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集結號觀后感
時間進入2007年第四季度,我先后觀看了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陳可辛的《投名狀》,馮小剛的《集結號》這些腕級人物所炮制的所謂大片。姜文的《太陽照常升起》確如有些觀眾所評,看起費力,直言就是“有些看不懂”。我看得不是很懂,大致知道姜文的那些“說事”,其實演繹的就是“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的那一種歷史的自然規律,其同義語就是“太陽照常升起”。盡管《投名狀》吹得兇,但我并不看好,終覺是拾人牙慧的東西。雖然他的場面氣派,但不是真正的中國氣派,說的事就是不“真”,他是炮制者先炮制了人,或者是為了所謂的名星量身定制,然后再來說事。其中的場面自《英雄》始,再到《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還有《墨攻》,大同小異,如出一轍,要么深山峽谷,要么黃沙曠野,總是千軍萬馬,刀光劍影,箭如飛蝗,終不知是誰在抄襲誰,誰在跟誰了。要依我說,都是好萊塢的跟屁蟲。
由此,我帶著這樣的疑惑去看看表現現代戰爭題材的《集結號》,又會是什么樣子呢?該片以“有感動、有誠意、有故事、有場面”這四有來作廣告策動,是不是這樣一回事呢?答案是肯定的,我完全認同。一場阻擊戰,約定以“集結號”告終,“集結號”到底吹沒吹響,必須尋找真相。集結號,是一個概念,是一個專用名詞,是一個符合,吹沒吹響,這個符號盤旋在虛與實之間。馮小剛用表現主義的手法,不拘泥于對戰爭場面細節的摹寫,著力表現人在特定環境的生存狀態、內心世界,建塑人性的特別品質。
影片對觀眾的感動還不僅是炮火硝煙中英雄主義的可歌可泣,最讓人動情的是探究到了真相之后的失落與悲愴。這種悲情主義鑄就了這是一種特定的生活的符號,超現實的符號;這是引人生活、引人追逐,引人拼命的魔咒,最好不必打破,不知情為好。不知情,他有信仰,他有精神支柱,他能不顧一切地奉獻而無悔。知道了反而如排山倒海之壓力,精神作全面崩潰。
我始終認為,電影是拿給觀眾看的。還沒公映,就吵吵嚷嚷吹噓要去拿什么獎,是脫離現實的。你縱然拿了什么獎,沒有票房,沒有觀眾,觀眾不認可,你那個片子是不成功的。從這點上說,馮小剛是有誠意的,拍了一部具有中國氣派的、直接表現戰爭戰斗戰場殊死相拼、拼到只剩最后一個人的戰爭巨片,觀眾看得懂,因為其中有情,情貫始終。這個“情”,我認為弘揚的是主旋律,是革命英雄主義的教科書,是新奉獻的愛國主義大片,于細微處見精神,值得社會各階層人士觀看,甚至展開深入討論。
電影還是應該講究故事性。《無極》最大的敗著就是淡化故事,淡化故事就是淡化了人性,因為沒有故事,人物難以顯現個性,沒有個性就缺乏血肉!都Y號》先以解放軍九連連長谷子地率部攻堅,以慘重代價取勝,繼而以僅存的47名戰士接受阻擊任務,直至只剩下谷子地一人。谷子地為了尋找“集結號”是否吹響的真相,一直尋找原部隊。全片集中在谷子地這一中心人物的線索上,故事簡練,并不曲折,但是處處動情。開端谷子地下令槍殺戰俘,功過相抵。高潮,不折不扣執行命令,舍生忘死。結局,真相大白,無怨無悔。影片告訴我們,歷史長河,茫茫人海,一切為了生存發展所作的不可磨滅的貢獻都是自然的,應該的,無足掛齒的,人應具有良好而平和的心態,關注生存狀態是最重要的,生命是最可寶貴的。谷子地最終是普通的,但是他能活著,比之拼死犧牲之烈士,他又是最幸福的。
生活,永遠沒有“集結號”,只有奮斗,只有生存發展,只有創造,只有收獲;失敗了,還可以再來。
【集結號觀后感】相關文章:
春游集結號作文06-26
《集結號》觀后感-最后一聲集結號01-31
成長集結號作文1000字07-21
《集結號》觀后感精選01-22
集結號觀后感08-19
集結號觀后感08-31
《集結號》觀后感08-11
《集結號》觀后感07-21
家庭集結號6年級作文01-31
我被《集結號》感動了350字作文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