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通用10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1
相比于現在,似乎古人更看重家族這樣的一個概念,我們在看電視劇時會看到這樣一句話“家法侍候”,這就是規矩。對于古人而言,一個家族的品行教育,離不開家風,這是一種教養,也是很多家族得以延續的根源,就像陳年的老酒,越來越香。一般來說,什么才能延續至今?想必大多數是對人們有益的思想和物件。物件是有形的,有實實在在的價值的,但是思想是無價的,它通過日常的教化深入到人們的骨髓,成為了家族之間人與人的精神紐帶。
說一個比較熱門的劇《延禧攻略》,其中爾晴的兒子福康安,這個孩子在長大以后就如同他的母親一般蠻橫無理。當然,這是個玩笑,或許是編劇特意這么設計的,但是,這也是有現實意義的。吝嗇愛貪小便宜的家長在無形中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影響自己孩子,使之成為一個吝嗇的人。言傳身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大致孩子性格的形成和父母的教化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紀錄片中提到的顏氏一族,有著一本《顏氏家訓》,這是由顏之推在北隋時期完成的,包含了修身,治家,處世,為學幾方面的哲理,這是顏之推一生都在追求的至理,也是他所希望的后代家族應該有的模樣。不得不說,顏氏一族確實出了許多大有作為的名人,這些其實都離不開先人的諄諄教導。
談到今人,或許很少有像顏氏這樣保留著一本書作為家訓,但是作為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大影響孩子的。父不慈則子不孝,這樣的`一句千古名言流傳至今。見過溫文爾雅的人,不卑不亢,溢出身的一身才華卻完全不遭人嫉妒,總之就是相處不厭,是你想成為的人,她的家境很不錯,但是一點也不高高在上,這和她的家庭教育是分不開的。我們無論是貧窮也好、富裕也罷,總有一天會身歸塵土,想要留下點什么?那就留下一點家風吧。孩子的教養絕大多是家庭的原因,不要讓你的孩子毀在自己手上,來看看這個紀錄片,相信收獲更多。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2
最近,紀錄片《家風》上下集在央視播出之后,引發了人們廣泛關注。這部紀錄片夾敘夾議,巧妙地將名物典故、風土人情和現代教育融為一體,為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新時代的公民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有益的借鑒。觀眾假設悉心品味?家風?的文化內涵,逐步感受從“孕育〞到“傳承〞的生命氣息,反求諸己,躬身踐行,自可提升人生境界。
儒家講求修身之道,是活潑潑的富有生活色彩的“百姓日用之道〞,而不是虛無縹緲、莫可名狀的談玄說妙。家風上集以“孕育〞作為題目,向觀眾講述?曾國藩家書?中的平實道理,采用類似山水畫中的“平遠〞透視法,突出儒家圣賢終身堅持不懈的“自得〞工夫。士人君子修身力行,務求平實,切忌好高騖遠。無論富足安康,還是顛沛流離,士人君子都要尊道而行。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那么居之安;居之安,那么資之深:資之深,那么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離婁下?)誠如片中陳述的那樣,曾國藩教育子侄家人,從不誘以功名利祿,而是告誡大家掌握生存技能,磨礪意志,學以明理,報效國家。傳統社會孕育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曾國藩在耕讀傳家的文化氣氛里洞察到“萬物并育而不害〞的勃勃生機,在鄉野村夫的生產活動中體會到“先天而天弗違,后天而奉天時〞的深刻涵義。從孔子“多能鄙事〞到漢儒躬耕自養,從吳與弼“手自簸谷〞到顏元“甘艱苦勞動〞,再到曾國藩寫信敦促家人種蔬養魚養豬,儒家文化一直在“平實〞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誠信經營,鑄就高尚情操。宋明以來,“尊德性〞與百姓日用緊密結合,產生了能夠滿足當時社會需求的民間儒學。民間儒者一方面能夠信守儒學的真精神和真價值,另一方面能夠密切關注普通民眾的生存狀況,不失時機地闡發儒家的道義進而滿足普通民眾的精神需求。民間儒學構成了增進民族心理認同和公共生活規則的根底。由此產生了一大批身份普通、德行卓越的平民儒者。良知當下呈現,自利利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成為圣人。時至今日,許多普通人依然記得“君子以成德為行〞、“圣人可學可至〞、“人無信不立〞等古訓,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成就圣賢品格。?家風?下集中講述了重慶市江津區中山古鎮“方家藥鋪九齡堂〞的職業操守,扶危濟困,施藥救人,誠信經營,惠及鄰里。方聯海是方家藥鋪第十二代傳人,身上擔荷著懸壺濟世、童叟無欺的家業。縱覽古今,無論是大宅門的'“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還是川黔交界的禁售發水米的碑文,無不展示誠信經營的恒久魅力。
忠孝傳家久。家風,下集以“傳承〞作為題目,通過采訪社會賢達、收集名人軼事、探求社會治理的古老智慧,引導人們傳承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片中的亮點之一就是京劇譚門第七代人物譚正巖的講述,他提到祖上以“百行孝為先〞作為訓誡后人的格言警句,培養兒孫的規矩意識,從生活細節入手,做一個有“家德〞的人。長輩撫養晚輩,晚輩回報長輩。人倫情懷縈繞其間,無法割舍。孝道,不僅要求奉養長輩,而且強調尊敬長輩。從個體的心靈感受而言,孝道要求道德主體的反省與自覺,為孝行提供真切的心理支撐,而不能將孝行流于形式,即所謂“忠者,其孝之本與!〞(?大戴禮記·曾子本孝?)古人將這里的“忠〞解釋為“敬〞。敬是孝的根本。真正的孝應當是孝敬。片中,譚孝曾帶著譚正巖等人去看望譚元壽,接受家族傳統的熏陶——“孝和義,于家表現為相親相愛,尊老愛幼,于國那就是報效祖國,國比天大〞。兩千多年來,士人君子“移孝為忠〞,使得家庭家族這個“小家〞與國家興亡這個“大家〞休戚與共,息息相關,開明的統治者“求忠臣于孝子之門〞,將家庭倫理延伸到國家治理技藝,早已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社會共識。今天,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引下,我們應當繼承其中符合時代主旋律的有益成分,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促進文化綜合創新。
廉潔奉公,警示后人。古人遵行孝道,旨在維系家庭倫理。在家國同構的格局中,“熟人社會〞勢必要求廣闊成員廉潔奉公,更好地維護家族和國家的利益。毋庸諱言,古人遵循“學而優那么仕〞的教誨,認為躋身仕途可以光耀門楣。然而古人更看到貪污腐化的巨大危害,主張“臨財毋茍得〞,反對唯利是圖;主張“以義制利〞,反對見利忘義;“以財發身〞,反對為富不仁,賄賂營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士人君子信奉“富潤屋,德潤身〞的準則,當面對個體之利與個體之義發生沖突時,理應成全后者。正如孔子所言:“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清末名臣曾國藩為教育后代,將其在雙峰荷葉堂所建的住宅命名為“八本堂〞,教導子女“居官以不要錢為本〞。
傳承家風,挺立道德主體,求名當求萬世名,計利當計天下利。片中列舉了吳越王錢镠的后人如何在?錢氏家訓?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僅在宋朝就出現了三百五十名進士,近代以來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將近兩百位院士。家訓猶如祖宅珍寶,亙古彌珍。在傳統社會中,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傳承延續的美好風氣。它潛移默化,深入人心,早已成為中華民族強大的精神基因。在探尋中國歷史和社會治理的演進軌跡時,我們不難發現,家風的孕育和傳承,不僅可以為個人的健康成長提供切實保障,更能促成一個家庭、家族甚至地區的持續繁榮。家風不同于宗教誡命和國家法律。它不必借助強力手段,就能到達善世化俗的效果。
今天,我們更應正視理解“國有國法,家有家規〞的時代價值,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制度保證。“家風〞是“人文化成〞的重要組成局部。古人云:“上所化曰風,下所習為俗〞。“風俗〞不是強制灌輸,而是引領時尚,開啟風氣。曾國藩有言:“風俗之于人之心,始乎微,而終乎不可御者也。〞這也正是?家風?這部紀錄片引發強烈反響的根源所在。
有家就有家風。
家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
從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良好的家風,對孩子的成長大有裨益。而那些至今閃耀光芒的家風家訓,對現代家庭教育依然有著很多啟示。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3
央視紀錄片《家風》,對中國人來說,有家就有家風。
從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訓、家譜,到普通百姓父母長輩的一言一行,家規、家教形式不同,傳遞的都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道德準則和價值取向。
"栽什么樹苗結什么果,撒什么種子開什么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紅燈記》里的這些唱詞,也是在告訴我們人的成長與家庭環境、家風、家規等密切相關。
央視紀錄片《家風》,以古代著名家訓為切入口,講述中國著名家族的家風歷史脈絡,以及一個個家族對傳統美德的執著追求,體現中國人超越時代的家族凝聚力與責任感,小美在此推薦給你,值得一看!
曾國藩的家風,其家風文化的核心是勤與儉,曾國藩家書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
顏氏家族中,除了顏之推,主要通過講述觀眾熟悉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闡釋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顏氏家訓》。
錢氏家族中,講述了人們熟知的錢穆、錢偉長的故事,回答了錢氏家族為什么會出那么多院士的.疑問。
通過聚焦譚氏家族中譚正巖的敬業,我們看到了從譚鑫培到譚正巖這個七代京劇世家德藝兼優的家風。
當鏡頭把觀眾帶到重慶的新葉村時,原來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許多路面是由一塊塊石板連接而成,是為了讀書人"足不涉泥,雨不濕靴"而著意鋪設的。
紀錄片自古至今,從城市到鄉村,令觀眾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4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弘揚中華文化首先要弘揚優秀的家風文化。如今“家風”那些事又被重新提起。中央電視臺剛剛播出的紀錄片《家風》,應時、及時。
家風影響著一個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長。萬丈高樓始于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從《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到《曾國藩家書》《錢氏家訓》,這些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紀錄片《家風》選取幾個家族中最具知名度的一兩個成員的典型故事,是其家風教育的縮影。顏氏家族中,除了顏之推,主要通過講述觀眾熟悉的書法家顏真卿的故事,闡釋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顏氏家訓》;錢氏家族中,講述了人們熟知的錢穆、錢偉長的故事,回答了錢氏家族為什么會出那么多院士的疑問。通過聚焦譚氏家族中譚正巖的敬業,我們看到了從譚鑫培到譚正巖這個七代京劇世家德藝兼優的家風。當鏡頭把觀眾帶到重慶的新葉村時,原來在縱橫交錯的街巷中,許多路面是由一塊塊石板連接而成,是為了讀書人“足不涉泥,雨不濕靴”而著意鋪設的。紀錄片自古至今,從城市到鄉村,令觀眾感受到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家風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綿延不斷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風氣。紀錄片從清代曾國藩的家風講起,接著跨越到南北朝,追溯中國最早且有完整文字記載的家訓——《顏氏家訓》。顏氏家族把“讀書做人”作為家風的核心,把先居家盡孝,才能為國盡忠作為家風的要義。接著講述的《錢氏家訓》《朱子家訓》一脈相承,“讀書報國”的家風成就了錢氏家族。“讀書修身”,成了新葉村民的最高理想境界。我們的家風在一個共性家風文化的影響下,每個家族又有其鮮明的家風特征。紀錄片上集開篇講述的是曾國藩的家風,其家風文化的核心是勤與儉,曾國藩家書中出現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勤”與“儉”,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成為曾家突出的家風文化。
紀錄片通過聚焦幾個有代表性的家族來詮釋家風文化和家風傳承,啟發我們思考:優良的家風傳下來了嗎?紀錄片不無憂慮地提示觀眾:家庭結構變了,如果家風在,精神就在,核心價值就能傳承。
片中介紹,按照家族傳統,錢氏家族每有新生兒誕生,就要全家人一起恭讀《錢氏家訓》。這在當下已基本見不到了,但今天的家風教育更強調的是父輩身教的傳遞。家風的傳承,如果只有家訓、包括非常正式的規則文字,還不足以保證家風得以完美的傳承。能讓家風傳承下去的是一輩傳一輩的身體力行。在講到京劇世家的家風故事時,年近90歲的譚元壽每天練嗓子,這是對孫子譚正巖最好的身教。家長的一次身教勝于百次說教,反之家長的一次謊言亦會粉碎對孩子百次的誠信教育。《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里講述的“曾子殺豬”的故事,是今天進行誠信教育最好的例子。從家庭到社會,從做父親到一名黨員干部,都應該從這個故事里悟出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
《家風》的拍攝手法、鏡頭語言、敘事策略等固然重要,但故事內涵顯得更重要,該片從創意到講述,重溫家風歷史,呼喚當下家風建設,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一個講理、禮讓、謙虛的人。
孔子從不寫書,而他和他的弟子討論的話題都是常見的,也是從古書上總結的。可他們卻可以“溫故而知新”,從舊的知識中找到新的理解和體會。有時一個話題可以聊上幾節課,孔子老師也會有時被同學們問得答不出,只能思考,卻不會為學生的問題而惱怒。
子曰:“能以禮讓為國乎,何有?不能以禮讓為國,如禮何?”可見禮讓多么重要,只要禮讓治國,還有什么事辦不到呢?人們要學會禮讓,別人就會尊敬你;國與國之間互相禮讓,戰爭也不會發生;君臣民之間互相禮讓,這個國家民心不會動搖,將堅不可摧。孔子對他人禮讓相待,他人也就以禮相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幾個人走在一起,一定有我的老師。每個人都有長處與短處,要學會謙虛,要相互學習。孔子老師在談論“君子”時,子貢夸他而孔子卻說這是給他戴高帽子。以及談論其他問題時,孔子讓學生們各抒己見,只要有道理,就值得深思。可見孔子是個多么謙虛的人。
走進《孔子學堂》,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一個不同的老師——孔子,他在課堂上與學生們討論,讓學生們學會為人處事的道理,怎樣才算有君子風范,讓學生們在社會上能更好的生活,交到更多朋友。如果每個人都有孔子的精神,那么世界不再有戰爭,各地都有你的朋友,那是多么美好。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5
在您和媽媽的辛勤養育之下,女兒己近知天命之年,我要感謝你們給了我生命和關愛,悉心教導我,讓我感受到這世界的美好,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你們文化不高,但擁有中華民族勤勞樸實、誠實善良的傳統美德;你們不善言辭,但身教重于言傳,讓我從你們的身體力行中感受到做人的基木道德。這些是你們給予我最好的財富。
記得小的時候,您早出晚歸、辛動勞作,日子過得雖然清貧,卻充滿溫馨和幸福。那時您是電氣工程師,常有人對您說,廠里的破銅爛鐵完全可以自己賣掉貼補家用啊,您總是一笑置之說:“破銅爛鐵也是公家的,哪怕一個鐵釘都不是自己的,怎么能拿得心安理得。”您是那樣的樸實,這質樸的品質也一直影響著我。那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早點工作,減輕家里的負擔。
畢業以后,我有幸成為了一名教師。很清晰地記得在我參加工作前,您曾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廉潔方能聚人,律己方能服人。這句話作為我人生的風向標一直陪伴我左右,也成為我為人處世的壓艙石。如果問我在工作中收獲了什么,我會自豪地告訴您,我收獲了朋友、同事、學生的信任和認可。良好的家風,不僅是有形的模仿,更是無形的塑造,您就是我最好的榜樣,造就了我嚴謹謙和的為人處世作風和廉潔自律的修養品格。我也始終秉承好的家風融入好的教學理念,言傳身教培育踐行謙虛好學、廉潔自律和知足常樂的'學習成長環境。
如今,我的兒子桐桐也己長大成人,我也越發懂得傳承家風的重要意義,而您,依然堅持不懈地向家人灌輸淳樸的家風家教。對桐桐,您依舊以自己的方式教育他:教育他要文明禮讓,在公交車上,他會自覺地給老弱病殘讓座位;讓他有仁愛之心,而對大街上的乞討者,他會將自己的零花錢放進乞討者的碗里;“百善孝為先”,告訴他孝道即人道,我工作累了,他會給我捶背;引導他做事情要有條理,上大學的桐桐會統籌安排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在您的熏陶下,桐桐彬彬有禮,學業有成,淳樸的家風如春風化雨,滋養他茁壯成長。
播下了一種行為,收獲了一種習慣;播下了一種習慣,收獲了一種性格;播下了一種性格,收獲了一種命運。您勤勞簡樸的生活之風,循循善誘的諄諄教導,就是我們的家風,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也要像您一樣,給我的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做好家風的傳承。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6
在記憶里,我從小和母親相依為命,同學家的客廳中央都是擺放著漂亮的裝飾品,而我家客廳中央卻一直擺放著一張英俊瀟灑穿警服的相片,媽媽告訴我這就是我的父親,他到很遠很遠地方出差去了,等我長大了父親就會回來。
小時候,每當我看到同伴們在爸爸懷里撒嬌時,我羨慕、沮喪、淚流不止,盼望著自己也有那么開心、快樂的一天。在讀小學時,我一直不理解,總覺得爸爸雖然是烈士,受人尊重,但他在沖進瓦斯爆炸現場時,為什么沒有想到過媽媽和僅僅2歲的我。隨著我慢慢長大,我逐漸明白父親為大家、舍小家,在生死面前選擇了大愛,是個大英雄。當一名光榮的人民警察,是從小就埋在我心里的一顆種子。在各級黨委、政府和公安機關的關心關愛下,現在我如愿以償,成為一名新警,我終于可以驕傲地向父親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觀看了央視《家風》后,我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忍不住要談一點自己的體會和感悟:一是要廣讀書。腹有詩書氣自華,母親經常教導我說:你父親就是一個非常愛讀書的人,你一定要多讀書,從書本中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
母親自己也常說要利用空閑時間廣讀書,書里有很多快樂,很多精神食糧,要做一個有素質的知性女性。在我的成長過程中,經常看見母親在飯后休息時總是拿著一本書、一支筆,一邊看書、一邊把好的'句子和文章記在筆記本上,并經常在省廳、市局發表文章。父親母親讀書的良好習慣深深影響著我,我也熱愛讀書,喜歡寫點小文章。二是要勤與儉。父母的勤奮與節儉在我的老家是出了名的,聽爺爺講:父親在高考的那一年,一件軍大衣,一把竹躺椅就是他的床,為了考出好成績,他每天都學到凌晨1。2點,正是由于他的勤奮才脫穎而出考上警校,跳出農村,吃上公糧。母親的節儉在姊妹中也是出了名,因父親的離去,一直是母親獨自帶我,經濟上的捉襟和精神上的無依無靠并沒有擊垮母親,她刻薄自己,精打細算,給了我一個寬松、舒適的成長環境,和我接觸過的同學、朋友、老師都說看不出我是一個這樣家庭長大的孩子。父母的言傳身教讓我明白了勤奮、節儉、上進的道理。三是要寬待人。母親總是告訴我: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要埋怨別人。做好自己就可以了。當別人有困難找她幫忙時,她總是盡力提供幫助,甚至有時候委屈自己幫助他人,我一直認為母親犯傻。現在我終于理解,正如母親所講: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本來都不容易,不要計較別人的過失和自己得失,吃虧是福,對待他人要寬宏大量。四是要懂感恩。
每當我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不順心向母親吐槽時,母親總會對我說:女兒,你要珍惜我倆現在擁有的一切,當初你父親離開我們時,你不足3歲,我才24歲,組織上為了讓你爸爸安息,盡最大能力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把我從教育戰線改行到公安戰線,并總是盡力幫助我們這個家庭,這么多年我能安心生活工作,你能健康成長、順利完成學業進入宜昌公安都離不開組織的照顧和關愛。我們一定要懂得感恩,要感恩組織、感恩社會。在母親的教育下,我一直也知足感恩,現在我已正式踏入工作崗位,我將以努力的工作來回報組織、社會和需要我幫助的人。五是要盡職責。愛崗敬業、恪盡職守,這一點父親永遠是我的楷模和榜樣。記得在父親犧牲后,母親帶我到父親墓前哭訴:魁魁,我知道你很愛你的工作,也知道你一直以來將群眾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甚至高于你的生命,我一直害怕有一天你會因工作而離開我和女兒,但沒有想到這一天真的來了,而且來的這么快、這么突然,你丟下年幼的女兒和我,叫我今后怎么辦?。從母親的哭訴中我看到了父親對工作的摯愛和奉獻,雖然他很平凡,但是他在我心目中很偉岸。而我的母親雖然是位普通的社區民警,從事著公安最基層、最瑣碎的工作,但她十分愛崗敬業,像父親一樣視工作為生命,常掛在她嘴邊的一句話是群眾利益無小事,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父母對工作的摯愛讓我深受鼓舞,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和他們一樣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的人民警察,無愧于藏藍色的警服和頭頂上神圣的國徽。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7
現在的自行車缺點很多,車胎容易爆,行駛在大路上,容易出車禍,車鏈老是掉等等。所以,我要在未來設計一輛超級酷的自行車。
未來自行車的外形十分奇特,車把上面有一個隱形的屏幕,有很多功能:如果你想去游樂場,不知道怎么走,它就會給你導航到游樂場。還有人機互動功能,如果你想找人聊天,它就會主動跟你聊天,它還知道天氣預報等等。它的功能太多了,我就不再一一列舉了。未來自行車的造型也十分酷,車輪一大一小,前輪才26.3英寸,后輪就是33英寸了,而且車輪里面是空的,可以調節高中低三種速度,最高時速可達75千米呢!
如果下雨了該怎么辦呀?不用擔心,下雨了,會自動從后座椅下面升起一個車篷,這樣就再也不用害怕下雨天被淋成“落湯雞”了。在炎熱的夏天,戴上頭盔,一種涼意立刻布滿全身,立刻就會從睡意朦朧變成精神抖擻,為什么呢?因為頭盔里有一塊制冷芯片,可以讓涼意布滿全身,頭盔右邊有一個按鈕,一按就會有一條橫著的藍屏幕呈現在你的`眼前,藍屏幕可以護眼,還可以放大物體呢!
車把上有一個儀器,可以識別紅、綠、黃三種信號燈,如果是紅燈,它就會發信號給車輪上的脈沖接收器,然后車輪就會慢慢減速,直到停下。
我希望長大了能親手把這臺自行車創造出來,為大家的出行增加一份便利!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8
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但人世間有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山——父愛。讓我無法超越,只有一生追隨,努力靠近。每當想起與父親生前相處的點滴,教我慚愧,催我自新。父親一生平凡,工作能得到領導認可、群眾信任,對子女來說就是最大的財富,可受用一生。
父“關照”塑逆境向上品格。從宜賓師范畢業分配到長寧工作的我滿懷信心,估計應分配到鄉鎮中心校任教。因為,我既是班上團支部書記,又是校三好學生,難道不應高看一眼、厚愛一分嗎?后來才知父親已給我“疏通”關系,分配到“交通靠走、宣傳靠吼、護院靠狗”的三個鄉鎮接壤之地——井江鄉下寨小學。當時之郁悶、苦惱,現在仍記憶猶新。父親知道我一時難以接受現實,晚上回家苦口婆心做思想工作。孩子,你是下寨村考上的第一個師范生,是我的驕傲,也是村上的自豪,難道你就沒有想過家鄉窮的根源在哪里嗎?沒想過用你所學知識改變一下村上百姓的后代嗎?父親的'反復勸導,讓懵懂的我幡然醒悟,爾后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通過一年早出晚歸的教學、家訪、付出,班里數學平均成績從33.3分提高到80.7分,名次一下從全鄉第十二名升到第一名;語文平均成績從56.6分提高到78.7分,名次從全鄉第八名升到第一名,學生人數也從接手時的23人增加到37人,直到3年后離開,創下寨小學教學成績之先河,受到區鄉領導和學生家長一致好評。雖然離開下寨小學三十多年,教學業績仍在家鄉流傳,激勵著一批批后來者。每當憶及此事,心中對父親又增加一份尊敬,是他給初入職的兒子人生一筆寶貴財富,讓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兒子唯一能做的就是叩謝敬愛的父親,讓我學會從平凡做起,困難求真,逆境圖強。
父“另類”立擔當作為榜樣。父親平凡一生當過兵、代過課、賣過布、擔任過鄉管委會主任。不管到那個部門、那個崗位,從未訴過苦、埋過怨,更不要說與組織討價還價、挑肥揀瘦。父親身上發生過這樣一件趣事。任區財政所長期間,一位縣領導到基層檢查工作,父親曾與他同過事,對父親工作較滿意,想與父親吃個飯、聊會兒。父親拒絕了,拿著草帽就下村處理群眾問題去了。事后問父親為什么不去?“吃啥飯,村上農民兄弟還等我去解決一大堆矛盾糾紛,哪有時間閑聊,百姓的事等不起。”父親說得是那樣談定,為民辦事又是那樣堅決。父親工作四十余年,不論在什么崗位總把工作放第一位,群眾事裝心中,從沒因私事耽誤過工作。“踏實做事、清白做人”是短暫一生寫照;“言出必行,事必躬親”是勤奮一生縮影。父親用言行立標桿、樹榜樣,讓子女們一絲不敢在思想上有所放松、行動上有所放縱。唯有一生努力工作、銳意進取,不畏艱辛、不懼犧牲,方可告慰父親在天之靈。
提筆成文、回憶點滴、倉促之間、難表心意,惟能躬耕進取,以不負父親所望!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9
前幾天,我在街上看見到處都有“和睦、尊師、節儉……”等標語,我疑惑不解。今天,學校正好觀看了《弘揚傳統文化,傳承優良家風》的視頻,我終于懂了:家風是融在血脈中的驕傲,是先人從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總結出的家族風氣。街道上貼的宣傳語原來都是祖國的傳統文化精髓。
我迫切地想知道我們家的家風是什么,急忙返身往回跑。我一進家門,正好撞上爸爸,爸爸看我跑得滿頭大汗,就問我:“兒子,你跑這么急有什么事嗎?”我結結巴巴地說:“爸-爸,我們的家風和家訓是什么?”爸爸眨了一下眼睛,問:“你為什么要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訓?”我對爸爸說:“我今天在街上看到寫有和睦、尊師、節儉……的標語后,就想到了我們應該也有家風和家訓吧。”“哈哈!”爸爸笑了起來,接著爸爸把家里人都叫了出來。
正當大家疑惑不解的時候,爸爸從書房里拿出一幅字出來,用手輕輕地摸了摸,鄭重其事地交給我,然后嚴肅地說道:“兒子,請你和姐姐把這幅字打開看看。”我小心地與姐姐一起將這幅字慢慢的展開,只見上面寫著四個蒼勁有力的.書法字:厚德載物。我和姐姐看著這微微泛黃的書法字,陷入了沉思。爸爸說:“他的意思是大地袒露的氣勢和順厚實,君子要像此一樣增厚美德,容載萬物。這就是我們的家訓!你們可要好好琢磨琢磨。”
我想,我們家的家訓應該是讓我們謝家人不斷學習,提高修養,以寬容、良好的品德對待人和事。想到這里,我豁然開朗,和姐姐相對一笑。我在心里暗暗對子說:“從今往后,我要更加努力,不斷進步,爭當美德少年,發揚我們家厚德載物的家風。”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 10
亙古中華,滔滔黃河,在這熱土上奔騰千年。數千年前,中華文明之血,加入了它的怒濤,在其中翻騰、綻放,那華夏之血脈,與此河一樣,千年不斷。
文明之開端,便有宗法。它奠定了中華人對血脈、血緣的重視,家,傳之為族。所以,家有了風骨,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創造了家傳的精神鏈條家風。于是,一些精神上的.巨人無以安坐,為了保傳家風不斷,著手起草家訓。中國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家訓出自五百年來兩大完人之一的曾國藩。曾文正一生清廉,縱后有家財萬貫,亦活得清貧,曾國藩有一名聯曰:養活一團春意思,撐起兩根窮骨頭。前者有主敬之韻,后者有清苦之味。
他這一生不斷自省,不斷提高,品行高潔,端正而傲岸,以身作則樹立榜樣之形象,真正撐起了兩根窮骨頭。而且其后代亦在其諄諄教誨之下,幾乎個個為人剛正不阿,后人仿佛可以在他們身上看到千百年前的曾氏,這便是家風的力量。家風不僅在家族中傳播,亦可播撒大地,再綠江南。其弟子李鴻章自青年時拜在曾國藩門下,深受其家風之熏陶。后來,成了洋務運動的領導人之一,晚晴一代名臣。家之風骨,凌霜傲雪,露出祖輩對子子孫孫似火的熱忱,它使人懂得脊梁要正,芒寒色正,錚錚有聲;它裹挾千古的滌蕩,猛若疾風,一掠千秋,鑄熔于黃河,隨滔滔流水飛越時間的桎梏,在亙古的中華,回響。
【央視教育紀錄片家風觀后感】相關文章:
央視黃河紀錄片觀后感范文05-10
觀央視家風節目觀后感03-22
最新央視蘇東坡紀錄片觀后感范文05-10
央視《鑒史問廉》紀錄片觀后感08-25
央視紀錄片大國工匠匠心筑夢觀后感09-05
央視紀錄片絕筆2啟迪觀后感(通用6篇)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