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通用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1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正在江蘇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廣東衛視及多個網絡平臺熱播。它是按照不同的板塊通過不同的故事展現不一樣的情懷。《我們這十年》這部劇通過十一個篇章分別展現從2012年到2022年這十年來我們國家和人民在各行各業和各個領域所取得的成績。該劇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充分展現了十年間,我們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演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自豪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
精神需要傳承,語言要會表達。《唐宮夜宴》篇講述作為鄭歌的舞蹈編排總導演陳冉,在疫情的背景下,各個舞蹈團都舉步維艱。陳冉從博物館中的唐俑身上獲得靈感,她凝視唐俑,用心靈和她們對話,終克服了重重困難,將《唐宮夜宴》編排出來并贏得了大眾的喜愛。這說明高雅的藝術也可以用平易近人的方式來表達,不一定非要用專業、高雅但觀眾看不懂的方式去傳達。要充分考慮到觀眾的接受度和共情感。傳承文化,傳遞情感,傳送仁義禮智信!身為基層干部,作為人民群眾與黨和政府之間的連心橋,我們就是要用人民理解的、通俗易懂的話語宣傳國家政策,讓群眾更深層次的理解。
克己奉公,牢記使命。《一日三餐》篇,劇中的蔡五味和蔡云是一對父女,蔡五味靠自己祖傳的好手藝經營一家腸粉店,因為良心經營和高超的廚藝,一直受到周邊鄰居和老食客們的青睞和光顧。但他和女兒蔡云關于店鋪的經營理念有很大的分歧:父親覺得只要自己的腸粉是良心制作,讓老鄰居和食客可以吃好一日三餐,至于賺多少錢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良心過得去;而女兒蔡云認為,做生意就是要賺錢,畢竟每天的經營成本很高,要滿足那些高大上的食客需求,尤其是那些公款吃喝的政客和政商界的高端宴請。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父女倆一拍兩散:父親繼續經營以腸粉為主的早茶店,而女兒則開起了高檔酒樓。隨著黨中央八項規定的嚴格落實,所有鋪張浪費的公款吃喝行為都受到嚴格的處分和處罰。身為基層干部,要牢記杜絕鋪張浪費,嚴禁用公款做私事、吃喝,牢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己奉公,一心為民。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2
近日,由毛衛寧擔任藝術總監的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在廣東衛視、東方衛視、浙江衛視和江蘇衛視聯合上星播出。該劇用11個單元劇的形式,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時代巨變。
首先,這十年是在時代大變局下中國社會發生舉世矚目變化的十年,也是中國人民奮斗歷程值得禮贊的十年。全劇從不同的視角,以奮斗為主線,展現出極具煙火氣的時代畫卷。十年,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可謂短暫的一瞬,但是,在3650個日日夜夜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至2022年,劇作熱忱描繪新時代宏偉氣象。該劇以當代生活切面為突破口,以各行各業從業者原型和他們真實經歷為基底,講述“我們”自己的奮斗故事。鮮明的主題立意,新時代帶來新生活、新風景,特別是身邊人、身邊事,自然而然的“代入感”,勾畫了一幅幅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兒女踔厲奮發、砥礪前行的中國圖景。
其次,《我們這十年》從小人物的生活和工作的場景出發,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展現出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提升的美好過程。廣東人愛吃早茶是遐邇聞名的,在吃早茶的時候腸粉又是經常必點的食物。《一日三餐》講述了靠平民美食腸粉發家的蔡五味(侯勇飾)為了解決女兒蔡云(焦俊艷飾)的經濟困境,將腸粉店改為高檔酒樓,卻沒能如愿以償,隨后將高檔酒樓恢復成腸粉店、做家常菜重獲老百姓喜愛的故事,可以說,《一日三餐》的內容相比其他單元更加接地氣,具有人間煙火氣,全劇演員專門學習粵語,日常對話都用廣東話交流。真實還原當地政商關系的變化,百姓對于美食的情懷,充分感受到劇情溫馨治愈,整體的質感令觀眾過目不忘。特別是國家一級演員陶慧敏、任正彬等戲骨大咖的加盟上陣,使電視劇好看、耐看。《前海》通過香港青年葉舟與夢工場事業部主任項海一起互相扶持,互相成就的創業故事,書寫了新一代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的精神風貌。
當然,《我們這十年》并非主要集中在粵港澳大灣區,而是囊括祖國各地,中原地區河南的《唐宮夜宴》;以鄭州舞劇院《唐宮夜宴》節目的創作為原型,塑造了陳冉、易文艷為代表的新時代文藝工作者形象;《堅持》講述了社區工作者譚靜的疫情防控故事,聚焦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的眾生相,展現了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動人事跡;《熱愛》的故事把我們帶到了遙遠的新疆,發掘少數民族地區少年的足球天賦,幫助少數民族少年改變人生軌跡、致使生命出彩的故事;《沙漠之光》則通過祖國建設者陳宇的海外援建故事,反映了共建“一帶一路”的累累碩果;《西鄉明月》通過基層警察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的斗爭,表現掃黑除惡10年來取得的戰果;《未來已來》譜寫了兩代科研工作者磨合互補、實現5G技術突破,讓中國標準得到世界認可的艱難收獲;《理想生活》通過華僑女孩阿香和“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的國際商貿故事,表達中國同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愿景,等等。這些發生在大家身邊故事接地氣,有溫度,自然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該劇塑造的鮮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形象串聯起中國故事,從十年奮斗之人感受十年發展之變。既有從小人物個體角度對心靈深處的探微,又有從時代高度對人生百態的俯瞰,生動地詮釋這十年發展變革的非凡歷程。
再次,《我們這十年》作為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在主題意蘊、故事結構、人物塑造、視聽風格等要素的基礎上,確立主旋律的基調,更要在傳遞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播撒中國精神方面有所突破。這一點該劇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在節奏和結構上創新亮點很吸引人眼球。自2020年以來,“時代報告劇”概念誕生,《我們這十年》同樣采取單元劇的形式,對真實案例進行加工,以小切口表現大主題,多個導演分頭指揮,多個明星分工合作,主創團隊集思廣益,有限的篇幅里把故事講深、講透,使觀眾能看著片子為之哭、為之笑、為之感動、為之自豪!
據悉,該劇海外發行團隊和本地運營的字幕團隊日夜奮戰,讓20多種語言同步翻譯上字幕。還將在海外20多個頻道播出,將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可以肯定,《我們這十年》將用我們新時代的國際化表達,更好地唱好“中國好聲音”,讓世界了解中國,認識中國,幫助各國人民更好地 “讀懂中國”。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3
從劇名來看,國家廣電總局迎接黨的二十大重點劇目、浙江華策集團出品的時代報告劇《我們這十年》以“我們”為敘事主體,以“這十年”為時間場域。看過《我們這十年》之后,深感創作者對“我們”的人稱命名和意義建構有深意存焉、有新意存焉、有心意存焉。“我們”是一種集體指稱,但劇中的“我們”并沒有因此消解了一個一個具體的“我”,恰恰相反,全劇著意從一個一個具體的“我”來構建作為集體的“我們”,從而使得“我們”既厚重又鮮活、既深刻又生動。在“這十年”的時間場域和與之相伴隨的空間場域里,這一個一個具體的、鮮活的、生動的“我”,構建起十年來豐富、深刻、立體的“我們”。眾所周知,《我們這十年》的“十年”,不是簡單的時間描述,而是新時代的同義詞,具有宏闊的史詩意涵,具有富于新的歷史特點的審美意蘊指向。《我們這十年》一個鮮明的特質,就是由詩的“我”、詩的“我們”,藝術地構建起“史”的“這十年”。如同片尾曲中所唱:“這封信給煙火中寫故事的人/寫如何勇赴這平凡的生活”“寫故事多輝煌/以螢火的光”,《我們這十年》首先立足描繪平凡的人間煙火,著意刻寫一個一個具體的'“我”身上“螢火的光”,由此來點亮時代之光,自然地呈現出新時代中國故事的輝煌。
由這一藝術特色出發,《我們這十年》選取單元劇模式便有效實現了內容和形式的有機融合。因為單元劇模式可以突破電視連續劇單一主題的敘事限制,從而可以在多個主題之間自由切換、閃轉騰挪,極大地擴展了具體的“我”的多樣性、廣泛性、豐富性、代表性。雖然單元劇模式已經有《功勛》等精彩前作,但《我們這十年》中的“單元”,圍繞由一個一個具體的“我”到“我們”再到新時代十年“詩”“史”相融互文的藝術創造,依然成功構建起了自己的“單元宇宙”,人物譜系鮮活,情感世界豐富,精神境界飽滿,意義內蘊深刻。
《我們這十年》全劇分《礪劍》《一日三餐》《唐宮夜宴》《堅持》《熱愛》《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心之所向》《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十一個單元,每一個單元都通向一個新時代的歷史現場,每一個歷史現場都塑造了由一個一個具體的“我”構成的“我們”。《礪劍》之于強軍,《一日三餐》之于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唐宮夜宴》之于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之于抗擊疫情,《熱愛》之于民族團結,《前海》之于粵港澳大灣區,《沙漠之光》之于人類命運共同體,《西鄉明月》之于法治建設,《心之所向》之于鄉村振興,《未來已來》之于科技強國,《理想生活》之于對外開放,十一個單元所涉及的,都是具有新時代十年鮮明時代特征的宏大主題,但這些宏大主題,都不是架空的、抽象的,而是借由一個一個具體的“我”娓娓道來的,都是通過一個一個具體的歷史現場生動闡釋的。
而由宏大主題到具體表達,由厚重到鮮活,由深刻到生動,由“史”到“詩”,并不是講一個具體的故事就能夠輕輕松松實現的,而是必須具有藝術轉化的路徑和能力。同時,“具體化”表達并不是要消解和遮蔽時代精神,而是要使時代精神具有代入感和共情力。一個一個具體的“我”,必須在具體的歷史現場里藝術化為生動的人物形象,同時又要在一朵朵“浪花”中見出時代大潮。《我們這十年》在這方面的探索令人印象深刻。
以《一日三餐》單元為例。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這樣一個“硬核”主題,如何找到具體的“落點”?創作者巧妙地將其與日常生活融通起來,通過一家名為“一日三餐”的腸粉店店主五味叔和女兒在老街改造過程中關于餐廳經營理念的沖突,以及天天光臨的熟客老白、老醋、閆伯、丁娘娘之間的議論和故事,特別是“八項規定”出臺后由腸粉店“升級”而來的“皇家鮑翅”經營慘淡、最終回歸“一日三餐”的百姓情懷的轉變,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奢靡之風的危害等進行了展現。五味叔作為核心人物,將舌尖上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古街改造、商道與貫徹落實“八項規定”精神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方面有機結合起來。再如《唐宮夜宴》單元。以河南衛視引發全民熱潮的現象級節目《唐宮夜宴》的創作傳播為藍本,以鄭州歌舞劇院首席演員小艷、編導陳冉為中心,將藝術與生活、愛情、家庭的關系,與市場、流量的關系,與院團改革、發展的關系編織進敘事文本之中,特別是圍繞《唐宮夜宴》創造性突破的臺前幕后構建戲劇沖突和敘事動力,極其生動地凸顯了優秀傳統文化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時代文化景觀,以及這一文化景觀之下小艷們、陳冉們等文藝工作者的個體情感、內心沖突、藝術追求、精神狀態。《熱愛》單元中,因為偶然原因遠赴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加尕斯臺鎮中心校擔任體育教師的張雷,將觀眾的目光吸引到熱愛足球的各族孩子們身上,張雷在經歷過巨大的思想波動之后,最終選擇留下來,不斷克服語言、文化、習俗、生活等方面的差異,主動與孩子們打成一片,并最終帶領孩子們奪得冠軍。新疆的獨特的民族文化、孩子們對足球的熱愛、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美好景象,在《熱愛》中伴隨張雷的心路歷程得到極具感染力的呈現。《心之所向》單元中,由立志在城里創業到因為種種原因回村創業的“糧二代”李心遙、方新桅,引入規模化經營模式和高新技術,以“農創客”的新形象帶來鄉村振興的新氣象。值得注意的是,幾乎每一個單元都注入了喜劇元素,進一步增加了主題表達的生動性、感染力。
由這一個一個具體的“我”音色各異的不同“聲部”,《我們這十年》譜寫了“我們”的新時代交響。十一個單元,構成了新時代交響的十一個生動樂章。雖然每一個樂章都各有特點,但作為整體的交響卻并不零亂和蕪雜,究其原因,就在于這交響有一個鮮明的主旋律,那就是在新時代十年中國社會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的時代語境中,中國人在追求美好生活之路上凸顯出來的精氣神。對這份與每一個中國人相貫通的精氣神的生動呈現,使得《我們這十年》具有了強烈的當下性和代入感。由此可以說,《我們這十年》,確實是“我們”的,確實是“這十年”的。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4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由不同編導創作的十一個單元劇組成,在時空場域、敘事策略、人物塑造、鏡頭語言等方面各具藝術特色。這十一個單元劇既能獨立成篇,亦能串聯成珠,這種類散文化的整體架構,以“形散神不散”的精神內涵,指向共有的藝術特性——真實性與現實性,全劇通過“以小博大”的藝術手法,彰顯了“非凡十年,奮斗有我”的主題立意。
《我們這十年》沒有正面強攻重大事件和顯而易見的發展成就,主創以平視的鏡頭,聚焦了軍人、教師、農創客、創業青年、小吃店老板、劇團編導、援外建設者等我們身邊的平凡人物,從生活中淬煉原型人物的奮斗經歷,通過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產生的思想、心理、情感共振,完成該劇對于主旨立意的藝術訴求。在《前海》中,觀眾從一個香港普通青年葉舟的勵志之路,看到了香港回歸后,在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香港同胞擁有和內地年輕人一樣實現“中國夢”的機遇。在《一日三餐》中,似乎看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有關反腐倡廉的重大事件,但觀眾卻由蔡五味腸粉店父女經營理念之辯,通過“一日三餐”腸粉店由高檔酒樓改回大眾小吃店的劇情演繹,展現了從嚴治黨的“八項規定”對于中國社會各階層產生的深遠影響。在《礪劍》中,以男主帶領官兵歷經艱苦的實戰化訓練,重振老虎團雄風的情節敘述,反映了新時代裁軍、科技強軍等一系列軍改措施,看到了中國軍隊從戰斗力到精神面貌帶來的深刻變化。在《心之所向》中,藉由回鄉女青年“農創客”的形象塑造,揭示了“新農村建設”時代背景下,中國農村正以“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的嶄新風貌,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回鄉創業。
如何講好十一個故事,做到平凡不平淡,這是最難的。該劇的突出藝術特色在于“寫人”,既以小切口拉近與主人公的距離,又以繁華都市、偏遠邊疆、沙漠異域、市井百態、鄉土風情等迥異的時空場域營造,給觀眾帶來熟悉下的陌生感而增強觀賞期待。看了《熱愛》,你才發現在新疆的邊遠鄉村,還有這樣一群熱愛足球的純真孩子,其中不少的孩子通過執著的努力或走進了職業足球俱樂部,或邁進了高校的大門,在觀看時自然地融入了孩子們的足球世界,被孩子們夢想成功的笑臉所感染。看了《一日三餐》,嶺南腸粉的傳統制作工藝,仿佛有了“舌尖上的中國”對美食探秘尋幽的意境,有一個普通老人對傳統美食文化的堅守。看了《唐宮夜宴》,一下了解了主創抓住熱點現象背后揭秘的良苦用心,挖掘了轟動一時的舞蹈“唐宮夜宴”,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精髓在賦予當下審美后煥發了勃勃生機。榨干水分的十一個強情節故事以平凡中見奇雋的藝術構思,使全劇在新時代的昂揚精神中,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該劇將人物塑造與時代背景緊密勾連,強調人物之間的相互賦能。在《前海》中,香港創業青年葉舟,與深圳前海夢工場項目部主任之間上演了一段“千里馬遇伯樂”的佳話。在《熱愛》中,青年體育教師張雷在新疆伊犁加尕斯臺鎮中學“支教”中,被孩子們對于足球的熱愛所打動,孩子也對這個漢族青年足球教練的認真執著所感染,孩子們通過努力實現了夢想,改變了命運,老師張雷也找到了自我價值實現的土壤而扎根于此。該劇正是通過這種彼此賦能的人物塑造,讓螺旋上升的正能量隨著劇情推進不斷累積,通過量變至質變的勵志劇情演繹,將“奮斗有我”的小我,裂變成“非凡十年”中無數懷揣“中國夢”的共我,這種類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移情、通感的藝術手法,在達成觀眾與劇中人物的心靈契合中始終產生著共鳴。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在“寫人”中,非常注意以第三者的站位視角,以帶有弧度而非直線型的敘事策略,多方位講述故事,立體化塑造人物。在《沙漠之光》中,中國光伏發電建設者們在北非沙漠克服種種困難,為當地村民送去光明。主創沒有簡單“以我為主”去鋪陳劇情、刻畫人物,而是引入“第三者”哈桑,通過哈桑父親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他和爺爺相依為命,經濟拮據而又舍不得賣羊的情節刻畫,從側面映襯了中國人到來后村子的變化。以村長為首的部分村民經歷過所謂西方援助者的幫助,最后留給他們的是連棉花都無法種植的一地雞毛,只有中國人不僅給他們建了光伏發電站、打了水井,更可貴的是保護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這種通過第三者觀察視角,對于中國“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解讀,更加具有藝術層面的說服力。在《前海》中,以香港普通中年夫婦“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感視角,見證兒子葉舟屢敗屢戰的創業之路。羅嘉良與柯藍精湛的演技,將東方人內斂的情感表達,細膩而富有層次地刻畫出來。這種情感站位的第三視角,在接地氣的粵語臺詞、富有煙火氣的市井生活場景中,更凸顯了香港青年的奮斗精神。
該劇還以劇中人物真實的內心寫照直面了我們這十年社會轉型發展中遇到的困惑與問題。《熱愛》通過男主視角,真實再現邊疆“支教”現實與理想的距離;《唐宮夜宴》訴說了傳統文藝團體在改制與市場沖擊下的痛苦轉型;《礪劍》更是直面軍改前部隊存在的“人浮于事”等問題。不回避問題正是為了展現劇中人物對于理想與信念的堅守,真實呼應該劇“非凡十年,奮斗有我”的敘事主題。
正如《唐宮夜宴》單元劇中,女主通過博物館中唐俑帶來的啟發,將中國傳統文化賦予現代審美,從而編排出轟動世人的“唐宮夜宴”舞蹈一樣。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準確把握了當下觀眾的審美趨勢,從題材選擇、藝術呈現、傳播路徑等方面,以十一個平凡而不平淡的故事見證了這十年中國人的精神向度,對于主題性影視劇創作帶來了新的突破。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5
2012年到2022年是非凡的十年。這十年,中國的變化舉世矚目,這十年,中國人的奮斗歷程值得禮贊。《我們這十年》立足十年輝煌成就,聚焦十年里的“我們”,圍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國防和軍隊建設、外交等方面的11個主題,采取“單元組合式”結構,將新時代國家在各個領域發生的巨大變化,概括提煉成11個故事,進行全面展現。
《一日三餐》《心之所向》《礪劍》《熱愛》《未來已來》《理想生活》《前海》《沙漠之光》《西鄉明月》《唐宮夜宴》《堅持》……在“我們這十年”作品主旨的統御下,該劇多維聚焦,全線出擊,11個單元圍繞11個重大時代命題,將蓬勃宏大的時代發展圖景轉換為真實生動、鮮活可感的現實生活故事,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題、小人物折射大時代,對新時代中國重大發展成就進行集中巡禮。在創作格局、題材視野和敘事角度上,該劇從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高度出發,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全方位回顧黨的十八大以來建設發展的輝煌歷程,為作品賦予了海納百川的深度、廣度、力度與溫度,具有宏大的歷史視野、高遠的創作格調和強烈的現實意義。
無論是開腸粉店的老板,還是勇攀藝術高峰的舞蹈演員,或是堅守在邊疆的足球教練,以及警察、軍人、海外建設者、科研工作者等,《我們這十年》中的“我們”是新時代的見證者,也是新時代的創造者。該劇以當代生活切面為突破口,以各行各業從業者原型和他們的真實經歷為基底,講述“我們”的奮斗故事。全劇在單元故事的題材類型、開掘角度、地域和人物選擇上注重多樣化與均衡性,既展現城市風貌,也表現鄉村新風,既涵蓋黨政軍學民,又覆蓋東西南北中,既主題鮮明,又百花齊放,勾畫了一幅新時代背景下中華兒女砥礪前行的中國圖景。
蔡五味家從高檔酒樓恢復成腸粉店,反映出八項規定帶來的中國新氣象;農創客李心遙回村種糧,譜寫了投身鄉村振興的青春之歌;陳劍鋒帶領猛虎團淬煉礪劍,熱血展現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漢族教練張雷與新疆學生一同追求足球夢想,詮釋“民族團結一家親”;沈屹、樊星兩代通信技術工作者磨合互補、攻堅克難,實現5G技術突破,讓中國標準得到世界認可;阿香與彼得曹的國際商務故事,再現中國人民和全球友人在義烏這座新興而開放的商業城市的共贏發展;夢工場事業項目部主任項海護航香港創業青年葉舟,共同書寫大灣區創業故事;中國建設者陳宇遠赴北非,攜手當地人民在沙漠共建光伏電站;刑警程光輝與村霸周大齊正邪交鋒,深刻詮釋公平正義是法治的靈魂和生命;陳冉等新時代文藝工作者艱辛付出,共同打造“爆款”舞蹈《唐宮夜宴》;社區工作者譚靜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從她的視角看疫情影響下的眾生,展現出全國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濟的精神風貌——這些從波瀾壯闊的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故事,演繹的正是我們這十年中生活的波瀾壯闊。
值得稱贊的是,該劇在展現人物昂揚奮斗歷程的同時,不回避現實的磨難考驗,人性化展現他們的抉擇和成長。《唐宮夜宴》中,易文艷、林蓓蓓從離開到回歸的選擇揭示了舞者面對現實的職業困惑,陳冉創意編排的舞蹈從競賽淘汰節目到全民爆款的轉變則引出了對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和文藝為誰服務這兩個文化問題的思考。《熱愛》中,應聘到新疆某中學的漢族教練張雷本是一個空有理論、不會踢球,時刻想調走的“過客”,卻在與當地人交流互動中逐漸成長為堅定留下來,幫助新疆足球少年改變人生命運的人民教師。他的話不僅道出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也說出了無數奮斗者的心聲:“往往困難的事,才是最值得做的事。”
新風貌、新奮斗、新精神;接地氣、有溫度、有共鳴。《我們這十年》通過塑造鮮活、有生命力的普通人形象串聯起中國故事,從十年奮斗之人感受十年發展之變,真實展現了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的美好歷程。既有從新時代高度對人生百態的俯瞰,也有從個體角度對心靈深處的探微,以人物多樣、類型兼備的風格手法,讓現實題材劇顯示出縱深感和延展度。可以說,這是一場真正扎根生活、直面人生的全景藝術再現,這是真實的、具體的、可感的、發展的“人的歷史”。
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要在主題意蘊、故事結構、人物塑造、視聽風格和時空情境等要素的基礎上樹立中華美學風范,其中就包含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新時代的精神氣質和中國人的風骨情懷。
《一日三餐》開篇用石磨手工磨米漿做腸粉、聽粵劇、吃早茶的嶺南生活鏡頭,展現熱氣騰騰的市井煙火氣;《沙漠之光》里,異域風情與中國文化交織,茫茫大漠與光伏電板共生,形成了新奇壯闊的視覺美感;《心之所向》從依山傍水、粉墻黛瓦、魚米豐登的江南村落緩緩開卷,寓以耕讀傳家、稻米為本的信念,鋪展出綠水青山、詩畫江南的大美中國;《唐宮夜宴》中,憨態可掬的唐俑小妹用嘻嘻哈哈、熱熱鬧鬧的“時空穿越”方式詮釋唐韻古風,讓傳統文化活了起來……《我們這十年》既有現實主義的寫實白描,又有浪漫主義的文化寫意,體現出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崇敬與弘揚。諸如“腸粉的根在街頭巷尾,腸粉的魂在老百姓的舌尖上”“一個舞蹈有它的生命力,參賽和拿獎不是終點,觀眾和市場才是”“做人不能光想著贏,也要經得起輸”等,劇中的人物感悟字字珠璣,充滿了人生況味和生活哲理,在時光歲月中浸透出歷久彌堅、激蕩人心的情懷,余韻悠長。
現實題材電視劇高質量發展,要牢記初心使命,心懷國之大者;要堅守唯物史觀,把握時代主題,書寫人民史詩;要站穩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基于此,《我們這十年》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有力度、有溫度,是對中華美學精神的傳承與發展,彰顯了中國氣魄。作品為現實題材影視創作賦予了新時代的審美風范和文化氣象,必將在中國電視劇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觀后感】相關文章:
電視劇我們的四十年觀后感11-07
最好的我們電視劇觀后感10-17
電視劇《最好的我們》觀后感05-16
電視劇相愛十年觀后感07-24
相愛十年電視劇觀后感01-22
相愛十年的電視劇觀后感03-10
結婚十年電視劇觀后感08-09
電視劇《相愛十年》觀后感09-02
電視劇《相愛十年》的觀后感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