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故鄉

時間:2021-01-22 17:22:02 故鄉 我要投稿

故鄉1200字

故鄉1200字1

  我老家在湖南,是個山環水繞的村子。地方不大,偏僻。只有百來戶人家,幾十片農田和幾個點綴在農田周圍的小湖。若是誰家想蓋房子,大可在山上的竹林開出片地來,向鄉親們說下便是了。

故鄉1200字

  湖南人喜吃辣,無辣不歡,連常坐在門檻上吃飯的小孩,飯上也放著幾片辣椒。

  魚肉與辣椒是極配的。湖南水寒,生在其中的魚,或多或少都會帶上些許其中的涼氣,可以消消辣椒的火氣。潔白的魚肉在火紅的辣椒湯中浮沉,散發出的火熱讓空氣洋溢著緋紅。魚肉入口極冰,而后泛起一陣觸電似的波瀾。一檔、二檔、三檔,火氣漸漸增大,辣味如濺射的熔漿般灑在口腔的角落里,自上而下在身體中掀起熱浪。熱汗漸漸流出來了,又被風慢慢吹干,讓人越吃越精神,越吃越有勁兒。

  吃完魚,就隨舅舅去釣魚,給晚上加餐。其實村里的人少有喜歡釣魚的——想吃魚在市場買條就行了,何必在那苦坐?可這樣卻吃不上野生、鮮美的魚。

  舅舅是釣魚的好手。在農閑時,常常找個野塘,一坐便是一整天。即使這樣,釣魚仍不是件容易事。魚是水中的精靈,很是機警,不像蝦這樣的呆子見鉤就咬。所以須在鉤子上纏滿厚厚的餌料,緊實,不易散,待魚舔完外層的餌料,放心大口吃吋,才會咬著里面的鉤子。每個釣魚人都有自己的秘方,舅舅會往配好的料子(大概是些豬肉和雜糧),淋上些湖水,再在岸邊撈上些許水草,參雜其中。魚吃到熟悉的食物,會放下戒心。

  微風吹拂,等待的時間是極漫長的,三四小時是常事,一向健談的舅舅這時卻不說話。釣魚是耐心活兒——不能說話,會驚走魚;不能分心,不然會錯過漂沉下去那會兒。釣魚人為保持專注,常常帶著些檳榔,無聊時便嚼一嚼。

  我也隨舅舅那般拿著根魚竿坐著,望著水上的漂。初時周遭很寂靜,只聽到舅舅嚼東西的聲音。慢慢地,我聽見了從來沒有聽過的聲音——蟋蟀的叫聲,碎石在草間的滾動聲,風劃過水面的嘩嘩聲……鼻尖還嗅到些辣椒田的辛辣味。

  十分鐘,半小時,一小時,感覺似乎與這片土地相約在寧靜中,身體在懶散的空氣中自由地飄浮。忽然,魚漂猛地沉了一下,寂靜的狀態被打破了。我想提魚竿,手卻被舅舅按住了。他輕聲叮囑我:這是魚的試探,它們會輕咬下餌再松開,若是提竿便會使它們驚覺。果不其然,漂又浮起來了,十多秒后又沉下去,三四秒后仍未浮起。舅舅笑了笑,輕聲說:“看,咬死了!”我拽了拽竿子,沉沉的,隱約可見有條大魚咬著鉤在游。

  釣大魚是極講究的,不小心便會讓它扯斷魚線,溜走了。舅舅揺動把柄,將線放長,順著力讓它游動。若是魚疲了,線有些松弛,便要收線,把魚拉過來些許,讓魚受刺激。若又到處游動,再放線順著它便是了。這一來二去魚便游不動了。說著容易,舅舅為順著這條魚,在灘上來回跑動,生怕它走脫了。等魚最猛的第一股勁兒過去了,便把竿交給我試試。接過竿,我感覺整個人似乎要被竿拽到水里,連忙搖動把柄,將線放長順著它游了。等它疲了,我連忙收線,把它拉到岸邊,舅舅眼急手快,拿著網把這條魚抄了起來。

  終是捉住了,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舅舅把它帶回了家,做辣椒魚。味道是極好的。

  后來,我有幸吃了些名魚——麥溪鯇、文慶鯉……,卻總比不上家鄉野塘的魚那樣鮮美。我想,這些名魚缺的,應該是家鄉的味道吧。

故鄉1200字2

  家鄉在我記憶中若隱若現,還記得家鄉有枸杞樹,它拴系著我小時候天真無邪的快樂。今年我要回老家,在踏入浠水境內時,這里已是大雪紛飛,雪像鵝毛一樣飛舞著,樹仿佛換上了新裝。在這如詩歌如畫卷如幻境般的景色中,我不禁流連忘返,真是嘆為觀止。在廣東境內,這種景色真是鳳毛麟角。我慢慢向前走去,還陶醉在那天壤之別的景色中。我放慢了腳步,抬頭看著白茫茫一片的天空,不禁覺得天地一線。

  每家每戶門前都張燈結彩,紅紅火火。家鄉變了,以前的羊腸小道已變成了柏油路,平房都變得那么簇新,都蓋起了高房與別墅,唯有我家還是多年前的紅磚瓦房。為了迎接我們,爺爺奶奶提前幾天就從仙桃市回老家打理去了。來到家門口,我十分興奮,心臟像榔頭一樣敲擊著胸部,推開房門,爺爺、奶奶、嬸嬸和表哥都來迎接我了,一進入陰暗低陋的房間里,表哥就禮貌地向我們問好,不禁讓我覺得表哥真是麟鳳龜龍。奶奶突然轉過身,我看見了白發蒼蒼的奶奶,我彎腰駝背的奶奶,我滿臉皺紋的奶奶,在她歲月譜寫的皺紋的臉上露出意味深長的笑容。我家說大也并不大,說小也并不小,因為長時間無人居住,家里家私已經破敗不堪了。門前面是一塊田地,因無人管理只好交給村民了。我跑到奶奶面前,只見奶奶雙手一張一合,有規律地擺動著,很熟練的包著餃子,彈指一揮間,盤中已多了好幾個餃子。突然我的目光被吸引到了一只烏龜形的餃子上,那只烏龜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引人入目,正當我猜測是誰包的時候,另一只烏龜形的餃子又誕生了,我抬起頭,真相被揭開了——我的嬸嬸。我看著奶奶、嬸嬸忙的不可開交,我不禁想上去相助。我試圖包了一個餃子,可餃子千瘡百孔,總是露出餡來使我有了幾分羞色,真是如古人所云“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時我更覺得奶奶、嬸嬸真是心靈手巧,也讓我懂得做任何事要多次嘗試才能成功,正所謂“熟能生巧”。爺爺正在廚房剁肉。正所謂“欲先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爺爺用鋒利的器具剁肉,剁在肉上立竿見影、削肉如泥。

  中午吃餃子時,表哥兩眼金光四射,猶如讀書之人遇見名人的情形,我看著眼前裊裊上騰的熱氣與色香味俱全的餃子,不禁味蕾全開。我又將目光投向表哥,只見他端碗、拿勺、張嘴,勺子一進一出,眨眼間餃子早已蕩然全無,我下巴差點觸到腳,眼睛被嚇到月球。

  下午,我主動提出體驗鄉村生活去砍柴。“磨刀不誤砍柴功。”我拿著一把鋒利的斧頭左右揮舞、耀武揚威。我使勁劈向一塊木頭,猶如碰見仇人一般。木頭遇見我的斧頭猶如雞蛋碰上石頭——自不量力。時間過的飛快,流逝猶如沙漏一般。傍晚已至,我氣喘吁吁像斗敗了的公雞。奶奶把桌子搬到院子里吃飯,雪已止,天也放晴了,夕陽西落,我們天高地闊的吃著晚飯形成了一副美麗的畫卷,天與地也形成一個畫框來襯托著這和諧的畫卷。

  三天后,我們要回仙桃了。天邊飛過幾只鳥好像正為我們送行,奶奶依依不舍地鎖上老家大門,我滿含淚水,在這幾天,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也明白了許多人生哲理,故鄉在我記憶中也變的清晰起來。

故鄉1200字3

  干涸了一冬,雪終于趕上了20xx的末班車,飄臨在了古都揚州,伴著霓虹中的燈火,似五彩的紗裙,盡情飛舞,我依窗凝望著雪中的遠方,故鄉,那遙遠的影子一步步清晰到了我的眼前。

  我的家鄉在美甲天下的桂林,有著仙一樣的山,夢一樣的水,無論寒來暑往,那里的山水一樣風姿卓越,韻味無窮。春是那么爛漫,夏是那么火熱,秋是那么豐盈,即使是萬物蕭條的冬,我的家鄉一樣充滿著夢幻般的生機。

  說起故鄉的冬天,那童年最快樂的時光就像奔騰的駿馬嘚嘚嘚跑進了記憶的長河,七十年代的桂北比現在冷得多,每年的冬天都有那么三五個瑞雪飄零的日子,那時的社會真好呀,雖然平窮,可大家幾乎平等,也異常熱鬧,家家戶戶都有那么三五個孩子,個個穿的披羅打掛的,小臉個個面黃肌瘦的,但孩子們是自由的,輕松的,更是快樂的,不像如今的孩子,早就成了溫室里的花朵,作業里奴隸,我們那一代的童年雖然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家家一貧如洗,人人食不果腹,但孩子們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無憂無慮的,特別是下雪的冬日,孩子們更是進入了白雪公主的開心樂園。

  下雪了,一大早推開茅屋的柴門,小狗狗早就踩著那梅花般的腳印,在雪地撒歡,大人拿著大鐵鏟各自鏟著自家門前的白雪,左右鄰居你一句我一句盼望著瑞雪召來的豐收年,那個熱情的勁喲,這雪似乎就是一堆堆白米飯,大饅頭,孩子們可不管有吃沒吃,豐不豐年,我們只知道下雪了,就可以打雪仗,堆雪人,惡作劇了,說到雪地里的惡作劇,記憶最深的就是滾雪球了。

  記得有一年冬天,桂林雪下得好大好大,一夜之間,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那滿山的針葉松早就失去了往日的威武,只有淡淡的幾縷綠色,伸出梨花叢中,探望著這銀裝素裹的世界,小路邊,曬場上那厚厚的白雪鞋踩下去就看不到鞋帶子了,孩子們那個高興呀,有的拎著火盆(破了的洗臉盆掉兩根鐵絲,中間放點木炭。)在雪地里飛舞,有的在門前的田地里堆著超級的大雪人,找個破葫蘆,做個西瓜帽,找個紅蘿卜,搞個大鼻子,那份開心,那份純真,現在的孩子再也找不到了,我哥哥比我大好多歲,那個時候,他們早就成了大男孩,他們那般大男孩們也不忘了趁雪大玩一把,哥哥們找來大石頭,做個芯,就在雪地里滾呀滾呀,一個孩子推不動了就兩個,三個,四個。。。。。。最后滾成一個一人多高的大雪球,這些淘氣的大男孩,就把這些雪球推到村子前面的公路上(我家門口就是一條桂林通廣東的公路),齊刷刷一大排,把個公路堵得嚴嚴實實的,兩頭的車子都過不去了,這邊停好幾輛,那邊也停好幾輛,幾個大男人在那推雪球,累得噗嗤噗嗤的,熱得滿頭大汗的,那群淘氣包子一個個站在路邊的高臺上哈哈大笑,我們這些小屁孩更是帶勁,哈哈笑著,給推雪球的叔叔們喊著號子——一二三,一二三,加油,加油。。。。。。叔叔們看著這些開心的孩子,無奈的笑了!

  兒時快樂的時光凝結在了夢里的故鄉,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年近五十的我早已淹沒在了流浪的大軍里,時代變了,人變了,天也變了,桂林不怎么下雪了,就是這江北的揚州也很難看到一場大雪了,是什么泯滅了人的純真?是什么改變了天的純凈?是什么奪去了快樂的芳芬?。。。。。。

  夢里的故鄉呀,你還是那么素影清心,淡妝雅韻嗎?多想在這風雪交加的夜晚,邂逅你的蘊情——踏雪尋梅磬韻斜,禪心素影卸鉛華,灞橋飛絮情堪在?雪舞闌珊夢老家!

故鄉1200字4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我冒了嚴寒,回到久別的故鄉。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冷風吹進車窗里,嗚呼地響。從車窗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一條河,河中央還歪斜著一座孤零零的斷橋。一條蜿蜒曲折的打著補丁的公路靜靜的躺在河堤上,如同一條遍體鱗傷的長蛇在茍延殘喘著。

  看著這蕭條的情景,我的心不禁悲涼了起來。緊閉雙眼,將那幾滴痛徹心扉的淚水逼了回去。這物是人非的情形,早已使我欲語淚先流了。我的心開始急劇降溫,仿佛充滿了那“愁云慘淡萬里凝”的氣氛。這就是我的故鄉嗎?

  突然,車子如羚羊般猛地一躥,伴隨著“咣當”的一聲巨響,熄火了。

  我驚恐地睜開了雙眼,詢問司機,才知道車子陷在了低洼的坑里。

  迅速地打開了車子,協同著司機,使勁推車。然而,車子卻紋絲不動仿佛定在了那里。

  我們失望了,這怎么算是公路,都成陷阱了。然而,這又是誰造成的呢?打消了推車前進的念頭,我們開始尋思著向過往的車輛求援。

  伸長雙臂,不住地向過往的車輛搖晃著。然而,竟沒有一輛車停下,毫不留情地將我們甩在那條滿目瘡痍的公路上,只留下一串“嗖嗖”的呼嘯聲。

  我們絕望了,難道人們就因為善小而不為嗎?

  司機無奈地搖了搖頭,緩緩地向河灘走去,我也跟了過去。

  剛進入灘地,我就呆住了。只見那一堆堆的沙丘上,夾雜著許許多多的垃圾,并且還散發著一股股刺鼻的味道。這大大小小的沙丘,仿佛是那群居的蒙古包。又像是一大片的蘑菇,零星地垃圾點綴在上面,仿佛像蔥油餅上的青蔥,竟也成了一道風景線。

  看著這情景,我無語了,因為喉嚨里仿佛有一種東西哽咽著,使我的臉漲紅了起來,眼眶也隨之濕潤。忽然記起兒時在河中嬉游的情形了。

  七八個小伙伴在河堤旁的柳樹上搭拉著腿坐著,下面正好是河水,坐在那柳樹下,釣著魚兒,時而把腳丫子在水中點幾下。盡管六月的天是那么地炎熱,可那毒辣的太陽也曬不到我們。

  可,現在卻淪為這般光景了。

  抬頭看看天空,灰蒙蒙的,仿佛我那灰蒙蒙、陰沉沉的心情一般悶熱。我艱于呼吸,心里仿佛有什么東西在壓制著一般。

  走到河邊,卻早已不是昔日那“清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的情景了。渾濁的河水在河中翻騰著,河面上還有不少的漂浮物,像十字街上的面包車一般,緩緩地向前流動。在那些地勢低洼的水坑中,漂浮著大量的翻著白肚皮的死魚,并且還散發著一股股的腥臭味。而更讓我心痛的是:河水早已渾濁不清,而那些永不滿足的采砂船卻在永無止境地吞噬著大量的河沙,有一種想把河床翻個底朝天的感覺。

  我黯然了,為什么,人要這么地脆弱墮落?為什么,這么難以滿足?為什么要將美麗的家園摧毀,去獲得眼前一時的微薄的利益?

  也許只是斷自己的后路罷了,也許只是敗先人的遺產,搶子孫的飯碗罷了。

  看著那歪斜在水中的斷橋,我疑惑了,難道是人們惡意摧毀它們的嗎?

  司機對我說:“這橋和這條路,以及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這萬惡不赦的采砂船所造成的。滿滿的運砂車,將路面壓得嘎吱嘎吱地響。因為這橋是唯一的通道,所以時間一久,便被這些超載的運砂車所壓垮了。還有,河岸的兩邊,本是肥沃的水田,年年豐收。然而,這河床的下沉,也就導致了干旱,昔日的水田也就成了這干涸的旱地了······”

故鄉1200字5

  我的家鄉南陽有一條美麗的河,叫白河,白河是南陽的“掌上明珠”,也是南陽人的親密朋友。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白河南岸。白河一年四季之景,盡收眼底。春天一來,白河岸邊花紅柳綠,“暖風吹得游人醉”;成群成群的人來到“淘氣貓”,舒活筋骨;夏天,明亮的陽光下面,站在高樓上看白河,啊,白河像一條藍色的綢帶,河上,七座大橋橫跨白河飛架南北,橋上車輛穿梭,景色真是壯觀!

  秋天,早晨,又大又美的白鷺從臥龍大橋上飛過,路人爭著仰頭看;傍晚,槐香灣的蘆葦在秋風里一片枯黃,我們就背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句子應景,那長著“蒹葭”的那片白河,水里堆著一窩一窩的鵝卵石,好像白河產下的一窩蛋,我喜歡在上面走,有驚無險;冬天,白河的水冷冷的,岸上的晨練的人卻跑的熱氣騰騰的,還有的脫得只剩下褲頭,就跳到白河里了。你說,南陽人跟白河親不親?

  我跟白河也可親了!小時候,每到晴朗的傍晚,我就纏著媽媽帶我到白河游泳,為了安全,媽媽用一根長長的繩子,綁著我的腰,另一頭綁著媽媽的腰,我們倆像下餃子般的撲哧一下跳進了“鍋”里,濺起雪白的水花,我們在“鍋”里翻騰著,曬了一天的水軟軟的、暖暖的,滑滑的,那感覺真爽啊!我們劃啊滑啊,不知不覺夕陽遍染紅了半邊天。

  更多的傍晚,我們一家三口去“白河外灘”——這是我取得名字,是淘氣貓那里的人造沙灘,那里小孩總是很多,感覺全世界的人都跑來了。我光著著小腳丫在沙灘上踩呀踩,上面的沙子被太陽曬熱了,下面的沙子卻涼涼的,沙子有一點硌腳,那感覺真是奇妙。有一次,我靈機一動,在靠近河邊的沙灘上開鑿了一條“大”運河,美其名曰“南水北調工程”,運河的盡頭,挖了一個小陷阱,我通過運河把水引進小陷阱里,又在陷阱上支上小木棍兒,小木棍上敷上紙,紙上撒上沙子,我就笑嘻嘻地在一旁等大魚上鉤,沒等多久,“噗”一聲傳來,一回頭,一個小孩一腳踩進我們的“大餐”里!我笑得前俯后仰,那小男孩哈哈大笑起來!

  晚上,白河兩岸,華燈齊放,水面映著燈光,五光十色,熠熠生輝。白河,是個高顏值的伙伴啊!我貪玩,不想回家,爸爸媽媽就帶著我,有時候,在白河邊的夜市攤兒上,點幾個菜吃;有時候,到丹青苑,買點熒光棒,在天上扔著玩;有時候,來到淯陽橋上,各種便宜又好玩的小玩意兒買一通,我到現在還放著我在淯陽橋上買的帶有“王”“可”“兒”幾個字的手鏈呢!有時候,沿著白河濕地公園,吃各種小吃兒:鮮榨甘蔗汁、木炭烤面筋、鐵板燒魷魚、冰鎮飲料……淯陽橋,讓白河有了人間煙火的味道。

  仿佛傾刻間,我長大了,我們家搬到了白河的北邊。好在,我們家始終離白河不遠。清晨,教練帶著我們跆拳道班的同學到白河濕地晨跑,春天的早晨還有些寒意,寒風里,教練那“一二一一二一”的口令,劃破了天際,叫醒了太陽,我們抬起整齊劃一的步伐,沿著白河跑了一大圈。不大一會兒,金色的晨曦便灑滿了白河,半江瑟瑟半江紅,白河呀,你是那樣美麗!白河岸邊的花花草草格外的嬌嫩艷麗!

  我跟白河的故事太多了,太多了,說不完!白河見證了我的成長,我愛白河!

故鄉1200字6

  在這樣的黃昏,我總想象著自己走在路上,走在尋夢的路上,想象著清晨第一抹晨暉照著我稚嫩但熱忱的臉。

  城市的落日漸漸沉入暗淡,這樣的時刻我渴望遠行。黃昏出發,在一個清晨到達陌生的地帶,像鳥兒一樣劃過黑夜,棲息在樹上。這樣的黃昏,如此清謐又令人心潮澎湃。那片高地上的油菜花,是否仍在開放?那片廣闊的綠地,是否仍綠如油畫?那些藏民是否還在膜拜?那位比丘尼是否還行走在路上?

  那是青海的一次旅行。天還未亮透,我們便出發了。清晨,寧靜的街道顯得格外質樸、安詳。車忽然停下,我抬頭看,車門前站著一個年輕的比丘尼,醬色僧衣外面罩著紅色外套,頭上沒有半點青絲。她那干凈的臉龐略顯疲憊,一副風塵仆仆的模樣。她小聲向導游說著,導游點了點頭,她便上車坐在了空余的座位上。車繼續行駛,只見她不時把頭枕在雙膝間,有兩次還聽見她的嘔吐聲。我不知她去哪,只知道一定有一股強大的力量支撐著她。那種力量單純而熾熱,以至于她能克服嚴重的暈車帶給她的種種不舒服,甚至痛苦,執著行走在高地上。

  車停了,我們走下車,面前是一座寺廟。我才明白她請求搭車與我們一同前行的緣由。我轉過頭看著她,不知為何,她始終平靜卻略帶困乏的眼神中竟有一絲光亮,嘴角不經意地向上翹——好一個俊俏的比丘尼。

  寺廟門口坐著兩個藏僧,倚著門說笑著。我小心地踏過門檻,濃烈的檀香味撲鼻而來,一棵茂密的菩提樹佇立在寺廟中央,四周是不同的佛像和鮮艷的哈達。時不時傳來的誦經聲,讓寺廟更顯神秘。我跟著她走上樓,一剎那我震撼到了極點:一排藏民正在膜拜,他們面前有兩個墊子,一個放手,一個放腳。墊子非常破舊,藏民一次又一次不停地膜拜行禮,盡管手已經磨破,每天仍要行禮幾百次。霎時,我輕易地從他們的眼神里看到他們心靈深處的渴望,那份對靈魂歸宿的渴求。也許他們已把這里當做心靈的歸宿,所以不管有多苦多累,都如此虔誠與欣然。

  她嚴肅地站在我的旁邊,沒有言語,沒有動作,沒有一絲松懈和困乏。我分明能從她干凈的眼中看到點點淚光。我不知道她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更不知道她這一路上只身行走的種種困難。不管心里有多少疑問,我都沒有打擾她。我想她也不愿被我這樣的俗人打擾。她靜靜地站立著,直到藏民們開始吃午飯,她才靜靜地走開,沒有不舍,沒有留戀,只是從這個地方走向另一個地方。

  中午,我們在一個極其簡陋的飯館吃飯。我不停地抱怨飯菜難吃,其他人也不停罵著。我用最快的速度吃完飯,準備回到車上休息,卻看見她一個人坐在車旁的一方水泥坎上啃著餅。那餅是她自己帶的?她一路上就靠這樣的餅充饑?我站在遠處看她,她也看我,沒有任何言語,只是對望著。

  她沒有再上車,跟導游道謝后便離開了。我不知道她去了哪個方向,青海也許只是她旅途上的歇腳之地。她悄然遠去,沒有一絲留戀,只有堅定和渴望。也許她最終會到達夢的故鄉,也許永遠不會。

  在這個憂郁的黃昏,忽然看見一片楓葉在夕陽里飄舞,我禁不住又想起那個行走在高地的比丘尼。

  此刻,她是不是依然行走在路上?

故鄉1200字7

  四十年了,沉淀已久的故事,還隱隱地記著——

  父親趕著老黃牛,在那丘大田里,一圈一圈地耙著;母親在對面的田塝上,握著那把很舊很舊的鐮刀,一刀一刀地,割著牛草;我賴著讀了幾年書,坐在田埂邊,望著溪邊那疲憊的老水車,吱嘎,吱嘎。夕陽下,我總是陪著父親,背著一捆草,一腳高一腳低的,走在那條泥水路上;晚飯后,一家人圍在點著樅廣(從松樹上劈下來的有油質的木片)的石墩旁,說這說那。那時候,日子就這樣重復著,重復著。

  后來,到城里讀書,想家了,總是借助八分錢的郵票,帶去我的思念和問候。參加工作后,單位在離家一百里以外的地方,每次回老家探望老人,總逃不脫“兩頭黑”(出發時天不亮,下午天黑了才到家)折磨。不久,家鄉終于通了一條簡易的公路,于是,花了三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輛“永久”牌自行車,周末,載著妻子,很順利地回到了家。父母圍過來,不停地摸著車子,看那得意的神情,似乎在說:“我們家也有車子了!”

  改革開放的春風一個勁地吹呀吹呀,十年后,鄉鎮間都修通了鑲邊公路,老家的公路也得到進一步的修繕。在妻子和女兒的鼓勵下,買了一輛“新大洲”本田摩托車。還記得,那是一個端午節,一家人騎著新本田,兜著風,兩個小時后,開到了家門口。那時,老家的李子和楊梅正熟,一簇簇努力地紅著,沉甸甸的掛滿枝頭;田里的稻花魚,大大小小的,在水中繞著彎子竄。父母親又圍過來,還來不及抱抱孫女,只是圍著車子,轉了一圈又一圈,樂得雙眼瞇成一條縫,兩個嘴角只往上揚,連連說著:“日子越來越好了,越好了!”

  日子過得飛快,家鄉的變化更快!似乎在盡力展示著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成果——縣縣通高速,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哦!機場還建在了家門口,高鐵也開過了寨邊。

  十多年又過去了,老家也變了另一番景象。一到傍晚,上燈了,全是太陽能的。這邊拐角一盞,那頭巷尾一個,綴成一道道金黃的花綢,遠望去,才知道,幾十戶的小村莊,在山腰上靜臥著,那么靜謐、祥和!

  當前,“扶貧攻堅”正在緊鑼密鼓,看著眼前情景,心里一次又一次激起了沖動!

  如今,兒女皆已長大成人,有了自已的工作,也有了自已的家室。今年中秋,全家人回老家探親,我和女兒開著各自的轎車,小兒不肯示弱,從省城一路驅車,一家人,三輛車,齊聚在老家門口。

  正在收拾中秋禮物,調皮小兒正在車里高歌《走在回家的路上》: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春天的故鄉。融融春風吹亮新天新地,綿綿春雨飄送如意吉祥。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夢幻的故鄉。裊裊炊煙繪出山水圖畫,朵朵彩云編織田園風光。

  走在回家的路上,走在心靈的故鄉。聲聲牧歌輕唱快樂生活,張張笑臉灑滿幸福陽光。

  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生命的快樂;走在回家的路上,聆聽自然的歌唱。

  伴著優美的歌聲,不知不覺間,心里又蕩起一陣漣漪,眼眶里,幾顆淚珠子直打轉轉。我知道,這是幸福,是欣慰,是感激,我想,我應該感謝改革,感謝開放,感謝這四十年來的變遷。

  一個朋友問母親:“伯媽,這么多人來看您來了,幸福嗎?”

  朋友又問:“這糖果甜嗎?”

  我接過話題:“這才叫小康呀!”

  老母親很高興:“對,小糠,老糠!”

  老父親瞪大眼睛:“什么小糠老糠,這叫新時代的小康生活!”

  母親捂住嘴:“哦,小康,小康,小康生活!”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

  于是,整個屋子充滿了笑聲,而且,長久地,那笑聲還在山間回蕩……

故鄉1200字8

  漂泊在外,與家鄉隔著千重云,萬座山,每每回眸時,那山坡上一樹一樹的桐子花,朵朵都是心中盛開著的鄉愁。

  桐子花,家鄉土話喚著桐油花。多久沒見到家鄉的桐油花開了?二十年,三十年?或者更久。在高樓林立的都市里艱難活著,渾身沾滿異地的塵土,那么長得時間里,我竟無緣與家鄉的桐油花再度謀面。可它那白里透紅,秀麗端莊的雅容,一直在我意念里游離,在我孤寂的目光里遠望成溫暖,花白如雪于我心清晰,花香如故土于我心芬芳。

  家鄉呵!離得很遠,在千里之外的湘西鳳凰。未離家時,孩童的生活,多半交付于那些低矮的黃土山坡。放豬,放牛,拾野菌,翻風藤子,折栗子,找茶泡……舉不清玩耍的例子,實在多姿多彩。那時候的山坡隨處可見野生的桐油樹。那桐油花兒,每到春夏交季之時,獨在百花即將凋謝的縫間,不知何時爬上枝頭,一夜之后悄然綻放。朵朵,簇簇,開得那樣激情澎湃,開得那樣自在奔放,那樣不管不顧。滿山遍野,到處都是桐油花重重疊疊依偎著的姿態。放眼望去,桐花成海,那是一幅兒時見過的最美風景,不需雕琢的原始,不需涂鴉的純粹。

  遙想那時,大人們在山下的農田勞作,我們小孩子就在山上爬桐樹玩耍,或踩在樹干上搖啊搖,或折幾朵桐油花放于鼻前聞一聞,或將桐葉串成帽子頭上戴戴,嬉笑著,打鬧著,那快樂天真的笑聲在山谷里久久回蕩。大人們勞作累了喜歡在桐油樹下歇息,喝口水,抽支煙,嘮嘮家常,望著那一片片綠油油地莊稼,眼里有一種欣喜還有希望。猶記得小時候隨娘去摘桐葉包耙,猶記得隨爹去打桐果,猶記得在那桐樹下看金庸的天龍八部,猶記得那些美好的憧憬,寄予滿樹桐花朵朵綻放。

  小時候只覺得桐油樹花開好看,從未去思考過它的生命為什么如此頑強。無需去培育,無需去打理,雜草中獨自生長,開花結果,在風雨中笑傲山間。即便是一邊開著,一邊謝著,那也是在生之中燦爛芬芳,謝之中美麗歸隱。沒有人關注它生命的形成經歷過多少磨難,可它凋謝之后也將塵土鋪成花毯。或經一陣寒風,或遭一場冷雨,桐油花紛紛揚揚飄飄灑灑,從容地落于田間地頭,山道澗溪。靜靜地躺著,淡然地接受日曬雨淋,腳步從它身上踐踏而過,于無聲處中等待生命的再度輪回。

  家鄉的桐油樹,不只是花開給人美麗的視覺享受,它甚至把整個身體都無私地奉獻給了人類。據說它的用途多達千多種,家鄉人喜歡用桐葉來包粑,叫做“桐油粑粑”,口感細嫩油滑清香;樹果可榨油,榨成的油做藥能消腫,防止破傷風;桐油還能點燈,想必那個年代的很多人都在桐油燈下度過無數漫漫長夜;還因其性防濕防腐防銹,耐堿有光澤,所以是化工,機械等工業及木制家具油漆方面必不可少的用品。

  久違了,家鄉的桐油花!其實你一直隨著我漂泊的腳步在顛沛流離中開放,慰藉我遠離故土的孤寂,守護著我心靈的一抹溫暖。在這世上,沒有哪一個游子是不想念家鄉的。離家太久了,桐油花年年依舊,爹娘卻已老去,家鄉的一切變得那么陌生卻又那么多情。那些模糊又清晰的新舊面孔,那些聽了頓感親切的鄉音,那些散落天涯的兒時玩伴,那些再也不能相見的故人,像朵朵桐油花在心靈深處開著,凋謝著。每一朵都是曾經的故事,每一朵都是深情地眷戀,每一朵都是抹不去的思念揮不去的鄉愁。

  今夜,桐油花又開滿了我的夢境,像一群穿著淺白衣裙的天使在我面前翩翩起舞,那飄逸靈動的舞姿眩惑著漂泊的魂魄,和著清風曼妙的旋律,輕吟著一句:桐花開處是故鄉!

故鄉1200字9

  快要到海濱城市——青島的時候,旅游客車的'導游換了一位年輕的青島女導游。她熱情地向大家打著招呼,然后,柔聲向大家介紹青島的特點和著名的景點。

  透過車窗,可以看出近在咫尺的大海,遠處,可以看到海面上那一葉葉扁舟,漁民在小船上撒網捕魚。

  大家被眼前的海上景色吸引了,不住地贊嘆著,議論著。

  客車漸漸地遠離了大海,向青島市區駛去。

  客車里又慢慢地靜了下來。

  導游小姐看著依然陷入想象中的旅客,微笑著柔聲說:“我為大家唱一首歌——大海啊,故鄉。”

  這首歌我從小就聽到過,收音機里,電視上,男歌手,女歌手,合唱,感到它是那樣的充滿深情。可是,當聽到生活在海邊的人,海的兒女來演唱這首歌,感到它是那樣的與眾不同、別具一格。

  當導游小姐一開口:“小時候,媽媽對我講,大海就是我故鄉。……”我就被深深地震撼了,我完全被她的歌聲感染著、感動著,心中涌動起難以名狀的如不停不息,涌向海邊的波浪一樣的思緒。

  她在唱,在忘我地唱,她的目光看著遠方,看著心中的大海;她是在唱,也是在訴說,在訴說著遙遠的傳說,她是在講述,在講述老漁夫的故事,講述著遠在天涯的在海外漂泊的游子的辛酸與傳奇。

  她的歌聲如海風,歌聲中有咸咸的味道;她的歌聲如海浪,輕輕地拍打著海岸,拂過海灘上的細沙,拂過在沙灘上漫步的、跳躍著的一雙雙小腳丫;她的歌聲如海上的美景,夕陽西下,漁船張起風帆,慢慢地駛向岸邊。海岸邊,古樸的小屋,炊煙四起,漁家女人站在木屋旁,不住地向海面上張望……

  不知何時,導游小姐停止了歌唱,可以看到她眼角濕潤,側著身,默默地看著窗外。

  生長在海邊的兒女,他們看到大海是和我們不一樣的,我們只是來旅游,看一下大海的遼闊和壯觀,接觸一次夢中的海水,大海在我們的人生中只是一個記憶,一個美景,一張有自己身影的照片。

  可是,對于海的兒女,大海是他們的生命,是他們的生活,是他們產生夢境的地方,是他們的父母、先人,是他們的依靠。他們體內的水分是海水,他們的血液,含著濃濃的鹽分;他們的心胸和大海一樣,能夠包容大海;他們的臉龐,被海風刻上了海的兒女的印記,伴隨他們一生一世。

  海的兒子,遠航在大海深處,收獲希望,守護家園;海的女兒,站在海邊,眺望海的深處,在海風的吹拂中,讓海風為她們梳理被海風吹得零亂的長發。

  客車穿過青島市區,向五四廣場駛去。

  車上又逐漸熱鬧起來,大家欣賞著窗外來來往往的人群,繁華的街道,還有那熱鬧都市中的高樓大廈。

  我看到那位年輕的青島女導游,看著車窗外的一切,稍稍仰了一下頭,整理了一下耳邊的長發,嘴角露出了一絲甜甜的微笑。

  一瞬間,她嘴角的微笑消失了,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提高了聲音,深情地說,:“各位旅客,請帶好自己的隨身貴重物品,我們將要到達第一個景點:青島的五四廣場!……”

  紅色的五月風矗立在五四廣場,旁邊就是遼闊的大海。海浪涌向海邊,撞擊在巖石上,刷刷的聲響驚心動魄。激情四射的水花,飛濺在游人的臉上、身上。游人嬉鬧著,有的還用手接住飛來的海的小水珠,品嘗著。

  我也用手接住了一些海水,品嘗了一下,咸咸的、澀澀的。

  不遠處,海邊店鋪的老板正在燒烤從大海里打來的,在海水中生長的海鮮,那鮮美的氣味彌漫在四周,吸引著來來往往的游客。

故鄉1200字10

  突然就想到這個詞“靜好”。穿過喧囂的歲月,那段青澀的年華安靜的走到面前,熟悉又陌生的名字從口中奔出,不加思索,以為早已忘記的,疊加在一張張年輕的臉上,一一從記憶里長出來。源于一段談話,源于翻動的泛舊照片。

  不曾相交,那些名字有的已經斷了十幾年,平行或者遠離,曾有的靠近也早已消逝。突然的相遇喚醒了所有沉睡的記憶,一點點打開復原。我看到那個蹙著眉頭瘦小的女孩,永遠理不清幾何圖案里糾纏的邏輯,學不透化學分子間繁瑣的變化,任卑怯深植,躲在自傲偽裝的堅強下,低在了塵埃里。那個優等生的同桌卻一直都記得,圓圓的臉,少語,樸實。總感覺他像極了抗戰影片里哪個小演員,虎頭虎腦,有著可愛而執拗的性情。他身上有農民孩子的美德,純樸而不做作,一板一眼,做事學習非常認真。還記得放榜時偷偷去看,他的名字高懸,有些欣喜,努力的結果沒有叫人失望。能憶起的也只有那張面孔和一些彼此都熟悉的名字,陌生因為這些曾有的記憶而消失,歲月跨過了幾十年的斷層又一次浮現在眼前,安靜的注視直到走遠。

  與李相識緣于一場集體舞的節目,他高大帥氣但靦腆,與女孩說話會臉紅,卻有著玩世不恭的不拘,用他自己的話說“經常會貌似不小心就說了實話”。他從不管你喜不喜歡,接不接受,不分場合想說什么就會直接說出來,有時候會因他的某句話空氣就立刻尷尬起來,所以他并不討女孩子喜歡。總能察覺到他的善良和隱藏在不拘性格下的怯懦,那里也有卑怯的影子,于是我們成了高中時候難得的朋友,更像是哥們。他談戀愛我幫他出主意,他鬧矛盾我幫他找原因。后來各自離家,再見已經過了幾十年,滄桑堆積在臉上,只是依稀可見少年時的摸樣。

  馬的名字翻看照片時一下子就跳了出來,那段純美的戀情有關于我的女友。曾上課幫他們傳過紙條,曾聽見過少年不羈的承諾“一個非她不娶,一個非他不嫁”,也曾聽到紅樓夢里相似的話語,而他們目光相對只有彼此的眼神在記憶里扎了根,如今時過境遷,一位住在海濱城市,一位駐守荒原,相見怕已是無緣,而承諾如風跨不過時間的坎,只有留在記憶里他們牽手的畫面定格。

  他是位老師,胖胖的。談起他的時候我好像看到了那張時常帶著微笑但卻嚴格認真的臉,他沒有教過我,聽的最多的是他的外號“笑面虎”。同學對他竊竊私語的議論好像還在我耳邊回響。學理的同學都為能進他的班級而高興,某個同學如果得了他的表揚都會有克制不住的激動和喜悅。他離去的消息還是叫我有些吃驚和感慨,作為老師我想最開心的事情不外乎是見到學生有進步而帶給自己的成就感,而那種克己為公,認真負責的態度也是作為一個老師應有的職業道德,每個行業都有每個行業的“道”而這個“道”是我們所應堅持和執著的,但是有多少人能無愿無悔,持之以恒,排除所有困擾的堅守?

  冬天山林中肅穆而荒涼,沒有鳥兒的低語,一切歸于寂靜,那種靜超越了喧囂的城市,自帶著一種分量,連呼吸也變得安靜和愉悅。喊一聲,有回聲此第蕩開,由遠及近的傳入耳膜,而記憶的回聲看似走遠,也會在某個時間從新撥動心弦,鉆入心底的那些小小往事,潛藏暗滋在某個時候探出頭來就潮濕了一大片心境。

  安靜的守著那些往事,看著我們最終無語沉寂,我知道彼此的世界里都有的影子,不需要記起,也永不會相忘。

故鄉1200字11

  天蒙蒙亮。

  “楚楚!楚楚!起來啦!起來啦!”爺爺拿著農具俯首在我耳邊輕輕地叫著我的名字。爺爺又想讓我到田里趕鳥了。

  迷迷糊糊中,我隨爺爺沿著曲折的田間小路來到了水田邊,四周黑沉沉的,只有眼前水田里的水光像面鏡子似的亮堂堂在那里。爺爺在田邊的田埂上放好了小木凳,幫我穿好蓑衣戴好斗笠,還把一根細而長的竹竿子讓我拿在手里,我儼然成了一個活著的稻草人。

  我靜靜地坐在小凳上,把竹竿子放在身旁。這時,天開始慢慢地亮了起來,遠山畫出了一道淡淡的輪廓,鏡子似的水田也漸漸地明朗了起來。原來鏡子中間還橫躺一條條一米左右寬,十幾米長的秧田,秧田里還有很多密密麻麻的水稻種子!我的任務就是看住前面的這些種子,不讓它們被小鳥吃掉,為今年糧食的豐收做好第一件事。

  東邊,天上布滿了一片片魚鱗狀的云,慢慢的,云邊上亮了起來,灰灰的云兒,染上了一層淡淡的紅色,而后紅色變成了金黃色,整個天空,被披上了一層彩色的霓裳。

  遠處,山色如黛,薄霧如煙。村莊的一二層樓的房子,靜如處子,用那一身青磚灰瓦或泥墻土屋支撐著遠處淡淡的山,吮吸著那薄薄的霧。偶爾,聽到了幾聲小狗的嘯叫,劃破了小村的清靜。人們開始走出了村子,開始了他們一天的忙碌。一會兒,村子里灰蒙蒙的屋頂上升起了一陣陣白色的炊煙。慢慢地,炊煙由一條條變成了一團團籠罩著在村子的上空。遠遠望去,分不清那是煙還是霧。

  近處,四周層層梯田里除隔三差五的秧田外,都長滿了綠油油的草籽(以前一種家豬的重要食物,現在倒成了人們餐桌上的美食),在綠色的草籽中間,盛開著細小的粉紅色的小花,有“萬綠叢中千點紅”的氣勢,整個田野被紅綠相間的花被兒包裹著。葉子和花上布滿了晶瑩的小水珠。一陣微風吹過,水珠便在花和葉子之間蕩漾著,你挨著我,我撞下你,很是好看。

  突然,一陣嘰嘰喳喳聲由遠而近,一群小鳥飛來,站滿了整個田埂,它們相互吵著,相互鬧著,或追逐,或跳躍,或用雙眼在敏銳地觀察著四周。我坐著一動不動,靜靜地欣賞著這群吵鬧的頑皮。有幾只小鳥竄入了田里,接著,又有幾只進去了,再過會兒,一大群全進去了。它們停止了吵鬧,開始用小嘴飛快地吞食著田中的種子,我光顧著看急切的鳥兒,全然忘記了爺爺交給我的任務。

  正在這時,爺爺給我送早飯來了,見到這情景,爺爺急壞了,嘴里直嚷嚷,“楚楚,楚楚,小鳥把種子吃光了。”

  我猛地驚醒了過來,站起來,大吼幾聲,揚起那長長的竹竿子,讓它在高空中不斷地飛舞著。小鳥在一陣慌亂的嘰喳聲叫,飛快地遠去了。田邊又恢復了原來的安靜。

  我重新坐回凳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著爺爺送的早餐,估計小鳥的早餐泡湯了!

  寫在后邊的話:

  在農村城鎮化、城鎮工業化的今天,我們的周圍日新月異地變化著:鱗次櫛比的房子如雨后春筍般地林立了起來,星羅密布的廠房延伸到了大地的每一個角落。青山綠水之間,一座座鋼筋水泥之城打破了原先村與村的界線,鄉與鄉的區域。

  可是,我們原生態的農耕沒有了,層層疊疊的水稻梯田消失了,清澈自然的小溪被森嚴壁壘的小河代替了。當人們高高興興地住進了新房子,打開窗時,很難再聽到在林間自由的、悅耳動聽的小鳥的歌聲了……但不管世事如何變遷,我心里明白,那曾經的一幅幅熟悉而又陌生的《鄉間晨曲圖》都會永遠地駐留在我的心底。我想,那些對大自然、對家鄉深深眷戀與熱愛的人們,也必不會將那曾經的美好遺忘吧。

故鄉1200字12

  當人真正離開時,才會意識到這里是家,想家,謂之家鄉。余光中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雖然我依舊身在故土,卻也在心中懷了淡淡的鄉愁。

  古往今來,家鄉是文人們談論的亙古不變的話題,故鄉之思,永遠是游子們的至誠情懷。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自然對北京有份難舍的情懷,而我卻覺得北京越來越失去了它本來的面貌。

  記得小時候,我最大的樂趣就是叫上胡同里的朋友們出去玩。“玩”似乎是所有人童年中永遠的主題,不像現在的電腦游戲,那時的玩樂總是少不了形形色色的昆蟲和隨處可見的泥巴。

  總經常去做的就是和爺爺一起去粘知了,在北京人的嘴里,知了又叫“伏天兒”、“大馬猴”。六月末是知了最好捉的時候,還沒有羽化幼蟲剛剛從雨后的泥土里爬出來,順著楊樹的樹干找,就能拎著個袋子收獲戰果了。到了盛夏,就拿著兩根竹竿子綁在一起,在頭上抹上膠,對著知了的翅膀猛地揮下去,一粘一個準兒。也有時好不容易尋著叫聲發現了獵物,卻又讓它飛了。

  粘回家的知了都放到了屋里的花盆中,沒過幾天便都過了油鍋,被端上了餐桌。我開始還覺得很傷心,可后來知道蟬是害蟲,也就覺得無所謂了,但那炸得金黃酥脆的知了,我卻一次也沒有吃過。

  再后來比我年紀還要小很多的表弟們能走路了,雙手剛是一碰到地面,便被長輩們急急忙忙地攙扶起來,一邊幫他撣著根本就不存在的灰塵,一邊念叨著那么臟,別碰。我想起小時候在土堆上度過的夏天,聳了聳肩。

  我的太爺在我小學沒畢業時就去世了,但他的形象卻在我的記憶中一直鮮活。

  太爺的院子里種著一棵柿子樹,樹下放著一把藤編的搖椅,而太爺總是陰沉著一張臉坐在搖椅上,一坐就是一下午。

  最開始,我站在院落的門口,并不敢進去。太爺睜開眼睛,沖我招了招手,我這才踏進院門。

  秋日的風帶著些許寒冷,我坐在太爺的腿上,望著枝頭稍稍掛紅的柿子忍不住抖了抖、太爺見狀,用蓋在腿上的毯子把我裹起來。一雙帶著老繭,滿是皺紋的大手抓住了我的雙手,那上面滿是歲月留下的痕跡。

  “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紅橘綠時。”

  就在那個深秋的下午,太爺把這句詩念給了我。那時年齡尚小,并不明白這句詩的意思,只是覺得念起來很好聽,而后來我一記就是十年。

  已是風燭殘年的太爺很快就倒下了,就像北京的冬天,毫無征兆的倒下了。我望著他那渾濁的雙眼,害怕的抓住媽媽的衣角。

  太陽下山時,太爺的手也涼了,我站在床邊痛哭流涕,我知道我再也見不到太爺了,再也不能在他的懷抱里聽他給我讀書了。

  后來,那條胡同被拆了,一條高架橋重新占據了那個地方。我覺得就連我的童年也隨著轟然倒塌的舊墻一起崩塌了。

  故鄉不是什么高深的詞語,只是那些人,那些回憶還在那里,當你回頭時,它就在你的記憶深處,撒發著不可磨滅的光芒,你能在那細微的光芒中感受到絲絲縷縷的溫暖,這就是故鄉。

  什么都沒變,又好像什么都變了,只是沒了那“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紅橘綠時”的光景。

故鄉1200字13

  我的家鄉在一處廣袤的山地之間,地處黃河南畔,四周群山環繞,繁花錦簇,四季風景如畫,水秀山清,炊煙裊裊,空氣清新而幽靜,樸實的水土養育著一方樸實的人。

  家鄉的景色固然美妙,最是讓人難忘的卻要數那洋槐花了。每到4月間,新芽初放,遠近各地的養蜂人便絡繹不絕地匯聚于此處,到處都是綠綠的帳篷,還有他們忙碌的身影。到槐花開放的時候,深山溝壑,道邊田緣,河沿溪畔,綿延的群山腹地到處都有它們的身影,串串飽實的花蕾,不時散發出陣陣馨香沁人心脾的香味,這時你會發現,藍天擁抱著白云,綠色的帳篷,密密匝匝的蜜蜂,田間地頭、園林深處都有它們憨實的身影,繁忙的蜜蜂在林間嗡嗡作響,它們毫不在意個人的榮辱得失,用它們好不起眼的身影,將百花之精獻于世人,它們構造出一首首優美的旋律,讓人時不時地頓足觀望。

  雨后的清晨,陽光初展紅顏,風鳴疊翠,鶯飛燕舞,潺潺的河水伴隨著蜂農們歡歌笑語的喜悅聲響,在山谷中不時地回蕩。這時你會驚奇的發現,槐花已經不知何時悄然開放,遠近各處,山間山頭,到處都是成片成片乳白色的槐花,一串串的掛滿枝頭。沁人心脾,香氣四溢,會讓你的靈魂都為之震蕩,心念亦會在林間四處不住飄蕩。

  洋槐花色呈白色,又似梨花,又不是梨花那樣的白,而是白中帶綠的那種白色;又好像是雪那樣滿山遍野的掛滿枝頭,不僅讓我想起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妙詩句了。成串成串的盛開,顯得是那樣的奪目而耀眼,因其繁密,所以比之梨花之稀疏,顯得更加熱烈。槐花沒有姹紫嫣紅的鮮花那樣嬌美,恰之相反,槐樹成為樹中的賤民,花亦屬賤花了。然則它卻不圖名利和虛榮,樸實的身份是它平凡而又從容。從不自我招搖,也沒有登大雅之堂的奢望。

  洋槐花還有另外的兩大優點:其一,是可食用;其二,是可藥用。

  首先要說說食用。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我就是從小區的洋槐花而長大的。兒時的我沒少吃洋槐花,這也是不爭的事實了。我們的村邊到處都是洋槐樹林,從未修整過的洋槐樹叢,參差不齊,極易采摘。那時我經常和母親一塊兒去打豬草,也常常挼一些洋槐花喂豬,我也是常常邊挼邊吃,毫不理會衛不衛生了,要將其吃進嘴里,咯吱咯吱大嚼,即時又香又甜直入心脾。總還是懷念母親做的洋槐花麥飯,洋槐花餃子了。用水焯過的洋槐花,撒上少許的玉米面或者白面,再撒上鹽巴,加上花椒葉,在鍋里一蒸,拌上蒜泥,總是那樣的可口,讓人垂涎,讓人陶醉。現在回想起來心中總會洋溢起洋槐花的陣陣香味。

  洋槐花可藥用,其性清涼,清脾入胃,解毒活血,舒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血壓等藥用價值,并有清熱涼血,清肝瀉火,止血之功效,屬于純天然的綠色保健食品。養顏美容,維持體型,保護腸胃之功能,素有腸道警察之美稱。

  這些年來,結婚生子,為了生活,便要四處奔波,或下田勞作,疲于奔命,很少再能吃上那一頓香噴噴再蘸點蒜泥的槐花麥飯了。

  現在想想,作為一個平常的老百姓,你要像洋槐花一樣樸實,不嬌媚,不做作,不炫耀,不張揚,毫無過分奢求。樸素的白,白的無瑕疵,純潔的花瓣,美得不可方物,香的無拘無束,淡雅清爽,甜蜜醉人,郁都清香揮灑千萬家。這正是:有情當屬五月天,落盡春紅帶新顏。東風暗度花如蜜,香韻盈盈玉鈴間。

  槐花美呀!槐花香。槐花深處是故鄉!

故鄉1200字14

  在我記憶的長河里,最難忘的便是我的故鄉——位于淮河北岸的一個縣城。而每每想起故鄉,姥姥庭院里的那棵棗樹便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不知道這棵棗樹的年齡,只從姥姥那里得知:自從她年輕時嫁到這里就看到了它。這是一棵普普通通的棗樹,每當春季來臨,那長卵形的葉片和葉腋內黃綠色的小花,給這靜寂的小院平添了勃勃生機。

  聽媽媽說,那一年,當黃豆大的小青棗掛滿樹枝的時候,我悄悄地降臨到了人間。姥姥似乎并沒有嫌棄我是個女孩,她高興得合不攏嘴,拿來自己精心縫制的小包被,把我細心地包裹起來,并把一沓干凈的尿布放在我的腳邊,然后用小刀輕輕地在院子里的棗樹上劃了一橫。

  第二年,當全家人坐在棗樹下乘涼的時候,我開始學走路了。望著自己那稚嫩的雙腿,我不敢邁步,于是叫喊著要姥姥抱,姥姥走到棗樹旁,拍著雙手說:

  “來,乖孩子,走到這兒,姥姥就抱你。”望著那棵挺拔青翠的棗樹,望著姥姥那慈愛的雙手,頓時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貫通我的全身,我抬起雙臂,邁開雙腿,勇敢地向前挪去,一步,兩步,三步……快要到棗樹旁時,我居然小跑了幾步,緊緊地抱住了棗樹遲遲不肯松手,棗樹驚愕地搖了搖身子。望著頭頂上茂密的棗樹葉兒,我甜甜地笑了——這是喜悅的笑容,更是對棗樹感激的笑容。這時,姥姥才一把抱起我,把我的小臉蛋親得熱烘烘的,我沉醉在成功后的幸福之中……在我4歲那年,當紫紅色的甜棗在樹葉間露出笑臉的時候,媽媽要調到南京工作,把我一個人留在故鄉上幼兒園。臨分別的那天晚上,望著媽媽收拾行李的背影,我悄悄地來到棗樹下,抱著棗樹哭了起來,邊哭嘴里還不斷地叫著:“媽媽不要我了!媽媽不要我了!”

  在我兒時的心里,棗樹早已成為我的知心伙伴。那天夜晚,我做了一個夢,夢見棗樹也哭了,一滴滴的淚水滴在了我的手背上,感到是那樣的清涼,醒來卻發現是姥姥渾濁的淚水。原來不知什么時候,我被姥姥抱回了屋里,這一夜我是躺在她的懷里睡著的,而姥姥卻徹夜來÷眠……第二天,媽媽帶著姥姥從樹上摘下的一袋紅棗走了。從此以后,我便和姥姥在家鄉相依為命。不知道有多少個繁星點點的夜晚,姥姥抱著我,在棗樹下講“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又有多少個陽光燦爛的冬日,姥姥拉著我在棗樹旁曬太陽、捉迷藏,小小的院子里撒滿了我和姥姥“咯咯咯”的歡笑聲……當姥姥用顫抖的布滿皺紋的手在棗樹上劃上第五個橫時,因一場大病,她永遠離我而去了,我從此失去了最最親愛的人。送葬那天,從南京匆匆趕來的媽媽沒有讓我去,于是,獨自坐在棗樹下的我又一次淚流滿面。

  那時正值深秋,一陣陣寒風吹來,枯黃的棗樹葉一片片落下,飄過臉龐,輕輕地擦拭著我臉上的淚痕。也就在那一年,我帶著對姥姥的思念,對棗樹的依戀和對故鄉的不舍,和媽媽坐上了南下的火車來到南京生活,而故鄉的棗樹上卻留下了永遠的“五道橫”……轉眼十多年過去了,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感召下,故鄉的一切都在改變,歷經風霜的棗樹也更加挺拔、茂盛,樹葉在春風中沙沙作響,好像在向人們訴說著故鄉的滄桑巨變,訴說著人間濃濃的親情。

  故鄉的棗樹,你是我童年最好的伙伴,你是我和姥姥悲歡離合的見證者,無論走到哪里,我都將永遠把你懷念!

故鄉1200字15

  一、那路……

  告別那高樓大廈,我和爸爸踏上了回老家的泥土路。風,輕輕地,斜著撫過我的臉頰,涼絲絲的帶著煦暖。剛和媽媽吵了一架,心里好不自在,但現在感覺好多了,似如一杯清茶,不知怎的偶然之間注視到了腳下凹凸不平的泥路,呀,還是老樣子,似乎一點也沒變。想起兒時沒讀書那會兒,我總讓大我十歲的哥哥用那很舊的腳踏車載著我在這路上跑來跑去,那簡直比過山車還刺激,一會兒像是到了斷崖絕壁,一會兒又像是到了高峰山巔,但是到了下雨天就沒那么好玩了,一路上全是爛泥水,有的還雜著雞鴨鵝糞,惡心死了。于是,我們要走的話就得從人家的菜地里走,日長夜久,人家的菜地也就被我們“開辟”一條彎彎曲曲的爛泥小道,就為這事,人家還和我奶奶大吵一架呢!幸好,我奶奶是村里有名的“吵架高手”。

  樹輕輕地,靜靜地唱著歌,唱什么呢?……看,到家了!——

  二、那房屋……

  奶奶家的屋子雖不大,但卻積載了我童年的許多快樂的回憶。那是一個很老很舊且很破的房子,是一九八六年蓋的三間瓦房,聽爸爸講,這樣的屋子在當時已經很罕見了,那時候村里大都是茅草房。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張床,聽爸爸說那張床的年齡比他還大,足有四五十歲呢!記得我小時候,很調皮,就喜歡在床上跳啊蹦的,結果不到一個月,床頭那根木頭就“退休了”。不過,我跟這床似乎也有那么點仇,我把它弄壞了也算是報了仇吧,因為小時候,由于我睡覺沒品,床又高又窄,所以只要我一翻身,就會從高高的床上掉下來,好痛!

  三、那片菜地……

  奶奶家的屋后是一片空曠的菜地,是不長谷子的,但奶奶卻硬是要在后面的地里種些果樹,家里人反對也是無動于衷,但過一些日子,這些果樹居然活了,大家都佩服奶奶,之后不久,奶奶又在果樹旁栓了頭大黑豬,是公的,又不能生豬娃,爺爺說養也白養。那頭豬特兇,我們幾個兄妹都特別怕它,豬一生氣就要頂人,后來那豬把哥哥弄傷了,一氣之下,奶奶把它賣了,不過從那以后,那地方好像空蕩蕩的,失了生氣!過了一段時間,養豬的地方長了些小藍花,好美,我沒事就采了些小蘭花,在里面放了些小蟲子什么的來嚇姐姐。我頂喜歡那棵桃樹了,它是奶奶載的桃樹中結的果實最多的一棵,一到果子熟的時候,我們幾個就會一窩蜂去搶,愛美的二姐學做電視上的那樣,用桃子美容,反正果子多得很。收的果子,到集市上賣點,家里吃點,左鄰右舍分些也吃不完。那菜地上還有一條田溝,以前溝里還有些清水,現在連水的影子都看不見,不知怎么的全干了,爺爺就挑些干草去把溝填滿,省得我們這些淘氣蛋玩的時候又陷進去,記得那個大年三十的中午,日上三竿了,但三叔他們還沒有回家,我們幾個餓得暈頭轉向,貪嘴的二哥從人家的菜地里偷了幾個大紅薯,我們來到溝邊,準備烤紅薯吃,誰知大哥把剛點好的火柴給掉了,溝里的干草燒著了,連著溝邊的兩個大草堆和奶奶辛辛苦苦載的小楊樹一塊燒了,幾個草堆沒什么,只是那楊樹給燒的半死不活了,奶奶氣的把我們幾個從“大”打到“小”。

  故鄉,記載了我多少兒時之憶,像是一場美麗的夢!——

【故鄉1200字】相關文章:

黃齡《故鄉故鄉》歌詞10-19

寫景故鄉作文04-12

故鄉晚景作文03-04

故鄉的螃蟹02-28

春節故鄉作文02-10

《故鄉》好詞好句09-17

故鄉作文9篇06-04

故鄉作文4篇05-10

回憶故鄉作文【精】04-11

回憶故鄉作文【熱】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