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日記觀后感1000字(通用5篇)
《星空日記》是繼《女生日記》、《男生日記》走紅網絡之后,北京大學再次推出的紀念畢業季的微電影,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看看下面的星空日記觀后感1000字(通用5篇)吧!
星空日記觀后感1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鄉下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想,但卻一直被人嘲笑,在現實和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學習了經濟學,天文學,倆個完全不同的學系,代表著他的現實和夢想。糾結徘徊中他漸漸長大,漸漸明白了自己想要的,漸漸一點一點的糅合這現實和夢想的差距。整個微電影中,現實,夢想,愛情,親情交替,一點一點闡釋了北大精神。
微電影開頭,主人公說自己來北大之前已經成功忘掉自己的夢想,可是果真如此嗎?那一段孩童聲音的夢想“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彪m然聽上去很幼稚,也有一點點可笑?墒沁@卻是一個孩子真實的夢想,一個很樸素卻又很偉大的夢想。可是,畢竟這只能說是一個夢想。在那個鄉下的環境里,沒有人會把天文當做是一個職業,更多的只是當成一種笑話。所以,主人公一直被嘲笑著,而這在父親知道他要上天文學時體現的一清二楚。摔書本,摔筆,生氣,這也許就是主人公的可悲之處。
十八歲,母親去世,家里欠債,大學志愿改報經濟專業。那是,他哭了,哭得很傷心很傷心。我想,這眼淚里,包含的不僅僅是對他對母親的不舍和思念,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對現實的屈服。
大學第一年,報到,主人公想,從那時起,不會再讓人笑我,北大將是他新的起點。努力的把自己的生活做成一張全是對勾的表格,可是在那一張滿滿對勾的表格后面,我想隱藏的確實一顆空虛全是叉的表格吧。因為那并不是他想要的。
這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位置?不是!是他前進的方向?墒欠较虻降资鞘裁?在北大那個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里,他再一次迷惑了。
“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品牌”很形象的比喻,卻能很好的闡明現實和夢想的差距。夢想真的如此遙不可及嗎?
星空日記觀后感2
看這部微電影第一遍,自己就哭得稀里嘩啦的。一個窮小子,從小立志摘星星,想學天文學;后來生計所迫,學了經濟,堅持旁聽、輔修天文學。雖然獲得國際投行的工作邀請,但是最終撕毀協議,選擇堅持自己的理想,用自己出色的畢業設計征服了天文系的評委們。
就讓夢想比現實,高那么一點兒吧。
小時候在家中,每當有親戚朋友來串門,小孩子不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而當叔叔阿姨面帶笑容地、用和他們平時說話不一樣的溫柔語氣問:“孩子,以后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我會自豪地說:“我以后要當一個科學家!”這種社會期許的回答自然能夠收到良好的反響,大人們聽到以后總會交口稱贊,說這孩子真懂事。
“我一直在逼自己長大,逼自己走正確的路!倍拢皇菈粝,伴隨我從小到大。每一個階段,我都生活在社會的意見里;這也要拜自己出色的社會化所賜。我不至于像影片中的主人公那樣,因為堅持自己的夢想而挨打、被嘲笑。我相信任何一個性格正常的孩子,經過常規的家庭熏陶、學校教育,都能通過社會化而習得自己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所認可的一套價值。除非,家長或學校試圖通過暴力的方式改變現實。
在來到北大之前,我并未成功地忘掉自己的夢想。我記得接到招辦老師電話的時候,問我想報什么專業,我欣喜地說:“德語!彪娫捘穷^短暫的沉默,然后說:“抱歉,德語系今年在山東沒有計劃!
“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男主角做得最正確的一個選擇,或許是選修天文學雙學位,而不是從經濟學院轉專業到天文學。想從政管轉專業到外院學德語,這可能是我這輩子做得最“錯誤”的決定——我自認為我堅持了自己的夢想,得到的卻是家里冷冰冰的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你以后休想得到家里的一分錢。”
在我的一再堅持下,他們終于改變了回復:“你要是敢轉專業,我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
于是我還是覺得,現實支撐了夢想。等到父母確信我不會有任何“非分之想”以后,輔修和雙學位他們也沒怎么太多插手。不過現實是,大一上績點太低以至于不夠修德語輔修;到了大二,興趣轉向了社會學,于是選了社會學的雙學位。
我直到現在還暗自慶幸沒有告訴父母,北大的雙學位除了CCER的經雙,其他都不是教育部級別承認的學位。我還很慶幸我向父母撒了謊,說我的成績不夠修經雙;不然估計要被逼著修個經雙,可是自己數學又不好腦子又笨,經世濟民個蛋,最后還不是經家濟自己。
突然發現做這種決定不需要多么宏大的理由,沒人在意修雙學位是出于功利目的還是從小到大的夢想。夢想,存在自己心里就好。
來北大的學生不可能都像《星空日記》的男主角一樣,出身貧寒、堅守夢想、績點第一、實現夢想。至于男主角的未來,影片也沒有展示。選了天文學這條路,注定和很多基礎學科一樣要苦苦耕耘,不知什么時候能多發幾篇paper熬出頭,真正讓人類的知識領域擴展一點點。這對于一個堅持夢想但是家境一般的學生來說,能不能在這個時代經得住物質的匱乏、家庭的催促,真的是個未知數。
但是這就是北大最好的地方!至少,你可以享受選課輔修雙學位的自由,而不是學校教務規定你只能修這幾門課、每個學期都安排好、一切按部就班;至少,你可以在4年的本科生涯中,讓夢想高于現實;至少,能讓夢想發亮那么一會兒,能夠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暫時的安寧。
以及歡迎大家報名社會學雙學位,別看它不怎么火,可是必修學分多得一比啊。
星空日記觀后感3
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大家會想起我們北大的一部著名的微電影《星空日記》。它講述了一位少年追逐自己的摘星夢的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朱軍所扮演的老師用諷刺和蔑視的語氣念出孩子的作文:“我的理想,摘星星”。全班同學的哄堂大笑,在那一刻,傷害了一個孩子如同泡沫般脆弱的心靈。難道一個孩子不能夠擁有做夢的權利嗎?難道擁有一顆做夢的心就有錯嗎?
夢想猶如浩瀚夜空中的一顆顆璀璨的明星,在無盡的黑夜中指引著我們的方向。夢想的星光,雖微弱卻一直閃耀,雖遙不可及卻常駐銀河。夢想不分高低貴賤,就像每一顆星星都散發著獨特的光芒。
或許,我們應該思考,有多少次,我們的夢想被粉碎在我們自己手中,有多少次,我們的滿腔熱情被自己無情的否定,又有多少次,我們對自己說:“不,這太難了;不,那根本不可能;不,我根本沒有那個時間!笔獠恢,有多少看似不可能的幻想正在便利我們的生活,又有多少不可能的夢被人們從星空中摘下。
所以,盡情的夢想吧,讓思維綻放光芒。在這個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只有敢夢想,才能有創造。作為新時代有著旺盛活力的年輕人,我們不該讓懦弱制約了我們的腳步,不該讓順從禁錮了我們的思想。能打敗我們的,不是社會的浮華,也不是生存的約束,只是放棄了夢想的自己。在青春的大好年華,我們有資本,有潛力去夢想,去闖蕩,如同《星空日記》的主人公一般,去追尋自己的摘星夢。
星空日記不應該只是放在那里,我選擇將他翻轉,日記星空。
尼克胡哲曾說:“nogoalistoobig。nodreamistoofartobefetched!敝灰覀兏蚁,愿意去想,用群星點綴夜空,前方的道路便不在黑暗,灑滿星光。
星空日記觀后感4
《星空日記》是北京大學今年推出紀念畢業季的微電影,這是一個關于追夢的勵志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何曉冬,從小就有著一個夢想——摘天上的星星,對于一個家境困難、長相困難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讓人為難的奢侈夢想……
五歲,他第一次因為夢想挨了父親一記耳光,從此他的星空開始黯淡。十六歲,他第三十一次因為夢想被人笑話。十八歲,母親去世,為了還債,他不得不聽放棄自己鐘愛的天文學,報考經濟學專業。
終于他不負期望,考上了全中國人夢寐以求的北京大學。他努力讓自己的生活做成全是一張對勾的表格:在中國最知名的大學,身邊有中國最精彩的老師和同學,學經濟,獲得了校方的學費減免,自己還在勤工儉學……
正如他自己所言,“如果夢想是一件衣服,那天文學是我穿不起的一個牌子。”但繁忙的生活沒能打消他心中微弱的夢想,在學習經濟學的期間,他也會偶爾獎勵自己一下——旁聽天文學的課程。也因為偶爾去天文課當旁聽生,他認識了一個對他生命中有著舉足輕重影響力的老師——王老師,第一個不僅沒有嘲笑他的夢想反而不斷鼓勵他去追夢的人。
但為了家庭的經濟,為了不再受到別人的嘲笑,他又一次屈就于現實。他決定用現實去支撐他的夢想。終于他成為了全班第一個獲得國際投資銀行工作邀請的人。從此,他再也不用擔心有人笑話了。同時,小時候那個摘星星的夢想又開始變得明朗起來。于是,他又重新去上課。這時,他才發現,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
于是,他決然放棄外資銀行拋出的'橄欖枝,參加天文系的畢業設計,F實與夢想之間,這一次,他選擇了夢想。他又一次選擇了鄭重向人們說出那個無數次被嘲笑的夢想。可是這一次沒有人笑了,因為何曉冬做到了,他不僅抓住了星空,而且還帶給了更多人星空。于是,全場嘩然,何曉冬的星空夢不再被人嘲笑,而是點亮了更多人心中夢想。
我們不得不說,故事的主人公,何曉冬,是有毅力的。歷經千辛萬苦,受盡各種挫折,面對好幾次暫時的屈就,他都沒有徹底放棄心中“摘星星”的夢想,最終才能抓住了星空,并且還帶給了更多人星空。
都說,不忘初心,放得始終。而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的夢想是被早早扼殺在搖籃里,死在了別人的閑言碎語當中。我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宏偉大志,奈何別人會說我不自量力;我愿“面向大海,春暖花開”,奈何總會有人告誡我:別忘了擁有這樣美好愿望的海子臥軌自殺了;我想“一生一代一雙人”,奈何社會總會層出不窮地曝出“小三”事件……夢想本就十分脆弱,偏偏還要抵抗來自現實四面八方的壓力和攻擊。于是,有多少人就此放棄夢想,面對現實。
《星空日記》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何曉冬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唯有努力拼搏,唯有將夢想高出現實一點,我們的生命之花方能絢爛開放!因為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你的現實,是夢想為我們的現實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夢想給了我們奮進的動力。每個人的生命都僅有一次,請讓我們的夢想高出現實一點吧!
星空日記觀后感5
今天看到了一個北大的立志宣傳片,十分感動,有許多感慨。
《星空日記》講的是一個男孩子,從小有一個摘星星的夢從小就被人嘲笑,在現實與夢想中徘徊,在北大的四年里,他學了經濟學,天文學兩個學系,代表著夢想與現實。糾結中漸漸長大明自自己想要的。
電影開頭,主人公以為自己來到北大已經放下了天文,忘記了,這時有一段童聲正是主人公小時候說的:“摘一顆星星,首先,你要有一把梯子,然后,你要有一個夾子,星星很燙,不能直接用手摘!甭犐先ズ苡字梢埠芸尚Γ@是一個孩子樸素而偉大的夢想,但沒有人把天文學當一個職業,只是當作一個笑話,父親也不支持他。
十八歲母親去世,他改了志愿,家里欠著債他哭了,眼淚中含著對母親的思念和不舍,還有他對夢想的放棄,現實的屈服。
大學報到第一年,主人公想不會有人笑話他了,北大是他的新起點,努力的將他的人生做為一張滿滿的都是對勾的表格,我知道他的心中是空虛全是叉的表格,他知道這不是他想要的。
在課堂上老師說:“怎樣去定義一個人?是他所處的方向?不是!是他所前進的方向!倍魅斯睦锼氲氖牵嚎墒欠较蚴鞘裁矗吭诒贝竽莻有無數可以隨時進去的課堂,他迷惑了。
王老師在和他的談話中,他贊賞了他的夢想,可是在對于這個夢想被人笑話而放棄,王老師笑了然后停下:
“笑了,現在笑完了,又能怎樣?是啊笑完了,那又能怎么樣?能怎么樣?一百多年,我們就是被人嘲笑了一百多年后才來到這的!”可是主人公選擇了輔修天文學雙學位,可是對于已經被笑怕的他現實更重要。
第四年,他有一個機會,想找一個公司實習,支持他天文學的學位,可是,老板倒了一杯酒把簡歷撕掉告訴他:“這才是最重要的,醒醒吧,別做夢了!彼艞壛耍骸霸僖,星空,你好,現實!
他去面試,很快傳來消息他在全班第一個獲得了國際銀行的邀請,在車上他拿著應聘紙,對面的孩子唱著小星星,他再一次哭了,他不怕別人笑話他,再也不用了。
別人對他說過一千次:“別做夢了。”可王老師說:“夢才是最真實的。”主人公發現:不是現實支撐了夢,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
他放棄了工作選擇了天文,再見,現實,你好,星空。
他站在舞臺上,面對評委,過往的經歷一一喚起,嘲笑,無盡的嘲笑,最后王老師的話響起,結束了無盡的嘲笑“笑完了,又能怎樣?”
“如果人只能活一次,那就讓夢想比現實高一些吧!”面對何曉冬的作品,王老師笑了,在場所有人驚訝的起身鼓掌,而他自己也愣了,手伸向一顆星星,從此便有了勇氣。
我看了許多遍,感觸的十分多。現實很殘酷卻艱很溫存,我相信一個溫暖的地方讓你在殘忍的現實中堅持你的夢想,過程會很漫長,痛苦但結果總會很好。
這部電影給我們上了一課,只有努力拼搏,才會讓夢想高出現實,不是現實支撐了夢想,而是夢想支撐了現實,人只能活一次,那就讓夢想比現實高一些吧!
【星空日記觀后感】相關文章:
星空日記觀后感01-29
星空日記觀后感(精選6篇)04-21
星空日記觀后感500字10-12
星空觀后感07-05
《星空》觀后感09-02
電影《星空》觀后感03-08
仰望星空觀后感06-27
《仰望星空》觀后感03-17
《仰望星空》的觀后感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