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 14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能夠給我們不少啟示,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 ,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
觀看《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我的內心非常感動,多次流下了淚水。讓我最感動的是胡佩蘭醫生,她的醫德和敬業精神讓每個人都敬佩,她說過:藥物以有效為準,只要藥效好,什么便宜開什么藥,讓所有人都看得起病,他還說過:但醫生不能想發財,想發財當不了好醫生。
我敬愛的叔叔也是一個醫生,外科醫生。從叔叔身上,我也看到了胡佩蘭醫生的影子,叔叔經常為了給病人動手術,經常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忍著饑餓。下了手術臺后腰酸腿痛,只要一有病人,他還是很認真的看病,為了照顧病人,經常一整夜沒合眼。我有一次到醫院看叔叔,發現他坐在科室的椅子上睡著了!看他這么累,我都不忍心叫他.
胡醫生和我叔叔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我要熱愛學習,長大后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盡最大能力幫助別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2
今天,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令我印象最深人物的是一個小女孩——何玥。
何玥在小學即將畢業的時候,不幸患上了惡性小腦膠質瘤。盡管何玥在努力地與病魔抗爭著,但是,醫生還是告訴她,她的生命維持不了三個月,這讓何玥的家人痛苦萬分、悲痛欲絕,在何玥的生命燭火即將燃盡的時候,何玥說,她的遺愿是在死亡之后把自己的器官捐獻給需要器官的人,這一句話震動了何玥的家人,她的父母起初不同意,他爸爸還罵了她一頓,但是,最后他們還是尊重了何玥的遺愿,在何玥的生命燭火燃盡之時,她的器官拯救了三個人,還有一個受益者—索朗旺青都跑來感謝何玥,是何玥讓他獲得了重生,但是何玥的家人心里是什么滋味啊!
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眼睜睜的看著別人有困難而不去幫助,甚至家人需要你身體的器官也絕不捐獻,這些人和何玥比起來是多么的卑微啊!我們要學習何玥先人后己的這種精神!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3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看了《感動中國》,一共看了4個人物,分別是:吳錦泉、張寶艷、秦艷友、郎平、屠呦呦,這些偉大的人物,雖然他們不是很有名,但他們默默無聞地做了很多貢獻。第一位老人以磨刀為生磨一次刀才4元錢!五角錢!他卻把自己苦苦掙來的幾千元錢默默地捐給了災區,泥石流地區等!多么讓人感動呀!第二位是張寶艷和秦艷友,他們建立了寶貝回家的網站免費幫助家長們找自己丟失的孩子,讓許多家庭團聚。第三位郎平,她至少做了十多次手術!為什么呢?因為她曾是中國女排的一名主力,為中國女排贏得了多次冠軍!現已經50多歲了!她為中國的體育做出了偉大的貢獻!最后一位是屠呦呦,她廢寢忘食,她廢寢忘食是為什么?是因為她要讓更多的人得日瘧和惡性瘧的疾病,,最后她終于研究出了青蒿素,因此她也獲得了諾貝爾醫學獎,讓更多人遠離疾病。這些人多么偉大,我要向他們學習!看了《感動中國》讓我懂得了許多道理,讓我終生受益!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4
昨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里面的每個人物都很令我感動,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陶艷波女士。
陶女士的孩子楊乃斌很不幸,上帝給了他無聲的世界,但陶女士并沒有放棄教育他。于是,她選擇了陪讀。從楊乃斌上一年級起,他媽媽就開始當他的同桌,老師講什么,陶女士就記下,細心地講給小乃斌聽。漸漸的,楊乃斌上了中學,他媽媽,依然是他的同桌,是他的耳朵。課程量加大,陶女士非常疲勞,可她知道,自己要教的是自己的孩子,她便又咬牙堅持。她說:“只要頭疼腦熱的,就忍著。”在陶女士這樣的堅持下,努力的楊乃斌上了大學,陶女士也終于舒了口氣。
為了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樣學習、玩耍,陶女士費了多少心啊,我應該學習陶女士那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感動中國這個節目我每次都要看,它能讓我學習到很多東西!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5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頒獎典禮在央視一套首播,南陽市鎮平縣高丘鎮黑虎廟小學教師張玉滾當選“感動中國”20xx年度人物。這是“感動中國”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舉辦17年來,第16位河南人獲此殊榮。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他是張玉滾,是培養出22名大學生的山村教師。
“今天我愿做十八彎山路上的一輪明月,來照亮孩子們的前程,希望孩子們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為了改變山里娃的命運,張玉滾一干就是17年。扎根黑虎廟小學17年,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當地人把他的事跡編成歌曲傳唱,感動了無數人。
鄉村教師,又苦又累待遇又差,只有經得起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有一顆甘為孺子牛之心的人,方得始終,向張玉滾老師致敬。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這個節目,其中,我最欣賞第二個人——陳斌強。
在他八歲那年,他的父親去世了,母親獨自照顧他們三個孩子,為了不讓他們三個孩子走丟,便用一根布帶把母親和孩子們連在一起。現在,他長大,母親在58歲那年得了老年癡呆癥,而陳斌強在離家三十里外的一所學校當語文老師,一個星期跑一趟,周一到周五全在學校,有一次,他在學校上課,母親因不識路而不知道怎么回家這件事后,陳斌強決定把母親帶到學校來,并用那根布帶把他們緊緊綁在一起。每天既要教學生,又要帶媽媽,每天早上五點起來幫母親上廁所,晚上哄母親睡覺,還要給母親喂飯,真辛苦呀。
他的頒獎詞是:小時候,這根布帶就是母愛,媽媽用它背著你,長大了,這布帶是兒子的深情,你用它背著媽,有一天,媽媽的記憶走遠了,但愛不會,它在兒女的臂膀上一代代傳承。孝更絕倫足可矜。
我真敬佩他呀,他每天不怕辛苦來照顧母親,以后我也要做一個這樣的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7
2月8日20時,感動中國x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宜春市奉新縣扎根鄉村36年的最美教師支月英光榮當選感動中國x年度人物。
支月英是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1980年,奉新縣邊遠山村教師奇缺,當時只有19歲的南昌市進賢縣姑娘支月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200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教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月英堅守在偏遠的山村小學講臺,從支姐姐到支媽媽,教育了大山深處的兩代人。
感動中國x年度人物評選組委會給支月英的頒獎詞是:你跋涉了許多路,總是圍繞著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給孩子們的都是甜。堅守才有希望,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辮。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8
我不知道該說什么,就在這一刻,我的目光先定格在那一方屏幕上。人性的光芒不斷刺痛我著我的眼,淚水恣慮成一片愛的藍海。喉間的酸處令我難受,但我愿意將這難受細細品嘗,因為我知道,我的喉間,正跌容著感動,之所以難受,是因為那小小的空間,容不下大愛。
我想呵住我周圍的喧嘩,但我終究默默無聲,_也許不想說話,也許說不出話,也許憤怒在感動之中任為烏有。我只想貪婪地讓綻放光華的人格魅力洗滌著我的靈魂,我只想貪婪地讓這皙皙生輝的感動充斥在我的心間,那一刻,我在現實與夢境中穿。
短短的兩個小時,我對愛情的理解越來越清晰,我給親情的定義越來越深刻,我對責任的認識越來越透徹,我給良知的詮釋越來越豐富。
那些無私的人們,詠唱著愛的簡言,讓感動開滿整個春天。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9
感動中國,有多人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無悔奉獻只為給子女、社會、身邊的人帶去一份未來,一份溫暖,一份快樂。感動中國,雖然隔著屏幕,但感動中國的夜晚有多少人為熒幕中那些感動人心的事跡所流淚。感動中國,我們的身邊又有誰跟他們一樣在默默付出。只是我們不知道。但我們也許能跟他們一樣,我們同樣是炎黃子孫,我們同樣有傳承千古的文明。
張超,男,30歲,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
20xx年4月27日,張超在駕駛艦載戰斗機進行陸基模擬著艦接地時,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
此前,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0
盧永根院士的職業是科學家,而他一生的事業,是那讓我們灑下熱淚的、永恒發揮作用的探索和奉獻。他的一生,都有關選擇。在戰亂紛擾,國仇家恨中,他選擇就讀中文學校,接受民主進步思想,向往共產主義。在公派留學,親人挽留時,他選擇勇擔責任,報效國家。他選擇捐出畢生積蓄,選擇捐贈遺體,選擇在重病中開展組織生活會。偉大根源于平凡。盧永根院士做出這些選擇時所思所想我不得而知,但是身上穿了多年的舊毛衣,家里破舊的老物件,親筆簽下的志愿書都在無聲訴說“布衣院士”何以感動中國。這是華農之幸,因為華農親眼見證了一個平凡的學生成為一位平凡的教授,平凡的科學家。這是華農學子之幸,因為新時代揚帆起航,燈塔更高更亮。盧永根院士,還在那里,盧永根精神,一直在那里。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1
幾天前,我觀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典禮,在這幾個小時里,我認識了:以假名:炎黃,給貧困兒童借款的張紀清;為了讓從小失聰的兒子上學,當了兒子16年同桌的陶艷波……
不過,讓我最感動的還是孫麗娜、朱敏才這一對夫婦。許多人以為朱敏才和孫麗娜退休后,會選擇安逸的生活去度過后半年,可他們卻去了貴州省遵義縣中心小學進行了十年的支教。
山區洗澡難、買菜難、乘車難、看病就醫難,各方面都極不方便。臥室跟廁所共用一面墻,夏天臭氣熏天,孫麗娜、朱敏才晚上睡覺要戴著兩個口罩。因為長時間在山區生活,加上高原強烈的'紫外線照射,使孫麗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視力只剩下0。03。也使朱敏才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等危險疾病。但他們依然堅守崗位,帶給孩子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
他們是平凡人,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他們是我們的榜樣,是我們的領頭羊,帶我們走向光明的方向!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2
高貴與什么有關?職業?富裕?有時和一個好品質有關——題記
今天,我們在學校觀看了《感動中國》,了解了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偉大的人物,比如:見義勇為的方俊明、鄉村教師格桑德吉、重情重義的陳俊蘭等十位偉大的人。
其中最令我難忘的是平民母親姚厚芝,雖然早已身患重病,但她還是堅持繡完了這幅長達六點三米的“清明上河圖”。這幅巨作有幾千個還不到兩厘米的小人兒,每個小人兒穿的衣服也要繡,就算是專家每天繡八小時,也要繡上五年,她硬是三年加五個月就繡完了。
我不禁感慨萬千:母愛如江,這便是一個母親傾其所有,為兒子繡出的一幅風景圖,母親用白發做線,皺紋做針,繡出了一個杰出的人才,卻早已風燭殘年,一幅十字繡,繡出了濃濃的愛意,也繡出了蒼老的面容。現在,我們要去幫母親接下針線繡出另一個璀璨的人生。
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這樣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事跡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3
申亮亮,29歲,生前系中國駐馬里共和國維和工兵分隊戰士。
20xx年6月1日,中國駐馬里共和國維和部隊遭遇恐怖襲擊。一輛載有500多公斤炸藥的汽車,駛入申亮亮所在維和部隊的營區。當時,正負責營區2號崗哨警戒執勤任務的申亮亮立即發出預警信號,引導后方部隊隱蔽。在汽車側翻時,他本可以選擇撤離現場,但他用生命中的最后37秒,換回了部隊其他人員的平安。因為他的及時處置,500多公斤的炸藥襲擊,只一人犧牲。
這一人的犧牲把一位農村母親的世界炸得粉碎。申亮亮的母親楊秋花悲傷得無法站立,坐著輪椅到機場迎接兒子的遺體回國。追悼會上,哭成淚人的楊秋花在多人攙扶下走到兒子的靈柩前,擺上一支白花,用河南鄉音大聲而顫抖地說:“我的兒子,你為國爭光了,我謝謝你!”
感動中國觀后感 篇14
“快,今天有《感動中國人物》,我要看!”我忙說到,“快,要開始啦!”
很快,我們看完了《感動中國人物》我很佩服其中的劉偉哥哥。他經歷了這么多的磨難:
首先是雙手被雷劈斷了,后來他用盡全部的力量,鼓勵自己學習游泳,終于他喜歡上了游泳。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是屋漏偏遇連夜色雨,結果又得了一種怪病,一運動就會全身出汗,有紅疹,看起來怪怪的,本來要參加游泳比賽奪奧運金牌的他,夢想破滅了!
一連串的打擊讓所有人都受不了,可是劉偉哥哥沒有放棄,他努力調整自己,重新選擇人生,漸漸地他又愛上了音樂,于是他用雙腳練習彈琴,終于棄游泳之后,又走上了音樂之路,而且做得異常出色!
聽了劉偉哥哥的故事,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我雙手健全,樂器卻沒有劉偉哥哥學的好,也沒有劉偉哥哥學的快,真是應該好好學啊!
【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感動中國》觀后感12-27
感動中國觀后感04-16
《感動中國》觀后感02-20
感動中國的觀后感07-13
感動中國觀后感08-02
感動中國觀后感07-26
感動中國觀后感06-12
感動中國觀后感07-15
精選《感動中國》觀后感11-14
“感動中國”觀后感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