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學作文合集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學作文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學作文 篇1
國學是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與學術;是從古至今無數代人智慧與汗水的結晶;是受無數世人所矚目與敬仰的高尚學術;是經受歷史的錘煉打磨與自然的甄選淘汰所匯聚而成的文化瑰寶。大到治國安邦,小到智慧啟迪。讓我們一起來學國學,品國學,用國學,讀有所悟,學有所得。讓我們一起來領悟國學的魅力吧!
——題記
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讓我感悟頗多。吐谷渾的國王阿柴身染重病時將自己的兩個兒子召集在一起,他拿起一支箭給自己的大兒子讓他將其折斷,大兒子不費吹灰之力輕松的將箭折斷了,接著他又讓大兒子將剩下的箭全部折斷,大兒子這次卻無論如何也折不斷。兒子們終是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在阿柴去世后,他們團結一心,致使吐谷渾王國日漸強大起來。
即使自己是一顆星星,也應明白一星獨亮不算壯觀,浩瀚星海才最耀眼;即使自己是一塊石頭,也應明白一石之大不算雄偉,高聳入云才最巍峨;即使自己是一艘游船,也應明白一船入畫不算風景,千帆競發才最壯麗。一滴水微不足道,滲入泥土便會消失不見,可匯聚成河卻是川流不息;一粒沙卑微渺小,散落風中便會吹落遠方,可匯聚成沙漠卻綿延萬里;一個人的力量微乎其微,很難有大作為,可當我們團結起來卻可以創造無數奇跡。阿柴折箭教子這一典故正是要告訴我們這個道理:團結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強大的敵人,任何困難的環境,都會向我們投降。
曾有人問哲學家:“一滴水怎樣才不會干?”哲學家回答說:“把它放進海里。”這句話同樣簡短的揭示了一個道理:個人離不開集體,只有團結互助的集體才會有無窮的力量,反之如果沒有團結,即使有再大的力量也會枯竭。
團結是什么?我認為團結就是一人拾柴火不旺,眾人拾柴火焰高的同心協力;團結就是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的眾志成城;團結就是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的同甘共苦。團結是五指緊握的拳頭,是細線擰成的一股麻繩,是最美的音符彈奏出最動人的旋律。這就是這則典故所帶給我的啟發。
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長期的合作,但它一定要有瞬間的默契;團結,有的時候沒有完美的結局,但它一定需要辛勤的汗水;團結有的時候不需要精湛的技藝,但它一定需要堅定的信念。這就是我通過這則典故所延伸得來的心得。
國學如海,團結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深邃。國學如山,團結為徑,循徑登山,方知山之高大。國學如歌,團結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動聽。學國學,品國學,悟國學,悟其深理,學有所得。
國學作文 篇2
國學,你是沙漠中的綠洲,給了我希望;國學,你是黑夜中的明燈,給了我光明;國學,你是陽光雨露,沐浴我茁壯成長。國學,是我的最愛。
現在,我已經跨入了國學的大門,準備去這浩瀚的知識海洋暢游。國學,能使我讀圣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與經典通行,與賢為友;國學能使我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使我學習做人的道理。使我們做國學的好伙伴,國學的讀者吧!
《論語》教我們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視仁德;《弟子規》教導我們為人處事的規范;《孔記》告訴我們修身做人的準則;而《大學》教導我們要格物致和……
說實在的,我覺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時候就有這么一套叫你怎沒做人的書,使自己不斷改善。“德”是《弟子規》主要講的內容,他教會你如何尊重長輩,愛護小輩,孝敬父母老師,關心兄弟姐妹。時時刻刻都要以“德”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為重,真正的做到尊師重道、尊老愛幼。
國學是我們中華民族豐富的傳統,文化瑰寶,傳承國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質,使人們共享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們一定要抓緊時間學習這經典的國學,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實感,學會出事,學會做人。
國學作文 篇3
說到國學,我自然而然想到了古詩詞,想起了那千古絕唱下的童趣,一首詩美好了一段童年時光……
“兒童疾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走在放學的路上,鄉間灑滿了孩子們歡快的嬉笑聲,忽然有蝴蝶從額頭掠過,小伙伴緊追過去想要抓住蝴蝶,那一身黃色的蝴蝶一個機靈飛進油菜花叢,小伙伴急忙跳進花叢中“眾里尋他千百度”卻怎么也找不到。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冬去春來,夜短日漸長。放學回來夕陽還未西下,丟下書包,孩子們帶著風箏三三兩兩相約在鄉間小路上,雀躍著把風箏和童話一起放飛在這二月的春天里……直到暮色降臨,村口響起媽媽喊回家吃飯的聲音,孩子們才依依不舍收回風箏一一散去。
《所見》中“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和《小兒垂釣》里“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兩首古詩相得益彰相映成趣,騎坐黃牛的牧童歡快的歌聲在山林間回蕩,無意間發現了枝頭的知鳥,立刻有了捕捉的念頭,唯恐自己的歌聲驚飛了它,馬上停止了歌唱躡手躡腳接近知鳥。那初學垂釣的孩子意恐問路人驚跑了魚竿下的魚兒,不做聲回答,只是遠遠就向路人擺手示意不知。無邪的童真,讓人忍俊不住。
“騎牛遠遠過前村,吹笛風斜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成長的一路上有國學相伴,讓我天真還在,童心未泯,懂得不追逐名利,不隨波逐流。我多想,我也是一個牛背上永遠長不大的小小牧童,在二月的春天里,在斜風細雨中吹響一支竹笛,讓快樂流淌在小河邊,飛躍在山林間,停落在每一棵含著露珠的小草上……
有一天我們終于長大,人生有了離別,也就有了“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真切體會。每每讀到這樣的詩句,一幅幅充滿童貞滿是童趣的畫面躍然在眼前,亦然昨天。一路走來,國學伴我成長為意氣風發的少年。國學美好了那段童年時光,也將美好我們整個人生!
國學作文 篇4
觀數十年高考在中國的'發展,重理輕文已成了學子們的普遍思想,俗話有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乎,在中國傳統主流教育中的文科與國學偏被遺忘,甚至成了理科生中沒用的學科。
對于現狀,作為一名傾向于文科的文科生,心中自有感慨萬分,卻也倍感無奈啊。當今世界發展之潮流并非學術研究,并非什么大思想,并非是古時百家爭鳴的時代,現在國家倡導的是經濟,是民族復興與發展,要大力發展,必重視科技,想科技興國,必重視理科。但在發展生產力的同時,我們卻丟落了一些重要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思想的發展。因為國家的發展重視科學,所以后面直接面對社會的就是理科專業,國家得任意部門都需要一名理專的人來提高科技含量,并且,社會的企業注重實際效益,能帶來效益的人才就是好人才,科技常常注重創新,然而現在的科技卻被格式化,新中國的重理教育像科舉制重文那樣失去新意與活力。
所以回到高中,有多少學生忍著外界與社會所帶來的壓力從而艱難的選擇了文科,而且不僅數量極少,質量也實在不能恭維。因為教育重心的移,文科不可避免的失去主線,與社會脫軌,無論是就業還是一個人的成長,文科似乎只是被看作輔助性的東西,而不能作為人生的方向主流。盡管是一些文科生,也不明白自己的清晰方向與未來,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文科的失衡導致國家文化的殘缺,傳統文化的斷代,直至近幾年,中國又提出了弘揚傳統文化,注重提高文化實力。
這種亡羊補牢的方法,在短時間內可能對文科生產生積極影響,但究竟是把文化放在輔助方面。然而國家要發展和復興,卻只能把理科放在主要位置,因為它關系著國家的現實利益。但重理也絕不可輕文,特別是國學與古哲學等方面,原本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絕不應該在近代被丟棄。雖然我們倡導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但精華的部分一定要繼承下來,這便是文科發展民族文化而要完成的任務,這便是文科的意義。
現代文科切不可學文而不知文,文科應有文科的風范,文科有文科的重要與任務。若說理科為歷史的締造者,那么文科便是歷史的承載者,文科不可不自重,不可不被重,中華民族的振興,中華文化的傳承,文科生必不可少,國學與文科必然會被歷史所留下來。
國學作文 篇5
國學經典如同文學寶庫中一顆璀璨的珍珠,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國學經典如同我們的精神食糧,能使我們的精神得到升華,心靈得到愉悅,成長得到啟迪。
自古以來,許多偉人寫下了一部又一部的國學經典,給世人留下了一筆筆寶貴的文學財富。這些國學經典無不體現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弟子規》里面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教育我們要從小樹立一個好習慣,應尊敬長輩,孝敬長輩,父母呼喚自己,不要緩慢回答,這樣不尊敬長輩,“父母命,行勿懶”告訴我們對待父母的命令不要懶惰、懶散,要立刻去執行。
還有《三字經》里面的“人之初,性本善。”告訴我們每個人從一生下來品性就是好的,只要我們不學習一些不好的習慣或不好的品性,我們就不會被這些所污染。
“人無信不立。”出自《論語》,這句話有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主要講的是“信”。“信”即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之一。在古人眼中,“信”是立身之本,交友之道,經商之魂,為政之要。在現代社會,誠實守信顯得更為重要,做人要講信用才能成為有用的人,講信用別人才會信服你,才會幫助你,你才能成就一番大事業,如果你不講信用,別人就會漸漸遠離你,你就不能成就大事業。不講信用的人可能會得到一時的利益,但卻失去了人心,講信用的人可能會損失一時的利益,但卻得到了人心。我們要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開始做起,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不光是《弟子規》、《三字經》、《論語》里的語錄值得我們學習,只要是國學經典都值得我們學習,國學經典在我心中,國學經典伴我成長!
【有關國學作文合集5篇】相關文章: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5篇04-15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10篇04-14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8篇04-13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八篇03-31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六篇03-21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7篇03-18
有關國學經典作文合集6篇03-17
有關國學誦讀作文合集10篇03-16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合集10篇04-14
有關誦讀國學經典作文合集六篇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