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鄉的作文(推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要怎么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故鄉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故鄉的作文 篇1
新家對面的楊桃樹又結果了,看著那累累的青果,我不禁想起了故鄉的楊桃樹。
童年是一條小溪,它載著無數歡祈,駛向記憶的大海。
小時候,楊桃樹結果了,我和兄弟姐妹拿上幾根竹竿,挎上幾個籃子,就迫不及待地跑進楊樹林。只見樹上掛滿了一個個誘人的楊桃,有青的、黃的,猶如一個個小精靈躲在密密的葉縫中調皮地沖我眨著眼。樹下掉了一個個熟透的楊桃,黃黃的,有的開始發黑,上面還有被鳥啄過的坑坑。地上散落著一片片金黃的葉子,像鋪了一層金黃中帶黃色花紋的`地毯,讓人仿佛進入多資多彩的畫。微風徐徐吹來,一陣陣沁人心脾的楊桃香撲鼻而來。
幾個年齡大一點的哥哥像小猴子“蹭蹭蹭”地爬上樹,用竹竿捅楊桃掉下了,我就和姐姐弟弟在籃子上鋪上一層紙,歡快地在雄起下跑來跑去接楊桃,或是撿起掉落在地上的楊桃放入籃中,樹下響起了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我們滿載而歸;@子里滿滿地躺著一個個金黃的五棱楊桃,我不由得心花怒放。
奶奶把楊桃用糖腌制,或做成楊桃罐頭,或已滿釀成楊桃酒,或煮成楊桃湯。我最愛喝楊桃湯了,酸酸甜甜的,會有一股清香從舍尖沁入心脾。送一瓶給王家大媽,送一罐給李家大嬸。全年,整村子都浸在楊桃香里。
偶爾一次在水果攤,我見到了久違的楊桃。我不禁拿起一個,一聞,那熟悉的楊桃香,使我想起了故鄉的楊桃樹。不知,今年,那些楊桃樹上結的楊桃多不多,甜不甜。
難忘故鄉的楊桃樹。不知。今年,那些楊桃樹上結的楊桃多不多,甜不甜。
難忘故鄉的楊桃樹,難忘在故鄉度過的快樂童年。故鄉的楊桃樹連同我遠去的童年,將永遠成為我記憶扉頁中最溫馨的一頁。
故鄉的作文 篇2
窠立臺,這三個方塊漢字,恰似三粒有棱有角的苦蕎麥,喂養了一座村莊。這是一個小小的山村,幾十個依山而建的庭院,幾家有高頭大門,紅漆門板,幾家沒有圍墻,沒有大門。從對面山頭看過去,直接可以看到窯洞的門簾,像一面旗幟在飄動。揭起門簾,一窯洞的溫馨,就是一家人的天下。還能看到院里的犁,鐵锨,在太陽下泛著清閑的光,掛在房檐下的那彎鐮,像一鉤新月,照著周圍的谷穗、苞谷和一頂舊草帽。
有一次回到老家,我發現豁峴里突然多了一座石碑,好像也從土里長出來似的,方方正正,立在路邊,猶如村莊一個小小的屏風。黑色的石碑上,刻寫著幾個堅硬的大字“窠立臺遺址”,下面還刻著一行小字:“甘肅省人民政府立”。這是地方最高一級政府為這片貧瘠土地樹的碑。我那天路過時,看見幾只羊正在那里吃草,放羊老漢懷抱榆木鞭桿坐在那里,靠著石碑打盹。風從豁峴吹過來,塵埃一層層落在他身上,使他越來越像一件剛剛出土的新石器彩陶。
故鄉的源頭,從一只彩陶的花紋里緩緩流瀉出來,離離荒草隨風搖曳,繪在罐壁上的一只青蛙,因為干涸,差一點就叫不出聲了,黃土地的喉嚨里噙著五千年的一聲嘆息。新石器,一個堅硬的時代,那些夾生的日子,早已成了片片化石,風一吹,滿天的星星就斑駁成了一座月光的廢墟,或者遺址。
我的故鄉,土的天下,最窮的是土,最富的也是土。土地上,駕著毛驢耕作時,泥土翻出嘩嘩的波浪,好像長莊稼又長野草的土地,忽然之間興奮了起來,自己把自己樂成了一朵土色土香的奇葩。土路上,車輛馳過時,攪得湯土一路飛揚,仿佛那些不安分的土,在故意追著車子跑,也想乘上車去山外看看桃花和杏花,還有山娃打工的地方是啥模樣。土廟里,住著土地爺爺,他老人家好像也是單身漢,沒有神仙眷侶,孤苦伶仃,看著土生土長的村民一輩子面朝黃土土里刨食,他慈悲的心腸就難過得啊,說不出一句土言土語。
我們村子里的廟,規模不大,也很樸素,像一戶幸福人家的庭院,坐落在村莊最北面,臨紅塵而居,與人為鄰。廟里居住的神仙,似乎成了我們的村民,有了和我們一樣的籍貫。充滿鄉土氣息的廟宇,和家家的上房一樣,坐北向南,面朝村莊,冬暖夏涼,春暖花開。
我讀過書的小學校,這里原先有幾棵樹,榆樹、杏樹和白楊樹,它們的枝干、葉子和根,上世紀就化為灰燼,重新返入大地作了泥土。不大不規整的院子成了耕地,去年的地膜還捂著干枯的記憶。崖畔下面的窯洞已經坍塌,空洞的門口堆著一堆黃土,還有塵土不斷落上去,好像要把傷口一樣的窯洞封存。一群麻雀,嘰嘰喳喳地追逐著飛入破敗的窯洞里,小小的翅膀,攪起塵土如攪動了舊時光,在窯洞里涌動,久久不散。
記得王校長把那片犁鏵掛到校門口的杏樹上時,正是春回大地的日子,他用一節榆樹根敲打,先是敲掉一層紅銹,然后敲出一片歡快的聲音,陽光一樣灑滿村莊。每天早晨,王校長一邊敲鐘,一邊看著各個山頭上走來的學生,心里默念著他們土里土氣的名字,直到一個不少地走進校門。這時,對面山上耕地的人,也學著王校長的樣子,用鞭桿敲了敲泥土擦亮的犁鏵,居然也像模像樣地敲出了幾聲漢字的音韻。
莊稼花次第開放的時節到了,它們大紅大紫地走來,喧囂、奢華、洶涌,我無法一一細數,豌豆撕扯不清的蔓上,一群蝴蝶,抑制著激情,在認真排演雜技節目。也許蝶兒們紫色的心事太重了,豆蔓被壓得撲倒在地,而它們的演出似乎才開始,還得層層攀援節節高升。小麥一個比一個樸素,它們最有金子一樣的身世,卻一點不事張揚,不像洋芋,在頭頂上別上一大件一大件銀飾,東施效顰地學牡丹,學來學去,沒想到學成了山坡地上的新土豪。蕎麥開花太鋪張了,遍地的香一疙瘩一疙瘩涌動,濃烈得讓人無所適從,讓人忘記了其他的莊稼也還在山坡上開花。
紫苜蓿,藍胡麻,在對面的山坡上,它們同時開了花,在六月茂密的陽光下,胡麻和苜蓿好像比賽似的,看誰家的日子過得紅火。實際上,作為好鄰居,它們的美好品德,都蕩漾著馨香的漣漪,被風一遍遍傳頌著。胡麻那小小的花朵,像放置在絲綢上的一個個小小的紫色酒杯,精美而高貴,落入其中的細雨滴,都被芬芳釀成了甘醇。那些蜂蝶從花朵上起飛的模樣,個個都像喝醉了酒,搖搖晃晃,忽高忽低,不忍離開的樣子。
七月,新收割的小麥運上了場,家家大門口,摞起的麥垛子,都是一座小小的麥積山。這一座山上,每一粒麥衣殼,都是一座佛龕,都住著一位慈祥的胖菩薩,每一個從這座山下走過的人,抬頭仰望時,內心都會涌滿虔誠。
石磨、碌碡,這些村莊的石頭,成了黃土地的骨骼,面對歲月的.風吹雨打,總有一種沉重表情,保持著堅定立場,為所有的莊稼鋪平通向糧食的道路。石磨曾經把到口的糧食一粒粒嚼碎,用五谷的芬芳把村莊頭頂的那枚月牙一天天喂胖,把村莊的日子喂養成人,慢慢拉扯大,而自己總是挺著一副瘦骨嶙峋的身子,一圈又一圈畫著自己的圓,圓別人的夢。
土被逼急了也會造反,比如在缺雨少雪的那些日子里,土的心里渴極了,容顏被人和畜一遍遍走來走去踩踏得傷痕累累,土的身子被車輪一寸寸碾壓成粉末時,土實在是忍無可忍了,就隨風而起,一路反上天去。有人說,那是土待在地上太久了,想到天上去看看那朵雨做的云,順便站在高處,看看遠方水做的河流。
我記得張老漢經常在挖水窖,在豁峴最低的地方,以便集聚更多的雨水。仿佛他六十多年的人生,經常被大旱逼到了最低處,滄桑的風云多,滋潤的雨露少。他挖窖時像一只打洞的黃鼠,漸漸地整個人陷下去了,只看見他把干透的黃土,一锨一锨丟上來,他從窖里上來時,活脫脫一疙瘩黃土塊,被自己從窖里扔了上來,就像土地剛剛誕生的一個嬰兒。
干旱山區,一戶人家打一眼水窖,就像現在城里人買一套樓房。誰家要打一眼水窖,就像操辦一場盛大的事情,家家戶戶都來人幫忙,挖窖胚、敲打紅膠泥,每一樣活兒都得操心費氣、出力流汗。打窖就像制造一件瓷器,打成的水窖,從內形去看,酷似一件高頸花瓶;從地上看,一眼水窖,就像一只眼睛,眼巴巴地望著天空。打成一眼水窖,如果裝滿一窖水,那簡直就是裝了一窖白花花的銀子。
故鄉的作文 篇3
在我的故鄉村南,有一塊綠似小海的葦地,人們習慣稱它為南葦地。葦地呈東西走向,東西長,南北寬,大約有三畝多地。葦地的東邊是一條通往村中的土馬路,北高南低,大概有二十左右的坡度。北邊是石頭壘砌的堰,大約有一米五左右的高度,堰的后邊是菜園。西邊是一條通往種地的小路。南邊是一個池塘,池塘后邊是一條清澈的小河。
春天來了,隨著萬物復蘇,葦子尖尖的嫩芽不經意間鉆出了厚重的土地。初春乍寒,葦子的嫩芽開始呈紫紅色,慢慢地伴著氣溫升高,嫩芽由紫變黃,再由黃變綠。在寧靜的夜晚坐在池塘旁,仿佛能聽到葦子“吱吱”的拔節聲。春風帶著召喚,葦子在陽光春雨的沐浴下,茂盛地竄起來,遠遠地望去,似一片深綠色的海洋,葦子隨風波動,碧波蕩漾,煞是壯觀。
轉眼到了五六月間,株株葦子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出落的挺拔俊俏,深綠色的葉子隨風舞動,紫白相間的葦花歡快地起伏。忽有一陣風吹來,花須飄落在池塘里,好似在水面上鋪了一層薄薄的紗罩。吹落到小河中,引逗得小鯉魚上下翻滾,追逐嬉戲。
很快到了收獲的季節。農婦們仨仨倆倆,提著荊籃,拿著剪刀,說說笑笑地來到葦地旁,認真細致地選擇寬厚而帶有韌性的葉子,小心翼翼地剪下來,疊好捆綁之后,儲存到干燥涼爽的地方備以后包粽子用。每年端午節前,農婦把選好的葦葉取出,放在大鍋里煮上十多分鐘,以增加它的柔軟和韌性。把早已備好的糯米、紅棗和紅糖等摻和均勻后包裝。包裝時農婦心靈手巧,根據葦葉的寬窄長短,包成方形、棱形,但一般會以三角形居多,形狀各異,小巧玲瓏。包裝好粽子,放到鍋里煮熟后,一打開,香溢四鄰。
收割葦子時,老農揮舞起鋒利的鐮刀,熟練麻利的動作,瞬間葦子紛紛倒地。隨后老農把葦子分類捆綁,稍細一些的葦子經編織好后鋪房頂。匠人首先量好房頂的尺寸,然后按照規格編織起葦箔。圖案也很講究,或方形、或棱形。等房子主體工程建起,先上大梁,大梁的木質一般是榆木、椿木、槐木及松木等。梁的粗細大致二十七八公分。梁的上方經水平測量,開鑿架墊三個凹槽,以便架檁、檁的.兩頭設有公母槽,凸出為公,凹進為母,兩頭鑲嵌后嚴絲合縫,檁條平整直溜,然后在檁條上方釘椽,整個椽鋪釘好后,再在上面平鋪葦箔。上葦箔時,首先在房子的一側架上兩個梯子,人們從下而上托起葦箔,緩緩送上屋頂鋪整好,隨后在葦箔上加粘土、白石灰及沙子后,充分打磨光滑則完工。
稍粗一些的葦子是用來編織炕席的。兒時的我是睡在鋪著葦席的土炕上長大的,那時家里沒有木板床。匠人在編織炕席時,先把土炕面積量好,然后選擇好場地,把成捆的葦子擺放在那,用鋒利的鐮刀利索地劈開葦子,葦條寬窄均勻、柔軟光滑。匠人按照房主的意愿,設計好圖案花紋,便熟練地編織起來。隨著匠人那雙老繭粗壯手的靈活擺弄,葦條在上下翻舞,漸漸地柔軟的葦條似懂得匠人的心意,緊緊地交織在一起。不到半晌的功夫,一面平整結實、光滑漂亮的炕席問世了,鋪在炕上不大不小。我高興得在光滑的炕席上竟然翻起了跟頭。
我的伙伴小牛,很是機靈,找出直溜溜光滑的葦筒,用小刀把它割成六公分左右長度,并在一頭削成斜面,在斜開的面上,再割離一條縫隙,屏住呼吸,小心地從葦筒里取出葦膜,夾在葦縫中,一個小小的葦笛就此而生。吹起來清脆、悠揚、婉轉抑揚之聲灌滿葦地周圍,響遍故鄉大地。
五十多年過去了,時不時想起故鄉南葦地旁那清脆動聽的笛音,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愉悅、歡樂和悠悠的懷念!
故鄉的作文 篇4
又聞到濃濃的粽香,又嗅到了艾草特有的甘苦,那一片片田地,早已被一片綠色占得一點土壤都看不見了,五月的故鄉,充滿了艾草清涼的氣息。
掐下一片艾葉,放到鼻子邊。頓時,那種特有的艾草味兒一下就鉆進了肺腑,馥郁的香味激活了大腦中許多沉睡了許久的細胞,蠕動著,把思緒拉到很遠很遠。
外婆最喜歡把艾草編制繩子,曬干后用來驅逐蚊子。漫漫的夏夜,氤氳的艾草香一直伴隨著我,在艾香中看著村里的婦女們拿出幾個大盆子,將采摘歸來的艾草倒在里面,拿出幾張木凳,一邊拉著家常,一邊去掉艾草的柄,這是要做艾糍,因為每年過端午節都要做,所以,她們雖然嘴巴不停的說,手的動作卻快得很,左手拿著艾草,右手一掰柄,便將它丟進另一個盆里,不用十分鐘,便弄好了幾盆子。拿出剛燒好滾燙的開水,將艾草泡在里面,等那艾草軟了,邊拿出來,用刀剁成艾草泥,搗刀的聲音,有節奏的響徹在夏空中,飄蕩在濃濃的艾香里。
外婆跟我講過,重五的日子不吉利,在門上掛艾草可以辟邪。怪不得外婆要把一把把艾草,整齊的擺放在自家門頭窗口,帶我出去時,也不忘帶上艾草,給鄰居門口也放上一把,這風俗從什么時候傳來?聯想到遠古時代的先民祭祀活動頻繁,在祭祀的時候是不是要用到艾草?是不是因為艾草有特殊的香味?是不是艾草可以驅逐蚊蟲?這些已經不好考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艾草作為一種文化現象的道具已經留存很多年。如今,人們很少再進行祭祀活動,以為那是一種無知和愚昧。其實,先民們的祭祀不單是迷信,也具有一種力量。祭祀活動可以把人們團結在一起,發揮集體的感召力,使某一個族群甚至某一個國家保持一種凝聚力,共同抵御自然破壞和外族的侵略。在這個意義上說,艾草的作用是巨大的。艾草青青,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沒人去給它進行轉基因改造,也沒人去給它施農藥化肥,它永遠都會是綠色的。從艾草的身上,我們隨時可以嗅到遠古,嗅到先民的氣息。
艾草,不為人們重視的野草生命,卻突現出自己特有的魄力。清香悠悠,就連那些平常對它退避三舍的蟲子們也出來嗅其香味。濃濃的青香,告訴人們端陽來臨,采摘的喜悅與對端陽的記憶,也就通過艾草,穿越干燥空氣的阻礙,深入到人們的骨髓里。
故鄉的艾草啊……
故鄉的作文 篇5
陽光下的九龍江水,波光粼粼的,顯得分外鮮艷與妖嬈,這是故鄉的母親河,雖比不上黃河與長江的宏偉氣勢,卻也哺育了一方美麗的水土,養育了一群勤勞而又淳樸的人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鄉情結,因為我們無法拒絕根的存在。我衷情于龍海,也正因為它是我的根。我的家鄉龍海,坐落于福建省東南沿海,北鄰廈門,東面寶島臺灣。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盛產各種各樣的水果及花卉。四季之中,隨處可見豐收的喜氣。然而,在我眼里,這里更是一片美麗神奇的土地。
家鄉之美,美在山河。
循著九龍江,家鄉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日光下絢麗的河面,穿過岸邊的紅樹林,這些河岸的守衛者;走過一片片灘涂,領略海的'韻味與自然的清新;從飄香的楊梅林跨過青山綠水,踏上碎石縱橫的牛頭山火山口,貪婪地吸一口故鄉的空氣,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了家鄉華麗的地貌。我想,這也是家鄉吸引人的地方。它不雍容華貴,卻又不乏典雅,雖是平凡的山山水水,卻綠得比別人深沉,清得比別人純潔,也正是這山山水水,養出一方不同于異方的人們。
家鄉之美,美在人文。
順著國道,處處可尋家鄉的人文之美。從港尾的鎮海衛到浮宮的云蓋古剎,走過東園埭尾的古宅口,登上海澄高聳的晏海樓?缭桨倌甑臍v史,感受著家鄉的文化氣息。家鄉,擁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千百代家鄉人智慧的結晶。從九龍江沖出這一片平原起,家鄉人文的根,就注定要在這里深深埋下。
家鄉的美,更體現在發展。
著眼于家鄉的建設,從廈漳大橋到招銀高速等重大工程無不體現出家鄉求發展、展望未來的雄心壯志。家鄉的發展,從經濟到精神,實現了全面的綜合。生活在這一片肥沃的土地,讓我時時刻刻感受到根的存在。
我愛這一片土地。我深深地扎下這一條故鄉的根,任憑狂風搖拽,我也永不松懈。家鄉的美,是九龍江面映出的光暈,是澈藍的天空中那耀眼的光輝,它普照著故鄉的人們,它給予人們溫暖,它更是龍海人的自豪與驕傲。
故鄉的作文 篇6
由于租住在頂樓,立夏過后,室內已頗為悶熱,而一個多月前貪圖便宜買的那箱雞蛋,此時還剩下大半箱,不盡快處理,難免有變質之虞。妻子笑道:“你不是說老家的咸雞蛋好吃嗎?要不咱也試著腌上一些?”
我一聽大喜,當下從市郊一位朋友家找來草木灰,倒在盆子里加水和勻,捏些灰泥放在手中,將雞蛋打個滾,再撒上適量食鹽,輕輕地放入罐中。看著這罐即將密封咸雞蛋,我仿佛已經嗅到了醇厚的鮮香,濃郁的鄉情也油然而生。
是啊,此時若在故鄉,母親定是開始腌制咸雞蛋了。對于漂泊異鄉的游子來說,在這樣的時節,再沒有比咸雞蛋更能攪動鄉情的美味了。兒時家貧,除了逢年過節,難得有改善伙食的時候。也許是窮人的孩子成熟早吧,我們弟妹幾個也都比較聽話,平時村里來了賣吃食的小販,我們也不會纏著父母買,不過看著其他人家小孩的神氣表情,那滋味確實不好受。但立夏過后,境況就有了些許好轉。由于要不了個把月就要收麥子,那可是關系全家老小口糧的大事,也是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到時肯定得全家齊上陣。母親便會從準備賣的雞蛋中留下一些,為我們腌上一罐子,既能當菜吃,又能改善生活,還能增加體力,可謂一舉多得。
至今我仍記得那種噴香醇厚、回味悠長的味道。腌得久、腌得好的咸雞蛋,煮熟后不會像茶雞蛋或松花蛋那樣容易剝,通常一下只能剝去一小片皮,剝開一個小口即可,蛋白仍是純凈的雪色,用筷子剜上一點兒,就著饅頭吃一口,雞蛋的咸香和饅頭的厚香融為一體,令人食欲大增。最誘人的還是那金澄澄、亮閃閃的蛋黃,往往會冒出油來,那才是真的肥得流油,香得純正!最后咸雞蛋只剩下一個橢圓的空蛋殼了,我和弟弟還要把蛋殼捏開,舔掉內壁上殘留的碎雞蛋。那貪婪的吃相,常引起父母的笑聲與嘆息。
后來,家里的經濟條件逐步好轉,我們再也不用為改善伙食而犯愁了。弟弟和妹妹相繼去了南方打拼,我也于大學畢業后參加了工作,都在遠方有了各自的事業和家庭,而父母卻在我們的牽掛中一天天衰老,全家團聚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那溫情的往事,那醇香的味道,被深深地珍藏在了心間,令我們感念不已。
看著這罐咸雞蛋,我就想,我們對于父母的思念,對于故鄉的深情,何嘗不是另一種腌制呢?漢樂府里說:“遠望可以當歸”,其實,懷鄉也可以勵志。不管關山阻隔,無論時光流逝,這種思念,這份深情,非但不會漫漶,還會更加濃釅,更加芬芳,更加催人奮進,激勵著我們為社會、為親人、為自己,擔起我們的責任,盡到我們的義務。
【故鄉的作文】相關文章:
故鄉作文-故鄉作文01-25
故鄉的山水,故鄉的云作文01-02
記憶中的故鄉-故鄉作文02-15
故鄉的城,故鄉的人作文04-18
故鄉,故鄉02-25
故鄉的什么作文_故鄉的什么作文03-27
故鄉山水故鄉情作文04-29
故鄉的作文06-14
故鄉作文12-09
故鄉作文(精選)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