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電影觀后感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雷雨電影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雷雨電影觀后感1
如果說,魯迅的《吶喊》是中國現代小說的開山之作,郭沫若的《女神》代表了新詩的輝煌,那么曹禺的《雷雨》可說是中國話劇創作第一次成熟而優美的收獲。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偽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恨著罪孽卻又不自知的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這一切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曹禺以極端的雷雨般狂飆恣肆的方式,發泄被抑壓的憤懣,毀謗中國的家庭和社會。
《雷雨》的戲劇沖突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開始是郁悶燠熱,烏云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譎的閃電煽動著漸趨緊張的空氣,忽地,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忖,當頭響起一個炸雷,電閃雷鳴,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達到此種戲劇效果全憑劇作家牽動劇中人物之間“危險”關系。比如周萍,對父親是欺騙與罪孽感,對蘩漪是悔恨與懼膽怯,對周沖是歉意,對四鳳是希望振作,對侍萍是難逃宿命。
《雷雨》確是才華橫溢之作,在戲劇藝術上臻于完美之境。《雷雨》成功塑造了劇中人物。如果一出戲沒有令人難忘的人物,那么無論它的劇情沖突多么緊張激烈都不過是一時的熱鬧。《雷雨》中的人物是豐滿而復雜的。即如周樸園,曹禺將他歸于偽善卻仍然還要為他分辨出剎那間幻出的一點真誠顏色。而對周沖,曹禺也細心區分著單純與癡憨,讓現實的鐵錘一次次敲醒他的夢。
當然,在《雷雨》中最獨特最耀眼的人物是蘩漪。她是一個最“雷雨的”性格。她的熱情是澆不滅的火。上帝偏罰她干枯地生長在砂上,她的美麗的心靈被環境窒息變成了乖戾。她有一顆強悍的心,她滿蓄著受壓抑的陰鷙的力,她不是所謂的“可愛的”女性,她是辛辣的,尖銳的,她有她的“魔”,她的魅惑性。
《雷雨》具有一種詩意之美。這不單單得自文辭的優美,許多段落被人們反復背誦,也不僅是得自劇中人物詩意的性格,或者也可以說,是所有這一切,包括舞臺提示、角色分析,匯總而后升發出的一種形而上的氣質和品位。
雷雨電影觀后感2
一口氣看完《雷雨》后我心情著實激動了一陣子,可能是近來沉湎于《理想國》等讓人腦抽筋的學術著作,而少看文學作品的'緣故。初中時便想看這部書,因為當時“中學生必讀課外讀物”之類的書目上總有它的名字。可我竟一直沒看,或許是因為我對戲劇不怎么感興趣。看莎士比亞也會因為那些繁冗的抒情長段而厭煩(當然,也有翻譯的影響)。
不看戲劇的原因之一,是里面的場景布置等段落時時提醒我這只不過是一出戲。《雷雨》也不例外。讀到一半時我便想,四鳳一定會死,盡管我不愿意她死。因為她是全劇中最無辜,最惹人憐的人物。安排她的死,既符合她的命運(即劇情的發展),又定會造成極好的悲劇效果。結局也不出所料,只是沒想到死的是三個人。周萍是我一直覺得最難演的,因為他身上集中了太多的矛盾,他是個悲劇人物,卻不易獲得觀眾同情。后來讀曹禺的序時,發現他也這么認為。
我向來不曉得怎么寫書評。以來我實在沒有那種冷靜地讀書,然后站在批判的立場上客觀地分析作品的能力。讀完一本書通常我只能體會一股模糊、激動、復雜的情緒,筆頭想寫什么卻寫不出,悶頭一睡第二天心情平靜又重新開始讀另一本書了。二來我覺得讀文學作品嘛,能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不求甚解也就夠了,不喜歡那些像高中語文閱讀題一樣的分析、解構作品的評論家,更瞧不起豆瓣上一些故作高深的言論。也因為這個原因,我素來對中文系似乎有一種偏見。我覺得中國文化里就講究一個“悟”字,多讀多背多思就是了。正如作者所說:“我對《雷雨》的了解,只是有如母親撫慰自己的嬰兒那樣單純的喜悅,感到的是一團原始的生命之感。”“我很欽佩,有許多人肯費了時間和精力,使用了說不盡的語言來替我的劇本下注腳。”
最讓我喜歡曹禺的,是他序里的第一句話:“我不知道怎樣來表白我自己,我素來有些憂郁而暗澀。”這讓我想到朱自清的“熱鬧是他們的,而我什么也沒有”以及那一代的文人們。
最后小小地自豪一下,《雷雨》是曹禺在南開讀書時開始構思的。
【雷雨電影觀后感】相關文章:
《雷雨》觀后感05-04
《雷雨》初一觀后感08-20
雷雨觀后感(精選8篇)04-01
雷雨觀后感800字04-07
電影的觀后感03-07
電影觀后感01-22
電影觀后感06-16
雷雨觀后感(通用16篇)03-07
雷雨觀后感(通用11篇)10-17
電影《我要拍電影》觀后感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