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我們家風作文

時間:2022-04-13 09:53:08 家風 我要投稿

我們家風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們家風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們家風作文合集九篇

我們家風作文 篇1

  小草在之所以能茁壯成長,是因為那勤勞的土地源源不斷的給小草送去養分,奉獻的雨露毫不吝嗇的給小草送去水分,慈愛的太陽不求回報的給小草送去陽光。春風輕撫著它,雷電考驗著它,石頭捶打著他……幾個月后,小草變成了茁壯的大草,即使有路人的踩踏,他依舊保持青綠,依舊保持活力。因為在他成長時獲得了環境的滋潤,因此打下了最堅實的根基。而我們不就像那小草,只有在優良家風的熏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在遠古時就有“禮儀之邦”之稱,所以對于家風家訓更是重視。而要說起我的家風家訓那可要談談我小時候的幾件事。

  俗話說:“勇敢,事情必成;勤勞,幸福必到。”當然在我們家可是把勤勞放在第一位。在家里數奶奶和媽媽最勤勞了,我們家住在農村,她們深知只有靠一雙手才能供我和姐姐上學,勤就這樣不知不覺得成為了我們家的家風。

  記得在那年夏天,正是收麥子的高峰期,卻不巧趕上我爺爺生日,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爸爸在家里炒菜,只有媽媽和奶奶帶著我去割麥子。那時還沒有普及現在的割麥子車,只是用鐮刀收割。從清晨到中午,一刻也不曾停歇,媽媽和奶奶都汗流浹背,媽媽那白色的襯衫的像水洗過一樣,奶奶那纖瘦的身子更顯得凄涼。她們沒有吃飯,喝兩口水對她們來說就是休息了。下午我們才陸陸續續的回到了家,媽媽和奶奶并沒有停歇,而是一起洗著衣服擦著桌子,都顧不得頭上的汗珠。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就早早的睡下了。在深夜里,從門縫里透過來了一束光,我朦朦朧朧地循著光走過去,看見媽媽正辛勤的收拾著中午的酒席。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客廳里的燈依舊亮著……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雖然奶奶去世了,而她的勤勞之風永遠銘記在我的心中。我現在是衛生小組的組長,每天到我值日的時候我都恪盡職守,受到了老師的表揚。勤勞不僅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別人,這句話不時地在我腦海中浮現。

  “舍自己,為別人”在現實中“舍己為人”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他不只是一時的沖動,他不只是思維的興奮,也不只是一時的意氣用事,不是一時的失去理智,他需要一種崇高的精神,需要一種眼里有他人,愿意犧牲自己去幫助別人的偉大情懷。這不僅是現在社會上的輿論焦點,也是我家里行為上的贊揚焦點。

  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工人,家里也不是怎么富裕,但以自己的一雙巧手獲得了村里人人的贊揚。爸爸什么都會做,像修電,修車,修水管,修自行車,修微波爐……總之在我印象中他做事最細膩。當人們什么東西壞了時,都會來找他,他毫不猶豫的接受。有一天,我到倉庫里去找東西,發現里面全是鉆機、自動充電機和一些我不認識的工具,我連忙跑過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爸爸為了給村里人修壞了的東西才自己拿錢買了這些的零件和工具。我愣住了,難道這就是真正的舍己為人嗎?就這樣,我深深地把爸爸的精神印在了心里。春天時,村里人都幫我們播種。夏天時,他們都幫我們剝玉米。秋天時,他們都給我們家送蘋果。但爸爸都回絕了。爸爸說:“我們真正收獲的不是別人的東西,而是別人的心……”是呀!舍己為人是一朵永不凋謝的花,不但開在生活里,也開在人們的心里……

  爸爸的實際行動潛移默化的感染了我,我一直都記得,有付出就有收獲。在學校里,雖然我整理筆記本付出了莫大的努力,但我依然毫不吝嗇的借給別人借鑒。你給予別人一份幫助,別人也會給予你一份幫助;你給予別人一份愛,別人也會給你一份愛,難道這不是在千變萬化的社會中立足的精華嗎?我不崇拜明星,我不崇拜富有的人,我只崇拜舍己為人的爸爸和雷鋒。爸爸就是那一朵永不凋謝的花,開在我們的心里,永遠,永遠……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我們祖祖輩輩都以“孝”為家風的核心。我國古代人就十分孝順,比如《三字經》中的黃香,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他十分悲傷。可母親已經不能生還了,于是他決定把對母親的思念以及愛全部都傾注到父親身上。冬天的天氣十分冷,晚上睡覺時,黃香就先躺在父親的被中,等被窩熱后才回到自己冷冰冰的被窩里。這就是著名的“香九齡,能溫席。”這個故事讓我初步認識到了孝,而讓我深刻理解的孝是從爸爸身上學到的……

  自我出生那年起,爺爺的心臟就不好,奶奶一個人無法照顧爺爺,又因為爸爸的兄弟長期出門在外,所以照顧爺爺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他的責任。白天爸爸上班媽媽去照顧,晚上爸爸就要陪爺爺睡覺。因為爺爺半夜老是咳嗽喝水,也因這個爸爸老是睡不著覺,但他沒有埋怨還是盡心盡力的照顧。每到過節爸爸放假時,他總是要帶著爺爺去看看附近的景色,和爺爺去田野里呼吸新鮮空氣,雖然有點麻煩,但爸爸希望多看到一點爺爺的笑容。中午爺爺總是要睡上一個午覺,爸爸總是叮囑我要給爺爺不時地往上蓋蓋被子,以免著涼。雖然簡單的一個叮囑、一個動作,但透漏出爸爸對爺爺不善言語而又細膩的愛。

  “一個小小的問候對父母來說是一份大大的愛”這句話在我心底里扎下了根,從小的熏陶也讓我學會了孝。我不善言語,也不會對父母說什么甜言蜜語,只是吃完飯后洗洗碗筷,睡完覺后疊疊被子,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現在的我只有父母,以后的父母只有我們,現在用成績報答他們,以后用愛報答他們,讓他們過上簡單而又幸福的生活。

  傳承家風,傳遞家風。愿勤勞、舍己為人和孝順之風永遠飄蕩在我家上空,永遠飄蕩在這個社會的上空,永遠飄蕩在中華民族的上空!伴著溫暖,飄進千家萬戶中,也飄進每個人的心中……

我們家風作文 篇2

  中國是禮儀之邦,五千年的文化傳承至今,深深銘刻在中國人的心中。每個家,都有家訓、家規、家風,俗話說得好:無規矩不成方圓:從孟母三遷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訓、家規、家風不僅承載了祖祖輩輩對后代的希望對后代的策鞭,也同樣體現了中華民族優良的民族之風!注重家風建設是我國歷史上眾多志士仁人的立家之本。從古至今,顏之推《顏氏家訓》、諸葛亮《誡子書》、周怡《勉諭兒輩》、朱子《治家格言》、《曾國藩家書》、《傅雷家書》等等都在民間廣為流傳,閃爍著良好家風的思想光芒。

  從小,父母教育我們要認真做事,知錯就改。現在老師教導我們分清黑白,認真做人,踏踏實實。將來,會是社會教育我們堅持不懈,守法牢記。每一天,我們都學到東西,學到知識,學會了文明,懂得了道理。我記得去年寒假臨近過年時,電視上出現了一種許久未聽過的新詞“家風”。這一詞是新聞聯播上所播出的,他們派出記者,隨機提問,“家風是什么?家教是什么?”行人的答案各不相同。

  我家的家風什么呢,爸爸說:我家的家風家訓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也就是“寬容、換位、平等、尊重” 平等待人表現為對各種人,無論其天賦、出身、貧富、職務如何,都本著真誠、尊重、友善、禮貌的態度相待,在人的一生中,“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讓,而是寬容。

  所謂寬容是指人處世有度量,不苛求。能夠有諒解、克制、包容的胸懷。俗話講:“記人之長,忘人之短”,說的即是寬容。

  但是寬容并不是人與生俱來的,它是隨著人們知識不斷地豐富、智慧不斷地增加、修養不斷地提高,才慢慢感悟出來的人生道理。也就是說,它是與人的思想品性、社會閱歷、人生抱負、文化修養等因素息息相關的。

  寬容是一種人生的修養,也是一種做人的原則,還是一種思維方式。人只要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寬宏大度者,能夠允許別人有行動和判斷的自由,甚至尊重、悅納與自己志趣不投,抑或格格不入的人或事。

  “大海成汪洋之勢卻以其低而納百川,天空展無垠之域然與其高而容日月。”讓我們學會寬容,互諒互讓。讓生活中多一份和諧和幸福,少一份煩惱與仇恨吧!

我們家風作文 篇3

  在電視上我看到許多人在說“家風”這個話題,就想到如果要用極簡潔的詞語概括一下我們的家風的話,我就會想到兩個字“節儉”。

  還記得小時候,到了冬天,饅頭放硬了,啃不動了。爺爺就會用一個燒床擱在煤火上,把饅頭切成片放在上面,烤得焦黃香脆。我從爺爺手里接過饅頭片,迫不及待地張口就咬,裂開的饅頭渣兒,饅頭屑有的就灑在地上。爺爺一邊心疼地把掉在地上的撿起來,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一邊教導我:“吃焦脆的饅頭片,不能下嘴就咬,要先用嘴包住,再用力吸,這樣就不至于把饅頭渣饅頭屑掉在地上了”。

  在老一輩人的眼里,掉在地上的食物如果不撿起來吃掉,那是糟蹋糧食,要遭天譴的。媽媽總是深惡痛疾于人家倒在門前煤渣堆上的剩饅頭,面條湯,“年輕人不知道種田人的辛苦,白白的饅頭,一大碗面條,吃不了,就隨手扔掉了,這是遭罪呀。這樣的人應該讓他們生在六三年,試試災荒年的滋味”。飯桌上,媽媽總是教導我們,吃不完可以留到下一頓,就是不能丟掉,掉在地上,哪怕有臟污,她會讓我們擱在水里沖洗一遍,“‘不干不凈,吃了沒病’,以前災荒年,地主家才能吃得起白面,饅頭是到了過年過節才能吃上一次的,白面可舍不得扔”。

  去年兒子過生日,妻子從飯館炒了幾個他喜歡吃的菜,熱菜涼菜放了滿滿一桌子。兒子看得目不暇接,筷子夾也夾不過來,有些肉塊就會不小心掉在桌上地上。這時候兒子都會毫不猶豫地撿了起來,洗也不洗就擱在嘴里。“臟了就丟到垃圾桶里,吃了多不講衛生呀!”妻子嗔笑他。兒子憨笑道:“‘不干不凈,吃了沒病’,這不是你們經常教導我的嗎?”是呀雖然妻子那樣說,但是平常她也是很節儉的人,破衣服縫了補,補了縫,縫縫補補又三年。掉在桌子上的菜,她也是毫不猶豫地夾起來吃掉。

  家風在我看來,就是將我國傳統美德的某一方面,發揚光大,并且世代沿襲,作為一種家族傳統沉淀在家族的基因里,代代不衰,歷久彌新。

我們家風作文 篇4

  我們都有自己成長、生活的家,且都自覺不自覺的延續傳承著家祖的治家理念、格言。今年春節央視新聞聯播天天在和全國人民談家風。我隨之便脫口而出,我們家的家風是:勤、樂、揚、善。

  “勤”增福祿壽,“樂”添精氣神,“揚”是向上,是人活著的定力,“善”與施同義,積善成德,厚德一生,乃世代傳承之家風也!也是人類文明組成的一個元素。

我們家風作文 篇5

  尊老和敬老,體現在為奶奶燒菜當中。

  有一次,奶奶過生日了。我想來想去:“為奶奶做點什么呢?”我經過長時間的思考,終于想到了一件家務活:燒菜。

  這天下午,奶奶出去逛街,媽媽和爸爸也出去辦事了。“哈哈!”我興奮的想,“家里只有我一個人了,我要去菜場買些肉來紅燒吃。”我二話不說,提起菜籃子就走出家門,大步跑向菜場。這時,我突然喊起來:“糟糕,我忘帶錢了!”沒帶錢也沒辦法,我只好重新回家取錢。

  終于把肉買回來了,我心想:買肉真累,奶奶平時要買很多菜,那不是更累了嗎?我把肉拿到廚房,用自來水仔仔細細的沖了一遍。我拿下菜刀,把肉切成一塊一塊的。這些肉方方正正的,似乎被精心打磨過似得。接著,我打開煤氣灶,往鍋里倒了點油,把肉放進鍋里燒,只能聽見噼里啪啦的響聲。突然,一滴油從鍋里飛出來,飛到了我的臉上,我驚叫了一聲:“噢!”我頓時感到火辣辣的疼。我不敢靠近鍋了。我往鍋里倒了點水,繼續燒。我又往鍋里放了許多調料,然后嘗了一口,說:“不行,太咸了,奶奶不能吃太咸的。”我又往鍋里倒了點水,嘗了一口,皺了皺眉頭,說:“不行,太淡了。”我只好又加了半勺鹽,終于不咸也不淡了。我切了兩根蔥,放進了鍋里。這時,整個屋子里已經飄滿了紅燒肉的香味,我迫不及待的想要嘗一塊,我想“要不我嘗一塊最小的肉吧,奶奶不會發現的。不行,這是給奶奶的紅燒肉,我不能吃。”我咽了一口口水,決定不吃了。我找了一個盤子,把紅燒肉盛了起來。我剛把紅燒肉和筷子放在餐桌上時,門突然開了。原來是奶奶回來了。奶奶放下手中剛買的衣服,直接沖過來,一把抱住我,感動的說:“我的好孫子,謝謝你幫我燒肉!”我也抱住奶奶說:“沒什么,這是我的一點小心意,您吃吧。”我用筷子夾了一塊最大的肉給奶奶......

  這就是我們家的家風——尊老、敬老。

我們家風作文 篇6

  一次深夜,我不知怎的,驚醒。模模糊糊中,我看見書房里閃著微弱的燈光,媽媽還在收拾書架!左一擦,又一理,持續不斷。我看見媽媽臉頰旁流下豆大的汗珠,一滴一滴……。媽媽的背微微駝著,曾經引以自豪的直背,今兒怎么有些駝呢?我的睡意全無,書房里的燈依舊亮著。媽媽,白天在單位工作,晚上還要不辭辛勞在家整理家務。媽媽不愧是我們的勤勞榜樣!

  我在奶奶、媽媽的耳濡目染下,也學會了勤勞。在學校我可是衛生大組長,不僅勞動響當當,學習也不例外。

  一次,林老師布置作業,很少。但要求我們認真完成。是的,只有兩項,一項是常規作業,另一項是作文。那次我寫了兩個小時!作文寫了五面。完成的很認真。也許是平時課外書看得多,拿起筆來,我的靈感就會突發,越寫越有勁。那次作文,我被當眾表揚,那是勤勞的結果呀!

  我們家的家風——勤勞之風,愿它常駐我家。愿那勤勞之風,飄在中華民族的上空,飄進千家萬戶之中!

我們家風作文 篇7

  在我們家沒有什么特別的規定,比如說一定要遵守什么。大家不會把家風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我的爸爸媽媽總是在用他們的一言一行,給我和妹妹樹立榜樣,在不經意間影響著我們。

  “百善孝為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覺得這一句話在爸爸媽媽身上就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每到周末,他們總會抽出一天的時間帶我和妹妹去看望爺爺奶奶或姥姥姥爺。我也都會抽出一些時間來和他們聊天,通過這種方式更好地了解他們的日常。假期和周末也會帶他們一起去購物,逛街,給他們的老年生活增添更多的樂趣。我說每當他看見姥姥姥爺他們臉上的笑容時,心里也會很開心。在父母的影響下,和妹妹也開始學著孝敬父母,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帶著父母出去旅游,購物;但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常給媽媽洗洗腳;給爸爸捶捶背。就像媽媽說的那樣,每當看到他們臉上欣慰的笑容時,自己心里也會很開心。

  姥姥姥爺就像一對歡喜冤家,年輕的時候就喜歡拌嘴,老了還是如此。長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又吵起來了,爸爸媽媽總是不厭其煩,每次都耐心的勸導,從不去反駁,頂撞他們,即使他們說的很沒有道理。我問過爸爸為什么不去反駁他們?爸爸告訴我說“人老了就是這樣,喜歡較真,有時就像三歲小孩一樣。以前他們教育你要孝順長輩,孝敬父母,幾個字看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很難。不要總是去頂撞他們,要讓他們順心,讓他們感到被尊重。只要不是什么大事,就盡可能的由著他們來。有了順,敬也就來了。

  他們現在老了,腿腳不便了,腦子也不太好用了,但是他們現在的樣子,就是兒時的你啊!從咿呀學語到蹣跚學步,他們是怎樣對你的,你難道都忘記了嗎?”

  反觀我們,父母每天換著花樣給我們做飯,我們還挑三揀四,不知道珍惜

  從爸爸媽媽的身上,我似乎看到了我們家的家風——百善孝為先。

我們家風作文 篇8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么”的隨機調查采訪。從被采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后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范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并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范,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于家譜中,懸掛于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于蒙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局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于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并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于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么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里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里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里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于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于家訓、家教、家風并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沖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絡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愿,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我們家風作文 篇9

  每個家庭都應該有家訓,我們家的家訓出自《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這其中還有個故事。

  小的時候我并不珍惜糧食,吃飯時總是很浪費,爸媽怎么說我也不聽,他們總跟我講各種道理,其中就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但那時我并不能體會勞動辛苦,資源寶貴等這樣抽象的話,爸媽覺得,只有親身實踐了才會懂得。所以在我七八歲時,就有了那次周末的活動。

  一個陽光明媚的周六,我們去了農田,體驗挖紫薯。剛到那里,我興致勃勃,信心十足,想著一定要挖十袋八袋紫薯回家,從土里挖東西還不簡單嗎?但當我試著拎起鏟子時,我的信心也隨著落在地上的鏟子灰飛煙滅了——那把鏟子真的好重!如果我連鏟子也拎不起來,還談何挖紫薯,但看到爸媽已經拎起鏟子和袋子走進田里,我也只好吃力地拖著鏟子跟在爸媽后面。

  到了田里,太陽正熾熱地烤著大地,我一鏟一鏟奮力地挖紫薯,過了不久就汗流浹背,可還沒有多少收獲,我禁不住有些想放棄,但看到不遠處也有不少的農民伯伯在干活,他們卻毫無怨言,我想到我平時吃到的飯菜都是他們這樣辛苦地種出來的,我也重新有了動力,努力地挖起來。

  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已經快要下山了,我們身邊已經堆起了三個裝滿紫薯的袋子,我不由得喜笑顏開,雖然十分辛苦,但我也有了自己的勞動成果。這些成果是多么來之不易,而到了這時我才真正明白“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含義,也從這時開始,我覺得浪費糧食是一件不尊重他人勞動的事,我也不再浪費了。我也明白了勞動的光榮和意義,我至今一直記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家訓,它在我的成長過程當中一直伴隨著我。

【我們家風作文合集九篇】相關文章:

我們的家風作文三篇04-01

我們家風作文九篇03-30

我們的家風作文八篇03-19

我們的家風作文5篇03-15

我們的家風作文7篇03-12

我們的家風作文9篇03-12

我們家風作文三篇03-06

我們家風作文四篇02-28

我們的家風作文10篇02-20

我們家風作文10篇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