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百鳥朝鳳》有感(精選16篇)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觀《百鳥朝鳳》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
感謝有情懷的電影人方勵先生,正是他在直播平臺面對鏡頭的悲壯“下跪”,跪求院線經理多為電影《百鳥朝鳳》排放映場次,才引發了網絡媒體的密集報道,我才有幸看到了這么一部佳作上映的消息。
《百鳥朝鳳》是吳天明導演去世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因為導演去世后缺少宣傳發行資金,直到方勵先生義務接手宣傳發行工作,這部影片才得以在今年5月6日上映。吳天明導演是中國影壇舉足輕重的領軍人物,是中國第四代導演的杰出代表,他發掘支持了張藝謀、黃建新、顧長衛等對中國影壇極具影響力的第五代導演,他執導的影片也蠻聲海內外,屢獲大獎。
于是,我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破例因為看電影向家人請假,周六傍晚到影院。
八百里秦川一道道彎,五千年華夏一隴隴田。鄉土記憶、鄉村化、民俗傳統、化傳承是這部影片的關鍵詞。我在影片中看到了傳統鄉村的自然生活場景,看到了風景如畫的田園、很通人性的“妞妞”、孩童玩耍的秋千、如夢如幻的螢火和充滿鄉野氣息的語言,看到了德與才的終極對決,看到了父親對兒子信任的力量,看到了師徒之間的深情厚誼,更看到了鄉村化和民俗傳統在社會發展中的傳承困境。
這讓我想到陳道明先生在北京衛視《傳承者》節目中“發飆”時講的一段話,想到了陳道明先生給小演員們帶的感動,給現場嘉賓和觀眾帶的洗禮;這也讓我想到了電影《洗澡》中隨著城市發展而被拆掉的大澡堂,想到了大澡堂常客們對沒有大澡堂的心灰意冷,還有兩位老爺子的三輪車穿行在拆遷瓦礫間的畫面。
化是人類明發展的階梯,化是人類社會沉淀的智慧,化也是一個民族的標簽。化會隨著社會不斷發展,而化也需要我們傳承。這是因為我們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我們不可能真正了解所有的化現象,而我們不能因為不了解就忽視了化,忽視了在社會發展中對化的傳承、創新與發展。
游天明一班人吹嗩吶,對面西洋樂隊是長號架子鼓加摩登女郎,這是影片中最大的戲劇沖突場景。在這個場景中的游天明想不明白,接受不了,伴著長長的耳鳴聲,他捂著耳朵蹲在地上。
游天明的耳鳴,是吳天明導演給我們當下的社會和社會中的人敲響的警鐘。化不在,民族何在,你我又何在?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2
今天,我去看了影視界內一位真正的巨人吳天明導演的遺作《百鳥朝鳳》它講的是一位父親,夢想成為一名嗩吶匠。當時不管是紅白喜事都得請嗩吶匠,所以在當時那個年代,嗩吶匠是一個既令人尊重,又十分賺錢的一個職業。可夢想歸根結底也難以變成現實。于是,他把這個希望寄托給了他的兒子(天明)。在他的苦苦央求下,焦三爺終于答應收下他,可三個多月過去了,他還嗩吶的影子也沒見著,反而新來的一個徒弟(藍玉)卻已經開始學吹嗩吶了。天明一怒之下回了家,可回到家的天明走到哪里都能聽到父親曾經驕傲地向父老鄉親夸耀他,于是,天明又決定回去認真向師傅學習。有一次出去,突然著了火,天明不顧自已的安危,沖進火場,卻只搶到了藍玉的嗩吶,而自已的嗩吶卻被燒為灰燼,師傅見了對天明失望至極,可后來才知是天明為了幫藍玉搶嗩吶才耽誤了搶自已嗩吶的時間,于是,他決定將焦家幫傳給天明,將藍玉逐出師門。后來,嗩吶漸漸被淘汰了取代而來的都是西洋樂器。一次師傅出工,可吹著吹著卻吐了血,經檢查為癌癥晚期,師傅讓他把牛賣了,天明以為師傅賣了牛為自已治病,可他錯了,師傅是為他買了一套新的嗩吶。焦三爺走了,在墓前,他的碑上只刻了六個大字:嗩吶王----焦三爺。
這部電影最令我感動的是焦三爺賣牛買嗩吶。焦三爺明知自已得了病,不久將于人世,卻將他家最值錢的牛給賣了給天明買嗩吶。那舍己為人的精神令我感動,讓我熱淚盈眶,不禁流下了眼淚。
這部影片表達了焦三爺與天明之間濃濃的師徒感情,天明與父親的父子情及與藍玉的兄弟情。
風中,只留下那塊刻著:嗩吶王---焦三爺的墓碑在孤零零地立著。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3
“百鳥朝鳳”沒那么簡單
《百鳥朝鳳》是嗩吶名曲。然而,它并不僅僅是一支曲子那么簡單。據影片主演陶澤如介紹,《百鳥朝鳳》原是歡快的曲子,常被用于鄉間結婚喜事。然而在電影《百鳥朝鳳》中,吳天明導演將其改成了哀曲,變得深沉莊重。一般情況下不吹此曲,“只有德高望重者,才配得起為他吹《百鳥朝鳳》。這首曲子,承載的是對人生的評價。”
正如黃建新導演所評價:“吳天明用‘一個年輕生命的成長’與‘一個生命的消亡’交叉來表現了一種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是他的,又是全人類的。電影到了這個份兒上,才是真正的大師。”
輾轉兩年,上映不易
2014年吳天明導演離世后,因為缺乏宣發費用等原因,《百鳥朝鳳》被擱置了很長一段時間。吳天明導演的女兒吳妍妍四處奔波,直到遇見了著名制片人方勵。“我讓方勵老師看了《百鳥朝鳳》,他看完之后背過身去,半天沒有說話,等他轉過身來,滿眼都是淚水。然后他問你缺什么,我說缺資金,我現在沒有足夠的錢來做這件事。方勵老師說你缺多少錢我給你補多少,一定要把這部電影推出去,哪怕頭破血流,也要為了這部電影跟市場打一仗。讓觀眾都看到吳天明導演這么好的一部作品,這樣我們才對得起這位藝術家。”
對此方勵表示,《百鳥朝鳳》是“電影中的電影”,每次看片都被感動落淚,因此毅然決定親自帶領“志愿者”隊伍,集結社會各方力量與業內同仁,為電影推廣盡其所能。
于是,在《百鳥朝鳳》制作完成的兩年之后,這部影片才終于得以跟觀眾見面。
“大半個中國電影圈”自發力挺
作為吳天明導演的最后一部作品,《百鳥朝鳳》在整個電影圈和業內得到了前所未見的支持。近百位志愿者不辭辛勞,為電影推廣盡其所能。全國九大影業發布聯合聲明,為影片發行保駕護航。張藝謀、徐克、黃建新、陳凱歌、賈樟柯、張一白、韓寒、黃健中、謝飛、何平、張揚、管虎等多位著名導演齊聲應援,義氣相挺。
著名導演賈樟柯認為:“《百鳥朝鳳》表現出對文化本身的‘在意’,這個時代在意這樣事情的人不多了。只要看五分鐘,就會被這部電影打動。”著名導演黃建新看完《百鳥朝鳳》后大力推薦:“這部電影包含著天明導演對生命的體會,對理想的堅持,對藝術的追求,對生活的熱愛,對靈魂的拷問。影片大情大愛,至情至深……我是含著眼淚看完的。這部電影富有魔力,你看了,會影響你的人生……”
奧斯卡金像獎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傾力推薦
曾執導《憤怒的公牛》、《出租車司機》《無間道風云》等片的奧斯卡金像獎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對《百鳥朝鳳》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并盛贊吳天明是“一位電影界真正的巨人”。
馬丁表示:“吳天明先生是一位非凡卓越,有膽識的人,他一直在堅守著自己的信念,對自由的信念。實際上,我認為他始終相信這兩者是共通的,而我和他有著相同的信念。吳天明先生給予了所有的人,給予了全世界不尋常的寶貴的東西。如今,在這位藝術家離世的兩年后,《百鳥朝鳳》終于要在中國上映了,我強烈建議大家珍惜這次機會,到電影院觀看這部優秀的電影。”
國外巡展,獲獎無數
《百鳥朝鳳》在國內公映之前,已經參展過許多國際電影節,并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大獎”、法國tours電影節“觀眾最喜愛影片獎”、第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中成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處,皆獲極高評價。
匠心傳承,時代風骨
《百鳥朝鳳》講述的是在當下民心浮躁的時代里,對匠人精神的傳承,不被現實折服的任性,以及追求理想的執著。正如影片主演陶澤如所說:“《百鳥朝鳳》這部電影中,傳承的不僅是技藝,更多的是德,是風骨氣質,是堅守信念的精神。”方勵也表示:“這部電影講述的不是一個故事,而是一種意境。不管外界多么喧囂浮華,心中一直有自己的堅持,這是這個時代特別需要的。”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4
學期中,我聽說有《百鳥朝鳳》這部電影就一直想去看看,可惜一直沒有機會。這個暑假我終于如愿以償地看到了這部電影。這電影看得我都為此掉眼淚了,我還是寫下如下觀后感。
《百鳥朝鳳》原來就有一個故事,我以前還做過繪本。我從小就喜歡這種神鳥鳳凰。從前鳳凰是一只很不起眼的小鳥,但它卻和別的鳥兒不一樣,它總把別的鳥兒吃剩的果子撿起來藏起來。有一年森林大旱,鳥兒們都找不到食物,快餓死了了,鳳凰就將自己儲存多年的果子拿來與眾鳥分享。眾鳥為了感謝鳳凰,將自己身上最漂亮的羽毛摘下送給鳳凰。從此,鳳凰成了百鳥之王。
《百鳥朝鳳》其實是一首經典民樂,而這影片是吳天明生前的作品,耽擱了整整兩年才上映。它不是預言故事,而是講老一代嗩吶藝人焦三爺傳承手藝的故事。焦三爺是個外冷內熱的老人,看起來嚴肅古板,其實是心懷熱血。他其實是尋找自己的接班人,他用自己的教育方法尋找到他合適的接班人。這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片段是游家班在給竇家出活時,焦師父主動提出給竇老爺吹《百鳥朝鳳》曲子——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能聽到的曲子。焦師父吹呀吹,吹得如同活潑可愛的布谷鳥;吹呀吹,猶如歌聲優美的百靈鳥;吹呀吹,又像機靈鬼怪的鸚鵡……但是才吹到一半,天鳴發現師父的嗩吶染著紅紅的鮮血,他和師兄弟們苦口婆心地勸師父不要再吹了。可焦師父卻吩咐他們把鼓架起來,自己打鼓,讓天鳴繼續吹。他這樣不要命的吹打,是想讓他的曲子傳下去,也把吹嗩吶這門藝術傳下去!焦師父最終還是承受不住,噴著鮮血倒了下去。
電影看完了,它帶給我的是淚花嗎?不,這電影是想告訴我們什么吧!我想它是想來告訴我們:社會在進步,但同時不要忘了老時代的東西,這些有意思的音樂和它的工具。它也告訴我們:學習一樣東西,并不僅僅靠天分,更是靠勤奮的努力和汗水。我真的希望有更多人來看《百鳥朝鳳》這部感動天下的電影。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5
第一次看到《百鳥朝鳳》這部影片,相信大家一定不會把“嗩吶”聯系起來。可就是這部看似平常的電影,讓我得到了難以言說的感動與啟迪。
本劇是吳天明老先生所導演的最后一部作品。在黃河兩岸大大小小的村莊里,打偶離不開嗩吶。而這其中,焦師傅又是嗩吶將中的佼佼者。一天,他收了一位叫游天鳴的徒弟,把畢生所學教授與他,終于,天鳴成為了班主。但是,隨著世道變化,村莊里洋樂隊掀起了一陣風潮。而嗩吶,卻沒有了立足之地。焦師傅也被查出了肺癌晚期。此時,文化局的局長想讓天鳴吹一段嗩吶,把嗩吶劃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來到大城市的他,是否會動搖吹嗩吶的決心呢?為何叫“百鳥朝鳳”?起初,我也有這樣的疑問。原來,在辦喪事時,平庸的人只能吹兩臺,中等的人吹四臺,上等的人可以吹六臺。而只有最德高望重,品行好的人,才配吹“百鳥朝鳳”。最令人感動的是在結尾,焦師傅去世了,他生前,曾要求天鳴在死后給他吹四臺。而真正在焦師傅分墳前,他吹起了“百鳥朝鳳”。恍然中,焦師傅仿佛在黃昏里漸漸行遠。而我,似乎聽到了嗩吶所召集來到千千萬萬只鳥兒,撲打著翅膀,圍繞著焦師傅,伴著清脆的鳥鳴,在黃昏里,漸漸行遠。
看完影片,我早已泣不成聲。看似它講述的是一個有關嗩吶的故事,實際上,是反應如何才能保護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洋流潮”所占據的今天,是否會有人愿意靜下心來,聽聽中國的特色音樂?希望在將來,“百鳥朝鳳”不只是,一個傳說......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6
見過人生如戲,以為閱過滄桑,卻總有不經意間的感動在某個瞬間。
電影如潮中,本來沒有注意《百鳥朝鳳》,只為方勵那一跪,知道的,重點關注了;不知道的,趕緊去看簡介。業內的,一個情分;檻外的,一份唏噓。
是的,一個不悲哀卻無法歡笑的故事,一位極有建樹的第五代導演鼻祖的遺作,拍此片的時候,他也許并沒有預知,自己也如同焦三爺,時日無多,會鳳來泣血。而我的感動,卻是不知名的,甚至自己很驚詫,有多久沒有感動到落淚?為天鳴第一次吸上來的手心兒里的那捧河水;為天鳴去而復返時師傅留在桌子上等待他的嗩吶;為天鳴接過的祖師爺的那一尊三百年傳承的寶貝;為一個半途而廢的嗩吶手捍衛兒時的未竟事業大打出手;為混戰中被踐踏碾壓的老一代藝人視若珍寶的斷管殘花;為師兄弟同仇敵愾的累累傷痕;更為老班主畢生絕唱“百鳥朝鳳”時從喇叭口傾瀉的拳拳熱血,昭示著恪守忠誠,承載民間絕學的一代藝人,殫精竭慮,油盡燈枯!血花絢爛,血色斑斕。這些并不風姿矍鑠的鏡頭竟然讓我和游天明一樣淚眼婆娑。我只能解釋為,這些“傻傻”的淚,觸動了我們天性的純良,和不曾失去,卻一直被壓在心底的精神世界。原來焦家班班主選徒弟時就心明眼亮:只源自天鳴扶起爹爹,撫摸爹爹額頭的傷口時,那一顆晶瑩珍貴的淚滴。
影片沒有宏大的氣勢,包括傳說中《百鳥朝鳳》的曲子也沒有美如天籟,繞梁三日,更沒有真的引來百鳥,也沒有鳳凰的存在,那只是一個行業的至高點,如同圍棋的最高段位,習得此曲,即是下一任班主的象征。電影表現手法很嫻熟的吳天明特色,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有所暗喻:游天鳴,由天命,聽天由命,難不成天明導演預見了自己的無力回天,亦或預見了快餐時代這部戲的厚重與殘缺?反正《百鳥朝鳳》的情節很現實,結局更現實。專業的影評留給諸多名家,我暫取一瓢飲,除了感動和遺憾,還有愛與哀愁。
我看到了焦師娘很愛很愛愛她的丈夫,以及她丈夫的事業。她沒這樣說,她只做了自己分內之事:鋤地,做飯,安慰小徒弟,照顧小徒弟。但是她風吹日曬的臉,會在丈夫吹起嗩吶時,滿面榮光。哪怕是丈夫醉酒時頑童一樣的表演,她仿佛心領神會,帶著崇敬,認可,愛戀,寵溺。而天鳴愛情的空白,不得不說,也許,他缺少一位志同道合的伴侶。因為他把嗩吶愛在骨頭縫里了,也要有一個接納這份執著的姑娘才好。
天鳴在師傅暮年做了接班人,卻在他手藝如日中天時,遭遇民間絕學的沒落,就像西安街頭,嗩吶人在沿街乞討;就像文化局的正傅局長確立了嗩吶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仍然沒能感召回八臺嗩吶;就像盡管稱之為遺產,卻不能兌換成金錢賺的金玉滿盆,甚至沒有改變游家班班主放了妹妹自由,沒有了換親的資本便要打光棍,而他的師兄弟們風餐露宿,拼卻一根手指也不足以養家糊口;就像片尾焦師傅的墓前,天鳴一腔悲憤,雙淚橫流,無語對蒼天,只能鼓足勇氣為師傅吹一曲杜宇聲聲,師傅卻用一個轉身告訴他,不如歸去,如何來兮?
萬卷歸宗,百鳥朝鳳,可惜,天明時節,鳳隱山林。不知天明導演可曾瞑目,天堂途中,可曾聽到影院增排的消息,可曾看到他的同行們為他奔走跪求。愿愛與憂愁不再,天明與天鳴開懷。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7
《百鳥朝鳳》是流傳于魯、豫、皖等地的優秀民間嗩吶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鳥鳴之聲,所以得名。
電影《百鳥朝鳳》,講的是一個逝去的故事,而終于公映的那天,來自一位逝去的導演。
中國第四代導演吳天明生前最后一部電影,既是對這一中國民俗唱哀的挽歌,又是在自己生命歷程的終點處畫下的一個句號。
電影中的嗩吶,以“班”的形式游動著演奏,誰家有紅白之事,嗩吶班子便替他們吹奏一場,紅事不多,白事為主。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貴,吹奏的陣勢就越是高級,二臺,四臺,八臺,所謂《百鳥朝鳳》,便是為最為尊貴的死者準備的曲目。排擠過他人的,即便是任職四十年的村長,也擔不起這首曲子;為民獻身的,哪怕是扛著病重的身軀,也要為他奏完此曲。
老一輩質樸而又純粹的價值觀念,就這樣融入了嗩吶這一民俗音樂之中。
因為提攜過張藝謀、陳凱歌、黃建新等第五代導演,吳天明在圈內還享有“中國隊長”的稱謂。當“中國隊長”遭遇同日上映的好萊塢大片《美國隊長3》,《百鳥朝鳳》全國排片率僅略高于1%,三天票房才150萬元。然而豆瓣評分從映前的7.9分一路升至8.4分,目前仍保持上漲趨勢。同時,貓眼電影評分9.5,格瓦拉電影評分9.1,在目前所有上映電影中均排名第一。與此同時,許多影評人、電影類公眾號紛紛自發撰文為影片宣傳推廣。
事實上,《百鳥朝鳳》在國內公映之前,已經參展過許多國際電影節,并獲第29屆中國電影金雞獎“評委會大獎”、法國tours電影節“觀眾最喜愛影片獎”、第13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第20屆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組委會大獎、首屆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等多個獎項,在釜山國際電影節、香港國際電影節、東京電影節中成為官方展映影片,所到之處,皆獲極高評價。
所以文藝片畢竟不是商業電影,沒有必要用票房來證明片子的價值和意義。讓觀眾認識、了解、熟悉,并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吧!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8
劇末,天鳴的嗩吶聲中,焦三爺轉過身子,緩緩離去……
是贊許?是滿意?是欣慰?是惆悵?是無奈?
無從得知。
無論如何,總歸是要走的。
應該也罷,不應該也罷;決絕也罷,留念也罷。
對于天鳴來說,失去的不僅僅是師父,還有一干師兄弟:斷指的斷指,咳嗽的咳嗽,打工的打工……而他,在成全了妹妹和師弟的兩情相悅之后,年近三十仍然未娶,如何傳承香火?如何養家糊口?
不能傳承的,不僅僅是香火,還有技藝。當初,他也罷,藍玉也罷,是擠著去磕頭拜師的,如今呢?電影沒有說。或許說了的,繁華城市的街頭,嗩吶藝人面前叮當一響的硬幣聲直刺人心。
或許,還是有希望的:文化局的傅正局長親自上門要求錄制嗩吶演奏。有希望嗎?我想到了《二泉映月》。
很悲觀,是吧?這也是買票前俊大哥建議我不看的原因之一:“《百鳥朝鳳》原本是支歡快的曲子,而這部電影太悲涼了,讓人看不到希望。”
的確,很早就想看了,一直沒有時間。昨天下決心看,開始買票出了問題,但是,即便是在開映前不久,偌大的電影院里也就坐著不到兩位數的人。比之同時上映的《美國隊長》《憤怒的小鳥》等商業片,的確太寒磣。我要檢討,我先看的《美國隊長》,其間睡了一段時間。
悲涼是肯定的,散場后,站在空蕩蕩的放映廳內,久久不能回神。爾后隨手翻到了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一天18次點擊。想到了之前友人的追問:“你的公眾號是給誰看的?孩子,家長,老師?”我一時語塞,好像都是,想了想說:“家長。”她笑:“還不如掙稿費。”是呀,想當初每年萬元稿費時,從不覺得文字的艱難。如今每天艱難地公眾號之后,看閱讀量,除了悲涼,還是悲涼。想到這個問題之后,又點開了幾個覺得品質挺高的教育公眾號,如新教育網師等,也就幾十的閱讀量。問對教育,情何以堪?
又想起了那句話:這個世界會好嗎?
因為,失去的,不僅僅是嗩吶。
查姓村長去世,兒孫有錢,而求不得一曲《百鳥朝鳳》,雖然他們家不差錢,可是,焦三爺說:“這不是錢的問題。”想起了一段網絡追問,100?1000?10000?100000?1000000?10000000呢?你能堅守到幾個零?倘若能堅守的,大概也要被扣個“食古不化”“不能與時俱進”的帽子罷?亦或是神經病?!在“利”面前,還有多少人能堅守底線?比如,還有多少老師在為了孩子、為了夢想做教育?前兩天與友人閑聊說到:“絕大多數老師剛從校門出來時,是想著做一個神圣的人民教師的,但是,最終大多選擇了屈從,爾后就變成了順從,最終成了教育無人性化的幫兇。為甚?模式很簡單,教師中,一部分所謂頭腦靈活的,當上了領導,然后理所當然地評上了什么特級等等,然后這部分人回頭再來領導老師,還有什么正事能干出來?”最近的例子,請看某教育廳的發言人。
與此同時,失去的還有信仰、誠信……
商品大潮之后,似乎,除了錢,什么都不要了。
可是,只有錢,還能做什么呢?
如此,打住。
再聽一曲《百鳥朝鳳》,想想。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9
整個電影要表達什么呢?嗩吶作為一門手藝,曾經很受重視。吹嗩吶的師傅就講究傳承,選人就很嚴格,練功不得馬虎。一旦學成,可以一招鮮吃遍天,經濟上可以養家糊口,社會上也有地位(迎接嗩吶班子要行接師禮)。
但是,隨著對外開放,洋樂器的競爭,社會需求逐漸減少,嗩吶班子收入微薄,已經不足糊口,這門手藝就日漸衰落,從事者也日漸凋零。
整個電影,主要講的就是這些。
再看它所弘揚的精神。
其一是作為百鳥朝鳳這支曲子,輕易不吹,只有那些德高望重的人才配享受。逝者如果為人不善,給多少錢也不吹。嗩吶一藝雖小,也可寓褒寓貶,有一個社會評價的功能,發揮著揚善抑惡的功效。
其二,是那個時代的師徒關系。徒弟要尊師,要勤勉,要知恩圖報。師傅教了你手藝,掙了錢要感謝師傅。就像游天鳴和藍玉一樣,要趕緊幫師父割麥。而師傅對于徒弟,除了精挑細選,嚴格要求,還有愛護、體恤。電影中師父師母在雷雨天給送傘送衣服,接徒弟,都是這層意思。
似乎僅此而已。
它是否還缺些什么呢?比如對于人性的挖掘,或者是借助于鏡頭的表達,總感覺意思還有些淺。在缺少娛樂的過往,嗩吶已足以承擔點綴場面的重任,時過境遷,從內容到技巧都故步自封,它除了衰落還能怎樣?
當然,這樣的電影容易過審,因為它單純。說到底,電影藝術也是一種言論,還是一種寓褒寓貶。
近期有被罵交警貼罰單而被拘留的,也有因為辱罵災區人民被判徒刑的,還有因為妄議“四大發明”受到嚴懲的。言論環境如此,真讓人不寒而栗。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0
假期我讀繪本故事——《百鳥朝鳳》這本書。這個故事講了鳳凰鳥原是一種羽毛不漂亮,個子小平凡的小鳥,它從早忙利忙著收集糧食,其他鳥兒只顧玩耍,討論誰的羽毛漂亮,還不聽小鳥勸告去收集糧食。有一天,森林著火了,小鳥奮不顧身撲火燒焦了羽毛,鳥兒們為了感謝它,獻上了自己的羽毛,就這樣它變成了漂亮的鳳凰,冬天到了,平時貪玩的鳥兒沒準備食物它還把食物分給眾鳥,帶鳥兒們學會了勤勞。鳥為感謝鳳凰紛紛在南羽毛這天朝稀鳳凰,這就是百鳥朝鳳的故事。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人活著是為了自己而活,有些人是為了別人的幸福。為了自己的人也過的好,為了別人的人能得到別人的尊重、愛戴和感激。只為自己的人不會有人喜歡它,記住它。幫助別人,其中所得到幸福的東西是換不來的。
樂于助人不僅僅讓自己快樂,同時也是中華傳統美德,是我們小學生應該做的,因為我們是少先隊員,是社會主義接班人。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1
以往在電視上看音樂節目時,見到民樂演出,大都抱著一種不屑一顧的心態。在我看來,民樂多半是那無止盡的喧鬧抑或是沉悶單調的空乏。但在看完《百鳥朝鳳》這部影片后,我對民樂的態度不似從前。
游天鳴十三歲那年,父親帶他去水莊無雙鎮上找有名的嗩吶師傅,請師傅收天鳴為徒,師傅最終答應了。在其后漫長的十載光陰里,天鳴隨師父認真學習嗩吶技藝,成為師傅認定的繼承人,學到了那極其榮耀的“百鳥朝鳳”,懵懵懂懂地擔任起了游家班的當家。然而歲月蹉跎,時代已變,吹嗩吶這項本領不再風光,游家班解散,師傅病逝,只剩天鳴一人盡余生將嗩吶技藝傳承發揚。
影片中,天鳴見識的第一次出活是在金莊葬禮上。金莊村長離世,兒子懇請師傅吹一首“百鳥朝鳳”,錢不成問題。師傅卻笑著搖搖頭,不過多言語。專用于白事上的“百鳥朝鳳”,排面大,氣勢足,受用的人必是口碑極好,非常人能享有,師傅不認為金莊村長有這個資格。
天鳴第一次出活是在朋友的婚禮上。已不再是小男孩的天鳴依舊保持著孩提時的淳樸善良,將自己所掙得的錢大多分給了一同出活的伙計,用剩下的錢為師傅買了煙葉,給師娘帶了布匹,領著點心去拜訪師傅。師傅很高興,拉著天鳴暢飲珍藏了二十年的佳釀。天鳴未醉,師傅卻是醉醺醺的,將一箱師傳的嗩吶盡數交給天鳴,自己又拿起一只嗩吶吹起來。他微瞇著眼,搖著身子,陶醉在這跟了一輩子的嗩吶聲里,好似回到從前風光無限的、吹嗩吶的日子,面頰紅紅的,皺紋舒展,眉目間流露歡欣,頭上的白發清晰可見,悠長激越的嗩吶聲充斥在整間屋子里。突然,師傅一個趔趄跪倒在地,天鳴正欲上前攙扶,師傅卻借著酒勁扳開他的手,道:“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是吹給自己聽的。”說完便呼呼大睡,昏黃的燈光下,師傅咧著嘴憨憨地笑。
時間不舍晝夜地向前奔去,游家班還是不如新來的洋樂隊受歡迎。又一次出活,洋樂隊一到,眾鄉鄰的目光頓時集中在他們身上,游家班也不服氣,與洋樂隊似打擂臺一般比了起來,縱使他們面前無一人駐足觀賞。比到后來,幾個年輕人走上前來,沖游家班說愿意出雙倍的錢讓他們別再吹了,天明定是不同意,幾人間的推推搡搡轉變成了兩伙人之間的混戰。師傅坐在后頭目睹一切,卻見他慢慢走過去,驀地彎下身子拾起那被踩得變形的嗩吶,眉毛擰在一起,不解與憂愁浮現在蒼老的面龐上,師傅的時代早已匆匆落幕。
在那之后,游家班幾個師兄弟相繼離開,雖不直說,但大家都明白當今想靠吹嗩吶謀生是近乎不可能的。不久,竇村長駕鶴西去,想請師傅他們吹嗩吶,卻是湊不齊人。師傅怒火中燒,帶著天明一塊去找人,正好撞見二師兄收拾好了行李準備外出打工。二師兄先是一怔,神色再由愧疚轉向頹然,頹然轉向麻木,他還有家,他也要吃飯啊。師傅恨鐵不成鋼地瞪著二師兄,猛然奪過師兄手中的行李,將里面的衣服一件一件甩在地上,像是泄憤,又像是在尋找師兄行李中是否有嗩吶,尋找嗩吶在二師兄心中是否有一席之地。二師兄緊緊抿著嘴唇,跪著撿起衣服,又跪在師傅面前,心甘情愿地挨了師傅一腳。
后來,八臺勉強湊齊,就連天鳴父親也參與了進來。在竇村長的喪禮上,眾鄉鄰身著喪服,跪坐在地,只聽師傅高聲道:“竇村長殺過鬼子,剿過土匪,帶火莊人修水庫,讓石頭壓斷四根肋骨。這樣的人,受得起百鳥朝鳳。”這首曲子,是師傅領的頭,師傅本想讓天鳴來吹,天鳴卻發著燒。師傅正襟危坐在木椅上,用蒼老的嗓音喊道:“百鳥朝鳳,敬送亡人!”說罷便舉起嗩吶開始吹奏,嗩吶聲同師傅一般蒼老悲涼,古樸而有力,眾人注視下,場面肅穆而哀傷。天鳴望向師傅,卻驚恐地發現師傅的血順著嗩吶滴落在地上,師傅一口血猛地噴出來,仍是不準備停下,轉過頭去沖天鳴無比嚴厲道:“接著吹!”演奏的伙計都站起身來,師傅坐在中央賣力地打著大鼓,半晌,抬頭去望身旁流淚吹著嗩吶的天鳴,嗩吶聲蕩氣回腸,師傅露出了欣慰的笑。
去了醫院,天鳴這才知道師傅已是肺癌晚期,時日已不多。師傅讓天鳴賣了自家的牛,為的是讓天鳴去置辦一套新家伙,他靠在被褥上,面龐再無當年醉酒時的紅潤,似那燃盡的木柴:“你該把游家班再撐起來,無雙鎮不能沒有嗩吶!”但這一腔熱忱尚未能使師傅的夙愿實現。天鳴去省城著原來的伙伴,他們卻再也沒了演奏的能力:二師兄在工地上干活斷了一根手指,三師兄在石棉瓦場干了半年,咳得厲害。城市里,吹嗩吶的老人坐在屋檐下乞討……伙伴們都勸他留下來:“留在城里打工總比在農村吹嗩吶要強。”樸實的天鳴只是說:“我跟師傅發過誓的。”城市里的喧鬧繁華與他無關,他的.心里裝著一片凈土,一片只有嗩吶的凈土。
青山黃土間,師傅的墓在一座小山丘上。天鳴穿著參加紅事時穿的衣裳,手中的嗩吶系著紅布,或許是在為自己守住了自己的誓言而向師傅證明,想要回到自己第一次出活后與師傅一同慶祝的時光。他直起身子,眼角被淚水潤濕,在師傅的墓前再次吹起這蕩氣回腸的百鳥朝鳳。這樣的人,受得住百鳥朝鳳。恍惚間,他看到少時在師傅家院子里師傅俯身教自己吹嗩吶的模樣。回過神來,淚光迷了眼,他看到師傅坐在木椅上,深深地望著他,聽著曲子咧嘴一笑,便向看不清楚的遠方走去。那一笑,同當年師傅喝醉酒的笑不一樣。淚水滑落,師傅的時代、嗩吶的時代,天鳴無法守住。
師傅一生里,不為富貴的金莊村長奏百鳥朝鳳,卻自發為火莊竇村長奏上一曲百鳥朝鳳,對人品的要求也體現出他對嗩吶文化的敬重。這也是師傅當初選天鳴為繼承人的原因,天鳴多的是沉穩踏實,堅定執著,樸實善良。拒絕金莊村長是師傅作為嗩吶匠人對嗩吶藝術的追求,也是他堅守的匠人精神與風范。他與天鳴將嗩吶揉進血肉,融入生命。
有關傳統文化的發揚的傳承與發揚,不僅僅是師傅和天鳴在傾力奉獻,還是無數懷揣著赤子之心的匠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追求。時代的滾滾洪流中,社會發展不斷向前,傳統文化多數抵不過時代更迭下洶涌的浪潮,終是迎來殘破甚至消亡的命運。吹嗩吶、打太極、唱戲、捏泥人……這些我們看起來陳舊過時、不夠有格調的事情,有的人堅守了一輩子,在傳統文化日益式微的時代,他們“守的是信仰,熬的是命”,或許孑然一身,仍存傲骨,不受功名利祿污濁,悄然駐守著一盞盞屬于傳統文化的長明燈。無數竭盡畢生心血的匠人在新舊文化碰撞的今日奮力在時代的波濤中激起傳統文化的浪花,他們值得我們的敬重。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2
整部影片以主人公的回憶視角,展現了主人公童年時期跟著師父學嗩吶,期間經歷了社會的巨大變化,人們開始推崇西方文化,嗩吶被人們忽視與遺忘,大部分人都放棄了嗩吶,只有他與師父依然堅守傳統文化的故事。
百鳥朝鳳,此曲一出,百鳥稱王,此曲的有深刻的淵源,只有像鳳凰一樣奉獻的人才有資格享有此曲。影片中把三個人與百鳥朝鳳聯系在一起,查老爺子,師父與竇村長。三人中有人配得上,有人配不上,配的上的人不允許給自己吹,配不上的人卻求別人吹,彼此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師父在別人加錢的情況下也拒絕給查老爺子吹奏百鳥朝鳳,因為在師父的心里,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配得上這曲子,而師父臨死時卻不允許徒弟給自己吹百鳥朝鳳。作為影片的主人公,師父表面上嚴肅無情但內心善良堅忍,他把生命獻給嗩吶,他的形象在銀幕上展現得如此真實感人,另觀眾難以忘懷。
影片中的人物都有鮮明的性格特征,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共同推動了情節的發展。天鳴與藍玉的對比,一個天賦不足,卻視嗩吶超過自己的生命,另一個天賦異稟,卻不珍視嗩吶。與其余師兄弟比較,他們都放棄了,天鳴仍然在堅持,世人都在變,他們師徒卻不曾改變。鮮明的對比,更突出人性的偉大。正印證了師父的那句話:吹嗩吶不在于吹得有多好,而在于是否把嗩吶吹到骨子里,最重要的是那顆對嗩吶虔誠的心。直擊主題,發人深省。父親始終作為一個旁觀者,自己年輕時不能吹嗩吶,就將希望托付給天鳴,兒子被選為接班人,自己比誰也高興,跑遍了整個村子傳遞消息,當嗩吶衰落時,自己也曾經嫌棄過嗩吶,可最終選擇了堅持把文化傳承下去。柳三作為一個喜劇類型人物,給影片沉重的情感氛圍上增添了詼諧成分,雖然是一個配角,性格單一卻典型,輕描淡寫卻不流于呆板,使人耳目一新。作為雙方爭執的導火線,引燃了雙方的爭斗,促進了影片的高潮的產生,襯托了主角的特征,暗示了當代人在面對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的態度,他是當代社會人的一個縮影。
此外,該影片的攝像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優美如詩的畫面,蘆葦叢與大河相依,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們,使每一幀鏡頭都充滿詩意。在師徒三人于蘆葦地與鳥兒互相應和的一場戲中,長鏡頭的使用,配合追隨人物運動的跟鏡頭和主觀視點鏡頭,使觀眾跟隨人物穿梭在蘆葦叢中,加強了畫面的立體感與縱深感,更好地展現了空間環境,畫外音配合畫內音,一唱一和,互相映襯,由此使觀眾對畫外空間產生無限遐想,將蘆葦叢美好的景象與人物的淳樸自然顯露無遺,觀眾如同進入了故事中的世界,同入此鏡,同生此感,領會到那種質樸純粹的情感。影片在展現廣闊的蘆葦地時多采用遠景,展現人物活動時以蘆葦作為畫框,使人物如同活在畫里,體現出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特點,表現出人物內心世界的美好和對傳統文化的永不放棄。在表現吹嗩吶的藝人獨自在古城樓下吹奏的場景時,運用遠景體現出縱深空間,使道路通向無盡的一端,人物只占畫面一小部分,表現出藝人的渺小,暗含了社會對嗩吶的忽視與遺忘,這時行人入畫,扔下硬幣,漸行漸遠,只留下藝人一個,背景音樂是凄涼的嗩吶聲,言有盡而意無窮,使觀眾久久沉思。在師父與天鳴喝酒的一場戲中,攝像師手持攝像機,隨著嗩吶的節奏晃動鏡頭,并采用旋轉鏡頭以師父為中心,使師娘與天鳴的特寫分別入畫,烘托歡樂的氛圍,表現師父喝醉酒后似孩童班的天真爛漫與對嗩吶赤誠的心。這時音樂由歡快突然轉到悲傷,師父倒下,跟天鳴說“嗩吶不是吹給別人聽的,而是吹給自己聽的”,直點影片主題。情感的前后對比,以喜襯悲悲更悲,表現人物心境,也與社會遺忘嗩吶、文化從此斷了根互相映襯。師父把嗩吶傳給了自己的徒弟,一代又一代,眼看快要走到盡頭了,內心無限凄涼。
天鳴不告而別的一場戲中,天鳴與師父師娘三人在畫中,背景是生機勃勃的綠色田野,天鳴遠遠望了他們一眼,然后轉身出畫,緊接著是山野的遠景,畫中是奔跑的天鳴,一動一靜,配合優美的音樂,過渡自然而富有美感。在影片結尾天鳴站在師父墓前吹嗩吶時,當鏡頭轉到師父時,畫面從虛變實,從近景推到特寫,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人物內心活動,這時師父起身,轉身走向遠方,漸行漸遠,畫面右上方是飄蕩的紙錢,師父的背影越來越小,直到音樂停止,影片結束。
該影片很好地運用了嗩吶與其它樂器共同作為背景音樂,表現出時代感與民族特色。例如二徒割麥的場景,配合富有節奏感的嗩吶聲,增添了活潑的氣氛,音樂節奏與割麥節奏互相映襯,天鳴穩重不亂,藍玉魯莽心急,二人性格形成鮮明對比,為后來的劇情發展埋下了伏筆,成為師父選擇天鳴的原因。在婚宴那場戲中,西洋樂器與嗩吶交雜,極不和諧的音樂突出諷刺的意味,進行曲與南山松,一個中國文化,一個西方文化,雙方在廝打時以進行曲作為背景音樂,配合以快節奏的鏡頭切換,既迎合了影片中情緒的浮動與動作變化的節奏,又使原本血腥的打斗變得富有趣味,增強了戲劇效果與感染力。
該影片剪接自然,不僅從技術上實現了轉場,而且在藝術上利用了攝像、音樂與旁白等其它技巧實現了完美的剪接。例如在影片結尾處,從嗩吶藝人轉到師父的墓碑,先由天鳴的臉部特寫化到山野遠景,畫面再化到墓碑,剪接跨度小,使影片節奏更加柔和,符合此時的情感節奏。音樂實現了聲畫組接,由藝人的鏡頭轉到天鳴的鏡頭,從而產生整體感,實現了背景音樂的流暢不中斷,使轉場更加自然。影片后部分的轉場多采用黃昏時叢山的剪影,夕陽西下也預示著師父即將離世,凄涼的氛圍烘托出悲傷的情感,為后續情節的發展做了鋪墊。
影片中多次運用旁白式蒙太奇,一是交代劇情,使敘事節奏緊湊;二是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幫助觀眾了解人物的思想,補充缺乏的信息,吸引觀眾的視線;三是作為一個時空轉換手段,使影片在時空上可大幅度跳躍而不失自然流暢。此外,影片運用全知視點的敘事方式來設計整個故事,能讓觀眾與人物建立起復雜而微妙的關系,使觀眾產生更多的情感體驗,從而移情于主人公。人物站在現在回望過去,表現出時代的變遷,具有歷史悠遠的意味,即使是現在,主人公依然堅持著將嗩吶傳下去,將師父的遺愿堅持下去。
這是全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師父的生命已經快要走到盡頭,他用自己的生命堅守著百鳥朝鳳,自己吹不動了,讓徒弟繼續吹完,而他在一旁敲著鼓,無論如何,他也要為這首曲子出一份力,看著天鳴努力地吹著百鳥朝鳳,他笑了,他靜靜地看著徒弟,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
文化需要我們的共同努力去傳承下去,我們接過上一輩的文化,承載著他們的囑托與希望,就應該用赤誠的心把它傳遞下去。生命雖逝,時代已變,可文化卻是無窮無盡的,我們對文化的虔誠也是永無止境的。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3
看了電影《百鳥朝鳳》觀后感就是:沉重、壓抑、無奈。
電影最后,游天鳴一個人站在焦三爺墳頭吹奏《百鳥朝鳳》的情節,我實在是沒忍住,哭了。影片結束后,發現居然有四分之三的人沒有立即起身離場,我仔細觀察了一下來看這部電影的觀眾,年齡多是80后、90初的觀眾,女性觀眾占60%,男性觀眾占40%,一半以上的女性觀眾都還沉浸在電影情緒中沒回過神,抹著眼淚,一半的男性面露沉重,看著抹著眼淚的女生。個人認為能生出這樣的情緒來的大多都是有過類似親身體驗和感觸的人。
我生長在四川農村,白事在中國農村是一件特別濃重的事,在我們老家也一樣,哪家有喪事就會請到“道士”到家里做“度亡道場”。四川那種民間“道士”并不是真正的道士,(對于他們來說這只是一門手藝)是一種佛、道、巫(地方民間信仰崇拜)融合的產物。這些“道士”確切來說是術士,正真的僧、道(出家)他們是要遵守清規戒律的,并且長住寺廟、道觀中…這些術士在民間多是家族、師徒相傳、無任何清規戒律…佛道的金典多數人是一無所知。他們主要的工作內容就是念經超度,同時兼樂手,受到川劇的影響,伴奏樂器也都是川劇里常用的幾種樂器:小鼓、堂鼓、大鑼、大鈸、小鑼,嗩吶。其中打鼓的是指揮,其他人演奏完全看他的手勢。道場,是四川人對死者奠祭規格的量度。《百鳥朝鳳》里講的陜西一帶喪事操辦分為4臺、八臺和最高級別《百鳥朝鳳》,和電影里一樣,我們老家道場也分類,分類標準主要是看價錢,由價錢來制定相應的“套餐”。一般百姓,做一天道場算是盡了孝子的心;有錢人家老人歸天,做三日、五日、七日的道場是常有的。
除了請道士到家來做道場,喪事中還有一個儀式感特別強的環節,就是“抬棺”,農村流行土葬,我們川渝一帶丘陵土坡,道路難行,由八個壯漢將棺材架起來,必須通過喊號子來統一節奏,喪葬號子節奏緩慢、旋律悲傷,八個人前后呼應,聲音卻能響徹山谷。讓所有送葬的人們無一不為之動容的。
還有一種號子,僅存在我的兒時記憶當中,十歲以后就再也沒聽到過了。離我家不遠的山頭上有個石場,平常在院子里玩耍都能聽到石場里傳出的號子聲,按照我們川渝一帶號子的分類,這個應該是石工號子。石工號子鏗鏘有力,節奏輕快,旋律簡單,瑯瑯上口!
以上三種文化,如今在我們老家呈現三種不同的狀態。
“道士”這個職業得到的很好的傳承和發展,我的爺爺奶奶外婆都在大前年前年去年相繼離世,我親自參與了三次喪事。大前年爺爺的道場和去年外婆的道場上就有了很大的發展。加入了很多新鮮的項目,還引進了一些先進設備。我在他們空閑的時候做了一些了解,他們多是家族繼承、師徒相傳。首先是傳承:第一:經文;他們要熟背喪葬里會用到的所有經文,我也大致翻看了一下,大約五經書,每本約150頁左右,要求吐字清晰,語速要快。第二、樂器;小鼓、堂鼓、大鑼、大鈸、小鑼,嗩吶這幾種常用的樂器必須熟練,二胡、笛、簫、笙等也必須會吹彈那幾首喪葬上常用到的曲子。第三、毛筆字;幫喪家抄寫經文,一手好字代表了他們“道士”的職業基本素養,我親眼看到一位“道士”隨身攜帶《王羲之蘭亭序毛筆字帖》,空余的時候便拿出來逐字逐筆的研究著,十分刻苦,而他的學歷僅僅只是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第四:寫祭文;“道士”根據喪家家屬提供亡人的生辰八字,一生經歷,寫一篇感天動地的祭文,要求極高,我覺得我們如今的高考高分作文也未見得比他們寫的出彩。由于他們這個行業是沒有固定團隊的,所以以上四點要求非常嚴格,你必須全部掌握甚至精通,過程和《百鳥朝鳳》里一樣,基礎功的學習是嚴苛而枯燥乏味的,當你學成之后,你的師傅覺得你可以出師另立門戶的時候,也會搞個儀式,師傅會請到當地所有的道士以及德高望重的老人來進行考核,眾人來評定你是否夠格出師。其次是發展,他們會到各地進行學習觀摩,還有四川一帶的喪葬從業者每年都會約定俗成的相聚青城山,進行行業探討,互相學習進步。所以“道士”這個職業在我們老家發展的很好,個個收入不菲,這兩年不斷看到有年輕面孔出現在這個行業當中,總歸讓人看起來是有希望的。
“抬棺”不容樂觀,抬棺材的人我們稱之為“抬棺匠”,他們不像“道士”一樣是職業的,“抬棺匠”一般都是鄉鄰來進行幫忙的。如今年輕人基本都外出打工了,農村只留下老人和小孩,已經沒有了勞動力,大前年我爺爺下葬的時候,只請到六位會喊號子的“抬棺匠”,平均年齡應該有五六十歲了吧,抬棺必須是8個人以上,還差兩個怎么辦,四處找人,好不容易找到兩個看起來比較壯實大爺,還不會喊號子,現教現學!去年外婆下葬的時候,由于外婆住在鎮上,墳修在二十里外的村子里,道路遙遠,8個“抬棺匠”肯定是抬不到的,所以就想著找兩撥人換著來抬,這就需要16個“抬棺匠”,想法自然是好的,可是想想爺爺下葬湊齊8個人都那么難,何況16個人的隊伍,因為這個事兒家里還鬧出了些許的不愉快,甚至商量著要去另一個縣城請一撥“抬棺匠”來幫忙。“抬棺匠”他是義務的,農村人向來都愛相互幫忙,為自己今后謀善謀德。但是這“抬棺匠”沒有收益便沒人繼承。那抬棺的大梁都已被老人們拱了起來,那悲涼的“抬棺號子”更是無人傳唱。
“石工號子”已經絕唱!我家附近的石場早已樹木繁盛,沒人在開采石頭,即便需要開采石頭,也無“石工號子”的用武之地!
“抬棺號子”和“石工號子”應該算是我最早接觸的音樂方式。而如今我只能模糊的記得旋律,那個旋律在我聽來是動人的,想要再次聽到卻是太難!在我學習音樂之后就不曾停止想要將他們記錄保存下來,但是這卻也不是一樣容易的事情,心不甘情不愿卻也無可奈何!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4
在機場大廳中,有一支洋樂隊正在演奏清幽的《月光曲》。眾人慢慢地圍過去,都想在清靜的樂曲里度過等飛機的時間,就在這時一聲高昂的聲音響起……
眾人扭頭一看,一個穿著古裝的中國人著手捏提一支嗩吶,從大廳的樓梯上慢慢走下來。洋樂隊一見,稍停滯了一下,奇怪地看著這個中國人。
只聽,清晨的薄霧里有一只斑鳩在響亮地鳴叫,等待自己的心上人。慢慢地,又像有意無意似的,叫醒了許多鳥:白鵲,布谷,麻雀她們鳴叫著,婉轉的聲音響徹云霄。
眾人一聽,全部都停住了,都望著這個中國人。洋樂隊也沉浸在這片蒙蒙的清晨中。
突然,那嗩吶聲音高昂起來,似乎城中有一群抬著轎子的人一邊扭著秧歌,一邊有節奏地顫著花轎。又有一群十六七歲的姑娘正在城中跳著歡快的舞蹈。鳥兒在她們中間自由地穿梭。
眾人聽到這,身子不由自主地放松下來了,臉上笑臉逐漸綻開,身體開始隨著音樂律動起來。“噔!”一聲高音又讓人們警惕起來,笑臉消失了。
一只斑鳩又開始唱歌了。這時,飛來了一只漂亮的斑鳩。他們互相和著,兜著圈飛上了形容,聲音越來越細,這樣一來一去,又叫醒了許多鳥兒,他們順著兩只斑鳩的方向飛去,他們一只接一只叫著,聲音一下比一下高,一下比一下更急促。他們好似幾個聲部的多重唱,讓你分不清是哪只鳥的聲音,春鳥鳴,啁啾千轉百回。
眾人一聽,又放松下來,每個人都閉目養神已經沉浸在了鳥的世界。
突然一聲,就像是誰安排好的似的,鳥兒都分散開來,一個一個地輪唱,又是一個高音,他們又聚在了一起擺成了多個圖案,這場景好像是呼喚哪只神獸那么神通廣大。
“噔!”地一聲顫音,周圍又沒了聲音,只聽一種神秘的聲音在響著,也就那么一會兒,鳥兒們又開始叫了起來,他們沿著一只大鳥留下的金線飛去。噢!那是鳳凰!她那龐大的身軀足以籠罩整片天空!只要她飛過的地方都是金黃的一片。鳳凰和鳥兒們一起飛上天空,在原野的天際消失,那聲響空曠,高遠又莊重。
“噔!”地又是一聲,音樂結束了。眾人猛然一驚,剛剛的悠然全部灰飛煙滅。完了!飛機要起飛了,他們亂作一團,慌忙向登機口飛去。
那一剎那,嘎然而止,可那鳥鳴卻繞梁三日而余音不絕。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5
陜西一個叫做無雙鎮的小村落里,吹嗩吶這個傳之久遠的民間藝術,不止于娛樂,更具意味的是它在辦喪事時是對遠行故去者的一種人生評價道德平庸者只吹兩臺,中等的吹四臺,上等者吹八臺,德高望重者才有資格吹百鳥朝鳳。百鳥朝鳳這支高難度的曲子,整個無雙鎮,只有四方聞名的焦家班班主焦三爺能吹奏。但是焦三爺老了,他急需培養接班人。徒弟游天鳴初進焦家班時年幼稚嫩,雖然心有不甘被父親拋棄在焦家班學藝,但仍有為爭家門榮光全力博取師父贊許的信心。而焦三爺看重游天鳴誠實、孝順、肯吃苦的德行,選他做接班人,并傳他百鳥朝鳳這個每代只傳一人的嗩吶曲。然而,隨著社會潮流變化,人們婚喪嫁娶不再請嗩吶班子,吹嗩吶這門技藝行將就木。焦三爺帶病吹一曲百鳥朝鳳,最終帶著遺憾過世。
不得不說導演吳天明作為中國第四代導演的領軍人物,看到了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風云變幻,極富文化傳承使命感,用無聲的鏡頭表達了最樸素的價值觀。焦三爺的一生是嗩吶這種民間藝術由盛到衰的縮影,人民們對嗩吶藝術的態度的變化更是整個社會對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的態度變化的一種縮影。
長久以來就有像吳天明導演這樣極富文化使命感的人,為保護中華傳統文化做出了種種努力。為了能夠讓《百鳥朝鳳》這部電影有更多的排片,制片人更是不惜當眾下跪。很慶幸現代中國還有這樣一批人為弘揚傳統文化做出了種種努力,但是讓我們應該看到的是隨著時代的變化發展,傳統文化也要有所發展,固守自封必然走向毀滅。我始終認為,許多中國傳統文化并沒有真正消失,只是大多數現代人無法真正理解,發生了斷層而已。傳統文化在時間的長河里逆流掙扎,最終能否實現突圍的關鍵就在于創新。有人曾說:沒落了的傳統技藝,不是僅憑幾個人的堅持就能堅持下去,緣起緣滅有定時,若是社會的潮流大勢已去,勉強堅持也是枉然的,而社會是現實的,愛情與面包自古不變的抉擇。我認為說的很對。
許多日漸式微的文化需要創新,值得慶幸的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文化傳承創新的行列中,但還遠遠不夠,《百鳥朝鳳》也許是一個很好的警告,讓我們思考,處于文化斷層一代的我們能夠做什么?
觀《百鳥朝鳳》有感 篇16
很久沒有去電影院看過電影了,更是第一次在電影院里看文藝片,在看之前,我雖然買過票了,但也總不想去看,我很害怕看到悲傷的部分,但我現在真的很慶幸,我去看了!
嗩吶從一開始人人都尊重的東西變成了,人人都看不上的東西,焦師傅是嗩吶的最后一代幸運兒,他是有眼光的,他挑選了天分一般但非常刻苦努力的游天明,因為他知道藍玉性子野,對嗩吶沒有從一而終的堅持,事實最后也證明了,師傅的選擇是正確的。
從開頭嗩吶匠們的演出遇到的盛況到最后只有天明一個人孤零零的為師傅吹《百鳥朝鳳》送行,反映出了傳統匠活的落寞,從演出的跪下來謝恩;到只給每位嗩吶匠一條煙一個紅包,而不再行接師禮;最后嗩吶班子都沒了。焦師傅在喝多后即興吹的嗩吶發出的感想,可以想象焦師傅對這樣的行為有多無奈,他一邊告訴天明“不要只盯著手里的票子,要盯著手中的嗩吶”到失望的表示“規矩沒了,規矩沒了”,在與人打完架后拾起損壞的嗩吶,心中的悲憤。
焦師傅在自己彌留之際還把自己的牛賣了,不是為了給自己治病,而是想再給天明置辦一套新裝備,其實他明白,現在的人已經不愛聽嗩吶了,置不置辦新裝備已經沒有用了,但他還是想為天明做些什么,為嗩吶再做些什么。
天明的師兄們都出去打工,不是因為他們不愛嗩吶了,而是因為他們需要養家糊口,焦師傅把他師兄的行李全扔了,他師兄只是看著焦師傅,連一句辯解的話都沒有,最后焦師傅親自上陣吹嗩吶,吹出了血,都還不停,最后他吐了一大口血,還不讓停,讓天明吹主調,他幫忙伴奏,因為嗩吶已經沒有人了,他必須自己挺起來。
德高望重的焦師傅,死后連四臺大戲都沒有,只有他最驕傲的徒弟天明獨自為他吹嗩吶送行,最后焦師傅放心的轉身離去,因為他相信天明會繼續吹嗩吶的,哪怕天明是最后一個嗩吶匠。
【觀《百鳥朝鳳》有感】相關文章:
觀《百鳥朝鳳》有感11-24
觀百鳥朝鳳有感作文07-20
觀百鳥朝鳳有感范文07-25
觀《百鳥朝鳳》有感11篇11-22
觀《百鳥朝鳳》有感(8篇)01-07
觀杏花有感03-02
觀《情書》有感03-02
觀《長征》有感03-03
觀《種豆》有感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