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導觀后感范文(通用13篇)
看完某一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疏導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1
通過學習,我對心理健康有了新的認識。下面談幾點體會:
一、我認為,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提高教師的心理素質。現代化生活日益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升學競爭及來自社會各方面有形無形的壓力,使一些教師產生心理沖突和壓抑感。教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必然導致不適當的教育行為,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學校要重視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師的職業牲特征要求教師要有極強的自我調節情緒的能力。教師要用科學知識調整自己心態使自己始終處于積極樂觀,平和穩定,健康的狀態,以旺盛的精力、豐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緒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二、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
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
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2
第一次接觸心理課程是在上大一的第二個學期的時候。我想學校可能是為了減小大學生學習與心理的壓力,為我們排解心中苦悶與壓力才開設了這門課程的。自認為心理還比較康健的我,聽完課后我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與不足和需要變更和疏導的地方。從那時開始接觸心理學,同樣也開始慢慢了解心理學。心理健康課為現代的大學生樹立了正確的擇業觀、愛情觀、價值觀提供了條件。
認真回想一下,心理發展不成熟,情緒不穩定,和一系列的心理生理及社會適應問題往往會導致沖突和矛盾,而這些沖突和矛盾得不到及時解決的話,就會演變成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特別是在當今社會,現代大學生都是經歷了殘酷的高考,倍受高考的毒害。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高考中取勝,全身心的投入學習,家長的過度呵護,學校的硬式教育,是我們缺乏生活經歷,而且心理脆弱,意志薄弱,缺乏挫折的承受能力,每每遇到一些問題,總不能很好的處理解決,出現心理問題也不能正確的疏導,以至于出現心理疾病。
這只是冰山一角,廣泛的說,競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是人們產生了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從而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焦慮感,各種心理因素,生理因素和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當今大學生的心理失衡。心理將康指個體能夠適應發展著的環境,具有完善的個性特征,且其認知,情緒反應,意志行為處于積極狀態,并能保持正常的調控能力。生活實踐中,能夠正確認識自我,自覺控制自己,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就已具備了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3
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它幫助我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它讓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也更有信心創造美好未來。
這門課程幫助我培養健全的人格。它教會我要勇敢的剖析自己,通過自我剖析我發現自己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人格偏差。在心理課上,通過老師的教導和書本的指導,我慢慢的開始正視自己。
這門課程幫助我規劃人生,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人生的確需要規劃,剛進入大學的學生,一定要想好自己的一生準備做些什么樣的事,按自己的理想,一步一個腳印向踏實的人生目標靠近。
人的一生如果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永遠是隨波逐流,得過且過。有些時候,理想也等同于我們的目標,但只是有了理想卻沒有認真規劃,在實現的路上歧路多多,看著是大道,走的是岔道,計劃往往趕不上改變,到頭來感嘆行路難,安慰自己已經追求了過程就不要太再意結果。這是理想與現實出入太大不得不給自己的安慰。
而如果你的確認真規劃了你的人生,每一個階段都有自己即定的目標,如果過程出現了偏差就及時改正,始終讓自己的目標在現實的征途中存在。一旦緊咬目標,你會發現你有戰無不勝的力量,而且會努力為自己的最終理想而奮斗不已。
目標清晰與昏昏噩噩根本就是兩種不同人生的選擇,規劃好你的人生,你會奮不顧身地為理想而努力,而你行動的動力,也是你每一個階段不同的規劃目標。所以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太重要了,而這門課就很好的幫助了我。
人的靈魂是思想,而思想的基礎是心理。這門課程幫助我塑造了一個自由高尚的靈魂,為我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指導,為我的未來照亮了道路。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4
20xx年的這個夏天,本人非常榮幸能夠參加區教委組織的幼兒教師“幼兒心理與教育”和省里組織的“心理健康c證”這兩次培訓。通過這兩次的培訓學習,讓我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看法,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又有了一個更為全新的認識,我相信,這次的培訓學習不僅僅只帶給了我理論高度的提升,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上的延續。
xx年畢業那年,我踏上了自己熱愛的幼教崗位,工作的第一年,我被分在中班任教,沒過幾天,班上一位孩子立刻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課時總會控制不住地發出很多怪聲音,通常,出現這種情況,我會用眼神或動作提醒他,因為我覺得,他所做的這一切的初衷只是想引起大家的注意罷了,
我愿意去進一步了解他,當他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簽甚至被否定時,我沒有,我似乎看出了他行為背后更深層的一面,他需要關愛,他需要同伴,我愿意尊重他,走近他,傾聽他內心最真實的聲音,于是,我便這么一直用心做著,等著他慢慢向我敞開心扉,果不其然,他開始有了變化,通過一個學期的引導,他在各方面都有了長足的進步,慢慢地,同伴們也接受了他,而他也學會了更多與人相處之道,看到他的成長,我倍感欣慰。
是的,教育就是這么一回事,尤其是對于我們年幼的孩子,他們的心靈更需要我們的呵護和理解。培訓后的今天,回想起當初那件事,我真的倍感欣慰,因為我把孩子當人看,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的人。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大力普及的今天,請每一位在幼教一線的教師,真正用心關注我們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做一位合格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讓我們未來的主人翁都能擁有健全的人格、愛的能力、創造的勇氣、積極的同伴關系、智慧和靈性以及審美體驗。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5
有幸聽到福建省xx中心醫院心理治療中心林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很受用,下面談談我的體會:
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講座上,林老師通過可怕的調查數據,各種殘酷的案例,告訴我們從事教書育人的特殊群體——教師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
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僅影響到教師整體素質,還影響到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給教師帶來超于其他一般職業更大的壓力。因些我們更應該想辦法調節好身體,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做工作,適應社會,生存下去。
首先我們要認識到教師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可能“完美,全能”。教師要學會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我們可以通過繼續學習不斷地填補自身的知識文化、道德品質素養,以適合社會發展,滿足學生各種各樣的需求,但是,我們不要把自己看成“全能”的,也不要認為一切高于學生。不是有句話說:可以追求完美,但是不能要求完美。
其次,教師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培養幽默的生活方式。中學教師面臨著課改的壓力,升學的壓力,社會的輿論以及自身的家庭、生活,必須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在工作中樂于奉獻,愛崗愛學生,學生氣我,我不氣,以平等,與平的態度對待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在生活上,注意身體,合理飲食,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建立良好社會人際關系;學會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做一個心理健康的教師。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6
健康的心理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從素質教育的著眼點來看,健康的心理是孕育良好素質的保障。然而,在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由于社會、學校、家庭多方因素,這次能夠參加曹教授心理健康的學習。我感到非常的榮幸。
經歷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等內容的學習。經過一天的學習,使自己提高了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現對這次心理健康學習談一點自己膚淺的體會。
“心理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應,是人的各種行為的準則,是個體進行的社會活動思想基礎”。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就不難看出認知對于人的心理的影響。
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是自主的,可以對自己未來進行選擇。正是因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嘗試消除種種條件的限制,去發展自我,實現自我,提高生命的質量。
再進一步從個體發展的角度展開之前,我們不妨接受中國古人的一個經典的論斷:“人之初,性本善”。這也許能解釋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對于至善至美的不懈追求,這種源自人類自身最深層次的追求是人類成長,進步的基本動力。把古人的這種普適的哲學的觀點放在今天的心理學上面來講就是:人的生命質量的提高(即自我實現)是指向健康的向上的,而不是指向破壞和毀滅的。
心理是腦的功能,腦是心理的器官。而不是過去人們所普遍認為的“心臟是心理的器官”。但對于更多的認識目前我們大多還只停留在一個描述性的階段。大腦是一個如此復雜而精準的構造,以至于現在的科學還不能完全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細節。腦機能定位嘗試了解大腦的不同區域對不同心理活動產生及發展的分工情況......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7
昨天的健康教研活動比較輕松,但可以看出組織者為這次活動煞費苦心,深表謝意!
最近各校都在忙著驗收,我們每個人都覺得責任重、壓力大,有時還感到無助。首先我們以擁抱的形式互相說一聲“您好”。這個游戲開場首先是活躍氣氛,溝通情感,同時我也感到了溫暖,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
“大風吹”一是考驗老師們的反應能力,二是搶不到座位的老師要為大家表演節目,和大家分享。“吹”之后的緊張和搶到座位后的慶幸,情緒的變化讓我們興奮了起來。
“傳遞呼啦圈”游戲考察大家的團隊協作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能力。我們組先后兩次傳的都很快,尤其是第二次經過大家一致協商改變游戲策略后,用時更短。讓我們充分體會到團結的力量,大家為著同一個目標努力的這種感覺。
感受最深的就是“盲人拐棍”(具體名字想不起來了)的游戲。在誠信缺失的今天,信任真是件脆弱的東西,一旦贏得了,會給我們巨大的空間;而一旦失去了,就永遠不可能再恢復。作為指路人,我特別緊張,我知道應對對方負起100%的責任,不能有絲毫的馬虎,一旦你的指示發生錯誤,不但會使對方陷入困境,而且就會失去對方對方對你的信任,信任一旦失去,就永遠不可能在恢復。所以通過這個游戲讓我們從新意識到信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通過信任別人,對別人負責任,會使我們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建立團結協作的友好關系,使生活變得更輕松,更自在。
最后是集體放松,大家圍成一個圈,在舒緩的音樂中為你前面的老師按摩頸椎,同時也感受到身后的老師對自己的付出。活動過后,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又有勁頭了。正性樂觀的情緒是創造力的催化劑。因此,在最困難的時候,不要忘記樂觀的情緒可以使你保持活力。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8
今天四位教授向我們全國大學生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他們對高校思政課的講授教學發人深省,令我感悟良多。
“災難是一所學校”,大事難事見擔當,危難時刻顯本色。它總會教給我們什么,告訴我們什么,讓我們更加明白該堅定什么、自信什么。在這個特殊時期,每個人都被卷入了這場特殊的戰役。在這場人民戰爭中,每個行業、每個人都應該拿出自己最強的氣勢,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到戰斗中。
從古至今,中華民族歷經過許多磨難,但我們從未被壓倒過,而且越挫越勇,赫然挺立在世界東方。這次疫情雖然來的突然,但我堅信在國家和黨的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中國歷史上也有著多次的災難病害,多難興邦,每當磨難當頭,都能激發出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和無窮的斗爭力量。中國建國以來,就經歷過三年自然災害、唐山大地震、洪水災害、非典疫情、汶川地震等許多或大或小的災害,中國則在克服這一次次災難的道路上不斷磨煉成長,這些災難既是危機,也是機遇。
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們一定要繼續堅持戰疫,不能讓最后一步毀了前面的九十九步,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讓中華民族以最快的速度恢復起來,彰顯民族堅毅的品性。同時,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我們更應該響應組織舉措,積極配合,若無必要絕不出門,安心在家,不成為潛在的傳染源,這便是對國家的貢獻。也可以借此在家抗疫的時間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對未來的規劃,找準目標與方向。相信待春暖花開之時,大家都能摘下口罩,露出最美好的笑臉。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中國人民必須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才能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9
電影看到最后還有十幾分鐘時,和影片主人公一樣,我倒真的以為會像盜夢空間一樣,游戲中是不是暗藏著什么驚天陰謀。可直到主人公跳樓那一刻,才知道這仍然是游戲——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游戲才是真的。而主人公尼克在經歷了一系列驚魂、恐怖的生死之旅后,則終于走出了童年的陰影,他在精神上獲得了重生,并真正地收獲了屬于自己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一變化用我們中國話來說叫做“出世又入世。”從這一點來看,主人公那45萬美元還真沒白花。
也許是心理暗示吧!影片從頭到尾無論是音樂還是色彩都感覺很陰暗,給人以極度壓抑的感覺。而到了最后一刻來了個180度大逆轉。這個先抑后揚的手法用的的確不錯。從這一點看影片導演還是深諳觀影心理學的。而本片就是圍繞治療主人公因童年創傷所引起的心心理問題而展開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每個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行為方式尤其是精神創傷引起的都與童年遭遇有關。弗洛伊德曾用“性”來解釋人性。而在這里,主人公的童年顯然是定格在父親從樓頂跳下來的那一瞬間。這以成為他童年最深的烙印。這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童是非常殘酷的(我至今仍然記得小時候掉下井的一刻)。在日后的成長經歷中這種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一般情況下那些經歷所造成的副作用稱隱形狀態,但這是對于一般人而言的。而像主人公尼克這樣一位。身家過億的“孤家寡人”則不一樣。(想想影片中跳樓畫面的頻繁出現就知道了。)它對主人公的影響是顯性的。表面上尼克先生身處萬人之上,執無數人之牛耳。但沒有人體會到那脆弱的玻璃心防線。所以尼克的私人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關于付辛博最后的畫面總算不斷在主人公腦海浮現。網上的解釋是“強迫性重復”。這是一種潛意識過程。治療它的有效方法便是親自去揭開它,也就是以毒攻毒。這便是影片中CRS心理游戲的原理。這個公司通過大量的演員、道具使尼克一次次地經歷不同的詭異的事情。從影片的發展開看,一次比一次直接,一次比一次殘酷。直至最后逼得主人公跳樓(當然這也是提前做過預案的)。也許在導演看來,經歷過無數刺激甚至死亡的人才能徹底解脫。或許現實就是這樣,誰知道呢?
在我看來。這部懸疑、驚悚片在講述故事時。的確有著自己獨到的東西。但卻又顯示出好萊塢商業片的情節俗套。影片到了后半部分,我們還是看到了大量的大量商業娛樂元素。比如槍戰、街頭飆車、絕地求生,(和盜夢空間真的很像),以至于很多觀眾都可以猜想最后作者肯定是抱得美人歸。圓滿收場。事實證明,一點不假。我想著對于一部懸疑、驚悚片來說不算什么好消息。但總體來說《心理游戲》還是一部相當精彩深刻的優秀電影。
大衛。芬奇導演正是通過心理學、暴力、政治……各種元素的揉合,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離奇卻不失邏輯。失控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光影世界。導演與主演們用生動的畫面闡釋了佶屈聱牙的佛式心理學。但我個人認為心理學頂多只能算整個故事進行的理論依據。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性才是它真正的主題。我們可以回放一下主人公尼克之前的生活狀態:億萬富翁,冷酷的決斷,在商界近乎于呼風喚雨的權力。但柏拉圖曾經說過,要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不是看他有多少錢,而是扒光他的衣服后看他還有什么。當尼克參與CRS的游戲后,他逐漸發現原本熟悉的一切都變得陌生起來。存款不翼而飛,周圍所有人甚至自己的弟弟都變得不信任。影片中當作者一絕醒來發現自己像乞丐一樣躺在陌生的國度,便是上綀狀態的寫實。只有有過那種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與世隔絕、前所未有的孤獨,仿佛自己進入了真空。這種隔斷你所有的社會聯系遠比直接的肉體傷害要殘酷得多。我曾經在一個荒山呆了三個多小時后在再也壓制不住內心的孤獨恐懼后逃了下來。這也許是對人是社會性動物的最恰當的解釋。也可以說是人性。影片中通過主人公噩夢般的經歷告訴我們,正是平時人們毫不在意的點點滴滴構成了人的本質。
要是把人性再延伸開來講那就可以說,影片揭示了資本主義世界中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據說,當好萊塢明星邁克。道格拉斯第一次看劇本時,就被劇情中的錢數嚇了一跳。富人們可以為了自己個人的精神需求而一擲千金,動用各種資源。而大量的平民老百姓卻像影片中女侍者一樣還在為生計而奔波。我們可以說這是自然法則,優勝劣汰。但對于擁有自我意識的本質的人,對于一個整天標榜民主、公平、正義的國家來說,怎么看都像是諷刺。現實中也許沒有這種近乎瘋狂的游戲。但也不排除其他在富人圈中類似的燒錢的玩法。說到這兒我想起了著名企業家比爾蓋茨的一句話“當你在高級寫字樓里氣定神閑地品著名貴的藍山咖啡時,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因瘧疾、霍亂和艾滋病而死去。”當然有很多人可以用各種正當有理有據的話為自己辯解。但若真要我說一個幫助窮人們的理由,那便是兩個字——人性。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10
在舞臺上自信滿滿、“大出洋相”的相聲演員,在生活中卻是個羞怯自卑的男孩。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時會低著頭,聲音細若蚊鳴,在每個人的學生時代周圍總會出現這樣的一種同學,他們膽小、容易害羞、總是很緊張、看著就覺得老實好欺負。但一個相聲演員給人的感覺就是好開玩笑、樂觀開朗、說話大方,總之就是與自卑扯不到一起去的一類公眾人物,然而李嘉鵬就是這樣一個“自相矛盾”的人,而且為此糾結不已,他不喜歡不自信的在臺下的那個自己。
周正老師在觀察了一會他與其同事與主持人的談話后,問出了一個問題:“你媽媽喜歡你嗎?”李嘉鵬馬上就回答應該是喜歡的,并急著開始列舉父母喜歡自己的`種種跡象。但是,周老師卻開始強調地問:“你媽媽有對你說過嗎”你真棒之類的、直接的夸獎,不過李嘉鵬對此的反應依然文不對題。此時,周老師舉出了“狗對肉與音叉”的條件反射的例子,說他已經形成了一個第一反應是“我有什么不足”的條件反射了。
這與李嘉鵬的母親的教育有密切關系,她總是告訴李嘉鵬“不能驕傲,不能自大,要找不足,提更高的要求”致使李嘉鵬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對自己加以否定,即使辦了專場,他的媽媽也只是說要不是有他的搭檔在,他是辦不到這樣的。李嘉鵬的癥結出在他媽媽身上,長久的否定和不受到鼓勵使他陷入自卑的泥潭中無法自拔。
然后,周老師有給李嘉鵬出了一道題:“假如你管理著一家大公司,要招30個人,卻來了40個人,20個自信的,20個羞怯的,你會怎么辦?”李嘉鵬的回答是:“三分之二招自信的,三分之一招羞怯的。”當周老師問他:“你不覺得羞怯的不好嗎?為什么還要招他們呢?”他說:“不張揚的人也有他能做的事。”比如管理財務就需要那些不張揚的人,羞怯的人有一種天然的意義,而且他們常常很有責任心。
這時,李嘉鵬終于繞了出來,也讓我頓時醒悟,羞怯的人和不羞怯的人都有用武之地,也就是羞怯不羞怯都沒關系,正如主持人說的:“而且特別可貴的一點是,需要你上臺講相聲的時候,你一點都不羞怯!”由此,節目在一片笑聲中結束,也讓我這個觀眾覺得很是舒心。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11
讀完《畢淑敏的心理咨詢手記》再看這本,就發現專業和業余的區別了。在畢淑敏的書里,很多都是問題非常嚴重,然后咨詢師靈機一動忽然找到一個突破口,然后解決問題。
而這本書里描寫的那些案例,都很平常,解決起來都很困難,咨詢師也沒有什么把握,只能準尋一些根本性的原則,盡力而為之。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資深的咨詢師,心理咨詢并不是像小說一樣,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有那么多奇跡,其實也很平淡,甚至枯燥。
很多問題咨詢師也很難解決,因為很多心理問題其實也都是社會問題,不是每個人都經過心理治療都可以康復,這里面的問題太復雜,有的要治療,有的要吃藥,有的根本就解決不了,心理醫生和生理醫生一樣不是萬能的,有很多問題心理醫生也沒有辦法。
書里面很多地方很有啟發,讀的過程中我隨手遇到精彩的地方,就加一個書簽,后來感
覺太麻煩,就干脆把書簽撕開,讀完以后書里插了好多撕開的書簽,這也是我第一次為一本書把書簽都撕壞了。 最后盤點一下,把夾書簽的地方都再讀一遍,然后把感覺最經常的都記錄在這里,和大家分享: 任何個體的心理問題都是家庭問題的暴露形式。
老年癡呆癥心理醫生治不了但是作者說,老先生患病是不幸的,但是他又幸運地有了個孝順的女兒。而這個孝順的女兒,其實又是他的愛心換來的。病魔是無情的,但是與人類的美好情感作戰,它永遠是個失敗者。
弗洛伊德的一句話:“本能欲望永遠隨著挫折的增加而高漲,一旦情欲的滿足過于容易,它便再無什么價值可言。” 熱戀中的男女可謂是天生的表演藝術家。雙方為了取悅對方、博得好感,都竭力表現自己的長處和可愛之處,對自己的不足與缺陷多加注意,獻給對方的是最完美的形象。
婚姻關系可謂是人類關系中最微妙也最難處理的一種關系。兩個原本陌生,沒有任何關系的人,只因情投意合,便共同構筑了一個婚姻的城堡,心甘情愿地將自己禁錮在了圍城之內。可是,再幸福的人也需要面臨現實。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12
看完了今天的心理講座,讓我倍感啟發。老師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演講,讓正在處于青春期的我有了共鳴。我在與父母的溝通上總是有問題,總是會大吵,但是今天聽了老師的講座,讓我懂得了如何和父母溝通,
平時我不怎么注意我的言辭,但沒有想到會造成這么大的損傷。老師說的青春期會出現的現象,在我身上出現了很多,聽完講座后,我有一些愧疚。對于我的父母,我其實心里也都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但是言語肢體上卻控制不住,但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學會控制這些情緒,讓自己處于在一個平靜的環境下學習。
心理疏導觀后感 篇13
今天聽了王楓老師《為每一位學生的返校復學“保駕護航”——疫情防控返校復學期間的學生發展指導與教師自我實現》的講座,獲益頗豐。王老師通過生動的案例,
專業的理論知識給與即將復學的學生、家長和教師很多可操作性的指導建議,尤其是與家長的溝通方面。作為老師,首先要及時調整好心態,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耐心。及時關注學生的變化,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做好護航。
【心理疏導觀后感】相關文章:
心理疏導觀后感(精選13篇)12-14
心理疏導觀后感300字(精選5篇)12-14
疫情心理疏導課觀后感(通用13篇)12-14
網課心理疏導觀后感(通用9篇)12-14
疫情心理疏導課觀后感范文(精選7篇)12-15
心理疏導觀后感范文300字(精選22篇)12-16
網課心理疏導觀后感范文(通用22篇)12-14
網課期間心理疏導課觀后感(精選12篇)12-19
網課期間心理疏導課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