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念書的孩子觀后感
念書的孩子是一部感人的電影,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念書的孩子觀后感范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16年念書的孩子觀后感一: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看了一部感人的電影《念書的孩子》。主人公是一個內心孤獨,需要關懷、勇敢、頑強的九歲男孩——路開。他是一名留守兒童,誓死陪伴他的是一只名叫“小膽兒”的狗。
路開是一個活潑、孝順、懂事又勤奮的好學生,他每天都給爺爺讀書,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路開每天都等待著爸媽的電話,接到電話的那一刻他很興奮。雖然路開是不幸的,但是他堅強懂事,非常值得我們學習。我深深體會到幸福來之不易,我們要加倍珍惜,我們要克服一切困難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有用的人。
看著這部電影,我一次又一次地落下了眼淚,我們現在的 生活環境跟開開比起來我們已經很幸福了,難道我們這不知足嗎?每當我看到一個個孩子盛氣凌人,每天被家長寵著,慣著,都不理解我們生活很好了,仍然一會要這,一會要那。家長為了哄我們開心,才迫不得已買那一些沒用的東西?砷_開呢?他什么都不要,只求獲得父母的愛和上大學的機會,成為一個有出息的人。
我一回憶起電影的畫面,那感人肺腑的故事,那個孤獨的'開開和他的小膽兒,我的眼淚就悄然無聲的落下來,我們真的要學會關懷,學會理解,理解萬歲。
這部電影讓我們懂得,關愛留守兒童,關注空巢老人,讓我們變得像開開一樣懂事、善良、勇敢、堅強。
2016年念書的孩子觀后感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耕文化正一步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空心村”。攤開地圖,那么多被我們驕傲地稱之為精神家園的故鄉,它們或者正在大地的某處茍延殘喘,或者正在落日的余暉里端詳著自己的斷壁殘垣。我們再也聽不到“醉里吳音相媚好”,再也看不到詩人筆下“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的農村溫馨小景。我們眼里所見的每一個村子,只要你靜心傾聽,它們夜里都會發出一聲聲哀嘆和沉吟,似乎是在回憶往昔人丁鼎盛,六畜興旺的輝煌,又似乎在捂住胸口,把正在經歷的凋零和離殤一次次深深地吐納。
曾幾何時,“留守”一詞漸漸在我們的心頭抹上了一層陰影。只要說到“留守”,我們的眼前便會泛起老人和孩子孤獨落寞的眼神,會在心底蒙起一層怎么也撥不開的灰色和涼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千年前所示的文明禮儀,就是我們現在所泛起的道德共通感。留守在農村的老人和孩子,雖然我們與他們無任何的血緣關系,他們散落在大地的低處,孱弱而緘默,但當鏡頭的焦點對準他們時,我們的心會疼,如自己的老人,自己的孩子。
我看《念書的孩子》就是這樣的。如果我說在看的過程里,還多次流淚,請不要笑我矯情,多愁善感,因為我多年親歷著“留守”這個詞的疼痛,親歷著它怎樣剝奪人與人之間正常呼應的天倫歡愛。爺爺和開開是當下中國千千萬萬個留守老人和孩子的縮影,他們有著農村人所特有的樸實,勤勞,節儉,甚至早熟和不該應有的擔當。“空心村”的出現,使得本該安享晚年的老人不得不承擔撫養孫子的責任,本該無憂無慮上學玩耍的孩子卻不得不擔當起照顧老人和自己的責任。
一個九歲的孩子,一個七旬老人,外帶一條小膽的狗構成了新型卻典型的農村家庭特點。以老帶小,在生理與心理的教育上都是缺失的,雖然那份愛是那么深沉,但心靈的陪伴卻顯得無力和不及。夜晚,開開覺得自己長大了,想獨自一個人睡覺,卷著鋪蓋到隔壁的`房間,第二天早晨卻出現了爺爺煤氣中毒的事件,他的朦朧意識里已經有了男孩子成長的羞澀,有自我獨立的沖動,如果父母在,正是培養他獨立,自信,且堅強意志品格的時候,這些,隔代的爺爺是無法做到的,他只能用無微不至的生活照顧試圖去彌補孩子愛的缺失,孩子的心靈他可以洞悉,卻無法觸及。電影里的爺爺算是一個有素質的農村老人,他懂得鼓勵開開,看得到孩子的孤獨,他常常無力地嘆息,就如村前那株銀杏樹,掉著一地金黃的落葉,美卻接近凋零……那無奈,那近乎生命止息時還放不下的心結。
看到開開與狗對話,我的眼淚禁不住留下來。過早地接受生活里的不易,讓他變得早慧,早熟,然而這些被我們經常夸贊的優點,此時卻像針一樣扎在心窩。他沒有享受父母的陪伴,父母的愛,只能把感情寄托于一條狗,這條狗就是他自己,是心靈上的依托。作為老師,我能理解這些留守在家的孩子,甚至我在做老師的時候能原諒他們內心的偏激所犯的錯誤。愛是一切最偉大的教育。我們在學校始終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做一個有愛的人,而他們,卻連最基本的父母之愛都未享有,怎么能讓他們學會如何關愛他人?
電影里的開開溫良善解人意,這個例子是正面的。留守兒童里,他是問題最少的,他的內心沒有那么多冷漠,他懂得自律,愛學習,懂得關愛他人,對事物始終保持著積極的一面。爺爺的死對他的打擊很大,那份陪伴和依托沒有了,更確切的說,漫漫的孤獨將更深不見底。父親從外地回來,看著他與狗同食,同寢,內心是愧疚和自責的,F實生活讓我們幾千年的禮儀孝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人在風燭殘年自死去,他的臨別贈言里,只有沉痛的牽掛,解不開的心結,這些結盤亙交錯在各個村落,改變了農村的現貌,也改變了傳統觀念里責任替接的順序,他們的死直接沉甸甸地壓在更小的肩膀上,讓他們過早地體驗了生離死別的殘酷。
影片里有個細節,就是開開的媽媽想留下來陪開開,他的爸爸說那城里那個孩子就沒人照看了,我們要講信用。為了生活,更多的農村人投身到大城市里務工,他們可以虧欠自己的雙親,自己的孩子,卻一定要遵守著做人的誠信。這當中既有生活不易的無奈,又有很多農村父母對家庭責任感,對孩子教育重要性的忽略。
電影的結尾是父親在城里找到學校讓開開得以轉學,但那條狗卻硬生生地被擱置在山村。開開沙啞地喊叫,因為那就是他自己,他知道孤獨寂寞冷清的寒楚,知道被遺棄后無人陪伴的失落。電影以開開追著絕塵而去的客車喊爸爸媽媽開始,以近乎狂暴地抵抗,撕心裂肺地喊小膽結束。兩種分離,都是他內心無法割舍的痛,他甚至愿意為了一只狗繼續留守在家里,因為在內心最無助的時候,是狗陪伴著他;在缺失愛的時候,是狗給了他心靈上的慰藉;在長夜膽怯的時候,是狗為他壯了膽,他們已經融合在一起,這樣的分離將成為孩子一生的陰影。
看完后,內心很沉重,猶如反復聽見開開爺爺那粗重的咳喘,反復看見開開坐在城里的教室一次次出神地想著小膽。他的牽掛不會比任何一個成年人少。這部電影真實地再現了“留守”的悲哀,它將成為一個時代的哮喘,只要人一深呼吸就有著胸悶的感覺。電影從人性最渴望的“愛”出發,一點點深入和揭示斷層的愛就像連環,中間一環松動了,愛就松動,心就薄涼。
難道不是嗎?更多的留守問題曝光以后,我們都為之震驚,校園惡性暴力事件,荒村老人尸首風干,我們在震驚之余有沒有想過為什么?《念書的孩子》在呼喚“愛”,父母的愛,老師的愛,鄰里的愛,動物的愛……如果身為父母,身為子女的人們能夠多從“愛”的角度出發,多一份關心和陪伴,我們定能看見老村新貌,“空村”將不“空心”,“留守”也不再是一個時代的后遺癥與象征詞。
2016年念書的孩子觀后感三:
我看了一部電影,叫做《念書的孩子》。在電影中,由于開開的爺爺有肺心病,不得已開開的爸爸媽媽,丟下年僅幾歲的開開進城打工去了,為了不使開開寂寞,爺爺就哄著開開念課文。爺孫倆相依為命。開開晚上看電視時,但他家沒交電視費。一去鄰居家,鄰居的小女孩就和她搶遙控器。為了減輕爺爺的負擔開開又和爺爺學做飯。 開開也很喜歡給爺爺念書,雖然有時念錯字,但念得很有感情。開開的爸爸要給家里點個爐子,爺爺推辭說不用了,再冷的天沒有爐子,不一樣熬過去了。可開開爸爸非要裝,爺爺就同意了。第二天,開開撿的流浪狗小膽兒,叫著拽著開開的褲腿去爺爺屋,開開跑過去,發現煤氣閥門沒關,爺爺煤氣中毒了。開開急忙打了120,所幸搶救及時,爺爺才醒了過來。有一天,小膽兒又拽著開開的褲腿,開開連忙跑過去,發現爺爺呼吸已經停止。開開的父母回來葬了爺爺,要帶開開進城。開開不去,說他們班的吳美芳進城半年都沒找到學校。于是開開的爸爸只得花錢找了一些人,解決了這個麻煩事。走的時候,開開的爸爸說小膽兒不帶了,進城給他買個更好的。開開不同意,于是爸爸把開開的手掰開把狗繩扔掉,硬是抱著開開上了車。車開了,開開一邊反抗著爸爸,一邊哭喊著讓小膽兒快跑,說我在前面等著你。小膽兒拼命地跑起來追趕著汽車,但越追離汽車越遠?吹竭@里我淚流滿面。
看了這部影片,我明白了留守兒童的孤獨。由此,我希望所有留守兒童的家長,能多顧慮孩子的感受,這些自己孤單,無依無靠,夜晚睡覺都想著父母的孩子,是多么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愛啊!看了這部影片,我受益匪淺,我佩服開開的堅強和勇敢,和他相比我自愧不如,我知道今后該怎樣做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困難,我都要做一個堅強的“孩子”。
點評:小作者通過敘述電影的小主人公開開的成長經歷,為了生活父母出外打工開開和年邁的.爺爺的生活非常的艱難。看到爺爺離開開開的那一幕讓自己內心觸動很大,從開開的身上學習到了堅強和勇敢的品質。希望像開開一樣的孩子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相關文章:
念書的孩子觀影感作文06-08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06-07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06-18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08-30
《念書孩子》觀后感07-15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07-01
念書的孩子的觀后感12-27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06-07
念書的孩子觀后感作文08-26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后感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