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金陵十三釵的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寫一份觀后感,記錄收獲與付出,F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金陵十三釵的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曲《淮河景》映襯在南京腔下顯得蕩氣回腸,十二“名妓”在一幕幕回憶中手拿琵琶彈奏著內心的辛酸苦楚!視線模糊中,我仿佛又重歷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一段屈辱而血腥的國恥:
南京大屠殺的殘酷沒有誰會忘記,在半個中國淪陷下如同一朵法西斯植下而到極點的血之花。廢墻殘垣在硝煙彌漫中讓殘忍成為人的唯一生存法則,一幕幕回放著慘敗的花朵,如同曾經的向日葵隨著他人無情的進入而敗落,找不到太陽的方向。又有誰知道找回原來的回憶會讓人心里這般痛苦,那逝去的曾經的真誠與無私永遠永遠不再了。
十幾名女學生為躲避日軍在小男孩的帶領下躲入了教堂,里面的安寧和外界喧囂殘暴成為鮮明的對比。此時,十四名娼妓從娼門中逃出來為躲避戰亂也來到教堂,然而其放蕩與潑辣,讓人不禁有些惱怒打擾了這神圣之地。再加上教堂內一個剛從美國前來接職的神父,陰錯陽差讓這二十幾個人竟成為相互幫助、相互依賴的與命運抗爭的團體。教堂外有為保護百姓而拼命的戰士,還有為保女兒安全甘愿做賣國賊,卻也為女兒背叛日本敵軍,最后為見女兒一面被打死的父親……
我不想訴說其中的情感糾葛,也不想說生與死的恐懼,只想對最后的最后那十二名娼妓和小男生說一聲:你們之前雖然地位身份是低賤的,但同是中國人、為民族與同胞而挺身而出,這種行為與天底下任何高尚的人一樣是讓人尊敬的。望著她們藏著玻璃碎片前去赴宴會的眼神,那是帶走了所有的辛酸和傷痛后的解脫,我不禁淚流滿面。我想她們是無悔的,偉大的,這份甘愿是多少無賴與不舍,不愿與害怕,可是她們去了……
依稀記得曾經的繁華,燈紅酒綠的享受,可如今卻是遍地橫尸,又有誰記得他們;他們無墳可歸的悲慘,又有誰關心!如今的南京一切都不再了,那一段段慘痛的痕跡也已在世人的冷漠中變成如同憐憫下的記念石碑,仿佛還是低喃過去的隱傷,可歷史終究過去了,是的,過去了!
日本鬼子的侵略帶來的不僅僅是破壞,更多的是人世間冷漠的瘟疫,傳染者每一個人,但有愛的不可能被傳染成冷漠的傀儡。曾經不堪的過去,對于那些娼妓也是無可奈何,卻也造就她們笑對他人的態度,對于寧愿犧牲自己未來換取他人幸福與安全,卻也無悔。這需要怎樣的勇氣與堅強才能擔起這壓死人的石頭,恐怕只有她們自己知道這其中的辛酸與無奈。
自古傳唱: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我說:商女不知亡國恨,只因未到心坎處。來時的妖嬈風光,走時的真情淚下,這其中的故事,只因人皆有情為題讓這拉開了序幕。才登進這教堂時,遠遠望去竟發現如此美麗,讓這悠揚的笑聲成為這孤寂有神圣教堂的一道風景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