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雞年春晚觀后感
春晚作為全民精神大餐,需要溫情,更需要感奮。下面是雞年春晚觀后感,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2017年雞年春晚觀后感一:
不知從何時起,除夕晚上看春晚成了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的一道幾乎不可或缺的“年夜飯”。春晚到龍年,已經走過了三十個年頭,成一代一代人心中的記憶。但是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對春晚的質疑聲越來越大,越來越多人發出了各種不同的聲音。
從半年前就開始熱熱鬧鬧的舉辦我要上春晚欄目,春晚前,各種小道消息那各路每天窮追不舍,甚至在開播前的《一年又一年》節目里探班,都讓人充滿期待。播出之后,卻是一大片的批評之聲。我們不禁要問怎么了,為什么一年比一年耗資多的春晚,收獲的贊美卻大不如從前了呢?
今年的春晚一開場給人的感覺是很好的,喜慶,熱鬧,溫馨,還有從開場就開始的強大的舞美設。但是從第一個開始的語言類節目,就讓人感覺到,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有些弱勢,四個歌唱演員表演相聲,本來應該起到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節目卻讓人覺得雜亂,笑點勉強,沒有發揮到歌唱家的強項,反而他們的歌聲讓人覺得在節目中突兀,嘈雜。從第一個語言類節目就表現出了弱勢,在數量上,也不如以前的幾屆春晚。質量上,從演員來講,以前的幾位老演員唱大戲,節目里配幾個新演員,對于像我這種笑點低的人來講,還是笑了不少的。蔡明,黃宏,郭冬臨的小品,雖然不能說奉為經典,但是笑點不少,邏輯清晰,馮鞏的小品就比較勉強了,很多網友都反應說,不知所謂,太過牽強。比較讓人眼前一新的,還是開心麻花團隊的小品,又新人演藝,年輕的血液,讓人眼前一亮,而且抖的包袱,演繹方式也算有所不同。
今年春晚的語言類節目安排和以往大有不同。相聲小品多集中在前半段,明顯失衡。不過,哈文導演說過,今年主持人說話,也算是語言類節目。這么一來,后半段的李詠給小朋友們講“年”的故事,也算是語言類節目了。李詠講故事的環節,對于大人來講,可能還不如給他們放一段紀錄片來的實在有意義,但是這一段如果把它考慮為,為了迎合各個年齡段觀眾的口味,特意給小朋友們設計的,或許就有的解釋了。只是不知道,現在的小朋友喜歡不喜歡了。主持人的話,和以往大為不同,不再是那么明顯的照著稿子在背臺詞了。央視似乎很想通過主持人的插科打諢讓這臺以往端莊無比晚會變的活泛起來,可惜觀眾似乎很不買賬,也許真是習慣那種端莊大氣,更重要的是,這些調侃似乎失去它的隨意性,這種隨意的東西,是演不出來,衛視里的娛樂節目是央視這種嚴格規范的舞臺學不來的。我想,它還是端莊大氣的好,這樣的氣氛場面,讓人想輕松起來也不容易。可是,又同樣希望,春晚能夠充滿活力,繼續創新,想想也真是矛盾。
歌舞類節目,讓人覺得沒有多大的錯,可是對于我來講,也挑不出太多的好。也許沒有什么我喜歡的明星,民族美聲這些唱法,在各種晚會上,常常聽見,像我們這種外行,也懂得誰唱的好,誰唱的不好。唱歌這塊,對我來講,可謂是雞肋。讓人感動的,可能也就是致敬三十年的環節里,那幾首老歌,讓人覺得一下子就充滿了回憶和人情味,尤其是導播再切換到那些央視領導流淚的畫面,可是王珞丹的一首《常回家看看》也確實如她所說,成了兒歌。至于流行歌曲,在今年的春晚上,也沒有成為主打。讓很多年輕人也沒了太多期待。
舞蹈類的節目,不管哪一個,能上春晚的,的確都是非常好的作品。在內容上,我覺得《龍鳳呈祥》比《雀之戀》要好。不是俗氣的認為,因為今年是龍年,就該有龍有鳳,這個舞蹈除了寓意就是它具有完整性,從編排上來講,具有完整性。而楊麗萍的舞蹈,憑心而論,配上整個舞臺的燈光,確實是非常的美,可是對于不是舞蹈專業的人來說,也就沒什么看頭,沒有太多明顯的技巧展示,雖然它的每一個動作都十分考驗舞蹈功底。而且兩條大大的孔雀尾巴,除了添加了舞臺的華麗,表達故事意境,也讓人感覺從頭到尾沒有看到演員的腳步。仔細了解,這個舞蹈,只是楊麗萍舞劇的片段,作為一個片段,他的編排自然有不完整性,不能讓人看到舞者想表達的全部,尤其是道具太過掩飾了舞者本身的功力。所以覺得,甚至不如當年的《雀之靈》讓人覺得簡單震撼。
對于戲曲類節目,今年真的可以說太少了。而且只有皮黃一類。引出這個主題的形式很新穎,票友打擂,可是時間有限,對于愛聽戲的人來說只能大呼不過癮。對于喜愛昆曲,越劇,豫劇,黃梅等戲的朋友來說,更是大大的不過癮。這從當下時代考慮,戲曲已經不是主流,為了國家某一號文件的指示,必須大力的弘揚,不能丟掉國粹。可是我想對于大多數觀眾來講,戲曲這個環節,真的就是干點別事情的環節了!對于這種情況也確實很尷尬。哈文導演的安排,也可能是春晚以后的走向。但是我始終覺得前幾年一臺春晚中,各派行家唱各家名段來齊齊拜年,才更有意思。
也許是前年請了臺灣魔術師,結果表演失誤內容乏新。而去年的魔術,又引發虐魚風波,今年春晚又請了劉謙來挑大梁,事實上他也確實沒讓人失望,魔術這一塊還是很有看頭的。雜技什么的,也都如調味。
今年的.春晚給人的感覺,有些宣兵奪主。舞臺非常的美麗,絕對是一個視覺盛宴,但是我們看的是節目,舞臺再美也只能是襯托,節目的內容也是最主要的。人們常說,在一臺晚會里,讓人映像最最深刻的就是語言類節目。而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的式微,無疑是這個致命傷。我們實在是不能把主持人的話,也算作是在表演節目,因為主持人說話調節氣氛,那也是主持雖然帶著表演的成分,可是卻和表演是兩種感覺,兩種狀態,更不為過說是兩種性質。
不可置否春晚在要求進步,在銳意進取。從主持人,甚至是主持人換了短裙子這一點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更不必說節目的編排,形式上了。從請了一家人看春晚,一家人同上臺,都可以看出來,他們想讓春晚更年輕,更有活力。更溫馨,更貼近觀眾。很多人說,春晚的節目質量下降,其實不然。
最早的春晚開始,它帶著一點那個年代特有的正式與形式,出現了,可是它終究是一個茶話會的性質。它有著如今的春晚不可能有的親切與真實。后來,當春晚走上大舞臺,他們的要求不僅沒下降,反而更嚴格了。就是這種嚴格,讓一年又一年的春晚,變的程式化讓我們覺得十分的熟悉,熟悉到沒有新意。越來越多的人說,春晚的節目一年不如一年,其實不如說,我們接觸的電視晚會越來越多。我們看過各種各樣的歌舞小品主持。欣賞能力提高了,要求自然也就提高了,觀眾是在進步的。而一個有嚴格標準,嚴格程序,還帶著些政治意義的春晚的,沒辦法做到跟著年輕的腳步亦步亦趨。他必須照顧到各個觀眾群體,必須不能背離它原本的莊重感。今年,哈文想要改變,一個那么大的場面,即使溫馨做到了,輕松也是不容易的,背負的那么大的壓力,哪里還有輕松可言。
所以,我們再批評,但是也必須看到春晚的進步。它就好像一個大的馬車,里面猶如古代皇帝隨行的馬車一樣豪華,一應俱全且需合乎皇家規范,這樣一個馬車,你哪里能要求它一下子就跑的迅速無比,或者不顧威儀全部改裝呢?
曾看到,有海外游子,華人華僑說,《新聞聯播》就如祖國政治的晴雨表。由此可見它的政治意義,對于很多人來講,大于實效意義。也是對于他們來說,看到春晚,就感受到祖國濃濃年味兒,寄托自己深深鄉愁。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講,春晚也是我們團年守歲時必不可少的,從中國的電視普及開始,春晚就存在了,它只有三十年,可也是中國人年夜看電視的整個歷史。它不再僅僅是一個電視節目那么簡單,也是一種情懷。很多時候,當電視在播放的春晚時,一家人一起吃著東西,聊著天,看看節目,這就是除夕。在今天越來越多人選擇出去唱歌,聚會過春節。但春晚依然要做下去,因為它代表著中國濃濃的年味兒。
2017年雞年春晚觀后感二:
本屆春晚更多考慮讓各類觀眾開心。比如,以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舞蹈《練兵舞》、歌曲《萬泉河水》,以及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組合而成的《英雄組歌》,喚起了中老年觀眾的美好記憶。李勝素、于魁智、袁慧琴等京劇名家演出的《同光十三絕》,表達了京劇藝術穿越百年時空在當下的傳承,滿足了廣大京劇愛好者的需要。由農民歌手王向榮、杜朋朋演唱的原生態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空軍藍天幼兒園小朋友演出的舞蹈《小馬歡騰》,讓農民朋友和小朋友們開懷。臺灣歌手庾澄慶、韓國人氣偶像李敏鎬合唱歌曲《情非得已》,新銳歌手霍尊演唱新潮歌曲《卷珠簾》等,以時尚的組合及表達,滿足了廣大青少年的心理渴望……這種均衡而精彩的資源分配,體現出劇組立足“全民春晚”的極大誠意。
春晚作為全民精神大餐,需要溫情,更需要感奮。黃渤演唱的《我的'要求不算高》、小品《擾民了你》,表達的是普通民眾“很小也很普通”的生活夢想。著名歌手韓磊演唱的《老阿姨》,唱的是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人,親切而平實,讓人感動于榜樣的力量。匈牙利Attraction舞團創意舞蹈《符號中國》,以形體、燈光等各種表現手段,展示出秦陵銅車馬、天壇祈年殿、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等一個個中國元素,讓人感到振奮。30年前在春晚舞臺以一首《我的中國心》感動億萬中國人的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重登同一舞臺,演唱《我的中國夢》,表達了炎黃子孫渴望民族復興的期盼……晚會對“中國夢”的各種表達、演繹,令人感動和鼓舞。
2017年雞年春晚觀后感三:
在《難忘今宵》的歌聲中,2014年央視春節聯歡晚會落幕。4個多小時的馬年春晚讓人感到多了幾分溫情與暖意。
暖意來自真情。春晚大幕拉開,沒有了以往看似熱鬧喜慶的開場歌舞,代之以南北東西普通百姓和各界名人隨意聊春晚,回歸到家常。接著,李玟、張靚穎、沙寶亮、林志炫唱起了《想你的365天》,讓人感到悄然流逝的歲月,并未帶走人與人之間的思念與真情。YIF表演的魔術,千變萬化令人炫目,最后變出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白米飯,呼喚著游子回家團圓,讓人心動。
暖意來自貼近。盡管今年春晚語言類節目少,但小品《擾民了你》《扶不扶》等,表現城市老人之生活情狀和當下社會風氣,令人動容。《群發的我不回》《時間都去哪了》等新歌,在戲謔現實、回顧親情的吟唱中,表達人們內心深處“懷念真的東西”,對當下生活狀態的思考,因情感的貼近性讓人產生共鳴。
暖意來自誠意。盡管“眾口難調”,但是,春晚畢竟是辦給13億觀眾看的,本屆春晚更多考慮讓各類觀眾開心。比如,以經典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舞蹈《練兵舞》、歌曲《萬泉河水》,以及電影《英雄兒女》插曲《英雄贊歌》組合而成的《英雄組歌》,喚起了中老年觀眾的美好記憶。李勝素、于魁智、袁慧琴等京劇名家演出的《同光十三絕》,表達了京劇藝術穿越百年時空在當下的傳承,滿足了廣大京劇愛好者的需要。由農民歌手王向榮、杜朋朋演唱的原生態民歌《天下黃河九十九道灣》,空軍藍天幼兒園小朋友演出的舞蹈《小馬歡騰》,讓農民朋友和小朋友們開懷。臺灣歌手庾澄慶、韓國人氣偶像李敏鎬合唱歌曲《情非得已》,新銳歌手霍尊演唱新潮歌曲《卷珠簾》等,以時尚的組合及表達,滿足了廣大青少年的.心理渴望……這種均衡而精彩的資源分配,體現出劇組立足“全民春晚”的極大誠意。
暖意來自感奮。春晚作為全民精神大餐,需要溫情,更需要感奮。黃渤演唱的《我的要求不算高》、小品《擾民了你》,表達的是普通民眾“很小也很普通”的生活夢想。著名歌手韓磊演唱的《老阿姨》,唱的是全國道德模范龔全珍老人,親切而平實,讓人感動于榜樣的力量。匈牙利Attraction舞團創意舞蹈《符號中國》,以形體、燈光等各種表現手段,展示出秦陵銅車馬、天壇祈年殿、嫦娥三號登月探測器等一個個中國元素,讓人感到振奮。30年前在春晚舞臺以一首《我的中國心》感動億萬中國人的香港著名歌手張明敏,重登同一舞臺,演唱《我的中國夢》,表達了炎黃子孫渴望民族復興的期盼……晚會對“中國夢”的各種表達、演繹,令人感動和鼓舞。
大量新人、新創曲目的出現,給馬年春晚注入新的活力與生氣。多個省區市節目以《直通春晚》競逐方式登上舞臺,給本屆春晚帶來新氣象,讓人看到“開門辦春晚”的可喜成果。
當然,本屆春晚仍有令人感到不足之處。比如,歌舞所占比例大,但讓人回味的新創曲目少;語言類節目少,給人印象深刻的節目不多。由此窺見文藝作品原創的匱乏。
“難忘今宵,無論天涯與海角,明年春來再相邀……”一年又一年,人們奔走于途;一年又一年,人們相約春晚。春晚,已經成為中國人春節生活的一部分。在新春到來之時,在“馬到成功”的集體祝福中,人們能從一臺晚會中感受溫情,體味溫暖,獲得感動,即可視為一臺晚會的成功。
【雞年春晚觀后感】相關文章:
2017看雞年春晚作文08-06
描寫2017雞年春晚的作文08-06
雞年春晚作文春晚觀后感08-10
2017年雞年春晚的作文大全08-06
雞年春晚優秀觀后感09-06
2017雞年春晚觀后感精選12-07
2017央視雞年春晚觀后感02-03
2017年雞年春晚觀后感精選12-13
2017最新雞年春晚觀后感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