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通用11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1
陽光明媚的一個下午,學校要組織我們觀看一部戰爭片《大決戰》,對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能通過電影重溫當年的這場戰役,真有些熱血澎湃啊!影片通過恢弘的場景,再現了1940年在山西我八路軍以破壞日軍占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的破襲作戰。據統計,參與作戰的中國軍隊總計達到105個團,因此命名為“百團大戰”
影片再現了侵華日軍的殘酷、狡詐,一面的誘降蔣介石,一面又對成都、重慶采取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實施大規模轟炸,手段極其殘忍!皷|方慕尼黑”的陰影籠罩著中國大地,中華大地滿目瘡痍,民不聊生。為了打破日軍在華實行的“囚籠政策”,我八路軍總司令彭德懷,左權任副參謀長,率領我八路軍同敵人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斗爭。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129師和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40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河北、山西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
影片中通過場景的展現,向我們展現了當時極其殘酷的歷史背景,中國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中華兒女怎能任人宰割?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展現了八路軍戰士英勇殺敵、不顧個人安危,機智勇敢的形象,通過刻畫彭德懷總司令,左權等一系列人物形象,讓我們看到了偉人的運籌帷幄,英雄膽略。中國人民戰爭的勝利果實來之不易,在戰爭中,老百姓極大地支持和擁護,給了八路軍戰勝敵人的勇氣,八路軍不愧是“正義之師”“威武之師”,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看完這部經典影片《百團大戰》,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先輩們的抗爭、犧牲換來了今天和平時代幸福的生活,每天迎著和煦的陽光,坐在窗明幾凈的教室讀書,憧憬未來,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
珍惜和平,珍惜這個美好的時代!要做就做新時代的領跑者!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2
為了配合學校發出的熱愛家鄉、迎接國慶六十周年活動,我在暑假專門觀看了一部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I——遼沈戰役》,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這場戰役中最慘烈的一場戰斗——塔山阻擊戰。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錦州與錦西之間一個有著百多戶人家的村莊,稱塔山堡。1948年遼沈戰役錦州之戰打響,塔山是錦西至錦州的必經之道,是國民黨軍西進兵團馳援錦州的必經之路,也是東北我軍堵住國民黨援軍的.必爭之地。敵我兩軍在這里進行了生與死的搏斗。當時的東北野戰軍第4、第11縱隊等為保障主力奪取錦州,在這里對增援錦州的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阻擊防御作戰。這次戰斗,從1948年10月10日開始,至10月15日結束,戰斗打得異常慘烈,解放軍戰士們用血肉之軀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錦州的國民黨救兵,為遼沈戰役的關鍵——錦州贏得了時間和空間上的先機。戰斗共進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約100米,共殲滅國民黨軍計6549人,從而保障了我軍主力攻克錦州作戰的勝利。
錦州攻克之后,長春的國民黨守軍起義,衛立煌逃走后,沈陽的守軍投降,緊接著我們有攻克了營口。遼沈戰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歷時52天,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47.2萬余人。這一戰后,國民黨軍總兵力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總兵力上升至300萬人,國共雙方的正負位置,已經顛倒過來了。主席毛澤東信心十足地說:“這樣,我們原來預計的戰爭進程,大為縮短。現在看來,只需從現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遼沈戰役結束后,又經過了平津戰役、淮海戰役,解放軍百萬雄師過大江,中國人民解放軍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遼沈地區這片曾被鮮血染紅的土地,如今國泰民安、生活幸福,我們相信英雄們鮮血不會白流,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3
今天我們有幸觀看了歷史題材的電影——《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影片中氣勢恢宏的戰斗場景、催人淚下的犧牲精神時刻提醒著我現今美好興奮的生活來之不易,這是我們的革命先烈用熱血之軀鑄就的幸福,用滿腔的熱情換來的安逸。他們生活在吃不飽、穿不暖并備受壓迫的環境中還能毅然為了國家犧牲小我、奉獻國家,那成長在幸福搖籃中的我們不是更應該為了國家努力學習嗎?我們要時刻銘記先烈的貢獻精神,努力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完后,我又上網查看了遼沈戰役的的相關內容,此次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在遼寧西部和沈陽、長春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歷時52天,殲敵47.2萬人。人民解放軍從此在數量上也對國民黨軍隊有了優勢,使中國革命形勢發展到一個新的轉折點。
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不僅僅是令人震撼的塔山阻擊戰還有那些反映中國共產黨精神的種種細節。毛爺爺和戰友們開玩笑,一點架子都沒有;我軍戰士為打仗而挖戰壕時,老百姓挑來了自家的`木箱當擋板;在戰斗中,戰士們奮勇搏擊,哪怕年齡小,也要為祖國的和平統一獻出自己的生命。而國民黨則顯得失去了民心,將自己擺在一個過高的位置上,上下層之間的那份猜疑之心,不團結勾心斗角只能讓內部變得混亂,蔣介石與衛立煌始終沒能達成共識,反而專斷獨行,最終的下場不言而喻。相比之下,毛主席在面對林彪的反對意見時,運用管理的藝術,在不影響局勢的情形下,加以引導來達到戰略統一,并發揮各成員之長,取得最大的效益。
勝利是用鮮血換來的,這場戰役中國人民解放軍也有無數革命先烈埋骨東北。雖然是一場勝戰,但卻十分不易。我們要始終記得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所以要更加珍惜。學習他們的精神,走好以后的路。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4
對于黨史類題材的電影電視節目我是非常喜歡看的,前一陣子一鼓作氣追劇《覺醒年代》,看得我義憤填膺,而如今追的《大決戰》令我熱血沸騰。新中國第一代革命領導人真是太了不起了,冒著被殺頭的危險白手起家,緊緊依靠幾條步槍就轟轟烈烈的掀起革命浪潮,共產黨人是無所畏懼的,因為有忠實的信仰,因為有不可戰勝的人民力量。
唐國強版本的毛主席,我已經接受了,還有劉勁版的周總理,王伍福版的.朱總司令,他們精湛的演技,仿佛就是偉人的重現。毛主席是天才的軍事家,政治家,不僅詩詞寫得好,而且指揮打仗也是一流,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個個險中取勝,無不體現出毛主席的經韜緯略,如果沒有毛主席從全局出發的戰略思想,解放戰爭恐怕不會結束的這么快,可能人民還會多受幾年的戰亂之苦。
正是毛主席心中有人民,感人民之所感,想人民之所想,一心一意為人民,讓人民早日過上幸福的好日子,才有了戰無不勝的人民解放軍,橫掃華東戰場推翻蔣家王朝,最終取得了人民的偉大勝利。劇中除了有大人物的斗智斗勇,也有小人物的真情實感。有國軍出身最后卻死于對抗國軍的喬三本,有敢愛敢恨勇闖關東為人民軍隊擔當運輸保障的王翠云,還有被地主欺凌仇視一切到最后接受共產黨思想教育最后成為烈士的梁士英……太多太多有血有肉的小人物在劇中活靈活現,為本劇增分不少,看起來特別過癮。你追《大決戰》了嗎?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5
什么樣的電影是無法復制的?一種是極端完美,另一種是極端復雜!洞鬀Q戰》就是后者。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鴻篇巨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由中央授意,傾“八一制片廠”全廠之力,動員上萬名職業軍人,拍攝將近一年;電影中所表現的那些革命領袖們——也就是電影的主角,有些還都健在;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們不少是親身經歷了這場決戰的。這些因素的疊加更造就了大決戰的不可復制。我黨在拍攝大決戰影片時,是將其當做文化事業傳之于世。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起用了大量的特型演員,形神兼備;精心打磨臺詞,力求最大程度還原歷史人物,不容有任何歪曲。
這樣的電影可謂空前絕后,讓我們有幸穿過時間的云霧一睹革命前輩的風采。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遼沈戰役中的配水池戰斗。在圍攻錦州戰役中,配水池是解放軍主攻方向上最堅固的據點,敵軍人數超過800人,他們以主樓為核心,加上十幾個明暗地堡,外圍還有鐵絲網和戰壕環繞,甚至狂妄地在外墻上粉刷“配水池是第二凡爾登”的標語。進攻部隊從上午一直戰斗到傍晚,最終全殲守敵,然而我軍進攻部隊八百人中僅剩六人能夠站立。最初發起進攻的一個排一沖進戰壕就被敵人埋設的航空炸彈全部炸死,2米深的戰壕躺滿了尸體,很多重傷員來不及運下去就活活流血而死。炊事員做了幾百人份的豬肉燉粉條送到前線,可已經沒有幾位戰士能夠進食了,炊事員只好哭著把飯菜灑在陣地上。在歷史上,后續趕到的部隊電話報告上級:“無需工兵支援,戰壕已被烈士遺體填平!笨吹竭@里我不禁潸然淚下,這是多么頑強堅韌的革命精神。無需任何多余的修飾,革命先烈的故事就是一幅壯麗的詩篇!我黨戰士正是有著如此強大的戰斗意志和解放全民族的決心,才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我軍戰士都非常清楚他們為何而戰,他們手里的槍應該向誰瞄準,他們的胸前寫著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是為了解放全中國人民,讓人民過上幸福的日子而戰斗!
影片沒有生硬的說教,是對真實歷史的展現。在進攻上海市區時,為了不傷及無辜的老百姓的戰士們,寧可承受更大的傷亡也堅持不使用重型武器;為渡過天津的護城河,許多戰士跳入漂著碎冰的水中托舉浮橋,很多人再也沒能爬上來;在塔山,為了防止國民黨軍增援錦州,守軍將士戰斗到陣地只剩最后一人;老百姓們為了支援前線的物資,冒著轟炸推著獨輪車趕往前線。這些場景讓觀眾身臨其境地看到我軍強大的戰斗意志和得到廣泛的群眾支持的`原因。反觀國民黨軍隊,其中也不乏軍事天才和有能力的統帥,在抗日戰爭中也指揮過昆侖關大捷之類的精彩戰役,那為何最終會一敗涂地呢?用古人的話說: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國民黨的士兵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戰,國家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內部糾紛讓蔣介石也疲于應付,政令不能上傳下達,派系林立,魚龍混雜。沒有共同的理想和戰斗目標,再優秀的將領也沒了必勝的決心。我們這一代人離戰爭已經十分遙遠,然而觀看影片,情到深處,我還是不自覺流下眼淚,被革命先輩不屈不撓的精神所折服。我深知真實的歷史比影片表現得還要殘酷數倍,因此我們更應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v觀當今世界局勢,水面上面風平浪靜,水面下暗流涌動。我們的民族正走在復興的路上,我們這代人更應發自內心地吶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七十多年前革命先輩用鮮血書寫歷史解放中國人民;現在輪到我們青年人揮灑汗水建設日益強大的祖國!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6
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擔任總導演拍攝的三部6集《大決戰》堪稱是真正的鴻篇巨制。從1948年到1949年初,在東北、華東、華北地區進行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打垮國民黨反動派的戰略大決戰!叭髴鹨邸币灾袊嗣竦膫ゴ髣倮蛧顸h的慘重失敗為結局,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是人民革命戰爭史上的光輝篇章。影片《大決戰》三部6集(《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既獨立成篇,又可以聯成一個整體,構成了對這一偉大史實的總體再現!洞鬀Q戰》是一部氣勢宏偉、規模空前的作品。自有中國電影以來,中國的銀幕上還未出現過這樣結構復雜、人物眾多、場面壯觀、氣勢磅礴的作品。創作者是站在一個偉大歷史的轉折點上來寫“大決戰”的。影片不僅表現了共產黨與國民黨之間的軍事斗爭,而且展示了這兩個政黨在政治、經濟、外交等多方面的較量,通過多側面、多角度、立體式的描寫,展示了中國社會各個方面的風貌,揭示出決定戰爭勝負和歷史變革的最深層的動因,成為一部名副其實的全景式的戰爭巨片。該片獲第12屆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等多項國內獎。影片上映后,以它歷史的真實、人物性格的鮮明和場面的宏大而獲得高度評價,同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獲得第十五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第十二屆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美術獎、最佳剪輯獎、最佳道具獎和最佳煙火獎。
《遼沈戰役》影片從史實出發,深入挖掘了歷史人物深刻的內心活動,表現出了毛澤東、林彪等人的軍事才能和解放軍的歷史功績,并對國民黨內部不團結、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和政治腐敗也進行了描述。電影相較于以往革命戰爭題材電影,在場面設計和人物造型上都屬于經典之作,在問世時便以其宏大的'戰爭場面而引起強烈反響,加之影片對于人物的細膩刻畫,使該片在觀賞性和藝術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
《淮海戰役》“三大戰役”中規模最大的“淮海戰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響了,在遼沈戰役的打擊下,國民黨軍隊已心無斗志。這天,華東野戰軍某部從國民黨起義部隊的防區悄悄進軍,及時斷了黃百韜兵團退路,將其圍住。同時,中原野戰軍攻占了軍事要地宿縣。國民黨危機時刻,蔣介石懇請已經病重的杜聿明回徐州擔任總指揮。這時,解放軍幾路兵團逼近徐州,淮海大戰一觸即發。1948年11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鄧小平、粟裕等組成淮海戰役總前委,統一指揮中野和華野。經過十幾天激戰,黃百韜兵團被全殲。12月底,黃維兵團又被圍困于雙堆集,蔣介石的高級顧問陳布雷見大勢已去,自殺身亡。蔣介石為保實力命杜聿明棄徐州南下與黃維會合。我軍早有準備,將杜困在半路。12月底,黃維兵團被全殲。為穩住傅作義集團,中央軍委決定兩星期內不對杜聿明部作最后殲滅,同時展開政治攻勢及心理戰術,瓦解敵人。1949年1月初,華野和東野對傅作義兵團展開分割包圍,華東野戰軍對杜聿明集團發起總攻。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被殲,杜被俘。兵團司令邱清泉被擊斃。
影片較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酷,也詳細描繪了解放軍的指揮高明和英勇善戰。許多戰爭的場景都有可看可取之處,歷史地藝術地把十分復雜的戰爭用電影的手法進行了詮釋,讓人們感受到了戰爭影片的獨特魅力。
《平津戰役》影片深入刻畫了中共中央領導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義既深明大義,卻又不甘心輕易退出歷史舞臺的心理。同時,電影也表現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解放軍英勇善戰,不怕犧牲的精神。歷史地再現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實,讓人們了解到了真實的戰爭場面。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7
在遼沈戰役中,攻克錦州無疑是一場重頭戲?墒牵瑬|北野戰軍攻打錦州城區,只花費了31個小時,而在清除外圍的戰斗中就花費了7天時間。
原因很簡單,東北“剿總”副總司令范漢杰在錦州外圍修筑了大量堅固的防御工事,再配備強大的火力,使得東北野戰軍每前進一步都非常艱難。
近日重溫經典電影《大決戰》,在《大決戰》第一部《遼沈戰役》里,就有這樣一場規模不大,卻非常激烈的戰斗——配水池戰斗。在這場戰斗里,東北野戰軍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才成功占領配水池。
配水池是1937年日本人修建的一個供水設施,位于錦州城區的北部,距離錦州城大約1公里。配水池位置較高,站在配水池上,可以俯瞰錦州全城。如果東北野戰軍占領了配水池,在上面配備重型大炮,可以對錦州城進行火力覆蓋,或者精準打擊重要目標。
范漢杰當然很清楚配水池的重要性,在上面修建了大量鋼筋水泥的.永久工事和磚石結構的半永久工事。
在配水池外圍,是5道蛇腹形和屋頂形鐵絲網。在鐵絲網附近埋伏了許多地雷,形成一個恐怖的“雷區”。在鐵絲網內層,有縱橫相連的戰壕,供國軍士兵迅速行動,相互支援。在戰壕的內層,密密麻麻地分布著14座地堡和10多個明暗火力點。地堡里面配備了重機槍、火炮、坦克、裝甲車等重火力。對于沒有配備重型武器的步兵來說,每一座地堡和火力點,都是一臺“生命收割機”。而且,這些地堡由鋼筋水泥修建,非常堅固,一般的大炮根本就打不垮。
配水池的面積并不大,但是國軍卻在里面駐扎了一個加強營的兵力,有七八百人。他們都是從入伍8年以上的老兵里抽調出來的,戰斗力非常強。
國軍對配水池的防御力量充滿自信,在配水池的墻壁上刷上“配水池是第二凡爾登”字樣,又聲稱“守配水池的都是鐵打的漢”。
國軍為什么將配水池稱為“第二個凡爾登”呢?
凡爾登是法國東北部的一座城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里曾經發生過一場曠日持久的戰役——凡爾登戰役。
1916年2月21日,在德國總參謀長埃里希·馮·法金漢的策劃下,德國大舉進攻凡爾登,以此打開通往巴黎的通道。為此,德國累計出動了125萬人和數千門大炮,向凡爾登發起猛攻。法國方面不甘示弱,寸土必爭,累計出動了114萬人。雙方在凡爾登激戰10個月,傷亡總數超過了100萬。德軍竭盡全力,動用了包括毒氣、噴火器在內的所有武器,都未能攻克凡爾登,最終慘敗而歸。
國軍認為配水池也能像凡爾登那樣屹立不倒。
但是,配水池不是凡爾登,東北野戰軍也不是德國軍隊。為了攻克配水池,東北野戰軍以第3縱隊7師20團1營擔任主攻任務。營長叫趙興元,是一名山東人,14歲就參加了八路軍。1948年10月12日上午8點,趙興元親自率隊攻打配水池。他們喊出“攻配水池的都是打鐵的漢”的口號,在東北野戰軍炮火的支援下,向配水池發起猛攻。
這是一場異常慘烈的戰斗,戰士們冒著敵人的狂轟濫炸,前赴后繼,上演了極為悲壯的一幕幕情節。機槍手犧牲了,戰友們扛上機槍繼續向敵人掃射;炮手犧牲了,戰友們操作大炮為他報仇……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到夜色降臨時,1營戰士終于將紅旗插在了配水池上。
這時候,1營600多名指戰員,只剩下5名戰士和1名隨軍記者。
戰后,1營集體記大功一次,1營2連榮獲一面寫著“攻克凡爾登,戰場建奇功”的錦旗,7連榮獲“錦州連”光榮稱號,7連1排榮獲“打鐵漢排”光榮稱號。營長趙興元被授予“文武雙全的全面英雄”光榮稱號,1950年被選為“全國戰斗英雄”。
東北野戰軍攻克配水池后,錦州城門戶洞開,在北部處于無險可守的困境。10月14日上午10點,東北野戰軍600多門大炮緩緩升起,對準錦州城同時開炮,長達1個小時的炮擊不但摧毀了錦州城的防御力量,還將城內的重要目標予以清除,減少了攻城部隊的傷亡。
這一切,都與配水池戰斗密切相關。
現在,配水池還保留下來,成為一道著名的遺跡,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遼沈戰役紅色旅游重點景區。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8
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們凝望著如今波瀾壯闊的中國,心中仍然能夠聽到那些向往美好的聲音,有如橫掃九州的滾滾春潮。面對一個個新的時間節點,我們在暢想未來的同時,我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去。因為“過去”一直是“未來”的線索,我們只有時時回望過去,才能找到持續前進的動力。
電視劇《大決戰》向我們展示的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三大戰役,這三大戰役決定了中華民族的命運走向,是新中國成立之前的最后三場“決戰”,也是中國人永遠不會忘記的歷史。
在抗日戰爭結束以后,全國人民都翹首以盼和平的到來。但是蔣介石單方面撕毀雙十協定,沒有傾聽廣大人民群眾最真切的呼聲,悍然發動戰爭,讓全國上下再次處于水深火熱的戰爭環境之中。于是,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在三大戰役中,呈現出許許多多的民族英雄。他們舍身取義、不懼生死,只為解放全中國的老百姓,讓他們過上更加幸福美滿的日子。正是在解放軍戰士的大無畏勇氣震懾之下,國民黨官兵節節敗退。
在電視劇《大決戰》中,有很多的解放軍事跡值得我們全體中國人民永遠銘記:梁士英不惜用身體堵住出口,使爆破筒成功地被塞入地堡;八連戰士在吃完最后一頓飯之后,所有人都犧牲了,陣地上留下了剛剛吃飯使用過的碗;馬慶和李大江本來是對冤家,但是他們在“同生死、共患難”中相互諒解,在眼瞎和腿斷的情況之下,仍然共同守著一挺機槍,戰斗到了最后時刻……我們只有在如今保持“團結奮進”、“勇往無前”的精神氣概,讓中國發展成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才能夠祭奠那無數舍身成仁的亡靈,才能夠撫平這“大決戰”給中華大地帶來的痛楚。
在電視劇《大決戰》當中還向我們展示了軍民完美配合的場景。老百姓組成一支支民兵隊伍,挖戰壕、埋地雷,找準時機襲擊國民黨的部隊?梢哉f,中國共產黨能夠在三大戰役中取得勝利,正是因為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這部電視劇還向我們展示了毛澤東與人民群眾日常交往的場景。毛澤東具有親民的形象,他在西柏坡和鄉親們一起聊天、剝玉米,這更是始終鼓舞中國共產黨員需要保持與人民群眾緊密聯系。
再次賦予時間以壯麗感,見證三大戰役的.光陰之箭已經穿越年輪,抵達2021年;叵肽侨龍龅膽鹨郏@是永不過時的熱血故事。它是過去,它也是現在;它是歷史,它也是未來。
《大決戰》告訴了我:歷史的邏輯就是人的邏輯,推動歷史前進的力量就是符合人民的利益。如今,全體中國人民正在從過去不斷吸取力量,讓自己努力地跟上時代的脈動,始終銘記“正義”、“愛心、“良知”。而這也正是激蕩在中國人心靈深處的情感共鳴。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9
昨天晚上沒有寫東西,拖到今天中午來寫,淮海戰役又看了三遍,總覺得還是不大明白怎么回事。這是世界戰爭史上一次很有代表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太多的后人正想對這次在中國的中原戰場上的逐鹿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影片安排的很緊湊,卻又花了大的筆墨來描寫一些小的人物,小的細節,來突出戰斗的慘烈,指揮員的緊張。相對于勝利的結果來說,戰役的過程是環環相扣的。中原戰場是如此大規模的局勢調動對雙方的指揮官來說,都是及其嚴峻的考驗。
戰機稍縱即逝,黃伯韜的被圍完全就在于他兩天"種種原因"的磨蹭,沒有架浮橋,讓十萬人馬成了粟裕的盤中美味。這是他做為指揮官的失職?蓪τ诙彭裁鱽碚f,失敗的`結果是他早就預見到的。他拿著蔣介石措辭嚴厲的親筆手術,無奈,憤恨。蔣介石給他過四十四歲生日,讓蔣經國帶著10萬銀元給杜聿明的母親過生日,軟硬兼施,逼杜聿明帶兵撤出徐州,卻又在中途來了這樣一紙手諭。三條作戰路線,粟裕賭準了杜聿明不會愚蠢到走兩淮,雖然我軍都已經在截獲的國民黨電報里面得到所謂國防部的建議,讓杜聿明走兩淮。畢竟,杜聿明被蔣介石從徐州調葫蘆島,又從葫蘆島調徐州,他在國民黨的軍官里面,還是有軍事才能的。但是應了巴達維的那句話"您為什么不讓那些經過嚴格軍事訓練的年輕將軍們在戰場上作出軍事部署,而要每逢戰事,親自督戰,做做站部署呢?"蔣介石的軍事才能在電影里面是屢屢被敗仗所羞辱,也不知道老蔣其人身為赫赫有名的黃埔軍校的校長,到底會不會打仗,這個,沒有研究過蔣介石的生平,也無從說起,不過,撤出徐州之后的杜聿明收到的蔣介石的一紙措辭嚴厲的手書,就已經預感到他杜聿明的后路就掐斷在了這淮海戰場上了。
他滿腹的憤恨,慨嘆說——"不知三軍之權,而統三軍之任,沒到重要關節總是直接干預指揮,唉——完了!完了!照這個手令執行,三個兵團,數十萬將士,眼睜睜的就——"結果是可想而知的,也許是杜聿明被俘后給他治病,而后全家在大陸團聚的政治原因,我想,影片中對于杜聿明的描述是很豐滿的,從某總程度上也肯定了他的軍事指揮才能,甚至還有專門的他T恤士兵,不想讓自己的士兵凍死餓死,不帶武器投降的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鏡頭。而于蔣介石的蹩腳的軍事指揮才能相對應了,還有他的治國方略,太多的事情是從根基上決定了行事的方向,所以也就注定了不會有什么扭轉乾坤的曙光,所以布雷先生的死,在影片中更顯出了他的悲劇色彩,沒有什么來挽救他的絕望,結束自己的人生,儼然成了他最后的選擇。陳毅元帥曾經說過"淮海戰役的勝利是小推車推出來的",蔣介石打仗的時候忙著平息后方人民的騷亂,而共產黨的部隊這邊,人民群眾傾家蕩產也要支援前線,這就是人心。不多說了,總感覺自己是力不從心的,只能就戰役說些什么,再往深了說,恐無法下筆了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10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同時也是解放戰爭(三大戰役)勝利70周年。關于三大戰役的記錄,我認為最為經典的當屬1991年拍攝的《大決戰》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時間陸續重溫了一遍。《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其中我認為最震撼的要屬《淮海戰役》。
60萬對80萬,延伸來說,為什么人民解放軍能夠戰勝裝備精良、人數眾多的國民黨軍隊?以前只在歷史書中劃過知識點——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但具體來說,決定解放戰爭勝利的有很多,我認為關鍵一點在于中國共產黨領導并進行了徹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觀上得到了廣大農民的用戶,得到了農民的認可和支持;客觀上使得原本束縛在土地上的生產力得以釋放出來。這樣就是數以萬計的農民在主、客觀條件同時滿足的情況下,能夠奔赴前線,支援解放軍在廣闊的華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陳毅講: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子推出來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眾的支持和認可,進而在進行軍事動員和隊伍補充擴編時,每家每戶愿意讓自家的“壯小伙”應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產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個半飽的農戶(一半甚至更多的勞動所得可能要交給地主),現在在農忙時期積極耕作勞動所得便能超過以往的`整年,這樣在農閑時期,解放區就可以發動大量的勞動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眾路線,依靠群眾,發動群眾,一切為了群眾;二是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戰爭成功了。至于其他類似“戰爭藝術”種.種(蔣介石隨時都能飛往前線,坐鎮指揮,當然還是幫倒忙;毛澤東則審時度勢,放手前線成立“總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過是縮短(或延長)了戰爭的時間的“把戲”罷了(當然也不能完全否認,但過分強調軍事指揮的重要性,特別是將國民黨部隊失敗的原因全部歸結于蔣介石的失敗指揮上,這難道不就是一種歷史虛無主義嘛。)。
貫徹群眾路線、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輝。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 11
6月18日我們參觀了淮海戰役紀念館,重溫了這段光輝的歷史――淮海戰役,我深感此次參觀學習,對于發揚革命傳統,擺正心態,對今后做好各項工作,很有啟迪好處。
淮海戰役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這一戰役的勝利對于全國解放戰爭戰局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但這一勝利的取得是極其不易的。國民黨軍麾下80萬裝備精良部隊并且有先進的美式裝備還占有后勤保障優勢。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各種雜牌武器都有并且剛經歷一次大戰來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條件相差懸殊。我中國人民解放軍以氣吞山河的氣概、堅忍不拔的毅力,機動的戰略戰術,經過66個晝夜的浴血奮戰,最后奪取了戰役的偉大勝利。
回想起紀念館中的一幅幅畫面,一組組的文字介紹,至今讓我的情緒久久難以平靜!其中打黃伯韜兵團總攻沖鋒時要過一條河,那時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層薄薄的冰,戰士們抬著木板義無反顧的跳進冰涼的'河水為戰友們搭橋鋪路,扛木板的戰士犧牲了,在木板上過橋的戰士自動跳下來扛起木板。戰士們順利的透過了大河,取得了總攻的勝利;春鹨壑袪奚膱F職干部有的年僅24歲。24歲正是花季的年齡,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無憂無慮上大學的時候,而他們卻為了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想想當初革命先輩們,看看自己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我們此刻還有什么不滿足的?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時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們,我們就應知足、惜福。擺正自己的心態,踏踏實實的工作,認認真真的生活才能對得起為我們這天而犧牲的先輩們!
【電影《大決戰》的觀后感700字】相關文章:
電影觀后感多篇觀后感,電影05-22
電影情書觀后感 情書電影簡介觀后感05-29
電影頭腦特工隊觀后感范文觀看電影《頭腦特工隊》,寫電影觀后感03-14
電影我們天上見觀后感電影我們天上見觀后感03-14
美麗人生電影觀后感電影《美麗人生》觀后感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