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電影《天才捕手》觀后感
不少的天才,都一生不得志,多半是未遇到能欣賞自己作品的推手,就算遇到了,還得相互之間能良好的溝通,溝通到位了,還得靠推手對市場的靈敏嗅覺,適當的包裝成符合觀眾口味的作品,但又不影響作者原有作品的品質。
傳記電影《天才捕手》觀后感一:
我本來以為《天才捕手》會拍成《霸王別姬》的。
如果把 A.司各特·伯格的整本原著《天才的編輯》都轉換成影像,那么最合適的應該是改編為 HBO 劇。每一集主要講一個作家,最好是阿倫·索金寫的劇本,他能把所有的繁復故事都處理得干凈利落。導演就找大衛·芬奇吧——它可以是 20 年代的《社交網絡》。
主角麥克斯·珀金斯被稱為那個時代“完美的編輯”,與他合作過的作家有寫《小城畸人》的舍伍德·安德森、被稱為美國文學史上馬克·吐溫之后最優秀的幽默作家林·拉德納、獲得過普利策小說獎的 J.P.馬昆德、加拿大總督功勛獎的得主莫里·卡拉漢、20 世紀上半葉美國最著名的文學評論家之一艾德蒙·威爾遜,還有道格拉斯·索瑟爾·弗里曼、艾麗絲·羅斯福·朗沃思、漢密爾頓·巴索、南希·赫爾和約瑟夫·斯坦利·彭內爾……
更省事的介紹方式:他是那個發現了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的人。
但珀金斯編輯生涯里最戲劇化的一段,是他跟作家托馬斯·沃爾夫之間的工作經歷,其中包括《天使,望故鄉》和《時間與河流》兩部書稿的出版。這大概也是為什么在《天才捕手》這部電影里,編劇界大名鼎鼎的約翰·洛根(《飛行家》《角斗士》《林肯》)會拎這個故事出來單獨講。
托馬斯·沃爾夫是個瘋子。飾演他的裘德·洛一出現就能告訴你這一點。他是“垮掉派”作家杰克·凱魯亞克的偶像,習慣抵著冰箱寫作,毫無節制、嗓門大、話癆,喜歡用他那雙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皮鞋用力踏著地板打拍子。異類。這是讓你對他保持興奮的原因之一。
電影開場沒多久就有一個小高潮,渴望得到肯定的沃爾夫被紐約出版商退稿數次,打算把書稿放到發現了菲茨杰拉德的麥克斯·珀金斯的手里一搏——畢竟菲茨杰拉德的稿子一開始除了珀金斯之外,其他編輯也不怎么能讀下去。最后,珀金斯親口告訴托馬斯·沃爾夫:“我們打算出版您的作品。”
這不僅僅是個通知那么簡單。珀金斯的這句話挑起了一個龐雜的故事線。這兩個人性格迥異:托馬斯·沃爾夫行為怪異又沖動,寫起東西來完全收不住,麥克斯·珀金斯節制而內斂;托馬斯·沃爾夫對這樣的認可期盼許久,聽了這話簡直激動得要昏厥過去,麥克斯·珀金斯恰好是個對作者負責到超出職業本分的工作狂,同時,他們也都有時常需要他們在身邊的另一半;托馬斯·沃爾夫是個滿身缺點的天才,珀金斯要做的就是把他最好的那一面展現出來,任務艱巨、過程甜蜜……這里有無休止的討論、有大時代的背景,有瘋癲、有誤解、有沖突,最后還有心碎的離別。
中文譯名類似的《心靈捕手》跟這部電影有幾分相似,讓一個天才“問題少年”降服的,肯定不僅僅是一位編輯或者老師,他還得是情緒輔導員、心理咨詢師。他最開始是他的靈感來源,然后是精神支柱,最后,他忍不住要把他當成他的一切。更恰當的比喻可能是,這像是一部能拍成《霸王別姬》的'電影,至少體量上應該是相當的,而且在裘德·洛臉上,老有一種“我要成角兒”的勁,他們一起開始的,是一段“不瘋魔,不成活”的不尋常經歷。
你要看到托馬斯·沃爾夫的情人伯恩斯坦夫人在編輯部吞藥企圖自殺才知道這兩個人瘋魔到哪個程度——他們為了工作家都不回了。珀金斯一直想要個兒子,沃爾夫想念他的父親,然后他們遇到了對方。托馬斯·沃爾夫扛來了三箱的《時間與河流》的書稿,看上去有 5000 頁,麥克斯·珀金斯要大段大段地刪。珀金斯說為了這事要一起沒日沒夜地工作,一頁頁地討論修改,總共持續九個月,沃爾夫言聽計從。最后,不怎么聽爵士樂的珀金斯,在一家爵士酒吧最后跟沃爾夫一起踏著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耐磨皮鞋,踏著地打起了拍子。所以,在那個不需要問作者“你現在公眾號有多少粉絲”,單憑“獨特”兩個字就足夠有理由把他們留下的年代,珀金斯在沃爾夫身上所花下的心血,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超出一個編輯的本分。
兩人之間的親密程度讓他們雙方的伴侶都有了妒意——這樣的關系像是一個編劇的黃金素材,因為它很好下手,起因簡單,但是在推進的過程中又會產生許多相當豐富的元素,只要你前面把那個互相牽引的理由講清楚,后面事情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自然而然地發生,為這個故事線帶來無限的回報。
但關鍵也在這:由這段關系產生的信息量太大了。編輯與作家的相處;夫妻之間的關系和后來的矛盾;還有要解決的一系列背景問題:在大蕭條時期,人們對故事有一種什么樣的特殊情感;重要嘉賓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又同時處在一種什么樣的狀態。另外,這可是一個有時間跨度的故事,他們不是在辦公室或者火車站這么走火入魔地探討那么一兩次,這個故事是有一定年月的(妮可·基德曼飾演的伯恩斯坦夫人說,自己被沃爾夫冷落了兩年),如果時間跨度能表達得更好,這電影一定會更激蕩人心。
基于這些層層疊疊的描述,要是把《天才捕手》故事線都處理得淋漓盡致,可能得要三個小時才能解恨。看看導演的背景:邁克·格蘭達吉之前執導過《李爾王》和《費加羅的婚禮》,是倫敦 Donmar Warehouse 戲劇公司的藝術總監(薩姆·門德斯曾經擔任此職),獲得過托尼獎。這是他的電影處女作。
我們看到的是另一種:它有更加輕巧的一面。賞心悅目,畢竟是英國導演帶著幾個英國演員拍的。同時也挺風趣,能夠讓人毫無壓力地看下去,即便你對電影的背景一無所知。
電影開始沒幾個鏡頭之后,你就能聽到裘德·洛作為一個倫敦人專門苦練出來的美國南方(北卡羅來納州阿帕拉契亞山脈地區)口音,念道:
…a stone, a leaf, an unfound door; of a stone, a leaf, a door. And of all the forgotten faces. Which of us has known his brother?
Which of us has looked into his father's heart? Which of us has not remained forever prison-pent? Which of us is not forever a stranger and alone?
(石塊,葉片,一處尚未尋到的門;在石間,葉中,門里。在所有被遺忘的面孔后,誰曾真正知悉他的兄弟?
誰曾洞識過他父親的內心?誰不曾被遺忘在永遠禁閉的囚室中?誰不是生而疏離,至死孑然?)
這是《天使,望故鄉》的開頭,1927 年,珀金斯決定出版這部作品。十年之后,他們分道揚鑣,由于一些爭執和誤解。跟這個讓人忍不住回想好幾遍的開頭朗誦相對應的,是在片尾,沃爾夫臨終前給麥克斯·珀金斯的一封信,同樣用那種南方口音:
我想把這些寫下來……我怕沒機會了……
我想告訴你,無論發生什么,我對你的感受都不會變。都會像11月的那天,當你來碼頭接我,我們爬上樓頂,一起感受生命的冷暖、榮耀以及它所散發出的力量那樣。
你永遠的朋友 湯姆
就這樣,他們真的再見了。入戲。瘋魔。離別。
傳記電影《天才捕手》觀后感二:
一本好書是如何來到讀者的手中?一個作家是如何迎來事業的高峰?《天才捕手》用平實的鏡頭向我們詮釋了“伯樂與千里馬的日常生活”。
托馬斯·伍爾夫之所以能成為20世紀30年代的著名作家,與麥克斯·珀金斯的發掘和引導有著很大的關系。影片從兩個人的日常生活入手,真實還原了一個文學巨匠是如何誕生。作家和編輯對于稿件的討論,一個文字、一個段落應該如何組合;作家對于自己的文字愛惜備至,而編輯則需要通盤考慮全局,兩者的矛盾和交鋒也如雷鳴閃電般驚心動魄。最后,為了書能夠順利出版,雙方都要妥協,達到一種統一。影片很樸實無華,無論是描寫伍爾夫和珀金斯,和家庭和朋友,還是描寫菲茨杰拉德和海明威,用的都是平視的角度,讓我們了解他們是普通人、有著各種各樣的優缺點,讓我們覺得這部電影很平易近人。
影片講述的20世紀30年代的事情,那時正是美國大蕭條時期;因此,影片的畫面和光線都很暗淡,暗示著那是一個充滿艱辛的`年代。伍爾夫的《天使、望故鄉》也是在無數出版社拒絕出版的情況下,才遇到了珀金斯所在的出版公司,從而使他一飛沖天。影片的畫面色調和光線自始至終沒有改變,無論是家庭生活場景、辦公室場景,還是富麗堂皇的宴會場景、歡快嘈雜的酒吧場景,一切都是灰蒙蒙的,讓人覺得無聊和蕭索。也許,只有蕭條年代才能誕生很多文學巨著。因為,文學在此時就是社會大眾的“白日夢”和“精神鴉片”。
影片真實還原了這一批著名作家和編輯;這些人身上的光環褪去了,我們也看到了他們普通的一面。伍爾夫為人真誠又自私自大,說話口無遮攔;面對成功,他顯得狂妄而不可一世;面對菲茨杰拉德的窘境,他極盡挖苦諷刺的才能,讓對方出丑。對于寫作,他又是發自內心地熱愛,他不停地寫,不停地改,不停地刪;為了寫作,他不惜冷落自己的妻子。就是這樣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人,卻是人們口中的才子、巨匠、“從阿什維爾走出的繆斯”。珀金斯嚴謹又不失幽默,他首先看到了伍爾夫的才華,竭盡所能去保護和引導這樣的才華;他懂得包容、接受新思維和新創意;在伍爾夫撰寫《時間與河流》的時候,一開始他還是沿用老方法,讓伍爾夫刪除大量段落和文字,伍爾夫為了寫作和他激烈交鋒。過后,珀金斯也思考自己的方法是不是正確,自己的編輯會不會使作品走形,“我們會不會讓作品更上一層樓呢?”這些場景都顯示了珀金斯的坦誠和謙遜,只有這樣的人才能發掘出伍爾夫、菲茨杰拉德、海明威。同樣,我們也看到了菲茨杰拉德在江郎才盡后的窘迫和凄慘,看到了海明威豪放狂熱的個性和不屑一顧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拍攝手法,是真誠的。我們看到這些“精英”是一群有著特殊才能的普通人,他們的內心有善,也有惡。因為他們普通,所以他們才真實可愛。
影片的主題就是文學,我們看到了從事文學的人每天都在做些什么。我們明白了,對于他們來說,靈感和專注是多么重要。伍爾夫因為腦海中有無盡的靈感和想法,善于編故事,因此,長篇小說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菲茨杰拉德因為靈感枯竭,每天寫一百多個字都要謝天謝地。有了靈感還不夠,還要專注,專注到放棄一切。伍爾夫為了寫作,冷落自己的妻子,即使自己的妻子吞食安眠藥,也不陪她回家,最后兩人終日以冷漠相待;珀金斯為了讓伍爾夫更好地寫書,安排他來自己的家來住,每天動用一切時間來讀文字。為了伍爾夫,他放棄了和家人的一次難得的野外郊游。這種專注,近乎于殘忍。然而,為了自己的內心,他們只能選擇一意孤行。
影片集結了一眾優秀演員:科林·費斯,裘德·勞,妮可·基德曼,蓋·皮爾斯,勞拉·林妮,多米尼克·韋斯特。主角和配角相互烘托,搭配和諧,保證了影片的質量。這是一部視角平凡的好影片,很適合文學愛好者觀賞。
文學和其他行業一樣,既有光鮮的表面,也有艱辛的里子。有些幸運的千里馬在歷經艱辛后,能遇到一個伯樂。
【傳記電影《天才捕手》觀后感】相關文章:
2017年天才捕手電影觀后感03-16
心靈捕手劇情影電影觀看筆記12-01
編輯與作家之間的故事《天才捕手》觀后感03-16
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07-31
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精選11-16
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01-19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后感03-11
電影心靈捕手的觀后感06-28
電影《心靈捕手》觀后感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