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人物頒獎2022觀后感(通用22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寫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感動中國人物頒獎2022觀后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
與往年一樣,感動中國總影響著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在這些感動人物中有國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但卻都以不一樣的偉大事跡感動著這個民族的人民。又是一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我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激烈的撞擊與神圣的洗禮,在感動與眼淚交織的背后,我收獲的不僅僅是文字上的樸實與感動,更多的是內心中無法言喻的那份震撼與動容。
作為幼兒園的教師,我對感動中國中是教師職業的感動人物也會有更多的感觸。莫振高就是一位打心眼里佩服和尊敬的人物。他是學生口中的“莫爸爸”“校長爸爸”,是廣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長。都安是全國貧困縣,這個大山里的瑤鄉,有著眾多因貧困上不起學的孩子。莫振高將“讓瑤鄉兒女走向世界”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任教三十多年來跑遍每一位貧困生的家,將了解的情景一一記錄在冊,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了近300名學生,圓了他們的大學夢。然而,自己的工資畢竟只是杯水車薪。應對數量眾多的貧困學生,這位從未向別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緣”之路。他利用休息時間,來到全國各地的機關、企事業單位,做演講、做動員,只為經過社會力量,幫忙更多的瑤鄉兒女走出大山。就這樣,莫振高一共籌集了3000多萬元善款,讓1.8萬貧困學子圓了大學夢。最終因積勞成疾,莫振高于3月9日突發心臟病去世。他的“化緣”之路改變了數以萬計貧困孩子的命運。就是這樣一位平凡的教師用生命譜寫出了人民教師的關榮與偉大,讓我們看到了國人一種從物質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轉變。
在感動中國的頒獎中,感動中國的傳承與發揚讓我們看到了我們對道德發展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與探索。感動中國,其實是我們對優秀精神的一種寄托,是虛無縹緲的靈魂與現實接軌的媒介,是完美品質發揚傳承的載體。在一個個感動人物的事跡中,讓我們看到了榜樣的力量與人性的力量。與其說是對道德模范、學術精英的`嘉獎表彰,不如說是對崇高精神、優秀精神的宣揚與傳播,當獲獎者的事跡經過感動中國傳遍大街小巷,那些以往默默無聞的他或她儼然已經成為了億萬中國人的榜樣,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與其說是被獲獎者的無私感動,不如說是被他們人性中的那種真善美感化、激勵,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們內心翻騰,化作一種獨特的動力,使我們不自覺地向他們靠攏,向他們學習,社會的風氣所以而改變。
感動中國讓我們明白人應當懂得關愛和感恩,懂得堅強和堅持;感動中國激勵我們年輕人前行和提高;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感動就在我們身邊,感動一向在傳遞著和發揚著,相信和期待更多的愛和夢想被點亮。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2
有些人,像一朵朵小小的花,悄然在你身邊綻放,剎那間的芳華,便驚擾了世間的繁雜。
在我的內心,盛開著,兩朵嬌嫩的,渺小的,粲然的花。
稍近的一朵,名叫無私,它悄然地綻放著,優雅而高潔。它是由一名叫做楊科璋的消防戰士悄悄種下的。這位勇敢無畏的戰士緊緊地抱住懷中昏迷的小女孩,跌入深深的電梯井中,哪怕他松開手便可得到生的希望,他也只是將懷中的女孩,緊緊地,用力地護在懷里。他的身軀在黑暗中跌落,生命綻放了另一個花季,那小小的一朵開在了我心里,鼓舞我,激勵我,讓我不至于活到斤斤計較的地步,更讓我能夠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不求回報。
花香入心,怡人怡己。
另一朵稍近的花,叫做真愛。它在綠葉的呵護下甜美而又絢麗的.綻放著,粉色的花瓣輕輕地搖曳,給人溫馨夢幻的感覺。播種它的是謝芳與謝海華夫婦。謝芳勇斗小偷,早已成為周圍居民茶飯后的閑聊。可身受九處刀傷的她,卻無人敢娶。當兵歸的謝海華,懷著一顆赤誠的心,去拜訪他心中的英雄。誰知,這一眼,便是萬年。他們順利地走到了一起,一紙婚書,一生諾言。可到底是天公不作美,生了孩子后的謝芳生了重病,肌肉嚴重萎縮,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可謝海華并沒有因此放棄自己相守一生的諾言,還真誠地告訴謝芳:“汽車到不了的地方,我背著你去。”這句真摯誠懇的話成了他們彼此心中盛開的花。謝芳幸福地說道:“我只勇敢了一次,而他卻勇敢了一輩子。無疑我是這個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相愛的兩個人,一見鐘情的開始,白頭到老的結尾……這朵花開在我心里,照亮每一個角落。當我心灰意冷的時候,它告訴我,這世間,還有許多陽光溫暖的片段,需要我們去尋找。于是,我繼續背著行囊,風雨兼程……
一個人,一身行囊,花開兩朵,天各一方。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3
世界很大,無論偉大還是不偉大,平凡還是不平凡,有些人身上總是閃著光的,照亮著中國,也指引著我們前行。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一顆叫楊振寧的小行星,它是以揚振寧的名字命名的,可見揚振寧對中國做出的貢獻之大。楊振寧從小在清華園里生活,長大后在美國留學。1957年,他響應祖國的召喚決定回國時,卻被美國的新政策攔了下來,不得不在美待了二十余年,期間,他專一研究物理,在他和同事的'不斷共同努力下為中國贏得了諾貝爾獎。待禁令解除后,他毫不猶豫回到祖國的懷抱中,回國后投入中國物理事業中,并為清華大學的大一新生免費授了一整學期的物理課程。他曾說:“我的身體里流淌著我父親的血液,中華文化的血液。”
楊振寧這種不忘初心、一心為國的愛國精神深深感動著我。
張順東、李國秀是一對夫妻,他們兩人合起來只有一只手,一雙腳,但兩人并沒有因此對生活放棄希望,而是用積極何上的心態去面對,克服這些困難。最后只有一只手,一雙腳張順東和李國秀不僅把日子過好了,還越過越富,兩人通過在網上賣當地特產,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也帶領著全村人一起賣,把村里人也帶上了致富這條路。
張順東和李國秀這種面對艱難的處境仍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使我感動。
蘇炳添被稱為“中國飛人、“亞洲之光。在此之前,蘇炳添參加了一場奧運會,他發現了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太大了,因此更加刻苦,效果不太明顯,蘇炳添改變了自己原有的跑步方式,改成右腳先邁出,這無疑像從新學習跑步樣。蘇炳添每天練習起路跑,一天能起跑100多次,甚至在睡覺的時候也在想著怎樣跑,每一次參加奧運會蘇炳添的成績都在進步。在2019年的奧運會上32歲的蘇炳添以9.83秒的成績奪得了第一,為中國贏得了一枚金牌。
蘇炳添這種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我學習,也使我感動。
時代楷模是我們迷茫時的引路燈,他們向我們呈現了一顆滾燙的愛國心,一份濃烈的家國情。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像他們那樣心懷愛國之情,對生活充滿希望,不斷超越自我,做一名奮發有為的新時代青年!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4
18歲失去光明,卻依靠自身努力成為嘉興首位盲人中醫師,為22萬多人次患者緩解病痛;28年來資助貧困學生480人次,捐款達333萬元,帶動100多名殘疾人就業……當62歲的小華站上講臺娓娓道出自己的初心時,人們說:“她失去了光明,卻用愛與溫暖照亮了許多人前行的路。”
黑暗中追光:身體殘疾人生不能殘疾
“一個人可以沒有視力,但不可以沒有事業。我叫小華,是一名盲人的黨員,也是嘉興市目前唯一的盲人中醫師……”在千余名聽眾的注視下,年過六旬的'小華由志愿者攙扶著緩緩走上嘉興大劇院的講臺。
小華并非先天失明。18歲,是她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兩次意外事故讓她徹底看不見了。
“那是一種生不如死的絕望。我就是想死,覺得自己活著就是家人的負擔。”時隔40多年,當時的彷徨、無助和絕望,小華還記憶猶新。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榜樣“海迪姐姐”的激勵,讓小華漸漸明白:“眼前的黑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內心甘愿淪為黑暗的奴隸。”她決定走出家門,用行動尋找心中的光明。
1985年,浙江省舉辦第一屆盲人中醫推拿培訓班,小華報名成為嘉興市第一個“吃螃蟹的盲人”。從學習時第一次碰觸到患者身體,蹲在地上哭得不能自已,到對骨骼、經絡、穴位、手法等技能了然于心,學成歸來后,精湛的技術讓她贏得眾多回頭客。
“要做就做嘉興最好的盲人推拿師!”在小華心中,這個目標從未改變。拿到中醫師證書的那一刻,她潸然淚下:“我終于能靠自己的雙手安身立命了!”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向優秀的盲人推拿工作者頒發中醫師證書,也見證了在希望與失望的決斗中,小華用勇氣與雙手“推”開的人生新大門。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5
大風泱泱,大朝滂滂、洪水圖騰蛟龍,烈火涅槃鳳凰。中華上下五千年,自古以來便英雄輩出,而今日載人航天、脫貧攻堅、疫情防控無不彰顯中國精神中國擔當。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哪里高去哪里,哪里環境惡劣他去哪里”吳天一如是說。長松蔭高原,耄耋之年仍佇立一線!不僅救助了無數人的生命,更填補了國家相關方面的空白。青藏鐵路修建無一人因高原病死亡就是他優秀工作的最好證明。
當你仰望天空會發現一顆閃爍的明珠正悄然升起,從東方紅一號到北斗全網覆蓋,一次次的成功起飛。幾萬個零件同時運作。北斗人用實際行動書寫著當之無愧的北斗精神,赤心貫蒼穹那是屬于東方的驕傲。
夕陽燃燒著明媚,照耀著他身上的無數勛章,槍桿子、竹桿子、筆桿子是他一生的寫照,他不信命,更不信運,一心向黨“彈殼寫字”是他的意志,無手致富是他的慷慨,他是人民的英雄,更是二連的'英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美國給予的豐厚條件動搖不了楊振寧回國的赤子之心。山河澄正氣,明月共同途,美國設下的困難,他從未退縮,一楊·米爾斯定理更在物理界掀起新的狂潮。“寧拙毋巧,寧樸毋華”是楊振寧院士對我們所有人的忠告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對于從小失去聽力與說話能力的江夢南,面對人生的各種挫折總笑著迎接。“我希望把我的快樂分享給大家”,無聲玉滿堂正是對她最好的詮釋。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不僅是偉大革命家彭湃之子,更是我國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幾十年、帶妻攜女拓荒地。“十年磨一劍,三日破樓蘭”是他的工作原則,廢寢忘食、潛心鉆研是他的工作態度,潛龍育神驅不僅是鋼鐵之軀,更是國家棟梁之軀。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他們長蔭中華,哺育大地,他們滿腹經綸,少年登科。他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踐行中國精神。
皓月當空,雪花紛飛,在這月色與雪色之間,他們定是人間的第三種絕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6
小桂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系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小桂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小桂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小桂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小桂同志的先進事跡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小桂不是制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小桂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小桂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小桂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于時代的光榮教師。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7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無論是戰火紛飛的革命歲月,還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年代,亦或是砥礪前進的改革開放時期,我們一代代共產黨人始終堅持“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推動中華民族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跨越。黃文秀一個甘于奉獻的優秀共產黨員用實際行動,彰顯著初心使命的強大力量,她那感天動地的奮斗故事,奮斗在脫貧一線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甚至奉獻了自己的生命。
時代楷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全黨同志要深刻學習黃文秀同志的精神和偉大事跡,時刻牢記“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以黃文秀為榜樣,牢記初心使命,用于奉獻擔當,在新時代的前進路上做出自己的貢獻。
學習黃文秀甘于奉獻勇于實干的'精神。作為駐村第一書記,黃文秀腳踏實地埋頭苦干,一年間就帶領88戶418名貧困群眾脫貧,全村貧困發生率下降20%以上。在平凡的崗位上,她書寫下了非凡的業績。黃文秀的感人事跡,必將激勵廣大黨員干部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勇往直前。
內化于心,才能外化于行。不忘初心,才能踐行使命。不忘初心,黃文秀用奮斗鍛造開拓創新、真抓實干的作風,用真情踐行心系群眾、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用畢生書寫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使命擔當。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8
學習了小桂同志的先進事跡,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她是一個平凡的女人,膝下無子,但被評為“全國百名優秀母親”、“中國好人”,被幾百個孩子親切的稱呼為“媽媽”;她疾病纏身,但她誓死與病魔抗爭,堅持把畢業班的學生送進考場;她放棄優越環境,選擇了艱苦,因為她覺得“艱苦的地方更需要我。”她為創辦一所免費女子高中,四處奔走,忍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辛酸……
究竟是什么樣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支撐小桂同志為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藍天,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我想是因為她心中始終牢記“我是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正因為如此,小桂同志對黨無限忠誠和熱愛,她牢記初心使命,心甘情愿為民奉獻一輩子。也正因為如此,她毅然決然選擇了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用她飽含深情的偉大的“愛”去幫助貧困山區女孩實現人生的'夢想!小桂同志踐行初心使命,以責任擔當實現了人生的超越。正如小桂同志所說:“如果說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說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說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我想,作為一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小桂同志,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斗目標。她心系困難群眾,投身教育扶貧,克服一切困難的精神,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人民教師的驕傲;她信念堅定、對黨忠誠、在黨愛黨、在黨為黨,是我們基層共產黨員的驕傲。
的確,我們要走群眾路線,就必須情系群眾、 一心為民;我們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就要全心全意為人民。落地落實、做事做實。小桂同志,始終沖在最前線,敢與時間賽跑,敢和病魔抗爭,竭盡全力幫助一批又一批貧困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托舉起他們的希望和夢想。
作為新時代的人民教師,我們也一樣扎根山區農村,面對的一樣是貧困的孩子,他們也一樣想改變自己的命運,但唯一的出路就是學知識、學科學,我們一定要接過老教師們艱苦奮斗優良傳統,用心來工作,用心來教書。記住,這里—更需要我們!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9
1941年秋天,葉嘉瑩懷著夢想進入了她的象牙塔,在輔仁大學,是葉嘉瑩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然而人生總是在喜從天降時禍也不請自來,1941年9月,十七歲的葉嘉瑩正沉浸在大學開學季的歡喜里,同時,也迎來了她人生當中第一個厄運——母親的去世。
母親的去世給葉嘉瑩的人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17歲的她,已經明白了人生的道理,已經對萬事萬物都有了深深的情感,她不再是懵懵懂懂的孩子,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所以母親的離去對她來說,無疑上天給了她一顆甜棗,又打了她狠狠地一巴掌,同時也斷了她一條路。為了祭奠母親,她寫下了八首哭母詩,這段痛苦的日子是詩陪她一步一步走了出來。
此后,葉嘉瑩與伯父、伯母及兩個幼弟一同生活,北京家中她是長姐,還要照顧兩個弟弟,她一下子長大了,懂得了責任是什么,彼時淪陷區物質條件艱苦,度日很是艱難,但幸運的是,她情感并不孤寂,她還擁有賢惠慈祥的伯母,母親去世后,伯母就擔當起為兩家人做飯的責任,每當葉嘉瑩要幫忙時,伯母總推開她讓她去專心讀書。
走出母親去世的陰影后,葉嘉瑩把心思放在了學習上,因為才華卓然,容貌清麗,很快就成為了學校里的名角兒,也就是在這期間,她遇見了人生的伯樂顧隨老師,1942年秋季,葉嘉瑩正值大二,在唐宋詩課程上,遇到了她生命中的貴人——恩師顧隨,顧隨既是她的'文學教父,又是她的人生導師。
兩人成為師生關系后,因為共同的愛好,對詩書的追求,使得兩個人成為了高山流水之情,顧隨的授課方式飄逸自然,從不刻板,因為對詩詞有著很深得研究,所以很多東西信手拈來,葉嘉瑩成為了顧隨的小迷妹,顧隨也非常欣賞這個極具天賦的姑娘,所以經常一起討論詩詞,一起做文學研究,這段日子是葉嘉瑩最充實最快樂的日子。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0
終于開始了正規的短跑訓練,蘇炳添的.天賦更是一下子展現出來。有一次蘇炳添家聚會,蘇炳添問表哥蔡健發100米的成績是多少,蔡健發說11秒多。蘇炳添就笑話表哥,“這么慢,我可以跑到11秒以內。”表哥蔡健發根本不信,當即和他打賭,如果蘇炳添能夠跑進11秒,可以答應蘇炳添要求,“要什么就獎勵什么。”結果,他們就到附近一個學校測了一把,蘇炳添跑出了10秒7,這個速度把當時一旁上課的體育老師都震住了。
不過,真正的體育訓練并非那么輕松。蘇炳添在2004年代表古鎮參加了中山市運動會,被當時中山體校的教練發現,并將蘇炳添從鄉下中學帶到了中山市體校。剛到體校的時候,蘇炳添對于每天早上5點多就起床訓練并不適應。而且,由于剛到市體校,又沒有朋友,蘇炳添一個人哭了好多次,甚至一個人3次從體校跑回家。體校教練發現后,就動員楊永強教練再去蘇炳添家里做說客,勸說蘇炳添回去。
之后隨著成績越來越好,蘇炳添在新學校也開始有了新朋友,才慢慢安心下來。2006年,蘇炳添代表中山市參加了廣東省中學生比賽,暫露頭角。于是,蘇炳添成為了廣東省田徑隊的一員,真正進入了專業運動員的行列。
即便成為了專業運動員,蘇炳添也一度險些放棄。在田徑隊成績中游,蘇炳添一年之后遭遇成績瓶頸,甚至還有些下滑,他也一度想過放棄。后來很多人都勸他留下,幫助他堅持渡過瓶頸期。這才有了后來短跑名將袁國強發掘出蘇炳添,一路成就中國速度的故事。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1
楊先生是牢記根本的一個人,對中國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多年來和他相處,我深深感到他對中國的關心,關心中國人的生活是不是在改善,關心中國的科學技術是不是在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關心培養中國的人才,關心中國的前途。對于在美國的中國人,他也在可能的范圍內,盡力扶助。不僅我們這批知識分子,就是在華僑社會的人,也都得到了他的幫助。這種血濃于水的感情,對于中國的那種骨肉之情,在我和他相處的16年里,是深深的感受到了的。
1971年,中美關系稍有松動,他馬上就決定回中國來看一看。回到美國以后,他對中國的情形作了很多報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風和為人,他的演講和報道在美國社會起了很大的作用。在當時中美關系還沒有解凍的情況下,他這樣做,是擔了相當大的風險的,但他認為正面報道中國在各方面的許多發展是他的義務。由于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他經常到歐洲、南美洲、東南亞、日本等地去講學或訪問,大家往往都要求他作關于中國的情況的報告,他的報告在這些地方,尤其是對當地的華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許多美國人、尤其是科學家對中國持友好的態度,愿意同中國親近,楊先生的功勞是非常之大的。
楊先生還花了不少時間,盡力為在美國的華人做些事情。譬如,在美國有一些華裔認為美國的華人不夠團結,于是組織了一個全美華人協會。楊先生做了這個協會的主席,對他個人做學問來說這是一個犧牲。這個協會建立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宣傳中美人民之間的友誼,促進中美建立邦交等方面發揮了作用。譬如,在中美建交之前,全美華人協會在報紙上發表聲明,極力主張中美正式建立邦交。
此外,以楊先生為主席的全美華人協會還盡力去促進美國華人的團結。他花了不少時間,費了不少力,設法來把華僑社會團結起來,一方面能為華僑自己爭取福利,另一方面也能為中美之間的交流作出更多的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2
亞洲人百米也可以跑到9秒85。蘇炳添一句話讓所有人熱血澎湃,而我現在就是那個無限接近這個成績的人,也許當時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荒謬,但是三年后的東京,蘇炳添讓這一幕真真切切的實現半決賽,九秒八三,成功戰勝了奧運百米決賽的跑道,他指著自己胸口的China字樣,告訴世界,我來自中國,我叫蘇炳添。
截止到今天,全世界百米跑進十秒的只有區區155個人,但是登上太空的人類,可已經超過550人啊,蘇炳添只有一米七二,平均步幅兩米零八百米,跑道終點需要48步,而博爾特九秒五八那次只用了41步,這意味著,蘇炳添同樣沖刺的情況下,必須要付出更多的體力,如果說博爾特是非人類的壯舉,那蘇炳添的突破,更像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勵志故事。
2008年,博爾特統治北京奧運會的時候,蘇炳添19歲,在所有人感慨為何跟博爾特同一時代的時候,每天默默地把汗水留給了朋友,相信博爾特也看了今天這場決賽,那個險些曾經打敗自己的中國人,如今站在了他最熟悉的位置上,向著一段新的歷史發起沖擊,自律職業值得大部分運動員學習。
蘇炳添的教練亨廷頓如此的評價,為了訓練和比賽,他甚至放棄了陪伴懷孕的妻子,安胎帶著30多歲的年齡,也是蘇炳添必須要面對的問題,就連博爾特也選擇在自己31歲的時候,承認他曾考慮過退役這件事,因為很多人已經懷疑他還能不能跑進十秒,他很不開心,想在在東京大干一場的夢想永遠在他的心中燃燒。
他默念著把半決賽當決賽跑,于是,放下了,這次永載史冊的中國速度,我的天哪,每個人的生命當中,總有幾次刻骨銘心的感動,而今天,蘇炳添在亞洲的土地上,在兩小時之內跑出兩槍,十秒以內的成績觸碰了每個中國人的心里,也感受到了那一幕幸福的淚水,加油,蘇炳添,希望你還能突破自己!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3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
然而,浪花翻滾的驚艷里,總是浸透了迎擊磨難、戰勝挫折的淚腺。
當62歲的盲人推拿師朱麗華因為巨額捐資助學再次被媒體聚焦時,人們驚奇地發現:
雖然兩次意外事故讓她的雙眼徹底失明,但她用奮斗來追逐光明,靠著自己的雙手,在布滿荊棘的征途中推拿出璀璨人生。33年前位于市區斜西街313號嘉興市社會福利院內11個平方米的一間房、一張床、一位盲人靠著一雙手艱難起步的推拿診所,如今已經擴展到467平方米、20個床位。"朱麗華"三個字則已成為嘉興市盲人推拿界響當當的`品牌;她以愛為源,以心引心,帶著殘疾人朋友向著光亮那方,學著堅強,帶著理想,不斷強壯自己逆風的力量。她的麗華推拿診所讓100多名殘疾人朋友擁有了謀生的技能,不但實現了用自己的雙手改變命運,而且還可以做到小康路上不掉隊;她用"行"示范,做光明的舉燈人,哪里有使命的召喚,哪里就有她積極的回聲。抗震救災、扶貧幫困、救死扶傷……她總是以舍我其誰的使命感踐行著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她憑著一雙手的起早貪黑,支撐起480多人次貧困學子的求學夢想。從1991年希望工程開始,一直到現在,累計捐款333萬元。
作為一名追光者,她是無所畏懼的;作為一名造光者,她是積極有為的;作為一名發光者,她又是可敬而溫暖的。這就是盲人朱麗華的光明世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4
楊振寧讀聯大物理學系時,給他上一年級普通物理課的是擅長實驗的物理學家、清華大學趙忠堯教授,上二年級電磁學課的是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吳有訓教授,上力學課的是在廣義相對論等方面頗有研究的著名學者、清華大學周培源教授等。
但對楊振寧來說,除了物理系直接教他的這些教授們外,父親楊武之對他的影響也是相當大的。楊振寧在學校里,遇有不懂的問題、碰上難以處理的事,總是經常跑到數學系辦公室向父親請教。
楊振寧還多次說過:“在聯大給我影響最深的兩位教授是吳大猷先生和王竹溪先生。”1942年,楊振寧本科畢業時,選了《用群論方法于多原子的振動》作畢業論文,并請吳大猷做論文導師。楊振寧在研究生院讀書時,受王竹溪教授的教育和引導,對統計物理發生了興趣。1944年研究生畢業時,楊振寧請王竹溪教授作碩士論文的指導老師,在其指導下又非常成功地寫出了碩士論文,《超晶格》即為其中的一部分。1983年王竹溪教授不幸逝世,楊振寧發來唁電說:“我對統計物理的興趣即是受了竹溪師的影響。”楊振寧還回憶道:“以后四十年間,吳先生和王先生引導我走的兩個方向——對稱原理和統計力學——一直是我的主要研究方向。”
楊振寧在研究生院期間聽了馬仕俊教授的課后,開始注意“場論”,并對變形物體熱力學也非常感興趣。
1957年12月10日,35歲的.楊振寧和31歲的李政道因共同在美國《物理評論》上發表《對弱相互作用中宇稱守恒的質疑》一文登上了斯德哥爾摩諾貝爾獎領獎臺。其前,楊振寧寫信給吳大猷,感謝吳先生引導他進入對稱原理和群論的領地,并說后來包括宇稱守恒在內的許多研究工作,都直接或間接地與吳先生15年前介紹給他的那個觀念有關。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5
中國飛人蘇炳添的2019賽季,在北京時間2月14日的凌晨打響。在愛爾蘭阿斯隆舉行的AIT室內田徑大獎賽,蘇炳添以6秒52摘得男子60米冠軍,取得新賽季開門紅。
本次比賽在愛爾蘭阿斯隆理工學院體育場舉行。在率先進行的60米預賽,蘇炳添在第一小組第5道出發。起跑后蘇炳添就占據優勢,他逐漸加快擺臂頻率,最終率先通過終點,成績是6秒54。
1個小時之后,決賽發槍。蘇炳添依然在第5道出發,他繼續保持了非常好的節奏。由于對手沒能給蘇炳添太大壓力,蘇炳添出發后一路,最終以較大優勢率先通過終點,成績為6秒52。在蘇炳添之后,日本的川上拓也,以6秒58獲得亞軍。英國選手勞森以6秒70獲得第三名。
蘇炳添不僅在比賽中奪冠創造了賽季開門紅,根據愛爾蘭田協官方的信息顯示,蘇炳添預賽和決賽的成績,還創造了該賽事的新賽會紀錄。
這只是蘇炳添2019賽季的'首秀。根據蘇炳添團隊中蘭迪教練的計劃,愛爾蘭賽對手偏弱,可以起到為蘇炳添找到比賽狀態熱身的作用。接下來,蘇炳添將在2月16日參加2019國際田聯室內巡回賽英國伯明翰站,和2月20日德國杜塞爾多夫站的角逐。其中,杜塞爾多夫站為本年度的室內巡回賽總決賽。
在隨后的室外賽季,蘇炳添迎來爆發。他兩次跑出9秒91,兩度追平男子百米亞洲紀錄。去年8月的雅加達亞運會,蘇炳添以9秒92破賽會紀錄奪取金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6
2008年,在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上,蘇炳添收獲了男子60米的金牌。并先后獲全國田徑錦標賽男子4×100米接力、全國田徑冠軍賽暨系列賽男子4×100米接力兩塊金牌。
2009年2月18日,在全國室內田徑錦標賽上海站,蘇炳添以6秒66的成績獲得男子60米冠軍。5月15日,在玉林舉行的第11屆全運會預選賽暨全國田徑錦標賽中,蘇炳添以10秒28奪得男子100米冠軍,并達到世錦賽B標;接力比賽中又代表廣東隊以39秒32的成績奪得男子4×100米冠軍。5月21日-5月30日,蘇炳添踏上亞洲田徑大獎賽蘇州、昆山、香港三站賽,在男子100米和4×100米接力兩項比賽中連奪5金。10月26日,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田徑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代表廣東隊以39秒22的'成績奪冠。10月31日,在河內舉行的第三屆亞洲室內運動會男子60米決賽,蘇炳添以6秒65的成績奪冠。12月12日,在香港舉行的第五屆東亞運動會上蘇炳添以10秒33奪得男子100米冠軍,以全年11金的成績結束賽季。
2010年,蘇炳添受傷病困擾,上半年基本上沒有比賽,主要以養傷和力量練習為主。在年底的第十六屆廣州亞運會男子4×100米接力決賽中,蘇炳添與陸斌、梁嘉鴻、勞義組成的中國隊以38秒78奪得冠軍,并刷新全國紀錄和亞運會紀錄,繼1990年北京亞運會摘金后,中國接力隊時隔20年再度封王亞洲。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7
“砰”隨著一聲槍響,他像一支離弦的箭沖了出去,前60米他遙遙領先其他選手,后40米,有兩名選手加速追上了他,與他并駕齊驅,他更加奮力地向前沖去,盡力地前傾著沖過了終點線,以9秒83小組第一的成績打破亞洲紀錄晉級了奧運百米決賽。他就是被譽為亞洲飛人的中國選手——蘇炳添。
這是中國人首次闖入奧運百米決賽,要知道在田徑電計時時代蘇炳添是第一個站上奧運會男子100米決賽跑道的亞洲人,從那一刻起,他也成了整個亞洲的英雄。
在田徑項目中,特別是短跑比賽中黃種人的身體素質不具優勢,世界頂尖百米運動員身高普遍在1米85,而蘇炳添只有1米72。飛人博爾特跑100米只需41步,蘇炳添卻至少需要48步,身體條件不好的'蘇炳添是憑借什么打破自身極限,不斷進步,創造了亞洲百米最好紀錄的呢?
首先,蘇炳添是一個十分自律的人,他每天早睡早起,從不酗酒吸煙,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是他能夠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原因之一;其次,刻苦訓練就更不在話下了;最后,蘇炳添還非常愛鉆研運動科學,不斷提高自己的運動技巧,讓每一塊肌肉功能發揮到極致。就連他的對手博爾特都說:“蘇炳添是唯一一個讓他側目的亞洲人。”
蘇炳添的精神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先天條件不盡完美,但是通過后天的努力,持之以恒,保持熱愛,天道酬情,自我突破,終將實現自我價值。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8
有報道說,一個短跑選手最大的年齡限度為28歲,蘇炳添參加2021年東京奧運會時已經32歲。
在2021年的國內比賽中,蘇炳添發現,參賽名單上的運動員內,他是唯一的“80后”,在以“00后”為主力的賽場上,他的年齡有些突兀。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蘇炳添在本該退役的年紀,堅持自己的奪冠夢想,用實力證明了,只要付出努力,一切都不晚!
“我覺得我還能跑”,蘇炳添懷揣著這句話,一直跑進東京奧運會男子百米比賽中,以9秒83的成績,成為亞洲第一位站在百米決戰現場的黃種人,又一次刷新了亞洲紀錄。
這場讓蘇炳添封神的比賽后,他在網絡平臺發文:回頭再看這場比賽,好多情緒都涌上心頭,32歲了,當時外界有很多聲音認為我的成績很難再有突破……
然而,“超齡”蘇炳添的名字成了中國優秀運動員的代名詞,15歲開始練短跑,32歲才站上事業的巔峰,蘇炳添慶幸一直沒有放棄自己的目標,并為之付出了畢生心血。
蘇炳添提高0。01秒的成績,用了近十年的`時間,追夢的人,總會跑著與夢想相遇,沒有天賦就靠努力創造奇跡。
在接受一次采訪中,蘇炳添說到:
當運動員不就是這樣嗎?到了一個高度,就想要另一個高度。
人生沒有捷徑,所有的成功都是要靠自己干出來的,所以,你只管付出,命運總會在不經意間給你最好的回報。
蘇炳添用自己的實力打破黃種人無法進入田徑短跑賽道的魔咒,讓世界看到中國速度!
刷新紀錄后,蘇炳添又有了新的目標,他將身披紅色鎧甲,飛出亞洲、飛向世界!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19
東京奧運會田徑“男子百米”半決賽上,32歲的“中國飛人”蘇炳添以9秒83的成績打破亞洲記錄,順利晉級決賽,成為首個進入百米決賽的亞洲人、中國人!他不僅超額實現了他個人賽前的愿望,更是讓全中國為他沸騰。隨后的決賽中,蘇炳添以9秒98的成績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績。
在世界范圍內,奧運會所有賽事里面關注度最大的就是田徑,田徑運動也被稱為“體育運動之母”;而在田徑賽事里,關注度最高的`便是百米賽跑,榮譽最高的,當屬百米冠軍。蘇炳添能夠同清一色的黑人運動員站到決賽的跑道上,他已經創造了歷史。他以自己絕對的速度,證明了黃種人體能不輸任何種族。他的成功代表的不僅僅是體育界的希望,更是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梁。他值得我們為他歡呼,更贏得所有人對他的尊重。“中國飛人”蘇炳添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歷史,創造了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的速度。
而他成功的背后,有著太多心酸與不易。改起跑腳,一切從零開始,艱難的訓練他成功度過,他的起跑能讓世界飛人博爾特自愧不如。他自己說男子百米賽跑要提高0.1秒非常不易,而他提高0.08秒用了3年。決賽跑道上的十秒之內,是賽道下數十年的苦練。我們為他歡呼,更為他心疼。
誠然今日,強大的祖國已經不需要幾枚金牌去界定成功與否,國人對于體育賽事是否得金有了更為平和的態度。在國乒“盺雯組合”混雙失利、惜敗日本隊的時候,國人能夠安慰道歉的二人“金牌不是唯一”“站到奧運會賽場,你們就已經是我們心目中的冠軍。”這是祖國愈發強大給予國人的信心。
同時,越發寬松的輿論環境對于運動員也是莫大的幸事。但是運動員們并沒有因為國人的寬松,就放松對自己的要求。為自己,為國家掙得更多的榮譽,是他們矢志不渝的信念。蘇炳添就是因為有著這樣的信念,才能不斷突破自己的極限,詮釋中國速度。
蘇炳添是體育之星,也是我們國人應該追的星。我們要學習他追求極致的精神,學習他的愛國情懷,學習他的堅持與不放棄。如果我們人人都能在自己的行業做到極致,那么我們的國家何愁不復興。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20
相同的筆,相同的畫,相同教室,相同的人,不同的心態。這就是奧運精神帶給我的啟示與改變。
八月,暑氣蒸騰,蟬聲煩躁。畫室內,畫板上,稿紙已被橡皮擦得幾乎破掉,我癱坐畫前,熱情殆盡,心下黯然,“為什么?為什么總畫不好?”無心再試,屢試屢敗,試了何益?倒不如,收筆,回家。尚在門口,解說人激情講解的聲音早已破門而出,是爸媽在回看男子100米半決賽!我忙不迭脫了鞋,扔了畫板,搶到爸媽跟前,占據沙發最好的位置。前兩組很快比完了,來到第三組。我驚喜地看到蘇炳添站到了四號跑道上。他目光中透露的`自信,讓我不禁感到:這或許就是一個中國人進決賽的希望!我不由得開始期待這場比賽。“砰”,一聲槍響,運動員們如箭一般射了出去,我驚喜地看見四號跑道上的蘇炳添,竟沖在最前方!“加油!你一定要贏!”他自是聽不見。此刻,蘇炳添正拼盡全力地加速,因為旁邊幾位運動員已經追上來了,蘇炳添不敢有絲毫地松懈。終點離他們越來越近,最后還是蘇炳添最先跨過終點,9秒83!進入了決賽,創造了亞洲的紀錄!
看完比賽,我既欣喜,又好奇:蘇炳添,到底是誰?我馬不停蹄跑回房間,上網一搜,鋪天蓋地而來的是“蘇炳添:亞洲飛人”“蘇炳添,沒有亞洲人的極限之說”,一篇又一篇,一一點進去,蘇炳添的田徑道路上,坎坷曲折,令人心酸。最初,身材不夠高大,不被理解,甚或遭遇嘲諷與挑釁,然而他堅定選擇,百折不撓,終于成就了今日中國田徑的奇跡——他實現了中國奧運男子百米決賽零的突破。縱然他不在短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縱然他不被很多人看好,但他依然在努力超越自我,超越極限!原來,所謂的厲害,只不過是“從一而終”。所謂的無極限,只不過是“堅持不懈”。想到這兒,我似心有所悟。
突然,媽媽冷不丁敲門進來,揶揄道:“看個奧運,連這都不要啦?”她手上拎著的,正是被我棄在家門口的畫板。心頭悸動,“怎么會呢,媽媽!”我笑道。接過畫板,放下,沉思。對啊,跑步如此,繪畫不亦如此嗎?
八月,太陽火紅奔放。背畫板,攜熱情,我重新走進了畫室。擺上畫板,拿起炭筆,筆尖輕劃,棱角分明、方臉闊口的蘇炳添躍然紙上。這一次,我重拾繪畫初心,心中一片光明。畫中的蘇炳添,陽剛帥氣;畫外的我,堅定不移。謝謝你,蘇炳添,是你讓我明白,雖然可能屢試屢敗,但我們也要屢敗屢試,試到成功,試到突破!而這,也正是奧運精神!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21
中國速度,刷新歷史,中國飛人蘇炳添贏得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第六名,且在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了亞洲百米紀錄。除了你看到蘇神驚人的成績表現,背后還有很多大家所不知道的故事與真相!
1、亞洲飛人的雙重身份:不僅是運動員,還是教授
蘇炳添不僅是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研究生(2013級),還是暨南大學體育學院的副教授,從這個角度而言,蘇炳添是學國際貿易專業跑得最快的研究生,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教授!
2、最自律的運動員:
蘇炳添的戰績,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的超強自律:不抽煙、不喝酒、不泡吧、不吃禁忌食物,訓練從不偷懶,保質保量。他至今都嚴格遵守著一個專業運動員枯燥的作息規律,每天早上不到7點起床,晚上11點前睡覺。
他的外教亨廷頓對他評價道:“蘇炳添太自律了,他的訓練態度是中國田徑運動員中少有的,根本不需要教練去鞭策。”
自律成大器,蘇神也不是一蹴而就!
3、蘇神的真實身高只有1米72,打破了短跑的身高標準
在世界短跑領域,“黃金身高”在1米8至1米9之間,而蘇炳添的身高只有1米72,從先天條件上而言,蘇炳添不算是跑百米的好苗子,相比于身高1米95跑完100米只需42步的博爾特,蘇炳添則需要至少47步才能完成。
但憑借著1米72的身高,中國飛人蘇炳添依然在強手如林的百米跑道上,成為世界頂尖選手,這便是他驚人的爆發力與訓練技巧所致,假設蘇炳添有1米85左右的身高,他的成績理論上會更好。
2012年倫敦奧運會,蘇炳添在意識到自身與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后,決定破釜沉舟,放棄之前十多年練就的起跑經驗,重構自己的起跑技術,起跑腳由右腳改為左腳,步數由原來的47步增至48步。這個壯士斷腕的決定,極大地提升了他的`起跑速度,也助他最終突破了百米10秒的大關!
4、跑道上飛奔,愛情卻很慢熱:
蘇炳添與妻子林艷芳初中便已相識,2007年蘇炳添進入廣東省隊時,歷經長達10年的異地戀,兩人于2016年“抽空”并結婚,婚禮儀式禮成后的第三天,蘇炳添就回到了跑道繼續訓練。2018年,他們的孩子降生,蘇炳添在醫院悉心照顧妻孩五天后,又歸隊開始了亞運會的備戰。
在當今娛樂圈真真假假的愛恨情仇亂象面前,蘇炳添可謂是一股清流,可謂是異地情侶、深情專一的楷模。
過去,我們一直認為黃種人跑不過黑人,但蘇炳添的出現,成為照亮中國短跑的那束光,他突破的不僅是成績,更是打破了我們長期被禁錮的固有思想,“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才是中國人的骨氣與自信。
如今,89年出生的蘇炳添已32歲了,對短跑賽場而言,已處于職業生涯的末期,同項目的運動員絕大多數選擇了退役,他卻依舊保持高強度訓練,不斷改善跑步技術以對抗身體的老化,而他做到了,如此年級依然再度刷新了亞洲紀錄。
有人問:“蘇炳添的極限在哪里”?
蘇炳添說:“年齡只是個數字,我還可以更快”。
蘇炳添,賽場上霸氣四射的蘇神,賽場外專一可靠的丈夫,學術界嚴謹創新的蘇教授……未來,也許還有更多傳奇等待著這位亞洲飛人去創造!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 篇22
在東京奧運會男子100米半決賽上,蘇炳添跑出了9秒83的亞洲紀錄,成為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的中國人、亞洲人。這種突破創造了歷史,這種突破振奮人心,而蘇炳添的那種堅持“進步”的精神,更加值得我們學習。
半決賽中,蘇炳添在第三小組第四道。發槍前,他揪了揪緊身衣,雙手合十,大拇指與食指擺出一個“一厘米”的手勢。賽后記者跟他求證手勢的意思,他說這是提醒自己“進步一點點就好”。
蘇炳添的“進步一點點”是中國人的一大步,也是亞洲人的一大步。但是這“一點點”是突破極限的挑戰,是要建立在日復一日的訓練與自我突破上。蘇炳添說,自己從9.99到9.91(提高0.08秒)用了3年時間。此后,他又為自己制定接下來的0.01秒的目標,“聽起來0.01秒很少,但是提高0.01秒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我愿意去嘗試。”
為此,他保持嚴格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堅持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機能在32歲還保持在巔峰狀態。就是為了能不斷實現“進步一點點”。
在知乎上回答“長時間堅持做一件事是種怎樣的體驗時”,蘇炳添也說訓練很累,“很枯燥,有時候確實練著練著就會想,太累了,明天還要練啊太累了,還要練那么多年,怎么堅持啊……”但他也說,“這樣堅持下去也是一個再次挖掘自己潛力的過程。”
蘇炳添做到了,他以9秒83打破亞洲紀錄的成績,成功闖入奧運會決賽,成為中國奧運歷史第一人,刷新了亞洲紀錄。這背后是他鍥而不舍的努力、始終如一的堅持。
拿金牌可喜,刷新記錄可喜,但這些站上世界頂尖賽場的'運動員身上所反映出來的精神,更可寶貴。“進步一點點就好”不僅是蘇炳添的追求,更應該成為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座右銘。
我們常說,“無志者常立志,有志者立長志”,立長志者,不期速成,從“進步一點點”開始,堅持“進步”,必將會離目標越來越近。龜兔賽跑的故事,“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語,說的都是這個道理。
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能做到、能堅持的有多少呢?日常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例子:有人說要減肥,然后呢,就一頓操作猛如虎,恨不得一下子把自己餓死,或者恨不得把自己累死。這種狀態明顯不可持續,于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減肥”僅僅成了一句天天掛在嘴邊的口號;有人說要閱讀,讓自己變得“有深度”,于是捧一本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看了兩頁之后覺得“太有深度”,棄之……
英國哲學家約翰?洛克曾經說過:“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不要一下子學很多。”同樣的道理,想要做成事,就不要妄圖一口吃成個胖子。要學會循序漸進、持續發展。“進步一點點就好”,就是這樣。
日拱一卒無有盡,功不唐捐終入海。我們也應該提醒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好”,即使只有“一點點”,但只要能堅持下去,數年如一日,十數年如一日地“進步”,就算我們破不了中國紀錄、亞洲紀錄,但終歸能挖掘出自己潛力,實現更好的自己。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觀后感】相關文章:
2022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啟示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10-08
2017年觀看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感想01-31
感動中國人物陶艷波的事跡及頒獎詞08-10
2015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08-10
2015感動中國人物師昌緒的事跡及頒獎詞08-10
感動中國人物09-28
感動中國的人物作文11-05
《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 》觀后感07-13
《 感動中國人物頒獎晚會 》觀后感05-16
《感動中國度人物頒獎盛典》觀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