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國學經典作文集合6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么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學經典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典作文 篇1
國學如同精致的布料織成的一件袈裟,上面鑲嵌著很多的美麗的磚石。那鉆石就是整個袈裟的亮點。國學又如同一棵參天大樹,樹上的果實就成了整個大樹的代表,是大樹的亮點。沒有鉆石的閃爍,袈裟就不會價值連城,沒有果實的誘惑,大樹就不再吸引人。國學也如此,國學的亮點是國學更有價值。更能體現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這便是智慧。人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成長,自然有很多東西是不懂。但由于人們的攀比和懶惰之心,使人把不知說成知道。用這種方式來獲取人們的贊賞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越是體會到被贊賞的快樂就越要以“知”代不知。從而使你本來的對知識的渴望沖得一干二凈。最后遠遠不及以前。所以孔子說得好,實事求是的學習的態度是一種智慧。說謊的那種小聰明,在這種高大智慧面前小如砂石。同學們也喜歡這中小聰明:老師講完課,問同學們懂沒有.異口同聲說“懂。”但是到考試時就抄別人的作業了。
平時老師說“取長補短。”正是映襯了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世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一個人都與優點和缺點。然而我們人有個習慣。總是看見被人的缺點而看不見自己的缺點,總是看見自己的優點,看不見被人的優點。正是由于這個習慣,使人“不識廬山正面目,只緣生在此山中”,無法發現并改正缺點。這時我們需要一個摯友,就是能大膽說出你缺點的朋友。他使你發現你發現不了的不足,因為種種原因,讓你不得不發現別人的優點,從而“擇其善者而從之”,別人與自己有了解清楚了,自然就“其不善者而改之。”
國學與現實聯系的很緊密,只要你留心發現,你將會發現生活處處皆國學,處處皆亮點。
國學經典作文 篇2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伴隨著整齊清脆的朗讀聲,開始了每天必修的課程——國學。何謂國學?它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都有極大影響,對于傳承文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中華民族的復興都起著重要作用。
俗話說得好,“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傳承,是老一輩人智慧的結晶,凝聚了千千萬萬個中國人的`血和淚,鑄就了一代思想的不滅之路。
當我喃喃學語時,媽媽經常在我耳邊朗誦:“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當我漸漸懂事時,媽媽就逐字逐句教我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自那之后,在母親耳濡目染中,我深深地愛上了國學。國學經典猶如一位老友,對你訴說著動聽的情話;國學經典如同一匹駿馬,帶你馳騁廣袤的草原。國學經典是古人思想的優秀成果,是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瑰寶,在歷史的長河中,一顆顆星光熠熠流傳至今。
時常想起,節假時分,我常常經過那家書店,捧上一本書,一坐便是一整天。如對待珍寶般,攤開書頁,如饑如渴字字瀏覽,細細品味。國學經典飽含古人的滄桑,歷史的回憶。它是人生的哲理,生命的真諦,更是中國人的驕傲,中華民族的自豪。
國學經典,是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前行;國學經典,是一縷春風,吹散心中的陰霾;國學經典,是一捧清泉,滌蕩人們的心靈。如果可以,我愿意坐下來,靜靜地讀一本書,品一種情懷,一縷書香伴著幾縷微風,在裊裊茶香中,感受書中獨有的氣息。
國學經典作文 篇3
國學,是那醇美的香茗,令人回味無窮;國學,是那神圣的階梯,引領人們攀登至高無上的寶座。《國學經典》里一句句簡短深刻的詩句,讓我受益匪淺。
記得有一次語文測試,媽媽叫我將以前學過的知識好好地復習復習,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我拿著書本翻了幾頁,趁媽媽在客廳做家務,就開始玩那些小玩意,一會折紙,一會兒給布娃娃穿衣,根本沒認真地復習。第二天,我拿著卷子就有好幾個生字不會寫,詞語不會組。這時我想起了《國學經典》里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現在才明白,學過的知識要經常去溫習和練習,溫習學過的知識也是一件快樂的事。
“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這句話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一個人不講信用是不行的。有一次,我玩電腦,當時我向媽媽保證只玩半小時。可是,當我坐在電腦跟前玩著精彩刺激的游戲時,早就將時間與諾言拋到了九霄云外。“已經超時了。”媽媽提醒我。我隨口答應道:“馬上。”一動不動的在電腦跟前津津有味地玩著游戲。 “啪”的一聲,媽媽將電腦電源關了,生氣地說:“下次不能再玩了。你背的‘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也’在哪里去了。”這時我才明白一個人一旦許諾,就一定要做到信守承諾,這樣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信任與尊重,還能使自己內心獲得快樂。
我還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也是我最大的缺點,遇到問題不去動腦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明白了一個人無論做什么事都要經過大腦的思考。如果凡事不動腦筋,就成了一個“木頭人”。所以,我在一天一天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學會了善思,精思,學會了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國學經典》讓我收獲人生智慧,踏上絢麗多姿的人生之旅。
國學經典作文 篇4
中醫,傳承著東方文明古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
中醫是國學中的一部分,關于中醫的書有《本草綱目》《傷寒論》《黃帝內經》……中醫,是古老技術的傳承。一次,我跟外公到北京中醫藥大學,一位年近80歲的女教授聶惠民大夫帶著兩名博士后弟子坐診,這位奶奶頭發花白,慈眉善目,只見她不急不躁認真地為外公號脈,過一會對外公說:“您性子急,遇事果斷,但一定要控制好情緒,不可急躁,這對您心臟問題的治療是關鍵。”外公連連點頭,樂呵呵地說道:“真是說到點子上了。”從此,外公改掉了急性子。
聽媽媽說,懷上我不足三個月時,媽媽因感冒請爸爸認識的名中醫王奶奶看病,王奶奶一號脈,說道“這是男孩哦”,和前幾天另一位中醫說的一樣,媽媽和爸爸十分不解,便請教這是如何判斷出來的,王奶奶說道:“因為主脈強。”爸爸媽媽恍然大悟,中醫,竟可以不通過任何機器,憑技術、經驗、手感,準確判斷出未出生嬰兒性別,這就是國學。
中醫是國學,是中國燦爛的文化,同樣也是中國炎黃子孫的治病法。
國學經典作文 篇5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中有許許多多的有關學習的名言警句,其中有一句讓我感受頗深,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重學習而不注重思考,就有可能遭到蒙蔽而陷于迷惑;只重思考而不注重學習,就有可能因誤入歧途而招致疲乏及危險。
我覺得,在我們日常學習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味的讀書,而不動腦筋思考,就會茫然不解。為了學習而學習,缺少必要的思考,大腦卻一片空白。有的人只讀“死書”,而不去深入理解書中的含義,這樣就會導致學習的基礎不扎實;只憑空思考而不學習,就會疑惑不解。學習只為了追求數量,而不在乎質量,結果那就可想而知了。學習在于思考,也在于吸收,二者缺一不可。
還有一句讓我感觸最深。就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它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
這句話告訴我們:能者為師。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甚多。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點,值得我們去學習。多向我們身邊的這些人學習,就像置身于萬綠叢中的小樹苗吸收著豐富的養分;山之所以高,是因為它從不嫌棄每一塊小石子;海之所以闊,是因為它積極地聚集好一點一滴不起眼的水。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懷和大海的淵博,就必須善于從平凡的人身上匯集他們點滴之長。我們必須具有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在逆境中不怨不怒的平和心態,并且運用適當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對世界有新的的認識,新的發現,并且有所領悟,有所感動。
國學經典作文 篇6
我喜歡旅行,希望去看看烏鎮的夕陽西照、漁舟唱晚,去看看李白墳前千秋滄桑的凄涼,去看看北京胡同千轉百回的茶水人家。坐在火車上,按捺不住地激動和興奮,我向往著前方,向往著離我很遠的一片古老文明。
可是越往前走,心中越覺不暢,我為什么要遠行?無錫為什么沒有這種古老的氣質?為什么在無錫看不到滄桑厚重的古老文化?
不久前的一堂國學課令我吃驚不已。
校本課程“圍學基礎”第一堂課上,張克中老師提到這樣一個問題:“你們知道無錫的圍專嗎?”我們茫然地看著他,對此一無所知。
“無錫國專為中國培養了一大批國學大師,在五四運動時期,北有清華國學院,南有無錫國專。是它們,為中國傳統文化撐起了一片天。你們知道錢穆嗎?不知道。那你總該知道錢鍾書吧?”緊接著張老師又報了一大批無錫的文化名人,除了少數幾個同學之外,大家的反應出奇地一致:除了錢錘書,聽到其他的名字,都是搖頭。
這個問題瞬間將我震撼。我一直在尋找一種歲月的滄桑,一種古老的文明,令我驚訝的是,無錫這塊土地上走出過那么多文化名人!文化斷層時,是秀弱的江南小鎮給了傳統一片天空,而我卻從來沒有好好了解過自己的家鄉,更沒有意識到這片土地是如此地豐饒。
一直以為故鄉的文化對我來說是一種失血的裝飾,16年我無文化地度過。我曾好好看過我的桂花樹,抓一把它腳下的土,卻不知道它原來竟有這么深厚的文化積淀。我知道“吳文化”這個空泛的概念,但從不為它自豪,我沒有深入了解過這片土地的精魂。
“現在的無錫有什么?”張老師繼續剛才的話題,“現在說起無錫,不是讓人想起太湖美,而是想起太湖藍藻!無錫漸漸成為商業城市,它追逐商業的腳步,文化已被埋沒,要想重新樹立起文化的旗幟,無錫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要更久。這就要靠你們這一代了,開國學課,也是想讓你們去發現、去探索你們腳下的傳統文化!”
是無錫國專力挽國學于狂瀾,拯救了中國傳統文化嗎?在那個文化斷層的年代,是無錫撥開了堅同防線的一條細縫嗎?是的,但都是曾經的無錫,無錫人的曾經,曾經的無錫人懂得用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來裝飾城鎮,現在的無錫人甚至不知道用文化來裝飾自己,甚至忘了,我們還有一種文化叫“吳文化”。
我一直在追尋傳統文化,卻不曾發現它就在我腳下,已經被商業深深埋在了土中。也許是我們親手埋葬了它,卻不曾想要發現它。
回想起以前去惠山看天下第二泉,旁邊有人裝成阿炳的樣子,拉著破舊的二胡,弦下流瀉出《二泉映月》。這首曲子應該是怎樣的一種悲愴呢?我卻感覺不到,認為二泉比起周莊的古韻來還是遜色。現在想來,不是因為吳文化缺少底蘊,恰恰是我們沒有內涵,我們沒有用心去感悟,更沒有想著去光大。周莊很好地將文化底蘊和商業氣息結合在一起,無錫卻沒有做到。
我想要用一段白紙黑字來記載吳文化的點點滴滴,可是我淺薄的胸襟了無內容,甚至,我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無錫。遺憾,我們缺失了內涵。
城市周邊的圍墻上.有水墨畫描繪的古鎮形象。如果不說,沒有人會知道這是在畫無錫。即使知道,也想不起這曾是無錫真實的靈魂。江南水鄉氤氳的水氣,沒有人想起。現在的無錫高樓密布,墻上的標語寫著:文化無錫。越是倡導什么,我們就越缺少什么,越需要什么。遺憾啊,我們丟了傳統文化。
其實,并不是沒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但沒有人能真正為它做些什么。我們現在在追求一種文化、經濟文化。在這種文化背景下,人們追求一種快節奏的生活,很少有人再捧起羊皮書,面朝窗外,讀春暖花開。我們緊跟經濟文化的步伐,漸漸也就習慣了,以為商業就是無錫的本質。沒有人記起曾經的無錫文化。更可悲的是,很多人漸漸不愿記起它了。因為他們怕一旦記起,自己的腳步就會比別人慢,自己就會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無立足之地。逐漸地,我們不止忘了我們的根,也忘了找尋。
我們遺忘了我們的文化,這是一種缺憾。
而我們竟忘了要去找尋這遺失的文化,這更是一種悲哀!
我們這一代,有責任為這方熱土的古老文明做點兒什么了!
【國學經典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國學的作文精選-國學12-22
國學征文:學國學 考國學作文11-24
踏著國學的腳步作文-國學01-24
有關國學的作文大全-國學12-22
國學經典的作文08-08
經典的國學作文08-08
經典國學的作文08-08
國學的作文11-26
國學的作文09-28
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