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時間:2023-06-20 12:25:34 登綺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范文(精選14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范文(精選14篇)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1

  “雙減”政策的出臺落地,使孩子的大部分“補習”時間回歸了家庭,作為家長,不免喜憂參半。通過本次云課堂的.學習,如沐春風細雨,撥開云團迷霧,收獲頗豐。

  協同育人——共育是基礎:這需要家長學會在審時度勢中,與學校形成重要的合作共同體,共同的價值觀和協同的行動力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下一代;賦能成長——學習是關鍵:孩子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第一次做家長的我們始終是學習者,我們要學習如何站在“孩子立場”,尊重孩子的意志和需求,接受不同的生命邏輯和成長軌跡,守護孩子真善美的本真。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2

  講座上的陳默教授詼諧幽默的指出了目前家庭教育中的問題,重點講了家長的焦慮對孩子造成的壓力,我想這不正是我現在遇到的一些問題,同時也講出了小孩的心聲。講座上總結了焦慮的`癥狀,為何焦慮,以及我們到底要如何做。

  在觀看講座之后,我和小孩也達成了幾個小小的約定,每兩周我們會至少去一次圖書館待兩個小時,一起培養閱讀的習慣。每兩周至少去爬一次山,感受大自然的氣息,提高身體素質。關于學習這塊,我們沒有約定任何事情,我相信他自己心里已經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爬山和閱讀都是他不太會主動去做的事情,他開始敢于主動挑戰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我相信學習上他的主動性不會差,孩子需要的是信任和空間。我也給了自己一個約定:放下焦慮,耐心“等”孩子成長。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3

  家庭教育實質是生活教育,核心是讓孩子成人。

  首先要教孩子學會做人,再是學會生活,最后才能學會學習。“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是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我們家長因此要關注孩子心理健康,保障孩子的'睡眠時間,加強體育運動,鼓勵孩子擁有藝術、體育類的興趣愛好。解放思想,更新觀念也很重要。

  對待孩子要更有耐心,同時要提升自己與孩子相處的能力,不能動不動就起沖突。要重點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責任心、主動性、自制力和時間管理能力,這些都需要我們家長在平時的教育中培養滲透。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4

  首先,感謝學校為我們家長爭取的學習機會。聽了鄭老師的正面管教的課,受益匪淺。現將我的學習和大家分享。

  鄭老師對家育正面管教的關心和熱情分享觸動我很深。我學習到了很多。

  第一:早期父母對孩子的品格、性情、心理等培養要比孩子成長的中、后期重要的多。比如我們家長盡最大努力在孩子早期成長中創建好的家庭環境(不一定是物質財富),比如陪伴、關心和參與到孩子的戶外活動中。對培養性情、審美能力、社交溝通能力和情緒管理能力非常重要。

  鄭老師提出的具體方法也是現在很多家長正在做的。比如以4-5人以小組,家長輪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博物館、美術館,都能更好地學習并陶冶情操、拓展視野。

  如果早期成長過程中父母欠缺關愛孩子,缺乏極積溝通交流,中后期孩子出現的問題則更需要第三方介入,比如心理醫生等。

  第二:溫暖的家庭,一個有愛的家是孩子最需要的。而不是更大的房子和更豪華的車。實際操作是,爭取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第三:父母的成長速度要大于孩子的成長速度。家長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更好的和孩子交流,理解他,尊重他。如果仔細聆聽孩子,就會發現很多時候是孩子教育著我們。

  第四:為了更好的做好孩子的引導者,我們家長要學會改變。改變可以是這樣的,在和孩子有不同意見時,或看不慣他的拖拉,他的成績暫時落后時,我們要改變父母以權威去和孩子爭論準是贏家的習慣,勇敢做出改變:可以多嘗試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和孩子一起解決問題。用信任代替焦慮。

  改變還可以是這樣的,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機,不抱怨是非等。

  第五:要教育孩子的價值觀,維護真理,辯別是非,擔當正義。

  要培養孩子做到:有底氣的不懼,有骨氣的不懼,有志氣的不懼。

  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每天通過向上教育,多發現孩子的進步和優點,并及時鼓勵孩子進步。做孩子可靠的.肩膀,孩子會得到更多的自信。這自信來自父母、老師的認可;這自信來自自身知識的累積;這自信來自同伴的一個微笑。

  請讓我們繼續做溫暖的父母,不必做到一百分。但有了心與心的交流,有了和孩子一起學習的行動,我們陪著孩子一起心上善良,通過自己的“知性意行”主動地改變自己,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5

  我有幸觀看了《家庭環境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講座,聽了講座后,收獲很多。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父母應該為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健康成長。假如孩子在適當的贊揚中生活,他就能學會自尊;生活中充滿關懷,孩子心中自然會有愛;假如在平等中生活,他也就學會公道;不斷得到鼓勵,必然會建立自信;生活中缺乏愛,他也會冷漠;假如經常受到羞辱,他自然也就會卑微;若總是得到不恰當地夸獎,必將陷入忘乎所以的自負;耳旁聽到的總是埋怨,他也就會學會了責怪;常常遭到訓斥毆打的孩子,也會對人粗暴;常受到辱罵的孩子,難有文明的語言……著名作家羅蘭的一句話精辟的說明了環境家庭對一個人的影響。她說: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的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了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她還說,形成一個孩子的人格與觀念的,決不僅是書本上的知識或教師的言論,更是環境中的每一房舍`每一草木`每一寸的風沙`每一同伴`每一點滴的生活瑣事和每一項課內或課外的活動。這些激情洋溢的話語無不說明,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人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源于孩子潛在的模仿意識與家長的榜樣作用,因此,家長的個人素質、行為習慣等,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6

  家庭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是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保證。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理應和諧、融洽。盡管有時發生意見分歧,但在原則問題上是團結一致的。在這樣合作、諒解的氛用中,學生不但學會了對人的互助、互愛、合作、諒解,而且孩子的思維意志、能力等也會得到和諧發展,并從中獲得安全感,形成樂于接受教育的自覺性。相反,家庭成員之間形同陌路,處事自私,爭吵不休。這樣家庭的學生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相互關系,形成良好規范,要和睦相處,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治氣氛,父母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樣教人,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這才有助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養態度是良好心理素質形成的關鍵,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父母的教養態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響孩子的行為和心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是父母教育的結果。

  因此,必須大力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提高家長的責任,認識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為子女的成長創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7

  今天我認真聆聽了關于《家庭環境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和《認識青少年抑郁,學會與孩子溝通》的視頻課程,深受啟發,受益匪淺。

  我們的孩子,他們是跨世紀的一代,他們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有些問題如不能及時解決,將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不良的影響,嚴重的會使孩子出現行為障礙或人格缺陷。他們的健康成長,不僅需要有一個和諧寬松的良好環境,而且需要幫助他們掌握調控自我,發展自我的方法與能力。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或塑造了孩子的心理素質水平,因此家庭在提高中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方面要承擔重要責任,也可以發揮重要作用。比如我們要充滿愛、包容與欣賞,讓孩子們喜歡與我們在一起。讓孩子在最困難、絕望時,有值得向往的、留戀的東西;讓孩子在最困難、絕望的時候,知道我們家長會和他們在一起;和孩子們一起去面對壓力,不抱怨,不逃避;讓孩子們在絕望的時候,知道我們愿意幫助他們,學會向我們家長求助,或者向專業機構求助。作為家長的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家庭對孩子的最大保護作用,提高家庭凝聚力,同時和孩子們一起去面對壓力,提高孩子的心理彈性。

  而與孩子的溝通交流是有技巧的,如變命令為商量、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不要總是幫孩子做主、不要輕易否定孩子的想法和做事方法、對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表現出興趣和欣賞、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要在公共場合指責孩子、盡量不要用否定的語氣、說話要注意場合和方式等。每個孩子的學習能力不同,基礎也不同,所以我們要給我們的孩子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對待孩子的學習成績的波動要理性。批評孩子要注意不要超過限度,不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同樣的話。這樣容易引發孩子的反感,反而激發逆反心理。我們要給孩子屬于自己的空間,引導孩子結交積極上進的朋友。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和父母必有一戰,如果孩子贏了,是喜劇。如果父母贏了,是悲劇。我們千萬不要和困難站在一起,打敗自己的孩子。注視孩子的心理教育,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促進他們成才。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8

  最美人間四月天!實驗二小家長學校迎來了兩場別開生面的線上心育講座,增進家校溝通,協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有效防范學生心理健康事件發生得措手不及。

  龐紅衛專家的《家庭環境與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提出從心理特征和壓力模型兩個方面分析了家庭環境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心理特征看,中小學學生的心理特征主要由兩個:時代性和階段性;從壓力模型看,針對如何為中小學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這一問題,提出了兩個理念和四個方法,倡導創建溫馨、健康、友好的家庭環境,家校共同攜手保護孩子們身心健康。

  季蘊辛醫師的《認識青少年抑郁,學會與孩子溝通》提出為孩子建立一個支持性的環境是預防青少年抑郁的關鍵。首先影響孩子情緒的主要因素有四個:家庭、學校、特殊經歷和人際交往;其次是青少年出現抑郁的主要原因:青春期的心理特點和父母對孩子情緒的不良認知;接著是正確應對青少年抑郁的方式: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與孩子溝通需要技巧;不輕易否定孩子,盡量采用單獨的談話式教育;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不輕易將孩子與他人作比較,最好跟孩子一起制定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

  作為一名家長,我聆聽后受益匪淺,充滿著對孩子滿滿的愛,體驗到校文化的另一種教育情懷。身體力行,讓尊重和鼓勵常伴孩子左右,喚醒偉大的家長形象!

  一、給孩子陽光般賞識,讓他的.閃光點如金子般燦爛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

  詹姆斯說:“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道出了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潛藏著被他人肯定的需求。我們每個人都渴望被認可,希望自己的進步與成就能被他人看見。如果這個需求在兒時沒有得到滿足,即便長大后功成名就,心靈上的缺失也無法彌補。

  二、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享受溫馨快樂的人生生命本是一場有限的游戲,越是關系密切的人,越需要通過真誠的溝通走進彼此的內心。和

  孩子站在一起欣賞他的閃光點,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接納他的不足,允許他的脆弱,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不能輕易否定他的未來,要永遠心懷寬容和希望;尊重孩子,變命令為商量語氣,讓孩子感覺到你對他的尊重的同時也養成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平常心靜待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那不一樣的煙火,做家長需要做的是努力給孩子一個健康、美好、安全的家庭環境。

  三、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如果你尊重孩子的個性發展,將孩子的個性、天賦最大極限地發揮出來,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很聰明伶俐。其次,家長還要帶著孩子多讀書,養成好習慣。“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要教會孩子自主學習,在讀書中,孩子可以增加知識,開闊眼界,漸漸地找到自己喜歡的興趣方向,養成自覺讀書、獨立思考的好習慣,這樣也有利于孩子性格的塑造和個人價值觀的養成。再次,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多多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比如帶著孩子去參加志愿者的活動,讓孩子親身體驗一下奉獻所能帶來的幸福感、精神上的愉悅,是物質不能給予的。通過參加這些活動,可以讓孩子體會到幫助別人的快樂獲得自身價值感的滿足。

  最后,家長要保持積極樂觀,敢于接受挑戰,敢于去嘗試,孩子也會在家長的影響下變得活躍快樂起來,也學會了爭取和嘗試。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9

  觀看了各位專家和教授關于家庭教育的講座后,我深受感動。當前社會,教育內卷嚴重、家長普遍焦慮,國家出臺了“雙減”政策減輕孩子學業課業負擔。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才能助力孩子全方位發展。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孩子先成人,再成才;我們需要改變唯學習論、唯分數論的.價值觀;我們需要靜心澆灌,靜待花開。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10

  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我時常反思什么樣的教育和陪伴才是最好、最合適孩子成長的。期待是一種目標,投入是一個過程。學習只是一方面,我們更希望孩子有堅強的體魄和健康的.心靈。

  我們要學著跟孩子交流,在孩子不能完全辨別好壞時,我們可以適當讓他自己去嘗試,實踐見真知!一次真實的經歷遠超千叮萬囑。讓我們以期待為目標,耐心面對,用心陪伴,將孩子慢慢引入一個適合他的軌道。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11

  洪明老師在會上提出,兒童是人,與父母一樣,與成人一樣,有完整的人格,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要尊重他的'意志,滿足他的情感需求,而不僅僅是關注他的學習。現代社會家長存在四個誤區:

  喜歡攀比、注重分數、喜歡搶跑和過度學習,這很容易打擊孩子自信心,只看到孩子的短板,邊緣化德育體育美育和勞育。不是最高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適合的期待才是最好的期待。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12

  為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積極開展學校家長學校教育活動,近期,青島上清路小學邀請了中國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親子教育師,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鄭喜峰教授,為學校家長帶來了《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的線上講座。講座引起了學校家長們的積極反響,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引力課程欄目,將家長們的心得、經驗、感受進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長攜手共同培養孩子成才!

  “雙減”政策落地后,中國的教育模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對孩子的教育,將更加注重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面對全新的挑戰,家長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和壓力。11月18日鄭喜峰教授的《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線上培訓課,讓我找到了滿意的答案。

  通過鄭老師生動形象的講解,我清晰的認識到: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最大保障,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我們作為父母,如何做孩子的“人生規劃師”,做孩子的“學習引航者”,做孩子的“成長引路人”;家長要做終身學習者,才能為孩子樹立榜樣。

  鄭老師的講座,讓我更加深切的體會到,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這讓我想起奧利弗布朗關于教育的觀點。

  1950年,美國的一位黑人父親奧利弗布朗為了讓自己的女兒到家附近的白人小學上學,而向法院,并起訴獲勝。這個案例后來成為了美國司法系統里反對種族歧視的一個經典案例。

  奧利弗布朗提出了一個很有名的觀點,道出了教育的本質,他說: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為社會培養一顆合適的螺絲釘。請記住,這是在上個世紀就提出來的,教育的本質是幫助孩子尋求自己的幸福,記住不是別人,不是社會,不是國家,而是他自己。

  所以,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幫助孩子在未來的生活更成功地尋求自己的幸福。

  當我們知道了這些之后,才能依據孩子自身的優勢,著重培養孩子成為最好的他自己所具備的各種能力,不僅包括終身學習的`習慣,還有思維能力的訓練、其他軟實力的塑造:思維習慣、批判性思維、溝通能力、領導力及團隊合作能力、全球視野、適應性和探索能力、決策能力、創造力,抗挫能力等。家長要真正以欣賞、平和的心態去看待孩子的一切,不要把目光全盯在分數上,著重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這樣孩子的習慣越來越好,能力越來越強,“不用揚鞭自奮蹄”,從而成長為孩子自己喜歡的樣子。

  這次家長學校線上培訓,是家校共育一次很有意義的嘗試,更是一場及時雨,化解了我心中的疑惑,讓我在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更加自信從容。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13

  為解決家長教育孩子中的困惑,積極開展學校家長學校教育活動,近期,青島上清路小學邀請了中國青少年綜合素質教育導師、家庭教育指導師、親子教育師,中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鄭喜峰教授,為學校家長帶來了《家校共育賦能成長》的線上講座。講座引起了學校家長們的積極反響,學校通過家長學校引力課程欄目,將家長們的心得、經驗、感受進行分享。希望能和家長攜手共同培養孩子成才!

  小家是家,國家亦是家,雙減背景下,家庭教育要心懷“國之大者”,承擔起培養孩子的主體責任。因為站在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的高度,讓家長好好學習,讓家庭發揮作用,才能為國家培養可堪大用的棟梁之材,通過學習《家校共育賦能成長》講座,我有以下感受,與各位家長分享。

  一是在行動層面,家庭教育應做到“學”而“思”

  學無止境,“雙減”背景下,對“學”的理解不應僅局限于課本,社會課堂、家庭課堂相比于學校課堂范圍更廣闊,知識更豐富,呈現形式更生動,更利于孩子接受。所以家庭教育應將眼光放長遠,由父母當孩子的老師,也學著老師的樣子,抽空多備備社會教育、家庭教育、挫折教育的課,多為孩子上一節有意義的素質教育課,為孩子“松”增加作業、趕赴培訓班的“綁”,“開”增長見識、提高素質的“窗”。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常用這句話與孩子溝通,課堂中孩子都瞪著眼睛在聽,唯有那些善思考、愛琢磨、凡是問個為什么的孩子,才能快速讓知識入腦入心,不迷惘、不懈怠。所謂“學”“思”結合,應該在家庭教育中營造一種共同思考、相互幫助的氛圍,打破家長式、管教式溝通方式,放低姿態,站到孩子視角,引導孩子思考將書本枯燥的鉛字轉化為現實看得見、摸得著的事物、人物,讓孩子成為主角,主動思考、主動作為,才能將“減”下來的時間,充分利用到培養“加”上去的能力中來。

  二是在思想層面,家庭教育應做到“信”而”行”

  “信”,做信念堅定的共產主義接班人。身邊有因為孩子引導方式不當,而導致負面結果的例子,甚至結局令人掩面而泣,這與家庭思想教育缺失有很大關聯。當四名朝氣少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在天安門廣場吶喊“請黨放心,強國有我”時,孩子很激動,也跟著說了一遍。那時我感覺孩子是有所觸動的.,“愛黨、愛國”的思想意識已經萌芽,需要進一步正確引導。當下,在學校大抓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家庭也應該注重理想教育、信念教育,“雙減”后的父母陪孩子品一篇勵志小故事、觀一次紅色教育展、寫一篇深刻讀后感,幫助孩子回眸黨領導人民齊心協力浴血奮戰書寫的百年歷史,讓孩子做堅定共產主義理想的奮斗者,而非隨波逐流的物質人,也就不會出現遇事否定自己、心理負擔過重而導致的極端行為。而這一切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父母做長期規劃,找到與孩子的共鳴點,逐步融入到家庭教育中來。

  “行”,做起而行之的行動派。所謂“知行合一”,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說認知實踐是密不可分的。我認為教育成果,應以孩子未來是否能正確的“行”為檢驗標準。家庭中,應多些為人處事方面的教育,多些挫折教育、多些情商教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從人格塑造、能力鍛造上,在人生“行”的方向選擇上作出有價值、有意義、不偏離軌道的判斷,讓孩子實現光榮與夢想,我想這也正契合了“素質教育”、“雙減”最本真的目的。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 14

  陳默老師分析了“雙減”教育新政下父母焦慮的癥狀以及產生原因,深入淺出地講述讓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為和觀念。一直以來,我們秉持“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的教育觀念,這是錯誤的`。孩子們就像花兒,不同的孩子就像不同的花朵,擁有著不同的花期,父母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和支持,靜待花開就好!過度地催逼孩子、不自覺地拿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不僅使自己焦慮,還給孩子帶來焦慮和壓力,這對孩子的身心成長很不利。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溫柔以待、快樂成長!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相關文章:

協同育人共筑未來觀后感(精選27篇)06-20

協同育人共筑未來觀后感(通用13篇)11-15

協同育人共筑未來觀后感(通用18篇)04-20

協同育人共筑成長觀后感(精選15篇)05-24

協同育人共筑未來觀后感范文500字(通用8篇)11-15

家校共育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后感(通用7篇)11-14

家校共育協同育人賦能成長觀后感范文(精選18篇)07-10

協同育人賊能成長觀后感(精選7篇)11-14

家校共育,協同育人觀后感(精選17篇)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