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通用13篇)
《西安事變》談不上是鴻篇巨制,但卻真實再現了那段決定中國命運的歷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歡迎欣賞與借鑒。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1
京劇《西安事變》以傳統戲曲直接表現現代題材“西安事變”。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曾多次在電影、電視、話劇等藝術形式中再現,登上京劇舞臺尚屬首次。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主創者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決定性作用,周恩來成為劇中重點,與張學良、楊虎城,以及蔣介石建起三方力量,共同推動劇情向前發展。在藝術呈現上,《西安事變》突破流派和行當限制,充分發揮劇種優勢,進而塑造出血肉豐滿、情感細膩的人物群像。
周恩來、張學良雖同由須生演繹,但流派不同,前者為馬派須生朱強,后者為楊派須生于魁智。劇中楊虎城、蔣介石則歸由花臉行當,前者是偏重做工的架子花臉胡斌,后者是偏重唱功的`銅錘花臉王越。梅派青衣李勝素的挎刀配演也為此劇增加了不少光彩。全劇既挖掘人物的思想與情感,又給予不同行當、流派的唱腔與表演以充分發揮的平臺,從而讓全劇可觀可聽。
歷經“戲曲改革”和“樣板戲”的探索,觀眾對戲曲現代戲的藝術標準要求頗高,戲曲自身在表現今人生活時也有頗多掣肘之處。在此背景下,《西安事變》不僅勇于繼續戲曲現代戲的探索,而且直接表現重大歷史題材,其創作精神值得肯定。當然,作為一出新戲,還需要在演出實踐中繼續打磨。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2
西安事變的起因就是九一八事變:1931年9月18日夜,一聲巨響,南滿鐵路柳條湖一小段鐵軌被炸,打破了東北大地的寧靜,原來是日本侵略有預謀制造的,但他們的目的卻是侵略東北,他們反誣中國軍隊破壞鐵路,并以此為借口,進攻了東北軍駐地北大營,炮轟沈陽城。九一八事變爆發了,而這件事變的真相在戰后才被揭開。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蔣介石的想法是借用日本人的刀殺掉共產黨。只是出于這一目的,他采取了不抵抗政策,他密電給張學良,“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只有四個多月,東北一百多平米的錦繡河山,全部淪于敵手,但是當時中國還有局部的抗戰力量。東北人民和未撤走的東北軍部隊,組織起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國共產黨派楊靖宇等在東北組織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
東北淪陷以后,日本企圖把東北從中國分裂出去,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博儀,在長春建立起偽滿洲國傀儡政權,從此在日寇的鐵蹄下,東北三千萬同胞過著恥辱的亡國奴生活。
九一八事變爆發后,又出現了西安事變。
日軍占領東北后,又將侵略魔爪伸向華北,在中華民族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
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國民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理解了中國共產黨的主張,停止向紅軍進攻,并親臨西安督促張學良、楊虎城進攻陜北的紅軍。
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偉大的'愛國者張學良,楊虎城聯合行動,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他們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
西安事變后,西安局勢極為動蕩。處死蔣介石,中國就有可能陷于紛爭四起,群雄割據局面而內戰一起,必使虎視眈眈的日本有機可趁,從而利于其進一步獨霸中國,在此背景下,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不記宿怨提出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釋放蔣介石的主張,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黨向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方向轉變。
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發奮。蔣介石被迫理解“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張學良釋放了蔣介石,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3
今天,我看了媽媽推薦的一部電影《西安事變》。看完后,我被張學良和楊虎城兩個人的精神深深打動了。
西安事變是講述了張學良將軍在勸說司令無效的情況下,毅然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劫持了蔣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蔣司令同意抗日的情況下送他回南京,對此很多人不理解。對于這個問題他是這樣解釋的:“我本來就沒給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給他面子,使他沒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張將軍一樣深明大義,為了祖國,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諫不行的情況下直接用兵諫他的上司,讓他不得不抗日。因為他意識到了他的敵人是日軍。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聯系,并且不顧蔣司令的勸阻堅持抗日,總結起來,張學良少帥的特點就是敢作敢當,深明大義。他在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選擇了民族利益。
以上是對張學良的認識,下面,我再談談自己受到的啟發。
我的`啟發是明白了即使在很嚴峻的情況下也要堅持正確的做法,并且要果斷,不要猶猶豫豫的。
總之,我看了這部電影,真是受益匪淺。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4
中央8套電視劇《西安事變》晚間剛剛播完,給人以震撼,使人的心境久久不能平靜。這幾天,中央8套在8—11點白天又在重播,意猶未盡,每一天不睡懶覺了,起來又在看,不覺使人浮想聯翩……
西安事變的硝煙早已散盡,這段歷史離我們也越來越遠。但西安事變的歷史意義巨大,我們不能忘記。若沒有這次事變,國共合作抗日不知要推后多少年。若沒有這次事變,還會發生什么……
央視電視劇頻道正在播出連續劇《西安事變》。總的來說,該劇依然秉承幾十年來大陸主流觀念對“西安事變”的評價,即認為該事件促成了國共合作全國抗日,“豐功偉績,永載史冊。”可是,該劇不像以前的一些有關影視劇那樣把蔣介石丑化成不堪入目的“賣國賊”,也不再把“西安事變”完全歸結為張學良受共產黨“抗日主張”的“感召”,這使它減少了一些與歷史真相的隔膜。但另一方面,該劇仍然有意無意地隱去了一些至關重要的歷史事實,比如共產國際在中共從“反蔣抗日”到“聯蔣抗日”轉變中的關鍵作用,張學良、楊虎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決策最初是出自于一些長期隱藏在其軍隊中的中共黨員和一些被稱為“托派”的中共“左派反對派”,等等。所以,作為一部“歷史劇”,它帶給觀眾的“歷史認識”仍然不免膚淺和偏頗。
西安事變發生的背景是: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后,東北、華北相繼淪陷,紅軍三大主力長征后勝利會師。當時的形勢是國難當頭,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成為中華民族的`主要矛盾。但蔣介石倒行逆施,頑固抱住“攘外必先安內”的內戰政策不變,仍然調張學良和楊虎城的東北軍、西北軍繼續“進剿”陜北延安的紅軍。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東北軍打回老家去的期望日漸渺茫,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在民族大義的感召下,張學良、楊虎城發動逼蔣抗日的兵諫“西安事變”。
以“大歷史”觀來看在“西安事變”歷史舞臺上表演的各方,其“歷史邏輯”也清晰可見:蔣介石有著使中國真正統一的“雄偉抱負”,其在日強中弱的現實下是否真有“攘外”的決心暫且不說,但先“安內”以解除后顧之憂的策略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只是他缺乏了一點兒審時度勢的眼光;中共高舉“抗日”大旗自然是出于國家和民族的意識,但在當時的情景下顯然首先還是為了自身的生存,只可是其巧妙地將生存需要附著在了“國家大義”的口號之中;張學良,有“大少爺”的狂傲自大脾氣,懷著殺父失地之恨,其亟欲以“抗日”洗刷“不抵抗將軍”的.恥辱和想開創自我的“新局面”的沖動自然強烈,蔣介石想單純以“親如父子”的感情駕馭他顯然是過于自信了。由此能夠說,當年國、共、張三方在“西安事變”舞臺上的表演都有其“合理性”,這“合理性”既包括他們從各自思想理念出發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也包含他們對自身利益的考量,而這些在必須程度上都是受“大歷史”操縱的結果。
在劇中,胡軍扮演的張學良英氣、帥氣、剛毅、果斷、霸氣,些許匪氣,豪爽偉岸,盡顯男子漢的陽剛之氣,又不失兒女情長,想象當年的張學良似乎就應當是這樣。楊虎城老謀深算,沉穩睿智,可歌可泣,令人敬仰。蔣介石兩面三刀、陰險狡詐。宋子文眼界開闊與大氣沉穩,宋美玲外交風范與個人魅力,趙四小姐純情溫柔與堅貞不渝,陳誠聰明俊拔與唯命是從,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恩來:“政治是無情的。”的確,張學良、蔣介石金蘭之交,座上賓、階下囚轉瞬間,令人嘆息和扼腕。張學良和楊虎城當時的悲壯和之后的命運又使人傷感,但我總以為,我們經過對“西安事變”這一歷史事件的客觀研究,以史鑒今,從而對此刻和將來的社會發展方向有所思索,這卻是十分必要的。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5
央視八頻道的《西安事變》電視劇看完了。劇中盡量真實地重現了以往影響中國命運的西安事變事件,也力圖能更加細膩的刻畫出影響了中國命運的歷史人物民族英雄張學良。
張學良和楊虎城出于愛國救亡的拳拳赤子之心,決然發動了對蔣介石進行武力扣押實施兵諫的西安事變,在中共的幫忙下,迫使蔣介石最終停止了內戰,從而拉開了中華民族同仇敵愾一致抗日的抗日救國序幕。
然而張楊兩位將軍的.命運去所以事件的發生而遭罹了重大的轉折,張學良事后被蔣介石軟禁達55年之久,而楊虎城則被暗殺。劇情最終是張學良置楊虎城等將領的極力勸阻于不顧,執意親自護送蔣回南京。蔣回府后,私宴張學良,宋氏兄妹作陪,飯中,蔣極為大度的許諾張學良很快就能夠回去領兵去收復東北,同時故作輕淡的讓張學良寫份本次事件扣押領袖的請罪書,張學良竟又一次置宋氏兄妹的暗示于不顧,不假思索,慨然揮筆。待送走張學良后,蔣立即摸起電話,命令軍事審判委員會立刻開庭審判張學良。就此,張學良開始了被軟禁55年的漫長囚徒生活,所有的領兵收復東北的夢想都化為了泡影。
其中劇中饒有興味的是,當對張學良抱有極大同情心的宋氏兄妹質問蔣介石為何不守信諾時,蔣說的話很有意思:我不是沒勸他不要來南京,可他非要來,我有什么辦法又說:南京政府不是我一個人的政府,連我都因管教不嚴而想引咎辭職,只可是他們不允許而已。言下之意,張學良是活該自投羅網。這幕場景既反映了老于政治算謀的蔣介石的陰險,但更嘲弄性的諷刺了張學良政治上的幼稚和無知。
的確,拋開了正義和自我的實力去妄談忠義,以書生意氣和俠客精神想感動蔣介石,無疑于以肉飼虎、自投囹圄。其一生即有杯具,其又怪誰在劇中,就張學良最終的命運而言,真有虎頭而蛇尾,令人扼腕惋嘆又感到不值也!
里面有周恩來勸說張學良的一句話:政治是無情的。倒是能夠警醒人們杯具之所在。
當然,評論只是對于電視劇中,至于歷史原貌究底如何,張將軍為什么會最終選取那樣的結局,就不得而知了。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6
剛看完《西安事變》這部電影,深深地被張學良和楊虎城的愛國精神所折服,他們明明白以下犯上是不允許的,一旦兵諫不成功就意味著他們會面臨著人頭落地的危險,但他們為了整個中國,整個民族的存亡,寧可冒著生命的危險而去進行了兵諫,他們的愛國情懷是多么的深,中國哺育了他們兩個,他們誓要保衛自我國家的領土,保護自我的.民族,保護自我的國家的尊嚴。這是多么偉大的愛國精神啊,身為和他們相同種族的中國人的你我,難道不就應弘揚愛國精神嗎
他們為了國家的存亡,最終卻落得客死異鄉的收場,但相比之下,使我想起了那個可惡的中國漢奸——川島芳子,中國可惡的女漢奸,縱觀她的一生,同樣是中國人民,但她卻絲毫不愛國,多次策劃大陰謀,完全不把國家人民的生命當作一會事,多次賣國,真是令人發指。她的愛國精神去了哪里竟然為了利益而放下自我的祖國,試問這與楊虎城和張學良根本是天壤之別。身為現代主義的中國人,我們務必向張學良和楊虎城的強烈愛國精神學習,大力宣傳愛國精神,了解中國當年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史實,明白他們的英雄事跡,學習他們的精神、弘揚愛國精神。
雖然在社會飛速發展的這天,也許不再需要學《西安事變》中的張學良和楊虎城那樣為中國而獻身,可是我們有職責愛國,在“八榮八恥”當中也有提及到了“以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所以弘揚愛國精神是現代社會中不可卻少的,我們雖然是未成年人,但也務必擁有愛國精神,也有職責去弘揚愛國精神,使中國人民團結起來,使中華民族成為屹立在世界強大民族之林吧!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7
觀看了《西安事變》,內心被深深觸動。
那個風云變幻的歷史時期,國家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以非凡的勇氣和擔當,毅然發動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的壯舉,展現了強烈的民族大義和愛國情懷。
西安事變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它讓國共兩黨暫時放下分歧,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個人的榮辱得失顯得如此渺小。兩位將軍不顧自身安危,為了國家的未來,挺身而出,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回顧這段歷史,我們應該銘記那些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奮斗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真正的愛國精神。在當今時代,我們也應該傳承和發揚這種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西安事變是歷史的一座豐碑,它時刻提醒著我們,國家的繁榮富強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讓我們以史為鑒,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而拼搏。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8
假期觀看了《西安事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部影片生動地展現了那個風云變幻的歷史時期。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以大無畏的勇氣發動了西安事變,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的壯舉,為中國的抗日事業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看到兩位將軍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心中充滿了敬佩之情。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什么是擔當。在那個動蕩的年代,他們沒有選擇明哲保身,而是勇敢地站出來,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奮斗。
西安事變的發生,改變了中國歷史的走向。它讓國共兩黨再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這場事變,讓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在危難時刻的團結和力量。
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國家的命運與每個人息息相關。在國家面臨危機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為國家的繁榮和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安事變》是一部值得我們反復觀看和思考的影片。它讓我們銘記歷史,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同時,也激勵著我們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9
暑假觀看了《西安事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這部影片將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生動地呈現在眼前,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
西安事變,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影片中,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以大無畏的勇氣發動兵諫,逼迫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他們的壯舉,展現了中國軍人的愛國情懷和民族大義。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國家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肆意踐踏中國的土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蔣介石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對日本侵略者采取不抵抗政策,把槍口對準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決定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面前,個人的利益是微不足道的。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和榮譽,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永遠銘記和學習。
同時,這部影片也讓我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我們應該牢記歷史,不忘國恥,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西安事變》是一部具有深刻歷史意義和教育價值的影片,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歷史,也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為國家和民族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奮斗的決心。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10
《西安事變》這部影片,生動地展現了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影片中,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在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毅然發動兵諫,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他們的勇氣和擔當令人敬佩。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國家面臨著日本侵略者的步步緊逼,而蔣介石卻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這讓許多愛國志士心急如焚。張、楊二位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不顧個人安危,采取了這一震驚中外的行動。
他們的舉動,讓全國人民看到了抗日的希望。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這一事件,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在面對外敵入侵時的`團結和抗爭精神。
觀看這部影片,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機的時候,每個人都應該挺身而出,為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嚴而奮斗。張、楊二位將軍就是我們的`榜樣,他們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愛國,什么是擔當。
同時,影片也讓我感受到了和平的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努力學習,為國家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讓我們看到過去的輝煌與苦難,也讓我們更加明確未來的方向。《西安事變》這段歷史,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激勵著我們不斷前進。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11
假期里,我觀看了《西安事變》這部影片,心中久久不能平靜。
西安事變,又稱“雙十二事變”,是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的歷史事件。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國家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危機。張學良和楊虎城兩位將軍,以民族大義為重,毅然發動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他們的勇氣和擔當令人敬佩。
影片中,我看到了無數愛國志士為了國家的未來,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他們的`精神激勵著我,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學生,我們也應該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同時,西安事變也讓我明白了,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我們不能退縮,要勇敢地站出來,為了正義和真理而奮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觀看完《西安事變》,我深受觸動,我將永遠銘記這段歷史,傳承和發揚愛國精神。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12
站在后人的角度回望,我想張少帥在當時可以有很多很多的選擇,都比下半生囚禁在荒涼之地的結局要好,因為出于對這段歷史的著迷在大學期間近代史的一篇論文里面我還特地的寫了西安事變這事。
盡管從大家有英雄主義、陰謀論、利益論等各種角度出發來探討少帥的背景、實力、和利益關系、勢必抗日的決心等等,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少帥是個英雄人物,他給了東北人民一個交代,給了國家一個交代,也給了自己的兄弟一個交代。
我想也許是我的視角不夠全面,才會有對少帥和他背后的集體那樣的崇拜,他還是太年輕了,在后人看來也許還有更加好的辦法即可積極抗日又不至于賠上自己的半輩子,可是少帥就是這樣逼著蔣先生再次直面日軍。
也有人會說“誰風流誰狂”又怎么來的,如果不是他前期如此糊涂也不至于后來的`節節敗退?這些歷史我沒考究,要批判或否定一個人一件事的總是有理由的。而我無比崇拜少帥很大原因在于他在重要的關頭挺身而出,這就足夠了。此生必定要去西安,必去瞻仰少帥!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 13
我用了兩天的時間把30多集的電視連續劇《西安事變》給看完了,真是感慨頗多啊!以前在歷史書中看到有關西安事變的文字十分有限,而經過這次觀看電視劇《西安事變》之后,對西安事變的整個經過有了一個詳細,深入的了解。從這次事變中我更加對張學良的深明大義,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感到欽佩,而對蔣介石的`老奸巨滑,言而無信而所不恥。
也對愛國將士張學良將軍的悲慘遭遇(被幽禁了55年)所同情,這樣一名愛國將士竟然遭到如此待遇,真是太不公平了。雖然張學良將士已離我們而去了,可是他對我們中華民族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我們永遠都懷念這位愛國將士,民族英雄!相信他將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歷史記錄片《西安事變》觀后感】相關文章:
西安事變觀后感范文09-12
西安事變的作文(通用15篇)08-06
西安事變英語觀后感(通用11篇)04-18
2024年西安事變觀后感(通用10篇)10-18
專題記錄片筑夢中國的觀后感07-19
歷史遺跡景點觀后感10-16
[經典]關于歷史的作文:歷史的風04-09
關于歷史的作文:歷史的風01-19
新疆之歷史印記觀后感02-17
數學歷史典故:尋找π的歷史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