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孔子觀后感(精選20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電影孔子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
昨天,我聽母親說銀谷影城正在熱播影片《孔子》,我立刻手舞足蹈起來。母親見我這么興高采烈,便答應帶我去看這個影片。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魯國人。出生于公元前五世紀。他學問淵博,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整個影片講述的是孔子周游列國的故事。孔子在周游列國時先后去過衛國、蔡國、齊國、鄭國等國家。
孔子本來在他的家鄉魯國享有很高的官職—司寇,他倡導用禮儀治國,讓國家富強,不同意連綿的戰亂,耗費錢糧,這樣才能使天下太平,百姓過上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可是他這種理念當時并沒有被魯國國君采納。雖然這樣,孔子還是在魯國廢除了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殉葬”。古代,每個有錢的主人,手下都會有一些奴隸,而主人去世后,他的奴隸就會一個不剩的拉去陪葬,看到這殘忍的一幕,令人心驚膽顫。有一次,一個大臣的父親死了,他的一個小奴逃到了孔子的家中,哆哆嗦嗦地說了實情。第二天上朝,孔子帶來了了這個小奴,國君憤憤地說:“你怎么能不告知我,私自收下這個小奴呢?”這時,一位朝中大臣對孔子說:“奴隸陪葬是一種禮節,你是不能收留的。”孔子不慌不忙地說:“死去的人也是你最要好的朋友,那你為什么不去陪葬呢?”一下子說得這位大臣啞口無言。但孔子最后還是被魯君趕出了魯國。
孔子離開魯國后,先后周游了很多國家,都沒有得到重用。這時,魯君派人請孔子回國,孔子經三思后同意了。但在返程的路上,令人感動的一幕發生了。當他們的馬車行駛在冰凍的河面上時,冰面突然崩裂了,書簡掉到了河水里,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知道這些書簡是孔子的全部心血,所以不顧自身安危跳進冰水,救出了這些書,而他卻被冰冷的河水凍死了。看到這時,我差點眼淚奪眶而出。
孔子周游列國14年,終于在68歲時回到了魯國,專心講學,最終在73歲時因病去世。孔子的精神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他那不因艱難而退縮的的品格深受人們敬佩,我們應該時時刻刻懷念他,時時刻刻學習他。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2
胡玫是個了不起的女導演,她能把有關于信仰與理念的重大主題在熒屏的方寸間運籌帷幄,不能不說這些有關于她的氣度與胸懷。正如比李詠更出眾的哈文一樣,其唯美與氣魄的完美統一,告訴世界,女人的心胸不只是僅僅能容下廚房與男人,如果有其善良、善感、堅忍與包容,她甚至比男人更能容下這個正反兩面的世界。在胡玫導演的電影《孔子》里我看到了這一點。
后人追尋著孔子閃閃發光的思想一走千年,卻不知其實孔子的一生也是因落魄不得志而郁郁寡歡。那么多有見地的政治思想和四兩撥千斤的軍事謀略,只可以寄托給能夠采納它的明君智臣,這不能不說是其命運的悲哀。所以當我們看到顏回在冰河中用生命去護衛圣人的思想時,看到子路急于實現孔子的理想而戰死沙場時,我們便會不由自主地熱淚狂奔。
電影的結尾我們看到堆積成山的竹簡被各種顏色的布匹分類包裹著,那其中不乏“人之初性本善”的教化,也不乏馳騁疆場時爭與讓的哲學,滿頭白發的孔圣人就那樣安詳的坐化期間,窗外是一個山高水長云霧繚繞的人間仙境。這可能就是中國人心中的天堂,那是常人渴望而不可及的。所以正如最了解女人的是男人一樣,最了解男人的也是女人。而孔圣人是洞穿了人心,不管你是男人還是女人!他更是看透了事物發展的規律,而且縱貫古今。
也許,我所理解的孔夫子未免太過粗淺,但在看這部電影時,我確實感到了孔子的真實存在。其實不管你認不認同,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都或多或少地保有著儒家思想的印記,這已經成為人們評價是非的標準之一,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中流砥柱。歷經千年風霜雨雪的歷煉,幾次火浴后的鳳凰涅盤,讓它擁有了可以撼動世界的力量。所以,不管我們是商人,還是政客,是婦孺還是童叟,我們真的該時常捫心自問:“孔圣人你是否住在我的心里?”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3
春秋割據,各國戰亂,孔子的年代就穿插在這樣的亂世中。他和他的弟子們顛沛流離,周游列國十幾年。一直未曾放棄的是禮義仁和。
我帶著并不是很高的期望去看這部影片。兩個多小時,和場內的觀眾一起,很安靜地看完。正如胡玫所說“《孔子》是一部一定能讓你記住很多故事情節的影片”。但孔子帶給我的,不僅是故事和情節那么簡單。他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連同他身后的弟子一起,或許大多是文文弱弱的讀書人。但你感覺到的必定是如海濤般的千軍萬馬,統領著一個時代。
電影中孔子出身于當時一個小諸侯國——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圣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實之前。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霸道如此世間,不容其主張。他曾數度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于晚年返鄉祖國——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朝堂之上發哥舌戰群儒,圓形的會場,不知道當時是不是這樣的,整個場景很像古羅馬元老院或者現在英國議會,呵呵,對待公山狃這種小人,最經典的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從容和智慧,更大是幽默。
另外就是老子和孔子那段仙境般的對話,也可在歷史上找到印證,史書中有關于孔子向老子請教學問的記載,而電影中編劇為了劇情的需要,讓孔子去回憶他和老子的對話,此情節并無不妥,反而可以從他們的對話中表現了儒道兩家思想的同異。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4
電影《孔子》是很早之前就有了,為什么今天我還是要寫觀后感呢?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有自己的文化信仰。談到文化信仰我們想到的那首當其沖的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因其母禱告于你丘山而得名。電影中孔子的出場已經是一個大夫的身份了。但是孔子的身世是不幸的,早失雙親,所以孔子對下層百姓的疾苦特別的關注,回到電影上來。電影中的周潤發給我們很好的詮釋了孔子的許多東西,讓你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
電影《孔子》里面有很多與史書記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就是前面的孔子擂鼓為戰士壯威,接著是孔子與魯公一起出面說服齊王收復失地然后就是孔子最喜歡的弟子顏回的死,都與歷史不符。史書上沒有記載孔子與魯公一起去談判的,而記載的是孔子從天而降前來護駕的,這樣一改似乎讓人覺得更加真實!歷史上也沒有類似于有沉書入水然后顏回去撈的事情。顏回史書里面的記載是窮死的,不免有些窩囊,這樣一改反倒顯得他對書籍和老師的熱愛,真正熱愛書的人確實會不顧自己的性命去救書的,沒有什么迂腐之處!
電影中孔子會見南子的緋聞也被大肆渲染,讓人覺得孔子不再是一個高不可碰的圣人而是一個有感情有思想的凡人,孔子也有七情六欲,有一句臺詞是“吾未見如此好色如好德者”,這是我覺得全片中最妙的臺詞,面對一個風情萬種母儀天下的女子,就算是孔子也會動容的吧!
全篇最感人的一幕我覺得是孔子和一群弟子一起回到魯國以后,孔子跪在城門下,磕頭行禮口中反復念叨著:“我的祖國,我終于回來了!”這個時候孔子已經年過半百了,但是還是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國,盡管曾經別人趕他走,但是當祖國需要他的時候他還是選擇了回國。這種胸襟不愧是我們的圣人,這里看得出孔子的偉大!
看電影孔子,我們用平常心看他的可愛,用恭敬心看他的偉大:原來這就是我們的圣人孔子傳奇的一生!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5
孔子,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這部電影講述公元前七七O年——公元前四七六年,外有戎狄入侵,內有諸侯割據,周天子失去權威,社會動亂、禮崩樂壞;諸侯車間竟相稱霸,戰火連連,紛爭不斷,而孔子正是生活在春秋后期的魯國。他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希望以他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
他在魯國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實之前。隨后孔子為了理想率領眾弟子奔走在列國之間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想與整個時代抗爭,只可惜世間不容其推崇。他曾多次被亂軍圍困而身陷絕境,也曾被卷入政治陰謀的旋渦,甚至曾被世人誤解……最終年邁之時返回魯國,在失意中離世,一腔報國熱血付諸東流。
時至今日,他的思想在我們現在的21世紀具有很高的評價,對現代社會的發展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首創的一個教育原則,即從學生實際出發,運用啟發誘導的方法,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實現培養目標。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實踐,不僅對我國古代教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對今天九年義務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為此,只有從學生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才能高質量地完成普及義務教育的歷史重任。
結合電影《孔子》,我受到如下啟示:
1、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學生,掌握學生的特點,才可能正確實施因材施教。
2、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3、從教育教學上要善于啟發誘導。
4、從學生出發,用愛來溫暖學生,熱愛學生,敬業愛崗,為教學奠定基礎并儲備內在動力。
5、提升自身的素質,構建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從根本上因材施教,提高義務教育質量,打造高效課堂。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6
今天,我看了孔子這部電影,內容是主講孔子的一生由魯國興盛的國相,衰弱到一個四處傳教的乞丐,最終又回到魯國的人生經歷,令人不禁感嘆人生的曲折路程,又使人惋惜如此一位高尚的人,生命路途的悲慘。
孔子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學習孔子高尚,讓人深有所思,是的,在當時那個戰亂的時代,孔子的儒家道法被各個國家重用,但他沒有被別的國家用重聘金所動,依然效首魯國,但最終被叛人挑撥而被趕出魯國四處傳教乞討,如果;是現在這個社會,一定是一個被視為尊重的人,但是那個戰亂的時代,竟然像一個乞丐流落街頭,連口飯都吃不上!使人不禁嘆息人生的不公,竟然讓如此一位圣人墮落……
看到孔子在那種黑暗的年代依然正直的身影,我不禁有所感動,在我們這個沒有戰亂,和平的年代里,擁有孔子這種品行的人幾乎已經見不到了,要想學會孔子的修行不容易,但也很簡單,簡單是因為只是捍衛了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則,其實孔子也只是做到了這一點,但難是因為這一點,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的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就要拋棄功名,財物,地位等等,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做到孔子這樣偉大,但我們起碼不能在人生路上做惡事,在別人看來,我們遠沒有孔子偉大,但我們可以自豪的說,我這一生是正直的,是不邪的!
孔子文采奕奕,說話出口成章,面對敵人的威脅仍從容不迫。有一次,他竟以100牛車,嚇退了齊國的500乘兵馬。孔子語言條理順暢,說的話大都被世人謹記,如在影片中出現過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不同,不相為謀”等。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學家,軍事家,政治家,教育家。手下3000多名弟子有72人名揚天下。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7
最近,我看了一部名叫《孔子》的傳記電影。這部電影講述了孔子極具傳奇色彩的一生,刻畫出了一個個生動精彩的人物形象,對我的觸動還是很大的。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漢族人,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他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編撰了我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孔子的一生極為坎坷,曾風塵仆仆地奔走于衛、陳、曹、宋、鄭、蔡諸國之間,宣傳“仁”之思想,可亂世將孔子的時代改變了,沒有一個國家聽他的思想。十四年后回到魯國從事教育活動,七十三歲病逝。
《孔子》電影中有一個片段我至今記憶猶新。陪葬的一個小男孩漆思公為了保住性命拼命地跑,遇到了孔子的弟子子路,子路救下了漆思公,最后,在孔子的強力辯說下,漆思公重得自由,并拜孔子為師。這個事例說明了孔子宣傳“仁”道的重要性,在這個戰爭的世界,宣傳仁愛精神才能挽留住一些生命。
孔子他宣傳的不僅僅是“仁”,還有“義、禮、和”,這四點綜合在一起,就是治國之本。在孔子離家出去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時,也曾大力倡導過這四點,可結果是處處碰壁,孔子的理想也未能實現。
導演胡玫最巧妙的一點在于她把南子這個妖嬈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出來,更從側面烘托了孔子的思想道德之端正。面對南子,孔子沒有心動,而是淡淡地說了一句:“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迫使南子放棄了對他的誘惑。
孔子他被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對后人的影響力很大。我們也永遠記住了這位推廣“禮、義、仁、和”、心靜如水的先師——孔子。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8
被熱炒了很久的《孔子》終于在1月22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的宣傳活動中,愈發“老來俏”的主演周潤發揚言“看了不哭的不是人”,這番話讓本次評審團的成員們不禁誠惶誠恐。然而觀影歸來,大家卻只感覺到欣賞了一場冗長的“百家講壇”,而且很顯然,胡玫導演講故事的能力,遠遠不及于丹老師。
CCTV-6電影頻道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語:“打開電視看電影”,套用在《孔子》身上,恐怕用“打開電影看電視”則更為恰當。電影故事從孔子得到魯公賞識擔任大司寇開始,前半段主要講述了孔子在魯國意欲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國家,然而處處受掣肘,只得遠離故土,與弟子踏上周游列國的路途。后半段則集中講述孔子在周游列國的路上遇到的種種困境,欲尋明主而不得,歷經受辱、被困、高徒子路、顏回死于非命等坎坷,最后葉落歸根回到魯國傳道授業了此余生。如此復雜的內容想要用一部電影表現出來,原本就是個艱難的任務。而擅長拍歷史題材電視劇的胡玫導演,也顯然并沒有拿捏好尺寸,于是,觀眾們便在電影院里花費了兩個半小時“欣賞”到了一場“電視劇”。
平心而論,電影前半段尚有完整的劇情,通過保護小童、齊魯會盟、平息公山狃叛亂等段落,集中表現了孔子的仁愛、智謀和軍事上的才華。尤其是孔子他仕途受挫,不得不從魯國出走,眾弟子趕來追隨等一組戲,起承轉合之間頗為流暢,算是片中的亮點。但后半段孔子他周游列國的歷程卻成為了一場支離破碎的橋段集錦,影迷們均認為這一部分毫無主線可言,零散且瑣碎,直看得叫人昏昏欲睡。遲遲不見高潮出現,也總是看不見電影將要結束的征兆,期間有幾位觀眾陸續離場,一去不復返。有相當一部分的影迷認為電影最大的敗筆就是蒼白無聊的劇情。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9
今日下班后,和坤兒一起到上海影城看《孔子》。
電影《孔子》拍得規規矩矩的,說不上超好,但是可以看。
里面故事都有影兒,既沒被捧成孔圣人,也沒貶成孔老二。不象于丹,她說話太咋呼,擱她理解的論語里走出來的孔子,象個大明白,一想孔子就和她連著,不大可耐。胡玫的孔子可耐,或者說周潤發演的孔子真可耐,是一個有對有錯,有血有肉,愛國愛家,疼老婆愛孩子的山東大漢。孔子穿得棉袍后現代,特軟和,特暖和。俺也想扯二尺布,做那么一灰面棉袍。到哪能買到棉花哈?
比張藝謀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和《英雄》誠懇萬分,比陳凱歌的《無極》和《刺秦》智商高,比馮小剛的《夜宴》講故事講得明白,那幫男人呀,一堆老笨蛋,和胡玫比啊。人家胡玫不象他們貓一頓狗一頓的,沒常性,人家她拍的歷史劇一貫高水平,電影《孔子》比她的電視劇《雍正》還要好得多。
其實,咱有五千年歷史,題材不缺,有故事著呢。可是俺沒撈著看過啥象模象樣的正劇電影,就算你帶上近代史在內,也都沒啥好看的。《甲午風云》和《武訓傳》是俺看過的電影里,應該還算講明白點兒事兒的,其他真想不出來啥,誰還拍過好歷史片?你們幫忙想想?興許有,俺忘了?
周潤發不負眾望,孔子演得好,有時候他能化腐朽為神奇,你比如,磕頭,多讓人反感的動作,可是周潤發演得實在,瀟灑。哎喲,和他在一起演這場電影,對其他那些演員,象陳建斌周迅和任泉,來說絕對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俺這么笨猜啦,人家那幾個心里可能還不服捏。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0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一讀起瑯瑯上口的《論語》,就讓我情不自禁的想起了中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他。今天下午,學校組織我們在班上看了《孔子他》這部電影,進一步加深了我對孔子他的了解,給我帶來了巨大的心靈震撼和深刻的思想洗滌。
孔子他出身于魯國,是一個有愛心、有智慧的人,主張禮儀仁和。當時的社會極其混亂,孔子他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希望,但最終沒能實現他的政治抱負。隨后的十四年,孔子他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傳播其思想,并進行文獻整理工作,他的思想和學說為后世留下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他曾經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我覺得這句話說的非常好。在當今社會,大家都愛面子,怕丟臉。因為愛“面子”,有的人在某些時候會變得不懂裝懂。我以前也有這個缺點,有時候老師上課講的題目,我似懂非懂,本想下課后去問老師或同學,可又怕他們說班干部還不認真聽,所以,就一直把題目憋在心里,而導致成績下降。后來,我發現這個缺點實在是太可怕了,它使我不會的題目越積越多,腦子里一片糊涂,嚴重影響了我的學習。現在,我再也不會不懂裝懂了,上課認真聽,遇到難題先思考,實在想不出,就再去向老師和同學請教,把每一道題都想清想透,成績也在一點點的上去。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應當學習孔子他對學問孜孜不倦的態度,對學習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精神,以及剛正不阿的做人品格,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思想、品德高尚的博學之人。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1
孔子是中國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在看電影之前,我對孔子的印象就停留在這樣的認識上,直到看了《孔子》這部電影。
從電影的結構來看,這部電影就是一部人物的傳記。傳記很容易流于平庸,因為對人物一生的描寫如果平鋪直敘就無法突出亮點。而這部電影通過幾個吸引人的小故事來展開敘述:比如說服別人救下小奴一命。也通過一些炫麗的戰爭場面特技和一些令人涕泗交流的感人場面來抓住觀眾的心;這樣的安排無疑使電影增加了跌宕起伏的力量,使人物的形象飽滿豐富。
從電影的內容來看,孔子的一生無疑是偉大的;他追求仁義,并希望把仁政運用于治國理念中;他傳道授業,哪怕顛沛流離,忍饑挨餓。他秉承了自己信念,直到終老。電影里,孔子是個有血有肉的人,與弟子的感情深厚令人動容,與魯君談論政治,鏗鏘有力,與季氏比賽射箭也是旁征博引……而他被人嫉恨,被迫背井離鄉,流浪他鄉,卻為他的英雄形象涂上了悲情主義的色彩。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從人物塑造來看,雖然選用巨星周潤發來演孔子,但周高大偉岸的身軀明顯顯得用力過猛了,一個懷才不遇、滿腹經綸的`孔子在劇中顯得文武雙全,缺乏失意文人的樣子;而演員滿口論語與人物性格顯得疏離,周迅飾演的衛國夫人南子表現輕佻,與當時那個年代的女性形象也相去甚遠。從史實角度來看,顏回下冰水冒死救書簡的行為也有點脫離實際,孔子智取三城勇退叛軍,更像法家思想的代言人。
總之,不管怎樣,孔子在我心目中的形象還是光輝燦爛的,他到老年的時候專心致志在魯國傳道授課,編著了《春秋》等經書。他的思想也為后來統治者治國理政提供了重要依據。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2
上周三,我們看了一部宣揚愛國主義的電影。這部電影的名字是孔子。
眾所周知,孔子是我們國家的偉大圣人。在魯國時,他救了一個小奴隸,這個奴隸因反抗奴隸制而需要和他一起埋葬,這在當時引起了司馬的強烈不滿。因此,傅對此仍然耿耿于懷,想盡一切辦法把孔子趕出魯國。最后,由于司馬的陰謀,我們的圣人被趕出了他的家鄉。看到這一點,我為孔子悲慘的命運感到焦慮。
在環游世界的路上,越來越多的人追隨孔子。孔子也寫了許多書,并把它們傳給了他的弟子。孔子的這些作品弘揚了“仁義”的理念,贏得了許多人的贊賞,因此獲得了很大的聲譽。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不得不走過結冰的湖,但是因為冰破了,孔子所有的書都掉進了冰里。這時,孔子最喜歡的學生顏回為了救老師的書,走進了冰里,死于寒冷。仁慈的孔子把他抱在懷里,四個多小時都沒有放開。看到這里我很感動,因為從這里我看到了孔子像孩子一樣熱愛生活的高尚道德。
電影《孔子》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了解了孔子的生活、思想和精神。孔子一生都在一本書里度過,從不厭倦閱讀。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他的行為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這也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不可或缺的人才!我們的老師,像孔子一樣,也悄悄地把他們的生命獻給了我們,讓我們學習新知識。孔子是一位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許多事跡和理論至今仍在流傳。例如,一些經典的儒家理論,如“通過預熱過去來學習新事物”和“相信你所說的,做你所做的”,一直值得學習。我們要感謝像孔子這樣的老師。我們想學習孔子的儒家經典。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3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國的歷史悠久,何其輝煌,那些輝煌被記載在一冊冊書中。可從未被塵封,中華上下五千年,他們一向活在人們心中。
今日看了關于《孔子》的歷史的電影,它狠狠的抨擊著我的內心。將近兩小時的影片,卻道出了孔子不凡的一生,每一個細節,每一段文字,從他口中說出的一句又一句經典無不刻畫了一個鮮活的形象。
最打動我的有兩個鏡頭,孔子被放逐出境,當時連老天都映襯著孔子的處境下著傾盆大雨,氣氛沉重又讓人不禁揪心,拋開妻女對一個男人來說是多么不易。馬車走了半路,車輪陷進了泥中,孔子師徒試圖拽馬使其擺脫泥淖,卻不料被馬踢翻在地,他笑了,笑得那么釋然,又令人悲憫,這是一個失意之人最終的暢然!
第二個鏡頭,孔子及其弟子駕著馬車過一個大冰河的場景,不料,冰面開裂了。竹簡都掉進了冰河里。顏回想都沒想直接跳入湖中撈取竹簡,天寒地凍,下著鵝毛大雪,所有人眼睛上,眉毛上都有一層冰霜,在這極寒的地方,別說跳入湖中了,生著火都覺得受不了。
顏回一刻不曾停過,他極力擺動雙臂在冰湖里游動,將一卷又一卷竹簡打撈上來。竹簡都撈回來了,可顏回再也沒有上來,永遠被封在了冰層中。孔子一聲又一聲絕望地喊著顏回的名字……牽引著人們的心靈,我不禁鼻子一酸,眼淚在眼眶里打轉。
孔子之后的生活是在風餐露宿中度過的。就連一碗清可見底的湯,大家都一人一口的喝。他的一生是凄慘的,能夠是光輝的!
跳進歷史的長河,追溯孔子的一生,我愿化作一個標點,結束最終一個長卷。不讓光鮮的背后只剩空白!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4
公元前四百八十四年,孔子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漂泊,終于回到了魯國。不同于當初大雨中獨自一人驅車離去的孤苦凄涼,如今有數不清的人立于城門迎接孔子回國。緊接著重復了電影一開頭的孔子下馬車片段,可那個擺放車凳并扶著夫子下車的人,卻不再是那個與夫子形影相隨、靦腆聰慧的顏回,駕車的人也不再是那個爽直勇武的子路。當孔子拋開手杖,行禮下跪那一刻,我不禁有了一種“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覺。城門還是當初的城門,宮殿還是當初的宮殿,禮還是當初的周禮,行禮的人卻不再是當初那個有著一身鴻圖抱負,希望能夠憑借一己之力改變時局的孔子。
一切都沒有變,一切又好像都變了。
電影最后,是須發全白的孔子安坐于室內,一派淡定從容的場景,窗外風景清幽雅靜,與影片一開始時的場景相呼應。記得影片開始時,孔子說了一句話,“衰老了,很久沒有夢見周公了,禮樂仁和的夢想,只能托付給未來了。”突然想到,現在的“周公解夢”一說是否與孔子這句“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有關系?于是經過一番查閱,它們果然是有關系的。正是因為孔子說了此話,久而久之,后人漸漸就把做夢叫做見周公,后來又發展成了周公能解夢。于是有了現在的“周公解夢”。
整部電影,讓我歡笑有之,感動有之,更有所思考,也對我們的至圣先師有了更多了解,而不再僅僅局限于那些“子曰”。雖然許多人批評影片改動了不少史實,但我想作為一部電影,若完全按照史實拍攝,這也就不再是電影,而是紀錄片了。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5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朝聞道,夕死可矣”……電影《孔子》帶我們重回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恍惚中,我仿佛聽到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諄諄教導;聽到了顏回謙和恭敬的話語;聽到了子路勇敢果斷的聲音……
孔子,名丘,字仲尼,被人們奉為“至圣”,此時他如一顆絢麗的流星,在歷史漫長的黑夜中用短暫的生命照亮了夜空,給后人們帶來了無盡的啟示……
孔子助魯國抗齊時,幾大桶油,扔上火把,向敵軍潑灑而去。霎時光,火光把天都映紅了,慘叫聲一片,有些人竟被火活活燒死!孔子,自然也是悲慟不已,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混亂年代,有什么對錯可言?弱肉強食,或許是戰爭年代最殘酷的。
試看戰爭年間,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百姓們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一場戰爭動輒就要死幾千人,甚至幾萬人;而和平年間呢?社會安定,百姓們豐衣足食,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這兩者相比較,保衛和平,難道不就應嗎?
古代封建社會,僅一個季平子死亡就要幾百人甚至幾千人陪葬,難道人命真的有貴賤之分嗎?不,只是因為封建社會是歷史的必然趨勢。那時的統治者視人命如野草般,動不動就草菅人命!孔子為了救一個陪葬小奴——漆思弓,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以一己之力駁回咄咄逼人的季平子家管家,這就是孔子“仁義智慧”的君子品格。
在電影中,孔子曾與弟子失散,路人這樣描述他:“氣度像個大人物,此時卻像喪家之犬般狼狽。”讓人有些心疼:一個圣人,怎會落魄至此?有幾人又能理解孔子?
從血淋淋的歷史中,我們得到的啟示太多太多:銘記戰爭的教訓;保衛和平的年代;珍愛寶貴的生命。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6
看完電影《孔子》,不僅僅是喜歡里面感人的故事情節,同時也深刻感受到,給觀眾留下的,是一個形象,一種精神。
電影中孔子出身于魯國的沒落貴族家庭,為社會的混亂情形而憂心忡忡,他期望以他自我超越時代的思想和智慧來影響春秋諸國的歷史進程。然而就像歷史上的其他圣賢早年的經歷一樣,彼時孔子的時代還未到來。雖曾仕官于魯國,并以其勇敢和智慧帶給魯國以尊嚴和強大的期望,但最終政治理念破滅于現實之前。隨后孔子率領眾弟子周游列國長達十四年之久,傳播其思想,于晚年回到魯國,他歸而不隱,不懈于教育弟子眾人及進行文獻整理工作。
孔子力主禁止活人獻祭的戲,十分精彩。“給個話啊”,展現了孔子的幽默和智慧。
顏回、子路、冉求,性格各異,但愛師如命,遵循禮儀仁和的精神。最讓人感動的是顏回,反復潛入水中挽救竹簡的那一刻,我落淚了,我也相信當孔子一向抱著死去的顏回不肯放手的那個場面,震撼了萬千人。在顏回的眼中,孔子的書簡比自我的命都重要,仔細想想,正因為之后有著無數個顏回,我們此刻才能夠領悟到孔子的精神。當我看到孔子抱著顏回的尸體大哭,弟子們勸他:已經三個時辰了,已經緩可是來了。可是夫子依舊抱著,那個場面真的很悲慘。還有就是子路之死,子路其實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可是他始終記著夫子的教誨,直到死的那一刻,仍記著夫子說過的:“君子正其衣冠”。夫子得知子路的死后,喪徒如喪子,可是夫子沒有讓淚流下,夫子依然很欣慰,欣慰的是自我的弟子雖然沒有如償所愿,但已得為仁。
我從電影《孔子》中感受到,我們應當學習孔子鉆研學問的嚴謹態度,以及“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秉承孔子“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的做人格言,在成佛的路上,努力學習,成為一個正直、光明磊落、有擔當的人。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7
孔子,說起這個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就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堪稱萬世師表的孔子,今天我看了《文化圣人 孔子》頗有感悟。
孔子講了做人的道理,一個人生下來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如何做人,要做一個人就是要提高人的自覺,孔子的貢獻就是在春秋末期,對人類社會體現了一種關切,他力求制定一個關于人類共同生活,人類和諧共處的理念與方法,準則與規范,這個就是她對人類所作的重要的思想貢獻,對于人的自覺提出了許多觀念來。
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人們認識到孔子的“和為貴”的思想,是我國建立團結、和睦、多民族國家的基石,人們還認識到,孔子的“和而不同”的思想,成為處理儒家思想和其他各種思想共同發展的重要的原則。人們又認識到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成為正確的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極有價值的精神財富。所有孔子這些思想都是我們今天應該很好繼承和發揮的寶貴財富。
孔子在學習上,他提倡獨立思考,叫學思結合;更注重實踐,所以又叫做學行結合。學和思結合,學和行結合,這是他教育的特點,孔子對弟子們既嚴格要求又關心愛護,他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在弟子面前做出榜樣,孔子的一生培養了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逐漸就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儒家學派,儒家學派對中國兩千年的歷史以及思想史、教育史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論語可以說是,我們中華民族做人做事的豐富的哲理的百科全書。孔子的這個“仁”字,就是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如說:對君、父、老師、上級應該是忠、孝、恭、敬;對平級、兄弟、夫婦、朋友、同事,應該是誠、信、敦、睦;對下級、自己的兒女、臣子、下屬,應該是寬厚、厚慈、惠。這上中下都處理好了,人際關系就協調了。
看完后,我感到了深深的震撼,孔子的思想言行,及他響亮的名字讓我們永遠地記住,更要讓將來的后代子孫都體會孔子教育文化的內涵。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8
近些天,我閱讀了《孔子的故事》一書,感受頗深。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從孔子出生到他初入仕途、問道求政、輾轉仕途、周游列國到孔子逝世的經歷。孔子的一生顛沛流離、跌宕起伏,但我最敬佩的并不是他面對困難毫不退縮的意志,而是他做事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四出求學”這一章中,孔子跟隨樂師師襄子學習周禮中的“樂”。一天,師襄子傳授了孔子一首樂曲,孔子練習了四天,師襄子覺得孔子練習的很好,便想繼續傳授孔子下一首曲子,孔子卻說自己想再練習幾天。幾天后,師襄子來找孔子,孔子說自己還要再練幾天。數日后,師襄子經過孔子屋門口,立即被那動人的樂聲所吸引,令他不能自拔,許久才緩過神來。進屋后,卻發現疲倦的孔子剛剛睡著。師囊拿了一件外衣給孔子披上,孔子猛然驚醒,告訴了師襄子作曲人的心境,令師襄子驚嘆不已。孔子學習音樂,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他想弄懂作曲人的意圖,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彈奏境界,而這種境界,絕對不是一天兩天能弄清的,為了這一天,孔子刻苦練習,反復用心體會,憑著這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彈奏出了真正能打動人心的曲子,令人贊嘆不已!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正是需要這種執著和堅持嗎?但事實上,有些人做一件事,總是只要做了就行了,從來沒有想過把一件事做精、做細,完全不去思考與挖掘事物的深層含意。生活中,缺少的就是能把一件事做精、做巧、做細的人,不論是大事還是小事,都能從中看出一個人將來的成功與否。如果一個人,對待任何事都能一絲不茍地完成,認真地對待每一件小事。這樣的人,何愁不會成功呢?
《孔子的故事》這本書給了我一次靈魂的洗禮,我永遠不會忘記這本書給予我的教誨:“把小事做到極致,把小事做成經典。”我們要從身邊做起,做好每一件事,成功一定會眷顧我們。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19
有一個問題是:中國最偉大的思想家是誰?我想很多人都會把這一票投給孔夫子。國人中庸文化所推崇的“仁、義、禮、信”,無不源于春秋時代這樣一位智者,尤其在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學文化從上到下一步步深入人心,影響了我們幾千年。是歷史選擇了儒學,還是儒學帶著歷史走到今天?我不懂孔子,但我一直很好奇,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力量。2010年的1月22日,千呼萬喚始出來的影片《孔子》首映,第三團支部抓住了這次機會一起了解這位儒學先師的人生軌跡。
影片取材于孔子51歲出任中都宰一直到其73歲病逝這段經歷,并挑選了最有戲劇性的墮三都、周游列國、陳蔡被圍等重要經歷進行改編。影片主演周潤發早前在宣傳活動中說“看《孔子》如果不流淚,那還是人嗎?”。我看完影片,也是深有感觸。
這種大題材的影片,可能是期望值太高,覺得導演應該可以拍得更好,還有就是戰爭場面動畫效果不夠精致。但轉過來想,看《孔子》,多是抱著一種緬懷傳統的想法,想通過影片,增進對圣人的了解,加深對中華民族幾千年博大精深儒學文化的理解。孔子的儒學思想傳承至今,有沉淀的功勞。孔丘其人,本只是一個血肉之身,他的言論,他的思想,是順應了歷史的發展,符合幾千年來的社會制度,所以加上統治階級的極力弘揚,便代代相傳了。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儒學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社會制度。“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可進可退。下至黎民百姓,上至天子藩王,齊家治國無不滲透儒家的思想。董仲舒為鞏固大漢帝國寫下鋪墊,精通儒學的康熙皇帝帶來了康乾盛世。我想到的是,儒學“入世”的觀點造就了一個個時代的發展和輝煌。觀看電影之前,對孔子知之甚少,雖然看完影片,也只是有個大概了解,但至少梳理了一下思路,影片的公映,也許不只是在休閑娛樂,不只在票房,能帶給我們一些反思,就夠了。
電影孔子觀后感 篇20
歲月不居,時光徙轉。一抬頭、一低眉、一剎那、一慌神,你已顛簸了半生的光陰。——題記
他們是去陪葬的人。那一個個被捆綁起來的窮苦百姓,他們極其可憐,或許有些人都不清楚那位死去的庸君是誰。呵!這一回,也不知又有多少孤魂野鬼游蕩在人間。然而,總是會有漏網之魚的,這回是一名正直舞勺年華的男孩,他靈活的穿梭在林間,身后百萬大軍。他跑到孔子家躲起,然而,紙里包不住火。事情泄露后,孔丘用巧妙的言語保全了男孩。
孔子因才高智廣而被重用,與此同時,他也向魯國君主提議用“仁”去教化人民,反對殘殺。當然治理好一個國家需要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孔子因受權貴離間,最終被排擠出朝堂。魯國已無立足之地,自此他的艱辛和風塵便在歲月中展露的一發不可收拾。
是日,天光陰沉,云霧聚鎖,仿佛注定他這漫長的一生將在陰郁寥落當中挨度。之后孔子隨同他的弟子到宋、衛、蔡、齊、楚等國出游。但他的政治主張并能得到熱衷于血腥與的各國諸侯重視。這一路途中,他經歷了太多的艱辛險阻。遭受過質疑與冷嘲熱諷,甚至還有小孩侮辱他,但他始終平靜理性地對待這個社會,他依舊主張以仁政治國遠勝于殘殺為王的統治。他的思想并沒有因歲月流逝抑或是其他一切而動搖,這是最令人敬佩之處。
在我看來,孔子也是常人。不僅僅心系他的仁政,他也有細密的情感,當弟子顏回為保全竹簡而丟失性命時,是他是有心的,亦是無奈的;他是悲傷的,亦是自知的。
他是魯國人,雖已在外跋涉,但畢竟它最初的政治寄托還是給了這個父母之邦,所以他從未忘記過她。在如此短暫又長久的時間里折磨著他內心的指望,仿佛要將他弄的遍體鱗傷。他是安定的,亦是窘困的。他之于父母之邦自始至終都是局里人,不然他怎樣內心始終渴望又重回故土?
他半生的前程,命運是跌跌撞撞。好在但并沒有辜負了自我一顆赤子之心。他選擇了遵循自我的心,無論一意孤行或是前方疾風驟雨,他獨一襲青衫,馨香如故。
【電影孔子觀后感】相關文章:
孔子電影的觀后感02-22
孔子的電影的觀后感05-05
孔子電影觀后感10-13
電影《孔子》觀后感精選02-07
電影孔子觀后感01-19
電影孔子觀后感精選06-04
《孔子》電影觀后感01-26
電影《孔子》觀后感01-22
關于孔子的電影觀后感11-19
電影孔子寫的觀后感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