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鎊》觀后感9篇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百萬英鎊》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萬英鎊》觀后感1
《百萬英鎊》改編自馬克·吐溫的小說,故事本身倒是不用擔心質量不夠,很幽默風趣的喜劇片,該贊揚的都贊揚了,該諷刺的也全都沒落下,最后的結局是團團圓圓熱熱鬧鬧,大家各取所需了。你別說,這有錢人有時候的確是閑得沒事兒干哈,用這個來打賭,真給是吃飽了撐的無聊到一定程度才能想的出來的娛樂方式。
英國還真是一個名聲、信譽至上的國家,對待一個紳士在很多地方是很寬容的。在付款賒賬方面,看過的一些片子里對待大學生還可以有很長的賒賬期呢,當然那時能上得起牛津劍橋的怎么也給是個中產階級有點兒身份地位的,要不怎么《法國中尉的女人》里查爾斯只在聽到合約里“自我放棄紳士權利”那條顯得尤為激動呢,名聲壞了這個人一輩子就完了。不過不管怎么說,賒賬到電影里這個地步恐怕也是戲劇上極大值的處理了。
在馬克吐溫生活的那個年代并沒有“福利國家”的概念,因此我們可以斷定當時社會的貧富差距是很大的,我們能從飯店老板驚訝的表情看得出來,我們能從裁縫店服務員的眼淚中看出來。他們肯犧牲他們的利潤來討好那所謂的“百萬富翁”。這是為什么?難道他們并不在乎這些利潤嗎?他們當然在乎。如果亨利以一個窮人的身份走進這兩家店。即在他并沒有得到那張支票的情況下,我相信他一定會被老板們毫不猶豫地趕出店外。但在他拿出這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后一切都變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們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也許這是其中一個原因,誰沒有困難的時候,總得給自己留條后路。然而,當亨利是“百萬富翁”的消息登報之后,原因就絕不是給自己留條后路這么簡單。他們可以借亨利之名來為自己賺取利益,這也許就是他能免費的過著高品質生活的原因。也確實有人拿著他的名字去用了。
丘吉爾在鐵幕演說中說:“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句話本用來形容國家之間的關系,但我覺得把它用在這里也未嘗不可。
結局無疑是溫和的,不知為何我的腦中突然有了這一奇怪的想法,如果將《百萬英鎊》以魯迅先生的風格呈現出來,我想結局一定是悲慘的吧。必定是血淋淋的。但電影中的這個結局(原著中的結局)卻更能激起人們對愛情的美好向往。
這一張支票,兩兄弟口中的“廢紙”照出了社會丑惡的一部分,也照出人性中美好的部分,我想還是稱其為“鏡子”吧。“照妖鏡”反而不適合它。
《百萬英鎊》觀后感2
這次,我看了一部《百萬英鎊》電影,它講述的是兩名英國人打賭,在英國一張百萬鈔票是不是萬能的?
事實證明在當時的英國,有了百萬英鎊就能在英國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諛奉承。而且我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個強烈對比。亨利·亞當斯剛來到英國,由于別人看到他衣著不整,吃頓飯都受人恥笑,可當他拿出那張一百萬英鎊支票時,店主立馬從瞧不起變成恭敬;在亨利·亞當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從遭受鄙視到恭敬。從中,我可以看到當時的英國人盲目的拜金主義思想,有了錢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之后亨利·亞當斯在住宿里丟了那張支票,輿論與媒體迅速炒作,買股票都是看亨利·亞當斯買的人迅速惱火,發現他是一個騙子,但后來找到了,人們迅速又投來尊敬的眼神,一個老太婆在亨利·亞當斯丟支票后,高呼:“你這個大騙子,毀了我的一生!”找到支票后,卻又叫:“上帝會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紀英國人過于注重錢,而不注重一個人的品質,這令我十分吃驚,我不僅感受到英國當時不良好的社會風氣,還為那時候窮人可憐。
相比,當時的中國還處于淪陷,根本談不上金錢,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錢。倫敦的風氣和中國的富裕城市的風氣極其相似,有錢就是最好,就得崇拜。可為什么呢?難道就因為有錢?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為什么兩國對錢的看法如此相同。我認為,錢雖然可以買來暫時在物質上的美好,但卻永遠買不來友誼等其他東西,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金錢一樣多,可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當時兩國人民的貧富相差觀應該差不多。錢象征著地位,道德素養象征一個人的真正內涵,兩者比較明顯道德素養更重要,但為什么被人們看反了呢?因為人們看到了錢的好處,沒看到道德素養的好處,人們看到了錢可以帶來物質上的享受,道德素養卻什么也沒有。事實相反,道德素養在無形當中會幫助你成為一個好人,你會為社會做貢獻,錢只會讓你為了錢而生活,讓你一味的鉆到錢眼里,沒有半點好處。我們不應該是這樣,我們要讓自身道德素養提升,品質好了后,自然而然也能賺到錢,不是一舉兩得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體會到錢在有些人里是多么重要,而在有些人里卻不值得一提,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在生活中,不為賺錢而賺錢,要先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學會做人,才去學其它的。如果一個人連這點都不學好,還能走正業嗎?我長大后,要讓自己的素養水平越來越好,努力做一個好人!
《百萬英鎊》觀后感3
在本學期放的幾部外國名著電影中,令我影響最深的是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19世紀初金錢主義盛行的英國,一對兄弟打賭一個人收到天上掉下的一百英鎊會有什么樣的結果。哥哥說他生活不會有任何改變,別人會懷疑錢是否是自己的,而弟弟則相信他的生活會過得很好。這時,他們看見了合適的人選,也就是故事的男主人公——從美國來的迷了路的一個貧窮卻誠實的人。在他們出去度假的三十天內。人們因為他具有百萬英鎊的支票而想盡一切方法拉攏他討好她,免費吃飯、免費買衣服、免費住宿。他的社會地位因此得到了很大提高。最終,他獲得了三萬鎊的銀行利息和一段美好的婚姻,過上了美好的生活。
不管是從情節還是藝術手法來說,這部電影都是一部很棒的佳作。
這部作品運用了夸張的藝術手法,讓情節尤其的生動引起讀者的興趣。首先是在支票的設置上,天上掉下一百萬英鎊這在當時是多么瘋狂而又遙不可及的事情,而這卻是兩個富商兄弟打的賭,未免太不可思議,太夸張了。然后是人物前后反差的夸張。在得知他有百萬英鎊之前和之后人們對主人公的態度的反差也極其的大。從冷漠到殷勤的三百六十度的大轉彎的夸張表情也是令人啼笑皆非。
這部作品最明顯的藝術手法是對比。男主拿到支票后先去了餐館用餐。在得知他有百萬鈔票之前,他們對他吃如此多的飯感到鄙視并懷疑他是否有能力支付得起賬單。但是,在得知他有百萬英鎊之后,餐廳的老板和服務員不僅免了他的單,還熱情的給他上了餐廳的招牌菜。
然后男主又去了裁縫店。一開始的店主把他隨便搪塞到賣的最掉價的衣服堆里。但是得知他的支票后,又殷勤的免費為他定制各種高貴的禮服和西裝。同時,還推薦他免費入住賓館,享受高級的貴族般的待遇。最后,其余人跟著他買一樣的股票,在得知他的支票可能是不能兌現之后,大伙紛紛拋售股票并找他算賬,當得知這是他人的謠言之后,大伙又熱情的對待他。前后反差之大,有目共睹。當然,這部作品也極其的有冷幽默和反諷的意味。英國各個階層殷勤的對待富人,漠視窮人的各種行為十分的滑稽搞笑,十分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在資產階級統治下英國金錢至上的扭曲的人生價值觀念,更加借機諷刺批判了英國的拜金主義,表達了作者對資產階級黑暗統治剝削窮人的強烈不滿。
這樣一部具有教育諷刺意義的.作品對我們有很大的啟示。在拜金主義風氣盛行的社會下,作為時代新軍的我們一定要樹立端正的金錢觀、人生觀、價值觀。評價一個人不是依據身份金錢地位,而是他為人處世的人品。這也日益顯示出了社會主義社會在道德教育的優勢和資本主義不平等和剝削的弱勢。
《百萬英鎊》觀后感4
支票是萬能的嗎?——觀《百萬英鎊》有感
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這一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品,但一直沒有時間閱讀它,今天有幸在課堂上觀看了這部電影,感慨良多。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人亨利·亞當斯因為一次意外變得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但卻因為偶然的機遇,從一對富翁兄弟那里得到了一張價值百萬英鎊的支票,當“擁有”一張百萬支票后,人們的態度和他的生活也因此發生了改變:不花一分錢 白吃白喝,還有無數人百般討好他,但當后來人們開始懷疑這張支票的真實存在時,曾經的紳士淑女們便紛紛要與他劃清界限,直到最后,一個月的期限到了,虛榮與光環褪去之后,亞當斯并非一無所有,反而得到了一份真摯的愛情,這份愛情,比任何支票的分量都重。
看完這部電影后,人們對金錢的狂熱和崇拜使我震驚。電影中的人物不管是員工老板還是貴族富翁,他們的夸張表現都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思想泛濫的典型行為。這張百萬支票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了一種支配其命運的神秘屬性,在這種商品經濟關系下,經濟過程不是人支配物,而是恰恰相反,成了物支配人,多么諷刺與可笑!
在影片中那樣的資本主義世界里,金錢至上的觀念表現得十分淋漓盡致,人們不會問亞當斯那巨額財產從哪里來,更不會懷疑他的財產是否是通過正當途徑得來,有的只是贊美和結巴,在貨幣拜物教的充斥下,人們都顯得麻木不仁,他們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以至于變得唯利是圖,人情冷漠,爾虞我詐,物欲橫流。
一個身無分文,受人歧視的窮光蛋因為有了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被當做了百萬富翁,于是身價倍增,大受歡迎,這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蘊含著大道理,也在不斷拷問著我們:金錢是萬能的嗎?在我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金錢萬能論是人們對金錢極度崇拜的一種變態心理,這種心理使得人們喪失了自由,成為了金錢的仆從和奴隸,可以說金錢支配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
金錢對于我們來說當然需要,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我們可以喜愛它,但卻不能崇拜它,因為對它的崇拜會將許多美好和真實無情忽略甚至抹殺,要知道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愛情,誠懇,正直等等。影片在揭穿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容和黑暗統治的同時,也為我們保留了一點美好:亞當斯與貝西亞的美好愛情。在亞當斯最困難的時候,貝西亞沒有拋棄他,一個月如期而至,亞當斯把支票交給最初打賭的兩兄弟,在那兩人感慨金錢萬能時,貝西亞反駁說她是因為愛亞當斯這個人,即使他沒錢也愿意和他在一起,這些真摯的感情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事物,也是馬克吐溫的這部小說在幽默的背后想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
《百萬英鎊》觀后感5
我看了部《百萬英鎊》電影,它講述的是兩名英國人打賭,在英國張百萬鈔票是不是萬能的?
事實證明在當時的英國,有了百萬英鎊就能在英國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諛奉承。而且我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個強烈對比。亨利·亞當斯剛來到英國,由于別人看到他衣著不整,吃頓飯都受人恥笑,可當他拿出那張百萬英鎊支票時,店主立馬從瞧不起變成恭敬;在亨利·亞當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從遭受鄙視到恭敬。從中,我可以看到當時的英國人盲目的拜金主義思想,有了錢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之后亨利·亞當斯在住宿里丟了那張支票,輿論與媒體迅速炒作,買股票都是看亨利·亞當斯買的人迅速惱火,發現他是個騙子,但后來找到了,人們迅速又投來尊敬的眼神,個老太婆在亨利·亞當斯丟支票后,高呼:“你這個大騙子,毀了我的生!”找到支票后,卻又叫:“上帝會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紀英國人過于注重錢,而不注重個人的品質,這令我十分吃驚,我不僅感受到英國當時不良好的社會風氣,還為那時候窮人可憐。
相比,當時的中國還處于淪陷,根本談不上金錢,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錢。倫敦的風氣和中國的富裕城市的風氣極其相似,有錢就是最好,就得崇拜。可為什么呢?難道就因為有錢?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為什么兩國對錢的看法如此相同。我認為,錢雖然可以買來暫時在物質上的美好,但卻永遠買不來友誼等其他東西,俗話說得好,寸光陰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金錢樣多,可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當時兩國人民的貧富相差觀應該差不多。錢象征著地位,道德素養象征個人的真正內涵,兩者比較明顯道德素養更重要,但為什么被人們看反了呢?因為人們看到了錢的好處,沒看到道德素養的好處,人們看到了錢可以帶來物質上的享受,道德素養卻什么也沒有。事實相反,道德素養在無形當中會幫助你成為個好人,你會為社會做貢獻,錢只會讓你為了錢而生活,讓你味的鉆到錢眼里,沒有半點好處。我們不應該是這樣,我們要讓自身道德素養提升,品質好了后,自然而然也能賺到錢,不是舉兩得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體會到錢在有些人里是多么重要,而在有些人里卻不值得提,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在生活中,不為賺錢而賺錢,要先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學會做人,才去學其它的。如果個人連這點都不學好,還能走正業嗎?我長大后,要讓自己的素養水平越來越好,努力做個好人!
《百萬英鎊》觀后感6
我看了一部《百萬英鎊》電影,它講述的是兩名英國人打賭,在英國一張百萬鈔票是不是萬能的?
事實證明在當時的英國,有了百萬英鎊就能在英國人中受到盲目崇拜,阿諛奉承。并且我看的過程中,發現了這樣一個強烈比較。亨利·亞當斯剛來到英國,由于別人看到他衣著不整,吃頓飯都受人恥笑,可當他拿出那張一百萬英鎊支票時,店主立馬從瞧不起變成恭敬;在亨利·亞當斯定制衣服也是如此,從遭受鄙視到恭敬。從中,我能夠看到當時的英國人盲目的拜金主義思想,有了錢就是最好,就是富翁,就要崇拜。之后亨利·亞當斯在住宿里丟了那張支票,輿論與媒體迅速炒作,買股票都是看亨利·亞當斯買的人迅速惱火,發現他是一個騙子,但之后找到了,人們迅速又投來尊敬的眼神,一個老太婆在亨利·亞當斯丟支票后,高呼:“你這個大騙子,毀了我的一生!”找到支票后,卻又叫:“上帝會保佑你的!”我又看出20世紀英國人過于注重錢,而不注重一個人的品質,這令我十分吃驚,我不僅僅感受到英國當時不良好的社會風氣,還為那時候窮人可憐。
相比,當時的中國還處于淪陷,根本談不上金錢,也就是上海香港富裕城市稍微有錢。倫敦的風氣和中國的富裕城市的風氣極其相似,有錢就是最好,就得崇拜。可為什么呢?難道就因為有錢?而失去人的良好品格?生活中,錢不是萬能的,為什么兩國對錢的看法如此相同。我認為,錢雖然能夠買來暫時在物質上的完美,但卻永遠買不來友誼等其他東西,俗話說得好,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和金錢一樣多,可時間比金錢重要多了。當時兩國人民的貧富相差觀應當差不多。錢象征著地位,道德素養象征一個人的真正內涵,兩者比較明顯道德素養更重要,但為什么被人們看反了呢?因為人們看到了錢的好處,沒看到道德素養的好處,人們看到了錢能夠帶來物質上的享受,道德素養卻什么也沒有。事實相反,道德素養在無形當中會幫忙你成為一個好人,你會為社會做貢獻,錢只會讓你為了錢而生活,讓你一味的鉆到錢眼里,沒有半點好處。我們不應當是這樣,我們要讓自身道德素養提升,品質好了后,自然而然也能賺到錢,不是一舉兩得嗎?
看了這部電影,我真正體會到錢在有些人里是多么重要,而在有些人里卻不值得一提,造成這樣的原因,就是我剛才說的。我在生活中,不為賺錢而賺錢,要先提高個人道德素養,學會做人,才去學其它的。如果一個人連這點都不學好,還能走正業嗎?我長大后,要讓自我的素養水平越來越好,努力做一個好人!
《百萬英鎊》觀后感7
一張極其普通的紙,只因幾個數字和印章,竟然產生了如此大的魔力。它不僅讓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過上了好日子,還在股市中呼風喚雨。一張百萬英鎊分文未變,所有的一切卻因之而變。
作為影片的主角,亨利無疑是幸運的,我總覺得他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被動的出現。當主動申請救助被拒絕后,他被動的接受了那一百萬英鎊;當主動選擇衣物后,他又被動的接受了一大堆衣服;當主動向小姐解釋無用后,他又被動向大眾解釋這一切。
通過影片處處強烈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人在看到那百萬英鎊支票之后那驚訝的眼神和極度諂媚的嘴臉。沒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先是以貌取人,然而最終極的,卻是以“錢”取人。
貨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它的本質還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使一切東西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兌換標準,它貌似使什么都商品化,于是,拜金主義盛行。然而,當人們發現商品貨幣的流通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時,信用貨幣出現了。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于貨幣的依賴。百萬英鎊,便是這樣一種信用貨幣。貨幣是有支付功能的,但它的面值太大,大到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花銷的遠遠小于這個面值,于是,所有人都愿意讓他欠著,因為有了“信用”。
得知他投資“好希望”。所有人也都跟風而去,一個虛名,讓這支股票飚紅。當得知他沒有百萬英鎊后,一切的阿諛奉承消失了,他失去了“信用”,要他來還債的絡繹不絕,股票狂跌。即使他想使用自己真正的信用,告訴大家不要恐慌,但在沒有基于支票的基礎上,終是一場空。所以,當百萬英鎊重現時,一切似乎就又都回到了正軌,“好希望”再度獲得希望。
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講過,金融業本是依托著經濟發展的,然而現在往往是本末倒置。在股市里,亨利一分未投,竟獲得了三萬英鎊的利潤,而那個讓亨利掛名的金礦老板,在真正投資的金礦上面虧得一塌糊涂,卻只用借助一個頭銜,就得以扭轉乾坤。即使金礦沒有挖出金子,公司并沒有雄厚的實力依托,但支票就是金子,從此飛黃騰達。
影片的結尾無疑是美好的,亨利收獲的愛情無疑是動人的。在對社會現實的極度諷刺之后,它也為資本主義社會保留了一絲希望,畢竟,還有真情是用錢買不到的,某些時候,它甚至阻礙了感情的交流。我一直認為錢不是萬惡之源,對金錢的占有欲才是萬惡之源。錢不是萬能的,只希望在這個物欲膨脹的世界里,百萬英鎊能給更多的人以警示,以啟發……
《百萬英鎊》觀后感8
很久之前就聽說過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這一著名的短篇小說作品,但一向沒有時間閱讀它,今日有幸在課堂上觀看了這部電影,感慨良多。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美國人亨利亞當斯因為一次意外變得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但卻因為偶然的機遇,從一對富翁兄弟那里得到了一張價值百萬英鎊的支票,當“擁有”一張百萬支票后,人們的態度和他的生活也所以發生了改變:不花一分錢白吃白喝,還有無數人百般討好他,但當之后人們開始懷疑這張支票的真實存在時,以往的紳士淑女們便紛紛要與他劃清界限,直到最終,一個月的期限到了,虛榮與光環褪去之后,亞當斯并非一無所有,反而得到了一份真摯的感情,這份感情,比任何支票的分量都重。
看完這部電影后,人們對金錢的狂熱和崇拜使我震驚。電影中的人物不管是員工老板還是貴族富翁,他們的夸張表現都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思想泛濫的典型行為。這張百萬支票在人們面前表現出了一種支配其命運的神秘屬性,在這種商品經濟關系下,經濟過程不是人支配物,而是恰恰相反,成了物支配人,多么諷刺與可笑!
在影片中那樣的資本主義世界里,金錢至上的觀念表現得十分淋漓盡致,人們不會問亞當斯那巨額財產從哪里來,更不會懷疑他的財產是否是經過正當途徑得來,有的只是贊美和結巴,在貨幣拜物教的充斥下,人們都顯得麻木不仁,他們太過強調金錢的重要性,以至于變得唯利是圖,人情冷漠,爾虞我詐,物欲橫流。
一個身無分文,受人歧視的窮光蛋因為有了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被當做了百萬富翁,于是身價倍增,大受歡迎,這看似簡單的故事其實蘊含著大道理,也在不斷拷問著我們:金錢是萬能的嗎?在我看來,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金錢萬能論是人們對金錢極度崇拜的一種變態心理,這種心理使得人們喪失了自由,成為了金錢的仆從和奴隸,能夠說金錢支配著人們的生活和命運。
金錢對于我們來說當然需要,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物質條件,我們能夠喜愛它,但卻不能崇拜它,因為對它的崇拜會將許多完美和真實無情忽略甚至抹殺,要明白這個世界上除了金錢,還有很多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感情,誠懇,正直等等。影片在揭穿資本主義社會的丑惡面容和黑暗統治的同時,也為我們保留了一點完美:亞當斯與貝西亞的完美感情。在亞當斯最困難的時候,貝西亞沒有拋棄他,一個月如期而至,亞當斯把支票交給最初打賭的兩兄弟,在那兩人感慨金錢萬能時,貝西亞反駁說她是因為愛亞當斯這個人,即使他沒錢也愿意和他在一齊,這些真摯的感情是用金錢無法衡量的事物,也是馬克吐溫的這部小說在幽默的背后想要告訴我們的人生真諦。
《百萬英鎊》觀后感9
金子,黃黃的,發光的,寶貴的金子!這東西,只要那么一點兒,就可以使黑的變成白的,丑的變成美的,錯的變成對的,卑賤的變成尊貴的,老人變成少年,懦夫變成勇士&&這就是馬克吐溫筆下《百萬英鎊》的真實寫照。
《百萬英鎊》描述了一個流落倫敦的美國人亨利·亞當,他遇上兩名打賭的倫敦億萬富翁,從而得么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亨利饑腸轆轆,去了一家飯店,老板見他像個窮光蛋,打發他到角落里,侍者也覺得他沒錢付,當他結賬時,所有人都驚呆了,支票卻是一百萬!于是他被當成了一個行為古怪的百萬富翁,不僅吃飯免了單,臨走時老板還對他兩次90度的
鞠躬!
由于衣衫破舊,他準備做一套衣服,在服裝店內,營業員將他一個推給另一個,最后被推到了成衣間。小店員極為勢利,給他一件很不合身的衣服打發他,結賬前還諷刺他一番。當亨利拿出百萬英鎊時,小店員竟哭了起來!老板知道后,為亨利免單量身訂做了48套一年四季在各種場合穿著的衣服!
馬克·吐溫著重揭露了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錢!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非常可笑的是,當一名開玩笑的英國貴族將支票藏起來后,股市大跌,人們開始懷疑亨利是否有支票,眾人都來拆他的臺。一個貴族罵了亨利,衣服也被收走,可是,當支票又重新回到亨利的手中時,那位貴族馬上又笑逐顏開說:上帝保佑您1衣服又原封不動送了回來。其實這種現象在我們現實社會中又何嘗沒有,有的情節比這種說話變卦、態度變卦更加嚴重!一些醫生為了錢,可以為病人做不必要的檢查,給病人吃不必要的藥,把假的弄得比真的還認真!在這種喪失醫德、人性的醫生眼里,金錢比生命更可貴!這種行為不知比《百萬英鎊》中的現象要惡劣多少倍!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中考優秀生被冒名頂替,由于頂替人的父親有錢,便可以使自己的子女冒名頂替別人,不僅分數頂替,姓名、身份、戶口&&全部被替代了。受害者十余年淪落為黑戶在外打工,因為是黑戶備受欺凌,另一個卻能受教育、拿工資&&十余年后再查此事,法庭上除冒名者外,共九個被告:母校、班主任、教育局、公安局等等,也就是說,冒名者父親的金錢驅使他們干出了這種違紀、違法、有愧于良心和道德的事來! 不管如何愛錢,不要丟掉做人最基本的誠實的本性;不管怎樣愛錢,不要拋棄道德、良知;不管怎樣愛錢,不要傷害別人;不管怎樣愛錢,必須通過正當途徑來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