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選34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后感了。那么你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一聽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音樂家去一間學校音樂代課老師。
這間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地”,因為這個學校各個方面都不好:同學又調皮又搗亂;校長對同學非常殘忍,卻貪婪自己的名譽和金錢;冷漠的老師對同學就像對待動物。但馬修仍能不用體罰的方法來較好學生。
我覺得最感人的情景是:當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長體罰這種教育方式時,和校長爭辯自己的`看法,結果被校長開除了,當他走到往日跟同學上課的教室下面時,看見了許多信飄了下來,他翻開一看,原來是從教室的窗戶那飄下來的,越飄越多,越飄越多,在這一刻,窗戶里伸出了許多手,在空中晃著,就代表跟馬修老師告別。馬修老師笑了,我哭了。
我覺得電影里面的校長對名譽和金錢看得太重了,本來是馬修老師建立的合唱團,可是到公爵夫人問是誰建立合唱團的時候,哈珊校長居然說是自己建立的。
馬修老師這種不用體罰的教育方式是對的,這樣才能保護住孩子脆弱的心靈,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罵了,就會在心靈里對學習和老師留下了一個黑色的陰影,永遠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后來馬修老師怎么樣了,就隨我一起進入電影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
“放牛班的春天”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代課教師馬修。這部影片講的是一群被人們認定為“無藥可救”的孩子在代課教師馬修的教導下,學會了互相幫助,尊重師長并組建了合唱隊的.故事。
馬修老師與其它老師和院長不一樣。他不會對學生失去信心,他在學生犯錯時,不會去體罰他們,他會靜下心來告訴他們什么是對的。
對于這些學生來說,他們既是可憐的。因為沒有什么人愛他們,他們還這么小,就被許多教師放棄了培養;但是他們又是幸運的,因為他們遇到了以為好老師——馬修老師。馬修沒有放棄他們,他永遠對他們抱有信心和耐心,馬修老師發掘了孩子們歌唱的潛力,還組建了歌唱隊,雖然有重重的困難,但是馬修老師從沒想過放棄,也正是這份執著,才會成就皮矣爾。
馬修老師對孩子們充滿了希望,這份希望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明燈,讓他們對自己有信心,讓他們感到了生命的意義。
我想未來當那些孩子們長大以后,他們一定會非常感謝馬修老師,是馬修老師幫助他們成就了他們的明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
學校組織大家觀看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以后感覺有很多的借鑒意義。電影中的學生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而我們學校的各個班級中也會有個別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低的學生就更多了,電影中馬修老師的成功和校長的失敗給我很多啟發。
這部電影非常感人。影片中的馬修老師用音樂啟發孩子,他不顧院長反對,硬是要將學生組一個合唱團,它發覺這群叛逆的小孩有音樂天份,它要讓這群小天使高聲歡唱生命之歌。另一位是不屑參加合唱團的男高音同學,但他老是在掃地時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馬修老師聽見,覺得悅耳動聽,于是在一位夫人來參觀時安排了一場獨唱,獲得全場觀眾的贊賞。這群孩子從一開始不服從馬修老師,花招百出的捉弄他,經常氣得馬修老師七竅生煙,到最后孩子非常喜歡馬修老師,感謝馬修老師沒有放棄他們,讓他們唱出自己的天空。馬修老師用自己的方式取得了自己教育的成功。我相信這些學生通過參加合唱團不僅學會了遵守紀律,增強了自信心,也陶冶了情操,他們的人生可能因此而改變。由此可見,一位好的老師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我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老師也深感責任重大。
影片中的校長則是一個失敗的典型,他憑借自己的判斷確定是那個壞學生(不知道名字)偷了學校的錢,在不經過調查的情況下對那個學生又打又罵,并最終把那個學生趕出了學校,后來事實證明是冤枉了那個學生,但卻釀成了惡果。那個學生為了報復校長放火燒了學校的宿舍,幸虧同學們都不在里面,否則后果不堪設想。一個學生他的道德品質可能是不好,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壞事都是他干的,我們不能憑自己的經驗去看待他的一切。在我們的日常工作中我們也常有這樣的思維定勢,不問青紅皂白地責罵學生,不僅不能教育學生,反而會讓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動。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早有耳聞的經典電影,傳說中的德育優秀作品,果然名不虛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4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開始講述了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修帶著他用心創作的音符,來到了一個狹小而陰冷的學校———池塘之底。這里大多是一些有障礙和問題的兒童,他們性格孤僻,極端叛逆,在天使的外表下,有著一顆邪惡的心,我想這應該和校長的教育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吧。每到學生犯錯,校長就會用及其殘暴的方式懲罰學生,壓制學生,并且要關禁閉15小時,這一條條殘酷的校規,無不使孩子們原本純真的心靈,濺上了不可抹去的污點。電影的開始,使我感到了一股悲傷的氣息。而之后馬修老師的到來,徹徹底底改變了孩子們的生活,他教會了這些不懂音律,甚至唱歌會跑調的孩子們美好的音樂,有那么多孩子一起,與馬修老師相互協作,只要老師輕輕一揚手中的指揮棒,優美的.歌聲便傾瀉出來,在馬修老師的帶領下,合唱團的歌聲變得很優美,動聽。是的,馬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教授孩子,同時也感化了孩子。他教育孩子時,沒有打罵,沒有責備,有的只是理解與寬容,更多是去鼓勵孩子,如何做到更好。莫翰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是個頑皮的學生,時常犯錯,不知被校長責罰了多少次,而他依然屢教不改,馬修老師對此沒有多說什么,他留給了莫翰奇反思的空間,讓他自己思考,認識到事情的錯誤之處,叫他立即改正,并和他的母親進行了多次交流。這顯然取得了不小的效果,莫翰奇有了明顯的改觀,但由于校長對馬修老師的不滿,馬修老師不得不離開學校,雖然他離開了,但孩子們對他都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得到了學生的認可。他走時,孩子們在窗口揮動著小手,寫滿祝福的紙飛機從窗口飛出來。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小不點,在馬修即將踏上離開的巴車時,跟著來了,乞求馬修老師帶他一起走,他欣然同意了。結局是美好的,孩子們和馬修都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們也從這部樸實的影片中懂得了愛與尊重。
從這部片子當中,我領悟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道德:師德。老師在教育學生時,一定要使用正確的教育方式,切勿動不動就責罵學生,要和學生講道理多溝通,用一顆寬容大度的心對待學生,要學會理解他們,有一個老師應具備的道德與責任。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成為這樣的好老師!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見這樣一位老師,這樣一位給自己最多幫助的人。能夠遇上便是一種幸福,盡管這種幸福在現實中顯得這樣的奢侈,但是我們仍然會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5
剛過去的這個學期,因同事的推薦再加教學的需要,將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三次。這也是我平生第一次重復看一部電影,令我欣慰不已的是,每看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會。
這部電影主要敘述一位法國音樂教師——馬修在池塘底教養院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狂野的小男孩成為各個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醒他們冰冷已久的心,使那些“問題孩子”的心里和未來迎來了“春天”。它通過走“人性”和“溫情”的路線獲得觀眾的青睞。的確,正如一位電影評論家所言:“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劇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戲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些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
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的片子,尤其是看著那些玩童們純真可愛的一面,心底迸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雖然連自己也感覺到未免刻意,但也覺得為那樣的鏡頭付出似乎也符合人理,所有的成年人都需要回歸的時刻。
作為片中的反面人物,哈桑校長表現出可憎的專制獨裁和暴力傾向,他的“犯錯,處罰”教育法,加上他的武斷與暴力,驅逐了信任,加深了仇恨,挨打男孩的復仇火焰熊熊燃燒,告訴了我們,這就是暴政的可怕后果。馬修的寬容、善良和慈愛的教育方式仿佛是一根芒刺,讓校長無法忍受,因為從馬修這面鏡子校長反照出自己的丑陋與失敗。
給我最大感受感觸的是,馬修發掘和轉化“擁有天使面孔和魔鬼心靈”的皮耶爾。皮耶爾任性至極,但有著驚人的音樂天賦,他的嗓音猶如來自天籟,馬修象發掘金子一樣發現了他,并引導他走上音樂之路。在他敏感的自尊心下,馬修用善意的謊言維護著他的任性,在他傾注了更多的愛。更讓人叫絕的是,一次匯報演出,馬修開始取消了他的獨唱資格,中途又讓他重返,這使他似乎徹底明白了,要獲得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終于,任性的他眼中流露出了感激,一個迷失的羔羊返回正途,后成為了杰出的音樂家。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6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法國電影,故事情節雖不是跌宕起伏,但是也令人感動。
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馬修到一所學校擔任學監,這所學校中有著品行惡劣、調皮搗蛋的學生,冷酷的老師以及殘忍的校長。因為學生的搗蛋,校長采用以暴制暴的方式來管教這幫學生,結果只是適得其反。其中有一個叫貝比諾的孤兒,每周六都會在門口期待永不會來的父母一起回家。馬修看見這種情況,就想用自己的方法來改變。馬修還驚奇地發現這幫壞學生非常喜歡唱歌,于是他自發組織了一個合唱團,自己教他們唱歌。因為熱愛,他們一點也不鬧騰,積極配合。漸漸的,學生們開始懂事。后來學校中著火了,而此時馬修帶著孩子們在山上玩耍,救了孩子們。而校長認為是馬修的失職造成了大火,辭退了馬修。臨行前,孩子們唱起歌,飛出紙飛機,紙飛機上寫著每一位學生的寄語。同時,貝比諾背著行李跟著馬修一起走了,這天是星期六。
校長是非常殘忍的,當學生犯了錯誤,他就以體罰禁閉的方式來處理。我覺得這樣只會增加他們逆反的心理,讓他們更加過分的調皮下去。雖然不能用體罰禁閉這種手段,但也不能不懲罰。有一位學生他扎破了麥神父,被馬修抓到,準備送給校長,可學生很害怕,于是馬修就罰他去照顧麥神父,我就覺得這樣的處理方式很好,既懲罰了該學生,也讓他彌補了自己的.錯誤。馬修也是個非常寬容的人,調皮的學生幾次冒煩他,他能忍讓,一次一個學生向他潑墨水,他并沒有生氣、追究,我想即使是現在的老師對學生這種過分的行為容忍,更不用說在當時的環境下。再來馬修發現了孩子們的興趣,一次次耐心的教育他們,并從這個突破口漸漸地改變了孩子們。就是馬修這種耐心、寬容與仁愛得到了孩子們的尊敬與喜愛,最后的送行就是最好的證明。之前,我特地介紹了貝比諾,最后他與馬修一起走,顯然是把馬修當做了父親。
因為我自己想做一名老師,看了這部電影,我也收獲了很多。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7
《放牛班的春天》,一部愛的電影愛的電影,一部將教育放大電影。影片中描繪了一個音樂家,來了一個叫做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教書,的確對于這位音樂家來說,他的人生似乎到低谷,但他卻并沒有因此而沉淪。
在這所寄宿學校里,校長殘酷嚴厲以“行動反應”的制度來“制裁”學生并為去感受學生悲哀與痛苦,而是相反,“以牙還牙”,可見這樣的教育體制,又怎能使一個學生有所成就,而今天在中國又不知有多少像影片中“校長”一樣的老師為了名利,更為了所謂的“成績”,對學生實行殘酷的體罰,而這樣的體制又怎能被使稱之為教育呢!
相反,在校長“行動和反應”的體制下,馬修老師用愛挽救的'學生的心靈,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這里的每個孩子,在心中或多或少都有著影音影,自卑,怨恨對生活的抱怨,正是處于這樣環境中,孩子們的行為才會一步步變得更惡劣,但馬修老師的愛卻不同,還用音樂喚醒每個孩子內心的善良,他寬容了每個學生,但卻絲毫不放縱他們,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會告訴校長,而是一步步的讓他們走向正軌。不僅如此,馬修老師的愛,還體現在他沒有忽視每個人價值,不會唱歌的佩皮諾成了他的音樂指揮助理另一個高個子男生做了指揮架,顯然馬修老師沒有讓他們失去價值,而是給他們人最基本尊嚴,和信任,可見是馬修老師的愛,不僅是寬容,更是對人格的尊重,對學生的信任。他用音樂喚醒學生內心最真誠最美好的東西,而學生也陶醉其中,伴隨著悠悠的歌聲,尋找到他們內心最真誠的夢想與人生的方向。
馬修老師用愛與音樂,一步步進化著孩子們的心靈,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樣“空中的風箏,請不要停留,飛向海洋飛向天空,一個男孩正把你仰望”“孩子們迷了路,向他們伸出手,拉他們一把,步像往后的日子”那一首首的樂曲,在孩子們心中悠悠的蕩漾著飄向詩和遠方。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8
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其實在很久之前,我就有所耳聞這部影片,一部十分感人的,關于教育的影片。事實是在我看完后,它確實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同樣也是教育的《死亡詩社》。該怎么說,基丁老師和馬修老師是那么的相似,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好,他們的成就也好,甚至說他們最后的結局也是驚人的相同。他們都成功贏得了孩子的喜歡,作為老師,他們無疑是成功的。
其實,兩部影片的學校環境也是特別的.相似。一開始那個混亂的班級,和之后的打架事件,都足以證明班級的混亂。馬修用自己的愛心,以及不同于學校那種懲罰措施的方式,成功讓那些“頑劣”的學生從良。其實可以看出這些學生本不壞,打心底他們是善良的,不想搗蛋。但無奈學校的重壓,那惡劣的校長,恐怖的懲罰措施,無一例外讓他們不得不干一些反抗的事情,這是孩子的天性。《死亡詩社》中更是有家長的不理解和令人窒息的要求(或者在他們眼中是期望)。
這和我們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學校(戒網所)很像。我記得我曾聽我爸媽說過,有一個學校天天就是刷試卷,每天學生沒有一絲一毫空余時間,除了做作業,做習題,做試卷沒有任何休息,雖然他們最后高考的確特別厲害,但是我相信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當然我們國情和國外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他們不反抗,我說些過激的話,我要是在這種學校,我寧可不學(當然考得進考不進另說),他們也可以沒有運氣去遇到像基丁老師或者說,馬修老師。同樣的,那些戒網所也是如此,出發點是好的,無論是父母或者這種場所的出現,最初的想法是正確的。可是呢,被大家網上議論的沸沸揚揚的楊教授,電療所。那描述甚至讓人望而生畏。
在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后,我想我所能學到的,是今后為人父母時所必要的素質,理解孩子。那些看似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那么一把可以打開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而關鍵在于作為教育者,是否愿意去探尋,在這黑暗的泥潭中尋找。我想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9
這部影片用倒敘的方式講述了一個老師和一群孩子之間的平凡的故事。讓我再次看到了人之初,性本善的力量。讓人相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馬修老師就像伯樂一樣,將希望之光照相了那群在池塘之底的孩子。他們本來過著暗無天日的日子,在黑暗里掙扎。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被院長和其他老師體罰,他們不分青紅皂白,完全不給孩子們辯解的機會,從來沒有想過要真正用心教育孩子,用他們的行動—反應模式來對待孩子們,看著很殘忍,為孩子們感到惋惜。孩子們像囚籠里的小鳥一樣在高墻之內絕望的生存著。孩子們臉上寫滿了憎惡,個個都是面部猙獰的表情。自從馬修老師到來,他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找到每個孩子的特點,比如讓孩子們隨意唱一段,分高低音來編排音樂。讓孩子們獲得了重生,他用音樂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給他們平靜的生活激起了一朵浪花。他特別用心從孩子眼光中轉變教學方法,讓孩子找到心靈的自由。甚至違反教養院的規定,帶孩子們去野外郊游。
用心地做老師,我們應該在孩子最困難的時候去尊重,相信理解他們,要知道孩子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馬修老師雖然是一個代課老師,也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業績,但卻是一名偉大的老師。至少在孩子們心中很偉大。不管什么時候馬修老師都在理解,寬容,尊重這些被園長看來是劣跡斑斑的差生!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應該充分挖掘每個孩子的閃光點。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和解釋的機會,讓孩子充分的去展示自己。用心,用情,用愛對待每一個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0
“黑夜,任然籠罩著大地,你那神奇隱秘的寧靜的魔力,簇擁著的影子多么溫柔甜蜜……”
哈杉,塘底的校長。而塘底學校,正如它的名字“塘底”——即池塘底部包含的黑暗、污泥般骯臟——潛伏著人性的丑陋。
哈杉也是個自私自利之人,在故事的開始,馬修老師剛來到學校時,一位教師因為學生的惡作劇而受傷,當即這位校長的反應是:你知道去診所有多貴嗎?快去敲鐘,讓大家集合!
呵,在教師受傷后,他不擔心老師的安危,讓大家集合,找出元兇。可若找出元兇又如何?懲罰學生嗎?可只要懲罰了學生,教師所受的傷就會自動愈合嗎?學生們就不會再次“惡作劇”了嗎?自然是否定的。
“你給與別人什么,別人都會還回來的.。”無論是善還是惡。顯然“犯錯—懲罰”這一規矩不能從本質上解決問題,還會使學生內心產生陰影,變得黑暗,有報復心。所以從這點看來,哈杉很可笑。
但他也是可憐之人,在馬修老師被開除的時候,馬修說你瘋了,哈杉說“我累了”。看到這里,很感慨,在故事開始時,提到哈杉是吹喇叭的好手,中間他與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游戲,這至少說明了他心中還有善良與純真。也許是為生活所迫,為社會所迫,也許是因為面對那些數不盡的挫折,一腔熱血殘溫褪盡后,他失去所有耐心與信心,發現犯錯—懲罰才是最好的辦法,最后變成了一個墮落的瘋子。
在這電影中,只有一個哈杉校長,一個塘底學校,可這個世界上有太多哈杉校長和塘底學校吧,很悲哀很無奈。或許他也曾意氣風發,熱血澎湃,到后來卻心灰意冷。人心有三重,熱—冷—熱,幸運的是馬修老師成功地再次用自己的善良與熱心,感化了那群頑皮的孩子。
池塘之底,終有懷夢的蓮花,在等待破泥而出,迎著世間所有的善與惡——招展純與樸,善與真。即使不可長,但可存,吾心往。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1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很老的電影了,但正因如此整部電影有一種濃郁的古典美,輕松浪漫的主色調,伴隨著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在一幀幀略暗調的鏡頭里,故事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徐徐展開。
醉心音樂卻毫無所獲的馬修老師來到一家名叫“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當助理教師,這里的學生調皮搗蛋,看似都是一些問題兒童,大多數老師們蠻橫粗暴,校長只考慮自己的前途,遇到問題只是一味的利用體罰手段鎮壓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似有一座高墻,格格不入。生性善良的馬修老師來到這里,用音樂筑起了他和孩子們之間的橋梁,是他的善良、寬容、耐心和諄諄教誨,潤物細無聲般潛入孩子們的心靈,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
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馬修老師的教育便是這樣的,他來的第一天,馬桑斯大叔因為孩子們的淘氣被傷到了眼睛,無情的校長用輪流關禁閉的方式解決這起事件。馬修老師了解真相后選擇了讓犯錯誤的孩子到醫院照顧受傷的`馬桑斯大叔,善良的大叔非但沒有怪罪這位孩子,還各種表揚他。這種教育方式shi犯錯的孩子很快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更讓孩子們體會到老師的良苦用心和溫暖善良。
馬修老師用音樂的方式漸漸打開孩子們封閉的心靈,他組建合唱團,教孩子們唱歌,每一次孩子們整整齊齊站立,長大嘴巴唱出動聽的音樂,這樣的場景是美好的,是溫暖的,他們天真爛漫的性格,對自由的向往,對未來的憧憬,都在歌聲里了。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每一個孩子都來自純凈無邪的地方,永遠都應該是人間萬分疼惜的珍寶。”我反復咀嚼著這幾句臺詞,我發自內心地對主人公感到敬佩,不光是對孩子,還有朋友,家人,甚至陌生人,如果我們多一點溫柔,多一點寬容,多一些理解,也許我們都會成長為更好的人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2
我看完了老師推薦的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非常感動。這是一部老師用心去感化頑劣學生的題材。雖然題材已經很舊了,但不得不說這是我看過的這種題材里最好的一部!
片頭,兩位滄桑的老人(也就是主角長大后的樣子),翻看兒時一位重要老師的日記,引出了這么一段回憶。
1949年1月,馬修因為在別的職業領域碰壁,只好來到了廣告上說的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輔育院。在沒進大門之前馬修就深信即將面臨最悲慘的'未來。
一開始,馬修老師都寬容了學生們的過錯。在無意間,他聽到了學生們編的罵自己的歌,馬修老師非但沒有生氣,而且還發現幾個音樂底子好的學生。他打算建立一支合唱團,去向院長申請時不但被拒絕,還聽到很多刻薄的話。但他沒有就此罷休,只好建立秘密合唱團。
一天伯爵夫人來參觀的時候,指名要欣賞馬修老師組織的合唱團的時候,這位院長卻完全變了態度,組織合唱團成了他自己的主意,而且對此還到處吹噓說是自己的人性化教學,是自己對教學法所做的新貢獻。這就是人性的丑惡。
最后,校長差點就能升遷,但由于學校的一次意外火災,他的愿望泡湯。他決定辭退了馬修以泄憤。最殘酷的是臨行前,校長還不讓學生們去送馬修。當馬修老師走到校門外時,忽然不斷有紙飛機從窗口上飛下來,每一個紙飛機上都有孩子們寫給馬修老師的臨別贈言,陽光下還有孩子們從小窗口伸出的整齊地揮舞著的手臂。馬修老師已經給池塘底帶來了春天。最終小不點比皮諾逃了出來,和馬修老師在屬于他的禮拜六下午走了。
有時候,呵斥與板子并非最好的教育良方,善良、體貼、理解和尊重才是靈丹妙藥。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以這樣的心理去對任何一個人、去做任何一件事,那么,每一天都能體會到不一樣的樂趣。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3
這是一個發生在“池塘底”教養院的故事,一位“失敗”的音樂家和一群問題少年,卻給人帶來了久違的感動。
主人公馬修是一位熱愛音樂的鄉間教師,任命到“池塘底”教養院去教育一群在別人看來無藥可救的孩子,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這里混亂暴躁。這里的校長老師愁云慘淡,臉上都是刻板乏味的線條,謾罵和體罰是師生之間唯一的交流。可愛的新學監馬修無何奈何的看著學生惡作劇一幕幕上演,直到某一天偶然發現孩子漂亮的嗓音。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很自然,難得的共鳴,歌唱中的'孩子眼神恢復了清澈干凈,師生在歡娛的五線譜上學會了理解、寬容和愛。
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幕發生在影片的最后,反復回放著安睡前宿舍里合唱的片段,主唱男孩皮埃爾眼波流動的感恩,馬修離職時窗口飄飛的載滿孩子幼稚字體和深沉思念的紙飛機,一張張像被時間氧化變黃的舊照片。他們是應該相互感謝的,孩子們幫助馬修迎來了“自己的創作春天”,料想更是讓他收獲了看到他們改變的成就感;孩子們該感謝這樣一位伯樂,挖掘出美麗的歌聲,還有比歌聲更美的嶄新的自己。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一部好的影片是不需要強加修飾的,《放牛班的春天》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沒有奪人的漂亮演員,沒有花哨的特技拼湊,幾個稚氣未脫的“問題”孩子,一位已經禿頭的老師,再加上干凈簡單的音樂,涓涓的流淌故事……
聲色具備的100多分鐘后,耳畔還回蕩著孩子們天籟般的歌聲,一段簡單的快樂,陶醉了他們,又迷醉了多少回自己。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4
我最近一直在看電影,以此來打發我的時間。近前,別人一直給我推薦《放牛班的春天》,但我一直沒理會,只是因為在印象中,這種關于差班生的電影有很多,中國風味的差班生電影把他拍得那么的滑稽,有時候用點煽情的畫面,讓觀者看著演員的眼淚。以此來博得“同情”。
今天實在是無聊,別人又來給我推薦,我就懷著搞笑滑稽的心理打開了它。當我一打開電影,我喜了一下。因為這不是中國式差班生。雖然看完都不知道它是哪個國家的,但真正的改變了我的看法,和感觸。
每部電影都會有對比的人物,當然院長是扮的黑臉。理所當然,那個音樂老師是導演所闡釋的對象,在整部片子里我沒看見一滴眼淚,和那些感覺不太符合邏輯的煽情畫面。它也沒有別的電影里所講述的“完美”。——孟丹被詮釋為一個無惡不作的破壞分子,在看著老師把別的學生教化的同時,心里一直在想他怎么去教化孟丹,但結局沒給,只是在孟丹在被帶入監獄的時候給老師的一個笑,在他出現的最后一幕,是把他燒了學校。但在此,他改了許多,不是盲目對所有人壞,不分好壞,他的所作所為是給院長的。雖然有點過火,但對于院長為自己私利來不顧學生的發展,和一些令人懷恨的作為,他的那個“過激”行為,變得是那么的理智。在被院長的逼迫下,音樂老師在離開的時候,并不是學生再一次犯錯的出來送他。而是把祝福寫在紙飛機上,飛給老師。這點才真正的看出了孩子們的成長和音樂老師的`偉大。
這部電影讓我體會到了,世界有很多愛。除了像現在我這個年齡特愛追求的愛情,和一直陪伴我們的友情、親情外。還有很多……更有很多很好的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發揚,那老師上的品質,我不想去列舉,因為列舉并不代表我有多麼的智慧和縝密,能把他分析的那么的仔細和透徹。只是代表他的品質是并不多,小小的一篇文章就能闡述。不去列舉,是因為有很多很多,更值得我們去一遍一遍的體會。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5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卻仍然沉醉在那些孩子天籟般的歌聲之中。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而影片則是以皮埃爾與皮佩諾兩位老人的回憶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那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休。他在一個寒風凜凜,沒有太陽的早晨來到了一個監牢似的寄宿學校。這種背景也將他內心的低落與失意很好的烘托出來了。相比之下,故事結尾則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這時雖然馬休再次失業,但他內心卻充滿著快樂。
在一首首優美、柔和、惆悵的歌曲推動與渲染下,描繪了馬休對校長休罰的教育方式的不滿,并以自己擅長的音樂來凈化孩子們的心靈,安慰著這些問題學生傷痛的心情,讓那個有著天使般面孔與嗓音的`皮埃爾看到了希望,徹底地改變著,終成為一位成功的音樂家。
細細回味整部影片,最能令人感動的是當馬休將被學校辭退離開的時候,他是多么地希望他的學生們會蜂擁而至地在門口為他送行。但是竟一個人也沒有,當他失望到低谷時,卻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紙飛機,一抬頭,窗口滿是一雙雙小手與紛紛飛出的紙飛機,紙飛機上滿載著孩子信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祝福。雖然孩子們被校長禁止與馬休道別,但孩子們再一次唱起動聽的歌曲,那優美的歌聲一直會飄蕩在空中。我想孩子們的道別,一定讓馬休感到欣慰與自豪。另外,在馬休發現偷十萬法郎的不是蒙丹,而是郭邦后,問清原因沒有告發只是交還了錢,因為那孩子告訴他是想買一個熱氣球。馬休明白這是一個孩子天真的想法和對理想與自由的渴望,他理解郭邦夢想著乘坐熱氣球飛出這“地獄”學校,正是因為那樣,我才對這短短一段記憶猶新。
在結尾,恰好在星期六,馬休失業了,并帶走了那個第一每個星期六等待父親接走的孩子。這部溫馨的電影拍出了馬休對孩子們的理解,而它的回味無窮卻也引來人們的反思。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6
在我們的第一節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課上,老師別出心裁,用一部極具教育意義的電影作為內容,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做《放牛班的春天》,它主要講述了發生在池塘畔底輔育院的一群孩子們和一位音樂老師的故事。本應是天真無邪的孩子們,卻因為各種不同的生活和教育上的原因,養成了不同的個性。他們中的一些人很叛逆,還有一些很膽小,很孤獨,但我認為,并不像校長哈善先生所說的,他們就不是好孩子,而是因為一些粗暴簡單的教育方式抹殺了他們的天性,使孩子們單純脆弱的心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毀滅了個別孩子的生命!但值得欣慰的是,孩子們同樣遇到了仁慈善良的麥神父,認真嚴肅的郎老師,勇敢開明的蕭老師,最重要的是一位可敬可愛,對學生永不放棄,鞠躬盡瘁的優秀音樂教師:克列蒙·馬修。
通過這部電影,我深深的感受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一個教師甚至可以改變一個孩子的.一生!一個好的教師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影響孩子各方面人格,性格的塑造,成就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教育方法有問題的老師,同樣深深的影響孩子走上錯誤的人生道路,可憐可悲可嘆啊!就像哈善校長,一味奉行“犯錯—處罰—關禁閉”的教育方針,結果不僅失去了民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途。而馬修老師,一輩子不圖名利,無私奉獻,對孩子負責任,飽含著同情心和對教育事業的忠誠信念,收獲的不僅是桃李滿天下,更是精神上無窮無盡的財富!馬修老師所說的一句話讓我非常感動,潸然淚下,那就是“永遠別說永遠,凡事都有可能!”他對學生們這種永不放棄的態度值得我們每一個現在或將來會從事教育事業的人學習!
看完這部電影,我收獲了很多,作為一名教育專業的學生,我很自豪將來能有機會從事教師這一光榮的職業。我會向馬修老師學習,用心對待學生,用實際行動證明師生之間這種偉大而深刻的聯系,不斷完善自己,教好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7
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后,心里覺得很溫暖。這是一個有關愛的故事,愛總是不能讓人拒絕的,愛會給人帶來希望和美好的憧憬。而從這個電影中,我也同樣看到了老師的教育方式對學生的重要性。同樣是教育,可以培養出成功的學生,也能毀了一個人的一生。
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對老師來說,也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反思是一種品質,人類就是通過不斷地反思才能不斷向前發展的。我們人類的教育事業也是如此。教育中出現很多好的典型范例,同樣有很多敗筆。我們中國歷史上的孔子就是典型的范例,他堅持自身修養,給學生做出親身表率,在教學方面更是首先注重學生的道德修養。電影中的那位老師,首先自身是一位品質高尚的人,雖然他沒有多大權力,但傾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學生。更珍貴的是他真心付出了愛,用愛去感化學生,并給學生充分的信心。要知道,只要勇于付出愛,沒有誰會拒絕,人沒有愛就活不下去,沒有誰是一座真正的孤島。
通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出真正的音樂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音樂可以啟發一個人心靈深處的真善美以及愛。電影中的.那位老師正是用音樂感化了那一群孩子,盡管那些孩子在別人眼里是壞孩子。但老師沒有放棄,有哪個孩子是生來就壞的呢?他們只不過是缺少愛,想要被愛和被關注。也是音樂,讓他們學會了去愛。我們將來也會是一位音樂教師,也會是靈魂的啟迪師。通過這部電影,我也有自己的想法,也是最近我才體會到信念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只要你相信,你就能相信你可以實現你想要的任何目標。信念對一個人有多重要啊。而在音樂中,你同樣可以體會愛以及希望,甚至是你想要體會到的一切。
音樂啟蒙教育對一個人以后的發展很重要,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應不斷完善和加強幼兒的音樂教育。在培養教師方面也應該更加注重教育方式的培養,奧爾夫教學法就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我們如果成為了教師就應該從自身出發,首先做好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好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8
孫傳開“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好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這是一位評論家為法國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寫下的一段話。《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馬修,不過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馬修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馬修的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善這種狀況,閑時他會創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驚奇的是這所寄宿學校竟然沒有音樂課,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就組織了一支合唱團,讓每個孩子都找到了新的有價值的自己。
片中有幾個情節更是讓我記憶深刻。馬修第一次進學校時,在門口看見了一個叫佩皮諾的小男孩,才知道小男孩每周六都會在學校門口站著,等著……是為了等自己的爸爸來接他,可是事實上,他的爸爸早已去世,學校里的學監告訴男孩這個事實,可男孩不肯相信,因為他堅信爸爸會在周六那天來池塘之底接他。在故事結尾,在馬修離開學校的那天,佩皮諾帶著自己的行李要跟馬修走,因為此時的他已認定馬修就是他的爸爸,而這天正是星期六。馬修作為老師真是付出了自己的精力與愛心。影片呈現出美好的一面,同時也在揭露那惡的一面。片中的校長是個虛偽、虛榮的男人,他把孩子們當成那些罪犯,對他們進行體罰,一開始他強烈反對合唱團的組成,后來因為孩子們純潔美妙的童聲得到了眾多高貴地位人士的欣賞,校長便又舉雙手贊同。可見此人的兩面性。也正是因為校長對學生的這種看法,態度,使得后來的轉學生蒙丹放火燒了學校,片中并沒有直接描述,而是給了一個場景就是:山下的學校冒著濃濃的煙,而蒙丹站在山上,抽著煙,得意的一笑。聰明的觀眾我想應該知道這件是誰干的吧!此時的馬修正帶著孩子們在山里玩耍,可以說是馬修救了這些孩子的命,可校長卻覺得是因為馬修的失職而造成了大火,把馬修辭退了。最后一個場景更是讓我感動,校長不讓孩子們去送馬修,馬修一個人走了,顯得好孤獨。此時從空中飄下來一架架紙飛機,里面是孩子們的祝福和簽名。馬修抬頭一看,窗口全是孩子們的手在向馬修告別。因為圍墻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別。馬修一下子變的好幸福,他在校門口說了這么一句話:“我是偉大音樂家馬修……可是,誰又認識我呢?”
我在欣賞這部影片時,幾次眼淚在眼里打轉,有欣慰,有同情,有反思,有對照。馬修的教育理念需要我們去意會,而非言傳所能領悟的,他遵守制度,并不象以往刻畫的此類人物那樣藐視制度和管理;馬修是伯樂,他挽救了許多孩子的心靈,培養了出了皮埃爾這樣的合唱指揮家;他認真執著,同時他也有不能改變和無法挽回的學生,但是他在盡自己的所能做著可以做的.事情。放牛班的孩子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馬修,皮埃爾是幸運中的幸運,如果沒能遇見馬修,他極端又叛逆的性格將給他一個黑暗的未來。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能這般幸運,能夠碰得見馬修這樣的伯樂。問題學生在每一所學校,在每一個班級都有存在,我們提及他們總是充滿了厭惡,有馬修出現嗎?包括我自己,我有過他的偉大嗎?通過這部影片我們應該看到想到:孩子們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我們怎么去發現,怎么去挖掘,怎么去引導。我們作為老師應該用發現的眼睛,去尋覓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用心的尋找孩子們的有點和點滴進步,或許我們每一次真誠的表揚,每一次的寬容,都會給他們一份自尊和自信,讓孩子們更加茁壯的成長,讓每一個孩子都看到自己的“春天”。這正是《放牛班的春天》帶給我的感動,為現實中不易得到的而感動。
在高中的時候,我曾經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可以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為為數不多的影視制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不過自己一直沒有機會看到它。
后來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己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曾經年代的懷念,電影采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老師與一群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群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老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并大聲質問時,馬修老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著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對象,但并非不可救藥。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況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老師則試著走入他們的內心,于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盡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己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老師的與眾不同之處。
馬修老師與院長不同,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同場合維護著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采用不同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接受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己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老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19
看完《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謝學校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后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這部影片采用了倒敘的方式,當年合唱團中的領唱莫杭治后來成了指揮家(當然,他的成就是因為當年馬修發現了他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因為母親病逝回家的時候,當年合唱團的伙伴佩爾諾來找他,給了他一本馬修的日記。馬修在日記中記載了這感人的一切。佩爾諾當時是個孤兒,總在周六的時候等在大門口,希望父親會來接他。后來馬修被學校解雇了,當他要登上汽車的時候,佩爾諾一路奔跑趕來,要馬修帶他走,馬修先是拒絕,后來又不忍心,回來把佩爾諾帶走了。佩爾諾的執著是有道理的,那天正好是星期六。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曾經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我的記憶深處從此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情節: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訴說著留戀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該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么去挖掘,怎么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這部法國影片中馬修的行為,杭莫治的成材,佩爾諾的成長,有力地印證了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話:“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因此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位(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0
之前聽說過這部電影,但是一直因為很多事情沒有靜下心去看。直至老師說要寫觀后感,我還是斷斷續續地看了。
《放牛班的春天》,法國電影,充滿天籟童聲,充滿溫情。劇情大概如下:
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朗琦重回法國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老師克萊門特馬修遺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細味著老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己記憶的深潭……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這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克萊門特發現學校的校長以殘暴高壓的手段管治這班問題少年,體罰在這里司空見慣,性格沉靜的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
克萊門特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但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制造者就是皮埃爾·莫安琦,皮埃爾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諄諄善誘的克萊門特把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同時他也與皮埃爾的母親產生了一段微妙感情。
在影片中,有些情節很感人。馬修請孩子們在小紙片上寫下自己的姓名、年齡、理想的職業。教室地出人意料地靜!我記得以前我們笑的時候老師耶讓我們寫過,但是都是吵吵鬧鬧中很開心地寫下了自己對未來的憧憬。但是這部片子寫下這個理想的時候那么安靜。他們為什么那么安靜?或許很多人不理解,尤其在在應試教育下,不敢去放縱,或者已經放縱了,但是沒有那么好的老師或者那么一個人讓自己正視自己的靈魂!有那么一瞬間,我想了好多好多。我是不是很久很久沒有自己的目標了?我是不是也應該靜下來正視自己,我是不是要肯定自己。那些孩子和我很很像很像,我也喜歡著音樂,我也曾經不開心的`時候就叼著煙哼著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感覺沒有人理解,也很安靜,有時候也很鬧。但是真的為片中的孩子感到開心,遇到這么好的一個老師,會努力去尋找被放棄了的孩子身上的閃光點。
我喜歡音樂,剛開始馬修老師說組合唱團的時候,令外一個老師過來瞧,并且也說自己偶爾也會哼上幾句。音樂的魅力沒有拒絕得了。
我看到有些孩子唱歌跑調,但是因為喜愛,堅持著。我想到自己以前唱歌經常被說是殺豬的之類的話。但是就是因為喜愛,不管怎樣都會唱下去。還有因為音樂,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音樂就是一座橋梁。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1
多方面的嘗試失敗后,五十多歲的馬修來到了塘底學校。馬修來到這個學校的時候是早上,大霧彌漫籠罩著生銹的學校大門,接著鏡頭移到了黑色的破舊的教學樓。整幅畫面給人的感覺就是壓抑、不舒服,好似馬修來到的不是學校而是監獄。
實際上,因為校長哈德森的管理理念——犯錯懲罰,這個叫塘底的學校就是監獄,或者像馬修在辭職前說的,這里是地獄。這里的懲罰大多數時候都是關禁閉,八、九歲的孩子因為犯錯一下子要管半個月禁閉,而且禁閉期間禁止家人探望。這個校長對待學生的態度,和希特勒對待猶太人的態度有什么區別?
塘底是一所特殊學校,這個學校的學生都是被其它學校開除的"問題學生"。"問題學生"的代表有三個,第一個是郭和頤,第二個是皮埃爾,第三個是電影后半段被送到塘底進行適應能力測試,最后因為校長體罰懷恨在心,放火燒了學校的孟丹。
馬修老師身上的最光輝之處,在我看來就是勇氣和智慧。
在了解了上一個老師離開的原因是被學生用刀刺傷之后,以及親眼目睹了校工掉入郭和頤設計的報復陷阱,而差一點弄瞎眼睛之后,馬修還是選擇了留下。他難道是不害怕嗎,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不,他也害怕。就像馬修自己說的',他自己也很害怕,害怕睡覺的時候學生闖進來要了他的命。所以,這就是馬修令人敬佩的地方,雖然害怕但仍然選擇面對,而不是像那個手臂刺傷的老師一樣溜之大吉。另一個表現馬修勇氣的地方,則是馬修主動找校長,請求校長允許用自己的方法懲罰犯錯的學生。在校長讓馬修停止合唱團之后,馬修把合唱團轉移到了地下,這是馬修勇氣的第三次體現。這個勇氣用儒家的話來說,叫:"道之所存,雖千萬人吾往矣。"
愛,當然是教育的前提,但沒有智慧的愛,愛也不會起到任何作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讓學生覺得老師軟弱,而更加無視紀律肆無忌憚。關于教育智慧,馬修老師也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桿。讓郭和頤照顧校工,而不是直接體罰;幫皮埃爾說謊,保護皮埃爾的自尊心;第一節見面課,面對學生的刁難用幽默的語言輕松化解;查學生宿舍,學生用編的歌曲罵自己光頭而沒有大發雷霆,反而鼓勵學生繼續唱,結果發現了學生唱歌的興趣和天賦組建了合唱團。
電影的結尾很感人,當馬修被校長開除,帶著行李走到教學樓下時,所有學生把寫著感恩的話祝福的話的紙折成飛機,從窗戶上一個接著一個飛到了馬修的手里。此刻的馬修會因為失去工作痛苦嗎?不,他心底只有幸福。
今年是自己做教師的第五年,明天是做教師過的第五個教師節。希望,自己也是一個能改變學生命運的老師,被學生喜歡的老師。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2
看了《放牛班的春天》,總體的感受,就是感動。感動的是故事的主人公克萊門特馬修那充滿愛的教育所噴射出的動人旋律,感動的是那一張張絕望得讓人驚訝的幼小面孔露出的充滿無比朝氣的希望,“池塘之底”不再是一堆爛泥,它已破泥而出盛開出朵朵潔白的水蓮,在燦爛的陽光里搖曳多姿。馬修那一開始遭到校長和其他教師極度懷疑、與“行動——反應”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的教育新理念也悄悄表現出了沖破陰霾的巨大力量,愛的教育已散發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看了這部影片,對于我們教師,我想意義最大的,應該是馬修的愛的教育理念帶給我的心靈碰撞。首先,馬修要惡作劇弄傷馬桑的樂格克承擔責任,可是樂格克在僥幸逃避了校長的三秒后,又遺憾地錯失了馬修寶貴的十五秒,馬修氣憤地決定將他送往校長辦公室。在途中極度害怕的樂格克乞求寬恕,當馬修看到另外一名犯錯的孩子被禁閉三天后又被抽打得聲嘶力竭后,他還是意識到可以用另外的人性化方式私下處理——去醫務室照看馬桑,以感覺生命的脆弱與可貴,直到康復為止。馬修實在不忍心一個孱弱幼稚的心靈,遭到校長無情地鞭笞與踐踏。
接著,馬修請被前任教師評為“天使的臉蛋,魔鬼的身材”的莫杭治監管課堂秩序沒有任何諷刺與挖苦,而是很認真地請他擔任“小老師”。但是,當他處理好樂格克事件后回往教室,卻發現莫杭治在黑板上畫出了他禿頂的肖像速寫。面對這一場景,馬修沒有選擇這個學校一貫的“行動——反應”的教育方式,而是選擇了愛的力量,他因勢利導地還莫杭治一個肖像素描,滑稽幽默,此時孩子們對這位老師的“另類”處理問題學生的方式感受到了一絲絲莫名的溫暖,這種溫暖是他們以前所無法想象的。
最后,馬修讓孩子們寫下心愿的紙條,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理想,一項被野性縱容慣得孩子此時顯得格外認真,教室里呈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出奇的安靜,孩子們此刻投入地傾聽著發自遙遠心底久違的心靈之聲,純真歸來,美好回來,孩子們都沉浸在馬修營造的氛圍里,感覺到了異樣的快樂!在這些基礎上,不經意間,馬修又發現了孩子們是喜歡音樂的,他充分發揮自己在音樂上的`才能,引導孩子們學習音樂,并根據孩子們的特點給他們定音,“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即使什么也不會的孩子也絕對能讓他發揮自己的作用,當“樂譜架”,當指揮官“助手”等。馬修成立了合唱團,這個在學校頓時轟動了,校長覺得尤其不可思議,這群讓人頭疼得抓狂的問題兒童,還能學習音樂成立合唱團?校長為了讓馬修碰碰壁,就答應了他的請求。而事實證明,馬修用他無比的音樂熱情打開了每一個孩子因失望而緊緊關閉的心門,喚醒了他們渴望被尊重的心靈,孤獨、自卑、對抗、頑劣正一點一滴地消融。
看了這部影片,對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也是一個啟發。教育的路途不是一帆風順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復雜性要求每個教師能夠夠適時調整教育方法,切忌機械粗暴。教育的最基本情感是師愛,師愛是燈,照亮學生前進的方向;師愛是橋,讓學生通向成功的彼岸。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3
和很多動人的故事一樣,《放牛班的春天》是樸素而真誠的。“池塘之地”是一所再教育學校,里面收納著傳統意義上的“問題學生”,里面的大部分學生已經被家長放棄了。音樂老師馬修給孩子們組建一個合唱團,用音樂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靈,最終改變了孩子們和他自己的命運。我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也被故事的情節所觸動,這也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老師。
“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達到心的深處。”這是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段話。與其說是馬修用音樂洗滌了孩子們的心靈,還不如說他是用愛沖刷了孩子心靈上的'蒙塵。對于這些被拋棄的孩子,他們敏感脆弱。但愛是非常神奇的東西,這是他們這個年紀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如果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缺少了愛,那可能會是徒勞,沒有愛你就改變不了他們。馬修老師永愛改變了他們一個一個靈魂,他們中有的成為了偉大的指揮家,有的成為了普通人。
有人看了這部電影感慨道,“遇到馬修這樣的老師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是啊,默默無聞的老師到最后可能就泯沒于普通人當中。我記得劉佩慈在《鄉村教師》中寫道:“他一生中積累的那些知識,雖不是很多但是他很看重的,像一把發光的小珠子毫無保留地落在地上,發出一陣悅耳的叮當聲,娃們像見到過年的糖果一樣搶那些小珠子,搶得摞成一堆……這幻想讓他有種幸福的感覺。”
老師是偉大的職業,不求功名利祿,教書育人,看著這些小苗不斷成長,心里肯定會有別樣的感覺。幼苗們奮力發芽,終將都會張開花瓣,我在耳邊好像也聽到了花開的聲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4
讀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感到老師是多么的強大,值得尊敬!使我又一次受到了良好的師尊教育。“池塘之底”是一個住滿調皮孩子的學校,因為里面有許多都是父母離異,沒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調皮。
馬修是一名剛被調到這所學校的新學監,校長是一個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會有這樣的校長,他虐待學生,大家都討厭他,但是太怕了。馬修以前是一名音樂家,他總拿著一個包夾,因為他決定教孩子們音樂,馬修很幽默,對孩子們非常好,大家都很有興趣地學,如果馬修看見哪個孩子要被校長罰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
貝比諾很可憐,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長就騙他星期六父母就來了。馬修發現莫安琦很有音樂的天賦,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團的獨唱。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了,可是誰知道呢?一場大火就灰飛煙滅了,其實馬修救了孩子們,因為他帶他們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長卻為他沒有看守學校而解雇了馬修。之后,其他的老師投訴了校長,這所學校就這樣消失了。貝比諾無處可歸,執著的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心軟就帶他走了。
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們,我為哈山校長的殘忍而感到十分憤恨,對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對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感到十分開心,對被比諾的'執著而感到十分快樂!我還是不能忘記馬修臨走的那天,孩子們把門鎖起來(不讓校長阻止)對著窗口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給馬修,對著窗口合唱送行!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淚,他曾說過,雖然他沒有妻子,但他有六十個孩子!?這部電影真的很勵志,他告訴我,要看準自己的優點,有了夢想,就去追夢,只要真心的對待一個人,就一定有回報!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5
最近和同學一起觀看了一部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不同于我以前所看過的電影,它既沒有曲折離奇的內容,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更沒有氣勢浩大的場面,但電影傳達的思想與精神很讓我震撼,也使我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是由ChristopheBarratier導演的電影,主要講述了一位才華橫溢,卻無發展才華機會的落魄音樂家克萊門特·馬修到一所“池塘畔底輔育院”當助教老師,最終用音樂的方式打開了一群問題少年封閉心靈的故事。這是一所被稱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學校,由調皮的孩子、冷酷的教師、殘忍的校長和嚴厲的制度構成,體罰、關禁閉在這里司空見慣。馬修的音樂課進展得更是不順利,一個最大的麻煩制造者就是皮埃爾·莫昂克,皮埃爾擁有天使般的面孔和美麗的歌喉,卻帶著怪獸一樣邪惡的心,有著令人頭疼的'調皮的性格,但耐心、諄諄善誘的馬修把他的音樂天賦發掘了出來,救贖的靈魂終于找到了心中的夢想,唱出了天堂般的聲音。最后因為失火事件,馬修被校長解雇,臨走前還帶走了可憐的孩子佩皮諾。當馬修神情黯然地離開學校大門時,收到了曾經是頑劣甚至邪惡的學生在卡片上寫滿了的思念與祝福,那一雙雙揮舞著的手述說著留念與不舍。這一刻,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不必凄婉哀側,無需生離死別,一種柔和的,溫婉的,詼諧的生活故事同樣可以給我們以感動和心靈的震撼。正如一位評論家如是說道:“不同于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煽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夸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這也創造了法國電影新概念——陽光情感電影,這部沒有美女、暴力,沒有動作、兇殺和商業元素的電影成為了本年度法國人的心靈雞湯。”樸素流暢的影片,連顏色都很節省,盡是飽和度很接近的灰,讓眼睛保存者氣力幫助嘴角表露快樂與憂傷,我想這就是藝術的力量。
辛酸過后,感動過后,電影更是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作為一名將來的老師,我想我學到了很多。首先,作為老師,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具有一顆懂得寬容的愛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更何況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們,我們要懂得原諒他們的過錯,耐心地教會他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其次,處罰的方式,威而不嚴。為了使傷害校工的學生免于被關禁閉,馬修包庇了他,并把它作為教育的契機,讓他去醫務室服侍校工,直到他痊愈,讓這位學生在內疚中悔悟。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和未來的棟梁,我們要做的就是盡我所能,盡我之力盡心地關愛呵護他們。但威而不嚴的處罰方式也是不可少的,這樣能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至于這個合理的度,得要每位老師好好把握了。然后,要善于發現孩子們的優缺點,正如馬修發掘并培養孩子們的音樂才能一樣,祖國的每一朵花朵也需要園丁們的特殊優待。最后,老師要學會與孩子們找到共鳴。不言而喻,音樂就是馬修與孩子們交流的橋梁與平臺。這種共鳴,就是讓同學們覺得老師很親近,沒有太大的距離感,有什么心事都愿意跟老師分享。相信只要我們老師真心付出,會得到學生們真誠感謝的。
如果中國的“放羊”班多一些馬修式的教育老師,那么中國教育的春天也就不遠了。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6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了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稱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
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凈化他們的心靈,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看完后也讓我陷入了沉思:
每個孩子都是能教育好的`,沒有所謂的壞學生。池塘之底的孩子被以前所在學校辭退,被認為是問題學生,被現在學校老師用殘暴的方式壓制,被貼上“極壞”的標簽,這些學生真的差嗎?不是。馬修老師不這樣認為,并在他的教育下改變了他們,成就了他們。
我們也埋怨過孩子調皮,不聽話,但我們是否思考過我們的方法是否有問題?是否靜靜思考過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沒有壞學生,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你去發現。遇到問題多找方法,用不求人人最好,但求每個孩子都不斷進步的心態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教育孩子,做到無愧于心。
用老師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池塘之底的校長用暴力壓制孩子,孩子看似聽話了,但很明顯作用是極短的,并且是表層的,孩子內心不服,內心出現了叛逆,出現了反抗現象。
相反馬修老師用他的愛心耐心教育愛護孩子,最終換得了孩子的認可與尊敬,改變了孩子的一生。孩子們是單純的是最懂愛的人,誰對他們好他們是能感覺到的,愿我們用自己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一個孩子,讓孩子都能健康快樂成長。
希望自己也能想馬修老師那樣去對待孩子。做像他那樣的老師。
真正的教育來自心靈,真正的教育來自于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7
生命是個偶然,我們常常在無意的邂逅中,擺渡了生命的無常,獲得永恒的回歸。一群渴望理解而又狂狷不羈的孩子,竊取了馬修的皮包,也偷窺了他的心靈世界。一個個跳躍的音符,一行行溫暖的字跡,引得孩子無限的遐想與猜測。音樂,一個被學校完全忽視了的名詞,一種貼近人類心靈節奏的律動,再次春暖花開!
《放牛班的春天》講述的是第二次大戰之后的法國,一位名叫克蒙特馬修的教師用音樂開掘了被大人們遺棄的孩子們童年的樂趣和童年的人生價值的故事。老師馬修用他的愛,他的無私,他的包容,他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幫助這些在別人眼里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他用音樂去引導這些迷途的孩子,激發他們積極和熱情的生活態度。把音樂的作用和魅力發揮到了極致。電影的最后一個場景很是讓人感動,校長不讓孩子們去送馬修,馬修一個人走了,顯得好孤獨。而從天上飄下來一架架紙飛機,里面是孩子們的祝福和簽名。馬修抬頭一看,窗口全是孩子們的手在向馬修告別。因為圍墻太高,所以只好伸手做最后的告別。馬修在音樂和孩子們的祝福聲中昂首挺胸、微笑上路。那一刻,畫面美到極至,音樂美到極至,人感動到極至…… 電影中的歌曲是尚巴堤莫里耶為首的圣馬克教堂兒童唱詩班完成, 影片中溫暖感人的交響樂曲搭配著唱詩班天籟般的合唱, 孩子們的歌聲和純潔的音色猶如來自天堂的聲音。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干凈的音樂貫穿著整部影片,使觀眾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著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
《放牛班的春天》感動了很多人,這就是電影藝術的魅力,好電影就是能讓人感動,因為電影里面有我們在現實中很難得到甚至得不到的東西比如一個能為你人生指引的老師或者是一個伯樂。馬修是一個禿頂的老師,他其貌不揚,但人倒是不壞。他服從制度,但能在制度下盡自己所能為孩子干點事情。他喜歡音樂,于是他便開始用音樂來教化那些問題少年們,藝術的確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樣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課堂上他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的那一鏡頭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這一小小的.舉動包涵著對學生的尊重,真正看到了平等的師生關系,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能蹲在課桌旁和學生講話呢?而馬修老師以其溫和的作風改變著什么,讓整座學校師生之間的對立緩緩消散,除了那個刻板的校長,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嘗沒有松動過呢?這就是尊重的魅力、溫和的魅力、情感的魅力、愛的魅力!用愛心可以試著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則只能驅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極端,那個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終用同樣極端的方式來回贈給寄宿學校。毀損的不止是校舍,還有那個孩子早已殘缺的心靈,這便是以暴制暴的結果。馬修不是圣人,他無力堅持自己的真理,他只是一個不成功的小人物,做著力所能及的一切。當他矮小的背影轉身離去,我們何嘗沒有一份無奈的蒼涼。
一個愛與音樂交織的故事,一把找回遺忘記憶的鑰匙,一個勇敢追求夢想的翅膀。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8
今日我帶我的學生去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看完后我的心靈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感激學校讓我給學生這樣的安排,使我又受到了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學監,這個學校被成為池塘之底,這個學校由調皮的孩子,殘忍的'校長,冷酷的教師,嚴厲的制度構成。馬修懷著一顆仁愛之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行動—反應”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創作,他用愛心關懷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引導他們的心靈。當然,最終的結果是音樂凈化了孩子的心靈,也對他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
看完這部影片,我為哈珊校長的粗暴殘忍而憤恨;為孩子們以往不幸的遭遇而惋惜;為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慶幸;為馬修的善良真誠而感動;為杭莫治的改邪歸正而釋懷;為佩爾諾的執著堅守而歡欣。
看了這部影片,感動之余,我也得到了深刻的啟示:在我們的教育教學中,應當看到:學生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要看怎樣去挖掘,怎樣去教育,充分挖掘孩子的優點天賦潛能和愛心,孩子才能很好地成長起來。所以這部影片值得我們觀看,更值得我們品味。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29
星期五午時,陳教師讓我們看了一步教育意義重大的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看了這部電影,我的人生就像上了一課。
故事情節十分感人:一個名叫馬修的教師,他沒有發展才華的機會,最終來到一個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池塘之底",因為那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到任后發現學校的校長都是用暴力來鎮壓這幫學生,是這些孩子的心靈受到了摧殘,使他們變本加厲。馬修用音樂打開了他們的心扉。
故事里面還有一個重要的發現人物——莫翰奇。他有一張天使的面孔,卻有一肚子的魔鬼心腸。馬修教師發現他的音樂天賦極高。循循善誘馬修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特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成功的塑造了他的一生。
音樂它進化了罪惡的心,喚醒了沉睡的善良。音樂它打開了孩子們心扉,讓他們去體驗生活的美。音樂它優美的音符,完成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或許音樂真的能夠去改變一切。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0
看完影片之后,才明白這個“放牛班”與真正的“放牛”一點關系也沒有,所謂“放牛班”指的是一幫問題少年,他們的性格,脾氣和他們短短的卻復雜萬分的人生歷程,而春天,是一種期望,是一種“重新”之意,一種冬天過后又萬物復蘇,生機勃勃的象征。
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有著這樣一個充滿嚴格制度的少年學校。而這個學校里的學生,并沒有因為這樣的嚴厲管制而變得乖巧,反而成為了一群沒有教養,只會用武力解決問題的孩子。然而誰也不會明白,在這樣似乎無可救藥的孩子幼小的心靈中,一個個美妙的夢想正在悄然升華。懷著這樣天真爛漫的夢,他們遇見了一個能夠說足以改變他們命運的人——他就是馬修。
電影中的院長,對孩子不僅僅沒有耐心,并且往往對犯了過錯的孩子,處以嚴酷的體罰,例如:將小孩單獨關在禁閉室,無視這些孩子的驚恐害怕,馬修教師則完全不一樣,他對孩子充滿了愛心,對犯錯的孩子,也不是一味偏袒,而是給予他們改過的機會,在他的循循善誘下,每位孩子都拾回了他們的自信,找到了屬於自已的春天
在學習的路途上,教師對學生的影響力,能夠說是無遠弗介,一位壞的教師,能夠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反之,一位好的教師,往往一句溫柔的鼓勵,一個肯定的眼神,就能夠讓他人眼中,毫無期望的壞學生,重新找到他們自己人生的方向。
當一位好教師如此重要,卻十分困難,因為應對一群不一樣個性,不一樣資質的學生,如何因材施教,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我看來,“「耐心」是一位好的教師,最須要擁有的,對學生不要時常大吼大叫,甚至拳腳相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用愛心與信心,總有一天,學生們會蛻變成美麗的蝴蝶。”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往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想說:這不是奇跡,而是愛的奇效。在管教寄宿學生時,將學生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讓野男孩個個成為發光的小天使,用純凈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我清楚地記得其中一句對白:“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記得上學期上雷教師的《教育原理》時,她特別強調“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都應當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價值的”。馬圖在理解校長的任務時所提出的三個條件:第一,不體罰學生;第二,讓我來處罰犯事的學生;第三,不要透露他們的名字。無一不體現了他對幼細心靈人性的關懷。
最終,這個班級的一切都改變了。一幅幅美麗的春天景象在每個孩子腦海中浮現。他們從馬修的身上感受到的不再是每一天的提心吊膽,生怕犯錯的恐懼,而漸漸轉變成為了慈父般的愛。
整部電影使我感觸很深,的確這不僅僅只是一部教育意義深刻的電影。在被劇情牽動的同時,心靈也不禁震顫。將這群問題少年集中在這樣一個沒有愛的環境中,他們可曾明白外面的世界多么精彩,外面的“春天”是那樣充滿生機。他們需要的,正是我們此刻生活中所漸漸忽略的愛與呵護啊!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教師是十分偉大的。他們往往給予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
電影往往是虛構的,也許在真實生活中它不曾發生。可是它卻寄托了人們對生活的完美憧憬。《放牛班的春天》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教師對學生的殷切期望和深厚的愛。在簡單質樸的語言中,我豁然開朗:其實,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個美麗的花園,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隨時隨地都因為周圍發生的一切而改變。春天定然是最美的季節,一陣陣柔和的春風拂過面頰,綠草破土而出,泉水叮叮咚咚地詮釋著春天的絢麗多彩。然而只要有愛的包圍,即使是放牛班的那些孩子,依然能夠擁有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
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學校,馬修的為師之道獲得了肯定,同時音樂的魅力也得到了一覽無遺的肯定。這也讓我想到另一個于這部電影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影《音樂之聲》,瑪麗亞也同樣在用愛和音樂來教育孩子。
不可否認,溫情是個好東西。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理解的痛苦悲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那種從頭至尾都能夠讓人堅持微笑。尤其是看著那些頑童們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煥發出的某種“本真”的天性。我們需要的就是這么一鍋濃濃的,溫暖的心靈雞湯。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1
今日,我們觀看了一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經過特殊的日記形式,向我們展示了1949年俄國發生的事情。這部影片講述了世界著名指揮家皮埃爾重回法國家鄉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看著這本當年音樂啟蒙教師克萊門特留下的日記,皮埃爾慢慢回味著教師當年的心境,一幕幕童年的回憶也浮出自我的記憶中……。
克萊門特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可是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他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代課教師,那里的學生大部分都是犯過罪的、難纏的.問題兒童。到那后,克萊門特發現校長以殘暴的手段管治這般問題少年,體罰在那里司空見慣,克萊門特嘗試用自己的方法改變這種狀況,他明白學校沒有音樂課,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打開學生們封閉的心靈。他利用晚上睡覺的時間創作一些合唱曲,開始教學生們如何唱歌,組織合唱團,但事情進展得并不順利,最大的麻煩就是皮埃爾,皮埃爾擁有動聽歌喉,卻有令人頭疼的調皮性格,在克萊門特慢慢教導下,皮埃爾的音樂天賦發掘出來,合唱團越辦越好。而他卻被校長踢出了學校。不讓與孩子們再見。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
它不僅僅告訴我們不管是犯過罪的還是問題少年,只要打開他們封閉的心靈,他們也必須能改好。作為我更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2
在沒看這部電影之前,本以為是一個沒有任何惡意,是一個充滿了溫暖與善意的一部電影,但是直到觀影的最后,我才發現自己預判錯了。電影如影片名一樣,“放牛班”是一群行為有偏差學生組成的群體。“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是希望開始的季節。這部電影也是如此,是復雜糾結與生機希望交織在一起得一部電影,看完不會讓人心情特別好。讓人有一種喜憂參半的感覺。
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整體很真實,尤其是那些調皮搗蛋的孩子們的演技,沒有任何違和感。飾演可萊蒙馬修這一角色的演員,演技也是十分精湛的。電影的視角是從倒敘的視角開始講述的。五十年后變老的貝比諾拿著馬修老師當年在“輔育院”寫的日記,在一個下雨的`夜晚來找優秀的指揮家郭和頌。電影的整個情節邏輯就是按照馬修老師所寫的日記順序來展開情節的。電影的人稱視角,時而是第一人稱“馬修老師”(“我”的視角);時而是上帝視角來客觀地看著輔育院所發生的一切。
這部電影是一部帶給人希望的電影,教會我們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音樂可以凈化人的靈魂、洗滌人的心靈。讓我相信“環境可以改變一個人。”馬修老師用音樂凈化了孩子們,讓他們成為了更好的自己,這就是教育的藝術魅力。讓他們奔向彩虹的道路。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相信通過努力和一些美好的事情,會讓不好的環境慢慢也朝著好方向發展。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3
本月中上旬,求實東校組織全體教職工在大禮堂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是一次良好的師德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名字很質樸,電影初始兩個蒼老的老人,一起回憶著童年的時光,看似平靜,但語調中透漏的滄桑為影片增添一抹凝重的色調。破舊的學校大門,灰暗的古堡,冷酷自私的校長,任意處罰學生的老師,學生憎惡的眼神,這里儼然已經不像一所學校,老師和學生處在一種敵對的狀態,隨著馬修的到來,這位心中充滿對音樂熱愛的老師,在大家反對和質疑聲中創建了合唱團,他想用音樂來引導和感化孩子們。
看完這部影片,我慶幸著有馬修這樣的老師,可以說,如果這些孩子沒有遇見馬修,他們的人生可能會走向另一條路,可能永遠擺脫不了不學無術,頑劣無知的枷鎖。
其實這些問題學生們,在我們身邊屢見不鮮。他們或是因為家庭原因,或是自身的性格原因,總是過于自己或者自卑,他們總是試圖用暴力,攻擊,不學無術來武裝自己,其實內心深處總是渴望得到他人的關心。馬修也是在根據孩子們不同的遭遇,不同的性格特點來引導這些孩子。就像劇中的莫朗,這個由單身媽媽撫養長大的孩子,內心深處很愛自己的母親,但他的自尊心很強,同時也很敏感,所以就用任性來對抗母親,對抗周圍的一切。只敢一個人在空蕩的教室放聲歌唱,這個時候的莫朗是脆弱的是需要關愛的。當馬修發現他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母親時,冒著被校長責罰的.危險,不顧一切把正在受罰的莫朗放出去找媽媽,最終通過馬修種種舉動,感化了這個極具音樂天賦的孩子。
再例如李基度,一個有著暴力傾向的孩子,老師們對他的方法就是以暴制暴或者打罵或者關禁閉,可是這些僅是暫時的控制,后果就是變本加厲的報復。但是馬修并沒有體罰他,而是讓李基度來照顧被他打傷的老麥,讓他自己體會沖動的后果。最終老麥的慈愛和寬容感化了李基度。
電影尾聲被馬修帶走的皮比諾,由于童年缺少關愛而產生抑郁的自閉少年,馬修像父親一樣去關愛他,選擇他作為合唱團的副團長,讓這個孩子一步步的體會到集體的溫暖與歡樂。
我們求實中學一直崇尚的是以德育人,要先學會做人。所以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僅要具備出色的教學能力,還要有一顆關愛學生的心。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與學生的溝通是要用心的,當學生看著你時知道你是真心為了他著想,他才會選擇相信你。就像一些問題學生,當你真的用心去了解關愛他們的時候,會發現他們沒有你想象中的頑劣不堪,他們也有閃光點,有時候偏見真的會蒙蔽我們的眼睛。所以,看完這部電影,真得應該靜下心來想一想,想一想電影中的這位老師,想一想他是怎樣對待學生的,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地方。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篇34
一部好的電影總會給人們帶來非同一般的震撼,給人非同一般的啟發。讓人久久不能忘記,它會在人的心里飄蕩,如同放牛班在馬修的帶領下唱的那首《夜晚》,讓人陶醉其中。
故事的開頭是描寫著名指揮家皮埃爾在一個夜晚,打開了自己小時候的音樂老師教他所在的放牛班時所寫的日記,并回憶當時的故事。馬修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在失去職業后被轉到一個叫“池塘底部”的輔育院當代課老師。那是一個設備特別差的房子,怎么看都像監獄一般,不光外表像,連里面的孩子們和老師都像是囚犯看守監獄的人。
里邊全部都是一些問題兒童,馬修面對的是悲傷難過的命運。孩子們的一個惡作劇就讓教師麥神父出了意外,頭部受了創傷,這件事讓馬修決定,要在這些孩子們心中樹立威嚴,但他不想像其他教師一樣,孩子一犯錯就處罰,他認為應該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在愛中悔改,讓他們感受世界的溫暖,而不是恨。所以他覺得這些孩子不是無藥可救,而是缺少教育。
一個問題兒童就很難管教,一群更是了不得。單單罵馬修是禿子、王八就快讓他氣爆了,唯一讓他忍耐的理由就是放牛班的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夢想和他們隱藏在心里的慈愛。其實馬修知道傷害麥神父的兇手,可他沒有說出來,因為他相信這個孩子一定會悔改。馬修剛開始對他們也不是很親切,也比較嚴厲,但他從不體罰他們,一直一而三再而三地替他們向院長隱瞞錯誤。孩子們在慢慢的改變,讓馬修大吃一驚,但有一天夜晚,馬修從孩子們的宿舍旁經過,聽見他們唱:“禿頭,你完蛋了!”他就笑了一下,從房間外面走了進來。那個孩子并沒有注意到,所有人都安靜了,只有他一個人唱,在安靜的宿舍樓里聲音特別響亮:“禿頭,你……”他覺得不對勁,突然停下來,問:“同志們,你們怎么都安靜了呢?”大家不回答,都看向他后面。他回頭一看,馬修已經走到身邊,還沒反應過來,馬修笑著說:“唱得不錯,可是跑掉調了。”然后他就一句一句地教那個孩子。教完以后他就走回自己的房間睡覺去了。
馬修并沒有睡,他心想他們歌唱得很好,雖然跑調了,既然這樣,我們就組一個樂團吧。第二天晚上,馬修在孩子們睡覺的時候獨自一個人在房間寫樂譜。第三天早上,他來到教室,對孩子們說,他要班級里的每個人都唱一首歌。每個孩子在他面前唱了一首歌以后,便分配了他們的高、低聲部,就這樣開始了音樂教學。
但這個學校的校長恰好與馬修這位愛音樂的人相反,校長特別討厭音樂,只顧自己的前途,從不為學校里這60位學生著想,從不支持孩子們學音樂。他很不想聽到孩子們唱歌,就下令不允許唱歌。男生們來到校長辦公室,請求校長允許他們唱歌,而且邀請校長參加唱歌比賽,展示體育課上唱的歌,但校長還是很討厭聽到歌聲,于是他把馬修叫到辦公室,要求立刻停止唱歌。可是馬修不為所動,還是堅持,最后校長忍無可忍,把馬修開除了。但是這首歌被永久地流傳了下來,至今傳唱。
開始時我并沒有看懂,有點兒漫不經心,迷惑不解,可看完時我卻感慨萬分,感動不已。我認為馬修是一個有想法,而且能夠堅持完成夢想的人。雖然校長否定他,孩子們當初也不理解他,覺得他就是一個普通的學監,但是他仍然堅持著,當孩子們一次次犯錯時卻一次次地用愛心去接納他們。每個人都會犯錯,只要去寬容他、幫助他,他才會知道錯誤,下次才不敢做,不能動不動就懲罰,這樣雖然能讓他害怕,但是會傷害他的心靈,會讓孩子變得更孤僻。
我們也應該像他一樣,擁有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相關文章:
關于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優秀作文03-07
放牛班的春天作文03-06
放牛班的春天電影有感01-13
放牛班的春天作文(精選20篇)10-17
放牛班的春天作文(精選31篇)11-22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4-26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熱12-13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13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06-13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精】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