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古詩中的作文之道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
在中國數千年的燦爛輝煌的古典文學長河中,詩歌無疑是最璀璨瑰麗的一顆明珠。其涉及的社會生活之廣泛、深入,對國家民族影響之深遠、巨大,恐怕是世界其他民族所無法睥睨的。它為后世的我們提供了無比豐富的可資借鑒學習的知識,其中不乏作文之道。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這是宋代陸游告誡自己兒子的肺腑之言。無論作詩、寫文章,若要筆底生花、文采斐然,沒有寬厚的知識基礎和豐富的社會閱歷,是行不通的。他還明確地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須躬行。”這更是對自己文學創作活動的生動總結。想寫什么事情,想抒什么情感,想議什么問題,缺乏實踐的態度,沒有設身處地的思考、研究過程,紙上談兵,常常只會打擦邊球。要“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
“忽有好詩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難尋。”宋朝陳與義的這兩句詩,形象反映了靈感在文學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捕捉靈感?著名作家莫言說,我始終保持著一個好習慣,就是隨身總帶著一個小本和一支筆,隨時把想到的、見到的可寫的.東西記下來。是呀,常常積累,時時做有準備的頭腦,何須等到“安排句法”時的苦思冥想呢?朱熹也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現實生活的積累是靈感不竭的源泉,是創作活動的土壤。要隨時積累,做一個勤于觀察、善于準備的人!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唐盧延讓)有了好的材料、好的題旨,還須有好的語言來表達。煉字的功夫,一向為中國文人注重,更有甚者“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唐賈島),如此煞費苦心,怎不令人感動!那么煉字的標準是什么呢?是不是生僻怪誕的才叫好?元好問說得好:“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最能反映事物本質,最能表達寫作意趣的,即是最好的字眼。但生活語言與寫作語言畢竟是兩種不同風格的語體,如實輯錄生活語言,那只是一種記錄而非藝術,對生活語言加以適當的再創作才是藝術。因此寫作須講求煉字,但也須追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境界。要善于煉字,做一個對語言精益求精的人!
“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清代的龔自珍不愧是文章大家,他善于從宏觀上總結作文之道,明確要求寫文章要結構明晰,主線分明,如秋天的喬樹,枝是枝葉是葉;文章的主旨要鮮明有個性,充分表現自己的主張,不可穿新鞋走舊路、取新瓶裝陳酒,人云亦云。他的文章就很好地反映了他的創作主張,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因此,要講究謀篇布局表達個性,做一個獨立思考、有大寫人格的人!
藝術都有其相通之處,古詩中的這些道理,雖多就詩而言,但對于我們的作文同樣有啟示作用。把每一篇文章都當做詩一樣作,那么每一篇文章便都會有一顆詩的靈魂!
【古詩中的作文之道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相關文章:
走進古詩中的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08-03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古詩中的月作文02-15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在古詩中沉醉-700字09-09
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作文:古詩中的春夏秋冬04-16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古詩中的思鄉-1500字09-10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五單元作文:走進古詩中的雨-550字09-10
古詩中的作文之道-1000字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