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8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
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限的生命;如果你是一朵鮮花,你是否點綴了美麗的大地。
這周,學校組織了各班級觀看《感動中國》這檔節目,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了解這些以他們自己的事跡聞名全國的人物,讓同學們能夠學習到他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我感覺我在觀看后受益匪淺,也許只是幾種微不足道的事情,但是卻已影響了我的人生,震撼了我的靈魂。其中有這樣的一位人物,他的一生中創造了許多殿堂級別的藝術作品,例如《敢問路在何方》、《我愛祖國的藍天》、《唱臉譜》和《團結就是力量》等優秀作品,這些作品都是大眾耳熟能詳的,但是也許很多人不知道這些作品的作曲者是位怎樣令人敬佩的人物。1950年,20歲的他加入了中國西南青年文工團,1953年加入黨和中國人民解放軍。
成為一名文藝兵后的他,經常在部隊基層中出入不窮,只為慰問廣大的官兵,與他們暢談理想與心事,盡其所能地為他們排憂解難。同時他也從中尋找創作素材,于是他許多優秀創作的靈感都來源于軍旅生活。此后的他仍然繼續堅持自己的事業,并成為我國著名的作曲家、文學家和話劇編劇等。有一次,他為完成《江姐》這部歌劇,親自來到重慶渣縡洞體驗生活,為了激發創作靈感,他還將自己的雙手戴上手銬,雙腳戴上鐐銬,坐上老虎凳。最后他又創作了許多佳作。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位熱衷于工作并勤奮耐苦的人。
他,就是——閆肅。
《感動中國》給予他的頒獎詞中這樣寫道:鐵馬秋風,戰地黃花,樓船夜雪,邊關冷月,這是一個戰士的風花雪月。唱紅巖,唱藍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連。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溶入大海;是一樹梅,你要讓自己開在懸崖。一個兵,一條路,一顆心,一面旗。弘歌感人腸——閆肅。
2016年2月12日,一顆“巨星”隕落了,閆老永遠地離開了我們。據閆老的夫人所說,閆老重病昏迷在醫院時,只有當耳邊響起他的作品時,他才會有片刻清醒的意識。但是最終他還是沒能擺脫病魔的魔爪,就這樣一睡不醒。閆老雖然離開了我們,肉體消磨在萬丈泥土下,但是他的高尚的靈魂和精神卻永駐人間,他的歌將千古流傳,唱響在神州大地。閆老,一路走好!
不僅是閆肅,這世上還有許許多多無時無刻震撼我們心靈的人,再比如為祖國科研事業不懈努力和奉獻的科學家屠呦呦;為了資助貧困學生四處奔波籌款最終桃李滿天下的校長爸爸莫振高;為了讓一千多個家庭團聚不惜三千多個日夜奔忙讓寶貝回家的秦艷友、張寶艷夫婦。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人的一生很長,即使你忙著欣賞一路上的風景,也請你別忘了留下你的痕跡、你的美麗。只要有心,只要努力,感動中國的也可以是你我他,不求榮譽和回報,但求世界因你我更美好。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2
這一年里,誰曾讓整個中國動容?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今晚播出,十位“感動中國2016年度人物”揭曉。他或她,曾傾一己之力,踐一生之諾,觸動我們每個人心底的柔軟,激起一個國家拔節生長的力量。與高貴的靈魂對話,書寫自己的不凡人生。
孫家棟,87歲,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
他的一生與中國航天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跡般地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2009年,他獲得中國國家最高科技獎。
急國家之所急,想國家之所想,一切從國家的需要出發,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
面對孫家棟,《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說“東方紅”響徹環宇,“嫦娥號”長袖善舞,仰望星空,我們不能忘記這位為祖國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3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板凳寬寬,托起孩子們的夢想。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
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的是你年輕的心。
這是感動中國組委會給予你的頒獎詞,是對你十八年來辛勤付出的高度評價。我無法清楚地訴說我此時此刻的心情,感動、慶幸,同時又有些不解。我感動,感動你用一根窄窄的扁擔,18年風里來雨里去,挑起了一片晴空;我慶幸,慶幸我現在坐在溫暖的教室里,接受良好的教育;我不解,不解你為何有如此大的決心留在那個窮困的小山村,甚至在你失去了才九個月大的女兒時。這個窮困的小山村,埋葬了你的青春,折斷了你的翅膀,奪去了你小女兒的寶貴生命。
為何?為何?為何你不選擇離開?
直到我看到你坐在那個破舊的教室里,望著孩子們吃著你為他們準備的午飯時那明媚的笑顏,我才深切明白,有種東西,叫做堅守。
堅守,堅守那一根帶來知識的扁擔;堅守那一方坑坑洼洼的講臺;堅守那一塊殘破不堪的黑板;堅守那一雙雙求知的清澈的眸子;堅守你為孩子們死撐的那片叫做希望的藍天。
《感動中國》的主持人敬老師說:不是杰出者才做夢,只是善夢者才杰出。
而你,張玉滾,你是一個杰出的織夢者,你用無私與關愛為孩子們織就了一個個五彩斑斕的夢,同時,也造就了自己,一個杰出的自己!
陽春三月,春意盎然,此刻,你是否手中握著那根窄窄的扁擔,你是否顛簸在那條泥濘的小路上,你是否仍舊擔著沉甸甸的課本孩子們的夢想和希望,額頭上卻早已細汗蒙蒙?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面對孩子們的深切感激,你淺笑安然。你想的是,堅守初心,方得始終,不求感動中國,只求無愧于心!
感謝你,令我這顆焦灼而無處安放的心沉靜下來,我將揮開眼前的陰霾,乘風破浪,堅守一片冰心,只愿活得坦蕩,無愧于心!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4
每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總能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感動,下面就跟隨著我們應屆畢業生網來領略這些人的魅力吧:
以前真的很少關注CCTV1的節目,大概是從中央大刀闊斧反腐倡廉開始吧,今天碰巧看到2014《感動中國》,我也被各種正能量好好感動了一把,感嘆他們是怎么做到的,真的挺不容易的。
感觸最深的是胡醫生,退休后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
頒獎辭: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現在醫患關系那么緊張了,醫生都像胡醫生一樣高的醫德就好了。記得小時候感冒一般都是去附近診所看好的,現在一個感冒去醫院也要左檢查右檢查,一大堆檢查之后再開一堆的藥,怎么就不能撿便宜的藥開,撿重要的檢查做?還好至少還有一位楷模被我們知道,盡管她已經離我們而去,她的精神值得現在所有的醫生來學習,能做到活一天為社會貢獻一天,真的很難,不過胡醫生做到了,謝謝她!
另外一位讓我很感動的是拾荒老人劉爺爺,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
頒獎辭: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追求金錢,名利儼然是這個世界的價值觀了,但就是在一位老人身上,我看到了向前的力量,一個人不論有錢沒錢都是一日三餐,一個人不論有沒有名氣睡覺的時候都只需要一張床,物質真的那么重要么?是的,我們離不開錢,但是我們可不可以有錢還有愛心,人在做天在看,當我們老了的時候,當我們到最后的那一天,我們留給后人更多的是精神世界的財富,劉老爺子艱苦的生活并沒有阻止他的愛,我們哪里有什么理由放棄愛呢?每個人都該愛自己,愛別人。
這位將軍夫人一句話,值得我們所有人反省,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
頒獎辭:少年時尋見光,青年時遇見愛,暮年到來的時候,你的心依然遼闊。一生追隨革命、愛情和信仰,輾轉于戰場、田野、課堂。跨越人民的敬意,是你一生最美的勛章。
“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天檢查檢查自己”,每天都想想自己哪些做的好,哪些可以做的更好?我從來都不知道這個道理?不過,我相信我是知道的,只不過我覺得沒有人做得到,現在有人做了,原來真的只要每天反省檢查就能做好,這就是正能量,我們每天反省檢查就能做好,這個道理在龔老師身上得到了完美詮釋。
正能量:“做一輩子的好人不難,只要每天檢查檢查自己”,從我做起,從你做起!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自己的路該怎么走;感動中國讓我們清楚,人的夢想該如何做。
感動中國讓我們知道人應該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進步;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直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愿好人一生平安,愿善良的人,收獲福報,祝福您們健康長壽。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5
2月18日晚8時,《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頒獎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四川省達州市的張渠偉成功當選“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張渠偉,四川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被評為“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情系農村,情系農民,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張渠偉說,這就是一個扶貧干部該做的事。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張渠偉同志自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嚴重“耳石癥”和“青光眼”,2017年,張渠偉幾次眩暈在崗位上,視力下降到0.04和0.2近乎半盲,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但他不懼怕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晝夜戰斗在攻堅一線。而真情的付出是有回報的,渠縣四年減貧136610人,貧困發生率從12.1%降到0.6%。從張渠偉同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優秀黨員干部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樹立一個好榜樣,敢為人先,不懼艱難,乘風破浪。
堅守對工作的激情、對群眾的熱情,張渠偉贏得了贊譽,也感染了身邊無數人。在柏水鄉碾坪村幫扶期間,為了縮減往返交通時間,加快實施基礎建設,張渠偉一連幾天都住在自帶的帳篷里。于是,“帳篷局長”這個“綽號”不脛而走,成為一段佳話。局里有個年輕干部吳靖,新婚剛過也立馬把“家”搬到了村里,他說,佩服局長的干勁,他都帶著帳篷在扶貧一線,自己怎能迷戀“溫柔鄉”。在張渠偉的示范帶動下,渠縣2萬余名公職人員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增強了幫扶工作的實效性。張渠偉笑著說,“以前的群眾煩干部上門,現在的群眾都想干部、盼干部上門,這樣的改變源于真情幫扶,干部做了群眾貼心人。”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6
昨天我們看了2015年度的《感動中國》。
我覺得我最應該感動的是吳錦泉老爺爺,他已經87歲了。他不但是我心中崇拜的人,還是我心中大英雄。他索然很窮,但是他還為別人著想,他是以磨刀維持自己的生活,他一天最多掙10元錢。吳錦泉老爺爺很節約,吃的菜是自己種的。他的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吳錦泉老爺爺聽說云南地震了,吳錦泉老爺爺就伸手捐了1000元。對已有些大人來說1000元不算什么,可是對這位磨刀老人來說1000元,可不是一個小數。吳錦泉老爺爺又向孤兒院捐出了1850元,有些人聽說了吳錦泉老爺爺向災區1000元、又向孤兒院捐了1850元,有些人看不起他,以為他是一個多大的任務呢!那些看不起他的人,就為他是干什么的,一聽,是一位磨刀老人,他們都驚訝了,有些人不關自己家的刀鋒不鋒利,都讓吳錦泉老爺爺磨一磨,有一些人磨刀的時候就多給吳錦泉老爺爺,自從吳錦泉老爺爺的光榮世紀傳了出去,吳錦泉老爺爺一天就不僅僅掙10元了。
我有的時候也會捐一些錢,但我捐的很少很少,但我的媽媽捐的比較多,我們經常去五一公園玩,那里有很多窮人,媽媽看到一個就給一個,我就問媽媽:“為什么給他們錢?問什么不讓我花?”媽媽說:“這些窮人沒有了家,我們家又不是沒有錢,不就是給他們一兩塊。為什么不讓你買吃的,因為都是垃圾食品,還不如讓給那些窮人。”從那以后,我看到了他們我就給他們。
我以后要向吳錦泉老爺爺一樣,不管自己以有沒有錢,只要自己有了錢,自己會捐出自己的錢,我很佩服吳錦泉老爺爺,向孤兒院或災區捐錢。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7
十位感動中國人物中,有老有少,有貴有賤,有貧有富,人雖不同,而他們的事跡卻都使人感動,令人動容。我想,他們之所以都有如此高的道德魅力,便是因為他們都有一種奉獻精神,一種先人后己的品質。
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先生,只因祖國的需要便毫不猶豫的奉獻了自己,他的毫不猶豫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試想,若是接下了這個工作,不僅要從零開始研究,在高度危險且極其簡陋的`地方工作,更要隱姓埋名,遠離妻兒甚至連實情也不能告訴他們,多年不得一見,只能將牽掛與思念藏在心底,在簡陋的工作室中默默祝福他們。對于一個男人來說,困難的工作和生命的威脅或許并不算什么,而親情的隔離和疏遠才是最令人難以接受的。面對這諸多的困難與犧牲,他卻能不假思索的挑起重擔,可見祖國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之重。奉獻對于他來說可不僅僅是嘴上的空話,他是用生命去落實,彈指一揮間,便是幾十載春秋。這才是真正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
更有最美鄉村教師朱敏才,孫立娜二老,他們都是飽學之士,是有身份、有地位德高望重之人,而他們卻自愿放棄在北京的優越生活,到窮鄉僻壤之處做鄉村教師,要知道他們早已年過半百,身體衰弱。但他們做出的決定卻是許多年富力強之人所不能做出的。如果他們呆在北京,那朱敏才完全可以活到耄耋之年,孫麗娜也不至于患上眼疾,他們完全是在用生命支教。有的人,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有的人,他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的活。他們,就是這樣的人,他們會永遠被人民記住,被抬舉很高、很高。
除去這三位,其余人也都是奉獻自己,成就他人之人,是當代中國之楷模。
我想,他們的奉獻之所以能讓中國為之感動,或許便是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充斥著太多的自私自利,太多的爾虞我詐,奉獻已成為一種稀少之物。我希望,有一天,這些奉獻精神不需要在電視上宣傳,而是這種現象出現在每一個角落,在每一個人心中,讓中國時時刻刻都被感動。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8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舉行了,我一次又一次地被這些人物感動著。
不畏犧牲的排雷戰士杜富國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國參與中越邊境排雷,爆炸瞬間用身體掩護戰友,失去雙手雙眼,杜富國用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說明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安全的。
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張渠偉
“扶貧必需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扎下帳篷,扎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 ,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自2014年3月張渠偉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貧困的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患上了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但他不懼怕失去生命和雙眼失明的危險,晝夜戰斗在一線戰場。
伏牛山全行教師張玉滾
“扁擔窄窄,挑起山鄉的未來;扁擔寬寬,穩住孩子們的心。前一秒劈柴生火,下一秒執鞭上課。艱難斑駁了歲月,風霜刻深了皺紋,有人看到你的滄桑,更多人看到你年輕的心。”
“為了改變山里娃兒的命運,托起大山的希望”,張玉滾老師憑著內心的那份執著,扎根伏牛山深處黑虎廟村小學17年,打自己最美的青春年華,綻放在深山的教育事業上,一個人撐起了一所,先后教過500多名孩子,培養出16名大學生,17年來,張老師猶如大山深處的一灣明月守望者這片希望之花。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頒獎晚會結束了,但是它所展現的人性最高的精神境界不會結束,依舊閃耀著感動的力量,鼓舞著我們每一個人。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9
在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并不富裕,但他們的精神是任何人都不可替代和衡量的。
醫者他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只有一位醫者做到了,那就是胡佩蘭老奶奶,她是一位婦科醫生,雖然已經退休了,但她仍然去醫治那些婦女,卻不在意自己也是腰間盤突出的病人。曾經有多少嬰兒在她的手上出生。她是醫生中一塊不倒的銘碑,給所有人都豎起了榜樣。
有這樣的一位老爺爺,他已經快90歲了,他的每次匯款雖然都是用幾十來計數的,但這些錢是他從自己的生活中,飯菜中節省下來的。他的一日三餐只是靠自己在垃圾桶里撿來一些別人不要的菜葉為持生活,他的錢來之不易,是自己撿來的一個又一個的塑料瓶,去賣掉后換取來的辛苦錢,他自己不用這些錢,卻用這些錢去匯款給那些撿來報紙中那些有困難的學生。政府給他的補貼費也存著不用,等到足夠了,再去匯款。他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他就是飽經風霜的劉盛蘭老爺爺。他的匯款是給所有中國人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他們雖然只是盡自己的一份責任,但他們的貢獻是誰都可以替代的,他們永遠是中國人的驕傲。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0
那四點四秒,祖國失去了優秀的兒子。你循著英雄的傳奇而來,向著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對準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飛,你是戰友的航標。
張超,海軍某艦載航空兵部隊正營職中隊長,一級飛行員。張超是“海空衛士”王偉生前所在部隊優秀的三代機飛行員,全團6名“尖刀”隊員中最年輕的一員,曾數十次帶彈緊急起飛驅離外軍飛機。
2016年4月27日12時59分,艦載機飛行員張超在駕駛殲—15進行陸基模擬著艦訓練時,飛機突發電傳故障,危機關頭,他果斷處置,盡最大努力保住戰機,推桿無效、被迫跳傘,墜地受重傷,經搶救無效壯烈犧牲。他年僅29歲的青春永恒定格在壯闊海天,定格在艦載機事業上。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1
今天,下午我們觀看了感動中國。
我們都知道人造衛星,但是你們知道是誰設計的嗎?是孫家棟,你們知道他是干什么的嗎?孫家棟他是就是第一顆人造衛星的設計者,后來成為了總設計師。當嫦娥九號發射成功時,大家都互相握手擁抱時,孫家棟就卻在一個角落里偷偷抹眼淚。
王峰,凌晨一點鐘,一樓客廳著火了。他可以最先逃生,打他卻沒有。他把自己的家人救出,還把鄰居救出,樓上的人也救了出來,鄰居都得救了,而他卻被燒成了黑人。所有人都知道了,把這個故事打在報紙上。在100多天中治療,有人捐款,有人捐自己的皮膚。結果,在100多天的治療中,去世了。
支月英,她是山內的一名小學的教師。她的女兒對她說:“你是給好老師,但你不是好媽媽。”她還要做一名山內的教師,一直干到自己干不到為止。
秦玥飛,他是大學生村官。他來得村里,開始建設,建設許多村民用的,吃的東西。我感覺他很了不起。
我感到這些人都很了不起,我要向這些人學習。我們祖國能有這要的人,我很欣慰。總有一雙眼在注視著他們。
感動中國,就到這里就結束了。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2
今天下午,上萬第一節課后,我們學校組織了觀看感動中國的節目,再感動中國里有許許多多人,做出了非常大的感人的故事,有為了幫助別人顯出生命的,有為了祖國獻出貢獻的……
在這個節目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王鋒,汪峰為了鄰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天,深夜,大家不知道危險正在面臨著他們,他們租著一個房子,在一樓,就在這天晚上,放在中廳里的電動車正在充電,可是電動和短路了,引起了一場非常的的火災,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知道,他抱著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沖出火海后,急忙跑進去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就在這時她想到了二樓的鄰居,他急忙再一次的沖進火海里,當二樓的鄰居被救時,他沖進去,把房東,和剩下的20戶鄰居就出火海后,鄰居們都平安無事,而他,身上的百分之九十八都別燒傷了,后來他被送到醫院,經過4次大手術后依然沒能給治好,但有許許多多的人都來捐款,后來送到首都北京治療,在病床上他揮了揮手,第二天,病情加重,最后100多天的治療無效,最后王鋒死了。
這個事情讓我非常的感動,因為王鋒,明明可以沖出火海后逃走,和妻子去過平平安安的生活,可他選擇了幫助別人,讓別人的救,就這樣他幫助了別人,可沒想到的是他自己卻被火燒的不成樣子。
以前我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遇到是不幫助別人,只要自己好就行了,我看了這回的感動中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利,要多為別人著想,我要向王鋒學習。
這回的感動中國,真實太感人了。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3
“感動中國”節目被人們譽為“中國人的精神史詩。”每一次觀看《感動中國》,感動都會在剎那間匯聚在一起,形成一股無限的力量,強烈的震撼著我的心靈,沖擊著著我的每一根神經,直到感動的淚水潸然而下。就在昨天晚上,我觀看了CCTV1直播的2012年度《感動中國》,看完后,我的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給人以長久的思索與追問:是什么樣的情懷使他們成就了如此浩瀚宏闊的精神世界?是什么樣的機緣使他們令九州動容?感動之每一位中國乃至全世界。
高淑珍,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兒子從小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為了滿足兒子學習的渴望,她勸女兒王國光放棄讀書回來為兒子上課。后來又接收了幾位殘疾學生。5位學生,4張桌子,2張黑板和借來的舊課本。高淑珍家里響起里讀書聲。在這14年里她一共接收了一百一十幾位殘疾學生。卻未收取一分學費。她用粗糙的手支起了課桌,寬厚的背擋住了風雨。有了愛,小院里的孩子一天天的茁壯成長。你的心和泥土一樣質樸。你灑下辛苦的種子。善良會長成參天大樹。張麗莉,只是一名十分普通的老師,但她卻做出了不普通的事。
2012年5月3日晚,一輛突然失控的客車撞向校門口的學生,在慘劇即將發生的一剎那,站在路旁的一位老師做出了一個選擇,她推開了四位學生。自己卻被壓在車下,永遠的失去了雙腿。他憑直覺挺身而出,那直覺背后是純正的師德。他深深的震撼著我的心靈,刺激著我的神經。她是如此的偉大,她就是張麗莉。一個人存在的意義,并不是收取,而是給予、奉獻。李文波,能受天磨為鐵漢。他在大學畢業后。來到了南沙。在20多年來,他先后29次赴南沙執行守礁任務,向有關部門提供了氣象數據140多萬組。他是一位國民英雄。位卑未敢忘憂國,大浪孤膽守海疆。她用自己的行為告訴了當代大學生如何選擇人生。我長大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名為國家作出貢獻的軍人。羅陽,長使英雄淚滿襟。他是一名中國知識分子,卻做著中國軍人的使命,他是兩彈一星的精神后人。
中國需要更多的羅陽。而我則愿意成為另一個羅陽。我身處一個優越的環境中我又有什么資格不去好好的學習呢?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父母,更是為了國家,我一定要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我相信,在不久以后,我一定能成為一名國家英雄。他們沒有什么超強的能力,但他們有一顆堅強、執著的心。他們是那么的普通,但他們卻用平凡的雙手、高尚的心靈,成就了偉大的事業,感動著中華赤子,相信每位看了《感動中國》的人都有一種真實的清潔感,這是一次精神的沐浴。同時使我們走路的腳更結實一分。
就像一年一次的充電,一個缺電的電池再次充實。于是,又可以支撐自己,也希望可以幫助別人。這——正是感動的力量。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4
他是一介工匠,他是大國工匠。——題記
他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但他的身上和他的家庭都散發著天空的味道。他們全家都是光榮的,都是在為祖國貢獻自己的青春!他的爸爸媽媽都是在航空集團工作,可以說他也不例外,他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工作。說實話,他的工作我連知道都不知道竟還會有那么危險的工作————在導彈筒里雕刻火藥。只要自己不小心觸碰到火藥,就會引發爆炸。他的雕刻可以精確到0。02毫米,那么那么的小,但是功勞卻是無限大的。如果,要是發生了火災,想要跑都跑不及。他有一個同事,是因為雕刻時沒注意,不小心觸碰到了其他的火藥,引發了爆炸,把自己的青春喪失在這車間里。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跟他一起在這里工作的同事都調到別的崗位了,只有他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有人問他,這么久為什么不調到別的崗位,他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句“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干啊”。他們把生命交給這整形刀,可這整形刀卻不盡人意。28年的鍛造,是它的青春在這車間里度過,一直趴在那陪伴他很久的長長的導彈筒里,以及火藥中毒后遺癥,徐立平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發也掉了大半。如果,我們現在坐在這么舒服的教室里,直起身板都感到累的話,那他們呢,他們不就更累了嗎?他們能堅持在自己的崗位上那么多年,為祖國奉獻自己的青春,那我們不就更應該好好學習,為祖國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嗎!?他們的堅持告訴我們,我們要堅守自己的崗位。因為我們還是學生,所以我們就應該把學習學好,為祖國的未來盡一份力,為祖國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長大后,我們要像他那樣,無論在祖國的哪個角落,我們都要堅持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大國多良材!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5
一抹真情,帶來感動;一份思念,傳遞關懷;一份溫暖,捧出赤誠;一份堅強,凝聚力量。
平凡中的偉大,草根中的感動。2011年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就像一抹陽光透過生活射入生命,在每次呼吸間烙上它最深的痕跡。在心頭躍動的,是靈魂的音樂,是生命的音符。
劉偉,一個失去了雙臂但卻充滿了夢想的人。上天不讓他自由飛翔,他就給自己插上隱形的翅膀。于是,汗水托起了他的身形,堅忍成就了他的力量。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他在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金一銀。然而,與命運的抗爭并沒有到此為止。疾病縛束了他游泳的夢想,卻縛束不住他拼搏的心。他開始練習用腳彈鋼琴,并最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里留下了那不朽的旋律。
“我只有兩條路,要么去死,要么精彩的活著!”劉偉用他的奮斗演繹精彩,用夢想點亮人生。平凡中,他用偉大的精神鑄就不朽,用偉大的感動溫暖人心。用靈魂的音符演奏生命的旋律,劉偉,是堅強中的感動。
然而如今,這份堅強,這份感動卻在某些人的血脈中漸漸淡化。有人為情所困,只求一死來獲得解脫,有人為生計所擾,為幾萬元錢就輕易放棄生命;有人為病所纏,經受不住生活的打擊,命運的無情而憤然離世……經歷不起風雨,永遠也開不出美麗的花,一番磨難后,才會綻放最絢爛的彩虹。
劉偉這個用精彩成就人生,用堅強鑄就不朽的年輕人,正是這些軟弱的,徘徊在生死間的可憐蟲們的榜樣。
愿人人都堅守純真,人人都保有堅強,不管身處何處,堅強總能帶來希望,堅強總能傳遞力量。是感動,消融了心墻,是真情,凝筑了精鋼,愿感動長在,愿真情永駐。愿每一個有夢的人,都能從這份感動里汲取一份力量與希望。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6
在來鳳縣,一個破舊的樓房里,住著一位95歲高齡的老人,這就是張富清老人。如果他不說沒有人知道他為祖國做了多大的貢獻,如果他不說他只能把自己的功績帶入黃土。張富清在解放戰爭期間榮利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多次充當突擊隊員在戰斗中沖鋒陷陣。這位為祖國做出突出貢獻的戰斗英雄,甚至一直沒有向親人夸耀。他的兒子只是知道他的父親是戰斗英雄,直到去年來鳳縣進行退役軍人信息采集工作,才發現這位戰斗英雄。
我們不能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這些戰士冒著生命危險,付出血的代價換來的。可是多少退役軍人他們一直過著簡樸的生活。張富清老人對記者說,自己多少的戰友已經犧牲了,可是自己還活著,就應該知足。他不愿榮華富貴,只求無愧于心。他思念當時戰友的同時也在感恩,感恩現在生活的幸福,感恩自己簡單卻幸福的活著。當問他戰斗中的經歷時,他說一次戰斗中感覺自己的腦袋被人重重的踩了一下,當緩過神來時繼續戰斗,可是發現自己的腦袋出了很多血,腦袋一塊皮被截掉,原來是一顆子彈擦著頭皮經過。張富清無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但是他沒有畏懼,他說在戰斗中只是想著怎么消滅敵人,決定勝敗的是信念和意志。
就是因為他的信念和意志,就是因為對戰友的深情,張富清一生堅強,仁愛,豁達,清廉。當老人88歲高齡時,因為疾病,整個左腿被截肢,本想可能老人以后就要在輪椅中度過,可是他卻憑借老戰士的精神,自己用一只腿學會了走路。試想已經88歲高齡,可是沒有放棄自己,他一次次跌到,也磕過,他磕破的血把自己家的墻都染上鮮紅的血跡,即使那樣他還是努力學會了走路。一步步,這為老人沒有抱怨,沒有灰心,也沒有淚水。這就是戰爭年代的勇士給我們留下的榜樣。張富清老人對記者講述這些事跡時,他都是笑呵呵的說,看到他笑的只剩下一顆牙露在外面,他的牙要沒了,他的皺紋也深了,可是他還是微笑的面對生活,微笑的看待過去的那些崢嶸歲月。
戰爭的那些歲月離我們很遙遠,可是多少人在戰斗中犧牲,活下來的是有著堅毅毅力和英勇無畏的人。我們無法回報那些已經犧牲的戰士,那些無名的英雄。可是更應該敬重像張富清這樣為祖國作出貢獻的人。人的精神能夠決定自己的一生,生活的成敗也需要我們用積極的精神去對待。這位95歲高齡的老人就是用這樣剛毅的精神,使自己的人生活的堅韌。所以我們應該學習他們,在今天這樣幸福時代中感謝他們。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7
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品牌欄目,《感動中國》自2002年推出以來,向全國觀眾推薦了100多位“感動中國”人物。在這份名單中,河南人的身影,從來都是濃墨重彩的存在:張榮鎖、任長霞、洪戰輝、魏青剛、王百姓、李劍英、謝延信、武文斌、李隆、李靈、胡佩蘭、劉洋、隴海大院、王寬……14年來,一個個河南人先后登上“感動中國”的舞臺。
在錄制現場,專訪完王寬老兩口,白巖松感慨地說:“我大概查了一下,從河南走出來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應該在全國的省份里不是排第一就是第二。我一直有個想法,大家應該有共識,甭再說河南人、貴州人、上海人、廣東人等等,咱們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國人!”他的話音未落便引起全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據悉,同時當選“感動中國”2015年度十大人物的還有南通“磨刀老人”吳錦泉,凋刻火藥的大國工匠徐立平,幫助寶貝回家的志愿者張寶艷、秦艷友,鞠躬盡瘁的化緣校長莫振高,促進民族團結的基層村干部買買提江·吾買爾,琴弦上的放歌者閻肅,最帥潛水員官東,中國首位獲諾貝爾科學獎的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率領中國女排重奪世界杯冠軍的郎平。
央視《感動中國》觀后感18
若不是《感動中國》節目,我還未曾認識你,認識了你便讓我懂得,危急時刻挺身而出的凡人,就是英雄。你就是我心中的英雄——陳陸。
“我會守護好廬江”,這是你對父親最后的承諾,亦是對國與民最堅定的保證。洪水猛獸沒有將你擊退,唯有拼命呼救的聲音時時緊扣你的心弦。面對濁浪滾滾的洪水,是進是退;面對疲倦不堪的身軀,是戰是休;面對群眾殷切期盼的眼神,是留是走……你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一趟趟,一次次,哪怕已經高強度工作96小時,哪怕被洪水浸泡的全身浮腫,你依然不顧疲勞,沖鋒在前,只為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挽救更多的生命。
堅守是風骨,堅守是責任,堅守使你成為家庭中的缺席者,堅守,卻使你成為了抗洪中的英雄。
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么是責任,穿上軍裝是你從小的夢想,抗洪救災是你的職責,你在一線擔負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而我,考上大學建設家鄉是我的夢想,努力學習是我的職責,我定會在題海中擔起學生的責任。我要感謝你,是你讓我明白什么是英雄,你并不是電視劇中的傳奇偶像,而是我們身邊一個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你是一位普通的消防員,一位普通的丈夫,一位普通的丈夫。和我們一樣,對生活有種種小期待期待:期待過年與家人的團聚,送兒子一件消防車玩具,和家人去一趟海洋館……但危難時刻,方顯男兒本色。英雄,就是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平凡人。
大千世界,總有人會給世界帶來長嘆,帶來憤慨,也總會有人讓世界溫暖著,美好著。感動的力量,讓我們面對茫茫人海,仍然相信,仍然熱愛,對自己,對生活,對未來。而我們將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每一個不被辜負的日子里起舞。
洪水洶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過后,你是天空燦爛的霞。
陳陸,一位在災難中始終沖鋒在前的勇士,是人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榜樣!我們對你還來不及說一聲再見,你的名字已經讓世人知曉。我們總是無奈用這樣悲壯的方式認識英雄,但不要悲傷,英雄的精神在我們這一代傳遞,我們會為了夢想拼搏,我們會繼續沿著你的路勇往直前,請你放心,山河定無恙,人間皆安樂。
【央視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8篇)】相關文章:
2022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7篇)01-07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尾06-12
2022屆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7篇)01-07
感動中國的節目觀后感01-10
2022感動中國女排觀后感(通用10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