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游戲觀后感(精選22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游戲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
20xx年11月24—26日,20xx年江西省中學數學教師優質課比賽和觀摩活動在中國最美鄉村婺源舉行,我有幸參加此次觀摩活動。本次評比活動分農村組、城市組、中年組三個大組,共有41位老師參加比賽。
其中萍鄉有3位老師參加比賽。比賽中,人教版、北師大版等版本教材的課都有展示。我在這次學習活動中接觸了全省各地市的優秀中青年教師,讓我自己在知識技能及專業素養上收獲不少、見識不小。我感覺到能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我來說,是一種難以表達的幸福。下面談幾點收獲:
一、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這次比賽的一大特點是學生的類型有很大的變化,教材的版本沒有限制,要參加比賽的老師首先要熟悉幾種教材,了解自己所要面對的學生的知識水平是怎樣的。因此相對以前我聽過的優質課有很大的區別,更有深度,更能體現教師的教學水平。如《反比例函數》教師所面對的學生是九年級的學生,
他們已經學完了反比函數,而組委會要求選手要按新授課來講,也沒有限制講哪個版本。對教師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南昌第二十八中學的李巧莉老師給我們展示了一堂與眾不同的概念課,
整堂課從情境引出數的特征,其實數學就是玩概念的,不是玩技巧的。合作探究概念從哪里來,概念如何學,運用不同的數學思想,讓學過了學生們對反比例函數概念有了新的認識。我想李老師能上出這么新穎,正是因為她課前準備充分,熟悉吃透和深研教材。
二、課件新穎、有特色、有亮點、貼切
本次比賽參賽教師的課件做的有新穎、有特色、有亮點且貼近于學生平時的生活。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起學生的共鳴。如宜春實驗中學王宇新老師講的尺規作圖,
整堂課從三個生活中的情境劇引出要學的內容。
情境劇一:生活中貝貝過生日,四個同學為慶祝生日怎么切成4塊一樣大的生日蛋糕引出如何將圓四等份;
情境劇二:如何加工一面盡可能大的境子給貝貝引出如何作三角形的內切圓;
情境劇三:境子不小心打破了。如何使它破鏡重圓,引出如何作一個圓。他由生活中的問題建立數學模型,將數學問題得到升華。還有很多參賽教師的課件美觀大方實用,內含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圖片、視頻。讓聽課的老師不覺得累。
三、語言精煉準確,肢體語言藝術性強,課堂形象好
這次講課的教師語言都非常準確,提問的意圖指向明確。
對學生的引導自然、評價中肯,言語中流露出老師對學生的關心和鼓勵。我們都喜歡聽鼓勵的話,學生更是如此,
這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健康發展非常重要。XX市文清實驗中學的賴大吉老師作為中年組的一位參賽教師,他一身筆挺的西裝,
大方得體,給我的印象最深,他在課上語言精煉,簡單,南昌的劉冰老師,她的語言親切,讓人有美的享受。他們還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贊揚鼓勵,肢體語言配合的恰到好處,及時的糾正、引導,不管學生回答正確與否,對學生都能夠給予的適時評價,促進了學生的上進心和積極性,增強自信心。
四、善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優質課中,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發現、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這次比賽中各位參賽教師都準備了導學稿,章源中學許萍老師講《從月歷到數陳初步》綜合與實踐課,引導學生在猜一猜,框一框等數學活動中“直觀感知、主動參與、探索實踐、自主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輕松地學會了知識。
五、注重團隊意識
每一個參賽教師不是單打獨斗,后面都有一個龐大的團隊,他們分工明確,對于比賽課的要求進行一初稿,二改稿,三定稿。真正做到了集體備課,每一堂課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通過觀摩,我的感觸很深,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抓住數學的本質,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去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使得數學課堂更加有數學的味道。
通過這次學習,我收獲了很多,既開闊了眼界,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教學是無止境的,在以后的數學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學習,更新教育觀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爭取將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嶄新的層次,使我也能夠達到這些精英們的教育教學水平。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2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
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
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能夠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理解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
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
并且在必須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到達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經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忙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主角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本事,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3
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訓,我有幸聆聽了劉曉明的《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狀況》講座。首先是教師的講座非常的生動有趣;其次就是通過教師心理健康講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師心理健康對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認識,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針氈,惶惑不安。所以,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關注自已的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心理專家認為,心理問題已成為現代社會中的一種職業病,而教師又是這種心理問題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僅影響我們教師的個人生活,還會影響我們周圍人的生活,也會影響工作。所以,我們必須重視我們教師的心理健康。
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衛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系;樂于為工作奉獻,并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關注每一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時刻保存高度的責任心,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4
今天下午,有一個關于心理健康知識的講座。我聽了之后收獲很大。
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們來到了多媒體教室。寬大的教室里現在卻擠滿了人,到我的時候,已經沒有位子了,只好端凳子坐在旁邊。
在這堂課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心理健康。一個人是否心理健康,是有著很多方面的。老師給我們提供了幾個方面:第一,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友好的與他人相處。第二,能夠做到成功了,不驕傲;失敗了,不氣餒等。
在我的眼中,一個心理健康的小學生應該是活潑開朗、有著良好人際關系、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并且言行一致、愛憎分明的。
聽著婁老師的講座,我開始分析自己心理是否存在問題。經過分析,我發現: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但是人際關系并不是很好,其原因在于我不懂得關心他人、體諒他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別人需要什么。我能夠正確認識自己,并且言行一致、有著良好的情緒,但是我的意志力和抗干擾能力很差,經常寫作業時看到有人在玩兒就忍不住了。
為了讓我能夠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學生,我決定從現在起,經常做換位思考,并提高自己的自制力和抗干擾能力。希望我們都能愉快地度過小學最后一學年!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5
11月9日晚上,我院邀請了師范學院張教授來為我們的心理健康給予正確的引導,讓我們體會到了一場視聽震撼。
整場演講內容豐富多彩,語言幽默風趣。張教授在臺上的自信與從容深深的感染了我,他幽默親切的話語敲擊著每一個人的心臟,每一句話似乎都說到了我們的心尖上。那些催人奮進的事例,那些讓我們感觸良多的事例,仿佛我們都希望自己是那故事中的主角,擁有他們堅強的意志,擁有他們走向成功的經歷。但我們又都在止步不前,我們都在怕什么?都在畏懼什么?是前方的路太坎坷嗎?還是我們自己內心有障礙?
視頻中的劉偉是一個從鬼門關爬回來的人,他因觸到高壓電而失去雙臂。從此,他只能靠雙腳來生活。然而,他現在是一個擁有很多粉絲快樂生活著的人,他的一雙腳彈出最動人心弦的鋼琴曲子,
他的歌聲配合雙腳的彈奏讓我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與純真。曾經,他的生活是多么灰暗,遭過多少嘲笑的眼光,經過這樣的打擊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劉煒?是他堅強的意志和不向命運屈服的信念!讓我銘記于心的是那句“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的活著。”就是這種意志讓他戰勝了自己!戰勝了命運!他,成功了!
劉偉他向所有人證明了他生活著,而不是被生活。在人生這門課程中,在大學這個大課堂上,我學到了什么?來到大學有兩個多月了,這兩個多月我似乎覺得過了很長的時間,不是時間過得慢,而是經歷了太多的事。開學之前,我帶著一種希望一種信念,告訴自己:這里是新的起點,我準備好了。我要充實自己,我要多彩的大學生活。然而,當我在大學這個大校園里,我還是會不知所措,還是會迷茫。告訴自己:別忘了最初的夢想,別丟了自己。
“如果你不能,你一定要;如果你要,你一定能。”
這一個多小時的講座,我受益終生。
我覺得這個講座的主要意圖就是把“大學生不要輕易談戀愛”說的拖沓委婉點而已,戀愛并不意味著結婚,我覺得愛戀是個過程,而婚姻是個結果。
我覺得大學生完全可以敞開心戀愛,當然,我只贊成那種友誼式戀愛,不要那么曖昧、無需太多言語、憑心交流、坦誠相待;空閑時聚一聚,繁忙時理智性分開、兩情若是長久時,也不在乎朝朝暮暮了。自然一些,應該宣揚一種低調而又高雅的愛情觀。
當然,女孩子的心像云霧中的太陽一樣,讓人追摸不透,嬉笑怒罵也不知是否夾雜著愛恨情仇。戀愛中,男孩通常投入在前期,而女孩往往傾注于后期。所以,愛上一個人是短暫的,但愛著一個人卻是漫長的。閃電式結婚來的快去的也快,但畢竟是少數,談戀愛,就是開口談的,一件鐘情只是小說、電視的表述而已。
“大學生談戀愛,只不過是為畢業積攢一些眼淚罷了。”這句話或許說的有些牽強,或許結局很不完美,但會有個完美的過程,這就足夠了。
大學生不必將戀愛天天掛在嘴邊,畢竟人還是要為以后的事業著想的,當然我認為愛情和事業并不是矛盾的,都可以同時存在或先存在。先有愛情,奮斗事業更有動力;現有事業,尋找愛情更為踏實。“事業”是“愛情”避風的港灣,“愛情”是“事業”休息的場所。
目前,校方既不提倡戀愛,也不反對。而學生群中卻是很普遍存在戀愛現象,至少也是心有所屬。而且這種現象在中學也是屢見不鮮,這或許是潮流的走向,思想的傾式。校園情侶真的是隨處可見。
能夠稱得上朋友的又有多少呢?何不把男(女)朋友當朋友看待!那些名義上的朋友,看似聊的熱火朝天,話多的永遠說不完,實際只是表面交談罷了。真正朋友是交心,更多是將憂傷一其分擔,把煩惱相互交談,心平氣和的談論一些觸及內心的話題。看似漫無邊際,但是卻是最實際,最真實的,也是我最欣賞的一種狀態。
真正的戀愛,不需要太多的曖昧話語,一個短信就表示“我想你了”,不需要太多的解釋,一切都可以表明。胡老師說戀愛是“男性是靠眼睛看,女性是靠耳朵聽”,是的,每個女生都是浪漫的,內心世界是充滿幻想的,希望得到對方的贊美,而男生通常是希望看到對方對自己的關懷,為自己的付出。
愛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需要雙方共同經營的。所以,凡事三思后行,當真愛來臨時,不必刻意拒絕,但要學會珍惜身邊的一切,無悔去愛,無悔生活。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6
上周日在新教師培訓中,我聽了xxx老師的心理輔導講座——壓力與壓彈培養。
李老師通過壓力覺察游戲、自畫像投射測試、自制人際支持系統網等生動活潑的方式,淺談壓力和壓彈的培養。整整兩個小時的講座,學生聽得饒有興趣,絲毫沒有疲倦之意。講座中,我有幾點感觸很深:
一、年青教師壓力不小。
據講座資料顯示,從年齡坐標比較,20——30歲的年青人是中國壓力最大的人群。20——30歲是人踏上社會的轉型期,壓力主要來源于從學生到社會人的轉變。從行業坐標比較,中層管理者80分,經理層75分,教職員工75分,高于下崗工人(68分),也高于一般企業工人(59分)。
年青教師的壓力一方面來自自身:自身要完成從學生到教師的轉變,另一方面,也來自學校這個特殊的環境:繁瑣事情多、學生聲音嘈雜、社會期望較高、家長關系難處理,
雖然工作時間固定,但完不成的工作還得帶回家做,此外,備課的工作可能使教師回家去后還在苦思苦想,不斷尋求更好的方案。
確認年青老師有壓力是正常的事情,就應該正確對待它。就我個人來講,就應該正視壓力,培養壓彈。“教育是心靈對心靈的呼喚,是用心靈來澆灌心靈。”具有良好的抗壓能力,處世積極,能夠感染學生,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能量。
二、了解你——我——他。
李老師在講座上特別強調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了解。人和人的交流是以語言為工具的,但不恰當的語言的運用會適得其反。盡管本意是好的,但情緒的宣泄卻可能傷害他人,破壞彼此的關系。
換一個角度,嘗試著去理解他人,那就會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怎樣的語言,自己真正需要說些什么。講座上,李老師談到了兩點:
1、要就事論事,不要就事論人。
人是通過事情來了解人的,往往因為一些消極的事情而否定一個人的全部。當一個人被全盤否定時,那種感覺非常難受,并不利于他的改變。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使其向好的方向轉變,所以不能夠否定一個人的全部,而應該就事論事。
2、知道說什么,知道什么時候說,知道對誰說。
說話之前要打好草稿,選擇合適的時間、想好合適的內容、考慮彼此的關系。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支持網絡。
李老師在講座上要我們畫了一張蜘蛛網圖,網的中心是“我”,按照遠近次序,分別在網中填上當自己遇到壓力時可用的資源。
我發覺自己的壓力網絡比較窄,當遇到壓力時可傾訴的人也只有4—5個。盡管自己感覺已經夠多了,也足夠了,不過李老師說,壓力網絡越大越好,而且要在網絡中加入學科中的領軍人物與優秀教師。學科中的領軍人物和優秀教師往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能夠給自己補充心理能量。
四、區分清楚工作的重點。
“要區分清楚壓力的來源,確認重點,確認那些可以放棄。”教師的工作很繁雜,從早到晚基本沒停下來的時間。如果事事都覺得是同等重要的,把自己的精力平均分散,那會事倍功半。
剛剛進學校的新老師,往往會想把什么事情都處理好,但是總覺得力不從心。我曾經就有這樣的感覺,于是我開始思考什么是最重要的。
對于我來說,最重要的事情莫過于踏踏實實地把課備好,課后作好反思工作。雖然不是每一次都有師傅來聽,而且備課的辛苦可能也不能為人所知,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這種教學能力的提高必定能有所進步。教育教學能力才是教師發展的根本。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7
3月26日,我有幸聆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在1999年8月13日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學生心理問題形成于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
小學生厭學的成因很復雜,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說謊
孩子說謊是由于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說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早戀
小學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著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小學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著好奇、愛慕,又有著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溫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巨、復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8
我認真傾聽了xxx教授《關注學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的講座,感覺受益匪淺。其中“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這一心理現象,令我感觸最深。
我班有一個不想做任何作業的小哲同學,我覺得他之所以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也許使我們老師的錯誤做法造就而成的“典型后進生”。反思平時的做法,我真想對小哲說一聲:“孩子,對不起!”
我將嘗試著從心理學的角度,針對我們班小哲同學的表現,分析其表象存在背后的原因,以求找出培養孩子健康成長的有效方法。
一、“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
鐘教授講到福勒博士曾深刻地指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可悲的是,避免屈辱壓倒了個人的發展。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20xx年秋,我擔任一年級語文和班主任工作。我覺得我班小哲的一些變化,非常符合鐘老師講的這種心理現象。正是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小哲已經不再做任何作業,甚至拒絕學習。
記得小哲一年級剛入學時,能認得部分拼音字母,也能認識幾個簡單的漢字,每次老師提問,他會很積極地舉手,當然更多時候是搶答。因為他自控能力比同齡孩子要差,想說就一定要說出來才能安靜下來。后來,小哲對音節拼讀、認讀筆畫較多的漢字,漢字書寫等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困難很大。同時,小哲對其他學科的學習也越來越吃力。
我和老師們對小哲不約而同地就只有批評批評再批評,除了批評還是批評。這就出現了下面的一幕:“啊!錯了這么多!唉!怎么十個字,寫錯了九個!”我們班其它學科老師也經常向我告小哲的狀:“你們班的小哲,昨天又沒做數學作業!”“你們班的小哲,今天美術課又沒帶全美術材料,上課什么也不做!”……漸漸地,老師們覺得他學習是怎么也趕不上去了,就給了他更多的“自由”——他不管怎么玩,只要不故意擾亂課堂,老師們就會不管不問。老師不再關注他,同學們也越來越忽視他的存在。小哲可以說是即將或已經被邊緣化了的孩子。
現在,小哲已經上二年級了,而他好像已經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了興趣。他不再寫任何作業,上課也只有玩。他可能正是為了保護自己的自尊,拒絕寫錯誤的作業,以免承受班級里的屈辱。這種現象就是福勒博士強調的,某些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他們認為“沒有嘗試就沒有失敗,沒有失敗就沒有屈辱。”“孩子們為了拒絕體制,寧愿造成不幸的終身后果,也不愿承受班級里的恥辱……”
二、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小哲在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戴克斯的“行為目的”理論:亞當。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操論》(1759)中說:“一旦感到自己被世界所忽略,人類天性中最強烈的欲望將必然難以得到滿足。”表現出問題行為的青少年不相信自己可以用良好的行為方式得到“歸屬感”,但是又希望獲得師長和同伴的關注、認同和接納,為了爭取自己應有的“一席之地”,他們只有以不適當的行動來追求自己的“歸屬”感。”
現在的小哲,或許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心理,所以才表現如此。課堂上,小哲通常是旁若無人的“瘋玩”——隨便亂涂亂畫些什么,咬咬鉛筆頭兒,捏橡皮泥,玩文具,折紙飛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足夠他玩上一節課。課堂上,老師的教學幾乎已經跟他沒有任何關系,而他說不定什么時候,就跑到講臺上跟老師說:“我要上廁所!”他幾乎每節課都要上一次廁所。有時看他的神態表情,確實急需上廁所。有時又發現他去廁所的真正目的是到校園里透透氣,玩一會兒。因為他要溜達很長時間才回到教室。
課間活動,小哲常常會因為一點兒小事(伙伴碰了他一下,同學搶了他的螞蚱……)而嚎啕大哭。一次課間活動,校園里正澆花,他拿著一根長長的柳條沾滿了泥,一邊跑一邊甩,追著小伙伴滿校園跑,弄得校園里好多水泥地面上都是泥污!還有一次,他竟然拿著一把剪紙刀剪自己的頭發,伙伴們越是不讓他剪,他就越剪,結果很多同學圍觀,等老師指導,他已經剪得滿頭坑坑洼洼像個“刺頭”。如今的小哲,無論是與眾不同的怪異表現,有意所謂的惡作劇,還是嘩眾取寵的行為,可能都是不想被人們給忽略掉,想引起大家的注意吧!
想起小哲這一系列表現,我感覺自己身為老師,身為班主任卻絲毫不懂心理學,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只是盲目地做出誤判:“他是學習有智障的孩子,不用嚴格要求他完成學習任務,只要讓跟小伙伴們一起玩,一起快樂的在一起,就足夠了。”
原來,我這不是一種善舉,我只是在給自己找一個不用去管理他的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是一個不稱職的老師,對孩子的那份深深的歉意油然而生:“孩子,對不起!孩子,你需要什么?孩子,讓我怎樣去幫助你?”
三、過去的事既然已經發生,懺悔也沒有必要,如何避免“錯誤的做法”再次發生倒應認真思考。希望“亡羊補牢,猶未晚矣!”
若要尊重與接納每一個學生,除非我們對人的本質有積極的信念,相信每一個體獨特的潛能,重視每一個體的人性尊嚴和價值,否則我們不可能做得到。
當一位老師對學生有了基本的信任,他不但能欣賞學生成就和優美的一面,同時,他有能力去體諒和接納學生的錯失、困惑和混亂,因為他相信人的可塑性,可改變性。而教師的接納、尊重、饒恕、忍耐,會引導學生的轉變與成長。
小哲才剛剛踏上小學之路,如果我們能做到從現在開始,注意從言辭和行為等方面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用一顆信任的心去尊重和接納這個孩子。他可能曾經是因為保護尊嚴的需要轉移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興趣,現在趁孩子還沒有對學習知識完全失去興趣,我們還能幫助他更快地找回對知識、技能學習的樂趣。這就需要老師們達成共識,做到以下最基本的幾個方面。
1、對孩子全接納,無論他犯了什么錯,都不要用侮辱的言辭去羞辱他,保證孩子最基本的“安全需要”得到滿足。
2、多關注他,給他發言的機會,多讓他回答難易適中的問題。他書寫能力差,但背記能力強,我們不要抓住其不會寫字的小辮子不放,多讓他背誦一些詩文,以展示其優秀的一面。
3、家校溝通,督促孩子完成老師專門為他量身定制的作業。只要孩子稍微有進步,就給以大力表揚,逐漸培養其學習的自信心。
4、小哲身強體壯,愛勞動,也很會干活。我們可以抓住孩子的這一優點鼓勵他多為班級服務,這樣他會覺得自己對大家有用處,在班里有地位,不是個可有可無的人。只要大家共同努力,逐漸讓他在同學面前找到了自尊,找到愛與歸屬感,他就會踏上健康成長的光明大道。
一個優秀的班主任,一個優秀的人民教師,一定是一個優秀的“學校心理學家”,他徜徉會在學生的內心世界中,時刻關注著學生內心的基本需要,與學生的心理發展歷程一路同行!學習兒童心理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理健康,讓每一個孩子的心里充滿陽光,這將是我永遠不懈地追求。“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9
10月12號下午,我院邀請了青島市心理咨詢中心院長王冠軍王教授,來為我們的心理健康給予正確的引導,讓我們收獲頗豐。
整場演講內容豐富多彩,語言幽默風趣。王教授告訴我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處理好人際關系、打拼事業的必要條件。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持有健康的心理是非常重要的。要有健康的心理首先了解幾個方面: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特征,心理健康的原則等問題。
他還用自己獨特的思維構想向我們詮釋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概念以及心理健康的標準。在講到青少年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時,王教授做了全面的概括,而且還進一步分析了產生這些心理問題的因素及應對策略。
通過一個多小時的講座,使我學到了很多,知道了調控好自己的情緒的重要性和相關辦法,明白人不能改變環境,但唯一可以改變的是自己。我們要學會寬以待人,控制自己的情緒,試著接受更多的正面信息。激發自身潛質,不斷的完善自己。
讀大學快兩年了,似乎很茫然,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向何方努力。沒有明確的目標,生活也好像失去了激情,得過且過。最美好的青春應該是到社會上拼搏一番,我卻浪費在所謂的浪漫的大學里。人人向往的大學生活就這樣過去了二分之一,似乎沒有什么收獲,也許在高中三年里太壓抑了,現在自我放縱,結果兩年了沒什么收獲。聽了職業規劃講座,這個一直縈繞在心頭的問題漸漸變得明朗許多。
首先,我們對自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定位,知道自己的層次在哪里,切莫走入眼高手低的誤區。從現今的大背景來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性問題,不容樂觀的就業形勢讓每個剛踏入大學校門的學生心理陰影濃濃,揮不去的烏云。目前,全球經融危機,大學生就業又有新的問題出現。
為了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社會各界,國家,學校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去,到農村去鍛煉。這個號召不錯,但問題就出現了,許多大學站在公司的一線———生產線上工作。大學生心理上出現了這樣的想法:讀了十幾年的書,結果跟小學文化水平的待遇一樣。許多大學生認為這傷害自己的的自尊,還動搖的他們對就業的信心。其實不然,在怎樣的環境下就應持有怎樣的擇業態度,適時的降低對薪資的高要求,抱著愛崗敬業的態度也能在地起點上慢慢得到晉升的機會。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0
有幸聆聽了來自市里的三位專家的講座,仿佛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很多知識是我未曾接觸過的。專家告訴我們,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而作為教師的我們更應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
只有在心理健康的情況下才能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日常工作中,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對學生的發展有很大的好處。要使學生心理健康,教師心理首先要健康。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教師必須調節好自己的心理狀況。
在講座中,幾位心理學老師給我們做了幾個游戲,讓我們感受很深,并且從這些小游戲中我也獲得了一些啟示。印象最深的游戲就是紅黑游戲。它的規則是這樣的:將培訓的老師分成a、b兩組,分別到不同的教室去,再由一個心理學專家作為通訊員。有紅黑兩種顏色供大家選擇,每輪每個小組選其中一種顏色,
由通訊員公布出來。若雙方均選黑色,則雙方都為3分;若均選紅色,則雙方都為—3分;若一方選紅色,另一方選黑色,則選紅色方為5分,選黑色方為—5分。最后以累積的正分最多的一方獲勝,是雙贏。
前四輪里,兩組都是選紅色,也就是我不贏你也別想贏的做法。但大家靜下心來一想,這樣結果不是雙贏而是雙輸了。但雙方又不敢輕易換成黑色,經過一番激烈的討論,我們決定選黑色,另人高興的是,我們的對手也是選擇了黑色,這時教室里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是對大家的互相信任的一種贊美。
結果雙方都得了正的3分,但回過頭來想一想,如果一開始,大家就抱著這種讓對方也贏的心態的話,我們會得到33分。從這個游戲中大家應該明白:什么是“雙贏”?大家是處在同一個環境中,并且是有交集能夠互相影響的,不管是哪一方都不可能永遠把對方踩在腳下。頂多這次我算計你成功,但是下次呢,別人就扳回來了。不讓對方有好日子過,你自己也沒有安寧的生活。這就是個互相成就的問題,
互相給機會大家都能發展。魚死網破對大家都沒有好處,損人不利己的愚昧行為還是少做為妙。再推廣一點,這個地球是一個大環境,整個地上的生物包括動植物和人類都是栓在一條繩上的螞蚱,和諧平衡的局面若無法建立和保持,那么地球上生物的絕路也就不遠了。
這次講座的所得所獲對我的幫助應該說是非常大的,培訓結束以后我將會細細體會,不斷實踐,提高自己的素養。引領孩子們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不斷發展。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1
今天我們有幸聆聽了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級教師鐘志農老師的有關心理健康講座,覺得很有收獲。現代的孩子們,被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弄得不知所措,常常不知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再加上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一些失誤,社會、家庭對孩子不當的要求,使一些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容忽視。作為教師,應該努力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應該能勝任心理健康輔導教師一職。但是,事實上,我們自己有時也很茫然,不知如何開導孩子,甚至自己也因為各方面的壓力大,而沒有一個健康的心態面對孩子。鐘老師的講座,無疑是在仲秋中給我們帶來的一絲涼風,很是及時。
一個晚上的講座,一點都沒讓人感到疲勞,反而是讓人感到意猶未盡,聽后感受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清、悔、惑。
清。主要是指,聽了鐘教授的講座后,對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的概念清晰了。比如:一直以來,總認為有心理健康問題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看來,這個看法是片面的。了解了正確的觀點、理念,對今后我們的教育是非常有幫助的。不會再不顧孩子的心理特點、年齡特點,無端拔高要求,給孩子造成嚴重的心理負擔。有了正確的理念指導,會使我們的教育教學有效開展帶來無限的益處。
悔。正如科研室許主任所說,鐘老師的講座,不僅針對我們教師有用,更對年輕的父母是很有用的。聽了講座,真是對自己以往教育自家孩子的方式感到慚愧。雖然自己是教師,但很所時候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是失敗的,常常不顧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個性行為。邊聽邊后悔,心想早聽此講座多好。呵呵,后悔藥是沒的。現在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總也能有所效果的。后悔之后有所促進也是好事,還是很值得的。
惑。聽了講座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覺得很多方法,比如規定時間完成作業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長推薦過,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所以非常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的機會聽到這樣精彩的講座。不過,鐘老師的“心海揚帆”網,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途徑,非常好。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2
今天我收看了河北電視臺公共頻道于丹老師的講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習慣》,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下面我就和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們要學會“獨立承擔”。于丹教授講的生活中祖母祖父對小孫子的寵愛的故事,我想在我們這些家里的“小太陽”來說太常見了,明明是自己走路摔倒了,祖母為了安慰我,埋怨路的不平,也有時候我明明知道自己是做錯了事情,就是沒有勇氣承認錯誤,這次聽于丹教授講課,深深的觸動了我,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個勇于承擔責任的人。
其次,就是我們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問題,在無數次考試過程中,經常會給自己找各種借口,有的題做錯了,其實自己認真點是可以作對的,就感覺沒什么,不是自己能力問題是馬虎,所以心不在焉,不重視,下次還是出現同樣的低級錯誤,聽了于丹教授的講座,我才知道,那是我的能力有缺陷,但是這種缺陷是可以由自己培養訓練之后可以彌補的,所以,從今以后,我要制定學習計劃,來鍛煉的學習能力,把這種能力缺陷補上來。
我的感想還有很多,總之,愿我們大家都健康快樂的成長。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3
經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我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
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歡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
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大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大學生情操,充實了大學生生活,激發了大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大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必須的影響。
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大?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境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教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教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忙學生,使學生幼大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我必須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忙時,教師僅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僅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進取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4
《心理游戲》影片圍繞著弟弟送的生日禮物,一個神秘的游戲展開,富豪Nicolas出身富庶,但父親48歲跳樓自盡的情景一直繚繞心頭,他也因此性格孤僻剛愎,雖然作為一個擁有everything的成功者,不過他并不快樂,他幾乎也沒有真正的朋友,家庭也因此破裂。
這個CRS提供的游戲為消費者量身打造,可以提供一種不同的生活體驗。不過其過程也是驚心動魄,Nicolas起初并不感興趣,不過游戲并不放過他,隨著一步一步陷阱謎團,Nicolas吃盡了苦頭,最后竟然身家盡失,被弄暈送進墨西哥墓地。
氣憤的Nicolas一路殺到CRS總部要討個公道,誰知誤殺了為自己慶祝生日的弟弟,絕望的Nicolas在懊悔內疚的掙扎中終于崩潰了,選擇從天臺上跳下,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就在大家以為悲劇發生的時候,故事卻峰回路轉,Nicolas掉入事前準備好的墊子,安然無恙,而周圍是所有被邀請的熟人來為他慶祝生日。
他的48歲的生日party,主人以這樣一種方式登場還沒有見過情節基本上符合邏輯,由于crs的內幕并未清晰交代,使得牽強的地方也都可以有較為合理的解釋。另外這種服務沒準會真的成為一種新興產業。
整個游戲在不斷的揭露尼古拉斯錯誤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并且他也慢慢的有所領悟…隨著游戲的進行使他認為自己已經身無分文…陰謀讓他發現身邊竟然沒有真正可以信賴的朋友…緊接著又是強烈的對比…被丟到西班牙(有人說是墨西哥)后曾一度認為自己已經窮途末路…他終于拋下了高傲的自尊跑到警局去求救…當掉了手表的幾百塊錢也能滿足他最基本的溫飽…十幾塊錢也有人肯拉他回到舊金山…他一直怨恨的前妻給了他最大的支持和鼓勵…
尼古拉斯在游戲里被搞到認為自己已經身無分文的時候……在他原本的人生觀價值觀里…他應該已經一無所有了…然而這并沒能整死他……真正讓他跳下樓的……是讓他以為自己親手殺死了自己最愛的弟弟……于是在這場游戲中他獲得了重生……徹底改變了他對金錢…對愛的理解…也了解了當初父親是為什么選擇自殺……就像我們整天喊自己窮死了……但是窮并沒能讓我們死……真正讓我們死去活來的…是我們失去了最親愛的人…是我們親手毀掉了幸福…
而說起這個游戲的賬單…就連尼古拉斯自己都覺得高得驚人…其實導演并不是在傳達這是一場有錢人的游戲…而是在表達情感、親人、朋友和愛的價值…是像尼古拉斯這種身價幾十億的富翁也無法承受的重…就像有一句話說的…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就怕是錢都不能解決的問題…
這部心理學電影對人物性格的刻畫以及在游戲進程中的思想變化描述的非常細膩……這種影片再看不懂就不要再看懸疑推理類的電影了……就他的主題而言,這部影片重復的還是一種“社會主流價值觀”——人性救贖(宗教意義)。
人性救贖是當下社會文明的“共謀傾向”。影片的主題正好迎合了社會主流群體的審美傾向——人性救贖是當下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角度看,這部《心理游戲》還是老套,很俗的!不俗的,其實是那種帶給你我“另類刺激”的觀影體驗!
另外, 這部心理學電影還給我們呈現了一場“電影版的”的“心理學實驗”——心理脫敏(心理治療)。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5
初來人世的我們,一如清晨的朝露,清透而又晶瑩。心靈在陽光下一覽無遺。可是從何時起,我們不愿再敞開心扉,不愿再吐露心事,寧愿活在自己的城堡,就算是孤獨的,也還是一如既往。
我們更多執著于未來的理想,更多的糾結于對現實的不滿。忽略了太多太多不應錯過的風景。
看完《心理游戲》,心靈好似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旅行。從回憶過去,到思考現在,再到冥想未來,白紙宛如一方明鏡,將我的內心一一展現,我接受也好,抗拒也罷,那一個我已一目了然。
第一個游戲“我的五樣”,我最珍貴的是什么?剛開始時,我的大腦竟然空白一片,但緊接著卻有大量的詞匯涌了上來,父母,愛情,友情,健康,快樂……我竟有些不知所措了,我最珍愛的到底是什么?我無力做決定,我也不愿按作者說的去割舍任何一個,也許是我貪心了,可是我知道,無論最后剩下的是什么,我都會傷心。但作者仍是成功的,他讓我明白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珍視的一切,如果等到割舍了后才知道心痛,那是何等的可悲。
隨著游戲的進行,我一度失去了看下去的勇氣。因為那種感覺就好似自己的靈魂被一層一層的剝開,最后只剩下一顆赤裸裸的心靈,讓自己不得不去正視他。第五個游戲是“再選父母”,也許這個游戲有些荒唐了,誰可以選擇自己的父母呢?但是這或許是很多人都曾有過的想法。兒時的我也曾想過如果我有個不會太嘮叨的媽媽該多好,可是如今呢,自己遠在他鄉求學,異常的想念媽媽暖暖的嘮叨。如果人生重演一遍,我絕對不會再有那樣的想法。
“寫下墓志銘”,做這個游戲時,我想起了一個感人的故事:有一個八歲的小女孩,還未來得及享受世間的美好,就被病魔無情的吞噬。在與病魔抗爭的每一日,就算身體是痛苦的,她依然每天微笑。他說:我要乖乖的,不能讓爸爸媽媽再難過了,天使也會喜歡我。最后,天使帶走了他,那微笑也定格在了他的臉上。在他的墓碑上寫著這樣一句話:我來過,我很乖。小女孩深深地震撼了我,生命短暫又如何,人生坎坷又怎樣。好好的過好每一天,能把快樂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就足夠了。而關于自己的墓志銘,我希望是這樣的:“也許幸福沒有一直眷顧著我,但是我也慶幸自己沒有做痛苦的俘虜。”快樂就好,這是我人生的信條,不一定非要有大的作為,但是一定要學會微笑面對一切。
看完整本電影后,我可能是以逃跑般的心態合上這本書的。心里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但思緒并未戛然而止,書中的某些情節依然在腦中閃現。游戲的結果,我想我不會向別人談起,我會埋在心底,放在只有自己看的到的角落。人生并非是游戲,但是我想這些游戲也許會不經意間的改變著我。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6
電影看到最后還有十幾分鐘時,和影片主人公一樣,我倒真的以為會像盜夢空間一樣,游戲中是不是暗藏著什么驚天陰謀。可直到主人公跳樓那一刻,才知道這仍然是游戲——一切都是假的,只有游戲才是真的。而主人公尼克在經歷了一系列驚魂、恐怖的生死之旅后,則終于走出了童年的陰影,他在精神上獲得了重生,并真正地收獲了屬于自己的親情、友情和愛情。這一變化用我們中國話來說叫做“出世又入世。”從這一點來看,主人公那45萬美元還真沒白花。
也許是心理暗示吧!影片從頭到尾無論是音樂還是色彩都感覺很陰暗,給人以極度壓抑的感覺。而到了最后一刻來了個180度大逆轉。這個先抑后揚的手法用的的確不錯。從這一點看影片導演還是深諳觀影心理學的。而本片就是圍繞治療主人公因童年創傷所引起的心心理問題而展開的。在弗洛伊德的理論中。每個人人格的形成以及他的行為方式尤其是精神創傷引起的都與童年遭遇有關。弗洛伊德曾用“性”來解釋人性。而在這里,主人公的童年顯然是定格在父親從樓頂跳下來的那一瞬間。這以成為他童年最深的烙印。這對于一個七八歲的孩童是非常殘酷的(我至今仍然記得小時候掉下井的一刻)。在日后的成長經歷中這種影響是根深蒂固的。一般情況下那些經歷所造成的副作用稱隱形狀態,但這是對于一般人而言的。而像主人公尼克這樣一位。身家過億的“孤家寡人”則不一樣。(想想影片中跳樓畫面的頻繁出現就知道了。)它對主人公的影響是顯性的。表面上尼克先生身處萬人之上,執無數人之牛耳。但沒有人體會到那脆弱的玻璃心防線。所以尼克的私人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關于付辛博最后的畫面總算不斷在主人公腦海浮現。網上的解釋是“強迫性重復”。這是一種潛意識過程。治療它的有效方法便是親自去揭開它,也就是以毒攻毒。這便是影片中CRS心理游戲的原理。這個公司通過大量的演員、道具使尼克一次次地經歷不同的詭異的事情。從影片的發展開看,一次比一次直接,一次比一次殘酷。直至最后逼得主人公跳樓(當然這也是提前做過預案的)。也許在導演看來,經歷過無數刺激甚至死亡的人才能徹底解脫。或許現實就是這樣,誰知道呢?
在我看來。這部懸疑、驚悚片在講述故事時。的確有著自己獨到的東西。但卻又顯示出好萊塢商業片的情節俗套。影片到了后半部分,我們還是看到了大量的大量商業娛樂元素。比如槍戰、街頭飆車、絕地求生,(和盜夢空間真的很像),以至于很多觀眾都可以猜想最后作者肯定是抱得美人歸。圓滿收場。事實證明,一點不假。我想著對于一部懸疑、驚悚片來說不算什么好消息。但總體來說《心理游戲》還是一部相當精彩深刻的優秀電影。
大衛。芬奇導演正是通過心理學、暴力、政治……各種元素的揉合,給我們創造了一個離奇卻不失邏輯。失控但又在情理之中的光影世界。導演與主演們用生動的畫面闡釋了佶屈聱牙的佛式心理學。但我個人認為心理學頂多只能算整個故事進行的理論依據。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人性才是它真正的主題。我們可以回放一下主人公尼克之前的生活狀態:億萬富翁,冷酷的決斷,在商界近乎于呼風喚雨的權力。但柏拉圖曾經說過,要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不是看他有多少錢,而是扒光他的衣服后看他還有什么。當尼克參與CRS的游戲后,他逐漸發現原本熟悉的一切都變得陌生起來。存款不翼而飛,周圍所有人甚至自己的弟弟都變得不信任。影片中當作者一絕醒來發現自己像乞丐一樣躺在陌生的國度,便是上綀狀態的寫實。只有有過那種親身經歷的人才能體會到那種與世隔絕、前所未有的孤獨,仿佛自己進入了真空。這種隔斷你所有的社會聯系遠比直接的肉體傷害要殘酷得多。我曾經在一個荒山呆了三個多小時后在再也壓制不住內心的孤獨恐懼后逃了下來。這也許是對人是社會性動物的最恰當的解釋。也可以說是人性。影片中通過主人公噩夢般的經歷告訴我們,正是平時人們毫不在意的點點滴滴構成了人的本質。
要是把人性再延伸開來講那就可以說,影片揭示了資本主義世界中赤裸裸的金錢關系。據說,當好萊塢明星邁克。道格拉斯第一次看劇本時,就被劇情中的錢數嚇了一跳。富人們可以為了自己個人的精神需求而一擲千金,動用各種資源。而大量的平民老百姓卻像影片中女侍者一樣還在為生計而奔波。我們可以說這是自然法則,優勝劣汰。但對于擁有自我意識的本質的人,對于一個整天標榜民主、公平、正義的國家來說,怎么看都像是諷刺。現實中也許沒有這種近乎瘋狂的游戲。但也不排除其他在富人圈中類似的燒錢的玩法。說到這兒我想起了著名企業家比爾蓋茨的一句話“當你在高級寫字樓里氣定神閑地品著名貴的藍山咖啡時,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人因瘧疾、霍亂和艾滋病而死去。”當然有很多人可以用各種正當有理有據的話為自己辯解。但若真要我說一個幫助窮人們的理由,那便是兩個字——人性。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7
這個電影里面沒有高難的特技但是卻總是連貫著絲絲入扣的情節。 一開始就能感覺到主角的那種身份和地位,但是卻也帶著那種童年的陰影。生活上他并不是很順利,離婚的家庭和一個不爭氣的弟弟,操勞的事業等等。一定給很多成功人士帶來了某種共同語言。當拿到那個入會卡片的時候其實一切已經開始按部就班的開始了。 其實很多高貴的身份到了某一種公平的氣氛里的時候很讓人受不了的,所以當他去沒有預約的場合的時候,別人不理就給他帶來了煩躁。而一個看似十分普通的類似業務代表的人讓他代拿一下食品的時候顯示出了他的無奈和驚訝。是的自己的身份地位沒了,社會就是如此。當你變的身處平凡的時候,處處的環境你都會覺得是苛刻的。而電影的內容本身就是一個策劃中的策劃。
一種讓你從擁有一切變成一無所有的時候,也正是萬念俱灰的時候。而這個策劃就是讓你死而后生,而你要是死的不夠徹底,或者說你足夠堅強的話。一切都不會隨之而結束。這是一種心理的考驗。結尾是美好的,那就是我們期待的結尾。
點評電影中的幾個矛盾情節。警察沒追進互通放了一條狗,那個狗咬住之后居然沒傷,倒是叼著一只鞋子跑了,從高樓跳下的時候是垃圾桶怎么就那么多軟的東西,如果里面正好有幾個破盤子或者碗的話后果就十分的嚴重了,當然電影嘛,總是那么的湊巧。 當逃離現場丟失了手提包之后又在賓館發現了很多想不到的東西的時候,這一天是過去了還是真的他昏迷了一天?顯然這個事情他并沒有做。別的都可以策劃,割破手2次總沒必要吧。但是很多事情恰恰和割破手有關系。或許是要的那種真實吧。同時也體現了一種發現了事情急于掩蓋的心理。
當男主角去女主角屋子發現屋子是假的時候,那個廉價臺燈冒煙如果是我的話我會關燈的,而不是手去撕掉,不過這里面顯出了一點,那個屋子是刻意裝修的,包括臺燈的廉價和臨時性。而找水和紙的同時也正好發現了問題。但是接踵而來的那些槍的效果我就十分的不理解了。為何子彈真的打穿了地板和門,而實際還是那個所謂的空包彈?
私j偵探其實是去送槍的,顯然已經看出來了。不過那個槍打在氣胎上的結果我就很懷疑,大家或許可以說人家預先安排好的,如果你當事人的話,你會知道你自己情急之下槍打在玻璃上還是前胎或者后胎呢?所以這個子彈懸而又懸。
最后結束的時候的跳樓是最不可思議的,光禿禿的樓頂居然就那么一個位置跳下去才是對的,而且不知情的人還就選擇了那么一個位置跳的。就算位置選對了。試想一下幾十層樓下來的緩沖就算道具玻璃是糖砸一下估計也骨折了吧。就算下面有氣墊子也早完蛋了,除非能解決的就是降落傘。可惜并沒有。
整個電影的懸念其實也是針對一個人的極限的挑戰。里面野蠻的槍擊過程總是讓人不可接受的,游戲也好策劃也好,一陣槍林彈雨往往會有更多的后果不可思議的。
另外一個點評的是人性,一個手機很多地方都沒有信號,似乎不是這個社會能理解的,倒是我一開始就理解成做了手腳。當和女的一起逃跑的時候,他還給銀行打電話和說密碼,這個電話很可能是人家截聽的,很多時候往往是欺騙的信任真正的欺騙了自己。當進入了那個房子之后打給自己信任多年的律師的時候被女人的幾句話給輕易的奪去了信任。是女人容易相信還是主角過于迷信那個人呢?
當在西班牙死而復活的時候還有一個手表被‘遺忘’的時候我想不出他為何不打個電話給自己的國家而是自己千辛萬苦的自己跑回來呢?或許他覺得他的朋友都幫不上了?還是他的錢不夠打個電話的呢?不過劇情中他受盡了折磨,至少窮的不可思議。也是真正的意義上讓他享受到了那種貧窮的無奈。
一個人,讓他從貧窮到富有,他不會珍惜什么。一個不曾擁有的人讓他擁有很多他也會覺的是應該的。畢竟他努力付出了。但是如果一個擁有很多的人讓他失去一切的話,他會有想死的那種心態,而在瞬間再次給回他一切的話,那種珍惜往往是不可思議的。而整個劇情就是為了讓觀眾和主角一起經歷一次從有到無而再次重生的感覺。
這個電影還是成功的。如果你因此而覺得驚悚不堪的話,說明你也得到了很多。但是第二次看的時候我相信你的懸念將當然無存。所以很多電影值得看第二次,而這個電影建議你認真的看完第一次。因為沒有必要看第二次了。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8
這部影片主要呈現的就是童年陰影對于人格的形成有著重大的關系。我們也許一輩子都生活在童年形成的諸多模式中而渾然不覺,或者為童年所喪失的、所缺乏的需要的滿足所牽制而精疲力竭。表面上看來我們時自由的,實際上我們總在相似的情景中,不自覺地經歷著同樣地開始和結束。
但在這部影片中并沒有很好的展現弗式言論,在此我還是要延伸一下這個話題。在心理文章中曾經更新過一篇“探索自己的心理,改變現在的你”的文章,文中就講到過《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這本書中就提到“不應該把成年后的一些心理問題都歸因為童年。孩子的自愈能力比我們想象當中的強,真正會使童年的傷害不斷擴大的是成長過程中的環境不斷刺激你的傷痛”。
影片中的主人公接受到的環境刺激可以說就是自己作為哥哥需要承擔父親這個角色,對弟弟的一切都很照顧,也可以說是控制。當自己的身份成為了“父親”,這個身份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主人公記起自己的父親。一場心理游戲,主人公如同他父親一般從高樓墜下,仿佛死亡可以帶來大徹大悟,而那一刻隨之掉落的還有主人公“父親”這個身份。
比起導演所要呈現的,這部影片更能呈現的是人性。柏拉圖曾說過,要衡量一個人的財富不是看他有多少錢,而是扒光他的衣服后看他還有什么。當影片中主人公像是乞丐一樣地躺在西班牙這個陌生國度,拋去了億萬富翁的身份,沒有了金錢傍身的孤獨與之主人公億萬富翁時的生活孤獨可不同,你不再是高高在上,你需要深入社會中交談,看人臉色。主人公在這場“心理游戲”中不只是直面了童年陰影,也是看清了自己一直以來性格上的缺陷,可以從影片的最后兄弟間擁抱和對自己前妻的傾訴中看出主人公的改變。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19
第一次看這個電影時我還在上高中,那時候剛看過七宗罪又看了這個,心想老美真牛逼呀,劇情都這么出人意料欲罷不能.后來又有了搏擊俱樂部,我才知道三部都是同一個導演的作品.這三部電影可以說一脈相承吧,從時間順序推斷我覺得是七宗罪反響很好,于是有了心理游戲;心理游戲反響不錯,于是有了搏擊俱樂部.和另兩部從頭郁悶到尾的作品比,大衛芬奇在這里厚道多了,電影結尾層層累進到最后徹底釋然,總算有個輕松的結尾.十四年后再看一次,音響效果好了,畫面效果甩了當年vcd好幾條街,雖然每段情節都爛熟于心感覺卻還是很過癮.十四年后有了豆瓣,自然要看看別人怎么評價這部電影.可惜,我的想法跟多數人很不同呀.
看很多同學都在糾結他爹的死的意義啊什么的,心想是不是有點跑偏了.在我來看中間穿插的父親跳樓的閃回和48歲這個年紀有關,一開始導演就借秘書的嘴巴起了個引子,暗示他可能在48歲遇到與他爹一樣的困境.之后每次他爹的跳樓閃回的出現都為了暗示他會選擇跳樓,而crs就順著這條線來步步緊逼以達到最后的目的.
要說這個游戲最終解決的問題,或者說他弟弟要解決的問題,和童年印象沒什么關系;至少電影里并沒有這方面的交代.電影開端就不停的交代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自負,冷血,工作狂,沒有家庭觀念,孤僻.導演用他炒掉書商老板來說明他冷血,用他無處不在的電話會談說明他工作狂,用離婚的妻子半夜電話祝他生日快樂還被他冷嘲熱諷說明他沒有家庭觀念,用陰森巨大的房子和保姆留下的冷冷清清的晚餐說明他孤僻.再進一步,他弟弟說要送他一樣他缺少的東西作為生日禮物的時候,他說:i dont need anything in my life. 最后扯出來的無非是美國的傳統價值觀,家庭價值.這和他最后選擇和clare搭訕真好扣在一起.所以他弟弟要解決的是讓他看清人生中除了工作還有其他的東西需要把握.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20
今天閑來無事看了一部二十年前的電影,《心理游戲》。看之前對這部片子并不了解,只是隨便找來打發時間的,所以并不清楚故事概況,這讓我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電影中。
影片開頭是一段老膠片的片段,反復出現的鏡頭,讓我看的一頭霧水。只是隱約得到一些信息,這個孩子生活在一個十分富裕的家庭,他什么都有,只是父親好像并沒有給予他太多關愛。并且在他很小的時候自殺了。然后就開始了正片,主人公是一位四十多,很富有,很冷漠的男人。他是那種除了錢什么也沒有的人。前妻和他離婚,公司的人都怕他,他的名字如雷貫耳,只要有他在,什么規矩都可以因他而改變。他對很多人都很冷漠,除了他弟弟。在他48歲生日時,他的弟弟送了他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CRS量身定做的游戲體驗。然后主人公不可思議的經歷就開始了。故事緊湊,看的人膽戰心驚。隨著故事的發展,主人公經歷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件,他的情緒開始變得不穩定,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幾乎在崩潰的邊緣。他對周圍的一切都不敢相信,或者他快分不清真實和虛假了。他經歷了多次死里逃生,身無分文身處異鄉,落魄到需要別人的可憐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他快要瘋了,他只想著查清楚真相,或者說他想向給他制造這些不幸遭遇的人報仇。最后在他一步步分析和追查下找到了幕后策劃人,在精神不是很理智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弟弟,并因為無法接受這個現實跳樓自殺。當然最后證明這只是一場游戲,他和弟弟都沒有死,這一切都是弟弟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希望他改變,不要像父親一樣冷漠,最后抑郁自殺。
這個故事看完以后,讓我很是震驚,也從中得到了一些感悟,一個是對心理學的驚訝。只需要通過一些測試竟然可以準確的預測一個人的行為!就因為一切都在計劃當中,才能達到目的,二部發生意外。在故事接近尾聲的時候,我真的一度以為主人公的情緒失控,讓事情發展脫離了計劃!二是要心存善念,也許這個世界上有很多騙子,但是也有很多人是真的深陷困境,需要他人的幫助,你的幫助對他來說就是生存的希望。開始對主人公的一些小測試上能看出來,他并不是心存善念的人,他不會幫助任何人,即使是一個小忙也不愿意,更不愿意惹上任何麻煩。可能和他的生活環境有關,他從來不缺東西,想要什么都可以用錢擺平。可是當他落魄的時候,他才真正體會到,在人最無助的時候,別人的幫助到底有多寶貴。三是不要輕易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剛認識不久并不了解的人。故事中途主人公因為輕信外人而讓自己一步步陷入困境。四是,要有一個比較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主人公因為對錢的執念和錯誤的人生觀,讓他生活在一個扭曲的世界里。他對錢的執著讓他以為所有的人都只在乎錢,從而誤解別人。他不會放下自己的尊嚴向別人承認自己的錯誤,也不接受別人的道歉。但是隨著故事的發展,當他認識到錯的是自己的時候,他開始承認自己的錯誤,為自己誤解他人而道歉。他在慢慢改變自己。
雖然經歷了這些讓他有所改善,但是真的讓他脫胎換骨的是他以為自己親手殺死自己的弟弟,認為自己親手葬送了自己的幸福,無法承受這份痛苦,而選擇自殺。真正經歷了死亡以后的重生。無論什么人,都有自己無法承受的重量,無論他如何偏離正軌,都不曾改變。想要改變一個人,也許真的只有觸碰他的底線,讓他達到崩潰,從死亡邊緣走過,才能重新認識自己,認識世界,讓思想在瓦解后重建。人生體驗——自己跳樓。只有痛過了,也就覺得沒什么大不了的了。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21
《心理游戲》講述了富賈巨子尼古拉無法抹掉小時候目睹父親跳樓的景象,這使他脾氣古怪冷漠,拒絕任何人的關心。妻子和弟弟離開了他,職員們都對他敬而遠之。48歲生日這天,弟弟康拉德送給他一張“消費者康樂卡”,使他無意中參加了一個游戲。于是,他經歷了被戲弄、被欺騙、被追殺甚至被拋棄到墨西哥荒涼墓地的體驗。直到他氣極敗壞,誤殺了弟弟。于是他學著父親的樣子跳下了樓。而這正是康拉德設計這一游戲的最精彩情節,他就是要哥哥以親身經歷來治愈心理創傷,將情感從死去的父親身上轉移到面前所有的親朋好友身上。這期間的種種折磨使尼古拉悟出了人需要他人的理解和幫助,需要與人溝通,需要面對現實而不是沉湎于過去歲月的道理。當游戲結束時,尼古拉得到了所有人的生日祝賀,他也找到了新的女友。
尼古拉在跳樓的過程中歐頓回憶起自己的小時候抱著弟弟,還有和父親合影時的情景。人在死前會回憶這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可見雖然這位商業巨子一生在商場中奮斗,獲得過無數成功、榮譽,可他最美最珍惜的時刻不是贏得巨大成功的時刻,而是和親人在一起的時刻,歐頓此時也明白了人生中到底什么最值得珍愛。電影雖然結束,但我們不得不深思一些事情,感嘆一些事情。人生一世雖然只爭朝夕,但我們可能在朝夕的奮斗中拼搏中迷失掉自己,因為欲望比理智更強大。現實中像歐頓一樣在事業的追求中失掉自我的人比比皆是,但在人生中能真正改變自己找回自己獲得靈魂的救贖的又能有幾個?電影中的這種游戲在現實中可能根本不存在,電影最后歐頓弟弟手中那厚厚的一疊賬單正說明這是場代價昂貴的貴族游戲,只為富豪設計。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在充滿誘惑的人生之路上能夠迷途知返,找回自己救贖自己,談何容易……
另外,這部電影還給我們呈現了一場“電影版的”的“心理學實驗”——心理脫敏(心理治療)。正因為主角”尼可拉斯”需要“心理脫敏”,是他有嚴重的“心理過敏”癥狀。他父親的“墜樓自殺”是其從小以來無法忘懷的“恐怖夢魘”,這“恐怖夢魘”正是他以后人生中“人際互動障礙”的“罪魁禍首”,這“恐怖夢魘”就是它的——過敏源。因此,唯有“心理脫敏”才能幫助“尼可拉斯”減弱對“父親墜樓”一事的心理反應強度,使其由過敏狀態轉化為正常狀態。那么怎樣才能讓“尼可拉斯”脫敏呢?就是要讓他親身體驗“墜樓自殺”,讓他面對自己最不愿意面對的。
心理游戲觀后感 篇22
《心理游戲》是大衛芬奇經典影視作品之一。此片講述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億萬富翁通過一場沉浸式游戲而改變自己生活態度的故事。
“這場游戲愚弄了道格拉斯,同時也愚弄了我。”主人公縱身一躍的瞬間,我認為這部影片即將結束,卻突然出現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大反轉,主辦方告訴他:“這也只是一場游戲。”
道格拉斯是一個十分自私自利的工作狂,沒有家庭觀念,冷血而又孤僻。主人公的弟弟在他生日時詢問他需要什么樣的禮物,道格拉斯堅定地說:“I dont need anything in my life. ”于是他的弟弟給了他一張每個人一生只能擁有一場游戲的會員卡。他不以為然地接受,卻不知這將是他永生難忘的記憶。這場游戲步步緊逼,最終讓他親手擊潰自己的自信,嘗盡失去一切的痛苦,親手“殺死”弟弟的后悔與絕望。當然,這也只是一次讓道格拉斯改變自己,認清世界的變形記。結局意料之中,道格拉斯如愿以償地接受了靈魂的洗禮,并回顧自己這荒唐的一生。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道格拉斯的那句“我錯了”。“我錯了,我走了父親的后塵;我錯了,我失去所有愛我的親人;我錯了,錯在我的自私自利毀了所有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為自己的錯誤感到后悔,但更可憐的是有些人潦草地過完了一生也未發現自己的錯誤所在。希望未來的我們不向月亮祈禱,也不要喝“后悔藥”。
這部影片告訴我們,不是所有人都值得相信。有時候眼睛看到的并不一定是真的,事情的真相還需你自己一步步去探索。
當你的身心都受到創傷的時候,冷靜下來,不要一直沉溺于痛苦之中,要讓自己快樂起來,去想最好的解決辦法。人生就像一場游戲一場夢,當游戲還未結束,你的噩夢已經醒來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人生是如此的美好,未來是如此值得期待。
我們的人生不該有冷血的懦弱和沖動的年少氣盛。命運的衡量尺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總有一天你會發現,到底是上天在耍你,還是他想告訴你,你來到這世界上最純粹的目的。愿我們都能像嫩芽一樣向上生長,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信仰,永不停歇!
【心理游戲觀后感】相關文章:
心理游戲觀后感(精選7篇)12-19
心理游戲觀后感(通用5篇)12-15
心理游戲電影觀后感(精選5篇)12-15
心理游戲觀后感范文(精選5篇)12-16
殘酷的心理游戲08-23
《心理游戲》歌詞11-27
心理游戲作文12-04
心理游戲觀后感300字(通用17篇)12-15
心理游戲觀后感范文300字(精選18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