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心理健康的觀后感(通用19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何不寫一篇觀后感記錄下呢?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心理健康的觀后感(通用19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
一直以來,對心理健康教育有著強烈的好奇與探尋欲望,學習了《中小學心理健康與心理咨詢》使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小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為此,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如:遇到了學生有自卑心理時,我們不能不關心他們,我們要多鼓勵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在班里面也是有用的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就會和同學們友好的相處。
二、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小學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小學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嘗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于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群、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那么,我們就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來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如:我是教學二年級的學生,那么我可以教會學生要善于和老師交流自己心理的想法,和同學們友好的相處,會與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就要時時刻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在和諧的校園里,擁有健康的心理快樂的成長。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2
今天早上的七點十分,我和媽媽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感觸很深。
于丹老師的講座主要講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怎樣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責任心;二是怎樣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堅強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樣培養孩子抗擊壓力、面對挫折和防止被騙的能力;四是家長面對孩子叛逆、愛發脾氣不聽話、不愛學習等問題怎樣正確與孩子交流溝通。
通過于丹老師講的這堂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學習,學會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個有孝心,孝敬長輩,尊重老師,關愛他人,對學習對社會有責任心。然后才是學會學習。
而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學生學習適應性的表現,而且是其終身學習品質的不可或缺的組成。所以,從今天起,我會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講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時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關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反之則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心里留下陰影。”,這讓我意識到和父母之間存在的溝通問題,希望從現在開始,多和父母溝通,注意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進之間的了解,增進感情。
觀看完于丹老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對自己有了一個全面的認識,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為一個有孝心,有愛心,有責任心,堅強勇敢,積極向上的人!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3
聽了這次這次講座,使我對“健康”有了重新的認識,在日常的生活我們往只關注身體健康,事實上除了身體的健康,更應該關注心理的健康。
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優化心理素質,能幫助我們增強心理調適能力和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我們處理好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學習成才、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人格發展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困惑。
如何擁有健康的心理:第一,需要我們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良好的人格品質首先應該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第二,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保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第三,加強自我心理調節。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目標。
聽了這些,我覺得我還有很多地方都做得不夠,比如科學的生活方式和自我心里調節這兩個方面。很多人來到大學后就變得松散,逃課、泡網吧、談戀愛。在大學我們肩負改變自己命運的責任,所以要保持心理健康。第一,我們應該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第二,學會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
“戀愛心理健康”從健康的心理行為,如何正確處理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和如何對待困擾大學生的戀愛問題等方面進行了精彩分析。戀愛給人帶來美妙的感覺,我們需要培養健康的戀愛心理行為。第一,加速自我的心理成熟。培養獨立的人格,能體貼、關懷、尊重他人。第二,培養與異性交往的能力。異性間的交往需要注意的是:注意交往的范圍、間距、場合、分寸。第三,選擇與自己心理特點相配的戀人。要使戀愛生活和諧,減輕戀愛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選擇與自己心理特點相配合的戀人是有必要的。第四,學習掌握性生理和性心理衛生知識。作為大學生,一定要擺正學業與愛情的關系,學業永遠是第一位的,如果學業沒了,愛情也不會長久。也提出了一些女生保護自己小技巧,借用身上的物品當武器,如尖頭鞋、高跟鞋、發卡甚至鑰匙,來攻擊“色狼”,另外,最好在自己的小包包里準備一個小別針,以便不時之需。
人們都說戀愛是大學的必修課,也是一堂考試,這樣的考試會讓我們增強我們的責任意識。總而言之,在戀愛中要學會培養健康的心理行為,要把握好度、學會正確對待和處理戀愛和學業問題。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4
在這陽光燦爛的夏天,帶著陣陣火熱的心情我參加并仔細聆聽了由學校舉行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講座,通過這次的心理知識健康講座我受益匪淺。心理健康老師通過在學習、生活等幾個方面為我們講解大學生常見遇到的心理問題,告訴我們如何正確的面對壓力并解決它。第一、在學習上。首先,“理想的大學”同“現實的大學”之間的矛盾使我產生了深深的目標失落感。以前在我心中大學是一座充滿詩情畫意的殿堂,剛入大學時也十分興奮、愉快。但興奮和激動之后,卻發現現實中的大學原來是如此的平淡、枯燥,“教室、宿舍、食堂”三點一線,日復一日無限循環。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帶來心理上的不平衡,引起心理沖突。其次,大學培養目標的“高”與“空”使我對目標難以把握,覺得很困惑和迷茫。大學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級人才,可我卻感覺目標的內容比較空洞,目標的階段性也不明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按照目標來設計和規劃自己。通過這次老師的答疑解惑,我了解了上大學的意義——實現自我的價值。我們每一個人都必須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努力奮斗當收獲成功的時候我們會感到油然而生的成就感。
第二、在生活上。在當今社會,我們不能單靠被動地順應環境,須主動地去適應環境,保持個人與環境之間的和諧。在處理理想與現實、自尊與自卑的心理矛盾上,這次的講座讓我能在全面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學習、努力提高。因為之前的我性格上太過于執著近乎偏執,而且心里承受能力很差,面對挫折時往往不能正確解決它,只是采取消極的態度,在心理健康老師的指導下我避免了走向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誤區。現在的我慢慢的開始正視自己并且通過學習我掌握了一些人際交往的技巧。我知道良好有賴于相互的了解,相互了解有賴于彼此思想上的溝通。要學會有效聆聽,做到耐心、虛心、會心,把握談話技巧,吸引和抓住對方。我也克服了我的依賴心理。
第三、在愛情上。每個人對愛情都充滿幻想,我也不例外,以為某個人是我的全世界,但是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所以在愛情中常常流淚,幾乎不知道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問題,也許是習慣了依賴,失去的痛苦一直伴隨著我。這次的講座卻從另一個的角度向我說明了愛情是一種相互獨立相互尊重的關系,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學會堅強,就像致橡樹中的我們要做兩兩棵肩并肩的樹,而不是一個人是另一個的藤蔓。在對待愛情的態度上要有一顆真誠的心,那種“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是一種不負責的愛情,愛情是神圣的,這種美好的情感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慢慢回憶,而不是因為一時的寂寞才緊緊相擁,只是為了生理上的需要更是要人唾棄的。
最后,作為一位當代大學生,我們要明確身上肩負的責任,大學時光是美好的,在這樣花一樣的年華,面對著朝陽,樹立遠大的理想,并不懈奮斗,面對壓力和挫折,積極地解決,不拋棄,不放棄,我相信,我們的青春永垂不朽!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5
我聽了韓學榮教授的心理健康講座感覺受益匪淺收獲很多。
韓老師從健康的定義、健康的標準、健康與不健康的問題等幾個方面展開了講述,感覺老師講的這些都很貼切實際,很實用,尤其對于我們老師工作壓力大,聽完講座心里感覺輕松了很多,感覺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并且在課上聽的很輕松沒有感覺累,一天時間覺著過得很快。并且在以后教育學生上和自己自我調節上受到很大啟示,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在教育學生過程中,不會有萬能的、普遍解決問題的辦法,教師怎么教要掌握技能和技巧,不要只知道批評,要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問題,尊重學生讓孩子們喜歡你。學生在喜歡你的基礎上,就會對你所教的學科產生興趣,并且愿意學習,因為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
二、在我的心里上,老師的講座讓我釋放了很多壓力。首先讓我知道生活是五顏六色的,當我們工作和生活上有壓力時,我們要學會把心思放下來把擔子放下來,學會自我調節。另外還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要學會獨立生活,在生活中要有最起碼的獨立性。當我們不能改變環境時,我們要試著適應環境。
總之,人無完人,金無足金,我們在生活工作中該怎么過怎么過,高興也是一天,不高興也是一天,為什么不高高興興過好每一天呢?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6
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我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我,又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即對自我的本事、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我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對自我的生活目標和夢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我總是滿意的;同時,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自我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安然處之。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我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夢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我十全十美,而自我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我過不去;結果是使自我的心理狀態永遠無法平衡,也無法擺脫自我感到將已面臨的心理危機。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而心理障礙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它出此刻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沖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終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
心理障礙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表此刻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表此刻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和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境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7
學校、家庭和社會應當通力合作,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為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創設優良環境。
一、青少年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訓練操作部分。前一部分為心理健康知識普及課,后一部分是在中學生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最為有效的方法。其實際訓練活動操作內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詢問、人際交往訓練,掌握一些轉移情緒、宣泄痛苦、發泄憤怒、克服自卑、樹立自信心的心理調節手段。防患于未然。
二、設立心理服務室,進行心理咨詢與治療。
由于學生們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初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咨詢;從以試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咨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三、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系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有些甚至是家庭問題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了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咨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持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以上是我聽了張教授關于“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報告之后的一點的體會。當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變化,青少年各自的個性特點也會越來越復雜,如何揚長避短,使他們健康成長,是一門需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繼續摸索繼續探討的學問。但我想,無論如何,熱愛學生、鼓勵學生、賞識學生,對學生予以積極的期待和肯定,永遠是做好這一工作的前提。讓我們多一點愛心,多一絲寬容,多一份期望和鼓勵,我們的天空定會充滿陽光!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8
x月x日,我有幸聆聽了王加綿教授做的關于"中小學生的心理問題及糾正對策"的講座。王教授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研究成果就中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講解,為在場的教師送上了一道豐盛的精神大餐,也令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人才的重要環節。因此,對中小學生及時有效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實現現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新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學生心理問題形成于家庭,表現在學校。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他們的心理問題表現的較為突出的是以下三個方面:
(一)厭學
小學生厭學的成因很復雜,后果也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會、學校,還有孩子自身的認知條件下綜合作用的產物。教師與家長要密切配合,認真分析,找出原因,對癥下藥,才能有效的解決問題。要把尊重與愛撒給每一個學生,從他們的心理需要出發進行教育和幫助,切實解決他們學習的心理問題,才能讓每一個學生更好地適應新時代教育的要求,從而順利走完健康成長的歷程。
(二)說謊
孩子說謊是由于社會風氣、家庭壓力、虛榮心、心理因素、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他們認知能力的發展未臻成熟,說謊不但會嚴重影響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生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的實現。因此,在小學階段的學生需要正確的引導,教師要給孩子以心靈的安慰,給孩子提供改錯的機會,給孩子自我反思的空間,讓孩子能夠真誠地面對生活,面對他熟悉的每一個人。這樣每個孩子才能誠實、自信、健康,茁壯的成長。
(三)早戀
小學生難以解決的心理問題除了上述兩個問題之外,就是與異性的交往。隨著青少年的發育提前以及整個社會大環境的影響,早戀現象已經在小學的高年級出現萌芽。13、14歲的青少年正值情竇初開的時期,他們對異性充滿著好奇、愛慕,又有著虛榮的心理在作祟,所以不可避免的會出現這種令人擔憂的現象。作為教師要細心觀察,實施溫情教育。在班級開展一些有意義的班隊會活動,對友誼進行正確的引導。家長要給予積極的配合,未雨綢繆。早戀既是一個教育問題,又是一個社會問題,要讓所有的孩子都有一個充滿陽光的童年,不要讓早戀的小雨灑到他們的青春花園。
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職業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的工作是一種艱巨、復雜的培養新人和創造精神財富的腦力勞動。作為教育戰線的一員,我會不斷地尋求現代教育的新路,切實以新理論、新方法、新理想來做好學校的德育工作,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充分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9
今天我收看了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于丹老師的講座《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習慣》,令人折服,使我受益匪淺,也使我明白了許多教育小孩和小孩溝通的很多道理。通過這次的學習,我對心理教育和孩子的學習習慣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對我來說,這次的學習機會意義重大,現在來談談我的心得體會,與為人父母的朋友一起學習分享。
一、建立學校--家庭心理教育網絡
孩子生活在家庭的時間很多,家庭環境,家長本身不健全的人格或不健全的心理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展,甚至會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和心理問題。因而提高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應該掌握科學的家教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活動,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使孩子發揮才智,發展想象力、創造力,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
二、抓家庭教育,關心女兒的心理健康。
由于家長與孩子固有的血緣關系,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系,家庭教育直接影響著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父母不要認為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平時的我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采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孩子心理有缺陷時我得及時及時矯正,只有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孩子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三、好習慣要在生活中培養
日本教育家福澤諭吉說:“家庭是習慣的學校,父母是習慣的老師。” 由此可見,生活即教育,父母應該注重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各種良好習慣。同時,父母應當經常在行為、舉止和談吐等方面給兒童一個最好的榜樣,講話時要注意禮貌、舉止要文雅。如果能夠經常這樣以身作則,這種長期熏陶使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最佳的教養,通過日積月累,讓兒童的良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四、學習習慣的培養:
讓孩子養成愛讀書的習慣 讀書不僅使人變得視野開闊,知識豐富,而且還能使人具有遠大的理想,執著的追求。另外還要讓孩子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很多孩子們往往會有這樣的感覺:書讀了不少,時間也費了不少,可是讀過之后卻沒留下什么印象;即使當時覺得很有收獲,過些日子,印象卻又模糊了;等到需要時,想又想不起來,找又很難找到。因此一定要讓孩子養成讀書動筆的習慣。也就是說讀書時一定要拿起筆,邊讀邊想邊寫。比如,這個字不認識,劃下來,查查字典,注上拼音;那個詞不理解,劃下來,對照上下文,再查查字典,全文讀了幾遍,劃劃層次段落,寫寫段意,進而歸納中心思想;這里寫得精彩,畫上圈圈,還可以寫上“形象”“有趣”等批語;那里讀有心得,可以寫上幾條體會等等,這樣,就會使孩子逐步學會并養成動口、動腦、動手的讀書習慣。
孩子像一塊橡皮泥,你想捏它什么樣,它就會成為什么樣,孩子像一塊璞玉,需要你來雕琢,孩子更像一座寶藏,等待著你去挖掘。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方法多種多樣,關鍵在于找到一個適合孩子的,更重要的是我的持之以恒。
觀看已結束,我對心理教育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受益匪淺。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孩子,更多的關注她的心理發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為了讓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并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家庭教育之中去。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0
昨天,我和孩子一起觀看了于丹教授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感覺受益良多。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孩子的成長關系著每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我們都希望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但是好像很多時候都好像力不從心,在為人父母的路上我們還是初學者。
在我家,自從孩子上了小學后,我就變得很焦慮,總是擔心孩子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以至于亂發脾氣,一看到孩子的毛病就火冒三丈,大聲訓斥。可是這并沒有改變孩子的某些壞習慣,學習和生活上也并沒有出現我期望的效果,反而是孩子越來越反感我的嘮叨,叛逆得和我頂嘴,我真是十分苦惱。看了講座后,我似乎尋到了一些方向,鄭教授說孩子接受不同事物的能力是有差異的,要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并加以培養,樹立孩子學習的自信。我家孩子從一年級開始就是數學好,語文差,我從不管的數學總是考八、九十分,可是我每天盯著輔導的語文確是總不及格,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從我自身看急躁沒耐心是很大的原因,孩子總被批評自然就會自卑反感,另外有時候我和孩子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會有不同意見會吵架也影響到了孩子的心理。這些方面以前我也意識到了,但沒有想到對孩子會有這么大的影響。教授說輔導孩子應該幫助孩子樹立學習的目標,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要把孩子前面沒有掌握牢固的重點難點先復習一遍,同時每天讓孩子預習新知識。想想我輔導孩子時總是沒有計劃的逼著孩子看書,耗時間,真是事倍功半。
關于孩子的壞習慣方面,我也學到了兩個好方法,一是從日常生活做起,讓孩子自己收拾房間,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二就是用練字和修改病句訓練孩子的馬虎習慣。還要讓孩子每次寫完作業好好檢查,不要再替孩子檢查作業。
學習效率是孩子提高成績的關鍵,放手讓孩子自己安排時間,這一點我的孩子寒假里表現得很好,在放假的第一天,我就讓他自己把所有的作業和假期任務統計好,自己分配好假期里每天要做的事,他從第一天開始就嚴格按照自己的計劃進行,雖然其中也有幾天有變動但是最終還是在開學前一天完成了所有的作業。孩子總是說“媽媽,請你相信我!”。我也大膽的放開了手不去干涉他,只是在必要的時候提醒他,哪一天會有重要的事可能會影響他的計劃。一次成功的體驗對孩子產生的影響是我暫時看不到的,但是我想這對于他一定是個好的開始。好的學習方法會讓學習事半功倍,講座中一些大學生說到了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說錯題歸類法,圖表歸類法等等,還重點介紹了發展右腦的擴散思維法,我和孩子看后還專門用“鼠標”做了練習,的確是很有意思的新方法。
通過這次觀看講座,我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了新的認識。針對自己孩子的現狀和特點,我認清了自己的教育問題和努力方向,在今后我會關注更多教育方面的節目,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個合格的家長,為孩子的未來開創一條陽關大道。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1
時下,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受人關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隨之受到了重視。
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國家教委新頒布的德育大綱第一句話就明確地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與心理健康教育。”明確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德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公布的健康的標準中,前三條就是關于心理健康的內容。可見,心理健康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小學是個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生理和心理上都經歷著一系列的重大變化。這些正理和心理的變化相互聯系、相互影響;促進幼小個體長大成人。著個階段人的可塑性很強,是接受教育的最佳時期。良好的教育環境影響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反之,不良的環境影響也容易使學生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質,甚至發展成為心理疾病。因此,必須認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不良影響,使學生的身心健康都得到促進。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務之一。 從一些調查統計的結果來看,我國中小學生中存在著各種心理問題。如,交往適應障礙、學習困難、情感挫折、娛樂限制、擇業茫然、生理發育煩惱、性生理偏差、親子矛盾、社會環境適應困難、宗教影響、不良習慣等。這些心理問題也部分地反映了改革開放新形勢對兒童少年心理成長的沖擊。只有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卸下包袱,輕裝上陣,創造健康美好的人生。
二、如何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據心理活動的規律,采用各種方法和措施,以維護個體的心理健康及培養其良好的心理素質。就其內容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質培養與心理健康維護任務。心理素質培養,主要是教育和培養個體形成各種良好的心理素質,以助其學業、事業成功。心理健康維護,它主要是使個體形成并維持正常的心理狀態,從而能適應社會,正常地成長、發展。這兩個任務層次不同,心理素質培養主要是使學生能成功、成才;心理健康維護則主要是使學生能正常地生長發展,能適應、成人。 就其性質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則包括發展性教育和補救性教育。發展性教育主要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的心理素質與心理健康進行培養促進,使學生的心理品質不斷優化。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對心理處于不良狀態或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進行專門的幫助,使之回復正常狀態。這兩中教育也是不同的層次,發展性教育主面對正常發展的學生,是提高性的;而補救性教育則主要是面對心理方面出現不同程度問題的學生。
21世紀的青少年,必須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種種困惑,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顛簸,才能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乘風破浪,勇往直前。“就好像一個種子能夠健康的萌芽生長,必須經過黑暗中的掙扎才能迎來破土而出時的第一縷光亮;未來的社會對個人的心理健康要求越來越高,個人在社會中應具有健康的更強的自我和主動發展的意識與能力。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2
今天,我準時收看了湖南電視臺公共頻道播出由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主講的《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教育專題節目這個講座的欣賞性和教育性很強,看完之后我體會很深,下面總結一些我的觀后感。
《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講座主要講了三個主題: 一是如何培養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師,懂得感恩: 二是如何培養孩子的愛心,正確引導在人際交往中的一些技巧; 三是如何培養孩子自立、自強、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能力。
她在第一個主題中講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小孩喜歡在一棵大樹下玩,他每天都來,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滿面地對大樹說:“你看別的孩子都上學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沒有”。大樹說:“你把我結的果子摘了去賣,你就有玩具了。”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會來大樹下。過了幾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的樹枝砍了做房子。”又過了多年,青年成了中年人,他對大樹說:“別人都漂洋過海了,可我沒有。”大樹說:“你可以把我的樹干砍了做獨木舟。”他把獨木舟推進海里走了。漸漸的孩子長出了一根根白發,他來到樹樁前,樹樁問他:“我已經是一個沒有用的樹樁了,你也不會理我了吧?”孩子說:“不,我會一直陪你曬太陽,這是我的心愿,一生的心愿。”
這正是父母完成了對孩子一生的成全。在我們的一生中無私而又不求回報的養育著我們。孝為德之本,我們要懂得感恩,要勇敢承擔愛與責任。
要想成就別樣的人生,就要點亮自信的明燈,對自身的力量懷抱堅定的信念。
看完講座,我對我的人生有了新的思考,要想成才必先成人!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3
通過學習《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這門課,讓我認識到要想真正學好心理輔導,特別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輔導的技能,創造性地展開工作,有效地幫助來訪者解決問題。
在學習的過程中,使我聯想到我的學生中的各種問題以及自己的處理方法,也讓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個優秀的小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讓那些需要我幫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樣的成長喜悅,感受到心理健康帶給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標準與心理輔導》的學習過程中,我認為“努力創設一種激勵成長的氛圍,促進學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長。”是一種非常積極向上的輔導方法,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有進步要求的,都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一個好學生。怎樣進行有自卑、內向成績差的心理問題生的心理輔導呢,我簡單歸納了三點:
(一)播種信心
談心——這是我要和這樣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每次都選擇輕松的話題,通過談話,都能在孩子不易察覺地情況下,發掘其身上的優點。在經常在他們說得好、說得對的時候,大聲地表揚,贊賞學生“你說得真清楚,老師聽懂了”,“你真會思考問題”,“你真是有主見”……漸漸地她有了“我說話表達能力很強”的認識,每次說話都昂首挺胸的樣子。
于是,再乘勝追擊:“你要對自己有信心,因為你和別的小朋友一樣聰明,加油!一直鼓勵孩子往好的反向發展。
(二)樹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歸結為養成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要使這樣的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注意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以逐步幫助他們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由于他們的基礎較差,所以常常通過一些現實生活中的事例,培養他們從多角度思考的習慣;鼓勵他們大膽想象,同時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地發揮智慧和潛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從而堅定信心。
(三)激勵信心
根據小學生好模仿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及時地發現一些學生可以效仿的事例,用一些激勵性的詞語觸動孩子的心靈。如: “XXX同學,作業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XXX同學,很會提問題”等等。這樣,就讓他們有了學習的對象,促使他們學會適時地調控自己的學習行為,同時,我還制訂一些制度如點滴匯報制度,激勵措施如加花評比等,日積月累,在榜樣的影響下,他們的學習習慣一定會有大的改善。
做為教師要努力使教育適合學生的個別特點,教師要懂得的他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價值觀,因此在教育中要靈活運用各種教育策略,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一個學生,關心愛護自己的學生,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快樂成長,成為祖國的有用人才。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4
1、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方式
心理素質是主體在心理方面比較穩定的內在特點,包括個人的精神面貌、氣質、性格和情緒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質構成和發展的基礎。學生求知和成長,實質上是一種持續不斷的心理活動和心理發展過程。教育供給給學生的文化知識,僅有經過個體的選擇、內化,才能滲透于個體的人格特質中,使其從幼稚走向成熟。這個過程,也是個體的心理素質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質的影響。學生各種素質的構成,要以心理素質為中介,創造意識、自主人格、競爭本事、適應本事的構成和發展要以心理素質為先導。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堅持良好的心理適應狀況,是抗拒誘惑、承受挫折、實現自我調節的關鍵。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能夠說,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弱,主要取決于他們心理素質的高低,取決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與否。
2、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驅動學生人格發展的基本動力
心理健康教育與受教育者的人格發展密切相關,并直接影響個體人格的發展水平。一方面,學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理解的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環境信息、社會期望等來逐漸完善自身的人格結構;另一方面,客觀存在的價值觀念作為心理生活中對自身一種衡量、評價和調控,也影響著主體人格的發展,并且在必須條件下還可轉化為人格特質,從而使人格發展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極地附屬于這種轉化,而是在轉化過程中能動地引導受教育者調整方向,使個體把握自我,對自身的行為進行認識評價,從而到達心理優化、健全人格的目的。
3、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開發學生潛能的可靠途徑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潛能開發是相互促進、互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為二者的協調發展創造必要條件。心理健康教育經過激發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幫忙主體在更高的層次上認識自我,從而實現主角轉換,發展對環境的適應本事,最終使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5
20xx年11月12日晚上6:30,作為四川音樂學院心理委員的一員,我聽了一場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這個講座是我學習如何當一個稱職的心理委員的第一課。
通過上大學心理健康課程,我了解了許多關于心理方面的問題,也使我更好的認識了自己,懂得了心理健康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大學生自己意識不到自己的心理危機或疾病,不會主動向心理咨詢中心或是專家尋求解決方法。例如一些大學生經常口口聲聲說“郁悶”、“空虛”或是“寂寞”、“無奈”等,這就有可能是產生心理問題的初期癥狀;而失戀、考試不及格、不會做家務、受到同學嘲諷等在平時看來沒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也可能成為導致他們情緒崩潰的導火索。但這些小問題、細節平時都不為他們所重視,他們意識不到容易引發的危機,也就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直至最后問題日積月累、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大學生應該更主動一些,關注自己的心理動態,主動向專家說出自己的所想。
我們應該都知道,如今,心理健康這個話題越來越引起大家的重視。身體健康固然很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缺少。我們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即身體、心理都要健康。心理老師的心理健康知識講座使我受益匪淺,她給我們定義了心理健康的標準,提出了大學生面臨的成長問題。如何做好自己的人生規劃、如何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和理財習慣、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交、人際關系及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分析等。讓我們感觸最深的有三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要適應社會角色,環境的變化。我們應該要很清晰的認識到自己已是成年人,不再是未成年人。既然如此,就要更多一份主動心,責任心,很多問題及事情都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做,去解決。要能盡快的適應一個新的環境,不要總是懷念過去的時光。每到一個新的環境,習慣就好。就像我們剛來到大學,也應該讓自己盡快的適應。否則就會出現許多的心理困擾,從而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第二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雖然有句話叫“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但很多時候你還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或是你不可能離開一個群體獨立存在。所以就需要我們建立好人際關系。比如學會傾聽別人或是贊美別人。總之就不要讓自己脫離大眾。其實,我自認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好。雖然自己也有幾個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但人際交往方面很狹窄,不敢主動與別人交流等。現在也要深刻的認識到了這個問題,相信自己以后也會在這方面多加注意。
第三方面:大學生常見的失落、自卑心理。自己覺得自己在這方面表現得很明顯。首先,來到這里也不是自己最初的夢想,因為某些原因,只能選擇到這里來。看著班上的同學進入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己不免有些許的失落。再者,來到這里,在學習上遇到了許多困難。生活中同學多才多藝。這更添加了我自卑的感。但現在的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師的教導、師兄、師姐和同學們的關心讓我更加堅定: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過去。
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困難和挫折,所以大學生要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沒有意志,沒有不屈不撓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積極進取、服務于社會的人生觀作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標和行為統一起來,樹立遠大理想,“以天下為己任”,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內驅力,推動大學生努力完成學業,自覺攀登科學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如果離開良好心理的培養,就培養不出具有先進文化知識的合格大學生。
在心理課講座上老師提到心理委員必備的條件。如知識條件、技術條件、咨詢人員的道德禁忌等,讓我們一下子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情感,作為心理委員,自己首先不能對那些不法的行為或錯誤的態度置之不理,如果心理委員都麻木不仁,同學在如何調節自己的心理這方面就又可能陷入盲區。心理委員責任重大,不能掉以輕心。
我不泄露他們的隱私,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做到的,我希望我能成為一個稱職的有責任心的心理委員。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6
大學生健康問題是我們大學生目前所關注的重要話題之一,這學期,我們學習了大學生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經過了幾個禮拜的學習,我學到了許多有關于大學生健康方面的知識。這些知識的學習,有助于我們更好的認識當前大學生中存在的健康問題。下頭就是本人學習之后的心得體會:
大學生是從為數眾多的中學生中選拔出來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強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可是與此同時,大學生則承受著更大的壓力和挑戰。大學生往往自視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隨之發生一系列心理衛生問題。相比生理而言,心里健康就尤為重要了,故只談心理方面的問題。
心理健康能夠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那么,如何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呢其具體的途徑和方法如下:
第一,養成科學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已為科學研究所證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規律、勞逸結合、科學用腦、堅持體育鍛煉、少飲酒、不吸煙、講究衛生等。大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心理壓力較大,為了長期堅持學習的效率,必須科學地安排好每一天的學習、鍛煉、休息,使生活有規律。學會科學用腦就是要勤用腦、合理用腦、適時用腦,避免用腦過度引起神經衰弱,使思維、記億本事減退。
第二,加強自我心理調節。自我調節心理健康的核心資料包括調整認識結構、情緒狀態,鍛煉意志品質,改善適應本事等。讓學生正視現實,學會自我調節,堅持同現實的良好接觸。進行自我調節,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改造環境,努力實現自我的夢想目標。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第三,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并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供給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經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經過社會交往才能實現思想交流和信息資料共享。發展社會交往能夠不斷地豐富和激活人們的內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四,求助心理教師或心理咨詢機構,獲得心理咨詢知識。大學生在必要時求助于有豐富經驗的心理咨詢醫生或長期從事心理咨詢的專業人員和心理教師。心理咨詢是指經過人際關系,運用心理學方法和技巧,幫忙來訪者自強自立的過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并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僅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生理素質相結合,加之其他積極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學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內在條件。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學習了這門課程后感覺到受益匪淺,對我以后的生活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7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后,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盡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征,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征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于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系,積極融入集體,熱愛并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欲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煉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煉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余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余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余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余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8
在上大學前就聽說大學要開設心理健康科,于是我就一直在猜測,心理課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老師會給我們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呢,是不是社會心理學、職場心理學這一類聽起來很高深的課程呢?帶著這樣的疑問,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課。四個班的同學們一起在一個大階梯教室里上課,氣氛跟高中的時候很不一樣,教室里回響著老師擴音器的聲音,感覺上課的氣氛比高中要輕松很多。同學們對這門課程都不了解,但是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下,教室里變得很活躍,同學們都很激動,積極的討論起來。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有趣知識,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對人以后的發展的影響大小。
心理健康課與大學生活也息息相關,比如談到的大學生宿舍關系,現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大學宿舍里寢室之間同學們的人際關系對于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里被嬌生慣養,從沒做過粗活,家里的人都圍著他轉,說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樣,到了大學以后,在宿舍里沒人圍著他轉沒人聽他指揮,沒有人幫他做任何事,這個重大的轉變就會使他突然變得很不適應,而這時候心理的調節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初中高中的時候一直是學校里的好學生,老師眼里的寶,天天被老師表揚著,被同學羨慕著,難免會心高氣傲,自大起來,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在一個層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學之后,發現沒有人崇拜自己了,沒有一群人來仰望自己了,心里的落差不是一點點,而在宿舍里還是自認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與別人為伍的模樣,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遠了,如果再加點兒壞脾氣,就會被大家排擠,日子就沒那么好過了。宿舍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生活習慣的差異。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塊兒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有的人一個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電話粥,有的人特別自私,一點兒東西都不讓別人碰......這些久而久之都會成為引起矛盾的導火索,但其實只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用為別人著想的方式,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大學其實是個小型的社會,每一個人在大學的生活就是在模擬著以后走入社會的生活,在大學處理好人際關系是以后走入社會能夠如魚得水的基礎,也是在走進社會之前提前的演練,所以有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現代的“微表情”知識。微表情是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所作出的表情,這個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實情緒,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這個微表情多用在刑偵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微表情我們也能夠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有利于雙方的溝通和真實的交流。
心理健康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人處在社會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坎坷需要經歷,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擊之后變得更強,有的人永遠悲觀,所以他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后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終將成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的樂觀的態度,才會將你引向成功。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1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1、新的學習環境的適應問題
我們都是從高中升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煩躁,壓抑,苦悶等,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鉆牛角尖,要積極主動調試自己的心理,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學會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習輕松愉快,然后確定一個切乎實際的目標,要學會從心里去接受現實中的一切,使自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2、人際關系的處理
良好的人際關系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系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傷害。
因此,我們大學生更要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
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與他人交往,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系,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3、戀愛中的矛盾問題
在現代大學生中戀愛已經為普遍現象,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戀愛中應遵循,以愛為基礎,以高尚情趣為戀愛發展的動力,在戀愛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與權利以及人格,同時信守責任,忠貞專一,以誠相待。
要以理解為前提,以奉獻為內容,以被愛為結果。
大學生要避免戀愛的消極影響,學會運用愛的技巧要學會澄清愛情價值觀,做出愛的決定,注重愛的交流,并履行愛的責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于終身的發展。
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可以閱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咨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好自己的時間,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講座觀后感11-29
教師心理健康講座觀后感08-09
大學心理健康影片的觀后感08-05
心理健康教育觀后感10-21
《心理健康》觀后感(精選6篇)11-25
心理健康觀后感(精選10篇)11-29
心理健康的觀后感(精選10篇)12-05
心理健康講述觀后感(精選11篇)12-01
心理健康觀后感范文(精選6篇)12-01
心理健康課堂觀后感(精選17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