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危崖奇壩觀后感
《危崖奇壩》是關于云南永勝紅石崖大地震“天坑” 遺址科教專題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危崖奇壩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危崖奇壩觀后感【篇一】
2017年5月12日是全國第九個防災減災日,為普及防震減災知識,增強防震減災意識,提高應急避險和自救互救能力,外國語實驗小學積極落實上級文件精神,通過微信平臺通知學生家長,讓學生在家收看科教專題片《危崖奇壩》。
《危崖奇壩》是由中國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平安中國”防災宣導系列公益活動組委會與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聯合拍攝的科教專題片,將于5月12日、5月13日在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CCTV10)《地理中國》欄目播出。觀看此片,能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和防震減災能力。
學校歷來十分重視安全工作,圍繞防震減災還將開展一系列活動:召開一次防震減災會議,組織一次應急疏散演練、觀看一部涉及災害的科教專題片,通過宣傳欄向學生宣傳防震減災知識,召開班會學習地震時如何進行自我保護、預防和避震的常識和技能,力求達到讓學生在面對災難時臨危不亂,用科學的'方法保護自己,解救自己,幫助他人的效果。
危崖奇壩觀后感【篇二】
南河道社區接到中街辦事處轉發的中國地震局的函件,組織社區工作人員和部分群眾即時觀看了cctv10《地理中國》科教片危崖奇壩。
教育片跟隨地震工作者探險的腳步,一步步揭示了云南永勝縣紅石崖和三川壩的形成過程,位于程海地震帶末端的紅石崖地區,受到地質應力的作用,以大地震的形式釋放能量,改變了當地的.山川地貌,部分石灰質地表塌陷形成巨型天坑,并在天坑周圍產生駭人的地裂縫,也就是片中所說的“鬼門關”,另一部分下沉,地表徑流變得豐富,形成水草茂盛的三川壩。
現在作為國家地震遺址的紅石崖,成為認知地震危害和學習地震相關知識的教育基地,時刻警示者人們:努力學習和了解地震的相關知識常識,認真研究學習地震在改變山川地貌的同時,給我們人類生存發展帶來巨大副作用。教育人們,積極探索,積極預防,爭取在災害到來的時候,將損失降到最低。
危崖奇壩觀后感【篇三】
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茫茫群山中,有一句諺語流傳了上千年。“陰陽界、鬼門關,十人去、九不還”。它所描述的,正是當地百姓眼中的一座奇山。據說,那座山,就像傳說中的鬼門關一般,能夠直通陰曹地府。不但一般人不敢輕易踏入,就連誤入山中的牛羊牲畜,都往往有去無回,甚至是尸骨無存。一座山,竟然被看作了鬼門關!那這號稱是鬼門關的山嶺,究竟藏身何處?
記者走訪后得知,永勝縣一帶,到處是連綿不絕的高山。然而,只有紅石崖一帶,遍布著深不見底的地縫。地縫周圍,是及膝深的荒草。誤入其中的牛羊,往往會在不經意間,落入其中,尸骨無存。
根據村民提供的線索,攝制組小心翼翼地沿著山路向上攀登。四十分鐘后,一條狹長的巨大裂縫,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它蜿蜒曲折、幽深詭異,不僅一眼望不到邊際,也很難目測它的深度。專家告訴我們,眼前的這條裂縫,其實,只是這座荒山上存在的眾多裂縫中的一條。在它附近,還隱藏著大大小小、寬窄不同的數十條地裂縫。這些裂縫的平均深度,竟然超過了200米。正是它們的存在,才讓牧民們不敢輕易上山放牧,也正是這些深不見底的大裂縫,讓這座山嶺被當地人視為直通地府的“鬼門關”。
考察組沿著幽深的裂縫邊緣,繼續向山頂攀爬。沒過多久,一座巨型的天坑出現在我們眼前。專家告訴我們,一般的天坑,其直徑在數十米至四五百米之間,遠遠小于眼前這座天坑的規模。然而,讓專家感到不可思議的是,紅石崖山中的'這座巨型天坑,由于周邊眾多巨型地裂縫的存在,已經顯得十分破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已經不再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天坑。那么,這個巨型天坑究竟為什么孤立地矗立在滇西北高原腹地?
就在紅石崖以西2千米的山腳下,攝制組竟然發現了一片宛如江南水鄉般的秀麗田園。只見阡陌縱橫的水田,倒映著晚晴的天光;平疇鋪展的原野,充盈著蓮葉的芬芳。屋舍儼然、稻谷飄香,兒童嬉戲,稼穡繁忙,好一派安逸祥和的景象!向導告訴我們,這里就是遠近聞名的“滇西魚米之鄉”——三川壩。這樣的情形,讓記者感到有些不解:在平均海拔3000余米的高原腹地,怎么會出現這樣一片魚米之鄉的景象?紅石崖與三川壩,又為什么會呈現出如此巨大的地貌差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