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通用14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后感。但是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
昨天看了大國崛起之英國篇,才明白為什么說中國只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封建中輪回、循環而已。
像中國這樣君主高度集權制的大國,因為并不缺乏利益,自從秦一統中國以后。所以我們的一切幾乎都是對內的、都是為鞏固君主權力在服務,偶有對外戰爭,或是為了消除威脅(漢武帝中前期戰爭)、或為炫耀武力(漢武帝后期戰爭)、又或為了鞏固、完善統治,成就千古霸業(康熙對內戰爭)。我們對外使周邊國家臣服的方式最主要還是為消除潛在威脅、炫耀力量。我們也樂意把自己的文化、財富、不多的科學、技術等與周邊、世界友好國家分享,這也是當時君主宣揚天威、穩定、友好周邊局勢的一個方法(最著名的事件是鄭和下西洋)。
炫耀武力式的戰爭是極少,如同中國重文輕武的國家理念。而友好、臣服周邊國家的主要方式是軟實力作用。
由于有這樣的環境,“壓力”幾乎都是來自內部的的情況下,每一代君主、每一個新生的朝代都會想辦法更進一步的鞏固自身權力,研究的重心全在如何避免重蹈覆轍上。所以中國社會也就越是輪回、循環越是專制,離現代文明越遠,思想越封閉,奴性越重。自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高度集權的君主制國家后,中國還產生過什么重要的文化嗎?中國最燦爛的文化,全是產生于諸侯割據的春秋戰國時期。往后的歲月無一不是在吃老本。后來又產生了如董仲舒、朱熹之流后,其它聲音越來越微弱,外力(壓力)越來越少的情況下,高度集權的統治+高度集權的文化階層迅猛發展(儒家)。自此,中國正式宣布進入“萬劫不復”的歷史輪回當中。
分權制的強化,權力平衡,法制與民權的萌芽。
而工業化發源地英國。在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初期,英國也發生了君主為鞏固權力而爆發的和貴族之間的內戰。不同的是,貴族取得了勝利。但是英國貴族并沒有像中國發生的那樣,殺掉國王,然后“逐鹿中原”。而是和國王談判,用法律限制國王的權力,規定國王的權力不得凌駕于法律之上。是為早期法制、民權的萌芽。
完善法制、君主立憲、民權覺醒。
在以后的循環中,英國又發生了兩次國王與貴族之間因權力而爆發的內戰(第二次內戰另立國王)。結果都是貴族獲勝,貴族為了進一步強化限制國王權力,而產生了議會,后來議會又規定國王必須任命首相,讓首相代國王行使權力,而首相必須從議會多數黨中選擇。于是君主立憲制誕生,君主慢慢也就成了無實權的國家象征。而這些貴族為自身利益而采取的制衡措施都進一步覺醒了人民的權力意識。
激發、保護民智,尊重民權。
之所以英國貴族沒有“逐鹿中原”,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自從大航海時代開始,從外面的世界獲得財富比對內能夠獲取更多、更驚人的財富,付出的代價也更小。這一時期英國的法制、民權、議會制度也進一步完善,人民的利益慢慢得到尊重、鼓勵。于是英國人在憑借一支由海盜、商人等普通人組成的艦隊打敗昔日海上強國葡、西、荷蘭以后,開始了對全世界的的殖民。由于大量的財富涌入英國,英國傳統的生產方式在滿足市場需求方面已經捉襟見肘。就在這時期,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借著萬有引力的東風,精明的商人聯手富有知識的工匠(科學家)打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替代人力。如果說前者是硬件的話,那么隨后的《國富論》則是英國工業化的軟件。伴隨這些發明、創造誕生的是英國人對知識、科學的崇拜(最著名的事件是皇室貴族等為牛頓舉行的國葬,在當時等級森嚴的歐洲,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后來英國第一部《專利法》的誕生,更使得發明創造成為個人、社會獲取財富的重要途徑。開啟了英國近代工業化之路。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2
英國,一直都是我最喜歡的國家。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經濟發達,很適合旅游,最重要的它有很悠久的歷史文化,那種骨子里的貴族氣息深深吸引了我。讓我對這個神秘的的國家更加向往。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看了《大國崛起》英國這個篇章。看了之后真的對我的感觸很大,我對這個國家越來越感興趣了。身為一個大西洋上小小的島國,他是有怎么樣的勇氣對抗當時海上霸國西班牙。真的很佩服伊麗莎白一世的威嚴。她作為一個弱智纖纖的女流之輩,她為了她的國家為了她的子民終身未嫁。把自己的一身都獻給了這個國家。正是因為她的這種一心為民的態度,這個國家,這群人民沒有讓她失望。英國迅速就在歐洲崛起。以前西葡,荷蘭統領海上霸權的時代逐漸沒落,隨之而來的是一個新興的海上強國——英國。
一談起英國我們就可以想到兩個稱謂,一個是“日不落帝國”一個是“世界工廠”這兩個稱謂其實可以概括英國最偉大的成就。首先來說第一個。
英國在打敗西班牙之后,英國逐漸開始壟斷海上貿易。特別是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的統領下,發展本國經濟,進行資本積累成為了振興英國的頭等大事。這個使命即使女王死了,查理一世即位也是沒有荒廢的。所以在英國發展初期,對殖民地的擴張和侵略從來沒有斷過,乃至應該過殖民地遍布全球。對于應該過國民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以至于有了“日不落帝國”這樣的稱號。
世界工廠更是不用說了,工業革命帶給全世界的影響都是深遠的。這個國家在中國還在封建鎖國的時候已經開始開始譜寫新的歷史篇章,機器開始代替手工,這在當時的清王朝是無法想像的。工業革命的槍聲首先在紡織業打響了。珍妮紡紗機的出現,極大的減少勞動生產力。最有歷史性意義的自然是瓦特蒸汽機的發明。瓦特這位發明家,必定讓全世界的人民銘記在心。就是這位普通的工人讓我們開始走向新時代。隨后各個國家都開始追隨英國展開工業革命,轉眼全世界都開始朝工業化轉變。
不僅僅是這些,在政治上,英國很多的做法也是開創先河的。《大憲章》的頒布給英國乃至整個歐洲帶來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憲章了說明,君主的權利不是至高無上的,人民的權利才是至高無上的。這點,在當時的世界絕對是歷史性的轉變。還有在伊麗莎白一世女王死后,查理一世上臺,他試圖統治人民,想控制一會,控制法院。控制人民。但是事實告訴他,在英國這么個國家是行不通的,他踐踏了人民的權利就要接受法律的制裁。最終被送上斷頭臺。這個時間震驚了整個歐洲大陸。那些君主專制的國家,以及那些想實行君主專制的國家開始進行思考。
文化上。英國出現了一個偉大的天才——莎士比亞。人們永遠無法猜透莎翁的腦袋里裝了什么,他能想到人們心里最邪惡,最原始的東西并且將他通過戲劇的形式表達演繹出來。即使他的作品里含有對女王的蔑視,但是女王仍然能坐在舞臺對面觀看他的戲劇,或許這就是他的戲劇吸引人的地方。英國的古典文化是我們值得考究的。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3
一個國家的外部崛起是它內部強大實力的外延。
英國,第一個邁進現代社會的國家,自稱為“日不落帝國”。我認為,英國的崛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環境發展成熟的必然結果。
它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推崇“重商主義”政策;在新航路的開辟后,英國利用其地理優勢,積極發展對外貿易并且注重發展海軍,奪得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到了19世紀末,其殖民地幾乎已遍布所有大陸板塊,統治著當時世界上三億多的人口。
丘吉爾曾說過:“大英帝國即時失去一個印度,也不愿意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由此看出,英國對科學的尊重以及對培養人才的重視,使得英國成為第一個走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在工業革命上取得許多優秀成果,以此為英國崛起打好了基礎。
而美國于1876年在費城舉辦國際博覽會,以此來慶祝其獨立100周年。當時,清政府派出了展覽團,他們展出的是小腳繡花鞋及純銀打制的器具,而西歐國家展出的卻是符合時代潮流的,科技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如:英國展出的是蒸汽機車,美國展出了電動機和發電機,德國展出的是加工槍炮的精密機床。這就是當時的中國與西歐國家的差距啊!
盡管現在的中國向西方學習了許多的高新科技,并因此取得了經濟上的快速發展。但是,現在的中國只是在復制,模仿,而非創造!這樣的中國,注定是會落后于那些積極創新科技的國家。我覺得,我國只有重視教育,善于借鑒別國經驗,提高國民素質與生活水平,調動人們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才能真正實現強國之夢。當“中國制造”成功轉化為“中國創造”時,就是趕超它們的有利條件。我相信,中國會靠自己變得更強大!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4
國際貿易地理這門課程,教師給我們看了很多的《大國崛起》系類節目,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異常是英國的崛起,讓我感慨很多,我們作為中華民族未來的接班人,應當要了解歷史,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英國的成功崛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敢于創新、敢于挑戰位未知的未來,抓住機遇,適時的改革,開辟一條有利于中國發展的道路,這是我們的職責與任務。
英國的崛起是在比較開放,自由宗教的環境下開啟的,一些科學家在這個時候敢于創新,標新立異,蒸汽機的發明者——瓦特,在當時,他的實驗沒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沒有被王室所阻撓,所以,這樣的歷史環境給瓦特供給了自由發明創造的機會于有利的環境,當他的實驗成功時,利用到工業當中,使英國的工業飛速的發展,從而成為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時代的先鋒者,無與倫比,把一些亞洲國家遠遠地拋在后面,而中國是閉關鎖國的政策,殊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經發生了開天辟地的提高,中國還一向處于落后封建的農業和基礎的手工業。當一聲炮響轟開了中國的大門時,這時的中國只能處于挨打的地位,一系列的侵占領土、賠款的條約接二連三的簽訂,那時,中國被轟醒了。
1588年,伊麗莎白繼承王位時,從英吉利海峽那邊,不斷地傳來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家探險成功的發財消息,這個時候是一個尋求新大陸,成為海上霸主的時代,這對于雄心勃勃的伊麗莎白來說是一個挑戰的機會,一個成為海上霸主的機會,她認為這個時代,誰搶到先機,理解新的思想,誰先搶到海上霸主的地位誰就會先發展起來,成為第一強國,自從英國以弱小的力量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后,英國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大西洋海上的霸主,又風騷了數百年。
還有,在伊麗莎白時期,她合理的處理了國王與莊主貴族的權利與利益,各個明白自我應當擁有什么,做好自我的本分,這成為了不成文的法律,各個盡其所職。伊麗莎白的智慧與膽識不得不讓我們佩服,從而她永遠不會在英國人民的記憶中消失,乃至世界人民。每個國家的興旺發達都離不開一個有魄力的國王。
在英國經濟不穩的年代,伊麗莎白一世看到了海洋的潛力,明智的向海上擴充勢力,以充盈國庫。而應對當時的海上霸主西班牙的聲討時,沉著的打退他們的艦隊,并趕走了海上的馬車夫——荷蘭,從此譜寫英國的海上歷史。在應對和貴族們的關系時,看清了國家的局勢,嚴格遵守大憲章的條例,和貴族們處在了一個微妙的平衡點上。伊麗莎白去世之后,英國陷入了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里,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著新的,適合自我國家的管理體制,最終在光榮革命之后實行了君主立憲制度,走上了強大的道路。
同時,英國的文化,戲劇也深深的影響著世界,他的古典文化值得我們考究。
總之,《大國崛起》英國篇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震撼,也是我更加了解了這個“日不落帝國”!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5
君主立憲制的英國確保了國家政權的長期穩定,專利保護法和航海法的實行更是促進了英國商貿的發展,工業革命隨之而來,當時的英國打敗了所向披靡的拿破侖法蘭西帝國,以前看書還為拿破侖的滑鐵盧感到惋惜,現在想來這是歷史的必然。工業革命使英國成為是第一個現代化國家,并迫使整個世界追隨她的腳步邁向現代化。關于工業革命,我們應該記住這些人:
一、牛頓。
蘋果落地推出萬有引力,1687年他發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闡述了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了此后三個世紀里力學和天文學的基礎,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并宣告著科學時代的來臨。他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家,如果說上帝創造了人,那么他發現了上帝創造人的方法。
二、瓦特。
當時的英國已經有了蒸汽機,但太過了龐大笨重,根本無法普及,瓦特苦心鉆研力學,化學,數學,并在原有的紐科門蒸汽機基礎上發明的新式蒸汽機結構,在這之后的50年之內幾乎沒有什么改變。瓦特蒸汽機發明的重要性是難以估量的,它被廣泛地應用在工廠成為幾乎所有機器的動力,改變了人們的工作生產方式,極大地推動了技術進步并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三、亞當.斯密。
他是《國富論》的作者,他揭示人類發展的最深層的動力源泉是謀求私利,使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并提出自由競爭的概念。他告訴世人,汲取財富最佳的方法不是燒殺掠奪,而是出售商品和自由貿易,《國富論》成為了第一本試圖闡述歐洲產業和商業發展歷史的著作,并發展出了現代的經濟學學科,也提供了現代自由貿易、資本主義和自由意志主義的理論基礎。在他的影響下,自由貿易成為英國的國策,而今也是全世界的共識。如果沒有他,也許當年的中英鴉片戰爭就不是打開國門,開放通商口岸自由貿易了,而是也許像蒙古帝國一樣燒殺掠奪。
當然我們還應該記得的就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在她統治期間,英國取得了從未有過輝煌的成績,但她又被人稱為“什么都不做”女王,看似什么也不做,但卻堅持憲法法律,最大限度打破社會的禁錮,還權于人民,這反而極大的激發了社會的創造力,并使英國達到了無可比擬的高度。英國歷史告訴世人,君權不是神授,而是人民授予,歷史的進步、社會的發展不取決于統治者的英明神武,而取決于社會是否公平公正,取決于國家是否保護私產,最終取決于每一個的公民。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6
《大國崛起》試圖通過講述世界性大國的崛起過程來告訴其他國家,一個國家的崛起要靠自身的力量,它的發展壯大要符合自己的國情。如荷蘭,地處西北歐,在海潮出沒的濕地和湖泊上,以捕撈鯡魚起家從事轉口貿易,依靠有力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業信譽,荷蘭逐漸從中間商變成遠洋航行的斗士。日漸富有的荷蘭市民從貴族手里買下了城市的自治權,并建立起保障商人權利的聯省共和國。他們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聯合股份公司——東印度公司,壟斷了當時全球的一半股份;他們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直到今天,荷蘭人的生活依然富足,荷蘭人開創的商業規則依然在影響著世界。荷蘭的崛起與壯大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地理優勢,尋找到一條符合自己發展的道路,當今世界的一些發展中國家可以借鑒荷蘭的崛起經驗,找出自己國家的獨特之處和優勢,探索出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就拿中國來說,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占中國人的絕大多數,這是中國有別于其他國家的地方,同時,這也可以成為中的一個優勢,中國可以提高農民的文化水平,加強農業科技化,生產出更多更好的農業產品,向其他國家出口。
另外,《大國崛起》的最后一集《大道行思》啟迪世界,依靠戰爭、霸權的崛起之路是錯誤的,一個國家的崛起應該遵循和平的原則,在崛起中求和平,在和平中發展壯大。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7
位于歐洲西北段的英國是一個頗具獨特的國家,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將不累顛群島與歐洲其他地區分隔開,這使英國比較容易防守——只要具備適當的防守手段和堅定的防守意志。
常久以來,英國一直居于文明世界的邊緣,文明的進程也多次被外來侵略者打敗。正是這樣一個在北海驚濤駭浪漂浮的小小島國,人口不過數千萬。卻率先敲開了通向現代世界的大門,并且最終成為殖民地遍布全球的日不落帝國。此時的世界地圖,似乎為他悄悄重新畫過,英國從地理邊緣變成了世界中心,這樣一個小島國成為了世界現代化的領頭羊。
英國從一個島國變成歐洲強國,最終成為世界霸主,憑借的是他所創造出來的一種新的制度文明,而這種文明一直引領人類進步的潮流,使世界各國爭先效仿。1870年以后的英國開始衰落,也是因為它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礙其繼續發展,從而慢慢落伍,成為了二流國家。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8
縱觀世界歷史的發展軌跡,你是否會和我有同樣的思考:為什么不斷會有一個又一個國家驟然興盛,成為所向無敵的霸主?為什么歷史上的強國卻只能維持一個世紀左右的霸權?而其中到底有著怎樣的規律和共性,我國從中究竟應領悟到什么經驗或教訓?
15世紀以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這九個先后崛起的國家,《大國崛起》正是帶領我們探索他國的歷史發展軌跡,總結其經驗教訓,用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來分析自身的發展狀況,去己之槽粕、取他國之精華,讓我國在未來世界的發展局面中占據著有利的地位。
時間回到21世紀的新時代,面對著激烈的國際競爭環境,我國要堅持走和平崛起的發展道路,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同各國的交流與合作,不斷去完善國家自身、社會組織和國民素質的提高,相信這也定是發展中國家所要實現跨越性發展的又一個改變崛起困境的戰略方向。
一直以來,我國致力于民族的復興,并不是向現有的國際體系及其秩序挑戰,而近30年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于融入國際體系的開放政策。由我看來:當前國家賴以存在的資本擴張與聚集有邏輯帶來的問題更為隱蔽,同時也更為重要,它對于中國的影響具有很大的基礎性。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9
近期帶領學生觀看了《大國崛起》,學生們感觸頗深。德國可以算是歐洲中部最大的國家,世界現代大學和科技發明聞名于世,在歷史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里曾經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祥地,而步入近代的步伐又遠遠晚于英法美等國;也曾是兩次世界大戰的策源地,也是兩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德國是如何快速地追上,并且超越了曾經稱霸19世紀的英國?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德國又是如何從兩次戰后一片廢墟中崛起的?這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少年強則國強,國強則少年榮。一個國家的強大是國民生活幸福的堅強后盾。國家強大了,在國際上說話才有力量,才能夠保護她的國民。如何使我們國家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中華兒女的責任和義務。
在古代我們也曾經發達過,也曾以繁榮而聞名于世。如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我們每個國民值得思考并付諸于行動的問題。
通過看紀錄片可知,德國在封建社會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國家,政治上的分裂阻礙了經濟上的發展。俾斯麥用鐵和血的手段實現了統一,說明了軍事力量是一個國家必須的實力,是國家安全的保障,必須加強軍事力量。德國統一以后很快就發展起來,采取了很多措施,其中有一項重要的措施就是非常重視教育,重視國民素質的培養,并以此作為國家振興的基礎。有位名人早就說過普法戰爭中普魯士的勝利早就在小學課堂中就決定了。歷史事實證明沒有一個國家是因為重視教育而落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科教興國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這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教育建設就是人才建設,人才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資源。有國才有家。個人的素質決定了國家的軟實力。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0
前不久,老師給我們放映了《大國崛起——英國》,短片講述了一個不大島國的崛起之路,我有感而發,沉思良久,寫下了自己的一點感受。
我們作為當代中國的大學生,我們是祖國的希望,是祖國的未來,我們的未來怎么樣直接決定了祖國的未來,俗話說的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首先要做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歷史,中華民族擁有5000年的歷史,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積累了優秀的文化傳統和物質文化,這些都是未來中華民族崛起的基礎,所以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話就無法做出正確的發展前景的計劃;但是泱泱大國有優秀的歷史文化,也有很多糟粕,我們應該看到這些糟粕對我們的不利影響,從而盡力去摒棄糟粕,取中國文化的精華,而拋棄中國文化的糟粕:總之,就是要辯證地對待我們國家文化傳統。 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可以看到,自古以來,在誕生過的民族國家中,有的衰敗了,有的沒落了,而英國作為一個曾經崛起的大國,他對世界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縱觀英國歷史發展的過程:1588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樹立海上霸權;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并,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并;18世紀后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這其中我認為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在于“變”,變而生萬物,變造就了強大的不列顛帝國,資產階級革命是變,工業革命是變,而這些“變”帶來了巨大的民族的活力。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就是民族精神不斷傳承、不斷發展、不斷弘揚的歷史。,數千年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就植根于民族歷史的土壤之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然而在近代中國卻因為不知道“變”而落后于世界步伐,從而遭受了無盡的幾百年的屈辱,但是中國人在歷史的教訓后知道了“變”,武昌起義、新文化運動、國民大革命、共產黨成立、抗日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都是中國人民求變的過程,在變中我們的國家獲得了新生。
影片中也講述了三位名人的故事,這三個故事分別是偉大的戲劇家莎士比亞、科學巨人牛頓、經濟學先驅亞當?斯密。1600年時的倫敦是當時歐洲的第一大城市。在泰晤士河南岸有一個劇院,就是“環球劇院”,它能夠保存下來只因為莎士比亞曾是此劇院的股東、演員和劇作人。在當時,在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可是她并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 第二個故事是和科學巨人牛頓有關。1727年,牛頓去世。英國以隆重的國葬儀式將他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這里一向是王公貴族的墓地,牛頓成為第一個安息在此的科學家。 第三個故事是和經濟學先驅亞當?斯密有關。1776年,50多歲的亞當?斯密寫出了改變世界經濟發展的《國富論》,如果說,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那么,亞當?斯密則是揮動一只看不見的手,為工業革命的推進締造了一個新的經濟秩序。這些都體現了英國對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的尊重,體現了英國對科學思想的尊重,也體現了英國對于新思想的尊重和包容。新的思想能夠為一個民族帶來新的力量,這種力量是無限的,他對一個民族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英國第一個確立資本主義制度,第一個進行工業革命的內在原因。講到這里我也不由得想到我們的小學課本打多講述的是各種具有美好品格的人的贊頌,而很少涉及科學家等對社會的發展具有貢獻的人,但是現在我們的課本卻經常提到各種對社會有重大貢獻的人,比如:兩彈元勛鄧稼先、水稻之父袁隆平、航天英雄楊利偉等等,這都是體現了國家對于人才的尊重,國家對于科學的尊重,這是我認為一個很好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值得大大的鼓勵的。
英國的統治者給了我們的共產黨一個啟示,作為統治者不應該看不慣不同的聲音,而應該積極去面對不同的聲音,正確的去處理不同的聲音,英國為什么可以成功,因為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明的政治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松的空間,所以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才沒有被打壓。如果瓦特研究萬能蒸氣機的實驗被當狂熱的宗教界成挑戰上帝的舉動;如果珈里略的悲劇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國還有工業革命嗎?在近代世界歷史舞臺上忍氣吞聲
二、三百年的中國,如何看待這些年已經成功崛起的國家?是臨淵羨魚,還是退而結網?這是不僅是我們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所要考慮的也是每一個關心國家、民族前途的人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正在復興,中國的復興是不可阻擋的,但是我們的復興,近代中國沒有把握住時機,從而遭受了落后挨打的局面,過去我們遭受苦難,但是現在我們通過努力而站起來了,我們不在落后,我們要繼續去順應歷史的潮流,順流而動,我們的中國必將繼續我們曾經的輝煌。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1
好像一種自然規律,世界上每一個大國崛起的背后,都有一條隱藏的線索,包容著它崛起并且最終鑄就輝煌的種種偶然與必然。
就我個人的觀點而言,分析英國的崛起之初始,當分別從科學、技術、管理三個方面著眼。這也是現代花前進的三輪。
從科學、技術的角度來講:一個愚昧的民族是不會崇尚科學的,他們的思想時麻木不仁的。而英國是一個較早受到文藝復興思潮影響并在這場偉大而輝煌的思想文化解放運動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思想文學巨匠的國家,莎士比亞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那時的英國人民,眼界是很開闊的,他們反對專制與愚昧,積極追求個人民主與自由,執著地探索大自然的規律,到處是充滿生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很自然地誕生出了像牛頓這樣偉大的科學家,引導著人們以更加科學和理性的眼光來認識這個神秘的世界。經典力學的建立,萬有引力定律的發現,大大增強了人們探索自然的信心。當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后,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當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后,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后,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常
從管理的角度來講:我覺得英國的崛起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女皇的英明,管理的`得當。
1、女皇能抓住機會。1558年伊麗莎白一世繼承王位的時候,從英吉利海峽的那一邊,不斷地傳來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險家成功發財的消息。這些消息,是一個即將全面來臨的時代,對懵懂的人們發出的清晰信號。它意味著:在一個剛剛被重新發現的世界面前,誰能搶到先機,接受新的思想,誰更快地打破舊有的價值觀念,誰就會更快地變得富有和強大。在新世界的游戲規則里,贏得海洋比贏得陸地更為重要。
2、女皇的狠。女王鼓勵私掠船、海盜,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擴大英國貿易,開拓殖民地,如弗吉尼亞,甚至襲擊西班牙的貿易。
3、女皇的開明。在對待藝術上,莎翁的歷史劇當中,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麗莎白女王呢,當然知道這一點,她并沒有下令禁止演出莎士比亞的戲劇;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她明白:權力的基礎是全體英國人組成的民族,沒有民眾的支持做后盾,王朝就沒有立身的可能。國王與貴族都很清楚自己的地位,知道按照本分自己應該擁有什么,不應該擁有什么。雖然沒有成文的法律,但是天長日久,國王和貴族遵照彼此間的承諾,各自履行義務、享受權利,成為英國社會約定俗成的一種規則。
4、女皇的聰明。隨著英國殖民擴張和海外市場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手工工場的生產已經不能滿足需要。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于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
相反,女皇以后的幾位君王的管理智慧就有些差強人意,甚至差點將英國置之死地。
1、約翰王又被稱為“失地王”。為了維持戰事,約翰王加緊了對市民和貴族的盤剝。這樣呢,就破壞了貴族和國王之間那個不成文的卻流傳已久的慣例,到了1215年春天,憤怒的貴族們集結起來,武裝討伐國王。
2、查理一世繼任后,很快就遭遇了財政危機。那些由他個人主導的,英國與西班牙、與法國之間錯綜復雜的宗教戰爭,使得國庫空虛,財政緊張,為了維持戰事,想到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增加稅收。這樣一來,議會和國王之間的矛盾就越來越大,對立也就越來越尖銳,最終導致在1642年爆發了戰爭,而這個呢,就是近代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叫“英國內戰”。
3、詹姆士二世沒有覺悟,他一意孤行,脫離議會統治,威脅到倫敦城和許多其他城鎮的利益。表現的像一個專制獨裁君主。他讓英國多數有產精英覺得他們必須推翻他。威廉和平地入侵了英格蘭,詹姆士逃跑。沒有發生戰爭。
這幾位國王真有些任性所為,都自以為是,想要超越女皇,卻不去念一下女皇成功的經,一心要走自己的路,可不知前人已經給你鋪了路,這條路必然有它獨到之處,你卻偏偏要把它繼續往另外的方向鋪,那不是自尋死路嗎。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2
與歐洲大陸隔海相望的英國,在1588年與西班牙無敵艦隊的海戰中大獲全勝,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臺。從中世紀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強有力的君主制成為關鍵的一環。伊麗莎白女皇對海洋探險和貿易的鼓勵、開明的治國態度和處理社會矛盾的妥協手段,使這個地處邊緣的島國,迎來了早期的輝煌。查理一世時期,英國陷入內戰,在那個混亂的年代里,英國人民在不斷的摸索著新的,適合自己國家的管理體制,最終通過光榮革命建立起君主立憲制,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轉型。
在什么歷史條件下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因為英國相對而言比較開放、自由的宗教環境,為優秀科學家的誕生提供了寬松的空間,所以這些標新立異的科學工作者的創新得以成功。在那個年代,英國較為民主的政治制度造就了相對寬容的社會環境,為英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為工業革命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這三個優秀科學家讓英國奏起工業先聲:牛頓發現了宇宙運行的規律,科學的精神滲透到英國社會中;瓦特最終以萬能蒸汽機解決了最核心的動力問題,英國工業化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全面展開;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貿易,拓展全球市場。在這些人才的努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在此期間,英國打敗了強鄰法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國。
為了鼓勵發明創造,英國還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這一切,使得英國出現了全民熱衷于發明、生產和貿易的景象。《專利法》是一部權益保護法,只有當公民的權益得到有力保障時,他才會有激情去創造,去貢獻。這是所有的政府都應該銘記的。
政治的民主促進了思想的解放,思想的解放造就了大批的創新人才,創新人才帶來了科學技術的進步,科技的進步從根本上決定了經濟的發展,經濟發展推動了社會發展和國家強盛——這就是英國的強國之路,直到現在為止這條道路仍值得我們借鑒。
19世紀中后期開始,殖民地日益成為英帝國的負擔,而自由市場經濟的弊端也逐漸顯現,英國的發展開始減慢,最終喪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殖民和掠奪終將引起反抗,一個國家的發展不能建立在損壞別國利益的基礎上,平等互利才能保持穩定發展。就算是在現在,在對外貿易中雙贏才是真正的成功。其實任何經濟制度都會有自己的弊端,不斷完善和改進現有的制度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們要與時俱進才能避免被時代所淘汰。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3
《大國崛起》中所謂大國是指葡、西、荷、法、英、俄、美、德、日九個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它們都是“以血腥積累資本”的資本主義國家,也無一不帶有侵略性,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是值得中國借鑒的。
葡萄牙與西班牙是最早開辟新航路的兩個國家,它們也最早從事黑奴貿易,從中獲得了暴利,促進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他們掠奪了無數的資源,將美洲廣袤的大地變為他們的殖民地,使得至到今日拉美文化仍然折射出葡西文化的影子,但是葡、西著實是輸了,輸在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上,掠得的大量資源被皇室揮霍,資本主義并未獲得充分發展。從這一點上來說,葡、西也不能算是大國。
商業文明的代表荷蘭,在不知不覺中崛起了,17世紀上半葉是荷蘭海上貿易的黃金時代,荷蘭取代西、葡成為頭號貿易強國,有“海上馬車夫”之稱,其貿易范圍包括西北歐的海域貿易,以及對亞洲的遠洋貿易和對西方新大陸的貿易。
荷蘭人通過組建大型商業公司來進行國際競爭,這充分發揮了他們的商業頭腦。荷蘭人的東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過貿易壟斷的方式,累積了大量財富,簡直稱得上富可敵國。荷蘭還占領了很多殖民地,連我國的臺灣也曾落入他們的魔爪,直到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出現才扭轉局面。
然而法蘭西的崛起打破了荷蘭人的美夢。在路易十四的權杖下,法蘭西迅速成為一個封建強國,但是此時在海的另一邊,英國資產階級已經掌握了絕對的優勢,1688年光榮革命產生的《權利法案》,使英王淪為資產階級的工具,在英國,議會至上。法蘭西在路易十四“朕即國家”的專制統治下,看似強大,其實早已軟弱無力。于是英法七年戰爭充分顯示了工業文明的優勢,法軍潰敗,英國成為“老大”。經過百余年的經營,英國已成為日不落帝國。
此時的世界,葡、西、荷早已顯得微不足道了,世界舞臺主要是英法兩國之間的爭斗。
當法王路易十六熱心幫助北美殖民地獨立于英國之后,法國內部的階級矛盾已經不可調和了。1789年7月14日是人類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法國大革命爆發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獄。歐洲封建勢力遭受了致命打擊,路易十六無奈地悲嘆:“是盧梭毀了法國”,只能走上斷頭臺,得到查理一世的下場。西歐各國封建勢力(包括資本主義的英國)紛紛對法國進行武裝干涉,法國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從丹東到羅伯斯比爾都接二連三地被推上斷頭臺,直到一位偉大將星——拿破侖的出現,法國大革命的果實才得以維護,拿破侖憑借出色的才能,以及資產階級的支持,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拿破侖帝國不僅打退了封建勢力的入侵,還四處擴張,使之盛極一時。
其實法國大革命如同英國光榮革命一樣,都是人類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結果,它是歷史潮流,是誰也阻擋不了的。
英國和法國,作為世界上兩個最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盡管它們的發家建立在侵略之上,但它們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做出了貢獻的,它們給我們的啟示是:人類社會的進步歸根結蒂是人類的生產力的進步,而思想文化往往是社會變革的先導。
至于繼英法之后,主要是美、德、日、俄等強國,它們也無一不是繼承了英法的變革精神。
德、日、俄是三個封建殘余比較多的國家,它們在以后發家的過程中無一不吃過“封建”的虧,只有美國與封建界限劃分得清,這可能是美國至今仍是一個超級大國的原因之一吧?
作為一個強國,其經濟實力強自然不必說,可是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的是它們的文化競爭力也很強,它們之政府對科技及教育的重視也是它們能成為大國的原因。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德國的洪堡大學,那么多震古爍今的偉(名)人,例如馬克思和愛因斯坦,均出自該校。德國人對教育的重視使得德意志民族成為一個“盛產詩人與哲學家”的民族,但是普魯士的封建殘余及軍國主義傳統卻使德國兩次挑起世界大戰并“兩敗涂地”。日本也有相似的經歷。
大國的發家史看似很曲折,很復雜,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一個國家只有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并重才,有機會成為所謂大國。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 篇14
《大國崛起》這部記錄片知道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和美國相繼出現在人類現代化進程的大舞臺上。并日益成為超級強國的歷程,從政治、經濟、思想、宗教、藝術、軍事、外交等多個角度分析大國興衰的成敗得失。
大國興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和經驗教訓,啟迪著今天,也影響著未來……
現在的世界是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不論是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存在著激烈,甚至是殘酷的競爭。
征服是從被征服開始的。早期的大國,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是勇敢的探險者,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一刻也沒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爭,他們在面對這樣的國情下并沒有氣餒,原因在于他們強烈的民族意識,并不是表現在種族絕對單一化、種族主義上,而是在于它給一個民族無形的動力和意念,一種強大的支持力量。葡萄牙由于文化、環境的落后,先后被羅馬人、日耳曼人、摩爾人占領。才讓他們認識到抗爭是必要的,這也就為以后民族獨立鑒定了基礎。他們的現在還存在“斗牛”這種精神很值得敬佩。這個國家畢竟只有不足10萬平方公里的發展空間,而且,他們最急需的香料也被別的國家壟斷了,面對現實的殘酷,葡萄牙人并沒有放棄崛起的目標。
航海發現是首先在葡萄牙作為國家計劃的,是一個全國計劃,是一個由一個王子主持的計劃。伊莎貝爾女王也是一代圣王,她也有她的雄心壯志,最終奪取了格拉納達,成功的實現了統一。12和13世紀葡萄牙的特點是,它不是一個封建割據的國家,而是人民的王國,葡萄牙的國王不僅受到貴族、也就是他的臣屬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擁戴。強大的王權使葡萄牙人有了強烈的民族歸屬感,但實現國家的強盛卻還有很長一段路程。面對“絕望”,他們依然以堅定不移的信念克服著一切,他們積極的態度使葡萄牙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海上貿易的第一強國,完成了目標。在葡萄牙成功之后,他們奢侈、浪費,就決定了衰落。他們不發展本國的手工業,工農業,還大批購買國外昂貴的物品,甚至把一些商人逐出國境,最后成為了悲劇。
在葡萄牙的興衰中,我們要吸取教訓,總結經驗。明白了應該要有一個積極的態度,要不斷地嘗試,然后走向成功。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后感「精選」02-09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05-03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02-19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后感201510-15
央視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02-09
系列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02-24
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1500字02-08
有深度的紀錄片:大國崛起觀后感08-21
大國崛起紀錄片觀后感3000字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