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講座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吧,撰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自己。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講座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這幾天,連續聽了人教社關于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的講座,我被深深吸引了。各位專家的理論指導讓我受益匪淺。
余映潮老師在講座《單元整組備課思路及教學建議――以七上第四單元為例》中指出,在整組備課時,首先要明確單元教學要點,掌握閱讀教學的六要素,即關注語言學習、關注技能訓練、關注知識滲透、關注集體活動、關注氣質養成、關注時間效益。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講究“課文研讀”,重視“教學思路”,關鍵還要開展“課堂活動”,時時關注“技能訓練”,精心考慮“積累豐富”。只有準確的抓住每篇課文的側重點,我們才能使課堂更加高效。
尤煒老師在講座《統編初中語文教科書介紹――八年級上冊》中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對最新八年級上冊的語文教材進行了介紹。
李衛東老師在講座《基于學生視角改進語文教學的路徑和策略》中對于真實、具體、動態、聯系的學情的關注及其意義和方法,對于學習工具(教學任務單)的設計和開發也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專家的講座讓我對自己的工作又有了新的思考。
在七年級的教學中,除日常的語文學習之外,我們應該更多地讓學生拓展課外閱讀,充分挖掘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讓語文教學不只局限于課堂上和教材中。
八年級,我們在延續七年級閱讀的基礎上,要注意講究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的滲透,著力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這個階段的活動開展,可以偏重于閱讀的訓練和寫作的訓練。
在平時的課堂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拿起筆來學語文,少一些碎片式的口頭問答。課前我們應該準確地發現學情,基于學生視角開展的教學活動,這樣更適合語文教學深度和廣度的展開。
這一次的視頻學習,也確實讓我發現了自己不足,對教材的研讀、平時的經驗都還很不夠,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一定會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向優秀的語文前輩們看齊。
正像尤煒老師所說的:教材是需要成長的,沒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更好的教材。我們的語文教學、語文老師也是需要成長的。因此,我們要利用這次契機,提升自己,成就學生。
深入淺出博而返約
李衛東指出舊的學習材料能否學點兒新東西。談起以中考作文角度評價學過的《背影》,評判后總結五點,對應做好延展練習,口頭作文訓練。
無論是語文課程還是教學,運用多種語文要素重新整合。是服務于教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有效關聯,值得思考。
借助科學的學情調研把握學生學習基礎,改進教學的必要前提。開發學習工具是促進學和教的良好互動,是實施改進的合理路徑。變革學習方式,推進混合式學習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是改進的核心策略。
教育的過程需要怎樣的學情捕捉哪些信息。真實,指向具體支持,困難,落地鑲嵌于學生學習過程,面對新的學習任務的反應和表現。揭示和描述出來,并做初步的歸因分析,再來確定“教什么”和“怎樣教”就合乎邏輯,是“講理”語文教學。
是不是學生需要是確定教學目標的前提。
問題解決、任務驅動、項目學習,隨時針對課堂學習中流淌著的動態學情解決問題。對比公開課中的行云流水般推進,可謂實教性更顯著。知己知彼,方可百課百勝,真閱讀更要真教學,不斷升華教學生長點。
李衛東老師指出,無論是洋思中學經驗還是當前利用互聯網技術、大數據、以精準的學情診斷實現針對性的、個別化的教學,把錯位的教和學的關系回轉過來。假如所謂的慕課,翻轉課堂僅僅解決了技術性的問題,未能在學習上有所改進,是形式而已。老師平時運用數據診斷再進行新的教學設計,是否效果還會停止不前。
如何把課備好上好?
錢夢龍老師曾說:“有時我借班上課,課前先讓學生提出問題,盡管我完全不熟悉學生,但只要一看問題的質量,對怎樣教就已經有了七分的把握。”
回想20xx年冬在石市二十三中聆聽肖培東老師《美麗的顏色》一課時,拋出一個淺顯卻“引人入勝”的問題:“老師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猜猜我會問你什么問題?”看似淺顯,實則直指文本核心,用一個大問題串起后續一連串的小問題,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隨著自問的深入,學生實際上已經將文本脈絡,人物品質等內容掌握的八九不離十,對文章的初步感知也在不知不覺中悄然完成。
將家常課上成公開課,老老實實備課,立足學情為前提,不忘初心,因為孩子的命運,思維提升,人生發展最需要獲得平等,尊重。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講座觀后感】相關文章:
講座觀后感11-04
于丹的講座觀后感08-20
于丹講座觀后感05-25
國學講座的觀后感08-28
法律講座的觀后感03-08
消防講座觀后感11-03
《于丹講座》觀后感02-09
知識講座觀后感07-30
[經典]講座觀后感15篇09-19
關于幸福講座的觀后感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