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通用22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
前段時間看了這不朋友推薦的喜劇片,確實給我低落的心情帶來些許安慰!我當時一看這片就感覺應該是80年代的片子。影片講述了非洲卡拉哈里地區的土著人的生活,由于他們遠離所謂“文明人”的生活,所以他們被看來是與世隔絕的。他們自己也以為世界就他們看到的那么大,他們都充滿童真,他們的生活環境中沒有欺騙,沒有紛爭和吵鬧,他們的生活就像天堂一樣。在他們心中,他們每天都在相信上帝在保佑著他們……他們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再加上幾個誤闖入這種生活的文明人的結合,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且有充滿幽默的故事。特別是影片中那些動物的動作表演是我們捧腹不已,那只臭貂的`不依不饒,那個土狼的緊追不放,那只猴子的壞,都無不寫出了這個優美自然環境中人與動物的和諧。同時片中三個土著黑人的令人發笑的表演讓我們感覺既真實又純樸。一個父親尋找兩個孩子的故事讓我感受到了最單純的父愛。
影片第二部中突然掉下的一只來自文明世界的瓶子,讓人們看到了人性的自私和占有欲。這個被他們部族認為不祥之兆的上帝丟棄的瓶子帶給了我們深深的思考,喻世出人們有了第一不愿與人分享的念頭,有了內心的嫉妒和仇恨,這就一切的不和諧,一切丑惡產生的根源。在古代就提出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經典辟論;當今社會,我們倡導合作與和諧,提倡分享。都是在思想上引導大家少私欲,多奉獻,這樣社會才能發展,人類才能進步。
其實當凱(主人公一)在去世界的盡頭丟這只瓶子的時候,丟到也是人內心的貪婪。這部經讓我想起了《指環王》,也是人性的貪婪帶給了人類的是傷害和毀滅。可是現今社會有多少人在去撿一只又一只瓶子,為了瓶子也越走越遠……
助人為樂,知足常樂,自得其樂,有此三樂,你的生活將充滿快樂!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2
看完《上帝也瘋狂》這部電影,我在大笑之余也感觸頗深,我想影片通過布希族人的生活方式與城市文明人的生活方式的對比,表達了對現代社會狀況的深思。我認為影片傳達了多個意蘊,城市現代文明帶來了我們所認為的高質量的生活方式,然而我們每天都在為了生存與生活奔波,可能在社會繁蕪叢雜的叢林中適應了社會上的種種人情世故,不得不卷入人與人之間的勾心斗角,正如近日大火的《甄繯傳》,以及《杜拉拉升職記》,無不反映了現代人生活的艱難,現代人之間缺乏的安全感。可能我們都沒有生活在原始叢林中布希族人那么的快樂與幸福,他們雖然似乎沒有什么工業文明,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與語言,有自己的家園,財產私有制是人類不平等的根源,而他們沒有私欲,也就沒有憂愁。與此相比,我們自以為聰明的人類創造了無數輝煌的文明,也許我們也是不斷地制造規則,而又不得不不斷去適應我們自己創造的規則。擁有無數現代工具的同時,我們也多了生活的壓力與人際交往的負擔,現代人的生活未必就有那些原始文明的人類幸福,兩百年來的近代化造成的不可挽救的.環境污染,人們不斷地犯錯,又不斷地試圖用科技,用移民火星來補救自己的過錯,用把高污染型企業移到更不發達的地區去的方式減輕環境污染對自身的危害。這些無不是根源于財產的私有,人類的自私性。而片中由瓶子引發的一系列不安定事故也是這點的體現。
影片用了對比的方式,南非地區的叛亂與戰爭和布希族人以及土著人的祥和安寧做對比,表現了對現代文明的反思。戰爭破壞人民的生活。而片中也表現了宗教與信仰力量的強大,田園牧歌式生活的安詳。
片中的兩個人物,男的生物學家和女的職業記者兼小學教師,都是人性淳樸的代表,生物學家雖不善言辭,卻聰明勇敢,是美好的人的代表,女教師美麗勇敢善良,保護學生,這些都表現了現代社會中美的人性與社會道德。而主角凱則是原始淳樸人性的代表,他對人類現代社會不解,他有他自己的一套理解方式。影片用一個原始人的視角表現出了現代社會的種種荒謬與混亂。雖搞笑卻能發人深思,這也是這部美國電影值得欣賞與學習的地方。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3
這是一部幽默的影片,鏡頭對著生活在荒漠與簡單之中的布須曼人,也對著活在鋼筋混泥土與復雜中的現代文明人。開頭,我們看到荒蕪、干旱的沙漠造就著一群簡單、淳樸、善良的族人,沒有紛爭、資源共享、生活簡單、沒有煩惱。之后,我們又看到了忙碌在工作上、學習中,奔波于自己創造的生活的我們。我們可能更先進,可能顯得更多彩,可能活得更便利,但是我們被圈在自己規定的一套體系中,八小時的工作時間、做午休二的工作方式,讓我們多少顯得疲憊、壓抑、煩惱重重。接著,這兩類人在草原上相遇了。
因為一個從天而降的玻璃瓶子,布須曼人的簡單生活被打破,因為瓶子只有一個,大家開始爭搶這個瓶子,于是,有了紛爭。基覺得這個瓶子是個不祥之物,他不知道上帝為什么要把這個送給他們,上帝給了他們食物、棲息地,他們深受感激,但是當上帝掉下這個玻璃餅子的時候,他們覺得上帝瘋了。所以基決定走到世界的盡頭,親自把這瓶子還給上帝。關于世界的盡頭,文明的我們明白地球是個圓的真理,更明白簡單的布須曼人根本走不到世界的盡頭。所以基走啊走,便碰到了在草原調查的博士和漸漸被文明同化的西方土著。基不明白為什么他微笑地拿著類似樹干的東西面對土著的時候他們會驚慌,為什么他打到的獵物讓他們分享他們卻那么生氣。在他的字典里,沒有罪惡,也無所謂偷盜,所以在他被關進那個狹小牢籠的時候,他望著那個高高的圍著柵欄的'窗戶,神情中第一次有了無助和迷茫。
還好,基遇到了一個懂布須曼語的人,遇到了善良博學的博士,他們了解布須曼人,也深知三個月的監禁對他來說意味著毀滅。他們將他救出,留在自己身邊,偶爾教他一些機械使用知識。在與那群手持武器的脅持者的較量中,我們會發現,其實基很聰明,他會很快理解博士的意思,他會區分歹徒與受害者,他會很準確地給凱特傳遞消息,他動作嫻熟、表演精湛,我們看到他其實與我們是一樣的,只是最后,當基像猴子般跳躍在那輛破車上,無法駕馭它的時候,我們醒悟,他依舊是游蕩在我們的文明之外的朋友。
百度百科里用自然的單純和文明的莽撞來評述《上帝也瘋狂》的一和二。顯然,布須曼人代表著自然的狀態,而自以為是的我們代表著文明人的思想。我常用文明和野蠻來區分他們和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可是漸漸地我們會發現莽撞和粗魯可能只是我們這些穿戴整齊、舉止文雅的文明人所有的特點,因為在他們的腦海中,從來沒有文明和野蠻之分。他們其實是聰明的,能在這樣一個極度缺水的環境中很好地適應下來,能極好地利用植物、動物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他們其實更是明智的,他們不給自己安排工作日和休息日,所以天天都是星期天,時時都是快樂的,他們不給自己留有剩余,所以就避免了爭奪。他們其實什么都明白,所以在那個瓶子引起爭執的第一時間,他們選擇扔掉它而不是因為它的便利而繼續爭奪,所以在遇到白皮膚、包裹嚴實的文明人的時候,會質疑他們是否是心中的上帝。他們或許是比我們更先進,比我們懂得如何避免復雜和煩惱,而保持一種自然狀態下的單純和簡單。
我們常常用異化這個詞來評價我們所處的生活和我們自己,我們也很早開始反思以前讓我們引以為豪的文明進程是否真的顛撲不破。當我們把目光轉向那片安靜、荒蕪的土地,轉向布須曼人的生活時,我們或許感受了一點點的領悟。當上帝瘋了的時候,把那些不祥之物還給上帝,而不是,跟著上帝去瘋,然后自己把自己囚禁了。這就是他們與我們的區別。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4
這部電影讓我們感受到了土著民族的風味,他們并不是一無所知,他們會用自己不同的方式來抵抗沙漠的動物,用不同的方式來解渴。他們并不了解世間的惡劣,在那個戰爭的時代,他們是和平的,安詳的……
可是,在一次偶然,土著人奇哥的兩個孩子誤上了一輛白人象牙偷獵者的卡車,他們發現了許多新鮮的東西,讓他們很興奮一路上,有象牙作伴,摘樹上果實,他們還發現了最寶貴的東西——水,他們在水箱里打滾,嬉戲,十分有趣。在這個時候,奇哥發現自己的`孩子們不見了,他就沿著汽車的軌跡,跑呀跑呀……這個時候,女博士和動物學家駕駛著飛機,可是不幸的是飛機墜落了,掛在了飛機上,于是,他們開啟了沙漠之旅。在茫茫的沙漠里,有兩位不同國家的戰士開展了激烈的戰爭,他們遇到了女博士和動物學家還有奇哥。他們在一次危險中互相幫助,漸漸地成為了好朋友。最后,奇哥找到了自己的孩子,一起相擁在了一起……
這是一部非常搞笑的電影,一次一次的偶然,讓不認識的人成為了好朋友,諷刺了當代人的冷酷和無情……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5
在我眼中,《上帝也瘋狂》這部片子絕對是一部喜劇,但看完后再思考,這部片子不僅僅是喜劇那么簡單的,它還包含著很多人類學的觀點和看法。
首先是表現了泰勒的萬物有靈論或泛靈論,泰勒的研究主要關注的是原始宗教,并提出萬物有靈論或泛靈論(animism)。他指出,萬物有靈論有兩個基本信條:一是相信所有生物的靈魂在肉體死亡或消失之后能夠繼續存在;二是相信各種神靈可以影響和控制物質世界和人的今生來世,同時神靈和人是相同的,人的行為會引起神的高興或不悅。泰勒認為萬物有靈論是宗教的最初形式,并據此構建了其進化圖式的宗教發展史。先民們開始是對人的靈魂的信仰,后來延伸到了動物,植物以及高山,大河等無生命的物體,形成范靈信仰。之后,范靈信仰發展為祖先崇拜(包括圖騰崇拜),然后再到精靈崇拜,再到多神崇拜,最后發展為一神崇拜。
影片說的是一個生活在沙漠,沒有紛爭,沒有文明,沒有時間,沒有貨物流通,沒有商品觀念的民族——布希族,他們打獵為生,打獵的食物會大家平均分配,晚上圍在一起吃飯,聊天,唱歌,沒有學習,沒有工作,雖然近似于原始人的生活,但他們很快樂,大家都很友好,他們很虔誠,信仰上帝,覺得上帝在保佑他們,他們是一個原始的社會,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他們以為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為這是神的旨意,是神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化第一次沖擊了這個小部落,雖然僅僅是一個可樂瓶,但在他們眼中是神圣的,上帝的禮物啊,物以稀為貴,何況是上帝的禮物?和諧的小部落開始出現了爭吵,甚至為了那瓶子兩個小孩子大打出手,那么小的孩子,甚至還是兩姐弟,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著弟弟的頭,滿是鮮血,雖然是以喜劇的形式表現出來,但我的心卻抽痛起來,是不是現代文明真的會帶來爭奪和利益的爭搶,每個人,每個國家都想為自己爭得最大利益,為了這利益往往不擇手段,國家間出現了殺戮,打仗,兩次世界大戰,直到現在的海灣戰爭,美國侵占伊拉克等不都令人痛心疾首嗎;而在職場上,人與人之間卻勾心斗角,斗得天昏地暗。就算憑借這些得到利益又如何呢,我們真的會快樂嗎,我們會得到幸福嗎?
現代的人并沒有醒悟,影片中現代人還是那么忙碌地活著,不知道生活為了什么,壞人為了爭取自己的利益竟然去行刺總統,總統為了抓住他們,發動了大規模的捕捉行動,壞人甚至劫持了小孩子做人質,他們相互出賣,相互欺瞞。鏡頭轉過來,布希族人圍住火爐沉思,他們在反省,向神懺悔,他們認為瓶子是個“不祥之物”,他們要把它還給上帝,于是凱帶著瓶子真正開始了走入現代的探險之旅。
布希文化與現代文化相遇肯定會有一些不同,雙方在大家眼中都是奇怪的,都不被對方理解,但他們相互之間是包容的',文化是包容的,求同存異的。現代人中存在的權利,暴力,法律,犯罪;甚至房子,汽車;更甚至連現代人本身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同時,凱(布希人)的行為:獵殺村民的羊,不吃監獄的食物,對丟棄“不祥之物”的執著……也讓現代人不解。但他們最后都可以做到很好的朋友。
文化是包容的,不同的文化形態會有不同的生存方式,我們不應該去指責其他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畢竟現代文明也是充斥著罪惡和人類劣根性的。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6
《上帝也瘋狂》是個挺好玩的電影,基本處在石器時代(這個詞用在布須曼人身上還不大準確,他們生活的沙漠里面沒有啥石頭,只有點木頭)的土著人,成天樂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里面,外面怎么富裕或者是怎么貧窮都跟他們沒啥關系。突然有一天有個閑著沒事的飛行員“叭”把一個可口可樂瓶子扔給了他們,于是那個叫“凱”的土著人可高興了,這是上帝的大禮啊!沒別的東西比這個玩意兒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頭還可以吹出點聲音啥的,可是這個好東西好是好,卻——催發出了這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里的私有制根源,大伙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個,凱哥很生氣,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為這個干起來了,不和諧了。
凱倒是一個原始共產主義好戰士,覺得這個玩意兒不是啥好東西,是上帝給他們的不祥之物,堅決要扔掉,先埋到地里,叫土狼給刨出來了,沒法子,凱索性去尋找“世界之盡頭”去解決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外面有“又丑又白”的女老師湯普森小姐,外面有會“收集肥料”開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須曼話的“白毛神”修車師傅,哦,最重要的一點,外面還有一開槍干掉半個政府的壞人,所有的這些,對于凱來講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須曼凡人,要泡妹子,開破車和搞得教室叮當響是不行的,因為一點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開車,把車掛到樹上也是不行的,與洪荒狀態的布須曼人相比,文明社會有點可笑。最重要的一點是,來到外面的世界的凱哥完全沒有私有財產的概念,打死一只牧民的'羊,還要邀請牧民家的小孩吃烤羊肉,結果——上法庭了,法庭對于他來講完全是個不知是何物的勞什子,再穿上那件勞什子汗衫,再接受那個勞什子的審判,再進那個勞什子的監牢,哎,堂堂布須曼男子漢,居然成了1980年出生的小嬰兒,整個世界都勞什子了!凱哥怕得要命,連東西都不想吃,好在世上還有好心人,大博士救了他出來。
全篇最大量的亮點就在于從壞人手里解救人質這一段,大博士利用自己的智慧,凱利用自己的特技顯示了他們都不是吃干飯的,但是……真正逞英雄的,卻是那個開狩獵車的小資,好在編導似乎不愿意讓我們感受到文明社會太糟糕,連一群洪荒時代的人們都比不上,最后還是讓大博士和湯美女團圓了,但對于凱,這一切與他無關,他只是要—處理掉那個上帝給他們的麻煩,那個倒霉催的瓶子,好在他也找到了他想象中的世界盡頭,一切都大團圓了。
兩個幾乎無交集的社會這樣碰過了頭,好在結果萬事大吉,沒出現啥太大的文明病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編導還是希望我們生活簡單一些的吧,他也許會成為老莊的信徒,可如果真要絕圣棄智,我估計——還是把我們這個世界的瓶子,以及一切私有財產消滅掉吧,可惜,這種恐怖的實驗,已經做過了。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7
故事發生在非洲一個未經開發的地方:卡拉哈里。雖然距離都市只有六百英里,但居民對于現代化事物一無所知。他們過著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沒有紛爭,沒有犯罪,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海鮮魚翅,生活悠然自在,群居在一起,生活寧靜而安詳。他們以為世界上只有他們和上帝存在。直到一天,一架直升飛機在他們部落上空飛過時,駕駛員扔下了一個空的可口可樂的瓶子,瓶子落在了主人公凱的面前,他以為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送給他們的禮物,因而他十分興奮,把禮物帶回了部落,現代禮貌第一次沖擊了這個小部落。人們將這個“上帝的禮物”當做勞動工具用來做各種事情,正因是“上帝的禮物”,大家開始搶奪這個勞動工具,姐姐殘忍地拿瓶子敲著弟弟的頭,滿是鮮血,寧靜的生活被現代禮貌打破了。人們之間開始出現紛爭。
看到那里,我不禁在想,是否禮貌的每一次發展必然帶來紛爭?我還不敢用“進步”一詞。正因,進步是一個褒義詞,是表示贊許和用心肯定。禮貌發展到這天,我們已經很難說這天的禮貌就必須比封建社會,比原始社會好。現代人只是用現代的標準來衡量古今比較,厚今薄古。與布希族構成鮮明比較的是影片中的現代人都在忙碌,人不忍屈服于自然,反而要自然適應人類,他們建立都市,發明各種交通工具,機器,為設法節省體力而絞盡腦汁,越想法改善生活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復雜。兒童務必花十五年甚至更長的時刻在學校里學習如何在這復雜危險的環境下生存。這些禮貌人務必時刻想著如何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花費超多精力,為家庭、工作奔波。而在卡拉哈里,日子隨便你打發,高興的話天天都是星期天。
不一樣的現代禮貌之間之因此沖突不斷,原因很簡單,這個世界原本很簡單,是我們把它想的復雜了。幸福生活原本很簡單,像布希族人一樣,渴了就去覓水,餓了就去獵殺動物,吃飽就行,絕不庫存;閑了,大家就圍著篝火講故事。他們熟悉自然,熟悉土地上的每一個腳印,那些腳印代表不一樣的信息。借由這些從小鍛煉的生存本領,布希族人生活的自由自在。驕傲物質的現代人不知道珍惜我們現今被禮貌糟蹋的海洋和天地,肆意的向大地索取,污染和破壞了一個地球還不夠,還將自己骯臟的手伸向了茫茫宇宙。人類無盡的欲望,何處才是盡頭?
打開了欲望這個潘多拉魔盒,也就打開了人類禮貌血腥前行的歷史畫卷。畫卷里處處都是在血與火的對抗,處處都彰顯著“利益”、與“欲望”,二者形影不離。100多年前,恩格斯寫過一篇經典文章《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他指出國家和階級、私有制一樣,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在經濟發展的必須階段上產生的。摩爾根指出,自從進入禮貌時代以來,財富的增長是如此巨大,它的形式是如此繁多,它的用途是如此廣泛,為了所有者的利益而對它進行的管理又是如此巧妙,以致這種財富對人民說來已經變成了一種無法控制的力量。人類的智慧在自己的創造物面前感到迷惘而不知所措了。影片很好的闡釋了恩格斯和摩爾根的觀點。在影片中,處于原始社會的布希族沒有財富觀念,沒有利益沖突。正因上帝的'禮物——一個玻璃瓶子——正因都想據為己有而引發紛爭。
本來是一部喜劇片,卻處處流露出導演對現代禮貌的反思。魯迅先生曾說喜劇就是把丑陋的東西剝光了給人看。影片中,與世隔絕的原始布希族人在現代禮貌前表現的如此滑稽可笑:現代人的天賦人權,法律,犯罪,房子,汽車在布希人眼中也是如此的莫名其妙,不可思議,其生活如《桃花源記》里描述的情形一樣,“無論魏晉,不知有漢”,簡直是世外桃源。恰恰是看似笨拙可笑的布希族人讓現代人思考:人類禮貌究竟就應向何處去?不一樣禮貌之間該如何共存?
在影片的結尾,凱扔掉了上帝的禮物——瓶子,扔掉了這個引發部落沖突的“不詳之物”。然而,他還能恢復到以往的“世外桃源”式的平靜生活中嗎?影片到此戛然而止,屏幕上大片的空白留給現代人去遐想,去思索。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8
故事發生在卡拉哈里是一個距離現代化的大都市只有6000公里的非洲土著部落,而居住在這個地區的人對于現代大都市的事物卻一無所知,過著原始的生活。貧瘠而荒涼的卡拉哈里看上去就像是人類無法生存的沙漠,在那里,每年有9個月的時間是干旱無雨的,就連許多動物都因為無法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而紛紛離開。然而,在樂觀的卡拉哈里人看來,這里卻像天堂一樣美好,他們用自己的方式祖祖輩輩都快樂的生活在這里,他們靠挖樹根、收集清晨樹葉上的露珠來解渴,共同分享捕獵來的動物以維持生命。他們之間沒有矛盾和紛爭,有的只是安居樂業、享受生活。
部落居民基的兩個孩子不小心搭上了途經卡拉哈里的偷獵者的卡車,由此開始了他們一場短暫而奇妙的旅行。一路上,他們和車上的一堆象牙作伴,不小心掉入水箱,更欣喜的是,他們見到了這一輩子從沒見過的水。摘食樹上的果實,哥哥不堪從車上跌下車,為了找尋弟弟,哥哥不懼艱險向前追蹤。這時弟弟也下了車,正碰到豺狗的追擊,跺到了山石上,哥哥的到來為弟弟解決了危極,兩兄弟擁抱在一起熱淚盈眶,讓人感受到執樸的親情。
發覺兩個孩子丟失了,為了尋回親人基踏上了征途.,不辭辛苦沿著車輪印一路的奔跑。植物學家和他的女博士妻子駕駛著飛機不幸誤入沙漠,為了求生,他們不得不開始在沙漠種中艱險的行進,開始了一場前途未卜的冒險。一路上,兩個來自于大城市的人遭遇了從未想象過的奇趣經歷,與猿猴、蜜獾、蝎子……這些看似危險的動物展開了一連串驚險的而奇妙的故事。植物學家一度脫水,幸運的是遇上了尋找孩子的基,基用最原始的方式救了他,3人結伴而行。
而帶著兩個孩子免費觀光旅游的偷獵者仍毫不知情,他們還在盤算著帶著滿車的象牙去與傳說中的老大接頭。于是,這些來自于不同地方的三類人偶然碰頭,展開了一場殊死的搏斗。正義戰勝了邪惡,尋親的終于一家團圓,逃難的`總算性命無憂,作惡的也不免作繭自縛。
影片通過簡單的故事情節,向我們展示的人間的執樸親情,在危難中求生的愿望,和人世間存在著的“愛”。
也使我聯想到前些日子有兩名礦工被埋在礦井下,憑著生存的欲望,靠著吃煤喝尿,用自己的雙手挖出了一片天;也聯想到山西小煤窯,小磚窯的童工事件。螻蟻尚知茍且偷生,是誰剝奪了他們生存的權力?值得我們深思。古人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茍不教,性乃遷。國父孫中山一生宣傳博愛觀,是通過對人們的道德感化,使人們在“互助”與“博愛”的精神啟導下,努力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貧富的差別,實現人類的和諧、幸福和大同。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讓我們為之而奮斗吧!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9
每次凱說起布希人的語言時,旁白都會適時地響起敲打的聲音,讓他們布希語聽上去就像基因的解密一般神秘。
非洲布希曼土著人生活在離都市6000公里的卡拉哈里沙漠,這是個常年無雨到連動物都不愿生存的地方,可是布希人卻頑強的生活下來。他們每天采集樹葉上面的露水,挖地下的樹根來取水,偶爾飛機從天空中飛過,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上帝在打飽嗝。
從飛機上砸下來的一個玻璃可樂瓶打破了他們平靜的生活,生活在原始狀態的他們非常的迷惑和好奇,于是便由一個玻璃瓶引發了好笑的故事。單純純樸和善良的凱從始至末只是想去世界的盡頭丟掉他的玻璃瓶,最后,他走到茫茫一片云海旁的懸崖上,終于結束了他奇幻的歷程,回到了他的部落。
布希曼土著人凱的`扮演者叫歷蘇,他確實是布希曼土著人,他有點塌斜的的眉骨使他的眉毛和眼睛在太陽的陰影中組成了一個倒三角形;他雪白的牙齒讓經常愛笑的皮膚黝黑的他看起來純樸天然;他雖然只穿了一塊小小的布衫,和都市人相比起來那么暴露和格格不入,可是卻感覺他是那么自然,華服穿在他身上只是強加裝飾而顯得做作。
歷蘇自身的故事也許已經是一個傳奇了,在他們布希曼土著人認為,即使取得片酬卻不能夠在部落里花,錢對于他們而言只是一張無法辨識的東西;3個妻子和6個兒女,要養活他們最好的方式確實勤懇的勞作,自給自足,呵呵,如果讓他們碰上墜機后漂到荒島上的連鉆木取火都瘋狂的湯姆漢克斯,那這樣的故事又該擦出什么樣的火花呢?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0
最重要的一點是,來到外面的世界的凱哥完全沒有私有財產的概念,打死一只牧民的羊,還要邀請牧民家的'小孩吃烤羊肉,結果——上法庭了,法庭對于他來講完全是個不知是何物的勞什子,再穿上那件勞什子汗衫,再接受那個勞什子的審判,再進那個勞什子的監牢,哎,堂堂布須曼男子漢,居然成了1980年出生的小嬰兒,整個世界都勞什子了!凱哥怕得要命,連東西都不想吃,好在世上還有好心人,大博士救了他出來。
全篇最大量的亮點就在于手里解救人質這一段,大博士利用自己的智慧,凱利用自己的特技顯示了他們都不是吃干飯的,但是……真正逞英雄的,卻是那個開狩獵車的小資,好在編導似乎不愿意讓我們感受到文明社會太糟糕,連一群洪荒時代的人們都比不上,最后還是讓大博士和湯美女團圓了,但對于凱,這一切與他無關,他只是要-處理掉那個上帝給他們的麻煩,那個倒霉催的瓶子,好在他也找到了他想象中的世界盡頭,一切都大團圓了。
兩個幾乎無交集的社會這樣碰過了頭,好在結果萬事大吉,沒出現啥太大的文明病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編導還是希望我們生活簡單一些的吧,他也許會成為老莊的信徒,可如果真要絕圣棄智,我估計——還是把我們這個世界的瓶子,以及一切私有財產消滅掉吧,可惜,這種恐怖的實驗,已經做過了。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1
事先聲明,這篇觀后感是基于“設計美學”課的一份學科作業,所以一下所有圍繞這部電影的探討將只從設計美學這個角度出發。雖然,這部給我帶來的啟示絕不僅僅設計美學上的。并且,造成電影中種種的笑點,絕不僅僅是設計美學一方面的“貢獻”,如果把所有責任都推到它身上,未免以偏概全了。當然,作為現代文明的一部分,設計美學絕對是脫不了干系的。
在我們說明設計美學的誕生和定位之前。我們必須明確一點,那就是設計美學一定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你甚至可以說它是近現代的;在遠古社會或是說像電影里的布希族那樣的原始部落里,是絕對不會有什么設計美學的。剛才已經提到了,設計美學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必然產物。它是一門致力于研究產品與人,技術與藝術,功能與形式,客觀與主關的學科。它的產生與工業革命有著密切的關系,既與人的技術革新是息息相關的,因為在當時人們需要解決技術與藝術如何結合的問題。“所謂設計美學,就已蘊含在藝術介入技術的過程之中了。”隨后,“工業化的大批量生產,帶來了產品的極大豐富,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的革命”。而“生活質量的核心可以說是審美”。所以說設計美學的誕生是人社會發展,技術革命,生活質量改善后的必然需求。
設計美學的誕生可以說是為了解決人們在精神層面的需求。他們既基于當下人們的審美需求,又引領著人們的審美方向。但是從哲學的層面去思考,何為美,又或是說什么樣的東西才算是真正美的?是讓人看了之后能夠產生愉悅的東西?而在當下這個時代我們對于美的.認知,是更多的出于本能的感受,還是我們的思維已經被某種理論所模式化。既我們在看到某種客觀事物時,產生的愉悅感是自然而然的本能,還是某種已經被訓練出來的條件反射?而我們又如何確定這個模式一定是正確的。亦或是說,人類走進自己建立的迷宮,并沉浸在其中不知自己已迷失了方向,不能自拔也不想自拔?不過,如果有個神,哦不,當然也可以是人站在這個迷宮的上空往下看,那展現在他眼前一定是很可笑的景象。而在電影里這個人就是“凱”!
由于一個被“眾神”丟棄的玻璃瓶突然降臨在“凱”的村落里,給村子帶了全所未有的“災難”,于是“凱”踏上了“還瓶”的旅程。整部電影在兩種不同的視角間切換,布希族人“凱”和“我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實這也是兩種不同的思維的碰撞,人類最質樸的本能感受與接受過設計美學“良好熏陶”的現代人類審美觀。在兩方的眼中,對方都是丑陋的,不可理解且可笑的。正如電影中“凱”描述我們眼中的金發大美人是世界上最丑的“神”一樣。但是雙方又是有共同點的,他們都向往著美好和諧的生活。不同的是,布希族認為他們已經處在這種美好生活之中并安于這種現狀;而另一邊則認為他們比原始人生活的更好,當然現在還不是最好,他們還在通往未來“最好”的道路上“艱苦奮斗”著。為什么“他們”會覺得自己過得比原始人好,比原始人美?因為“他們”有“漂亮的衣服”,原始人沒有;因為“他們”有“可以隨身攜帶的水瓶”,原始人沒有;“他們”有“可以代步的汽車”,原始人沒有;“他們”有“可以維持秩序的法律規定”,原始人沒有……但是,這些東西真的是必要的嗎?!它們真的是美的嗎?!擁有這些東西我們還在通往“美好幸福”的道路上,而“什么”都沒有的布希族卻(在某種意義上)已經達到“美好幸福”了。反而是我們的一個用來通往“美好幸福”的工具——玻璃品,打亂了布希族的“美好幸福”。這些東西,到底是給我們帶來“美好幸福”,還是帶來更多麻煩?正如,電影一開場說的那樣,人為了更好的生活,他們學會了不斷改造身邊的環境,但是有趣的是,不斷被改造的環境反而越來越復雜,以致人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適應這個不斷變化著的復雜環境……想想電影里那位倒霉的生物學家的破車吧。它是如此復雜與脆弱,以至于連它的主人都很難HOLD住它。這樣的工業產品真的是“美好的”嗎?
那什么樣的產品才是“美好的”呢?也許Iphone5的廣告能給我們一點啟示。剛開始看這部廣告的時候,我真想上去揍那幫家伙。我見過扯淡,沒見過這么厚臉皮扯淡的……但是全看完后,我意識到,蘋果公司是希望他們的Iphone5不僅僅是個產品,更希望它能成為一種理論和思想。一種引領世界設計的的思想。我的一位老師說過,Iphone5提出的是交互設計的極致。也許美好的產品就應該是這樣,它不是突兀出現或是強加給你的,它是如此自然而然,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和人融為一體;它是如此和諧,以至于你都發現不了它。但是當你需要它的時候,它會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你身邊,幫你解決任何問題,不需要的時候它又會回到環境中去。正如布希族身邊的那些樹木,動物,水,天空……擁有和運用這些,布希族就可以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最后讓我們回味一下電影的題目《上帝也瘋狂》。在布希族人眼里,我們就是神;而相對于“我們”,布希族所處的位置就是“神的視角”。再次借用一下那個經典句式,到底是布希族瘋了,還是“我們”瘋了;到底是“神”瘋了,還是“人”瘋了?恩,沒錯,也許現在“神”正坐在我們頭頂上,吃著爆米花,看我們笑話呢。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2
《上帝也瘋狂》是個挺好玩的電影,基本處在石器時代(這個詞用在布須曼人身上還不大準確,他們生活的沙漠里面沒有啥石頭,只有點木頭)的土著人,成天樂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里面,外面怎么富裕或者是怎么貧窮都跟他們沒啥關系。突然有一天有個閑著沒事的飛行員“叭”把一個可口可樂瓶子扔給了他們,于是那個叫“凱”的土著人可高興了,這是上帝的大禮啊!沒別的東西比這個玩意兒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頭還可以吹出點聲音啥的,可是這個好東西好是好,卻——催發出了這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里的私有制根源,大伙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個,凱哥很生氣,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為這個干起來了,不和諧了。
凱倒是一個原始共產主義好戰士,覺得這個玩意兒不是啥好東西,是上帝給他們的不祥之物,堅決要扔掉,先埋到地里,叫土狼給刨出來了,沒法子,凱索性去尋找“世界之盡頭”去解決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外面有“又丑又白”的女老師湯普森小姐,外面有會“收集肥料”開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須曼話的“白毛神”修車師傅,哦,最重要的.一點,外面還有一開槍干掉半個政府的-,所有的這些,對于凱來講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須曼凡人,要泡妹子,開破車和搞得教室叮當響是不行的,因為一點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開車,把車掛到樹上也是不行的,與洪荒狀態的布須曼人相比,文明社會有點可笑。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3
《上帝也瘋狂》是一部比較老的片子。這部影片,圍繞著現代人與原始人開始講起。
本文一共有三條線索,第一條是原始人部落的生活,第二條是生物學家和女教師的相遇,第三條是恐怖,分子。文章安排的很巧妙,把這三個本來不相關的,三種不相同的生活編織在了一起。
原始人部落的生活,讓我們看到最初的社會是和諧美好的,是互幫互助,沒有爭吵的。也同時告誡著我們,讓我們反省,現代人哪些不如原始人。
接著,一個玻璃瓶墜落于部落附近,原始人們發現了瓶子的用處,但是為什么,幾乎每天都能使用到瓶子的我們,卻不能發現它們的用處呢?我們就這么司空見慣,而不去創新嗎?
往后看,恐怖,分子的臨到。他們開著車,洗劫財產,捕獲俘虜……這些動作,是不是表明著我們現代人的“惡”呢?這一方面,恰恰和原始人的“善”做了對比。
影片中的博士總是手忙腳亂,笨手笨腳的,最后釀造成了一些“大禍”。此時我們應該反思反思,聯想到如今的社會。很多高學歷的人,連最基本的洗衣服、做飯都不會做,這是為什么?
現在的我們,已經習慣了“懶惰”的.生活。想想那時候原始人首領與博士等人的并肩作戰,原始人首領跑的有多快?而現在的人們,能達到那種速度嗎?原始人都可以做到,但為什么比原始人優先的我們卻做不到呢?
到影片的結尾處,原始人首領把玻璃瓶扔到了一個他自認為“天邊”的地方。這又何嘗沒有告訴我們,努力之后,就可以接近成功、走向成功甚至最后完成成功呢?
本文從第一幅畫面開始,就是讓人們歡笑連篇,直到影片結束的最后一秒。電影的魅力,可以讓我們產生共鳴,可以讓我們歡笑、流淚……一部電影的成功,可以從各方面看起。總而言之,我認為《上帝也瘋狂》是一部成功之作。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4
電影《上帝也瘋狂》老師把1和2都看了。絕得拍得非常天然、唯美、快樂。
非洲卡拉哈里沙漠難與世隔絕的布希族依靠他們特有的智慧在這里生存。在干旱的環境里自有一套謀生方式。他們單純知足,充滿真善美,沒有戰爭罪惡等語匯。
第一步講的是:突然一天,飛來一個文明世界棄扔的飲料瓶子,在發現它的妙處后,他們開始有了爭的東西和不能分享的感覺,內心的嫉妒、仇恨擾亂了他們生活的平靜、和悅。他開始了遠足,要扔掉這個邪惡的'東西,然后遇到了一些事。最終還是不懂這只是個瓶子,不是邪惡。他們的這種遠離世俗,遠離人類,遠離邪惡的生活方式也挺好的。至少很平靜。
第二部就更顯示出他們的生存能力和單純和善良了。卡拉哈里人奇哥的兩個幼子奇沙與奇爾在父親尋找食物時被車廂的露水吸引,登上了偷獵者的卡車,卻被不知情的偷獵者帶走。奇哥自此踏上了追尋孩子的旅途,途中遇到的很多奇人奇事都沒有讓這位單純的父親感到危險,因為他本身就是善良的,那么世界在他的眼里就是善良。
喜歡這種善良。可以遠離煩爭,遠離邪惡。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5
故事是講述三個發生在不同地區的故事。一個發生在原始部落區,一個發生在野外,一個發生在現代化的城市里。
影片一開始就是介紹原始部落區的生活和人們,他們的生活很簡單,自給自足,而且很團結,他們每天都過著平凡平等平靜的生活。這里的主人公是凱。突然有一天,凱撿到了一個瓶子,那個瓶子對于城市里的人來說之不過是一件垃圾,但是,對凱他們來說卻如獲至寶。他們認為是上帝給給他們最好的工具。那個瓶子對他們每一個人有很有用,幫助很大。然而,因為人都有私欲,所以,他們開始因為那個工具而吵架、打架。原本和睦的一個部落,變得血腥,凱認為那個不祥之物。于是,他決定要走到世界的盡頭,把那個瓶子仍掉,還給上帝。
片段二,講述一個壞人組織到政府辦公樓殺了一批政府人員后逃之夭夭。警察們不厭其煩的追著他們,追到原始森林,到野外…
史帝先生是在貧窮山區工作的,這天,他要去接一位從城市來的女教師,湯小姐。但是,自史帝先生見到這位湯小姐開始,就狀況連連,因此湯小姐對他印象不佳……
這三個故事看起來并沒有關聯,但是,它們卻是緊緊相關的。
首先是凱為了走到世界的盡頭而離開了原始部落,漸漸地走到了史帝先生工作的山區。從小以狩獵為生的凱看到山區里人們飼養的羊便捕殺它們,但其實他并沒有惡意。而山區里看羊的人都誤會了他,并將他關進牢房。后來不知怎的,他又被放出來了。然后又來到了史帝先生和湯小姐工作的地方,跟史帝在一起。接著便是壞人在警察的追擊下逃到山區,并挾持了當時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湯小姐和孩子作為人質。又不知怎的,凱以他那驚人的視力看到了遠處正被壞人們挾持著的湯小姐和孩子們。于是史帝和他的同事決定要去救湯小姐。湯小姐和孩子們最后被解救了,所有人都平安無事,而她對史帝先生的誤會也化解了。凱走到一個懸崖上,他以為那就是世界的盡頭,所以他將那個“不祥之物”拋下深淵,便離開了,朝著那個屬于他的家園而去
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凱。他很淳樸、很單純,沒有私心。雖然傻傻的,但是很可愛。同時,我覺得他很可憐。
當他被關在牢里的時候真的很慘,看到那里,我突然覺得世界很不公平。他并沒有惡意,他也不知道那些羊不可以捕殺,為什么要把他關起來呢?很不公平。他生活在落后的原始部落,不知道外面世界的世間百態已經很不公平了,人們居然還把他關起來,真實豈有此理。但是深入想想,現在這個社會,什么地方還存在公平呢?也許,這就是世態的炎涼吧。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6
這天在學校的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關于非洲的某個仍保留著原始人類社會特征的土著部族的電影,片名是叫《上帝也瘋狂》。我到的時候電影已經演了幾分鐘了,但是對于整個影片的情節我看的還是比較完整的。下方談談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一些感想,發表一些個人的淺見。
我認為這部電影用紀實片的形式以原始禮貌和現代科技禮貌兩者間的不間斷相互切換比較的手段來揭示現代科技在為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便利為人類社會生產提高了效率的同時卻磨滅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情感和最原始的平等!比較于現代禮貌,原始禮貌的無知,原始社會物質上的貧乏讓我們這些居住在科技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中的現代人看了不禁發笑甚至因感受到無知的可怕而心中突現出一絲涼意并在之后慶幸自己能成長在身處中的環境里。但是,當自己的思想隨著影片的劇情發展而不斷深入的時候,我才愕然醒悟!原始的.極致原來就是真實!他們原始的部落之中沒有現代人之間的復雜之極的人際關聯,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沒有商圈中的唯利是圖,更沒有各國內外政治中的驚天騙局戰火彌漫!他們的物質貧乏使他們無欲無求,毫無貪念。他們在沒有絲毫抵御自然界風吹雨打的手段和工具的同時卻能夠真誠的相互攙扶著走出風雨帶來的陰暗。片中比較最為強烈的是:當一支現代社會的可樂瓶意外的掉落在他們的村子中時,他們原本平靜的原始生活徹底的被這個小小的玻璃瓶所改變了!我認為導演在此處運用的拍攝手法十分高明!就像是漣漪效應一樣把一件本不屬于。
這一環境的東西生生投入到這個環境中去,其所產生的多米諾推動作用就會把這一環境中原本靜止的一切都推倒向另一個方向!小小的可樂瓶在激發出人類天生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同樣刺激了人類丑惡貪婪的神經,大家都開始想將瓶子據為己有甚至不惜相互攻擊。而主人公在為了讓自己的部落恢復平靜毅然離開自己的土地盲目的四處尋找著世界的盡頭去丟到這個可樂瓶的過程中與現代禮貌的碰撞更是讓人思潮澎湃!影片其實在追溯原始的完美的同時也在向觀眾揭示著人性的弱點,不論是原始還是現代,無知或是禮貌,智慧和貪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共同天性,正如同追求完美是人類的本性一樣。生活在原始禮貌的人類也能夠變的貪婪,也能夠用智慧來提高生活生產水平;而生活在現代禮貌的人類也會渴望同他人真誠相待。然而這一切假設的發生都需要一顆像影片中的可樂瓶一樣的可激起漣漪的石子。人類為了能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而把自己的天性包藏起來,但這些原始的動物感有一天還是會暴露出來,而暴露本性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環境的改變!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7
一個布希族人凱撿到了一個可樂瓶,開始布希族覺得這是上帝贈給他們的禮物。世事難料,因為這個瓶子,布希族人開始鬧起了矛盾。他們覺得這是“不祥之物”,凱決定把瓶子扔到天涯海角去。他遇到了安德魯史帝,和他一起保護了一群孩子和凱特,并且抓住了恐怖的人波哈。最后凱扔掉了瓶子,返回布希族。
在這部電影中我十分佩服凱。凱射殺了一只羊,而被告上法庭時,他的表情居然是微笑的,還想與法庭上的人交流。我原本以為他膽子很大,很冷靜。但是看到下面凱用涂了鎮定劑的針射波哈等人時依舊是笑著的,我明白了,這并不是冷靜,而是單純,他是無條件地相信別人。還有就是凱拿到錢,卻扔了的那一幕讓我十分驚訝,他居然把錢扔了。如果是我,我絕不會扔掉,因為凱為安德魯史帝做了那么多,這本就是他應得的。凱那時應該是覺得他要這個并沒有作用才扔了的。
這部電影中我很同情一個人,那就是反派大BOSS波哈。有一幕是波哈看見自己的隊員在那里玩撲克牌而訓隊員。我一看見波哈那恨鐵不成鋼的眼神就想笑。因為他太慘了,碰上兩個絕世坑隊友的人。更何況,當波哈睡著了之后,那兩個隊友還跑到石頭后面躲起來玩撲克。當凱用鎮定劑使波哈和六個隊友睡著時,他們產還在那里專心致志地玩牌。妥妥坑隊友啊!我非常想對波哈說:“你被抓是肯定的',因為你隊里有那兩個活寶,他們使你的職業生涯一去不復返,真是‘不怕有神一樣的對手,就怕有豬一樣的隊友’。”
這一部電影我看完后感慨萬千。如果都市文明融到原始文明中,原始文明是否會改變?是否與都市文明有沖突?會打斷原始文明的平靜嗎?一個可樂瓶都使原始文明開始分崩離析,如果真的融入到都市文明中,原始文明又會如何呢?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8
《上帝也瘋狂》系列講述的是在非洲的卡拉哈里地區,生活著一群生性樂觀、知足自在的布希族土人,兩萬年來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雖然距離現代化大都市僅六百哩,但他們對于現代化的事物卻一無所知。卡拉哈里是個半沙漠地區,一年中有九個月干旱無雨,許多動物都正因無法適應那里的環境紛紛離開,而它卻是布希族人眼中的天堂他們無須依靠地表水就能生活,擁有豐富的生存經驗。
這個半原始的人類社會沒有所有權,布希族人與世無爭,過著單純快樂的生活,卻正因一只從天而降的可樂瓶發生了改變。這個來自禮貌世界的產物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也引發了嫉妒和仇恨,為了丟掉“上帝賜予的”“邪惡”禮物,部族成員基踏上了漫漫路途,也由此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引出了種種故事……
《上帝也瘋狂》系列每部均有三條人物線索,如:第一部里的基、生物學家史帝和教師凱特以及波嘎,第二部里的`奇哥、生物學家史蒂芬和律師泰勒以及奇哥的兩個孩子。三條線索各自張弛有度地發展著又有條不紊地穿插著。
《上帝也瘋狂》系列成功而難得地兼具了多種風格:既有嚴肅深入的思索又有簡單質樸的趣味,既有出自藝術手法的虛構與夸張又有基于人文視角的寫實與細膩,既幽默逗樂又感人淚下,真真是回味無窮。
一方面,觀眾會為劇情樂不可支:政府軍逼問口供的方法、香蕉林里勞娛結合的混戰、破吉普車引發的種種麻煩……很多都是基于非洲特有的地理環境和動物習性、看似信手拈來實則花費心思設計的誤會與笑料,匯聚在一齊就制造出了精彩紛呈、喧鬧而富有層次感的喜劇效果。當然,其中不乏刻意制造的噱頭,有些在這天看來已經很老套了,卻被演員演繹得渾然天成,既在意料之中又有意外之喜。
另一方面,《上帝也瘋狂》系列就像一部活動著的人類禮貌簡史,生動、直觀地呈此刻觀眾眼前:片中有原始部族也有現代社會、有發展中國家也有發達國家,多種社會形態縱橫交織在一齊,多種禮貌集中地沖突著又溫和地共生著。來自各個地域、階級與國度的人們彼此好奇地觀望著、謹慎地試探著、滑稽地碰撞著、真誠地感動著,所有矛盾都被處理得并不那么激烈,反而極富趣味與人情味,比如硬是要求交戰國士兵、兩個冤家對頭手牽手才能擺脫困境。
在《上帝也瘋狂》里,隨處可見導演對人類自身發展的思考:禮貌在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還附帶了些什么?為什么我們想方設法節省人力、改善環境,反而使生活變得更加復雜、緊張?不甘屈服于自然、反要它來遷就我們卻又務必每時每刻去適應自己創造的環境……所有這些都具體化在了一只可樂瓶上。無疑,可樂瓶再適當但是了它是原始部族接觸現代社會的媒介、是工業禮貌的產物,也最能夠代表美國對他國的文化侵襲。與其說它是上帝賜予的,不如說它是上帝授權人類制造的。
童話作家EdithNesbit(伊迪斯·涅絲比)在其作品《TheMagicCity》(魔術城市)里描繪過這樣一幅景象:“里頭有一條正因一時疏忽而訂下的可怕律法任何人只要開口要求使用機器,就會得到那部機器,但是務必一向保有并不停地使用它。”聽起來很熟悉吧?這一具有寓言性質的律法在電影《Jumanji》(勇敢者的游戲)里同樣得以體現。上帝訂立的規則也是如此:人類制造物品,享受其便利的同時也要承擔相應的后果,比如喪失節制、產生依靠與環境惡化。人造物本身是無罪的,有罪的是人的貪欲。上帝不會收回一切,人類發展進程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
于是,像布希族人爭奪可樂瓶那樣,一切都從不必要變成了必要。正如片中所說“(奇哥)很難描述外界的人,最后只好說他們會變魔術、讓東西或跑或飛,但他們不夠聰明——正因缺了那些東西之后,他們便無法生存。”基執著地要扔掉那只可樂瓶,莫若說是人類堅持要拋棄某些自身的罪惡,然而消除物品就能根除人性的弱點嗎?退守到原始社會就能解決發展帶來的種種弊端嗎?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19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信仰,無論是我們中國的佛,還是西方的天主教或者基督教,甚至是邪教,他們信奉自己所追求的信仰,并對他們信仰當中的神特別地敬重。我們中國就為了信奉菩薩而建立了許多寺廟,每逢傳統佳節,必供奉菩薩。我們是這樣,野人也是這樣,他們也有自己的信仰,那就是上帝,不過他們可沒有什么信奉菩薩的禮節,他們對現代都市的一切都不懂,甚至連打雷他們都以為是上帝在打嗝。這些人很會利用大自然的環境,所有的一切都認為是上帝賦予的。他們靠打獵為生,他們沒有錢,沒有城市里那些復雜的法律法規,很淳樸,他們過著平靜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一個可樂瓶從空中掉下,他們從未見過這東西,這東西無比堅固,但是只有一個。漸漸地,他們開始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情感,他們開始不愿與人分享,甚至因此導致有好幾個族人受傷,這些野人認為這是不祥之物,于是想把這個東西丟掉。另一邊,城市的人們每天為自己所建立的復雜的生活而不斷奔波,有一天,有兩位從城市來的小姐和先生去了野人生活的地方,一路上意外連連,惹人發笑。城市的反動派殺害了幾個重要議員,并挾持了很多孩子與大人。最后,野人西里和另外兩個人一起打敗了反動派,并解救了被挾持的大人與小孩。
這部電影搞笑而富有哲理,通過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復雜城市和淳樸野人的對比,人類自己創造出一個復雜的世界,用自己創造的條條框框來約束自己,逼迫自己在自己創造出的復雜生活生存。這都是因為人類自己的約束力不夠強,所以才需要各種法律和法規來約束。城市里的人總是說自己多有文化,是啊,城市里的人很有文化,但是,他們卻丟失了最原始的淳樸和對對方的尊重。
上帝瘋狂了,讓淳樸的野人和復雜的城里人碰到一起,;上帝瘋狂了,讓野人學會了開車;上帝瘋狂了,讓人類互相殘殺……是的,上帝瘋狂了,于是人們陪他一起瘋狂。想跟著上帝一起瘋狂嗎?請關注電影《上帝也瘋狂》!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20
《上帝也瘋狂》里講述了一個與世隔絕,與現代社會完全脫節的布希族。布希族居住在非洲卡拉哈里地區,族人對現代社會的一切一無所知,過著完全自給自足,單純快樂的生活。他們與其他人類最大的不同是沒有所有權的意識,共享所有資源,沒有紛爭和矛盾。他們的文明落后,信奉上帝,仍抱有最原始的世界觀,他們認為自己是上帝的后代,甚至把穿著文明的現代人當做神仙。
布希族以小家庭形式聚居,與其他族人長期沒有聯系,電影的主要講述了基索的家庭。一個從天而降的可口可樂瓶改變了原本平靜和愛的基索家庭。他們都特別喜愛這個神奇而能多功能使用的物件,讓他們第一次覺得有東西是不能分享的,引發了爭吵搶奪等不愉快的事情。這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世界的物質性及其發展規律。以基索家庭為代表的布希族人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很少,完全不了解科學的世界,無法用科學來解釋他們不了解的客觀現象,面對實實在在的客觀存在,只能認為是神的作用,只能用唯心的思想來解釋。
基索家人都認為給他們帶來不和的可口可樂瓶是上帝犯糊涂才扔下來的不祥之物,他們認為上帝應該愛護他們,而且一直也愛護著他們,給他們雨水和食物。事實上他們除了上帝,也確實沒有辦法解釋一個從來沒有存在于他們生活的世界的玻璃瓶子。人類社會和科學的發展過程,就是唯物用科學不斷否定唯心認識的過程。一般對客觀事物、客觀存在先有唯心的解釋,隨著科學的發展,再由唯物用科學還事物以本來面目。而像布希族人這樣的生活條件和方式,他們不需要解釋太多陌生未知的東西,所以他們的進步十分緩慢。而如果有一天他們更多的接觸到現代社會,認識的過程必然也會使他們接受科學的世界而摒棄他們原有的'落后思想。
影片中同時以現代人的生活與布希族做對比,反映人類在文明和社會條件快速發展的現代環境中,卻是麻木,拜金,受欲望驅使在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破壞自然,蔑視自然規律。人類經過了漫長的認識和創造才獲得了如今文明的社會,但卻還需要不斷的認識和調整世界觀,價值觀。認識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就是要以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使最廣大的人民利益得到保障和正確的發展。 從人類的發展歷程來看,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偉大的認識工具,對社會發展確實具有重要意義。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21
這天在學校的課上老師讓我們看了一部關于非洲的某個仍保留著原始人類社會特征的土著部族的電影,片名是叫《上帝也瘋狂》。我到的時候電影已經演了幾分鐘了,但是對于整個影片的情節我看的還是比較完整的。下方談談我看完這部電影后的一些感想,發表一些個人的淺見。
我認為這部電影用紀實片的形式以原始禮貌和現代科技禮貌兩者間的不間斷相互切換比較的手段來揭示現代科技在為人類社會生活帶來了便利為人類社會生產提高了效率的同時卻磨滅了人與人之間最真切的情感和最原始的平等!比較于現代禮貌,原始禮貌的無知,原始社會物質上的貧乏讓我們這些居住在科技經濟高度發達的城市中的現代人看了不禁發笑甚至因感受到無知的可怕而心中突現出一絲涼意并在之后慶幸自己能成長在身處中的環境里。
但是,當自己的思想隨著影片的劇情發展而不斷深入的時候,我才愕然醒悟!原始的極致原來就是真實!他們原始的部落之中沒有現代人之間的復雜之極的人際關聯,沒有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沒有商圈中的唯利是圖,更沒有各國內外政治中的驚天騙局戰火彌漫!他們的物質貧乏使他們無欲無求,毫無貪念。他們在沒有絲毫抵御自然界風吹雨打的手段和工具的同時卻能夠真誠的相互攙扶著走出風雨帶來的陰暗。
片中比較最為強烈的是:當一支現代社會的可樂瓶意外的掉落在他們的村子中時,他們原本平靜的原始生活徹底的被這個小小的玻璃瓶所改變了!我認為導演在此處運用的拍攝手法十分高明!就像是漣漪效應一樣把一件本不屬于這一環境的東西生生投入到這個環境中去,其所產生的多米諾推動作用就會把這一環境中原本靜止的一切都推倒向另一個方向!小小的可樂瓶在激發出人類天生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同樣刺激了人類丑惡貪婪的神經,大家都開始想將瓶子據為己有甚至不惜相互攻擊。
而主人公在為了讓自己的部落恢復平靜毅然離開自己的土地盲目的四處尋找著世界的盡頭去丟到這個可樂瓶的過程中與現代禮貌的碰撞更是讓人思潮澎湃!影片其實在追溯原始的`完美的同時也在向觀眾揭示著人性的弱點,不論是原始還是現代,無知或是禮貌,智慧和貪婪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共同天性,正如同追求完美是人類的.本性一樣。生活在原始禮貌的人類也能夠變的貪婪,也能夠用智慧來提高生活生產水平;而生活在現代禮貌的人類也會渴望同他人真誠相待。然而這一切假設的發生都需要一顆像影片中的可樂瓶一樣的可激起漣漪的石子。人類為了能在自己所處的環境中生存下來而把自己的天性包藏起來,但這些原始的動物感有一天還是會暴露出來,而暴露本性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環境的改變!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 篇22
《上帝也瘋狂》是個挺好玩的電影,基本處在石器時代(這個詞用在布須曼人身上還不大準確,他們生活的沙漠里面沒有啥石頭,只有點木頭)的土著人,成天樂天知命的活在大漠桃花源里面,外面怎么富裕或者是怎么貧窮都跟他們沒啥關系。突然有一天有個閑著沒事的飛行員“叭”把一個可口可樂瓶子扔給了他們,于是那個叫“凱”的土著人可高興了,這是上帝的大禮啊!沒別的東西比這個玩意兒更硬了,可以搓蛇皮敲木頭還可以吹出點聲音啥的,可是這個好東西好是好,卻——催發出了這個原始共產主義社會里的私有制根源,大伙都想用,可瓶子只有一個,凱哥很生氣,他也得用啊,大家就因為這個干起來了,不和諧了。
凱倒是一個原始共產主義好戰士,覺得這個玩意兒不是啥好東西,是上帝給他們的不祥之物,堅決要扔掉,先埋到地里,叫土狼給刨出來了,沒法子,凱索性去尋找“世界之盡頭”去解決私有化的害人精去了。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外面有“又丑又白”的女老師湯普森小姐,外面有會“收集肥料”開破吉普的搞笑博士,外面有懂布須曼話的“白毛神”修車師傅,哦,最重要的一點,外面還有一開槍干掉半個政府的壞人,所有的這些,對于凱來講都是神仙般的存在,神仙的生活不比布須曼凡人,要泡妹子,開破車和搞得教室叮當響是不行的,因為一點小破事搞得大博士跟流氓似的是不行的,要開車,把車掛到樹上也是不行的,與洪荒狀態的布須曼人相比,文明社會有點可笑。最重要的一點是,來到外面的世界的凱哥完全沒有私有財產的概念,打死一只牧民的羊,還要邀請牧民家的小孩吃烤羊肉,結果——上法庭了,法庭對于他來講完全是個不知是何物的勞什子,再穿上那件勞什子汗衫,再接受那個勞什子的.審判,再進那個勞什子的監牢,哎,堂堂布須曼男子漢,居然成了1980年出生的小嬰兒,整個世界都勞什子了!凱哥怕得要命,連東西都不想吃,好在世上還有好心人,大博士救了他出來。
全篇最大量的亮點就在于從壞人手里解救人質這一段,大博士利用自己的智慧,凱利用自己的特技顯示了他們都不是吃干飯的,但是……真正逞英雄的,卻是那個開狩獵車的小資,好在編導似乎不愿意讓我們感受到文明社會太糟糕,連一群洪荒時代的人們都比不上,最后還是讓大博士和湯美女團圓了,但對于凱,這一切與他無關,他只是要—處理掉那個上帝給他們的麻煩,那個倒霉催的瓶子,好在他也找到了他想象中的世界盡頭,一切都大團圓了。
兩個幾乎無交集的社會這樣碰過了頭,好在結果萬事大吉,沒出現啥太大的文明病問題,但是我們可以看到,編導還是希望我們生活簡單一些的吧,他也許會成為老莊的信徒,可如果真要絕圣棄智,我估計——還是把我們這個世界的瓶子,以及一切私有財產消滅掉吧,可惜,這種恐怖的實驗,已經做過了。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相關文章: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01-30
上帝也瘋狂的觀后感12-19
電影《上帝也瘋狂》觀后感01-19
上帝也瘋狂觀后感(精選12篇)06-30
狗狗也瘋狂12-22
科技也瘋狂10-22
班長也瘋狂作文02-03
小雞也瘋狂作文03-04
太陽也瘋狂作文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