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規則的作文1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規則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規則的作文 篇1
什么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應該不是這些。當一個孩子在你身邊摔倒時,沒有哪條規則要求你必須把他扶起來,但你還是這樣做了,因為你心是有這樣一個規則:要幫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這種規則多了,道德也就隨之形成了。規則與道德是相輔相成的。
沒有道德,規則是無法支撐一個社會正常運轉的,規則是人定的,如何嚴密也不能夠到“天衣無縫”。若沒有道德的支撐,規則是很容易被人鉆空子的。你說不許“隨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園的長椅上好了;你說不許“亂涂亂畫”,那我就“認認真真”地給你畫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
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畫那么簡單了。律師們大可鉆法律的空子,憑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將事情弄得黑白顛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雪”了。
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促淹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遺”或許還有可能,而“夜不掩戶”卻怎么聽怎么像一個美麗的神話傳說,當道德不足以約束人們的行為時,規則將會適時地補上這個漏洞。
“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聽上去是道德的淪落,但美國卻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門前的雪掃干凈了再說,至少不能讓路人被你家的積雪滑倒。這就是道德的底線——規則劃出來的。
理想的社會應是規則與道德并存的。規則約束著人們,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個人被外在的規則和內在的道德約束著,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一個社會的規則與道德相輔相成,這個社會才能充滿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來的路,而規則就是路旁的燈,照亮我們純潔的靈魂,也照亮那條充滿理想的大道。我們將道德埋在心底,將規則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對未來。
規則的作文 篇2
《飄》中的衛希禮,在南北戰爭前是南方的一個富家公子,做事總是規規矩矩的,是個標準的南方紳士。但是在戰爭結束后,他失掉了財產,更為重要的是他失去了他所適應了的社會。在新的社會準則下,他無所適從,靠郝思嘉的幫助才能繼續生活下去。而思嘉則不同,她適應了新的社會,從一個嬌弱的千金小姐轉變成了一個成功的女商人。可見,只是守著規矩去生活是不成的,還要有很強的適應性,去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隨之變化的規矩。只有這樣才能生存下去。
規矩就像一個簸,把不合規矩的都簸出去。而隨著社會的變化,這個“簸”也是不斷變化的,只有那些適應每一個簸的人,才能留下來。
規則的作文 篇3
走在路上,車輛來往有序,是因為有交通規則;坐在教室里,大家認真聽講,是因為有學習規則;跑在跑道上,大家要各在其道,是因為有跑步規則……
我今天要說的,是一件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身上的事兒,是關于考試規則的。記得小學五年級時,有一次英語考試,也許是這次題簡單,我拿起筆刷刷就往上寫,感覺都會,最后一道題也是我最喜歡的閱讀題了,答案都在短文里,簡直是白送分啊。
我認認真真的把短文看了兩遍,才開始做題了——F、T、T、T、F。最后一道題也被我輕松拿下。我長長地舒了口氣,看了看旁邊兩位同學,都還在做最后一天,卻被我三下五除二給搞定了!考完后,我還和同學們對了答案,全做對了。
第二天,試卷發下來了,老師是按照分數從高到低念的,我充滿自信的等待著,可老師一連讀了二十多個同學,才讀到了我的名字——才90分,仔細一看卷子,我前幾道題全對了,但最后一道閱讀題,卻因為沒讀清楚題——要求是對的答案打對號,錯的打錯號,而我卻按照平時做題的習慣,把對號寫成了“T”,把錯號寫成了“F”,從而一下子扣了十分。
我拿來試卷,一遍又一遍看看題,心里非常不滿——這又不是什么大考,老師竟那么認真,寫“T、F”也不是不可以,練習冊上都是這么寫,我不過是寫習慣了……
我越想越生氣,越想覺得越委屈,便找到了英語老師,雖然心里生氣,臉上還要表現出高興,我“笑”著對老師說:“老師,我寫的不是對著的嗎,為什么不給分啊”,老師笑著解釋道:“我知道你會做這道題,只是你沒有認真審題,習慣性的寫錯了,但是,你必須知道,不管你是因為什么原因而錯,都是錯,考試也是有規則的,你違背了規則,那當然要減分的,考試規則是不能改變的,需要改變的是你要如何適應考試規則。只要以后認真點,老師認為你下一次一定不會犯同樣的錯。”
是呀,考試也有規則,不管你是什么原因,規則都要遵守,錯了當然要扣分,我一下恍然大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規則,如果人人都能遵守規則,世界將會變得煥然一新。
規則的作文 篇4
毋庸置疑,瑞士社會的安定是其他國家不可同日而語的。具體原因,不僅僅在于瑞士與世無爭的國際政治境況,更在于瑞士社會本身的“規則意識”。一名不滿十歲的小孩尚有如此之規則意識,更何況舉國的瑞士人民呢?這樣的社會,即使沒有道德的約束,恪守規則的瑞士人也會把這里建設得穩定、和諧。
說起道德和規則到底哪個更重要,我無疑是傾向于規則的。美國憲法之父麥迪遜曾說:“如果所有的人民都是天使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政府了;如果政府是由天使來管理的話,我們就不需要權利的制約了。”很明顯,人不是天使,都會有私心雜念,那么僅僅依靠個人內心的道德約束而控制整個社會,并使之繁榮昌盛的設想,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我們需要一個客觀存在的`約束來管理我們的社會,這就是現代理性的產物——規則。挪威曾經是一個重視道德、秩序井然的人間天堂,甚至首相總理都在使用公共交通而且不需帶保鏢。可是就在前幾天,一個槍擊案使挪威社會的道德底線崩潰,使一個過分依賴道德而穩定存在的社會產生了空前的恐慌。一個沒有完善規則的社會,猶如一棟沒有打穩地基的高樓,道德的樓層越高,經濟水平的裝飾越豪華,坍塌的風險也就越大,坍塌的結果也就越令人難以接受。
規則固然重要,但并不是一切。再完備的規則也必有其疏漏之處。道德,作為一種內在的約束力,是很又存在價值的。比如南宋末年的徐珩,一句“梨雖無主,我心有主”就彰顯了道德在維持社會秩序與人際關系中的巨大作用。但是,道德就像遠航水手眼里的孤島,可以以它為依托,但不能以它為依靠。規則,才是真正可以依靠的港灣。
總之,我的觀點就是“讓規則之橋架于道德之上”,在規則的嚴密保護下,再發揮道德的作用。久而久之,必然形成一種規則完備,觸犯規則的人卻少的趨勢。社會道德在規則的監控下蔚然成風,最終達到一種規則即道德,道德即規則的境界。正如材料中的那名孩子,在規則的意識下其實展現了良好的道德素質。
規則的作文 篇5
古人云:無規不成方圓。
西諺說:行為形成習慣,習慣塑造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臵一把沙于紙上,微微振動紙的邊緣,沙子便肆意地流動,如果在紙上涂一層明膠,再放之以沙,則粒粒皆安份地粘在紙上,還可以用之做砂紙,賦之以實用價值。
如果把人類比作砂,把社會比作紙,那么規則便是那明膠,它使人類與社會相輔相融,并使人人發揮各自的功用,凝聚為一個堅實的群體,如果沒有規則,人類必將是—盤散沙。
由此說,規則是社會形成的基礎,沒有規則便沒有人類社會。
然而,規則不是死的,不是—成不變的,它要適時、適地、適人、適度。一方面,它要限定,制約人類的行為;另一方面,它也要促進人類的發展與進步。
此所謂“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
原始社會中,獵獲均分,人人平等,這種規則與原始社會低下的生產力相適應。而如今,按勞分配,能者多得,這則是為了適應當今激烈的人才競爭,優化社會的勞動力。
在古代,政教合一,一個國度的人民大多數只允許信奉統一的宗教,異教 徒中,勇者或能改天換地,弱者只是自取滅亡。這種殘酷的規則是與當時的強權統治相適應的,而如今,信仰自由,言論自由,人民找到了自我的價值,擴大了生存的范圍,這是朝代的要求,是人性獨立的需要。
古往今來,人類這群會思考的蘆葦以其無限智慧不斷探索著最適生存與發展的環境,也在世代的繁衍中不斷去舊取新,追尋著最有利社會進步的規則。 規則與發展
從群主立憲、商鞅變法到羅斯福新政、聯合國的成立,再到“改革開放”、“一國兩治”和歐盟的擴大,人類從一盤散沙逐漸成為一個充滿智慧與魄力的堅不可摧的群體。
我相信,隨著更新,更完善的規則的確定,這顆顆金沙將把美麗的星球裝點得熠熠生輝,無限燦爛
規則的作文 篇6
在規則面前,我會在巨大的誘惑面前選擇對錯。
有一天,放學了,我又渴又餓,卻沒有一分錢,我走著走著,走到一個十字路口,突然看到一個老奶奶倒在地上,我看到很多人都繞道走開了,我不走了:想起電視上說有老人倒在地上被人扶起來,老人走了,后來老人到公安局里說有人故意把他弄倒,我想了怕,但我還是把老人扶起來了。
我剛過了馬路,看見地上有一張十元錢,我馬上拾起,但是我后面的十字路口的中心就是交警呀,想自己又餓又渴為何不買吃的,又想十元錢不是我的給不給交警,最后我沒給交警就回家了。
我在害怕老人把我送到公安局的情況下做出了正確的選擇,在面對巨大的誘惑下做出了錯誤的選擇。
規則的作文 篇7
靜靜的深潭,恰似一位身藏不露的隱士,倒映著夕陽一抹淡淡的余輝。坐在潭邊大石上,竟發現魚兒一群群聚攏過來,自在地向我擺尾致意。我驚異了,驀然想到釣魚池中的魚兒,它們不是生命,只是玩偶,它們具備決定命運的權力。而潭中的游魚,平靜而無憂地生活,它們并非得到神靈的護佑,而只是生活在自然的最平常的規則中……
癡癡想著,竟至于傷感,看見水中映出我真情流露的面龐和淚攏的又眸,我知道此時的我可以盡情地渲泄。自然的規則中,萬物本是互相融合、互相感動的。我們可以感動周圍的人和事,而周圍的山川草木、蟲魚飛鳥亦可感動我們,而達到“獨愴然而涕下”的境界。而出了這幽谷,步入天天面對的社會,在人類的規則下,男人要觥籌交錯地寒暄,女人要極盡嫵媚地微笑,每個人活的刻板、生硬,原本因力圖完美而導致喪失本色的人類,再也無法感知自然的清純與生活的細膩甜美。
對著曠野,對著深潭,感受著自然的撫慰,回到這正常的規則中,我才覺得生活原來可以如此清新而灑脫。對蒼天訴說我心中的壓抑,而蒼天卻許我一個會心的微笑并告訴我:“放下那些自私的規則,或許,你會發現自然的規則同樣適于你們人類。”是啊,人類從出生之日起便覺得自己是世界的寵兒,可以完全不守規則,任意改造社會。誠然,這種心理造就了一個所謂文明世界,然而隨著歷史的步步推移,自我的固定作法漸成了人類自創的規則,這個規則有益于發展的內容固然不少,但自私的成份也漸漸筑起了人類與自然的一道屏壁,阻斷了主宰世間的規律與我們規則的互通,于是這自創的規則逐漸淪為唯心和扭曲,致使很多人迷失了本性。
或許,人們該反思下了,或者像我一樣走規則,走入自然的懷抱,理一理生活的得失,反醒一下自己的自私與狹隘。找回那些原本也適于我門的自然規律。
走出幽谷,我奇怪地問住在這兒的老人,為什么不圍起水潭收門票。老人一安靜地說:“門票是人類的規則,而自然卻希望無私地敞開雙臂擁抱她的每個兒女,她不需要也不愿意要門票。”
是的,自然母親廣博而寬客,她仍在苦苦守候,迷途的她的最聰明的孩子,走出自定的小規則,回歸,和諧而美好地譜寫真實的文明而滿載的生活……
規則的作文 篇8
在這個車如流水馬如游龍的社會里,自從有了汽車等現代化的交通工具,交通規則就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的一切。
一個人來到世上,就應該為社會做出貢獻。生命始終是第一位的,在古代,史學家司馬遷說過: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我們應該用有限的生命創造更多的奇跡,可是又有多少人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而讓自己付出沉重的代價呢?因為不遵守交通規則,有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這樣的死就輕如鴻毛,死無價值。
如果人人都這樣,改變祖國落后、貧窮的面貌,使祖國變得繁榮富強諸如此類的話就是空話,因為沒有人便不能創造一切。可見交通規則對我們的生命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們應遵守交通規則,珍愛生命。
如果沒有交通規則,我們就無法約束自己,那我們的生活就會混亂不堪,許多時間就會耗費在混亂的無休止的車來車往之中。我們的人生目標就會像斷了線的風箏,放任自流,隨風飄蕩,隨波逐流。如果沒有交通規則,街道上車水馬龍而橫七豎八,這時馬路上的嘈雜聲就會在空中不停的回蕩,我們的生活就不會那么的安寧和舒適。這樣一來,我們的生活質量就會江河日下,可見交通規則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
如果沒有交通規則,一個國家就無法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如果一個國家連交通規則都沒有的話,這個國家的人又怎么會在外國人面前抬起頭來呢?當其他國家的重要人物來訪問時,看到馬路上亂糟糟的一片,他會對這個國家產生一個良好的印象嗎?我們無法想象這個國家怎么可以在現代化的社會里傲立于世界之林。可見交通規則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
就像上面所訴說的那樣,交通規則與我們的生命、我們的人生、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社會形象緊密的聯系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交通規則,需要遵守交通規則。
規則的作文 篇9
那什么是規則意識呢?所謂規則意識,是指是發自內心的、以規則為自己行動準繩的意識。拿排隊作個比方:排隊的次序,這是法,每個人都可以排隊,這是民主,那么每個人都愿意去排隊,這就是規則意識。比如遵守校規、遵守法律、遵守社會公德、遵守游戲規則的意識都被稱為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是現代社會每個公民都必備的一種意識。
它有三個層次。首先是指關于規則的知識,比如說,不偷盜、愛國守法、愛護環境、明禮誠信、遵守學校紀律、尊敬師長等等。其次就是指要有遵守規則的愿望和習慣規則的意識,有人違法,是因為他們沒有養成一個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因此,重要的不是知道規則,而是愿意和習慣于遵守規則。這尤其表現在沒有強制性力量阻止違反規則的時候,也自覺遵守規則。古人說的好:“君子慎獨。”君子在獨自一人的時候要慎重。因為沒有人監督你,那么在你人性中的不好的一面就會跳出來,千方百計地誘惑你。如果沒有遵守規則的習慣,在四周無人的情況下,違規不是不可能的,而在一念之間,你可能就鑄成大錯,后悔莫及。最后一個層次就是使遵守規則成為我們的內在需要,即,從規范向素質的轉變。對個人來說,這就意味著規則不再僅僅是一種外在強制,而是從某種意義上使人獲得了真正的自由。按孔子的話來說,這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規則的社會,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規則。一個人在學生時代就具備了遵守規則的強烈意識,將會對形成終生遵守規則的意識和行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為學生的我們,該如何成為有規則意識的人呢?最重要的是遵守校紀,遵守社會公德。
可是在生活中,一些同學平時沒有養成遵守校紀的良好習慣。比如食堂排隊、損壞公物、音樂電腦美術等公共教室亂寫亂畫、亂扔垃圾、上課說話、帶手機入教室、留長發、戴手飾、考試作弊等等。用他們的話說是“不拘小節”,但是,違規與違法之間并沒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不拘小節”的后果是違法甚至是犯法!作為一個重高的學生,這些行為是絕對禁止的,但也有人知規違規,說明還不具備強烈的規則意識。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從小事做起。上課認真、不抄作業、自修課靜心學習,在各方面能夠做到自律。
長久堅持下來,這規范也會變成素質,使遵守規則成為我們的內在需要,使規則意識真正融入我們的生活中。
規則的作文 篇10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遵守規則的人可敬,違背規則的人可恥。一個人的品質可以折射出一個人的品質甚至一個國家的形象,而一個人的品質卻是有種種規則體現出來的!而生活中,卻處處有人違背規則,卻手到了懲罰!
又是討厭的早上,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那溫暖的“巢”后,背著書包急匆匆的做上了公交車,此時,車上的喇叭響了起來一個甜美的聲音:“請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婦,抱小孩的讓座謝謝合作。”我取出了卡,刷了后,坐上了座位。忽然,一個中年男子迅速踏進車,利索的將正在投幣和等待頭幣的乘客推向一旁。眼睛掃視了車內,唉聲嘆氣的說:“哎差一點點就搶到了座位,真可惜!”大家用異樣和憤怒的眼光盯著他,車內的空氣仿佛凝聚了般。他卻若無其事的開始大搖大擺的找座位。車內恢復了秩序。大家將目光集中到了中年男子身上,只見他眼睛一亮發現了一個殘疾人座位,竟然一點也不知羞恥的坐了上去,臉上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還悠然自得的抽起了香煙,嗆得我上氣不接下氣。他擺出一副有限的樣子聽起mp3,連懶洋洋的我也開始注意他了。車子里頓時議論紛紛“這男的真不知道什么叫尊老愛幼”“就是啊,殘疾人的座位都在搶。可大家敢怒而不敢言,因為他那體格像是參過軍的!要是真鬧起來還賠了夫人又折兵啊!所以只得忍氣吞聲。一位高中大姐姐實在看不下去了,用憤怒的眼神看著中年男子,連汽車司機都不敢向他問車票錢。
時間凝聚著,大姐姐忍不住了,走到中年男子面前鄭重其事的說:“大叔,麻煩您先去投幣行么?乘客都投了就你沒投,而且你還坐了一個殘疾人座位!”中年男子大量了一番大姐姐,見大姐姐是個女的,好欺負便說:“你管得著么?你哪只眼睛看我沒投幣?再說,即使我沒投下車投不行么?”大姐姐輕蔑的一笑,好像有十足的把握讓中年男子投票似的說:“行啊!看再您是殘疾人的份上,給你個特權吧!”車內的空氣一下子熱起來,大家紛紛夸大姐姐聰明伶俐。大叔火冒三丈:“沒張眼啊,沒看見我很健全啊!”“我看是你沒張眼,你瞧瞧你的座位,難道不是殘疾人的座位么?”大叔面紅耳赤羞愧的將錢投進箱子后,匆匆下車了!車子內響起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司機想讓大姐姐免費做車,被大姐姐拒絕了說:“不行,規則是每人坐車必須給錢,咱不能違反規則!”是啊,社會這中不遵守規則的人我們只能用鄙視的目光對待,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敬佩。而不遵守規則的人,我們要盡量幫助他們,勸他們改正!
沒有規則,不成方圓,讓大家一起自覺遵守規則,共創美好社會,讓明天更加美好!
【規則的作文】相關文章:
規則話題作文:規則人情01-15
規則的作文06-22
規則的作文01-26
規則作文07-26
關于規則的作文:規則_600字07-30
遵守規則敬畏規則作文12-24
遵守規則尊重規則作文10-27
規則之美|規則之美作文08-24
關于規則的話題作文:打破規則12-15
規則世界里的不規則生活作文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