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尊重規則作文800字
社會應當是有規則的,而作為在社會上生存的人呢,也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小編收集了尊重規則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尊重規則
今年為民學校團體比賽“山羊過獨木橋”中出現的新情況引起熱議,有人強調尊重規則的意義,有人崇尚轉換思維,積極創新的價值,彼此各較短長,難容高下。但在我看來這兩者并非勢同水火,而是大有可容之處。
尊重規則是重要的,規則的意義在于維護公正、公平,唯此才能保障每個人的權益,保障每個人有平等的獲得發展的機會。
而我們看到當今社會,規則破壞之嚴重,令人痛心疾首——官場腐敗,商場亂象,潛規則盛行……無不表達著對遵守規則的嘲諷。于是我們感慨,或許,在中國只有高考還算是保持著規則的凈土。
轉換思維,打破思維定式,所實現的是一種創新,而創新往往能給人帶來更大的福祉——我們必須肯定比賽中的這種新情況不是建立在自私自利的基礎上的,而是互助雙贏,是正向的,所以這一創新,能更好的捍衛人的權益,讓更多的人有成功的機會。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轉換思維,積極創新與尊重規則其精神內涵是一致的,都是對人的權益的尊重。所以轉換思維,積極創新不是背棄規則,而是對規則的一種更高深的理解,是在更高的層次上捍衛規則所捍衛的內涵。兩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
譬如,當年打擊投機倒把,如今大倡市場經濟,疾呼尊重市場規律,不是對規則的反思,不是轉換思維,積極創新的結果嗎?而縱觀歷史,從商鞅到王安石到張居正再到康梁一次次的變法維新不都是轉換思維,積極創新的嘗試嗎?
再譬如還是我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高考制度,我們看到了它維護公平公正的價值,但我們同樣看到了其日益凸顯的弊端——不尊重學生個性,只以一種標準選拔人才,導致多少人才被扼殺,導致造育出多少高分低能,急功近利,學術能力低下庸庸碌碌之徒,這與龔自珍所云“以夭梅病梅為業”有什么區別?
我們是不是該思考怎樣培養出更多的綜合能力更強,心態更健康,人格更健全的人才了?這是不是需要轉換思維,積極創新,努力探尋出一條既能更好的維護公正公平,又能更好的培育人才的新高考制度呢?我們不是在探尋新課改嗎?
獨木橋雖小,其喻大矣。
一路不通,萬人相爭,掙得是一個人的勝利,一個團隊的勝利,如果能創造出有一種更好的制度,能給更多人獲取成功的機會,保障更多人的權益,這不是一種值得肯定的轉換思維,積極創新嗎?
所以,規則是應該尊重與堅守的,轉換思維,積極創新也是應該被肯定的,當兩者精神內涵一致時,我們就應該理性的審度,唯此才能讓我們的社會走上真正的康莊大道。
第二篇:尊重規則
活動規則的存在是為了維護、促進活動正常高效地進行,其創設的依據是此類活動的考察目的和本質意義。因此,尊重規則應該成為參與者的首要之務。
“山羊過獨木橋”屬于競技比賽項目,其規則有明確的要求:“能突破對方攔阻成功過橋者獲勝,最后以全隊通過人數多少決定勝負。”我們要明白競技項目的本質是通過競爭進行選拔。競爭是手段與過程,選拔才是最終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否定“互抱轉身過橋”這種行為的原因。假使我們認同了“互抱轉身過橋”這種行為,那么這項競技比賽項目的最終結果將是無法選拔出優勝者。不尊重規則的同時,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這項競技項目。
競技比賽項目畢竟是要選拔出優勝者,那么如何在兼顧規則的情況下脫穎而出?應當尊重規則,以正取勝。尊重規則原因不再贅述,而所謂的以正取勝,就是按照合乎規則的方式進行競爭取得優勝。以正取勝不僅是對規則的尊重,更是一種品德的體現。
取勝有道,不失于禮,才是君子之德。中國向來重視“正”,認為這是一種大德、美德。春秋爭霸,諸雄應勢而起,而齊桓公終得彪炳千秋,被圣人稱贊,這是為何?縱觀其爭霸歷史,從苞茅之質到招殺哀姜,再到葵丘之盟提出:“尊周室,攘夷狄,禁篡弒,抑兼并”,倘若我們把春秋諸國爭霸戰看做是一場競技,其規則顯而易見,即得天下大名,順百姓人心,齊桓公以“尊王攘夷”為號,以仁義為行動標桿,以正德征伐,不出奇謀,不為詭詐,終得周王室認可,天下諸侯拜服,成五霸之首。孔子認為齊桓公“正而不詭”是為至評。
正行源于正德,正德體現于正行。德行相見為古人所重。《論語》有三辯:華夷之辯,義利之辨,君子小人之辯。三辯核心以正為美。自古重視行則坦蕩,言則中矩,取之有道,進退合宜。正則得其宜,奇巧機心則敗心術、亂人心,這是歷代大家最為慎重之處。
《莊子·天地》有一段故事,說的是子貢游楚見一為圃者棄機械抱甕而出灌,疑而問,為圃者的回答是:“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吾非不知,羞而不為也。”這雖然說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仍可見古人的慎重。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潰于蟻穴,所以君子于細節之處尤為看重,瓜田李下尚且不納履扶冠,更不會在競技中萌生投巧之心,因為即使可以取得一時之勝,但于德有虧,所以不為。
商品經濟時代投機取巧甚囂塵上,追其源起,社會對規則的肆意輕視,對取巧行為的過分肯定與縱容實為一大原因。正如材料中“山羊過獨木橋”其比拼的實質是平衡能力等競技技巧,而非解構規則。如果對這種解構給予肯定,其實是在變相地鼓勵投機取巧,倘若習慣于從中得取好處并受肯定,那么就有可能會帶著這種心理投入到其他活動中,甚至投入到將來的社會工作中,這值得我們深思和慎重。
第三篇:尊重規則
每個人在社會上都不是孤立的,都生活在群體中。而社會需要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形象地講:“人情主宰的世界是一個無序卑污的世界,而規則看守的世界才是真正自由的土壤。”當然,僅僅有了規則還不夠,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能自覺地尊重規則、遵守規則。
抗戰爆發后,文史大家劉文典沒來得及南下,為生計所迫,只得到北平一家米店當賬房先生。米店老板很守規矩,從不克扣伙計的工錢。北平淪陷后,老板為躲避戰亂,拋下米店,舉家逃難。伙計們一時不知所措,有人提議:“發財要趁早,現在老板跑了,我們分了錢散伙,說不定這就是我們日后發跡的本錢。”這時,劉文典站出來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事都有規矩,老板以前從沒虧待過大家,我們應該尊重守規矩的人。現在我們不能因老板逃走而破壞了米店的規矩。我們要團結一致,把米店繼續經營好,待老板回來我們也好有個交代。”大家覺得劉文典言之有理,齊心協力讓米店照常運轉。
半年后,老板避難歸來,劉文典等人把米店的錢、物、賬完璧歸趙。老板欣喜異常,對劉文典等人刮目相看,分外優待。正當劉文典要去西南聯大任教而為缺少路費發愁時,米店老板得知后慷慨解囊相助。
米店老板守住了不克扣工錢的規矩,受到了伙計的尊重;在老板逃難后,劉文典等人守住不侵害老板利益的規矩,繼續經營米店,得到了米店老板的回饋。守規矩真好!
中國“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向人談起親歷的一件事。一次,他和幾個朋友在瑞士公園散步。他上廁所時,聽到隔壁“砰砰”地響,很是納悶。出來后,一位女士著急地對他說,她兒子進廁所十幾分鐘都沒出來,請他幫忙看一下。龍永圖折回到洗手間,打開那“砰砰”作響的隔間的門,看見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弄抽水馬桶,卻怎么也沖不出水來,急得滿頭是汗。小男孩覺得上廁所后不沖馬桶就違反了規定,所以他堅持沖。這個男孩如此自覺地遵守規則,實在令人肅然起敬。
一位作者寫了一則他在澳大利亞旅游時親歷的見聞。一個傍晚,他們乘車從墨爾本出發,趕往菲律普島,去一睹企鵝歸巢的美景。他們從車上的收音機獲悉,菲律普島上正在舉辦一場大規模的摩托車賽。根據估計,在他們到達菲律普島之前的一個小時,這場比賽就要結束。到時候,觀眾散場,便會有上萬輛汽車向著墨爾本方向開來。因為這條公路只有兩個車道,他們擔心會因此堵車而失去看企鵝歸巢的機會。距離菲律普島還有60公里時,車流蜂擁而至。此時,他們看到,從北往南開的只有他們一輛車,可是由南往北開的車卻有成千上萬輛!出乎他們意料的是,雙方的車子卻依然行駛得非常順暢。他們終于注意到,對面駛來的車子沒有一輛越過中線,沒有一個“聰明人”試圖去破壞這樣的秩序。接著,作者又說:“這里是荒涼的澳大利亞最南端,沒有警察,也沒有監視器。有的只是車道中間的一道白線,一道看起來毫無約束力的白線。”
澳大利亞人能這樣自覺自愿地遵守交通規則,真的叫人不得不格外地佩服,無怪乎作者要把這種嚴格遵守交通規則的良好行為贊之為“規則之美”!
社會應當是有規則的,而作為在社會上生存的人呢,也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尊重規則,遵守規則,既是一個人有教養、有風度、講道德、講文明的表現,也是一個現代人必備的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