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班的國學課作文
一說起國學大家都應該知道,幼兒園時學《三字經》,小學《弟子規》等等,以下是小編搜集我們班國學課作文,希望幫助到大家!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1
《論語》是儒家學派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有關學習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感受頗深,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意思是:只重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險。
我覺得,在我們日常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情況:一味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思考,大腦卻一片空白。有人只讀“死書”,而不去深入理解書中含義,這樣就會導致學習基礎不扎實;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習只為了追求數量,而不在乎質量,結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還有一句讓我感觸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它意思是: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能者為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人請教為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人甚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多向我們身邊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小樹苗吸收著豐富養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嫌棄每一塊小石子;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水。若想具有高山情懷和大海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人身上匯集他們點滴之長。我們必須具有積極向上進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平和心態,并且運用適當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世界有新認識,新發現,并且有所領悟,有所感動。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2
有人說,學習就要端正態度,好比“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有人說,學習就要講究學習方法,好比“學而實習之”、“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一切學習好方法盡在于此。
一個迂闊率性、明知其不可而為之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孔子,一個食不厭精、懂得生活樂趣孔子。他從自身經驗中體會出這些學習好方法。
打開《論語》去讀,像是穿越幾千年時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爭霸天下春秋時期。孔子,一個2000多年前學者,他思想、教育理論、教育方法、他言行在今天看來依然是那么先進,那么貼切。讀完《論語》,才知道“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道不同,不相為謀”這些平時我們常說語句竟然出自《論語》。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父母年紀,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記在心里。一方面為他們長壽而高興,一方面又為他們衰老而恐懼。
可是,這樣偉大天才,竟然被一個年幼無知小孩給難道了,這難道不是很好笑嗎?也許是因為那時侯人們知識還不夠豐富,對大自然研究得還不夠透徹吧。可我們呢,生活在科技發達21世紀,不僅隨這古人腳步往前走,還可以上網查閱資料,還可以翻閱書籍,如果我們碰上一個小朋友也問了個問題,可自己也答不出來,那不就成為了自己人生一大笑柄嗎?
我們現在正值學齡期,應該多學習知識,少玩電腦游戲,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3
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從口頭創作民歌到貴族祭祀樂歌,口中喃喃地念著這五百多年人間百態,心中有然而生敬仰與盎然,似細水,長流……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個癡情人!
獨立風中,仿佛自己所懷念戀人真就在河那邊。逆流而上,順流而下,只要心中還保留著那份強烈感情,道路漫長難行怎樣?崎嶇難攀怎樣?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綠蒹葭和癡情人內心積攢感情相交融,和癡情人離情別緒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離愛情最近植物……
芣苡
找回灑遍山村每一個角落,被青蔥樹木掩映山坡無處不洋溢著生氣。添加婦女興高采烈前去采集芣苡。
時而拾起掉落地上芣苡,時而一把一把從莖上捋取芣苡,時而手持衣襟兜著摘來芣苡,時而把衣襟把衣襟掖在腰間用來裝芣苡……
怎樣清麗明朗意境!
怎樣愉快喜悅心情!
怎樣熱愛勞動人民!
低眸,繼續淺吟這首回環復沓小詩,哦不,是這首贊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擷之……
君子于役
都說,黃昏最容易勾起人們對遠離家鄉親人懷念,雞兒回窩,牛羊歸圈,有一次沐著夕陽余暉遠眺,服役丈夫卻依舊不知歸期。山村婦女那深深切切思念誰人知?那無可奈何愁煩誰人懂?只一聲深情呼喚沖口而出:“曷至哉?”
只是,戰爭殘酷,征伐頻繁,又怎是一個山村婦女所能左右?滿腹惆悵,滿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聽見?
閉目呆立,那迷離悵惘、深沉綿渺畫面在眼前徐徐展開——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呵!干嗎苦苦追尋所謂神圣、所謂深刻?看看手中《詩經》,不正是么?聽聽“雎鳩”歡快鳴叫,聞聞“東山”戰火硝煙,看看“七月”悲慘生活,在《風》、《雅》、《頌》每一個角落,感悟——不朽經典!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4
為了進一步弘揚名族傳統,傳承國學經典引領我校學生,通過誦讀國學經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奮學習,自強不息優良品質,學校定于這個星期五舉行國學經典誦讀比賽。
這天清晨,同學們早早來到教室,個個精神抖擻,背起了《弟子規》,老師還讓我們演練幾遍,并叮囑我們比賽時不要緊張。叮鈴鈴,上課鈴響了,這也意味著誦讀比賽開始了。我們排好隊,慢慢走出去。
來到階梯教室門口,我們緊張等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終于,我聽到報號老師叫:“現在是五年級一班出場。”我們懷著忐忑不安心情進了場。
等所有人入場后,只聽見沈鵬拿起話筒說完了總序,接著,全班一起背完了“入則孝”,沈鵬又背起“泛愛眾”中第一排,全班同學有起伏背完了“泛愛眾”,這一章。誦讀完后班長用口令整整隊,并向評委敬禮,接著,我班便出場。緊接著,其他班級也進行了誦讀比賽。
這次比賽,讓我知道了一些重要道理。總序,入則孝,出則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這八章內容,我基本能按要求做到,但少數部分仍欠缺,如,父母講道理時,嫌啰嗦,這樣就沒做到“父母教,須敬聽”。感謝學校給了我這好機會,讓我明白,發現了自己缺點和優點。我一定會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做一個品學兼優好學生。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5
最近,我們讀了一本書—《國學經典》,從中我感悟良多。
孝—”百善孝為先“
在中國儒家文化中,特別提倡孝道,”出則孝,入則悌。”孔子認為,孝是做人根本道德。那么要怎樣去孝順自己父母呢?孔子曾強調孝關鍵,在于和顏悅色。“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乎。”這句話告訴我們,在父母面前要和顏悅色,有好東西要先給父母品嘗。身為人子“父母在,不遠游。”孝順父母思想在《弟子規》及其他國學中均有體現,古人也有很多孝順父母典范,如:為父溫席黃香,“臥冰求鯉”王祥。身為二十一世紀少年,與古人相比,我倍感自愧不如,但我會以先人為楷模,不斷改進自己。
誠—“言而無信,不知其可。”
”誠者,物之始終。不誠,無物。”意思是,世界萬物都以誠為信,為本,不誠者就失去了萬物。這是我想起了我爸爸。我爸爸是個生意人,一直堅守”以誠為本“信念。有一次做生意,爸爸如果以次充好,就能牟暴取利,可他并沒有這樣做,而是語重心長得說:”我們不能因為一時好處,眼前利益,而失去了真正財富—誠信。“正因為他誠信,生意才會做得風生水起,可見誠信于人是多么重要了!
《國學經典》這本書教會了我許多為人為子道理。我覺得:當今社會經濟越來越快,可人們人文素質卻每況愈下,讓人擔憂。而正掀起《國學經典》學習熱潮用又讓國人看到了希望,我相信,中華民族一定會擁有嶄新明天!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6
兵家史書之瑰寶,博大精深;兵書理論之寶庫,包羅萬象;兵學圣典之美譽,威名遠揚;歸納演繹之邏輯,縝密嚴謹;啟迪人生之智慧,精髓宏瞻;闡釋儒道之傳統,淋漓盡致。——題記
從三皇五帝太平盛世,到春秋戰國風云變幻;從盛唐氣象博大雄渾,到宋代詞篇婉轉豪邁……我們祖先為后人留下了眾多文化瑰寶,而國學經典代表《論語》更是全世界精神財富!
《論語》是一部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著作,因集中表現了孔子學說和思想,成為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孔子學說核心——仁,貫穿《論語》。《論語·衛靈公》中,孔子用一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已成仁,”照亮了中國兩千多年歷史進程。
《論語》居“四書”之首,對中國社會起到了深遠影響!
據說,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每天回家都關起房門苦讀。后來,家里人發現,他書箱里藏只有一部《論語》。有一次,宋太宗和趙論語普閑聊,便問道:“有人說你只讀一部《論語》,這是真嗎?”趙普老老實實回答說:“臣所知道,確實不超出《論語》。過去臣以半部《論語》輔助太祖平定天下,現在臣用半部《論語》輔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了。”于是有了“半部《論語》治天下”說法。
縱觀整部《論語》,相信你一定會感受到中華文明,感受到人性光輝,感受到文學精髓。你也一定會在《論語》中,受益匪淺!
我們班國學課作文7
《孫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所著一部軍事經典著作。
孫武生卒年月現已不可考。他本是齊國人,后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廬。孫武將其所撰兵法13篇獻給吳王,闔廬遂以孫武為將,出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孫武最后終老于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主要思想和內容出自孫武。但后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吳孫子兵法》有82篇,圖9卷,而多認為13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志》著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后世流傳只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13篇出自孫臏之手。不過,在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出土了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70余枚竹簡后,學者們已多傾向于13篇應出自孫武之手,82篇則是孫武后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13篇。
《孫子兵法》共有13篇,各篇均有其主題思想,但又構成一完整思想體系。
《計》篇論述是能否進行戰爭問題。孫武指出,戰爭是關系到國家生死存亡大事。“道”、“天”、“地”、“將”和“法”是決定戰爭勝負五項基本要素。“道”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和地勢、地形高下、險要、平坦、距離遠近,攻守進退利弊;“將”指將帥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組織編制、將吏職責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出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才能,“天”、“地”二方面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與否,是不是訓練有素,和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勝負,從而采取適當對策和相應行動。
《作戰》篇主要闡述是如何進行戰爭。孫子認為,戰爭消耗和戰費開支是十分龐大,戰爭曠日持久勢必危及國家存亡。所以,他主張速勝。此外,為彌補己方消耗和削弱敵國,他又主張“因糧于敵”,“勝敵而益強”
【我們班的國學課作文】相關文章:
一堂國學課作文08-18
一堂精彩的國學課01-05
一堂國學課作文2篇07-01
我們班的自習課作文500字10-11
關于國學的作文精選-國學12-22
一堂有意義的國學課作文07-31
一堂有意義的國學課作文精選08-12
一堂有意義的國學課作文「精選」08-10
一堂生動的國學課作文550字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