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時間:2023-03-09 06:11:20 觀后感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通用21篇)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通用21篇)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學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簡樸,不論刮風下雨,天天工作在試驗田里,一心只想著造福全體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讓世界尊重的中國科學家。他首創的雜交水稻不僅為中國的糧食生產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而且也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國家推廣了3000多萬畝,為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貢獻,獲得了聯合國有關組織和世界許多國家的贊譽。袁隆平在這次世界種子大會上感動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責任、胸襟與貢獻,就象是一面鏡子,折射出一個公民、一個科學工作者閃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頭銜、那么多榮譽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財富積累上更進一步,如果真正重視“身價幾何”,顯然不需要費多大周折,做一些廣告、或者把他的獎金成立一個可以最大程度賺錢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辦法。

  但袁隆平呢,已經“滿足于”自己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而且,盡管自己尚有一些“積蓄”,但他卻會穿15元一件的襯衫,100多塊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對于如此節儉的“世界級科學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該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為金錢不惜一切、對金錢揮霍無度的人們應該為此感到臉紅!不僅如此,已經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還給日益功利的社會上了一課,那就是,到100歲他也還想在田里,還想著解決更多的人的吃飯發展問題、為人類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無數相對于袁隆平老人年齡的“年輕人”,是否該以袁隆平老人為榜樣,為著更有意義的人生而不是只考慮更“賺錢”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奮斗不息呢?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2

  生活在一個欣欣向榮的今天,你還記得曾經的中國很慘,那個原本安靜的家突然有一天被大聲的尖叫聲劃破。從此藍天染上了紅墨水,天地間似乎只剩下一片血紅,那么耀眼,那么令人擔憂……

  無論是八國聯盟的肆意掠奪,還是南京的殘酷屠殺,眼前依然是一片耀眼的紅紗,耳邊似乎還有尖叫聲。木棉英雄花600字。我們的國家就像一棵浮萍,在風雨中搖曳,仿佛下一秒就會被風浪吞沒?墒钦l給風雨中搖曳的浮萍撐起一片天地呢?是中華民族不屈的靈魂,是中華民族的兒女們用弱小的身體撐起了一個世界,用飽滿的'鮮血擋住了風雨。

  有人說木棉樹是無數英雄的血做成的,而木棉樹是英雄的化身,那么驕傲,那么頂天立地,所以木棉樹也叫英雄花,木棉樹也叫英雄樹。花開花落,沒有樹葉的襯托,只是靜靜的面對著日出,相互環繞,綻放出獨特的美。太陽下火紅的身影,倔強地仰著,默默訴說著它的不屈。

  一個人走在校園小徑上,仰望挺拔的身軀,一點點陽光透過花的縫隙灑得到處都是,火紅的花朵在微風中輕輕起舞。彎腰拾起一片不知何時離開的花瓣,湊在一起,輕輕嗅著。沒有意想不到的香味,卻有一種說不出的優雅,令人心動,驚心動魄。一段旋律突然在我耳邊響起,卻仿佛來自遙遠的天空!斑@是多雨多霧,但我期待花朵盛開,等待我等待,不要讓我等待它……”

  木棉開花,春天近了……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3

  袁隆平爺爺,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遺憾,袁隆平爺爺于2021年5月22日13點07分,在長沙去世,享年91歲。這位讓人敬佩的院土從此離開了人世,離開了我們。袁隆平爺爺曾在中學時代就立志成為一名農業專家,所以在高中畢業后,他選擇了農學專業,從此走上研究農業的道路。

  袁隆平爺爺他曾經說,他做過一個這樣的夢:田里的水稻產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掃帚那么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這樣的稻穗下乘涼。這場夢還沒有實現,您為什么就遠行了呢?目睹靈車駛過長沙街頭的場景,我的眼淚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轉,這個為了國人能吃飽飯,而奮斗了一生的袁爺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現在,袁隆平爺爺的的.禾下乘涼夢,還沒有實現,我們這些二十一世紀的年輕人,應該好好學習,刻苦鉆研,依靠科技,把爺爺的夢想去實現。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4

  2004年10月的一天下午,袁隆平應邀為依阿華州大學師生做了題為“中國超級雜交稻研究進展”的報告。經久不息的掌聲過后,依阿華州大學校長請學生們提問。

  有一位中國留學生問道:“我們雖然身在國外,但經常關心國內的新聞,早就欣聞您為國家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也明白您的一些背景材料。我們想明白,您從小就喜歡農業嗎”

  袁隆平笑吟吟地答道:“小時候,我很貪玩,有很多興趣愛好。我讀書,對感興趣的課程,就認真聽講,而且考試得高分;對不感興趣的課程,只求三分好,能及格就行了。大學畢業的時候,同學給我的鑒定是--愛好:自由;特長:散慢。自由散慢,我就這么一個人。至于學農,起緣于一次偶然的機遇。小學一年級的時候,一次郊游,老師帶我們到一個私人園藝場去參觀。我看見樹上的桃子紅紅的,葡萄一串一串的,花很漂亮。那時,我看了正在上演的卓別林主演的電影《摩登時代》,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窗子外邊就是葡萄什么的,兩者的印象疊加起來,我感覺確實是田園美,就想長大后學農了。如果那時老師帶我們到真正的.農村去看,又苦又窮又臟,那我肯定不會學農了。”

  臺下一陣大笑,為這位偉大科學家的坦誠和直率而叫好。他對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和缺點不加掩飾,讓中外大學生們愈加覺得他可敬、可親,完全真實地展現了這位科學家偉大和平凡的完美統一。

  就這樣,他的學術報告在簡單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了。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5

  袁隆平手里掌握著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他的生活卻極其簡樸。

  長年養成的習慣,他喜歡去田壟,一有時間就到實驗田去觀察,去呼吸田野的氣息。如果說事業的成功給他的生活帶來什么改變的話,那就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他到實驗田去的交通工具,由原先的自行車改成了摩托車。他覺得這玩意兒輕便、快捷。沒料到,玩摩托車、飆車成為他人生的一大樂趣。

  田里的'秧苗分蔸了,抽穗了,揚花了,結實了……他跨上摩托車,一溜煙躥上馬路,拐入小徑,溜上田埂,矯健的身影閃動在片片綠意蔥蘢或金黃燦爛的稻田里。十多年來,他先后換過八、九輛不同品牌的摩托車。如今,雖已70余歲高齡,他還是經常騎著摩托車在田間轉。

  2001年底,在朋友們的勸說下,袁隆平買了一輛賽歐牌家用汽車。朋友對他說,騎摩托車是“肉包鐵”,開汽車是“鐵包肉”,還是開汽車安全一些。他興致勃勃地學起開車來,感覺還不錯。有時,他把汽車開到了田邊。他還笑著說,要去考一個駕駛證哩。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6

  給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回信

  作為蜚聲中外的大科學家,袁隆平自然而然成了人們尤其是年輕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許多來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雙目失明的小朋友的來信,信中除了表達對他的崇敬以外,還道出了這位小朋友對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讀著小朋友真摯的來信,袁隆平深受感動,立即鋪開紙,拿起筆,動情地題寫道:

  “……生活是完美的,我們這個世界是完美的,而且會越來越完美。你雖然看不見,但你的心能感受到,周圍的爺爺、伯伯、叔叔們都在關心你,幫忙你。你是一個有志氣有理想的孩子,好好用功讀書,將來長大了,必須會有比別人更加光明的前途。不知你聽過大音樂家貝多芬的故事沒有,這位大作曲家雖然雙目失明,卻從小發奮圖強,在鋼琴的鍵盤里創作了美妙的樂章,讓音樂伴隨著人類走向史詩般如癡如醉的境界,努力吧,孩子,你雖為盲童,但前途光明……”

  看得出來,袁隆平回這封信是充滿著真切的`情感的,對于一個素昧平生而來自遠方的信,袁隆平尚且能夠認真對待,并動之以情,情真意切地親筆回信,從中,我們不難讀懂這位科學家的心地是何等的善良,社會職責感是何等的強烈,情操和人格是何等的美麗。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7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平很有錢,但他是一位拿國家俸祿的科學家,每個月的全部收入連工資和補貼加起來,總共4000多元錢的樣貌。他樂呵呵地說,這些收入不低了,夠我花的了,所以,他幾乎將在國際上獲得的所有大獎的獎金都捐贈給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農業科技獎勵基金會,以表彰和扶掖對農業科研有貢獻的人。此外,他還出資捐助過教育事業。

  他對于金錢的觀點,一是不吝嗇,二是不奢侈。在袁隆平看來,金錢的多少,無非是一個數字,他說:“錢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沒有錢,飯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錢夠一般日常生活開銷,再小有積蓄就行了,對錢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對錢看得太重,被金錢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為一個對社會對他人漠不關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錢的奴隸,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呀。

  對人生,對金錢,對地位,乃至對家庭,袁隆平悟得很透徹明了,他向來對自己很“小氣”,對別人卻有一份古道熱腸,俠義肝膽,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會盡全力幫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導師,帶過許多博士生,其中有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家里生活較困難,有一次,這位學生打電話給他,說是父親病重住院,急需用錢,他十分同情,從自己的工資收入中給那個學生寄去了兩千塊錢。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8

  出生在1960年的曹宏球,是湖南郴州市北湖區華塘鎮塔水村農民,因為出生在糧食大饑荒的年代,小時候吃了不少苦。自從改革開放的春風拂暖大地,腦子活絡的曹宏球率先在村里種起了雜交水稻,他家職責田的糧食產量,年年都有好收成。此外,他種的蔬菜瓜果也比別人好,還培育出無籽苦瓜新品種。20世紀90年代以后,他將田里的活交給妻子打理,他則改行專門養蜂,口袋漸漸鼓了起來,不久就被郴州地委表彰為科技致富典型人物。

  他對袁隆平心懷感激和敬重,萌生了自費為袁隆平雕塑一尊漢白玉塑像的念頭。為了弄到袁隆平的照片,他給袁隆平寫了一封信,收到曹宏球情深意切的信后,袁隆平請同事回了封信。袁隆平在回信中說,“你和廣大農民的心愿,在我看來,比諾貝爾獎還更榮耀。你們的這份情我就領了,但我為人民為國家做一點貢獻是就應的……因此,請你千萬不要把錢浪費在為我塑什么石雕像上,我實在受不起你的這種厚愛。請你尊重我的意見,并恕我不給你寄照片!

  之后,曹宏球為了表示對這位“米菩薩”的.崇敬之情,他自己拿出五萬元的積蓄,請人為袁隆平雕塑了一尊真人大小的漢白玉雕像。在竣工時鄉親們放鞭炮,扭秧歌,還在雕像前供上象征長壽與祝福的壽桃果品。在鄉親們眼中,袁隆平是恩澤鄉里的米菩薩。袁隆平聽聞之后很不高興。但之后聽說曹宏球家因為自然災害而陷入困境時,袁隆平趕緊讓人給他送去了兩萬元錢。而因為日曬雨淋,曹宏球無力維護雕像,這位老實的農民只好又跑來長沙,期望袁隆平能資助一下,但這回他卻碰壁了,袁隆平聽說是要錢維護雕像,他堅決不同意給一分錢。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9

  “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

  由于工作需要,院里幾次決定給袁老師換大一點的辦公室,再裝修一下,但袁老師不同意,說:“這間辦公室蠻好嘛,我都習慣了,有感情了,再說,裝修要花錢,何必浪費呢。”大家拗但是他,只好算啦。袁隆平是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手里每年掌握著幾千萬元的.經費。按理說,像他這樣的身份,弄一間大一點裝修得像樣一點的辦公室于公于私都在情理之中,但他就是不同意,讓人在當初的不理解之后,幡然頓悟,這就是袁隆平的本色,“梅花本高潔,香自苦寒來”。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0

  跟袁隆平很親近的人說,袁隆平穿著很隨便,一點也不講究。

  有一段時間,他的購物欲十分強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場去購物。可他有一個“怪癖”,專挑便宜貨買,價錢高的東西他不感興趣。有一天,他與夫人鄧哲逛商場,看到貨柜里有打折到10塊錢一件的襯衫,他說,太便宜了,加2塊吧,12塊一件。售貨員笑著說,你這位同志真怪,人家買東西討價還價,你卻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氣買了10多件,“這樣的襯衣好,下田的時候穿起來方便,不用擔心弄臟了!彼麑Ψ蛉诵πφf。深知他生活習性的鄧哲不多說什么,只報以莞爾一笑。

  他穿的最貴的西裝,不會超過800元;他買皮鞋不會超過200塊錢,什么意大利的“老人頭”、“鱷魚”牌等大牌服飾,他覺得這些昂貴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國頗具權威的評估機構報告稱,袁隆平的身價為一千多億。如此看來,就個人的.物質財富而言,除了他腦袋里的智慧和知識值錢,袁隆平確實是中國最富有的“赤貧者”了。

  然而這位最富有的“赤貧者”對自己清心寡欲,卻對社會極慷慨、極具憂患意識,至今,他將所獲的12.5萬美元世界糧食獎的獎金,捐贈給了由他發起成立的科技獎勵基金會,以扶掖新人……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1

  此刻,他的辦公室里面已經擺滿了各種獎牌和證書。但老頭子還是堅持在第一線做科研。每年一到冬天,他都要到三亞基地去。

  有次他爬田埂,旁邊人想扶他一把,被他一下擋開了,"你以為我老了啊,我躥田埂比你年輕人還快當!"

  成名成家的袁隆平好像仍然喜歡自在隨意的生活。

  他偶爾出差逛街,看到便宜衣服,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試一下,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試一下,買上一大堆,回來就人人都發一件。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學去作報告,他就扎了條剛在街邊用10元錢買的領帶。

  1998年,湖南一個事務所評定"袁隆平品牌"價值一千億元,楊瀾到海南去采訪他:"您回家跟自己的`太太談論這件事的時候,她有什么看法"

  結果,他的回答是,"從來沒有談。"他之后跟助手說,"我就是個過路財神。"還在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獎給他1.5萬美元獎金,他全部拿出來,設立了一個雜交水稻基金,專門獎勵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他經常跟人說起他以前做過兩次的夢:田里的水稻長得像高梁一樣高,稻穗像掃帚一樣長,顆粒像玉米一樣大,他和助手們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涼。

  剛開始,周圍人呵呵的笑,時間長了,才發現他滿腦殼就惦記這個事情。他把身邊英語好的年輕助手都盡量送出國去深造,為的是他的第二個理想:要讓雜交水稻推廣出去,"造福全世界"。

  他的助手廖伏明感慨說,"袁老師又有追求又能自在,是個幸福的人。"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2

  1.袁隆平的童年故事

  1931年~1936年,僅僅5年之間,袁隆平隨父母輾轉北平、天津、江西贛州、德安、漢口等地。2歲到6歲,人生最稚嫩美好的階段都是在動蕩遷徙中度過,不能不說是個悲劇,可是堅強樂觀的袁母,并沒有因此而忽略了對孩子們的教育。讓人驚訝的是,當袁隆平蹣跚學步的時候,母親就已經開始給他讀尼采的書了。

  “孩子的智商如同一座寶庫,唯有品德和情操才是打開這座寶庫的鑰匙!边@是袁母常說的一句話。教師出身的母親,在辭去工作后,就把她平生所學得的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完全放在了教育5個孩子身上。她非常注意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材施教以開發孩子的智商。

  袁隆平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失敗了不氣餒,找到原因從頭再來就是啦!”樂觀開朗的性格,對事物不服輸的精神,對于生命如火般不滅的激情和熱愛,正是袁隆平小時候母親給他的最好禮物。

  后來,孩子們長大一些能聽得懂故事的時候,袁母就開始給孩子們講故事聽。袁隆平在5個兄弟中是愛動腦筋愛提問的一個。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上,常常有針對性地對他進行適時的教育。

  夏日的夜晚,母親帶著孩子們在院子中乘涼,這時是母親固定的講故事時間,兄弟們搬個小凳子圍繞到母親身邊。袁隆平是一個淘氣的孩子,他不會像其他的兄弟那樣老實地坐在那里聽故事,看見身邊螢火蟲飛舞,美麗異常,他就找來玻璃瓶,把螢火蟲抓來放進去玩。玻璃瓶被螢火蟲映照得通體明亮,煞是好看。

  小隆平樂在其中,母親看在眼里,便不失時機地叫過他來,給他講了一個“京娘千里報恩”的故事。

  “少年趙匡胤(宋朝的開國皇帝)從盜窟中救出少女京娘,結成兄妹并護送她回家。千里路上,趙匡胤扶京娘坐在他的馬上,而他自己卻牽馬步行。

  “然而就在這次送別之后,京娘在戰亂中死去了。后來,趙匡胤在一次夜戰中迷了路。忽然,飛來一只螢火蟲為他引路,一直把他引出了險境。傳說這是京娘死后為報答趙匡胤相送之恩,化為螢火蟲,在他有難時,特地趕來相救!

  袁隆平靜靜地聽著,他被這個故事感動了。知恩圖報的螢火蟲原來是美麗善良的京娘的化身!善良、懂事的二毛聽了這則傳說以后,再也不忍心捕捉那可愛的螢火蟲了。

  袁母就是這樣,總是善于發現孩子的優缺點,并適時地給予教育。袁隆平印象最深的一則故事是母親講的一則哲理故事:

  一天,一只胖胖的狐貍正在覓食,聽見一群雛雞在圍欄里唧唧喳喳地叫著,饞涎欲滴,便四處尋找進口。終于,在圍欄一角它發現了一個小洞?墒嵌纯谔×,它那肥胖的身軀進不去。于是,這只狐貍便絕食5天,餓瘦了自己,終于穿過了那個小洞,貪婪地吃光了小院的雛雞?墒牵@時它發現自己那吃得鼓鼓囊囊的大肚皮卻出不去那個小洞了。無奈,它又絕食5天,再次餓瘦了身軀。結果,回到院墻外的狐貍,依舊是原來那只狐貍。

  袁母講這則故事時,袁隆平還小,不理解母親的用意。長大成人以后,經歷了一些功名利祿的引誘后,才漸漸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聰慧的母親是在用這則故事告訴他,要學會節制自己的欲望。他也漸漸地體味到了古人說過的“無欲則剛”的道理。母親講過的這個故事,年幼的袁隆平一直都牢牢地記在心里,母親從小給他的那些潛移默化的教育,也一直影響著他以后的發展。

  2.最初的土地啟蒙

  1936年,受時局影響,袁家移居漢口,在那里居住了近兩年。1936年8月,袁隆平進入漢口扶輪小學讀書,成為一名小學生。

  漢口位于漢水、長江交匯之處,古代就有九省通衢之說,水上交通極為方便。港口貿易十分繁榮,販賣各種商品的攤販沿江一字排開。夏天,每天早晨鄉下的姑娘都會背著竹簍,裝上滿滿一竹簍各色各樣的花來賣,輕盈的花瓣還帶著剔透的露珠,煞是好看。

  插花幾乎是那個時代所有女子學校的必修禮儀課。自幼在花紅柳綠的江南長大的袁母,更是對花卉有著天生的喜愛,良好的文化素養讓她對插花藝術具有更多的領悟。

  “暈酣神斂,煙色迷離,花之愁也。欹枝困檻,如不勝風,花之夢也。嫣然流盼,光華溢目,花之醒也……”稍有閑暇,袁母便會一邊吟誦明代文學家袁宏道的插花論,一邊將修剪好的各色花朵插到一個裝滿水的大玻璃瓶里!笆已藕雾毚,花香不在多!笔帐暗谜R齊的.房間,配上母親流光溢彩的插花,整個小房間總是熠熠生輝,孩子們在花香中快樂地成長著。

  冬天,袁母又在瓶里插上一兩枝松柏枝,那松柏枝也給斗室帶來滿屋清香,幾個孩子圍著松柏枝寫作業。母親常給花瓶換水,有時見孩子們寫作業累了,就給他們講松柏樹的風格。這位賢達的母親,不只是希望孩子們努力讀書,還希望他們有良好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

  一年四季,袁母的花朵從未斷過,即使在顛沛流離的歲月里,她依然保持著這個習慣。漢口碼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花,對于袁母來說是不小的誘惑,所以每逢從碼頭回來,她總要捧回一束很便宜的野花,放在向陽的窗臺上。嬌嫩的花朵在敵機的狂轟濫炸、彈片紛飛里,依然美麗地盛開。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這已不僅僅是一種愛好。那滿室流淌的花香,更彰顯出母親從容樂觀的人生態度,并潛移默化地影響到袁隆平性格的養成。

  如果說袁母閑時弄花是怡情雅興,那么有意給孩子進行國恥家難的教育,則是內心夙愿最深沉痛切的表達。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是唐代詩人杜甫的名句。國都淪陷,城池殘破,雖然山河依舊,可是亂草遍地,林木蒼蒼。詩句充分描述了安史之亂帶來的民不聊生的凄涼慘景。與之相比,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的經濟損失和人民的精神創傷更加難以估量。在那個國土淪喪、尸橫遍野的年月里,國家、土地是人們心中最為敏感和熱切關注的話題。為了讓剛上小學一年級的袁隆平記住國恥家難,袁母總是有意給孩子們灌輸國家、民族尊嚴的概念。

  孩子們放學后,袁母就會讓他們在桌子前坐成一小排,給他們另外再加一堂課。“人是從泥土里來的。女媧把黃土和成泥,然后捏成一個個男人和女人,捏完后,她朝著那泥人吹出一口法氣,于是,那一個個黃土泥人便有了鮮活的生命。從那時起,人類便繁衍生息,傳宗接代……”“無論外國人還是中國人,歸根到底,我們人類都是從黃土地來的。我們吃的糧食是黃土地里長出來的,我們穿的衣服是用從黃土地上收獲的棉花織成的布做的,我們住的房子是用黃土燒成的磚蓋起來的……總之,我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土地。所以說,土地是生命之源。”飯后庭院里,當袁隆平問母親人類從哪里來這個話題時,母親如此回答的。雖然沒有站在講臺上,可是聲音依然鏗鏘有力。

  土地似乎是個被燒燙的詞匯。只要一沾染,就會點燃母親的激情,像當年在搖籃中給二毛讀尼采時候的激情!可能是觸景生情吧,看著窗外遠處日本戰機轟炸留下的殘垣斷壁,母親特意給袁隆平講述了民族英雄岳飛為了捍衛國土,浴血疆場的故事!皣潦巧袷サ。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多少仁人志士浴血沙場,他們演繹了多少壯懷激烈的歷史篇章,都與國土緊緊相連。”“土地是萬物的母親。

  我們民族自遠古時代就對土地懷著虔誠的信仰,我們的祖先總是以隆重的方式祭祀土地。歷代皇帝在年末歲首都要凈身素食、叩拜土地。清朝皇帝每年三月,總要到先農壇,親自扶犁,演示耕作一畝三分地。土地始終是人類的血脈所系,衣食父母,所以,我們要懷著最虔誠的敬意來叩拜土地!泵鎸ρ矍吧钪氐膰覟碾y,母親一改往日的溫婉,一下子變成了慷慨激昂的詩人。看著母親被熱情燒紅的臉頰,袁隆平深深地受到了感染,他的胸中涌動著一股莫名的熱情,他第一次知道土地對于人有著如此偉大的意義。6歲的袁隆平眼前第一次感覺到沉重,他的眼前似乎出現了扛著大包逃難的人群,桃園鎮那被戰火燒焦的桃林,原來土地是這么偉大圣潔的載體。

  這是袁隆平母親對袁隆平第一次關于土地概念的啟蒙,這次經歷在袁隆平腦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3.第一次參拜神農

  如果說上述母親對于袁隆平關于土地的啟蒙只是“言傳”的話,那她帶領孩子們參拜神農洞則算是一種“身教”了。

  神農氏即炎帝,是人類的始祖。相傳5000多年以前,人類多食用肉食,飽受疾病之苦。為此,神農氏,創耕耘,植五谷,訓禽獸,嘗百草,為民療疾,是人們萬世敬仰的先賢。1936年秋天,袁隆平一家遷居到漢口不到一個月,平時就注重孩子德育教育的袁母,借此機會帶他們兄弟游覽了距漢口不遠的“神農洞”。

  “神農洞”相傳是神農炎帝出生的地方,這里供奉著炎帝的塑像。這里青山環繞,香火鼎盛,時值秋季正是農民即將秋收的季節,來這里祭拜的人絡繹不絕,許多農民準備好了三牲美酒,來祭拜祖先,祈望這一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

  愛提問的袁隆平看到這么多人朝向神農的塑像虔誠禱告,禁不住問母親,為什么神農這么受到人們的愛戴呢?于是母親便給他們兄弟講了神農誕生的故事。

  傳說上界神仙,見人民疾苦,欲救蒼生,于是便化作一個英俊青年,投入到一個牧羊女的夢中與之相愛了。這個牧羊女夢醒之后,便懷孕了,幾個月,臨產前她又做了一個夢,夢見這男子交給她一本神農書,囑她將這本書交給他們的兒子,等兒子長大了,一定要按照神農書的點化,興修水利,耕地播種,收獲五谷,造福百姓。于是,便有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繁衍史。

  “我們吃的糧食都是當年神農氏教給人們種出來的!”看著來往祭拜的人群,再聽到母親講的故事,袁隆平聽得癡了。不禁在母親的引導下向這位光耀九州的神農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個鞠躬禮,以表達他們一家人對這位先賢的景仰之情。

  這次是袁隆平第一次聽到神農的傳說,通過這件事,在袁隆平的心里深深地打上糧食和民生疾苦的烙印。看著周圍人們祈望和虔誠的表情,他似乎懂得了一點“民以食為天”的含義。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3

  《袁隆平》是首部描寫農業科學家的電影,作為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的獻禮影片。它是由史鳳和執導,果靖霖、徐筠主演的人物傳記片,于2009年3月19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導演史鳳和采取散文詩化的手法,以環球雜志記者綠蒂對袁隆平的采訪為主線,設計成三個“樂章”,以交響曲貫穿始終,電影藝術地再現了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矢志不渝、創造奇跡的非凡經歷。

  正如先生片頭講的那樣“只要有陽光,就有生命的交響曲”,先生用他的執著譜寫了生命的.最強音,成為了高山仰止的歌者!藍天,白云,海邊,先生說“我是一個把生命當歌唱的人”。整部影片視角下移,用樂觀、陽光、樸實的畫風和手法,講述了袁隆平歷經坎坷研究出雜交水稻,解決人類吃飯難題的故事。

  三年自然災害造成的全國大饑荒,是真正觸動袁隆平的點,讓天下人都能吃飽飯,讓人類遠離饑餓的崇高理想真正的“生根發芽”。他尊重科學,根據生物遺傳學,潛心研究水稻,他發現了一株結有230粒的高產稻穗,他把它們當成種子培育,可事與愿違,這230粒種子結出的稻穗參差不齊。他依據對生物遺傳學的深入研究,同時,仔細觀察和反復推敲,論證了先前“鶴立雞群”的稻株就是“天然雜交稻”。從此,袁隆平雜交水稻高產夢啟程了。

  他歷經千辛萬苦在茫茫的稻海里找到了敗育型雄性不育株。隨后他為了加快三系配套(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育種步伐,袁隆平告別妻子和孩子,帶著兩個助手遠赴海南,追逐夢想。在海南人民的配合下,他們兵分幾路尋找野生稻。因為他不想錯過野生稻一年一度的抽穗揚花期。卻錯過了父親的葬禮。

  經歷了十多年的研究,雜交水稻沒有突破性的進展,引來了水稻專家的冷嘲熱諷,可不但沒有削弱他的銳氣,反而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念,袁隆平說“就算撤消項目,停撥科研經費,我也決不放棄研究”,最后終于發明了高產的雜交水稻,以致大面積育種,在全國推廣。

  電影沒有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卻通過人物樸實幽默的語言,用平民化的視角來塑造他,減少人物的神話色彩,努力展示出人物真實生動的人格之美,通過他面對謊言、挫折的態度,生動地刻畫了一個真實、執著、幽默、多才多藝、純粹而高尚的人物形象,還原了真實的偉人袁隆平。

  影片結尾,袁隆平親自出演了老年的自己,這是影片最驚艷的地方。他講著流利的英文,從容不迫地回答記者綠蒂女士的問題,他說雜交水稻不僅屬于中國,也屬于全世界,而生命不息,他將繼續追尋他的禾下乘涼夢。

  生命如歌,生命是跋涉,執著是靈魂的歸宿,是激情的永恒,袁隆平用他的堅韌和執著,用他胸懷蒼生的情懷,譜寫了一曲壯麗的人生篇章!袁老走了,卻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4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長沙發生了一件令人無法描述的事情——袁隆平爺爺走了,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遠的離開了這一個美麗而奇妙的世界。

  因為袁隆平爺爺曾經餓過肚子,他為了解決中國糧食問題,農業部在1996年立下中國超級稻計劃。當時是五個進程,700公斤畝產、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平爺爺所在的.團隊都順利實現了,他們現在向每畝1200公斤沖刺。袁隆平爺爺曾經說:“希望2019年就能實現每公頃18噸,向新中國70周年獻禮。估計10月中旬就能夠收獲,現在長勢非常好。如果沒有特大自然災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實現!

  臧克家有一首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當然,袁隆平爺爺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遠活在中國人民的心坎兒里,他永遠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沒有人會不記得他。

  袁隆平爺爺曾經說過:我有兩個夢想,一個禾下乘涼夢,還有雜交稻覆蓋全球夢。袁隆平爺爺希望水稻可以長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梢韵窕ㄉ敲创螅瑯舆希望水稻可以覆蓋全球,讓全世界的人都遠離饑餓。

  袁隆平爺爺把舊果實帶走了,可他卻把新的果實就給了新時代的人。真是應了那句話:我們中國飯碗要牢牢掌握在我們中國人自己手上。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5

  不畏艱難,將個人價值與奉獻社會結合

  為了雜交水稻事業,袁隆平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視科學為生命。剛開始研究時,許多人說他是自討苦吃,他坦然回答:“為了大家不再餓肚子,我心甘情愿吃這個苦!毖芯織l件的簡陋艱苦、滇南育種遭遇大地震的威脅、上千次的實驗失敗,都動搖不了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的決心。強國必先強農,強農必先強種。袁隆平深諳這個道理。

  以實踐求索真理、驗證真理,不斷創新

  科學家是真理的捍衛者,是事實的追隨者。袁隆平堅信實踐能發現事實,發現真理,并能驗證真理。袁隆平常說:“電腦很重要,書本知識也很重要,都是基礎,但是電腦和書本里面是種不出水稻來的!

  袁隆平認為,科學是沒有止境的。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才能成果迭出,常創常新。先后成功的“三系法”雜交水稻、“兩系法”雜交水稻、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的水稻產量,就證明了這句話。

  淡泊名利,樹立正確的'身價觀

  作為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雜交水稻培育技術更是“搖錢樹”,袁隆平完全可以憑借這些躋身富豪之列。甚至有機構評估“袁隆平”這個名字的品牌價值高達千億元。

  但袁隆平表示,用財富衡量科學家價值太低級、太庸俗!安诲e,我身價值1008億,可我真的有那么多錢嗎?沒有。我現在就是靠每個月6000多元的工資生活,已經很滿足了!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6

  所有最普通的中國人,都知道袁隆平。袁隆平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而在許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種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國的脊梁人物中,袁隆平是極具標志性的存在,是中國數十億人深情愛戴的“國民英雄”。袁隆平的去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

  1966年,袁隆平發表了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開了中國雜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勞在雜交水稻科學研究一線,只為14億中國人有飯吃。在普通中國人的認識中,“袁隆平”三個字是一個充滿意義和情感的象征,象征著一個國家的人民從饑餓走向溫飽,從貧窮走向富強,從趕上時代走向引領時代。從“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到今天“天問一號”跨越行星際,共和國的科學家們向真理之路不斷探尋,靠著自力更生、頑強執著和大膽設想、認真求證,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輝煌成果。

  “與大地貼得更近,看天空才會更遠!边@是袁隆平的話。袁老有兩個夢: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他的一生都在追夢,在大地上追夢。袁老讓我們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測,還有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于人類福祉的使命追求。雜交稻研究是具有開創性的,是對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對中國人民的`負責。袁老用雙腳丈量寫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實驗室”就是國民經濟主戰場,他的科研目標很純粹,就是解決吃飯問題。

  袁老是共和國最不平凡的農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個曾經歷過舊中國貧窮落后年代的人,內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變中國的種子。這位老人也是最偉大的農民,他留給青年人的話是:你們是新時代中國青年,我相信你們必定會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實踐、厚積薄發并將不會辜負時代的擔當。他躬身力行,在農田里做實驗,90歲高齡的時候還在堅持做科研,實現“高產更高產”。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國家的糧食安全問題是他心頭的重中之重,他要解決的不只是當代人的吃飯問題,他想永遠解決中國人的飯碗問題。

  今天的中國,一項項代表著人類科技前沿的成果頻頻凝聚全球關注的目光。我們深知,沒有科技自立自強,在國際競爭中腰桿子就不硬,正如“兩彈一星”“雜交水稻”讓中國人民的腰桿子挺起來。今天一位科學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還在,還在深深濡染著每一個普通的中國人。我們必將其代代傳承。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7

  袁隆平,一個幾乎家喻戶曉的人。大學學農的袁隆平因親身經歷上世紀六十年代大饑荒,讓他不滿足于在農業學校當了一名教師,于是轉向研究雜交水稻。半個多世紀以來,袁隆平將“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個人夢想與“解決中國人民的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命運緊密相連,幾十年來他披星戴月,寒來暑往,為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產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榮膺“國家科學技術獎”、“共和國勛章”、“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等多項國家頂尖榮譽。

  按理說,袁隆平專注水稻研究已幾十年,早已功成名就,榮譽無數,完全可以光榮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倫之樂。然而,他不但沒有這樣做,反而為自己的'人生設置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這讓我又想起20xx年,當時已近七十歲的袁隆平在回應有關他落選中科院院士話題時曾說過一句話:“我沒當上院士,還是說明我水平不夠,所以我今后還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但是有一點,我努力并不是為了當院士,當時我的態度是如此,現在依然如此!

  這些年來,袁隆平不僅是這樣說,更是這樣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選擇堅守在農業科研一線,每天戴著一頂草帽,卷著兩只褲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著,繼續為實現“禾下乘涼、覆蓋全球”的夢想不懈奮斗、辛勤耕耘。這些年來袁隆平以解決世界的糧食問題為己任,在不斷追求的路上,服務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梢哉f,袁隆平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僅向世人詮釋了一個農民科學家對糧食問題的理解,而且用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實踐,讓我們懂得人生的意義就在不斷的追求。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里,每個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燦爛的星河也確實令人向往,但若不腳踏實地,鍥而不舍,怎么能到達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處呢?年輕的朋友們,讓我們以袁隆平院士為榜樣,始終堅守“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的敬業精神、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責任擔當,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業追夢路。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8

  “讓更多的人吃飽了飯”的袁隆平離開了,享年91歲。巨匠隕落,舉世哀慟。他的辭世,是中國和世界科學界的巨大損失,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損失!皣沽骸,必將被我們永遠銘記。

  卓越貢獻改變世界。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是令人尊敬和愛戴的科學家。他是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是世界上第一個將水稻的雜交優勢成功地應用于生產的科學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兩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他幾十年來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為我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巨大貢獻。用一粒種子改變世界,解決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飯問題,袁隆平的貢獻曠古爍今,“雜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實。

  治學態度影響深遠。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大學生,飽受困難挫折,閱盡人間滄桑。無論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終流淌著家國天下的熱血,青春年華揮灑在田間地頭,須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級雜交稻的巔峰。一路走來,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質疑、失敗、挫折,他始終保持埋頭苦干、不畏艱苦的科研基本功,闖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學研究不失敗的呢”,一直鼓舞著無數科學家博弈科學的'競場;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熱諷,不要怕別人說你標新立異”,一直激勵著年輕學子勇闖創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則是淡泊名利、踏實做人。他無數次拒絕了來自國外的高薪聘請,因為他知道他和雜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國。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終銘記投身科學研究的激情與夢想,始終銘記把雜交水稻不斷帶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對待成就,他極富人情味,常懷感恩心,把雜交水稻的功勞歸功黨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時尚的消費觀,也不把個人的財富看成是負擔,曾因為多看了幾眼豪車上新聞,卻依然選擇普通的車子下試驗田。“如果老想著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這就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熱愛的種子一樣,深埋在后人心間,令人從中汲取力量,傳承使命。種子優良了,水稻才能根深葉茂,碩果累累!昂滔鲁藳觥焙汀半s交水稻覆蓋全球”兩個夢依然任重道遠,但有“雜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將激勵更多的人為科技興國而戰,未來可期。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19

  常言,民以食為天。生存,是人類亙古不變的主題,自人類誕生起就從未停止過對糧食的渴望。又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足以體現糧食于人們而言的重要性。一個國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敗之地,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民的溫飽問題。

  上世紀,災禍來臨,饑荒嚴重,人們的生活遭遇嚴峻考驗。懷著對國家、對人民的憂慮,對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學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種的漫漫研究長路。他,就是偉大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顴骨突出。青絲間染上了白雪的顏色。手掌寬大粗糙。衣著樸素。話并不多。身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卻樸實得像個平凡的農民。他亦笑稱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個農民”。

  不同于別的院士坐在室內、享受國家的津貼,袁隆平是實實在在當了一輩子的農民,在田里勞苦了一輩子。

  袁隆平是堅韌而執著的。在探索雜交水稻的這條路上,他遭遇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遇到過太多太多次的失敗,可他始終沒有放棄。他擁有博愛,寬厚的胸懷,憐憫蒼生,以己身赴湯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時,袁隆平為了尋找一株自然突變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間,頭頂毒陽,腳踏爛泥,一穗一穗的仔細尋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撫過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傾訴夢想。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推廣種植雜交水稻。種植雜交水稻后,產量大增,獲得了全國無數農民大力稱贊。之后,雜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圍的關注,世界各國紛紛引進種植。雜交水稻,養活了中國,養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夠成功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與探究。袁老說過,他信奉這樣一條公式:知識+汗水+靈感+機遇=成功。首先,知識——袁隆平畢業于西南農學院;其次,汗水——幾十年如一日對雜交水稻的研究;其三,靈感——依據對遺傳學已有的較深的認識,論證出“鶴立雞群”的稻株是“天然雜交稻”;其四,機遇——發現了一株雄花花藥不開裂、性狀奇特的.植株。這幾點,他都具備了,所以他成功了。而這四點其中,最可貴的莫過于“汗水”,試問有誰能堅持把一生的時間都花在田里?若是幾個月,或許有人能堅持,若是幾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為“雜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別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專注而敬業的。一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沒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長了,要到田里去了!笔沁@般的樸質的話語,滿溢出對名利的淡泊與對本業的鉆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動!如今的人們,已經被社會上的浮華迷失了眼睛,靈魂覆滿塵埃,空洞而貧乏。袁隆平獲得成功的道理與我們能否獲得成功,本質上是相通的,我們企望獲得成功,卻總是不愿付出,與成功屢屢擦身而過,終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說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為過。

  “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讓所有人遠離饑餓!

  ——這是他澤被蒼生的胸懷。

  這位老人,現已過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燭光照亮著世界,關注著農業,將一生獻之天下蒼生。在他身上,彰顯出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盛而不衰的傳統美德——孜孜以求,鉆之彌堅的探索精神,博愛無私,敬業樂業的奉獻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撐了世界以億計的人民!

  如果沒有雜交水稻的發明,很難想象我們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們每個人,都應懷著最誠摯的謝意與最真摯的感動,向袁老致敬!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20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袁隆平院士的離世,讓無數國人悲痛、令世人哀傷,一顆耀眼的東方巨星同我們辭別,“神農”的功績永遠留在了人間,留在了千萬萬群眾的心坎。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世界第一個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科學家,他的功勞是讓中國人更加穩定地端穩了自己手中的飯碗,播撒了艱辛汗水和無窮智慧,收獲了精神富足和崇高品格?梢哉f,袁老的一生,光榮而偉大、為民而廣博,如同他熱愛的土地一樣敦厚純樸、如同他播下的種子一樣頑強堅毅。

  國之大者,為國為民。溫飽問題是人類文明發展攻克的首關,也是人類孜孜以求的夢想和目標。袁老扎根土地、埋頭苦干、艱辛鉆研、無私奉獻、默默付出,堅毅且挺拔、英勇而神圣、莊嚴而睿智,用勤勉的一生、辛勞的一生、創造的一生助力解決溫飽事業和民生大計,追求“禾下乘涼”夢、書寫華美篇章、綻放人生麗彩,讓“袁隆平”雕刻進中華民族精神譜系成為一道風景豐碑,也讓世人銘刻了“袁隆平”三個字的深邃含義和沉甸價值。這正是對其“俯首甘為孺子!币簧膶懻眨彩恰叭嗣袢罕姲阉e得高高”的詮釋和注解。

  中國人常說,“民以食為天”。吃飯問題是大事,是最基本的國之大者、最起碼的權利保障。袁老托舉的飯碗,是十幾億人的大飯碗,他的精神情懷和品格追求、人生理想,何其宏遠、何其磅礴、何其偉岸,值得每個人銘記、銘刻、弘揚、傳承、賡續。英雄的步履,需要有人去續航;英雄的衣缽,需要志士去光大。袁老為公為民、不計得失、儉樸敦厚、攻堅克難、義無反顧、扎根土地的崇高品質和高尚情操,是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糧和寶貴營養,是每一個了不起的中國人都必須具備的精神品質。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長征路上,有許多如同袁老一樣的璀璨星光,交織成中華民族精神譜系的斑斕星河,照耀中華民族堅毅前行、滾滾向前的.光明道路。歷史的接力棒傳遞到我們這一代手中,緬懷袁老、致敬英雄、昭啟未來、奮進前途,我們要將英雄的氣概、頑強的品質、拼搏的意志、為民的情懷滋養起來和武裝起來,讓袁老的“禾下乘涼夢”延續下去,鑲嵌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的歷史潮流,凝心聚力、滿懷壯志、昂揚挺進、乘勢而上,書寫屬于新時代的新夢想新奇跡。

  有夢想,誰都了不起;敢圓夢,得靠加油干。天上不會掉餡餅,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按悍N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碩果累累,往往是汗水澆灌、辛勤勞作、耕耘犁耙之后,土地才給予勞動付出的報酬和恩賜。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征程,讓精神弘揚在新時代、把作風帶進入新征程,像一顆種子一樣生根、發芽、破巖、茁壯,必將能夠在迎風飄揚、春風化雨中花開葉茂、繁盛似錦,到處都是一番更為活躍的創造創新。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 篇21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曾這樣說過:“我覺得,人就像一粒種子。要做一顆好種子,身體、精神、情感都要健康。種子健康了,我們每個人的事業才能根深葉茂,枝粗果碩!蹦贻p干部如同一粒粒青春的種子,期待著自己的工作生涯逐步生根發芽、茁壯成長,于是不斷提高、充實、完善自我,在精益求精中播種希望,在拼搏奮進中耕耘夢想。

  有志無關身細小,一朝破土沐霞光——在力學篤行中追求久久為功。曾有人說過,一粒種子不論被風帶到多么貧瘠的地方,它總會破土發芽,追求生命,追求陽光,沒有什么能阻止那份頑強的毅力。年輕干部剛剛步入職場,工作經驗不足,缺乏基層的磨煉,各方面能力還有待提高,但也同樣期望在工作中能取得一定成績,得到領導和群眾的認可。成功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作為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年輕干部,當不斷加強各方面的學習與鍛煉,主動為自己充電加壓,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干事創業,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之以恒,以“位卑未敢忘憂國”的情懷扛起肩上應有的責任與擔當。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在根植基層中永葆初心不改。樹高千尺總有根,一棵樹木能高大茂盛離不開深深扎在土壤里的根系,扎得越深所汲取的`養分就越多。年輕干部在成長進步的過程中,應該牢牢扎根基層這片沃土,深入了解基層、服務基層、扎根基層,始終銘記自己的根在基層,時刻牢記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多聽群眾言、說群眾話,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把群眾當親人、當家人,永遠保持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拂云百丈青松柯,縱使秋風無奈何——在安貧樂道中磨煉過硬品格。每一顆青春的種子在長成參天大樹的過程中既會接受風和日麗的滋養,也會歷經風雨交加的洗禮,只有自身足夠強大堅定才能更好地茁壯成長。年輕干部在工作中會慢慢面臨一種“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困境,甚至有人會在紛繁復雜的誘惑中喪失斗志、迷失自我。對此,我們當時刻保持清醒頭腦,堅定政治立場,鑄就無懼風雨、傲然挺立的品格,在重大原則問題上分得清是非,在重大關頭經得起考驗,“直面烈炎酷暑夏,笑對霜雪與寒冬”,努力成長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電影《大國糧倉》個人觀后感】相關文章:

《大國糧倉》優秀觀后感(通用31篇)07-12

《大國糧倉》觀后感心得體會05-15

電影大國崛起的觀后感10-27

大國工匠個人觀后感05-09

電影《戰狼》的個人觀后感范文 戰狼 電影觀后感03-28

紀錄片《大國崛起》個人觀后感03-16

大國工匠的個人觀后感范文(通用28篇)05-04

電影個人觀后感11-16

“大國工匠”年度直播個人觀后感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