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精選15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
有人說中國人忌諱談論死亡,其實我覺得不是。中國人只是不會輕易談死,并不是忌諱死亡,而是更敬畏生命。再遠的歷史我不太清楚,但我們的爺爺輩兒還有戰爭、饑荒的記憶,那時候的很多人都不是幸福的死去的,更多的可能是被迫、被害。所以他們會認為生本來就得之不易,不積極向前看就是浪費了生命,談論死亡更是對生的不尊重。
《人生大事》這部片子講述了殯.葬師莫三妹(朱一龍飾)在刑滿釋放不久后的一次出殯中,遇到了孤兒武小文(楊恩又飾),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他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
故事的主人公“三哥”,大名“莫三妹”(朱一龍飾),是一名刑滿釋放人員,他爸爸、大姐稱呼他為三姑娘。
他爸爸不喜歡他覺得他不好好對待「人間天堂」,他鄰居覺得他常常接觸死人比較晦氣,他女朋友還給他戴了綠帽子......他應該也認為自己太衰了。
所以他給我的感覺是“沒安全感、沒出息、沒自信”,還有一些空虛,好像是不知道自己為什么在活著。但又有一些不服輸,平時偽裝得兇兇的,像一個不成熟的小男孩。
就像他的名字一樣,雖然外面讓人稱他“三哥”,但其實內里還是“莫三妹”,他需要爸爸的夸贊,需要朋友的.支持,也需要一個值得他努力拼命的人。
遇見小文之后,三哥的眼睛里慢慢開始有了光,對于殯葬也更加敬重了。
電影里打動我的兩個片段:
第一個是小文在小女孩的骨灰盒上畫畫。
對于小女孩的父母來說,骨灰盒上的星星能夠帶給女兒一些溫暖。短時間內接受自己的寶貝已經不在了這件事是非常難的,他們埋怨自己平時只顧工作,沒有好好陪伴女兒,這可能也是對現在忙碌工作的爸爸媽媽們的警醒吧。讓我感覺死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放不下的生人。
第二個是三哥整理老六的遺容。
老六是三哥的情敵,但他看不得曾經的愛人痛苦,也多虧了小文給他勇氣所以答應了找老爺子幫忙。做完這件事之后,他看到了家屬們得到了一些慰藉,從這里開始,三哥才算真正的成長了。
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來了小時候鄰村的一個故事,有一個小女孩因為被車壓到去世了,當時聽村里人說女孩也是看不出樣子了,她的媽媽找人為她用洋娃娃做了漂亮的樣子才下葬的。小時候只覺得她的媽媽好愛她,現在想想,這件事無論是對生者的意義更重要。
對了,最打動我的還有老爺子的這句話:“人生好像一本書,每個人都會翻到最后一頁,人生除死,無大事”。
最后還活著,那些都是小事,都可以解決。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2
“種星星的人”是這部電影賦予殯葬行業的特殊稱號!疤焐系拿恳活w星,都是愛過我們的人”。我也曾坐擁于山野之中,抬頭遙望每一顆星。科學灌輸多了,也就失了感性。總在想象宇宙恒星的存亡,卻沒有想過每一顆星都可能是某個人心里最掛記的人。
在仲夏夜的延江路,小文和三哥會不會常常遙望星河,思念自己的外婆和父親呢?
在我心里,小文就是一個小哪吒,跳脫、調皮,卻又把該放在心里的人放在心上。從小和外婆一起成長,卻在一天早上醒來外婆匆匆地離去。小文,不要傷心,你睡著了,外婆會變成星星掉落進你的夢里的;小文,不要難過,難過就坐在“上天堂”外面的石凳上,看看天上的星星,聽一聽外婆的'聲音,外婆就在你身邊。
失去了外婆,小文也收獲了一個暖心的爸爸,不是嘛?
短短的兩個小時涵蓋了三哥蛻變的一年。從原來的自私、對生活無方向的三哥變成了一個愛女兒的好爸爸;從原來對殯葬行業有異議到現在子承父業,變成了一名合格的“種星者”。三哥也許不懂父親為何就把他往死人堆里推。其實就像歌詞里寫的一樣——“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最幸福的人;只要你真的相信,你就是種星星的人”。相信這個行業,相信自己,相信天上每一顆星星,死亡并沒有那么可怕。
我最感動的是老莫變成煙花消逝于長江之上吧。沒有滿堂的哭聲、沒有滿堂的白布,只是把自己的骨灰裝在一個最平常不過的罐子里。留下一封家書,讓兒子選擇一種最特別、最體面的離開方式。三哥理解您了,不知道您在天上有沒有看到呢?在二兒子死去的上空,把您的骨灰摻進煙花,成為延江路那一夜最亮眼的存在。或許您已經變成了一顆星星,看到兒子的作為,估計得和其他星星炫耀了吧!
《人生大事》傳遞出來的觀念是“人生除死無大事”。就像老莫最后說的“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是要翻到最后一頁的。只不過標點符號不同,有的人是句號,有的人是省略號”。世界上沒有什么比宇宙恒星更大的事,人生里沒有什么·比死亡更大的事。只要你愿意相信,只要你愿意投入生活,人生這本書的標點符號也可以是最美的星星。
我家在延江路雨花區槐安路七十三號上天堂,我是種星星的人,你也可以是。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3
《人生大事》,拍得真不錯,我二十歲時特別喜歡看大英雄國仇家恨比較宏觀的故事,到了三十歲,有了一些人生經歷和體驗后,我更加喜歡看小人物小故事,那些細節和平凡角落看似平凡的故事。
三哥是種星星的人,這是一部溫馨的電影,劇情很緊湊,人物個性也很鮮明。臺詞也都很精簡和戳人心,每一句臺詞的存在都是為了豐滿這部戲的情感。
最讓我動容的是,奶奶微信里的叮嚀聲,因為再也聽不到了,意味著永遠的離去。還有小文喊到“三哥,三哥,爸爸,爸爸”真的是淚崩了,孩子的情緒已經爆發了,她不再是一個沒爸沒媽的孩子了,世上有個人很關心她。
人,生來孤獨,來是一個人,走是一個人,出生結婚是喜劇,去世人生落幕是悲劇,所以把上天堂的旁邊放一家婚慶公司,包括里面結婚的場景,都是為了戲劇沖突,表現人生的`悲歡。其實,喜就是悲,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感情得到就有失去時的失落,但是活著本身就是生命的意義,生死之外無大事。
這個故事圍繞著“父女”情為主要敘述線,一邊是無父無母的孤兒,唯一的依靠外婆也去世了,電影開頭的兩個鏡頭就刻畫了外婆的多病和小文哪吒般的性格,分別是一桌的藥物和墻上哪吒的年畫。
另一邊是為了愛情去坐牢,釋放后還被綠的廢柴中年,父子之間、男女之間、甚至和鄰居都有矛盾,似乎人生不能再差了,最后卻是一個“表里不一”的善良人,這樣的戲劇怎么能讓人不動容,為了收養一個不相關的孩子搞砸自己所謂的事業,為了曾經的舊愛出手整理情敵的遺容。表面的剛硬和內心的柔軟,觸動了每個觀眾最深處的內心。
人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善良和同情心,這部電影很治愈,讓我想起來類似的幾部電影,《七號房的禮物》、《海蒂和爺爺》、《小蘿莉的猴神大叔》,人間自有真情在,人間值得!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4
昨天晚上坐在樓下抽煙的時候,突然想起來了朋友跟我推薦了最近的一部電影,叫《人生大事》。想了想自己自從去年10.16開始就再也沒有走進過電影院,于是欣然買票,決定今晚去看。
影篇名叫《人生大事》,在整個敘事過程中也多有提及。導演或許是想通過人物之口表達一種豁達的人生態度,即除了死亡便都是云煙。這與《蘭亭集序》的“死生亦大矣”有異曲同工的感覺,只是一個只強調結束,一個還強調了開始。
除此之外,我覺得比較出彩的地方是兩個與血緣、感情有關系的片段。所以我戲稱這部電影不該叫《人生大事》,應該叫《愛、血緣、送葬人》。愛就不必解釋,這部電影包含了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對父母的愛,血緣在下面的文字里我會予以解釋,送葬人是男主的職業。
為什么和血緣有關呢?我覺得血緣這個問題在電影里進行了模模糊糊地講述。影片最后,小文的親生母親來尋找小文,三妹就將小文送了回去。在這里我就想到了一個問題,生和養,這兩種恩情到底哪個更重要。為什么親生母親來尋找時就要將孩子送出去,難道孩子的意見不值得詢問亦或是一天養育責任都沒盡過的人,可以是一個合格的母親嗎?
當然,影片中對這個問題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而是在最后以小文親生母親加入了三妹這個團隊來圓上生和養之間的矛盾。但是這并不能阻止我去探討這個問題,也就是血緣上的父母和感情上的父母到底哪個更重要。
我個人是傾向于養大于生的。
其實影片對血緣關系還有很多描述。比如男主和父親吵成那個樣子,最后由于小文的牽頭以及兩個人之間確實有著生養關系,所以兩人才能重歸于好,父親也終于開始認同了男主。當然我覺得這段處理得還不錯,包括男主的父親承諾,只要小文喊他“爺爺”他就愿意幫這個忙。這都能體現出老人對血緣以及傳承的重視。
說回片名,《人生大事》。在影片開頭就通過了小文姥姥的去世和小文表哥要去北京考試作為了一個矛盾點。老人去世,是大事,去北京考試爭取機會,同樣也是大事。對矛盾的集中點,也就是小文的舅舅身上。是留在家里陪母親的遺體,還是去北京陪孩子考試。當然最后選擇的是陪孩子考試。這仿佛表現了在我們心里,對下一代的感情總要比對上一代更厚。
啰里啰嗦寫了很多,仿佛想用分析的刀將這部電影解剖開來一樣。但是我想,電影是應該用心去看的,去感受情感的共鳴。這種分析只是一種看后的思考罷了。在影院時,我也投入到了人物的世界中,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感受他們的悲歡離合。
電影的整體敘事過程中還有兩單男主接到的生意,其實都可以討論一下。一個是家中的小孩由于心衰去世,而父母總是忙于事業,在孩子住進病房之前沒有進行太多的陪伴,到最后追悔莫及。另一個是老人由于獲得了拆遷款,家里一直在鬧,于是乎決定自己將拆遷款花光,為自己辦活人的葬禮。兩者都表現出了當下的一些矛盾。還有在收養小文后,幼兒園老師覺得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上心,說再忙也應該過來抽時間陪孩子。
前兩個小故事就不展開了,表現得還是非常直白的,但是最后一個陪孩子的,我覺得還是應該展開一下。主要是自己曾經去過農民工子女比較多的幼兒園當志愿者。
我們當然承認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能起到非常大的甚至是決定性的作用。但是我們必須意識到,父母們并不一定有那個能力、經歷、時間來陪伴孩子。這個真的是,很復雜的一個矛盾。誰都希望能陪孩子長大,但是有的時候生活真的很殘忍。就像留守兒童一般,出去打工,孩子得不到陪伴,不出去打工,孩子的生活條件得不到保證。這些問題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
大概就是這樣吧。電影是好電影,值得一看。所有的思考,都是由這部電影啟發來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還應當去尋求共鳴,這才是對它的尊重。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5
早上看完了電影《人生大事》,有些感觸。尤其是開頭,看著小文叫不起來外婆,恍然覺得這是驚恐片。站在小女孩的角度看來,最親的外婆叫不醒了,又被人抬走,再被送去燒了,多么可怕的事。
再看三哥——莫三妹。做著殯葬行業、生活本就不容易的三哥,在處理小文外婆后事時遇到了小哪吒——小文,兩個歡喜冤家成了家人,而后三哥的父親去世,小文的母親帶走了小文,經歷了生離死別后的三哥幡然悔悟,開始熱愛自己的工作,養著找回來的小文,開始了新的生活。
故事并不復雜,只是夠動人。像小文與三哥,是不打不相識的關系,磨合后又成了相依為命的關系;像老爺子與三哥,表面上是相互嫌棄的關系,最后還是父慈子孝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一開始可好可壞,相處久了卻又自有真情在。
還有那人生的大事。以前看到的是“人生除了生死,再無大事”,電影里則排除了生,變成“人生啊,除了死,無大事”。什么是人生的大事呢?是電影中婚慶店與殯儀店代表的延續與死亡,還是悲歡離合?只怕都不是。人生的大事還是當下正在發生的事,或大或小,好過不好過都得過。過去的已經過去,將來的還未發生,處理好眼下的事才重要。
只是說起來容易,談死亡還是太難。小時候,那些疼愛我的老人離世都沒去過;未來,又希望活著的親人們長久地活下去。最害怕醫院,最不想看到離別的時候。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6
周末去看了新近上映的電影《人生大事》,可能是比較累的原因,雖然觀影過程中有幾次被感動得流淚,但當時還是覺得美中不足。
首先是劇中有幾個情節在意料之中,比如莫父之死,比如小文母親的加入,又比如大家喜歡的大團圓的結局。,感覺有點可惜了這個現實又深刻的主題。
正如木心說的:中國人有個情結,姑稱之為“團圓情結”,不團圓,不肯散,死乞白賴要團圓,不然觀眾要把作者罵死。希臘人看完悲劇,心情沉重,得到了凈化。中國人看完了大團圓,嘻嘻哈哈吃夜宵,片刻忘乎所以。
《人生大事》選擇了一個略顯沉重又現實殘酷的話題,死亡,一直是中國人比較忌諱和回避的話題,電影選材很好,整體制作在水準以上,但個人感覺有點兒可惜了。
今晚躺在床上又想起電影里的情節,突然意識到電影里另外一條線索,原來還是自己膚淺了。
電影一開場,朱一龍飾演的莫三妹,給人感覺就是一個出獄不久、莫得感情的喪葬師。鄰居跟他開句玩笑,也要認認真真回懟過去的.惡人。連跟自己的老父親也是針鋒相對,惡語相向。
對待痛失相依為命的姥姥的“小文”,他也是絲毫沒有憐憫之心,一副鐵石心腸,分分鐘把孩子嚇得驚慌失措。
但就是這樣一個“惡人”,在收到女友發來的分手短信時,瞬間就會方寸大亂。發現實情后,也只會默默地對著照片流淚。
在看到小文在舅舅家不被善待時,又不加考慮的想要承擔起責任。
他究竟是惡人還是好人哪?,背著主角光環的朱一龍當然是好人。那是什么導致了他看似矛盾、分裂的行為哪?
是他的童年。
父親說喪葬這一行“沒能耐的干不了,有能耐的看不上”,莫家幾代人經營著這家叫“上天堂”的喪葬店,莫三妹的童年是在火葬場渡過的,五歲就開始幫死人穿衣服,而嚴厲的父親對他卻總是打罵從沒有給過一句肯定。
直到父親離世,父子之間才達成和解。他像發了瘋一樣,拼著命去完成父親的遺愿。
明白了這一層,也就明白了莫三妹身上的冷酷、絕情、任性、灑脫都只是他的保護色。他還只是一個害怕受傷的善良的孩子。
所以當小文的母親要來帶走她時,雖萬般不舍,口出惡語,他仍然忍不住會心軟。
所以他才會在雨中奮力追著遠去的汽車。
所以他才會傻兮兮的問一個孩子“你不會把我忘了吧”
何謂人生大事?
是生老病死?抑或是洞房花燭、金榜題名?
這是影片留給我們思考的問題。
有一種說法,我們的一生其實都是在努力彌補小時候受到的傷害。
謝謝你,溫暖我。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7
9點走出電影院,和彬彬一路稱贊好電影,情節緊湊,演員在線表演,主線清晰,溫暖深刻,我哭笑不得,將是今年的高分電影,是的,這是看完電影后最準確的感覺!好電影總是讓人們在走出電影院時思考。
下午,我在微博上熱搜了一下電影介紹。人物介紹中的男主角莫三梅很快引起了我的興趣。在此之前,我看過日本電影《殯葬師》和韓國電視劇《遺物整理師》,這些都是很棒的影視作品。因為我對殯葬行業不熟悉,我對這類題材有一種自然的探索欲望,看完電影,我會對這些職業周圍的相關職業和故事產生真誠的敬意。
在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中,至少有兩個話題,一個是性,另一個是死。然而,我們最不想提到的是我們必須永遠面對的。當我們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來面對這些問題時,它們可能會成為刺痛我們的劍。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一位自媒體博主上次說的話:人們想用欲望來掩蓋恐懼,但他們忘記了欲望只是恐懼的本體。
不小心又離開了,回到電影本身。這部電影說了什么?因為一場葬禮,男主角的第三個哥哥遇到了小女主角小文,三天的寄養變成了后來的收養,然后通過一系列的事故實現了相互治愈。
說幾部電影,我哭了好幾次。(以下內容涉及劇透,想留點懸念走進電影院可以回頭看,哈哈。
片段1:三哥告訴小文,奶奶死了,變成了煙,變成了天上的星星,那天晚上三哥起床發現小文不在床上,走到門口發現小文獨自坐在院子里看星星,然后聽著奶奶生前的聲音小文,今天生日早點回來,奶奶給你準備了最喜歡的食物姐姐,今天太陽太陽,不玩很長時間,女孩曬黑不好看等等,這個聲音的內容出現了幾次,每次聽我都忍不住濕了眼睛。想想我們的生活,忽略了最常見的關心。
片段二:三哥確認收養小文后的一天晚上,小文躺在三哥耳邊說:我不怕,因為我有父親。小文吵鬧、哭鬧、不聽勸告,不是奶奶走后的自我保護。
片段三:三哥抱著父親的骨灰盒,在海邊以煙花的形式為父親完成了最后的.送行。這里還有一個小細節。他父親的遺書說他想要一個特別的告別儀式。沒想到,他會一直盯著三哥看。煙花點燃后,停頓了幾秒鐘。三哥向前走了兩步,然后煙花破了,從細節上可以看出,編劇和導演都很用心。盛開的煙花點燃了整個星空,在三哥的眼睛里也看到了火光。這里完成了父子之間的最后和解。除了感動,還有一種浪漫的感覺。原來,揚骨灰也可以是一件浪漫的事情。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精彩的情節。喜劇在近兩個小時的內容中也占據了很大的空間。老人辦活人葬禮,小文誤食彈珠,建仁從白雪浴室裹浴巾,小文和小胖的幼兒園表演等等。這些看似搞笑的內容及時緩解了一些沉重的情緒。
當然,一部好的電影離不開演員的精彩表演。在此之前,朱一龍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知不知道的公子哥身上。后面有一些作品,但似乎都在比較積極的框架內,沒有給我太多驚喜。這一次,莫三姐讓我又變成了粉絲。人物描繪了我的生活,我的眼睛里有很多情緒,比如短褲、花襯衫和寸頭。小演員更令人驚訝,未來可期。配角對建仁(可能是名字加分,哈哈)和吳倩印象深刻。
最后,用老人在病床上說的一句話結束這篇文章零散的觀影經歷。人生除了死,沒什么大不了的。
愿我們都能成為點亮星星的人!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8
前幾天有一對好友來看我,因為天氣太熱不能到戶外活動,就請他們夫妻倆吃了飯然后帶他們去看了最近熱映的《人生大事》,整部影片充滿了溫情,是一部值得人深度思考的電影,特別是莫爸的那句人生除了死無大事,給我很多的思考,促使我寫下這部觀后感。
電影講述的是殯葬師莫三哥和孤兒小文之間發生的溫情故事。在一次葬禮上,殯葬師莫三哥遇見了不知自己父母是誰由外婆撫養的小文,小文的出現,改變莫三哥對殯葬師這個職業的認知和對生活的態度。
莫三哥是一個不曾被生活溫柔以待的人,從小失去母愛,被父親忽視,被女友拋棄、被懷疑、被傷害、加上被嫌棄的職業,他的人生孤獨且沒有目標,更談不上活著的意義和價值了。
小文也是一個被母親拋棄,被舅舅拋棄、被舅媽嫌棄被折騰的一個小孩,就連唯一愛她的外婆也離她而去。
兩個被生活苦待的人相遇了,小文的外婆在一個清晨意外去世了,小文并不外婆去世的意義,當身為殯葬師的莫三哥前去為小文的外婆料理后事,小文認為是他偷走了她的外婆,小文一路追趕到莫三哥的家,命運將失去外婆的小文與莫三哥連接到了一起,兩個人一同經歷了一次次悲喜交加的溫情故事,隨著時間的累積接觸的增多,讓原本互相嫌棄充滿敵意的兩個人轉變成相依相伴的父女。
讓我感動的情節是莫三哥放下個人恩怨為遭遇車禍的情敵恢復遺容的情節,莫三哥為女友打架坐牢,后來女友卻嫌他窮背叛他,但當情敵出車禍面目全非時,莫三哥卻愿意放下個人的恩怨和他們對他的傷害,為死者保留了最后的尊嚴,去為他的'情敵做遺容恢復。殯葬師這個被人嫌棄認為不吉利的職業,卻因著莫三哥的溫柔讓人對這個職業重新審視重新定位,從此尊重!他演繹出一個小人物大胸襟和大愛的情懷。
這個社會不缺說服我們面對困難的堅強詞匯,不缺說服我們保持善良事跡,缺的是勸人對人的寬恕與和解,莫三哥放下個人恩怨,選擇寬恕女友和情敵對他的傷害,給死去的情敵最后的尊嚴,這就是這部電影能量的所在。
這個社會人內心有太多的戾氣,缺的就是這種寬恕的胸襟和溫柔的情懷。就像此前對一個67歲的老人的死亡充滿了幸災樂禍,對那些為老人之死而掉眼淚的人充滿了指責,只因他是我們之前仇恨多年國家的人,哪怕這個老人還曾為我們在疫情的苦難里親自募捐,說著感動無數人的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另一個讓我感動的畫面是莫爸說他的二兒子為了打撈一具尸體而死,“一個活人為一個死人而死!痹谌丝磥黼y以理解,但從他們對自己的這份職業的尊重和對死者的角度來看就不難理解,所以莫爸說:人生除了死無大事也應該是這個道理。
殯葬師這個職業被人嫌棄被人瞧不起,但是他們卻用生命里的至真至善至誠至純的職業操守,演繹著這個卑微職業人性的光輝,這個職業雖是一份不被尊重的職業,用莫爸的一句話說有本事的看不上,沒本事的人了,但這份職業卻是給死者帶去尊嚴給生者帶去安慰的職業。他們這群卑微的人用生命守護著死者的尊嚴,讓人對這個職業和對做這個職業的人不由自主的產生尊敬。用老莫的一句話說:“給死人辦事,微小但不卑微!
就像我們身邊那些樸素的的農民,他們付出最多的時間、最多的體力、拿著最少的工錢、在最熱的太陽下認真努力誠實地工作著,因著他們的付出,才有了我們今天安穩的生活,他們一點也不比那些坐在辦公室里吹著冷氣的人卑微,相反他們更值得我們的尊敬,他們身上充滿汗臭味的衣服,在向我們見證著他們真誠工作的態度。他們每一個人都值得我們尊敬值得我們溫柔以待。
《人生大事》貫穿的始終是人對生命的敬畏,不論生命到哪一站結束,殯葬師都會給死者以最大的尊重。而這份尊重里,承載著發自內心的善良。
人們對生命的尊重也引發我們思考死亡,老莫臨死前對兒子說的那句,人生除了死無大事!對于如何生,不用教我們天生本能知道要活得好、活得有體面、活得有價值?蓪τ谒廊藗兌际潜苤徽劊墒撬劳鼍褪撬劳,即使你在回避,它也確實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和我們息息相關,我們更應該知道死也是我們不能回避也無法避免的一個命題,如何死,死了以后到哪里去?這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經書上說:“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審判!边@句話就告訴我們,我們死后要接受審判,這句話還告訴我們死后有兩個地方是我們要去的,那就是天堂和地獄,所以我們要為我們死后的靈魂尋找安息之所,你是愿意到福樂之地,還是到永遠的沉淪之中,盼望諸君慎思慎辨慎行。
莫三哥是社會最底層人的代表,然而像他這樣一個被邊緣化的人,卻活出了少有人活出的溫情和善意,他雖不曾被善待過,但他卻用一顆善良之心對待他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這份善良和悲憫的心值得學習。
看到網上一段話:當我們習慣于將道德放在一邊只以成敗論英雄時,莫三哥就是這些人價值觀里的傻缺,當你不以利己為人生的準則時,你就是那個不合時宜不識時務的人。可如果人人都以利己為人生準則時,這個世界將會變成寒冬,當人與人之間沒有了溫情,沒有善意,人類社會就會變成弱肉強食的叢林。請問諸君,你希望這個社會變成這樣的社會嗎?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9
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呢?對此有多種看法:學業、婚姻、事業、生育……而電影《人生大事》給出的答案則是:死亡。
全片主要講述了人稱“三哥”的殯葬師莫三妹為女友熙熙打架入獄,在刑滿釋放后的一次出殯中遇見了孤兒武小文,小文從此粘上了麻煩纏身的莫三妹,并給他帶來了一系列的生活難題,在經歷一番啼笑皆非后,這對混跡于殯葬業的特殊的父女碰撞出奇妙的情誼,同時也改變了莫三妹對“殯葬”這一行業的感情和對生活態度的故事。
“人生啊,就像一本書,哪一個都要翻到最后一頁。有的呀,畫上的是句號;有的畫的是驚嘆號;還有的畫的是省略號……”電影中老莫的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是啊,“人生自古誰無死”,既然無論如何都要面對死亡,何不抓住一切時間,為生命畫上圓滿的“句號”,或是精彩的.“驚嘆號”呢?時間不會為任何人駐足,但學習工作的成果、成長的經歷等都是扎扎實實的收獲,會陪伴著我們繼續向前。
影片中還有這樣詼諧而又引人深思的一幕:婚慶店的老板娘訓斥莫三妹將靈車停在她的店門口,還強硬地命令好奇的兒子小胖放下喪葬用的菊花去洗手,并呵斥抽了三妹的煙的丈夫也去漱口,只為嘲諷莫三妹從事的殯葬業是“晦氣”的。或許有人會認為老板娘欺人太甚,但反觀我們自身,又是否歧視過同莫三妹一樣的千千萬萬的從事“低端”“晦氣”職業的人呢?在此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他們。例如殯葬師,他們讓每一位逝者風光體面地離去,也用心體恤生者,向他們傳遞生活下去的勇氣。他們是人間大愛的體現,人生驛站的送行者,他們有一個溫柔的名字:種星星的人。他們都為社會提供做出了貢獻,所以,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每個人都是平等的,不應該因人們對某職業的刻板印象被歧視。
人生大事,生離與死別。愿我們都能把握青春,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0
一場電影,五次落淚。演繹的是故事情節,看到的是生活經歷。一部關于親情和死亡的電影,讓人看到了世間冷暖。
孤兒,被愛,被嫌棄,被憐憫,被折騰,最后傾盡全力找回自己想要的生活空間,多么勵志又可憐的成長經歷。
男主角的生活不容易,也同樣經歷著不被愛,不被重視,被拋棄,被嫌棄,被懷疑,被傷害,孤獨且沒有目標的人生,幾乎談不上有意義。
但是上天總會拯救一個善良的人,安排一個可以看得見的小孩子出現在他的生活中,最后獲得救贖的是兩個惺惺相惜的生命。
第一次流淚【互相嫌棄,彼此治愈】
父母子女就是這樣,他們都有獨立的個體。電影《人生大事》一開場就上演了一場追與追不上的故事,一覺醒來,小姑娘就追不上外婆的腳步了,一不小心,小姑娘連外婆的影子都追不上了,于是小姑娘去追那個帶走外婆的人。一路上那種拼命的勁兒,那種害怕失去的感受,那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忘我的奔跑,我淚奔了。
沒有別的,因為我也是從小和外婆一起生活的,我的每一次蛻變和成長,都在外婆的眼里嘴里心里……
所以我很多年都害怕自己追不上外婆,所以拼命的靠近,竭盡所能的調整自己的步伐和距離靠近外婆,其實就是害怕有那么一天像電影里的小姑娘一樣,什么都追不上。
男主角當然嫌棄這樣一個惹事兒麻煩的小女孩,因為他已經看慣了生老病死,當下的一切無非就是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小部分,太正常不過了,習以為常就會麻木,麻木就會厭倦,厭倦就會讓生活變得平平無奇,直至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
正是這樣兩個相互嫌棄的人,可能才是最能治愈彼此的人,大概這就是以前學習到的負負得正吧。
還是那句古話“有的童年治愈一生,有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
第二次流淚【生活的重心和生命的意義】
作為男性,有時候感覺所有的一切都是重心,工作、升職、賺錢、社交到處都是重心,唯獨自己不是,從來都在忙碌和奔波,從來都沒有停下來想過自己,重心太多了,生命反而沒有了意義。
賺了很多的錢,生命沒了;工作努力做到了極致,親情友情愛情沒了;忙忙碌碌爭分奪秒為他人,自己沒了。
電影后半段,男主角把小女孩送走,在雨中狂追出租車的時候;男主角送完小女孩又得知父親去世消息的時候;小女孩自己找回來,說出男主角的家庭地址的時候;好幾個段落都讓人淚奔,那種失去感、獲得感、那種掙扎、無助、心痛、恐懼、喜悅,都讓人不得不淚流滿面。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1
電影題材新穎,打破了傳統思維,關于喪葬一直都是中國人忌諱的沉重話題,給人第一反應就是感覺晦氣和選擇逃避,更不會有人想用這個題材呈現出來讓大眾觀看,這無疑是冒險的和需要付出很多才能拍好的電影,正是因為沉重的話題,用常人可以接受的形式向大眾展現出來,達到發人深思,正確面對死亡作用。
電影中名叫小文的小女孩,一個人生初途喪親的小孩,不知道什么是死,也沒人告訴她人死后到底會去哪?沒有人跟她解釋這件事,還是在小文不斷的追問下,三哥情急之下的隨口說了:奶奶變成了天上的星星。在夜深不眠夜仰望天空,聽著外婆在電話手表里留下的語音,星星成了小文對奶奶的寄念。另一個主角是一位刑滿釋放的殯葬師,名叫莫三妹,經營著父親留給他的名叫上天堂的殯儀館。從小就不斷面對死亡的三妹和人生初途喪親的小文的碰撞。三妹其實很小就跟隨著父親接喪事,小時候同樣沒有人告訴他為什么會死亡,直到長大點才知道什么是死亡,又或者說是見多了,自然也就慣了。日復一日地工作,讓他厭倦了這份工作,小文的出現,意外地改變了他對職業和生活的態度。三妹面對糟糕透了的生活,小文面對失去至親沒人撫養的生活,互相成長,互相治愈。
說到喪葬,身在中國是可以很深刻體會到人們面對這個話題只字不提。記得很小的時候,我的祖母去世了,在守靈的那天,大伯母把我抱回最里面的幕布里,我當時很小很小,四五歲吧,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死,內心很害怕很恐懼,當時把我嚇的話都說不出來,也不知道是不是哭了,后面的記憶想不起來了,從那以后,每天睡前總有一個場景在我的腦海里過一邊,白布蓋著一位在我成長中占不多記憶的祖母,幾盞燃油燈燃起長長的火焰,長凳搭在蠟燭上白布下,就這樣過了兩年,這個場景才慢慢的從我的`腦海里減頻。那個房間是走都不敢走進去,再次走進需要做很久的心理建設,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死”的經歷,很深刻。我屬于膽小類型的小孩,沒人告訴我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我用自己的經歷和時間知道了什么是“死”,每個人對“死”都有不同的看法吧。在面對“死”這件事,在我們的文化中,認為死是不吉利的,墓地也是不吉利的。墓地建在城市中會令許多人不滿:活人怎么可以跟死人生活在一起呢?我們害怕墓地,更害怕死,甚至連說“死”字都成了一種忌諱。這種想法在人們腦海里是根深蒂固的,在我腦海里也是,我這樣寫出來,連我自己都有點覺得是不是有哪里不對,我是不是不該說這個話題。
看過一篇文章是說西方國家看待死亡這件事,他們有一個萬圣節,在那個節日里,會有很多人扮鬼,用墳墓裝飾小院。在中國靠近墳墓的房子就有種不吉利的感覺,而西方國家他們會用這些警醒他們珍惜時間,在外國影視劇里,他們生活的社區周圍常常有像公園一樣的墓地,這些公墓大多綠樹環繞,鮮花綻放,景色優美,并沒有給人陰森恐怖的感覺。許多的墓地甚至還成為著名的旅游景點。這些在城市中的墓地,不僅給人們寄托哀思的空間,也提醒生者要珍惜活著的時光。作家蒙田認為我們的房間應該要有一扇可以俯視墓地的窗戶,也許正是基于此?粗沟貢屢粋人的頭腦保持清醒,提醒自己要珍惜時間,活得不再渾渾噩噩。
其實好好跟小孩子解釋,他們是可以接受的,無非大人們也沒有正確的面對死亡,無法引導小孩正確的面對死亡,消除對死亡的恐懼,珍惜時間,珍惜眼前人。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2
前陣子看了電影《人生大事》,寫了一篇觀后感。
故事講的是一個殯儀館的工作人員和一個小女孩(孤兒)的故事,這個殯儀館的小伙子被周圍人認為吊兒郎當、沒正性,女朋友跟別人跑了。這個小女孩(5、6歲吧)和外婆相依為命,結果外婆一覺就沒醒來,然后殯儀館去辦喪禮,就和這家人家認識了,結果小女孩的親戚誰都不想養這個孩子,又著急去北京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小女孩和外婆感情深,看到殯儀館那小伙子把他外婆拉走了,就追著那小伙要還她外婆,因為著急趕飛機,就無奈把小女孩暫存在殯儀館辦公的地方三天。這個小女孩非常調皮,這小伙很不喜歡這小女孩,但是慢慢發生了很多事,這小女孩竟把這沒正性的小伙給感動了,于是就照顧這個小女孩,小女孩也和殯儀館的這些人有了感情。三天過去了,小女孩的舅舅從北京回來了,殯儀館小伙給送回去,發現舅媽不想要這個孩子,說喪禮都沒錢付,哪還有錢養這個孩子,舅媽厲害舅舅也做不了主,那小伙一聽,一生氣,就說你們不養我來養,當面問小女孩愿意跟著誰,小女孩選擇了他。他就要正兒八經養這個小女孩了,但辦理收養手續的時候被告知不符合條件,要結婚才能收養孩子,正好殯儀館的另外一對男女同事好上了準備結婚,就以他們的名義收養了孩子。后面發生了很多事,小女孩闖禍,幫殯儀館拉業務,吃了跳跳棋子,上幼兒園、親自活動等等一系列,后來小女孩的親媽回來了,要把孩子領走,他經過一番掙扎,含著淚讓小女孩走了,小女孩不愿意走,兩個大人硬讓孩子走了。沒過多久,孩子失蹤了,他們滿城找,沒找到就回到了殯儀館,發現小女孩站在路口喊他,他很生氣就跑過去訓斥了小女孩幾句,小女孩說我爸叫什么(他的名字),我家住什么地方,我走不丟,突然男人眼眶又濕潤了。后來男人保證和小女孩再也不分開了,然后他們又回歸了之前的生活,后面孩子的媽媽來送孩子的東西,送完就準備走,男人問你能干我們這行嗎?女人非常感動,就留下來一起做殯儀館的工作,后面的畫面是,殯儀館一家人,小女孩左邊是爸爸右邊是媽媽,很開心,很溫暖。(小女孩的媽媽懷孕之后,男朋友就離開了她,然后她的人生非?部,后面去了國外發展,又坐牢,后面終于回來了,就去尋找自己的女兒,其實她也是無依無靠,在殯儀館工作,能和自己的女兒在一起,也有了工作,是最好的安排了。)
幾點感受:
1、小女孩非常想念外婆,心心念念在找外婆,日常生活中的習慣都是按外婆教的`做的,她有一個電話手表,外婆死后,她想念外婆的時候就播放外婆生前發給她的語音,從語音里可以聽出,外婆是多么疼她,也看出小女孩對外婆的深深思念,外婆是她的依靠,是她的精神支柱。(愛的力量)
2、小女孩很撒潑,她對待大人的殺手锏就是咬大人的胳膊,外婆死后她的人生變得非?部,但她很厲害,不屈服于大人的吼罵或者距離的遙遠,她內心非常強大。(內心強大的力量)
3、小伙子在世俗中也是磕磕碰碰,經常被他爸罵,看樣子像個二流子,但他本質還是善良的,他總是按自己的內心做事,開始不喜歡小女孩,覺得是負擔,就不要,后面他被小女孩感動,然后他又對她非常好,最后對他爸的骨灰盒的處理(當禮花放在了星空,他姐姐非常反對這么做),也是他追隨自己內心做事的表現,這種人,在別人看起來有點“傻”,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心的力量)
4、小伙的老爸是葬禮業德高望重的專業人士,他不但技術高,復雜的化妝只有他能搞定,而且他有精神有操守,他說:“他們家從事的是死人的行業,人生的事,只有死是大事,從事這樣行業更要有一顆‘圣人之心’”。(道德的力量)
5、小伙名叫“三哥”(真名叫“三妹”),小女孩名叫“小文”,是四川的一個故事,說話很有四川味兒(有人說是武漢,武漢就武漢吧)。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3
感覺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片子,期待朱老師的演繹!這種題材的電影,以小見大,往往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感覺。劇情也比較新穎,比較吸引人眼球,話說龍哥擅長刻畫細膩的心理活動,細節處理也到位。這樣的一個角色,有點神秘,讓人期待!
龍哥的每一次演繹,都是突破自己,他不會在舒適圈待著,所以他的'每一個角色都給人以極大的期待,他就像一個可愛的盲盒,打開的瞬間,給人滿滿的驚喜。
進組的龍哥,總是沒有消息。但小籠包都非常淡定,因我們知道,他在努力的工作,創造更好的角色。我們就像同路人,在各種的工作中努力,好好的生活,享受美食,做公益,買代言,期待新劇。
2021年夏天,2022年夏天,以后的每一年,都是帶著期盼的,想想就很開心!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4
最近網評不錯,口碑不錯的《人生大事》吸引了我,從劇情介紹到電影畫風讓我想到了《入殮師》,最開始我猜測可能是一部《藥神》味道的《入殮師》,對電影抱著期待,踏進了有幾個月都沒有踏進的電影院,看完電影之后發現,說實話浪費了一個很好的題材。
近幾年因為《藥神》誕生讓內地電影市場涌入了很多同類型電影,都想在拿獎的同時把票房也賺到手。但是從18年到現在沒有一部可以超越《藥神》。
《人生大事》這部電影剛開始我認為國內院線還沒有一部關于喪葬行業的電影出來,我相信很多觀眾會和我一樣對于這個行業充滿了好奇。我一開始認為這部電影可能可以彌補內地電影缺少的行業話題性,但是看完之后發現我真的想多了。
群里有位小伙伴總結了幾個字簡直是一針見血,“功利性太強”,確實整部電影給我感覺就是太過于商業,已經可以是把商業兩個大字刻在臉上給你看,整部電影也更像一個“童話故事”。
電影中手持攝影部分很多,請問為什么要用手持攝影?手持攝影不就是為了拉進觀眾嗎?反而這部電影把觀眾越推越遠。
整部電影節奏把控問題很大,節奏太快,快的我們觀眾都快要吸氧氣瓶了,幾乎每個節點都給你安排一個小高潮,淚點也太密集了,當一部電影淚點太密集的會造成一種廉價感,反而多次淚點的密集轟炸會讓電影本質存在的情緒基點化為烏有,觀眾失去耐心,也讓演員的表演失去精彩點。
中間有一段就是,女兒剛走,父親馬上去世,父親剛做完道別,女兒馬上失蹤,這樣密集的轟炸真的讓觀眾都還來不及欣賞演員的表演就開始切場,說實話有點拉胯,我都懷疑這部電影的成片上映前有沒有請一位專業的老師觀看和指導,這種低級的錯誤還可以出現在2022年說實話有點難見。我承認朱一龍在這部電影里能看見一位演員對于電影表演的渴望,但是電影敘述節奏讓我來不及欣賞朱一龍的表演確實有點遺憾。
觀看電影時我們觀眾對于角色,嚴重缺乏共情點,甚至有些不理解的行為,為什么可以去幫助傷害過你的人?還要去幫助小三?沒錯角色可以有動機,但是能不能讓我們感受到角色為什么要這么去做?
另外為什么莫名其妙就接受小孩?為什么莫名其妙的`讓“女兒”跟著不負責的媽媽回去?
為什么莫名其名的又讓小孩的母親加入你這個行業?因為需要Happy Ending?
最重要的就是主角反感這個行業,但是通過一個“二哥的故事”就接受了這個行業,也太過去兒戲,沒有成人世界的思考。
電影中也在這種沒有感情的觀影下結束了。
其實以上我對于電影中的幾問,導演可以通過兩個點解決,第一就是“匠人精神”行業匠人精神在這部電影里我根本完全感受不到,導演寧愿花時間去填充淚點也不愿意花時間去講“匠人精神”這個思維就是錯的。
第二也就是,電影中缺乏男主對于家庭觀念的改變,收留女兒思想轉變缺乏說服力,太過于兒戲,這里完全可以通過情感羈絆去提升觀眾的理解,但是導演卻不這樣去做。
整部電影其實就只需要兩個淚點,第一就是父親的離去,第二就是與這位女兒的羈絆,其他的只需要交代好人物、工作這兩個點就夠了,真的不需要太多密集笑點與淚點。
如果你沒有文牧野、寧浩這類對于類型片把控的能力,其實做好自己的本質工作就好了。
而且與女兒的淚點,也不要用母親來搶奪撫養權這種俗套的方式可以嗎?真的太老套了,你看見這一幕就能猜到接下來會發生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
整部電影對于我個人來說真的沒有太多可以夸的了,浮于表面的電影,擁有華麗的外觀但是內核卻什么都沒有。
商業片也請認真對待電影,對于流量演員為主角的電影,老觀眾們踏進電影也就是對于題材與演員抱有希望,但是一點誠意都看不到。
我不會去說“新人導演已經很不錯了”這類的話,因為我看見了太多的優秀電影處女作。
抱歉整部電影我只看見了電影流水線的一面,并看不見所謂的“電影精神”。
可能導演也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因為資本問題導致電影應該這樣去拍,不倫是哪一種理由,都只能展現出目前電影行業可悲的現狀。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 15
這個星期我觀看了電影《人生大事》。這部電影讓我認識了一種職業殯葬師。片中的莫三妹(三哥)繼承了父親的職業—殯葬師,別人口中“吃死人飯”的。他覺得這個行業風水不好,覺得生活沒意思過不下去,自暴自棄,看不起自己。小文呢,有個外婆,一天,她外婆走了,小文以為外婆睡著了,跟著三哥大鬧火葬場。小文住在莫三妹的壽衣店里,在骨灰盒上畫畫,給莫三妹找活兒,吞了跳跳球,發生一些讓三哥無法忍受的事情。莫三妹在收養小文后的生活里重新有了希望,給予自己尊嚴,與父親從頂撞不在乎的關系慢慢緩和,認識到了父愛,他的職業也受到了家屬的尊敬與認可。但是,小文的親生母親想要回小文,莫三妹同意了,但當小文在出租車里敲打著車窗,喊著莫三妹“爸爸!”莫三妹情緒失控,想留住小文,他已經把小文看成了自己的女兒。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對生命的尊重與珍惜,父愛的.深沉表達,還有像莫三妹一樣種星星的人,他們值得我們的尊重。電影的兩句經典臺詞:“人生就像一本書,總會翻到最后一頁,有的畫上了句號,有的畫上了省略號!薄叭松松退溃贌o大事。”
【電影《人生大事》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人生大事》電影觀后感03-14
電影人生大事觀后感12-12
人生大事電影觀后感(精選38篇)07-17
電影人生大事觀后感(精選12篇)03-08
電影人生大事觀后感范文(通用18篇)11-28
人生大事作文05-30
《人生大事》觀后感12-12
《人生大事》觀后感范文09-05
人生大事觀后感通用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