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6公益微電影《時間門》觀后感
《時間門》以一個帶有超現實主義色彩的故事將現代社會中家庭與事業的矛盾通病呈現出來,家庭的彌合再次驗證了情感的力量。
2016公益微電影《時間門》觀后感一:
作為紅星美凱龍推出的首部公益微電影,《時間門》毫無以往定制類微電影無節制的廣告形態,影片刨除了生硬的植入和宣傳,而完全聚焦于愛家的公益主題。羅嘉良飾演的成功人士忙于事業無暇家庭,物質成為時間的替代物,硬生生的將家庭變成驛站。簡單明了的入題給之后的敘事以極大的空間。隨之而來的記憶消褪的怪癥不獨屬于片中的羅嘉良,而是整個社會都在面臨的時代通病。傳統觀念里,愛家很大程度上被轉換為給與家人最多最好的物質和保障,愛因此而變質,因此而陷入了一個誤區,情感交流和內在溝通嚴重匱乏,家庭漸被打散。那些社會性的雜亂事務猶如洪水猛獸吞噬家庭的記憶,而這些記憶對個體而言則是最大的財富。當然,影片沒有因噎廢食,否定事業的重要,但是在家庭和事業之間,犧牲和妥協的不應當總是家庭。
即便是躺在病床上,羅嘉良醒來后的第一個動作仍然是摸出手機,聯系業務。神經質一樣的工作慣性充滿諷刺性,但也最為真實的反映了現實社會中的病態人群。離開家庭的人逐漸改變成了社會機器。這臺機器一旦沒有了潤滑劑的作用,終將會被銹住乃是癱瘓。而這種潤滑劑便是家庭。只是,沒有打開記憶閘門之前,羅嘉良不會明白對于個人以及家人而言,家庭到底意味著什么。
超現實元素的運用使得影片更加具有觀賞性。充滿縱深感的空間中,一扇扇記憶之門被打開,影片攫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家庭幸福的時刻,將一個家庭的形成、發展直至漸生矛盾栩栩如生的展現開來。過往記憶中的溫存與急速走向黑暗的記憶空間充滿緊張感,形成了足夠的情感張力。充滿情感的畫面能夠帶領觀眾參與回憶,尋找屬于自己的美好,戀愛、求婚、結婚、生子,畫面簡單明了,每個家庭的.幸福都由這樣的幸福腳印排列組合,只是當工作越來越成為人最合理的羈絆時,家庭與幸福之間也漸行漸遠。最終,在夢幻般的畫面中,我們看到了回歸家庭后的溫暖,那些記憶中的幸福時刻如涓涓細流重新潤澤逐漸干涸的人心。世間沒有什么高科技可以讓我們的記憶免于腐朽,為時間裹上香料的除了這些光影,還需要我們主動地去保管,去潤滑。幸福,確實需要付出時間去打理和關照。
每個人都在追求家庭的幸福,每個人也都承襲了保護放大幸福的重擔,既然這樣,是時候從肩住記憶的閘門,放幸福從無謂的勞碌中重回家庭,從繁忙中解脫出來,重新審視家庭的重要意義。愛家,就請付出時間。
2016公益微電影《時間門》觀后感二:
愛家日公益微電影《時間門》由臺灣第六代新銳導演陳奕先執導,香港著名演員羅嘉良、臺灣當紅模特姚采穎、新近童星王旖雯聯袂主演,陣容十分強大。影片講述了一位事業成功男士在確診患有記憶萎縮癥后,通過高科技手段進行選擇性記憶保存時,面對家人、事業、生活回憶的艱難抉擇。影片雖然題材選擇了當下熱門話題“家庭”,但卻沒有去討論“婆婆刁難媳婦,丈母娘責備女婿”的家庭關系,而深刻的探討都市人面對家庭和事業的兩難選擇,并提出了全新的愛家理念 “愛他,就用時間在一起”。
縱觀中國的影視作品,大多從受眾心理出發,家長里短不但是TV收視主力的大媽們心頭最愛,而且也不妨由主力的影響擴展,輻射到大媽身邊的其他家里人。即便撇開市場不論,在這個越發世俗的世界里,大約只有家庭題材,才是足夠容納搔到各色人等不同癢處諸般元素的大籮筐,由得制作方將這諸般元素,燴在一起亂燉。一部作品的成功與否,評價體系的衡量元素早已發生了嬗變,紅透半邊天的,似乎什么都可能成為支撐點,偏偏聽起來有些蒼白的深刻震撼和價值,不在其內。
愛家日公益微電影《時間門》是一部有社會價值的微電影,很有內涵。影片雖然是由企業出品,但全片沒有任何商業信息植入,這在微影視市場是非常少見的,以“愛”為主題,傳遞著正能量。事業有成,同時能夠很好地處理家庭和事業之間的平衡是當今社會成功男性的主要特征,平衡事業家庭顯然很關鍵,然而,回歸現實又有多少男人能真正做到呢?
《時間門》中的男主人公一直深愛家人并努力工作,但卻在為事業奔波時,逐漸錯失了許多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在即將失去記憶的時候才明白“人生的幸福在于用時間和家人在一起,家人的幸福在于用時間和你在一起”,賺再多的錢都無法替代與家人在一起的重要時光。影片向人們傳遞出的是,在忙于事業的同時,多用時間關愛家人。
回歸現實,男人贏得了婚姻,接下來的重點會轉向事業。有事可做的男人無暇顧及婚姻、怠慢家庭的理由也算勉強“成立”,但更多的男人則是借故“事業”而忙于其他,似乎沒有“其他”就干不成事業。這“其他”到底是些什么呢?除了吃喝、打牌,就是桑拿、洗浴,再不就是按摩、娛樂等等,明白人一看便知,這都是些拿不上臺面、見不得陽光的東西。
愛家日公益微電影《時間門》為我們詮釋了,一個成熟的男人不僅會關心和照顧好身邊的同事,更重要的是關心和照顧好自己的家庭,一個有責任心的男人不僅體現在對外的`善良、淳樸和大方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家庭的責任、義務和用心程度上,男人重要的是經營事業和經營家庭兩手都要抓,都要硬,忽視哪一方都無完整的幸福可言。希望通過微電影《時間門》,能喚醒那些忙于事業而忽略家庭的男人們的愛家意識,更多的男人參與到的愛家行動中,共同營造更加和諧的家庭環境。
2016公益微電影《時間門》觀后感三:
人生無時不刻面臨抉擇,包括哪些無奈而殘酷的抉擇。羅嘉良飾演的凱十年如一日為事業打拼,鮮有時間陪伴妻子和女兒,在結婚十周年紀念日那天,他好不容易放下所有工作準備與妻子共渡,然而他倒在了回家的路上。醒來后的凱被告知大腦記憶區域出現萎縮,他將很快失去自己的人生記憶。幸運的是一項新的科學技術,可以讓他保存一小段的記憶。保存哪一部分的記憶,就成為他艱難而又緊迫的抉擇。
這不是一個關于媳婦和娘親同時掉進水里你先救哪一個玩笑話。記憶是你人生的銀行,儲存著你人生所有的積累,失去了記憶意味著失去了你過往的一切,意味著你將迷失在未知的未來。那么多的記憶需要你做出取舍,你必須在流光剪影中鎖定你認為最有價值,或者說最不愿意放棄的那段,一旦你做出選擇,或者做出選擇遲了,你的記憶想陷入黑暗的虛無。
《時間門》在有關記憶抉擇部分化抽象為具象,用一個深邃而富有層次的,同時亮著燈光的白色通道寓意通往記憶的路徑,通道的兩側是無限伸展的門,每一道門代表著主人公一段難以割舍的記憶,包括戀愛、求婚、生女,包括誓言、操勞與失約等,每一道都是無法割舍的記憶。就像是你的十指,突然有一天被告知必須切除九個,現實就是這么的.殘忍。而更加殘忍的是,如果你再不做出果斷的抉擇,你連最后那個手指都保不住。在時光的通道上,燈火一個個被熄滅,記憶的大門一個個消失在黑暗與虛無中。
開始誤解《時間門》是一部關于記憶的微電影,仔細想想不對,這應該是關于時間的一部微電影。故事雖然講的是主人公對記憶的選擇,而它最終要表達的卻是一個關于愛的哲思:你是要把更多的時間與健康用于創造財富,然后用財富維系家人的幸福,還是要把更多的時間與健康留給你的家人分享?
抉擇的過程也是反思的過程。于這個勞碌的時代,我們往往只有突然病倒,才有機會停下腳步思索我們的人生,思考我們奮斗與迷失。凱做出了他的選擇,他選擇存儲曾經對妻子和女兒的承諾段落:就算他失去了其余所有人生記憶,他也不會忘記他的妻子和女兒,不會忘記曾經的承諾,從而找到人生的動力。所以在某種程度上說,凱選擇的不是記憶,而是愛家的方式:將用更時間來愛家。
《時間門》由臺灣2006年金麥穗獎得主陳奕先執導,盡管是紅星美凱龍“愛家日”公益主題的命題作文,創作上卻是可圈可點。導演大膽運用超現實主義的筆法,使得全篇透露著先鋒時尚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