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通用15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感動中國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感動中國觀后感1
漆黑的夜晚,需要光去照亮;積雪,需要用陽光去融化;陌生人需要愛心去呵護。再者偉大而又璀璨的中國當中,涌現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頌的人物。他們默默無聞地為人民服務,不惜一切代價。甚至拋開了與父母團聚的日子讓大家佩服不已,非常感動。可以說這些人是俯首甘為孺子牛。頓時我腦海里浮現出了一個人就是謝曉君阿姨。
她在一個很貧窮的福利學校來教學生,不管路途多遙遠環境多惡劣,他們依然長途跋涉來到這里教書。在這海拔3800米的地區因不熟悉地區,才來幾個月的時候,3歲的女兒整晚咳嗽,謝曉君阿姨也因缺氧頭疼,無法入睡。盡管也會抱怨,但不服輸的性格讓她迎難而上,“既然來了,說什么也不能打退堂鼓。”這句話永遠在我的心中刻下了印,讓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就是從哪里跌到就從哪里站起來。
我們支持你謝曉君阿姨,你永遠是高原的并蒂雪蓮......
看了《感動中國20xx頒獎晚會》之后,令我印象最深的,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胡忠,謝曉君夫婦。胡忠老師,是在西康福利學校當老師的,他收了一百多名孤兒,免費教書,這種精神真讓人感動,他對孩子們都是很負責任的,而那些學生也很聽話。都把他當成爸爸了。謝曉君老師是在木雅祖慶學校當老師的,她同樣是一名志愿者,雖然自己一個月只有300元生活費,但是他們仍然不放棄,因為在他們的心目中,孩子們才是最重要的。
讓我最感動的是:由于他們不適應高原上的空氣,所以謝曉君老師的背很疼,在醫院檢查時,醫生不讓他出院的,但是她跪求醫生讓她出院,因為他此時此刻想的是她的那些學生怎么辦呢?一個那么優秀,那么崇高的老師,總是心想著幫助他人,從不顧著自己,因為她只想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讓他們快樂成長。希望他們吃得好,穿得好,過得好。
那些孩子比起我們,我們真的不如他們,因為他們從不放棄學習,每一秒鐘都在珍惜,也是因為他們有一個那么好的老師!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
感動中國觀后感2
今天老師讓我們觀看了20xx年的《感動中國》。里面有許多令人感動的人物和事跡,如:黃旭華、劉盛蘭、陳俊貴、楊建中、沈昌建……,他們都是由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巖松口中說出來的普通又偉大的人民。我覺得這些人雖然并不是明星,但是同樣閃閃發光。
其中有兩位人物令我感觸很深。第一位是格桑德吉,她是一位偉大的人民教師。當時山區的孩子家庭貧困,山區的學校條件也不怎么好,校園連圍墻都沒有,有些山區的孩子們家離學校路途遙遠必須要住宿,但是學校沒有能力為孩子們提供這樣的條件,格桑德吉卻堅持每天親自送路途遙遠的孩子們回家。我看到了這樣的畫面,腦海里立刻涌現出了一種想法:我們也應該像她這樣,不管生活中條件有多么困難,也要堅持下去,永不言棄。當主持人把她請到頒獎典禮現場時,主持人問她:“你名字的由來是什么?”,她說:“我的名字中‘格桑’兩個字是指美麗、善良,‘德吉’兩個字是指吉祥、幸福。”當她說完這句話時,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主持人聽了這句話,給她的評價是:格桑花開。
還有一位是年邁的老奶奶,她叫胡佩蘭,已經九十八歲高齡了,她的職業聽起來很普通——醫生,但她是一位非常稱職的醫生,退休后她一直堅持坐診。在她的眼里從來沒有病人的身份及貧富,只有病情。無數的病人被她治愈,無數的新生命在她手中誕生,就這樣,她也得到了應有的回報,有許多被她診治的病人和家屬都去看望她,關心她。看到這兒,我心中再一次有了莫名的感動:我們以后也要向她學習,在平凡中的生活中做不平凡的事。我知道社會上很多人是不能像她這樣堅持下去的。當她被主持人請到現場時,場上的觀眾都流下了感動的眼淚。主持人是這樣評價她的:秋蘭為佩。但可惜的是不久后她就離開了人間,去了美麗的天堂。
我觀看了《感動中國》,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在我眼前閃過,我覺得自己心里不僅是感動,也想像他們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爭當生活中的有心人,全心全意為大家服務。
感動中國觀后感3
今日,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后,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齊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齊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忙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可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教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教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教師和孫教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里,“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明白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我,自我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我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明白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期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觀后感4
前幾天,我看了《感動中國》。這是對20xx年全國評選出的優秀人物的頒獎儀式。
《感動中國》獲獎人物有二十多位,有個人,有團隊,他們所做之事有大有小,但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事跡確確實實感動著人們。
就拿劉盛蘭老人來說吧,他90多歲了,幾十年來自己省吃儉用,捐助了100多個學生10多萬元錢。這10多萬元錢對于一個靠收廢品的老人來說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啊!可是劉盛蘭老人沒有留下它們,卻是分批一點一點地捐給了全國各地的困難學生們。“72塊5毛錢”,劉盛蘭又把它捐了出去,而他只留下了5元錢。在那多少個令老人難忘的日日夜夜,睜開眼睛,他看到的是上不起學的孩子們,閉上眼睛,他看到的是孩子們拿到錢的笑臉。他90大壽那年,許多被他資助的學生來看他,大家一齊湊錢為他籌辦了他一生中第一次生日酒席。看到這兒,我深深為自己平時而慚愧,同時也為他身居貧困卻依然熱心資助困難學生而表示由衷的敬佩。
還有一個與他一樣長年幫助和愛護學生的人。
她的名字叫格桑德吉,是西藏山區一名女教師,也是當地第一個畢業的大學生。每周,她都要在高山懸崖峽谷間送孩子們。一次次安全到達,一次次與死神檫肩而過,她卻依然如往常一樣送學生上下學。她每天照顧山區的孩子,但八年的時間里,她僅見過自己的孩子四次。這是多么難能可貴的啊!我想:要是西藏山區開通了公路該多好!我長大了,一定要幫助山區孩子們,讓他們象城市孩子一樣學習和生活。
看到格桑德吉老師,再聯想到我們的老師,老師們真是照亮我們人生的“蠟燭”啊!我深深感謝老師們為學生付出的一切。
《感動中國》的一個個人物一件件事情激勵著我。從他們身上,我體會到:做大事可以造福人民;一些人由于條件限制,但從身邊的“小事” 做起,日積月累就成就了“大事”,他們同樣可以走上領獎臺。
感動中國觀后感5
“分毫”指的是數量較小的金額,“千萬”指的是數值極大的金額,兩者分別可以看作窮人與富豪。分毫積攢往往是節儉樸素的人,千萬捐獻則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積攢”并“千萬捐獻”的人,大概也就只有這對夫婦了。
為何這對夫婦如此讓人感動?
他們一分一毫地積累著財富,若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的,也會被他們的堅持不懈驚嘆到,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個人因為羨慕別人整日大魚大肉、飾品衣服多如山而拋棄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兩人之間的濃厚感情是任誰也抹不掉的,與當今社會男男女女頻繁交往分手、動不動離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也讓人們感嘆夫婦善良本性的同時,對他們忠貞不渝、白頭偕老的愛情感到羨慕。
一生省吃儉用的夫婦倆,一直都過著樸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絨睡衣穿了大半輩子。一般人“分毫積攢”,都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想積累為數不少的財富,而獲得旁人的羨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錢財、夸耀自己的經濟實力,表面上斗志昂揚滿面紅光,實則心中空蕩沒有些許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見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錢去買些嘗嘗鮮,這也許包含了自身的強大毅力與獨立自主的優秀品質,但與這對夫婦幾十年如一日的積攢相比根本是小巫見大巫。
如若僅僅只是標題中的“分毫積攢”四個字,那也不會被評為感動中國人物。
“千萬捐獻”似乎一直被認為是富豪的專利,大概是人們條件反射地認為只有錢多的人才會愿意捐如此大數額的款。而如今這一對夫婦倆不同于常人的做法,著實立定了人心難測的定論。
夫婦倆捐獻的巨額財富,光是數值就足夠讓人感動,而了解了他們艱難的積攢經歷之后,更是不禁讓人站起為他們鼓掌,為他們獻上鮮花與掌聲。最可貴的品質并非是如復一日的積累,而是愿意拋棄自己的榮華富貴去幫助那些窮困潦倒的人們,給予他們改變人生的機會。當全場觀眾掌聲雷動之時,一時間一股暖流涌上心頭,能讓人們感動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這些平凡卻又善良節儉的純樸百姓吧。
感動中國觀后感6
感動是一種特別讓人期待的感情,因為哪里有感動,哪里就會有勇氣,就會有信守承諾,更有情也有愛。
看完了《感動中國》,我的心中五味雜陳。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名排雷戰士——杜富國。
20xx年10月在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而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他受了重傷,失去了雙手和雙眼,而同組戰友則被他掩護在身后,只有臉部受了輕微擦傷。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示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已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
在看到視頻中那個曾經擁有明亮如炬的雙眸,對鏡頭揚起快樂的笑臉的男人,如今卻被潔白的紗布蒙上了眼睛,兩個空蕩蕩、看上去極其不自然的袖口提醒著我他的遭遇。我的眼睛濕潤了。可他在舞臺上站著,神采飛揚地回答著主持人的問題,透過那潔白的紗布,我仿佛看到了他自豪堅定的眼神。
舍生忘死是一種高尚的精神,我從杜富國身上看到了這種精神的存在,而這恰恰體現出了人性的光輝。那句“你退后,讓我來”,在我的腦海中不斷回放,回放,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想著想著,我不由落淚了,暗暗發誓自己以后一定要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為身邊的人帶來溫暖。
以前的我,無論出了什么事都只知道一味地逃避責任,不懂得奉獻,也不理解奉獻。而杜富國,卻在最危急的關頭,選擇了保全戰友,還說出了那樣的話,對自己可能會面臨死亡這件事,毫無畏懼。也許在那一剎那,他會想到自己的伴侶,想到自己的父母,但是他最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護住了身后的戰友,這個決定既是為了戰友的安危,也是為了他所熱愛的這個國家。
“你退后,讓我來!”這短短六個字,鐵骨錚錚。一個缺了手臂的軍禮,讓億萬人為之一振,為之流淚。殘存的臂膀演繹了最神奇的誓言,消失的雙眸飄揚著最鮮艷的旗幟,用青春書寫了永恒。
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感動中國觀后感7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在觀看以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到處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后,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里,“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種說不出的感動,以及發自內心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觀后感8
平平湖水,涌現出多少英雄事跡;絲毫不悔,對于那個曾經嬉鬧的少年,他沒有怨言,命運的捉弄,令他頭破血流,但他卻站立在了所有人面前。
痕跡,可能早已被湖水抹去,眼望當下社會,就連“扶不扶”都成了一個令人生畏的字眼。在那個年代,見義勇為還是一個標志,一種風氣,可時間竄到了現在,一晃二三十年了,像方俊明這樣的人,依然存在,但卻被他人的“花言巧語”給說成了:是他(她)撞的我!;是他(她)把我害了。這成了現實版的“農夫與蛇”。只惜扶人之心也有、救人之心也有。但卻又遠遠的看著,誰有勇氣邁出那一步。現實生活中,這事常常見,什么碰瓷的,貼近別人假摔的,倒成了社會上的一種歪風邪氣,成了人們茶余飯后的笑點。人們常常所說的謬論,現在倒成了真事。再看其他人在一旁的冷漠不顧,難道你的心已經冷下來了嗎?
我卻無法邁出我的那第一步。
他:方俊明,我作為一個武漢人,卻從來不知道這個名字,和這個被人遺忘的事跡。他:方俊明,數十年前,就為我們邁出了樹立正氣的第一步。
現在我們需要做另一個方俊明,看到老人跌倒了,扶一把。在這本來是天經地義、毫無疑問,為什么又做好事卻被誣陷,為什么成了這副模樣,那些英雄事跡卻被加上了特殊字眼,又是為什么?
我需要一個回答,社會需要一個回答。
如果說現在世風日下,道德滑坡。也就太全面了,社會的那桿“道德之秤”我希望不會滑坡,人們心中對好事,壞事都有個分辨,難道只是少了幾個像方俊明這樣的人嗎?肯定不是!
他的縱身一躍,卻被輪椅束縛住了一生的春夏秋冬,但卻永遠的站立在了道德的高峰,若問他:“你還敢再一次躍下水去就那個少年嗎?”我相信他會風趣的說道:“會,怎么不會,我會倚著輪椅,不顧一切的沖下去,即使他又是一個無知的孩子。”玩笑歸玩笑,卻讓人反思。這個社會中的一切不公平因素,需要我們自身檢討起來!千萬別讓社會中的“道德之秤”倒向一邊。
這里,套用春晚的一句話:“人倒了,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想扶也扶不起來了。”讓我們對這樣的人,深深的鞠上一躬!
感動中國觀后感9
“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轉動。感動你我,感動中國,這世界有愛才永恒。”當《感動中國》的熟悉旋律在耳邊唱響,2月10日,央視“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又一次潤濕了我們的眼眶,用榜樣的力量傳遞中華美德的正能量。
當感動的淚水無聲的滑落,當心靈的悸動蕩漾在美德的春風里,當我們的精神又一次接受感動的洗禮,當道德模范們不平凡的事跡震撼著我們,“感動”這個詞變得那么清晰,感動中國就像一面旗幟,高高的飄揚在中華民族美德的高地,指引著我們向道德楷模們學習。
讓我們細數那些感動著我們感動著中國的道德模范們的先鋒事跡,隱姓埋名30年的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退休后20年堅持每天出診的仁醫胡佩蘭;榮譽遲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見義勇為好市民方俊明;5年前仆后繼、追逐科技夢想的“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守護開國將軍夢想,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革命老人龔全珍;年屆90仍然堅持拾荒助學的山東老人劉盛蘭;努力改變鄉村面貌的基層好干部山西村官段愛平;懸崖邊上的護夢人,西藏墨脫山區教師格桑德吉;為報答戰友深情,幾十年守護天山筑路士兵墓園的老兵陳俊貴;為子女籌學費,耗時3年繡出《清明上河圖》的重病母親姚厚芝。
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中華民族“仁義禮智信”的傳統美德,用自己的堅持信念忠誠奉獻無怨無悔的付出和滿腔熱情的濃濃愛意為我們書寫出中華民族美德的壯麗畫卷,讓我們沉浸在深深的感動里,也我們的靈魂接受了一次美德的洗禮,讓我們反思自己的言行。
伴著感動的淚水,相信每個人都會陷入沉思,是什么力量讓道德模范們做出這些不平凡的壯舉。我想,應該是愛吧。對祖國對民族的愛、對生活對美德對正義的`愛、對父母對子女親人的愛、對工作對戰友同事的愛等等,這些滿含真情的愛就像一盞盞明燈,讓文明的天空更加明亮。
讓我們心中充滿愛,長懷感恩 的心,擎起美德的大旗,以道德模范為榜樣,從日常點滴做起,在工作生活中于一言一行里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美德的光和熱溫暖我們,也照亮我們未來的路。
感動中國觀后感10
這個星期五下午的社團時間,老師給我們放映了感動中國的電視節目。這個電視節目講的是每一年十位人物的感動事跡。
胡忠,他是高義蒲云的好老師。他放棄了和妻子孩子的團聚,是為了去教更多的孩子。他離開了父母,是為了去當更多孩子的好爸爸。他當了幾年的志愿者,卻從不申請成為正式的老師,每月只領著300元微薄的生活費。他是高原上怒放的一朵雪蓮!
劉偉,也許上帝對他并不公平,十萬伏的高壓電無情地奪去了他的雙肩。然而他并沒有放棄還參加了殘疾人游泳隊。不幸的是,他卻又患上了重病,不能劇烈運動了。游泳的夢想被徹底擊碎了。再大的打擊也擊垮不了堅強的劉偉。他自學了鋼琴。艱苦的努力使他能用腳趾彈出正常人用手彈出的鋼琴七級水平。劉偉在為夢想執著地奮斗著,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最后,我想來說說我們杭州人的驕傲,也是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吳菊萍阿姨。她的一托,托起了杭州人的驕傲。時間把我們定格在20xx年7月2日。吳菊萍阿姨正準備出門。忽然,她聽見了一陣撕心裂肺的哭聲,她跑去一看,只見一個幾歲大的小女孩妞妞正懸掛在鐵窗上,有著生命危險!只聽“嗖”的一聲,一個黑影飛快地從十樓落了下來。吳菊萍阿姨有一個七個月大的孩子,但這時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妞妞從十樓墜下的生命危險。她立即扔掉了遮陽傘,脫下高跟鞋,一個箭步沖了過去,接住了從十樓墜下的妞妞。可是沖擊力太大了,吳菊萍阿姨摔倒在地上,左手嚴重骨折了。她并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她是最美麗的媽媽。
這些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中,有殘疾人,有老師,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年輕人,也有年逾古稀的老人。但他們的事跡讓我們感動,令我們欽佩。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是所有中國人的驕傲。
感動中國觀后感11
很早以前,我的學校就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開學第一天,全體師生都要一起觀看《感動中國》,今年也不例外。過去的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我們抗擊暴風雪、抗震救災、舉辦奧運會、神七航天員太空漫步……在這些事件中,我們經歷了太多悲滄和喜悅,但是我們用堅忍、勇敢、智慧向中國和世界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獲得2008年《感動中國》榮譽的人物是:奔忙在冰雪地震災害前線的志愿者唐山十三農民;累死在救災前線的青年戰士武文斌;帶領群眾抗震救災的北川縣長經大忠;冒著生命危險在救災前線搶險的消防隊員李隆;維護奧運圣火尊嚴的殘疾人火炬手金晶;把圣火送上地球最高點的藏族火炬手吉吉;成功實現中國首次太空行走“神舟七號”航天員團隊;扎根懸崖小學18年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照顧癱瘓女友34年的蘇州市民韓惠民以及張藝謀奧運導演團隊。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懸崖小學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陸建芬。他們教學的地方在甘洛縣烏史大橋鄉二坪村,是涼山北部峽谷絕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絕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進出極為艱難,村民一年難得下絕壁一次。在如此艱險的環境下,他們卻義無反顧地在那里教書十九年。如果沒有他們,二坪就不可能成為如今的"文化村";如果沒有他們,149名學生就不可能看見世界的美;如果沒有他們,中國就失去了一片希望;如果沒有他們……
這是感動中國為他們所寫的頒獎詞:“在最崎嶇的山路上點燃知識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懸崖邊拉起孩子們求學的小手,19年的清貧、堅守和操勞,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李桂林老師、陸建芬老師,你們用你們那赤誠的心,喚醒了多少迷茫,哺育了多少自信,點燃了多少青春,催發了多少征帆。我崇拜偉人、名人,可是我更急切地想把我的敬意和贊美獻給兩位普通的人,那就是老師你們啊!祝愿你們“桃李滿天下”。
感動中國觀后感12
愛是一種付出,一種幸福,愛是神圣不可分割的東西。愛有廣泛的寓意。愛令人內心無比溫暖。
愛是一種付出,在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評選中。有一位老人名叫林俊德,他給我們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在醫院的病床上,行動困難。可是他是一位制核人員,他有堅強的毅力,一種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令人嘆服,他在臨死前也要完成核試驗。他說“我雖然時間不長,但是我也要完成自己該做的我一定不能給后人留下麻煩”。這是他說的一番話,他的這番話打動了在場的所有人,所有人都煽然落淚他是我們心中的制核英雄他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縱死終令汗竹香”
愛是一種幸福,有一種愛叫做幸福,有一種愛叫做母愛,有一種精神叫做堅持不懈,永不言棄。一位中學的語文教師,他是一位家喻戶曉的孝子,母親心中的好兒子,他用他的堅持不懈一反無常的照顧一位老年癡呆癥的母親,他從沒有叫苦叫累,他也沒有因此而耽誤他的工作,同樣,他的這種精神也只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孝更絕倫足可訡”
愛是神圣高尚的東西,有這么一位剛從北京大學畢業的大學生,被分到農村工作,他的職業是教書,他在這里用愛教會了孩子們該怎樣去愛。原本二十八歲之前的她是她工作結束的時間,可是當她走到離教室不遠的山坡上的時候,她的身后卻發生了令她意想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動聽的讀書聲,正是這悅耳的讀書聲把她的心徹底留在了這里,留在了這貧窮的山村。
此后,她與同學產生了一種親如母女的關系,同時她用她的特有的一種精神拯救了她的學生,也讓她在20xx年高位截癱,他就是最美鄉村女教師——張麗莉。她的這種精神被譽為“冰雪為容玉作胎。
他們都用自己的心點亮了別人,點亮了世界。奉獻了自己,使全世界充滿溫暖。
蒲公英的生命在風中延續,荷葉的生命在愛中延續,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感動中國觀后感13
20xx年5月18日上午6點30分,爸爸陪著我一起觀看《感動中國》頒獎電視節目,節目內容講的是最孝順的老師陳斌強和最美學生何玥的兩人感動的事跡。
看過之后,我的內心充滿著無法用言語表達的那份震懾和感動。如陳斌強讓我感動的是,他有一種孝心,追求著讓母親活著,俗話說:百善孝為先。他不分日日夜夜照顧得了有老年癡癥的母親,為了母親不再走丟堅持在自己每天去學校上課時,用小時候媽媽背過自己的綁帶,將母親和自己緊緊地綁在一起,一起去學校,放學一起回家。他每天細心照顧好母親的同時,還不忘自己是一名教師,他的課程從來沒有因為要照顧母親而落下。正如陳斌強說的一句話:孩子可以等,但母親不能等。這句話我聽了后,不禁流下了眼淚。陳斌強的孝心讓我感動,他的職業讓我崇拜!
還有讓我振憾的是年僅12歲的何玥,在自己不幸患上了高度惡性小腦膠質痛,在一次又一次的手術,還是無法換回她那花一樣的年華!當得知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個月時,她決定將自己的器官無私的捐獻給所需要的人。要知道年僅12歲小女孩就有如此的決心,捐出自己的身體器官,那是一件多么讓人震憾的事情啊!當家人知道何玥要捐獻器官的決定時,家人個個都不同意的,但在何玥一再的堅持下,家人終于答應了,也明白何玥的心愿。何玥用平凡生命實現了她人生的最后一次的閃光,命運雖然殘酷奪走了他年僅12歲的生命,但她的精神永遠得到了延續!
看了這些事跡讓我深深的意識到了孝順和行善是最高尚的,同時讓我領悟到從他人感人的事跡中領悟到更多做人的道理,我們要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要用更多的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讓我們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也正如同那根繃帶,綁得是關心與愛護,綁得是孝道與責任,綁得是能量與美德。
感動中國觀后感14
今天,我觀看了“20xx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盛典”。我看了之后,心里深受感動。
在今年的感動中國人物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朱敏才,孫麗娜夫婦和“炎黃”張紀濤。
朱敏才,是中國外交官一位風度翩翩的一位官員,他在地球奔波,工作期間到了不少的城市。等到他退休后,人們以為朱敏才會回到北京,像老人一樣與老伴過上安逸舒適的生活,但現實卻不是這樣。在一個特殊的機遇后,朱敏才放棄了安逸的生活,與老伴孫麗娜一起當起了一名鄉村教師。他們一起在教師這個崗位堅持了十年,期間幫助了許多孩子,他們的出現,使許多孩子改變了命運。但是,在這個時候,朱敏才老師因勞累過度而倒下了……他得了腦出血,倒在了教學的路上。幸運的是,在妻子和學生們的期待下,朱老師戰勝了死神,可他清醒后,卻還惦記著上課。這是多么偉大的一個人啊!感動中國給予朱老師和孫老師五個字:為霞尚滿天。是啊,他們寧愿為了鄉村里的小孩子能學習,放棄了安逸的生活;他們寧愿住在丑陋的房屋,也不愿住豪華的房子……他們是為了什么?他們是為了讓更多山區孩子走出大山,取得好成就!
在某個城市里,“炎黃”是大家熟悉的一個人的名稱。但大家卻也不知道他的名字。他常常出錢資助幼兒園、敬老院等機構。他使用“炎黃”這個名稱來掩蓋自己,自己卻默默地資助他人。他的真名叫張紀濤。他與妻子住在一棟普通的房子中,他在暗地默默將自己的錢毫不吝嗇地捐出,張老人一生也不知道捐贈多少人,多少個機構了。感動中國給予了他五個字:涓涓見滄海。
我看完后,心里有說不出的感動,以及對這些偉大人物的敬佩。如果沒有這些默默為社會奉獻的人,如果沒有這些舍己為人的人,如果沒有這些不求自身幸福,只求他人幸福的人,我們的社會將沒有了生機,沒有了希望。這些偉大的人,我敬佩你們!
感動中國觀后感15
有一種感動,讓我們心潮澎湃;有一種感動,讓我們為之鼓掌喝彩。這一種感動叫做——人間真情。讀了《感動中國》,再度重逢了這種感動,了解了那些平凡中又透著不平凡的人物,他們,正如春天那和煦的陽光,折射出靚麗的七彩光芒,璀璨的讓所有人肅然起敬。他們,激發人們向上的精神,暖人心脾。沒錯,他們暖到我心里,暖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誰也不會料到,年輕的軍官孟祥斌一家在給女兒買紅皮鞋的路上,不幸降臨了。幸福的團聚瞬間變成了殘酷的永別。走在婺江邊上,孟祥斌因下水救一位輕生女子而獻出了年僅28歲的生命。誰都知道,生命只有一次,誰都知道,生命是無比珍貴的。而孟祥斌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軍人,他也知道生命的重要性,為什么他還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浙江省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楊建華說:“孟祥斌是一個道德的楷模,他的壯舉,潛移默化地深深感染著我們,影響著我們,激勵著我們”。
是的,道德是一種財富,是一種資源,它推動著社會更好,更健康,更良性地發展,孟祥斌的壯舉應該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常常無時無刻地追問自己人生的意義,也許意義不在于追問,而在于行動。孟祥斌用縱身一躍放大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孟祥斌同樣有親人,他用一次輝煌的隕落,挽回另一個生命。這,難道你的內心不掀起波瀾?原來,社會上還是有值得人敬佩的事情。
還有一些獲獎人物,和他們引人深思的事跡。他們來自各行各業,帶來的事跡也許也稱不上偉大,但他們的執著與堅持把我徹底折服,在他們身上,能看見小草般堅韌不拔的品格。
讓我們牢記這些精神,牢記這些事跡,牢記這些感動吧!讓我們在被感動的同時,也去感動別人,讓中國充滿感動!讓我們以那些人物為榜樣,學會感動,付出行動,讓我們的祖國更強,更大,更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