揚有法:一切文學都已經失去了她存在的現場。我們語文教師就沒有必要讓學生必須信一種他人對文章的解說。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讓文學活在當下。簡而言之,那就是要鏈接生活。在文學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字里行間參透當下的人生百味。也許,你要說:人生百味,學生尚且過早。過早的給學生一些灰色的東西,不利于他的成長。但我始終堅信:只有接觸真相的人,才越來越堅強。也許,你要說:那么深奧的東西老師都接受不了,學生能接受嗎?我說能!其實,你說出“不能”的根由還在于:你所認為的教學就是傳授知識,教師永遠比學生能在作祟而已。在這里,我還是懇求各位老師,其實學生比我們更優秀。我們不能拿著我們僅有的一點知識橫亙在學生求知的路上,這樣做就是扼殺。

  張揚有果:課堂張揚了,氣氛活躍了,師生關系變得融洽了。但是在這里,不要融洽過了,否則就成了隨便。我們不學那些“以學生的怕老師贏得課堂的敬畏”,我們要力求:讓思想使師生浮躁的心沉靜下來。有了思想的交流,有了沉靜的課堂做基礎,那必須有“有效的果”做結,才是完美的。但是,在現實的課堂上,我們做到了個性的張揚但是學生所謂的成績平平,這讓我們百思不得其解。我想:你所認為的個性張揚,只是你教師一個人的個性張揚而已,課堂上,根本就沒有學生真正的參與。這樣的課堂,學生的閱讀能力、寫作水平,在你的瀟瀟灑灑中變成附屬。你總認為,他們的成績肯定會好的,殊不知,大相徑庭。那么,在這種焦慮面前,我們要做的是:個性張揚的目標是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不妨,可以和學生一天背一段優美的文字,取消讀書筆記;不妨,可以和學生隔天背一首課外詩詞,取消周記的寫作;不妨可以和學生兩周一次背一些文章的好題目,取消寫作提綱練習。所有這些不妨要指向教學實際。優美的文字,可以用在哪一類的作文中;課外詩詞,可以做哪類作文的大小標題等等。實際上,還是我在第一條建議里所說的:我們追求思想的自由,而行動上要妥協。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3

尊敬的語文老師

  您好!我冒昧給您寫這封建議書,請您從百忙中抽空看一看。

  就是希望老師能夠讓同學們多集班費,買一些學習資料和同步作文放在圖書角上,定期換新的書籍。我們看來看去都是這些書,會讓大家感到乏味。

  有的同學非常離譜,不把自己的好書貢獻給班級,卻把無用的漫畫書和一年級用過的同步作文放到圖書角,應付老師。還有的同學更是自私,一本書都不捐呢!

  最近班里經常出現偷書的問題,我希望老師能重視它,不能讓這些人逍遙法外。我覺得應該讓同學們投票決定,找兩個比較可信的同學當圖書管理員。讓他們做好每一次借書的記錄,如果發現了小偷應該讓書本的主人決定怎樣賠。

  同學們不愛護書籍,不但把圖書角弄的亂七八糟,而且還把書本弄得遍體鱗傷。還有誰愿意在臟兮兮的圖書角里借書看呢?應該對不愛護書籍的.人做出處罰,要對捐書的主人做出賠償。要讓同學們定期打掃圖書角,保持書本的整潔和衛生。

  我真心向您提出這幾點建議:

  1、收集班費,購買新書,定期換書。

  2、要求每個同學最少捐兩本書,并且是對我們有利的書籍。

  3、選出圖書管理員,不能讓偷書賊逍遙法外。

  4、愛護圖書一角,定期打掃衛生,對破壞書籍的同學做出處罰。

  建議人:

  日期: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4

親愛的語文老師:

  曾老師,您好:

  這個暑假,我在網上找到一個叫“作文網”。它是教育局辦的。網站的特點就是師生互動,各敘己見。只要你把作文投上去,大家都可以幫你點評打分,你也可以幫別人點評,就在這熱熱鬧鬧的環境中,使我收獲不少,也愛上了作文。

  而且,我覺得在這個網站,有許許多多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中小學生,他們的作文水平都很高,又是一個非常謙虛熱情的群體。為什么在這兒,同學們都那么熱愛作文呢?更可貴的是,他們的作文都寫的非常自信,就像在玩兒似的。不像在我們班里,有大多數同學都害怕寫作文。就算被逼而寫出來了,也只是幾句千篇一律的話,構思不新,語句不新,題材不新,幾乎停留在二、三年級的寫活水平上。這怎么是好呢?

  我覺得學生只靠老師平時布置的課堂作文是不夠的,寫作文是靠博覽群書、細察生活、積累素材的,但更重要的還是要我們多寫多練,特別是要培養同學們對寫作文有興趣,要讓同學們自己主動想去寫,讓同學們有感而發,這樣才能提高作文水平。所以,我想提個建議,是不是我們班也可以成立一個作文興趣小組,比方說“綠太陽文學社”之類的。

  但是,我是個性格內向的女孩,膽子小,組織能力差。所以希望曾老師能夠幫助我成立這個小組,讓愛寫作的.同學們都來參加,利用課余時間進行互相交流、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促進,使大家的作文水平有所提高。然后讓同學們把作文投到小荷網上去,讓同學們結識更多的作文愛好者。通過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而提高我們班的作文水平。

  曾老師,不知道我的建議是不是切合實際,請老師決定。

你的學生:

  20xx年9月20日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5

  今天中午,我參加了語文組的一次教研活動。地點在板房會議室,內容是由教研組長歐東升老師傳達到成都參加語文學科“有效教學研討會”的有關精神。歐東升老師把五個半天會議(研討活動)的內容作了認真的傳達,并且談了自己的感受。但我覺得今天的活動可能是受到時間的限制吧,開展得不夠深入,只由歐老師作了會議傳達,其他同志沒有參與討論發言。

  針對我校語文教學的狀況,對我們語文組的同志做幾點建議。

  一.加強朗讀訓練,對古詩文及其它重點篇目、段落要求學生背誦。通過朗讀、背誦培養學生的`語感。

  二.適當開展寫字教學,堅持對學生進行書寫訓練。要求學生書寫工整、規范,不寫錯字別字,注重詞語的積累。

  三.鼓勵學生訂閱課外讀物,增大閱讀量。

  四.指導學生觀察社會,感悟生活。鼓勵學生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悟,以日記周記等形式記錄下來。通過建立班級美文集,或班級博客等,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五.教師要多閱讀,堅持寫作。平時聽老師擺談,有的很有見解,可是大都沒形成文字。如果我們堅持每天能有三千字的閱讀量,一千字的寫作量,通過博客,圈子,與同事,與學生相互交流,幾年下來,定會有所成就。 其實,這一條也是對各學科老師的建議。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6

尊敬的所有語文老師:

  以下是鄙人的一些建議,可酌情參考:

  第一,老師要學會根據不同的學情來確定、調整教學內容。如果一個班的學生,有的水平高,有的水平低,怎么辦?可以嘗試復式教學法,先給這個階段的學生講,再給另外一個階段的學生講。老師一定要記住,你們是要駕馭課堂、駕馭學生的,不能反過來讓課堂、讓學生駕馭你們。

  第二,學情至少可以分為三類:重點學校、城市學校和農村學校。如果你教的是重點學校,重點之“重”在什么地方?重在一定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開展邏輯訓練,注重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的關系,等等。

  第三,老師始終要明確,語文課的教學目的是什么。教材當中有許多關于動物、植物或者景物的課文,語文老師一定要講出在作者筆下,這些動物、植物、景物如何美,作者用怎樣的方法表現這些美。語文老師不是生物老師、美術老師、思想政治老師。

  第四,幾乎所有語文教材中的課文都有精講和略講之分。老師講任何一篇課文,首先要辨別是精講還是略講。精講的一定要講透,略講的`點到為止,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這是一個基本規律。如果講課文不分詳略,都用同一種方法,那是違反教育規律的,編教材的目的就是讓大家有所參考。

  第五,語文老師要反思自己是否明白學生需要什么,該如何教給他們,而不是總埋怨學生水平太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會,沒法兒教。

  第六,深文淺教,淺文深教,是一個永遠的教學原則。不怕有深文,也不怕有淺文,如何深、如何淺,關鍵看老師如何駕馭,如何判斷,如何緊密結合學情。建議教深文抓住一個或兩個知識點,講透、講足,千萬不要散開式地以深講深。

  第七,分析課文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一篇課文需要挖掘的東西特別多,老師們要學會抓重點,堅持“一課一得”原則,不要面面俱到。

  第八,千萬不要認為講得深就是深刻,把一點或兩點給學生講明白、講透就很好。現在很多老師覺得,要把課講得很深,引經據典,才能體現老師的水平。中小學語文課不需要引經據典、不要講得太深,除非是教重點實驗班,而且是文科重點實驗班。

  第九,特別建議老師們在講課時要注意文章體裁,至少要注意文學性體裁和非文學性體裁的區別。文學性體裁一定要以情為主,要情濃意長;非文學性體裁一定要以線索為主,要思路清晰。當然,無論是文學性體裁還是非文學性體裁,都不能離開語和文。

  第十,建議老師把自己的課堂減掉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多出來的時間干什么?把課堂還給學生。語文課不僅是老師講,還是學生學,老師的話越少越好。老師要學會引導學生說話、寫文,誰能把學生表達的欲望“撩撥”起來,誰就是好老師。

  第十一,千萬不要以為語文想怎么講就怎么講。語文課不是隨意開放的,有自己的原則、規律和方法。最基本的原則、規律和方法,就是不能離開語和文。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7

  作文問題是我們語文老師心中的痛。不得不來關注,回避她就是回避我們的語文教育生活。我從事語文教學20xx年,對于作文的認識經歷了從懼怕到茫然到摸索到從容到本真的不斷求索的過程。那還是說說我們心中的痛吧!!痛定思痛,趟出路來,繼續前進。

  自己和學生花費了那么多的時間,到頭來,學生的作文成績還是平平。我想,這里面有一個考場作文和性情作文的區別問題。考場作文,在現今階段還是衡量學生作文水平的唯一方式,這就需要我們培養學生寫出規范考場作文的能力(這還是我說的行動上要妥協的例子)。性情作文,就是學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就是學生現實生活的再現,只可惜在現階段這樣的作文在考場上是不受歡迎的。實際上我們語文教師花了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培養學生的性情作文上了,學生確實是才思敏捷、思如泉涌、措萬物于筆端,但你不要忘了這一切都不是規范的考場作文,這樣的作文是不會得高分的。

  痛定思痛,在最初的階段,要扎扎實實培養學生規范考場作文的能力。每周一篇作文寫作,每周一篇周記練習,每周幾篇閱讀摘抄,一對一地面批,學生作文水平提高還是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出了問題?我想這里面有一個輸入和輸出的問題。學生不讀書,材料來源僅僅局限于課本的文字,如此多的作文訓練,哪有那么多的東西寫出來,這也就是無源之水必定枯竭的問題。

  痛定思痛,在低年級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讀書涵養,要和學生一起讀書,必要的時候,還要一起背書。我一直對美麗的文字充滿感激,我常常將這種感激與學生一起分享:(下面的文字,是我和我的每一屆學生背誦的)

  心的本色該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瀾,不論順逆,不論成敗的超然,是揚鞭策馬,登高臨遠的驛站;敗,仍滴水穿石,匯流入海,有窮且益堅,不墜青云的傲岸,有"將相本無主,男兒當自強"的倔強。榮,江山依舊,風采猶然,恰滄海巫山,熟視歲月如流,浮華萬千,不屑過眼煙云;辱,胯下韓信,雪底蒼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肯因噎廢食。

  可能我們存在這樣的認識:既然是考場作文,當然是規范下的大一統了。你有沒有想過,作為閱卷者,你也會對100多份千篇一律的文章"嘔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百花齊放。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便是:讓學生從政治的言語中逃離出來,讓學生從不由自主地集體話語中突圍出來書寫帶著個人標簽的文字。當然,這還是在規范的指引下:

  將學生的作文細細翻閱,逐個分析。

  你要看你學生的作文是不是還是兒女情長的喋喋不休,校園頹廢情感文學的絮語;

  是不是還是科幻魔法的大比拼,星球大戰的虛無世界;

  是不是還是環保批判小河污水,教育批判減負的空洞的叫嚷;

  是不是還是課本的翻版和摘抄;

  是不是還是別人的語言、別人思想的落腳地;

  是不是還是某種莫名情緒的亂無章法的表達;

  是不是還是雜草叢生一看生厭的潦草表達;

  是不是還有所謂人云亦云的"道德文章"而無半點的個人情感。

  如果,我們學生的作文就是上面所列舉的類型。那么我們教師必須引導他們改變。要徹頭徹尾地改變。取而代之的是:

  為人生的寫作要的是深度和思考;

  為生活寫作要的是情真意切和娓娓道來;

  為人文的寫作要的是獨特的思維和角度。

  這種改變必然是錐心的痛,刮骨的痛,但我們可以告慰的是我們的學生如果沖破自己給自己筑起的壁壘,迎接他們的必將是廣闊的原野和快樂的旅行。 作文主要的目的在于考察寫作者的自由運用語言的能力以及人文精神儲備情況。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我們常常受那些華美語言的影響,而忽略了文章思想的傳達!那么,不妨教給我們的學生:

  寫作的原則:別人無,我獨有;別人有,我精細(細節);想別人不敢想;新奇獨特見解獨到而符合常規。

  別人筆下的學生情感瑣碎的描述,我不寫,我的選擇是將視角轉到人生、社會,尤其是有價值,有思想的人生,痛苦的人生,掙扎的人生,無助的人生,卑微而偉大的人生,獨一無二的人生,詩意的`人生;社會:我們可以去抒發真善美,

  那些陽光奮進的東西,但是下面的東西,你也不能不關注這些,還是那句魯迅的老話:中國不需要溫文爾雅的士大夫,我們需要的是披槍的斗士;也許你關注的東西,理解的有些膚淺或者有些不理智,說那是以后的事情,那是大人的事情。但是,也許到了那時你有了想法,也會有了顧慮,等一等再說的念頭,事不關己的想法,會限制了你的思想和手腳。青春的年紀要的是揮斥方酋、書生意氣,要的是敢打敢拼。那么就拿起你的筆吧,為你的青春留下一段思考的清泉,沉思的文字,一段值得驕傲的思想足跡。

  那么師生一起來關注下面的世界吧:

  我們看起來風平浪靜,幸福無比的家庭,其實,在生活的里層還有眼淚,巨大的痛苦和悲傷,雙親的冷戰和隔代的障礙,畢竟張愛玲說過:"人生,是一披爬滿虱子的華麗長袍"。

  我們看到的美麗世界;高樓、霓虹燈、別墅、華燈初上、歌舞升平,這一切讓我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但是,世界的構成是多角度的,下面的世界你接觸了沒有:患病無錢醫治的母親在家無望的等待;某河流域兩岸的農民罹患癌癥的人數盤升;失學兒童那雙無助期待的雙哞;城市街頭身穿破衣爛衫的乞討者;下崗的姐妹兄弟在小攤面前陪著笑臉待客——————這一切是真實的,是理所當然關注的人生和社會。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懼歡顏",同樣是我們的期待。我們快樂成長的同時,圍繞著我們的不僅是物質生活,還應該有精神生活的圍繞。畢竟,決定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和人生旅途的長短在于我們思想以及精神的含量和儲備。圍繞在我們周圍的不僅是父母的叮嚀和教師教誨,還有那些故去先人的炳照千秋的精神和價值,還有新時代榜樣支持他們的心靈世界,我們應該感知到屈原、李白、杜甫、孔子、老舍、等等在某一個角落注視著我們,讓我們感到自己并不孤單。是啊,也許還太早,也許看起來過于深沉,但是我們畢竟被魯迅的:"完美的蒼蠅永遠是蒼蠅,滿是傷口的戰士永遠是戰士。"的話語滋養過。我們在摒棄了父母"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古訓"后,積極地伸開雙手擁抱這個世界的同時,不要忘了人心的險惡,多一雙明辯的雙眸,走穩腳下的路。你要知道這個世界誰不能陪誰一輩子,當你現在所要依靠的所有,一一在你的世界里消失的時候,也希望你能夠堅定地在這個世界走下去。

  維特根斯坦說:"想象一種語言就是想象一種生活方式。"我把它作為了上面文字的題目,目的在于:讓我們語文教師明白,一種語言就是一種生活的折射。

  "小學"只有與"大學"相統一,語文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大學"只有以"小學"為基礎,語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育人的作用。語文素養就是在"小學"與"大學"的統一和融合之得到發展的。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崔老師把語文教學分為"小學"和"大學"兩種形式,我是贊同的。從90年代的過分強調工具性而諱言人文性到突出人文熏陶忽略工具性,語文教育終于再回歸到落實人文熏陶與語言訓練的統一的大道上。何為"小學",何為"大學",崔老師的定義也是基本全面的:"通過感悟,親近作者思想,體味作者情感,提高思想水平和審美能力,這是‘大學’。識記字詞,掌握語法,熟悉文章的寫作規律,這是‘小學’。"我想結合多年來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崔老師所講的有所補充。

  "小學"不可丟

  語文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其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使用語言,包括要使學生學會理解和自我表達語言、學會用語言來進行交際、學會積累語言。我們在為一些年輕教師在考試的壓力之下所作出的要扎扎實實地夯實語言文字基礎而擔憂的同時,必須明確:語文,就是要乘著語言文字飛翔!

  語文素養包括:字詞句段篇的積累,語感,思維品質,語文學習的方法和習慣,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和口語交際的能力,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知識視野,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內容。但是,丟掉了語文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語文素養便是無源之水,空中樓閣。我們的很多語文教師都不敢在語文課堂上講基礎知識,閱讀教學時都不敢歸納中心、分段。其實,閱讀教學只有以本為本,才是根本。因此,我們在語文課上不能丟掉語言文字這個本體,不能忽視對文本語言的的理解。當然,我們要讓學生在品位文本語言的過程中給學生以智慧的同時,也要讓學生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促進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具體到語文課堂教學來說,一般意義上的閱讀只需要讀懂文章內容,明白這篇文章寫了什么事、什么景、什么人,表達了什么思想,再進一步有所感有所悟就可以了。而課堂閱讀教學,不但如此,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識字、寫字、聽話、說話、讀書、習作,以及做這些的方法與習慣。課文是編者為學生精心挑選的"范文",它承載著這么多任務,因此,閱讀課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文章內容上,它真正的功能在于發展學生的語言,提高學生理解和表達祖國語言(包括書面語和口頭)的能力。課文是源頭,讓學生在清澈的源頭中打下扎實的基礎,是語文老師的職責。在語文學習的天地里,我們所給予孩子的,就是幫他們發現語言這件表達世界外衣的美麗,喜歡它,并讓它逐漸成為手中日趨熟練的理解和表達工具。

  我國的語文教育是母語教育,因此,"小學"還有它母語的特點:一是這一過程中要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二是母語教育環境的特殊性,生活處處時時都可以學習母語;三是應該以語文實踐為主,重視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大學"不可少

  語文是一種文化,是和人的生命、心靈、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但長期以來,語文課程性質定位不準,造成了人文價值的失落,教學脫離生活實際、學生不愛學習語文、語文教學低效多耗等問題。

  "根據對語文課程性質與地位的理解,以及課程改革的新理念,經過綜合、梳理,總目標歸納為十條,這十條并不是隨意排列的,有一定的邏輯順序。大致而言,前五條目標從語文素養的宏觀方面著眼,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與過程和方法兩個維度上有所側重。""后五條從具體的語文能力培養方面著眼,側重在知識和能力這個維度。"這樣,在課程目標中準確而恰當地落實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課程性質的定位,也保證了語文課程思想性的地位。

  語文課程中的人文性包括三層意義:第一是追求自由的精神,即強調個人的自由與尊嚴,在教學中充分尊重學生的自由與自主,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反思和懷疑批判的精神。第二是強調每個人獨特的生命價值,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和差異性。第三是對學生進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學生的精神領域。

  長期以來,學生常常被置于從屬的地位,處于被動的狀態。即使在很多優秀的課例當中,在熱熱鬧鬧的課堂氣氛下,是教師對學習主體的漠視,是教師自我風采的展示!課堂氣氛較以往變得喧囂熱鬧了,以為這就是尊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張揚了學生的個性,以為這就是新課程、新理念所帶來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程的挖掘,而這種拋開語言文字本體,忽略語言學習的傾向,恰恰是舍本逐末、喧賓奪主的做法,是虛化語言文字學習的表現。所謂"小學"與"大學"是相輔相成的,沒有了"小學"又哪來"大學"?語文是融合了"小學"與"大學"的學科。因此,我們在語文課堂上不可丟掉"小學",亦不可舍去"大學"。 "小學"與"大學"的圓融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教學過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過程,是互相滲透、相互促進的過程。也就是,在"小學"與"大學"互相融合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的能力,掌握最基本的學習方法,從

  而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并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

  "小學"只有與"大學"相統一,語文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大學"只有以"小學"為基礎,語文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育人的作用。語文素養就是在"小學"與"大學"的統一和融合之得到發展的。

  課程教學目標是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其中,前兩個綜合維度體現"小學",后一個維度體現"大學"。三個維度的互相滲透、融為一體,就是"小學"與"大學"統一的體現。因此,我們不可以將"小學"與"大學"作為兩種完全不同的教學形式,即使同一堂課,"小學"與"大學"也是互相滲透,互相融合,共生共存的。

  具體到操作層面上來講:從教師的角度看,如何發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如何在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應采用什么教學策略來促使"小學"與"大學"相融合,何謂兩者圓融的最佳狀態和最佳效果,采用什么樣的評價標準;從學生的角度看,應具備什么態度、情感對待"小學"與"大學",怎樣處理教學的統一要求和個人的獨特感悟、體驗、理解的關系,如何通過探究活動,透過語言文字的表層去體會語文的人文精神、理解語言文字中蘊含的人文特征,這些問題都應當成為教師思考的關鍵。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8

敬愛的語文老師:

  您好!

  現在已經是九點了,老師,您也該休息了吧,請原諒打擾一下,聽聽我的心聲吧!

  您一開始教我們的時候,我們還不怎么習慣,慢慢地,我們的關系已經不錯了,成績,紀律漸漸地也都更好了,這當然也要歸功于您,若不是您用心良苦,想方設法,也許我們就終就不見天日,長期處在陰暗的角落里。

  老師,您發覺了沒有,80分的很多,我想,大概就是以下幾點導致的:

  (1)作文扣分嚴重。

  (2)閱讀,課外知識懂得太少,不理解意思。

  (3)字不整潔,亂。

  為了讓我們六(4)班的明天更加美好,我提出以下幾點:

  (1)組成”三幫一“學習不好的和三名學習好的組成一隊,考完后,看看哪隊最優秀,評獎。

  (2)積極鼓勵有電腦的人查閱大量資料,并加以整理,叫每人買一本專門抄資料的.本子,背誦。

  (3)練習多一點。

  (4)專門買一本字帖,每天練一張,不撕,交上審閱,不過關者重寫,或罰抄。5)鼓勵大家多多寫作,舉行一次作文比賽。

  哦,不早了,老師,您也該休息了,我相信,六(4)班是不難教的,您的努力沒有白費,我在這謝謝您的培養!

  此致

敬禮!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9

敬愛的語文老師:

  您好!

  語文老師,有些話不好當面說,所以,我在文章中和您交流一下。

  我感覺您是屬于“唯美派”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您總是比較喜歡好詞佳句多的一些文章。

  那次考場作文是半命題的《什么給我的感悟》。您給我們讀了一篇《遠方給我的感悟》。讀完后,您說這篇文章很好,經過改卷老師的一致認同,只扣一分。但我總覺得,這篇文章很“空洞”,沒有具體事例,全文都是好詞佳句,抒情之類的話一刻都沒停息過,到最后我什么也沒聽懂,只聽懂五個字:遠方很遙遠。我認為這類文章只是花大本錢去包裝,表面看上去,哇,這么抒情!這么有詩意!但仔細回味就會感覺沒有什么實在的內容,很“空”。

  還有一次,我發現自己的作文成績老是在A與B之間徘徊,我很郁悶,不知這是為什么,便把同學的作文拿來看看,特別選了幾篇成績為“A++”的作文,果不出所料,里面的好詞佳句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斷,一個接著一個,一句連著一句,也不知他們哪來的`這么多好詞佳句,這也太夸張了吧,寫文章不就是說話嗎,可生活中哪個人會這樣說話呢?這連篇累牘的好詞佳句,哪是人話呀!

  可為了分數,無奈我也學著他的樣子寫了一篇“好詞佳句”派的,雖說沒有“A++”但也有了“A+”。我還看了一些同學的文章,有些文章我覺得寫得很有個性,內容情感都很真實,可就是不入老師的法眼,雖說沒扣得很厲害,但至少也扣了三四分。哎,在老師眼中,好詞佳句多的“唯美法”、“爛抒情”真是很吃香。

  語文老師,希望你也能接受一些有個性的文章,因為每一個人看事情的角度是不同的,真正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的,這才叫創作!說實話,我不喜歡那些好詞佳句堆砌起來的所謂的“美文”,如果硬是為了高分去勉強拼湊,那真是一件痛苦的事。

此致

敬禮!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0

  (一)別丟了基礎知識

  我們作為語文老師要講解一篇文章,往往喜歡帶領學生欣賞文章的情節結構,藝術特色,給學生講修辭的運用,懸念的設置,講人物的性格,事物的特征^好像這些才是”技術性”的知識,而往往忽略了或不屑于基礎知識的教學、認為那是小學階段重點學習的東西、其實,小學階段僅僅是個開始,而大量鮮活的詞匯還需要繼續積累,易混易錯的常用字詞還需要我們繼續引導學生去辨別分析,諸如字的音形義,詞的詞性詞義感情色彩語體色彩,短語的類型特點,簡單單句的句子成分,二重復句中用來區分關系的關聯詞,以及病句的修改等,都應該系統的做一些講解、但因為許多老師有急功近利思想或單純應試思想、認為我省的中考已經多年不涉及此類問題,所以總在教學中大膽棄舍,但實踐證明,規范的語法教學對學生的語文學習益處多多、近幾年來我們的中考命題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并且已經在考卷中有所體現、而很多考生在中高考試卷中基礎知識部分丟分嚴重的現象,也反映出我們基礎知識教學環節的薄弱、也許有些東西中考不會直接涉及到,但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基礎知識的重要性,嚴格要求,常抓不懈,循序漸進,積少成多、時間長了,扎

  實的基礎知識的隱性作用和長效作用就會凸顯出來,它會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項訓練活動中舉重若輕,,大受裨益、

  (二)別丟了教材內容

  好多年了,我省的中考語文試題因為遵循穩定原則而保持格局基本不變:古詩詞默寫,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和寫作、后來又增加了名著考查,基礎知識考查和綜合活動能力考查、但有兩點是不變的:文言文總在課本之內,現代文總在課文之外、這就又使我們的一部分語文老師有了自我調整的教學方案:文言文和古詩詞我就重點講課程標準上列出的各版本都共同選入的,即我們常說的文言文16篇和古詩詞34首其余的一律不再講解分析,尤其是在初三復習階段、而現代文閱讀則更是自由靈活,因為知道絕對不考原課文,就大膽省而略之,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課外現代文閱讀訓練、我認為這實在是舍本求末之舉!

  文言文和古詩詞的誦讀學習是讓我們的學生多多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用以積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初中三年里,各版的語文課本里都有數量可觀,質量上乘的名篇佳作,讓學生在記憶力旺盛的青少年時代多多誦讀,其實是給了他一筆寶貴的財富,而不是增加了不必要的負擔、況且積累多了,閱讀文言文欣賞古詩詞的能力自會提高、所以我們不主張只圈定16篇34首、但是我們冀教版的現行教材,不論文言文還是現代文,都沒有講讀與自讀之分,如果都細細處理,任務量的確又很大,怎么辦?我的辦法是,每一單元中重點講解一篇文言文和一篇現代文,其他的都以閱讀文訓練的形式來處理、

  文言文重點抓住精彩段落或句子,讓學生認真誦讀,根據以前所積累的古漢語知識疏通文意,然后老師再設計問題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賞析、學生對作品理解深刻了,精彩段落或句子的背誦也就不是大問題了、現代文則按三分法(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或四分法(小說詩歌戲劇散文)分類定位,歸納每一種文體常見的問題及解題的思路方法,課本里的典范文章如果精析細講,確實可以收到以一當十,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說明文有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議論文有吳晗的《談骨氣》,記敘文有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說有契訶夫的《變色龍》,詩歌有余光中的《鄉愁》,散文有朱自清的《春》、讓學生自己設計問題并作出完整的答案、老師只做適當的補充、這樣每一篇文章都可以從方方面面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字的音形義到詞的感情色彩到修辭方法到篇章結構到景物描寫到人物性格到故事情節,從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說明內容到論點論據論證學生在出題答題的過程之中,消除了出題的神秘感和做題的緊張感,鍛煉了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既完成了學習任務,又提高了閱讀水平、當然,老師要善于總結歸納,讓學生學會做”這一類題”而不是“這一道題”、總之,踏實而系統的學習,比拋開課本讓學生盲目而散亂的去做大量粗制濫造的課外閱讀題,效果要好的多、

  (三)別丟了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

  無論做什么事情,自主總比被動的'效率高。讓學生獨立自主的尋疑解疑答疑的效果,確實比老師在黑板上一味的填鴨式講解好的多、讓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合作,共同探討問題,比師生單純的一對一問答式啟發教育效果也不錯、但我們做老師的有時候就是放不下一顆拳拳之心吶、總認為那樣是在浪費時間,所以好多問題就自己包辦著一堂課講下來了,盡管講的旁征博引,聲情并茂,但臺下的學生并不領情,有的甚至已經夢游周公去了、其實,我們做老師不必這樣辛勞,但這需要技巧、上一堂課之前,針對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要巧妙的設計問題,課上要想辦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盡量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學生自己悟出的道理和方法,印象深

  刻,一輩子都不會忘掉,當然,這需要老師在課下的功夫做足、這叫課下以勞待逸,課上以逸待勞,別舍不得,試試看,說不定學生會在課堂上給你許多意想不到的新奇和驚喜!

  (四)別丟了情感教育

  以前我們常說德育教育,但我總認為用情感二字涵蓋的范圍更廣,它包括對學生的審美能力,感情傾向,個性發展,道德品質,氣質修養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在這一點上,語文課是當之無愧的陣地和前沿、想想看,還有哪門課能像語文這樣,優美含蓄的凝練深刻的蘊藏如此之多的至真至善至美啊!

  但我們往往一上課就是新舊知識的聯系,考試范圍的劃分,重點難點的分析,大題小題的羅列。我們往往忽略了,沒有了情感的滋潤,語文課堂就是一片荒蕪的沙漠。

  《揀麥穗》里純純的人性之美,《爸爸的花兒落了》中成長的憂傷,《晏子使楚》的智慧雄辯,《唐雎為安陵君劫秦王》的忠肝義膽,范仲淹的先憂后樂,杜子美的“安得廣廈千萬間”精美的文章總有唯美的思想,我愿語文課成為孩子們真善美滋長的第一課堂。

  (五)別丟了寫字教學

  我發現我們現在的學生,書寫能力是真差!說實話,有時我看著收上來的學生作業,看著看著我的腦袋就大了。為什么?又臟又亂又難看!我再統計考卷中他們的作文分,字臟的基本上是二類文以下。

  學生書寫差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小學基礎沒打好,比如作業太多沒時間練,比如網絡時代鍵盤輸入的普及但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做語文老師的不重視。我認為每周設一節寫字課很有必要。現在國家很重視人們的漢字書寫能力,已經準備為學生的書寫定級,不管素質教育還是應試教育,我們語文老師最起碼都應該教學生一筆漂亮的硬筆字。

  還有,對我們的學生,別丟了耐心,別丟了熱情,別丟了大語文教學的環境;別丟了公平,別丟了公正,別丟了那幾個所謂的后進生而對于咱們自己,別丟了對專業的認真,別丟了對工作的熱情;別丟了不斷完善和充實,別丟了不斷提高和進步;別丟了跟同事們交流的習慣,別丟了向同行們學習的每一個機會!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1

敬愛的語文老師:

  您好!也許您不認識我吧?也難怪,我上課時舉手較少,也沒什么特別特出的地方,也就是這次周闖關考得還可以。

  打從第一節課開始,您給我的感覺就是,有幽默感,能夠活躍課堂上的氣氛。讓我們學起課文來,有一種感興趣的感覺。我覺的,我們真的需要這樣的老師,因為一旦老師說話同學們愛聽,那樣,學起課文來也就容易多了。

  另外,您布置的作業量也不大,有了充足的時間給我們預習和及時復習功課,同時,對我們的睡眠也有了很好的'保障。上課時,您提出的問題既有簡單也有復雜的,這樣一來,我們都會積極主動的去思考問題,在不自不覺中就培養了我們思考問題好習慣。我想,如果課堂允許我們互相討論問題,也許效果會更好的。

  此外,我覺得,您舉辦的那個“三分鐘演講”雖然很好,但是一次只能是一個人,很多同學沒有機會參加,也許再過一天,甚至是一個星期才會叫到別人,那樣很令別人著急。我覺得,老師您應該每節課出一個話題(當然我們也可以提建議),讓我們每一位同學按座位順序接火車發表自己的看法(每人限說一句),那樣的話,每次可多6到7個同學能夠展示自己的風采。

  當然,這只是我的一個小小的建議,采納不采納就看老師您了,不過我希望能得到認可。

  老師,我要說的話還有很多,由于時間限制,就先說到這兒吧!

  建議人:

  日期: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2

  以前從電影、電視就看到這樣一個場面:老師坐在教室前面的大椅子上,迎著窗外的陽光給學生朗讀書籍……閱讀,在美國被提到非常高的高度。美國教育部的網站,赫然寫著教育部長瑪格麗特·斯佩林斯的話:“能夠閱讀的孩子,是能夠學習的孩子。而能夠學習的孩子,將在學校和生活中成功。”以多年的研究為依據,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們認為,閱讀不是自然獲得的行為,而是需要習得的技術。因此,兒童的閱讀得到了全社會的支持。

  吉姆·崔利斯的《朗讀手冊——大聲為孩子讀書吧》被譽為改變了美國歷史的書籍,它之所以受到推崇,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它掀起了一股為孩子讀書的熱潮,進而推動了整個國家的閱讀進程。吉姆·崔利斯強調說,這本書并非要教孩子“如何”去閱讀,而是教孩子“渴望”去閱讀。因為,“我們教孩子去熱愛與渴望,遠比我們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美國的兒童書店或大書店的兒童區,往往布置得溫馨活潑,可坐可臥,令孩子流連忘返。圖書館的外借率高達30%—50%,而且不斷組織故事會、與作者見面會、節慶活動等,吸引小讀者,使孩子更容易親近書籍。許多孩子從穿著尿布的時候起,就開始出入圖書館。在很多美國家庭里見到的昂貴的精裝兒童書,不少都是從圖書館借來的.,而且很多社區圖書館是聯網的,小讀者可以在電腦上查詢某一本書的下落。

  國外對兒童閱讀是如此的重視,這就讓我想到了我們中國的小學生。從條件上講,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想看書時有書看,有的孩子就算到了小學畢業也未必去過圖書館。閱讀是需要時間的,課外閱讀的主要時間主要是在課余,但把所有任務都放到課外去并不合適,因為孩子在課外的閱讀時間通常是無法保證的。在語文課時日益減少的情況下,如何還能抽出時間來指導學生的課外閱讀?這就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認識到課文只是體現閱讀理念的一部分,更多的閱讀實踐應該放到課本之外。語文特級教師魏書生就曾經介紹說,自己一般只花一學期的二分之一的時間就教完教材,其余的時間都用來指導閱讀教材外的內容。

  我們語文教師可以推行一種持續默讀的閱讀教學方式,其目的是激發學生自行閱讀的動機,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其大致的做法是:每天抽取十到十五分鐘的時間,在教室內由學生自行挑選想看的書籍、雜志或報紙閱讀,老師不提問、不要求寫讀書報告,也不做任何分數記錄,一段時間下來馬上就有教學效果出來。當然,除了讓學生自己讀書以外,為學生念讀故事也是幫助他們成為一位真正讀者的必經歷程。一般人會認為,只有年幼的孩子才需要成人為他們念讀故事。事實上,從學習閱讀到建立閱讀習慣的過程,需要一個相當長期的過程,在不同的年級都有給學生念讀故事的必要,只不過是閱讀材料有深有淺。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是跟著懂閱讀的成人一點一滴學習模仿來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語文老師能做的和一般教學中所用的技巧差別不大。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杰洛姆·布魯納將這一觀念闡述如下:一開始,老師得先捉住孩子們的注意力,再慢慢地,用比較戲劇化的方式,來呈現這整個作品。在這一方面,我們語文老師擁有著獨特的洞察能力,能夠清楚地掌握孩子們對故事長短、難易的理解能力,用孩子們能夠接受的方式,在孩子還沒有能力完全自我閱讀之前,協助孩子們了解故事的每一個環節。老師的這一份工作,正是利用了所謂“最近發展區”中,這個存在于孩子在理解掌握一項學習之前,已經自我建立了一個概略認知的領域,來引導孩子學習。也就是說,老師為孩子們做了一件他們不會做的事;另一方面,也可以說他正引導著孩子,一起做一件如果沒有他,孩子就無法自行完成的事情。在這整個過程中,孩子們就慢慢地從一開始完全不會,到接手整個故事的念讀工作,老師也可以高高興興將這一項工作慢慢移轉給班級中的孩子們。念讀作品同樣有一個選擇作品的問題,要求老師選擇音節和諧、篇幅適中的作品,稍長的作品也可以選擇最有趣的部分章節朗讀,能激發孩子們自己往下閱讀的意愿就可以了。

  我們語文老師要注意,孩子們一本書看多久應該沒有特別嚴格的說法,一切都應該根據孩子的情況來調整,而且,這期間給孩子新書也是可以的。孩子有個特點,他喜歡熟悉的東西,因為熟悉的東西帶給他一種親近感,但是他又厭惡沒有變化的東西,所以及時加入一些新的內容會有助于調動他閱讀的積極性。如果他自己特別喜歡某一本書,并且樂此不疲地一天到晚都要看,我們也可以按照他的需求,就在某個時間段內持續的給他看這本書。記得兒子小時候有段時間就是特別喜歡每個故事,并且每天都要聽新的內容,那我就會每天都讀給他聽,直到他讀小學三年級才讓他開始自己看書,這樣堅持下來兒子至少已經聽了幾百本書的故事了,這對他如今較好的寫作能力幫助是很大的。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3

親愛的語文老師們:

  作為教師的責任在于:確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觀,培養有自由胸懷的民主主義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為表率。那么,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是什么?簡而言之,培養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養行動上妥協的公民人。

  語文教師只有轉變思維,才能走得更遠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這是眾人皆知的道理。同樣,有什么樣的語文教育觀,就有什么樣的語文教育教學行為。對于語文是什么,我們作為語文教師的都能說出個一二來,我們也許正陷于語文到底是什么的爭論中,我們也許在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左右搖擺中。但是,作為一個語文教師你有沒有想到:我是語文教師,但我首先是一個教師,那么教師到底是什么?在我看來,教師首先是引領者。知識的傳授,其實是末技,而學習方法的習得、習慣的養成、思想的引領是最為重要的。從這個意義出發,作為教師的責任在于:確立自由精神的教育觀,培養有自由胸懷的民主主義下的`公民,并以自身作為表率。那么,一個語文教師的責任是什么?簡而言之,培養思想上自由的文化人,培養行動上妥協的公民人。 思想上崇尚自由,即必須在思想方面敢于懷疑,勇于批評、堅持獨立的思考,并對于不同的學說有尊重心,養成民主式的思想習慣與治學態度。對于不同的學說與主義,學生都應該徹底了解,決不能以教師的學說為唯一。在眾多的學說面前,然后自己做一番分析,由自己的反復思考能力,從獨立自主的觀點,加以選擇,如此方能免于盲從。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具有自由思想的人。

  行動上必須妥協。妥協不是拋棄自己的思想追求,而是在行動方面必須使受教育者養成尊重異派存在的態度,必須學會協調、合作、折衷、讓步,乃至嚴復所說的“屈己以為公”。

  既然我們明確了我們語文教師的責任,那么,我們如何來行動,如何在行動喚起大踏步走的沖動。不妨,你可以做以下的嘗試:

  1、不斷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你所教給學生的東西未必是“真理”。

  無論你是一個什么樣的教師(工具性見長、人文性見長)千萬不要認為:你所教給學生的是唯一的真理,是千真萬確的定論。所以,你不妨告訴你的學生,老師所講得未必是真實。教科書上所說得未必也是真實,作為學生所要做的,那就是:多一雙明眸擅辨的雙眼,在慧眼的基礎上,善于用“第三只眼”來看問題。

  2、把問題放在更大的時空坐標中來思考,力求給事物以真實。

  這個問題是以懷疑和爭辯作為基礎的。比如你在講授《楊修之死》時,千萬不要認為教學參考書上所認為的“楊修最終被殺,是因為它卷入了曹家的家庭事務。”這樣的分析是千真萬確的。你可以不妨這樣啟迪你的學生,“同學們是否同意教學參考書上的分析,不同意的話,請說出你的理由”。這樣的一個懷疑,這樣的一個爭論,不就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的習慣嗎?不就是培養學生的自由之精神嗎?不就是培養具有獨立人格的現代公民嗎?如果,還是以教學參考書為“真理”。那么,作為教師的你,只是一個“工具”而已,那么你的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會不知不覺中變成的“奴化”的人。我們當然不希望看到:我們語文教師一個個變成“工具”,我們的學生一個個變成了“奴化”的人。那么,就從多一份懷疑出發,你越來越會發現,事情并不是如誰所說,你會更加接近真實。

  建議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4

  經常會看到:要上課了,語文老師匆匆忙忙地拿過課本和教參,粗略地瀏覽了幾遍之后,在教參上圈圈劃劃,找到了“重難點”,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開課了,老師不是先沉靜下來研讀課文,而是查教參、上網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組經驗豐富的教師發出“求助”的邀請:我可是代表咱們組出課,大家可要幫我備課!

  經常會看到:要上課了,語文老師匆匆忙忙地拿過課本和教參,粗略地瀏覽了幾遍之后,在教參上圈圈劃劃,找到了“重難點”,然后,大步流星地奔向了教室;要出公開課了,老師不是先沉靜下來研讀課文,而是查教參、上網查名家教案,或者直接向教研組經驗豐富的教師發出“求助”的邀請:我可是代表咱們組出課,大家可要幫我備課!

  以上,在我們的語文教師里面,恐怕還不是少數。新教師有之,從教數年的老教師亦有之。

  匆忙地備課后,經過試講,教師才真切地感受到:課堂分明是在走過場,僅有的是形式,全無文本內容的探究和學生學情的關注。教師好象是一位調度進度的總指揮,而學生則完全是沒有思想的木頭人,毫不情愿地被那位高高在上的指揮驅趕著,前進著。下課時,教師自豪地宣布,勝利到達目的地。但其實作為課堂真正主人的學生,卻收獲甚微,甚至一無所獲。這樣的課堂何來有效,師生的生命在這樣的消磨中度過!!

  那么,語文教師應當如何備課呢?

  文本:想讓學生喜歡她,自己就要先愛上她。我喜歡,在靜靜的夜晚,捧起課文,把自己放得很低,想象成我就是我的學生,由無知地初讀,到細細地品讀,再到愛不釋手地誦讀。讓自己在一遍又一遍的讀書當中,在一點又一點的發現當中,慢慢地喜歡上這篇文章,慢慢地愛上她。在你帶領著學生們去走進她之前,請你先問問自己,你是否喜歡她,你是否真的喜歡她,你是否真的非常喜歡她。如果是,那好,去帶領你的.學生們繼續一起去發現她的美好吧。當然,對于同一個文本來說,每個人的解讀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對于那些早已過時,沒有了時代意義,索然無味,大家都不喜歡的文本,我們可以跟它說“不”!干脆,把她打入冷宮!當然,我們總要顧及那“必須的妥協”,對于基本的字詞,知識要點等基礎知識,如果它涉及到考試,我們還是要去落實好的。只是,我們還要思考,是否有一個更加合適的文本可以替代她的位置?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從更加廣闊的課外,由師生一起去尋找,然后拿到我們的課堂上分享。因為,新課程改革的情形下,在教材自主選擇的今天,我們的眼睛除了應接不暇地看到紛繁的文本之外,還必須有一顆清醒的頭腦和善于分辨的眼睛。畢竟,城市與鄉村有差異,沿海與內陸有差異,連今天和昨天都有差異,所以,我們應該用發展的、科學的眼光重新審視我們的教材,重新建構新的教材體系,呈現給學生最適宜今天的他們的教材。

  延伸:讓生活成就語文,讓語文走向生活。有教師在執教《成吉思汗和鷹》最后一個環節時,找到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不能在發怒的時候處理任何事情”,然后又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對這句話的理解。而著名特級教師張偉在執教時則在在課內拓展閱讀,補充了《誤殺愛犬》《釘釘子》兩篇文章,既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和胸襟,豐富了他們的體驗和經歷。讓我們領略到了什么是寬泛的語文和思考的課堂,在學語文與學做人的完美統一中,學生的思想意識逐漸升華。當然我們還面臨著一個尷尬的境地,如果平時的課堂教學,沒有聽課者的情況下,我們或許會放開膽量,信馬由疆地自由發揮一番。但是,如果我們是帶著任務執教公開課,那么我們還要聆聽業務部門那些“權威們”的諄諄教誨,我想說,有時候,做課的老師真的很難,不僅是兩難,甚至是多難,因為,有時候聽課者的意見都是互相對立的。此時,就需要我們的老師清醒地認清什么是適合自己的,什么是可以堅持的。什么是可以堅持的呢?我想,語文,來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堂。,讓語文走向生活始終都是合情合理的。學生的語文學習應當建立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教師應當創設恰當的情境,喚起學生沉睡的記憶,讓學生已有的與當下學習相關的生活經驗進入到

  課程學習當中,讓學生的直接經驗與作者的直接經驗對接,使學生在比較、鑒別、發現和感悟中建構起新的知識體系。教師應當有意識地沖破教參的囹圄,打破教材的局限,合理適度地拓展和延伸,將結構化的以符號為重要載體的書本知識重新“激活”,實現書本知識與人類生活世界的自然溝通,與學生經驗世界、成長需要的溝通,與發現、發展知識的人和歷史的溝通。這樣,才能完成個人精神世界對社會共有精神財富的富有個性化和創生性的占有。

  在這個所謂浮躁的今天,我們靜下心來,慢慢的播種,精心的捉蟲,滿懷信心的等待果實盈滿枝頭的時刻!!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15

  又到一年畢業季,眾多年輕學子從大學校門走出,奔向各地學校的三尺講臺。沒到此時,不由得讓我回想起第一次上課的情形,那情形真的是終生難忘。十年教齡,讓我領略到了語文教學的酸甜苦辣,積累下一些感想,寫在這里,算作給新語文老師的一些建議。

  胡適先生說過,語文最好教,也最難教。是啊,在現在整個應試教育看分數的大環境下,學校、家長、學生大多關注的是數學、外語、理化生的成績,對于語文學科,普遍不太重視。在課程安排上,語文課的課時已經遠不及數學、外語,如果你到補課班去看看,補語文的也是最少的,但這些現象絕不代表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很高,恰恰相反,你會在語文教學中發現很多奇葩的問題。人們的普遍不重視,導致語文老師在學校及社會都很沒有地位。然而語文這一學科往往又最容易受到別人的責難,比如孩子的字跡差,素質低,都有人從語文這一學科找問題,每年高考作文一出來,也會引發全社會的大討論,這陣勢,不亞于對春晚的關注。因此有人戲言,上輩子殺過人,下輩子教語文。作為新語文老師的壓力和擔子不輕,看過上面這些,你還要堅持做一名語文老師的話,那我們就應當努力做到:

  一。和學生情感保持良性溝通。老師們常說,一個學生如果喜歡一個老師,就會加倍的喜愛這個學科。作為一名年輕教師,你身上有天然的親和力,學生容易和你親近,你要利用好這個條件,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不過要注意,你是他們的老師,一定和學生要有一點點距離,有些時候管理還是需要教師的威嚴的。在較快的時間里和學生情感溝通,除了需要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修養外,多參加一些學生的活動也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上課你是個老師,用知識贏得他們的.尊敬,下課后你是他們的朋友,參與他們的一些體育活動,也一樣可以贏得他們的尊敬。

  二。認真準備上課內容。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認真準備上課的內容,語文老師的肚子應該是個雜貨鋪,上課你可以不面面俱到的講,但你什么都得準備到。語文是以人文性和工具性為基準的,理清上課思路,分清楚每堂課的重難點,這是語文老師必過的一關。設定課堂目標,讓學生有一定目的性;補充一定課外內容,豐富學生的知識性,同時盡量不沖淡課堂主體知識;調節教學節奏,分組討論是個不錯的辦法;每堂課要努力創造亮點,個別課應努力讓孩子笑出聲來。總之,在完成本堂課的教學任務的同時,讓語文課堂不乏味,多變化,讓學生享受到學習語文知識的快樂。

  三。上課板書要工整、規范,有一定的設計。語文老師有一手漂亮的字,本身就會讓學生敬佩,這個是硬功夫,是語文老師的必修課。在教學過程中,板書要有一定的設計,字跡要規范,字可適度大一些。有些老師板書很隨意,找個地方就寫,這是不對的。板書分為主板書(黑板中間部分),附板書(黑板左右部分),我個人習慣中間寫課程重點、課文脈絡,左側寫目標和次重點,右側寫復習內容和課外知識。板書的設計,反映你整個的教學思路,應當重視,而新老師常常忽視。

  四。上課時發音整體上要清晰、洪亮,語速適中。不過教師也不能總是很大聲講話,會讓人產生疲憊感。所以,教師發音也要注意強弱、輕重、緩急,特別是在上課中途(15—20分鐘),學生大腦會有些疲憊,這個關鍵時間段,教師應當把握好,可適度用聲音調整學生聽課狀態,當然也可以設計些問題,調整學生聽課狀態。另外,語文教師上課時要規范誦讀。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去讀,老師可以給適當的指導,但不可包辦,讓學生自己去體味語言的美。教師可以采用領讀,單個學生誦讀,男女生分開讀,多個學生誦讀,全班齊讀等方式,讓學生領悟文本,培養語感,同時也能讓學生感受到協作的快樂。沒有讀書聲的課堂是失敗的課堂,要讓朗朗讀書聲與學生相伴。

  五。上課的教學姿態莊重。老師們平時常常忽視自己的教姿教態,有幾種姿態需要注意,手插在兜里,或雙手抱肩,或雙手拄在桌子上,這幾種姿態平時老師們不太注意時就會這么做了,不過這樣確實不好,特別是最后一種,一定不要做。老師不要把自己定在講桌上,教師每堂課一定要到班級過道里走動,我個人認為,老師一堂課要到學生中走動至少兩趟。這樣做好處有很多,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可以提高、調整學生的聽課狀態,看看他們在聽嗎,在記嗎,能發現很多問題,益處很大。

  六。做好課后輔導。語文老師不一定每天都要留作業,但是每天得讓學生們閱讀。閱讀,最好是鼓勵學生們讀整本的書。談起讀書,語文老師本身得愛讀書,讀好書,讀書本身就是豐富自己業務水平的手段。語文老師可以訂閱一些文學類期刊雜志,例如《讀者》、《讀書文摘》、《語文建設》、《收獲》、《中學語文教學參考》等等。如果條件允許,師生可以共同組建圖書角。語文老師要培養學生讀書的興趣,上課可時以適當的提及與課文相關的書籍,可以給學生印發一些好文章,課下推薦一些好書給學生看,然后開節閱讀討論課,對大家比較感興趣的文章和書籍,組織學生們分享讀書感受,使語文教學從教材延展到課外。

  七。對學生寫作的指導。聽說讀,最后要反映到“寫”上。不但考試要考,同時也是語文教學水平的驗收點。一個學生如果寫的水平很高,其他方面就不會太差,不然,古代科舉制度就不會一篇文章定終身了。同樣,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現在的學生作文問題最大,首先是學生不愛寫,其次是寫的內容往往是假大空。我們在這里不追究問題出現的內在原因,主要是針對這種問題指出解決的辦法。

  加大學生的閱讀量,我們之前已經提到了,在此基礎上給學生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讓學生有話可說,老師只需要簡單指導,點到為止,主要是鼓勵學生表達,堅持每周要求學生寫周記,于此同時,老師要寫下水文,感受學生在寫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提前做好指導,幫助學生完成寫作。最后點評學生優秀作文或者語段,鼓勵學生下次創作。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有所提高,然后讓學生回顧自己的寫作歷程,總結寫作經驗,使之不斷提高。

  一位語文界老前輩曾說過,他五十歲之后才知道如何教書。我正奔向不惑之年,自身的水平有限,不過,既然作為語文教育戰線的一份子,我希望我們的語文教育教學能越來越好,我要盡我的一份力量,發出我的聲音,希望對年輕教師有一丁點幫助,謹以此文與那些想把語文老師做好又不想誤人子弟的老師們共勉。

【給語文老師的建議書】相關文章:

對老師的建議書05-19

給老師建議書03-21

給老師的建議書03-15

學生給老師的建議書02-21

家長對老師的建議書03-30

寫給老師的建議書02-18

2022給老師的建議書04-04

給老師的建議書集錦05-10

給科任老師的建議書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