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觀看《黃大年》的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觀看《黃大年》的觀后感10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學生觀看《黃大年》的觀后感1
昨日有幸去到廣西藝術學院觀看話劇《少年黃大年》。驚嘆許多,感觸許多。
演員精湛的演技,讓我看到了一個充滿少年意氣的黃大年。不論是課堂前與同學們討論地質問題,還是半夜溜入實驗室做實驗,這些都是一個少年,在追尋夢想的路上留下的一個個腳印。我想,也許正是他在少年時就有的這種科研精神,才使得他在未來獲得了成功。
還有一處,也是讓我十分觸動的。是莫大爺講起他在抗美援朝時的經歷,他刻骨銘心的經歷,教導了黃大年等一群少年,也教導了我。我也是這個新時代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希望,我覺得我也應該像他說的那樣,在風華正茂時努力學習,在未來為祖國做出貢獻。
黃大年與蘇小剛在地質勘察時的驚險經歷同樣讓我觸目驚心。這么陡峭的山峰,這么濕滑的地面,兩個人就這么走著,實在讓人為他們捏一把汗。他們那樣拼盡全力的拿回記錄本。我想,也許那就是暴風雨中的一道光。他們為地質隊,為祖國貢獻了許多,就像蘇小剛說的一樣,他這一輩子值了。這輩子能為人民,為祖國做出點貢獻,也不枉來一趟人間了。
黃大年懷揣著一顆熾熱的心,一步步的朝著夢想前進,為了國家和人民不斷前進。少年有夢,不應該止于心動,他用努力和汗水將夢想變為現實。
這,或許就是人們一直在尋找的光的方向!
學生觀看《黃大年》的觀后感2
在中國,有許許多多無名、有名的科學家,他們拋棄一切,毅然回國,為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黃大年教授就是其中一位。
7年前,黃大年教授在英國的科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金錢、名譽、地位和國際一流的科研團隊。但是,這些對他來說都不重要,他回國的決心一刻也沒有動搖過。就這樣,懷著一顆赤子之心,他回到了母校吉林大學。他從回校的第一天起,就投入到了高強度的工作中,別的同事都是每天工作8小時,而他卻把一天24小時的時間全部時間投入工作當中。
在這7年中,他憑著高深的科學專業技術水平和一股剛強的毅力,填補了我國在地球地理控測的多處空白。有專家說過,黃大年同志在這7年中的成績相當于別人五十年的成就。他的這一股愛國情懷也深深感染了他的學生,不少同事也都說他是一個超人!
但是,超人也有累的時候。2016年底,他終于倒在了病床上。但他心中的腳步卻從沒有停歇過,在病床上,他堅持給學生講課,耐心地講解學生們的疑惑。
2017年1月8日,黃大年教授最終沒能戰勝病魔,不幸離世,長眠于祖國的土地之下,享年58歲。他走得太突然,走的太可惜,對于我們,對于國家,對于世界,這都是一個重大的損失!
黃大年教授雖然去世了,但我們要學習黃大年教授的愛國之情懷,鞠躬盡瘁,懷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們要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而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學生觀看《黃大年》的觀后感3
有多少人可以放棄優越的條件,來到窮苦地方艱苦奮斗?有多少人可以不畏艱難,恨不得一天都在工作,連睡覺都覺得奢侈,連煮飯都覺得浪費時間?他,就是吉林大學教授,一位以生命來教導學生的戰士:黃大年。
黃大年是享譽世界的地球物理學專家,2009年,他放棄國外優越條件,懷著一腔愛國熱血,毅然回到祖國。擔任母校吉林大學地球探測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在工作上與時間賽跑,一刻也不停歇,帶領團隊攻克難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重大突破,為國家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世界性的奇跡。而然就是這樣一個偉人,卻得了癌癥,但這也沒有阻擋他工作的腳步。2017年1月8日 ,黃大年因病去世。
這件事情給我的感觸很深:在國外優越的條件下,還能想著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祖國,有多少人能做到?而黃大年同志,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來祖國做出偉大貢獻,難道這種精神不值得我們學習嗎?他帶病堅持工作,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在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冬天冒著嚴寒送快遞的快遞員、堅持守在邊境一線的解放軍戰士……他們都是像黃大年同志一樣,奉獻自己,方便別人的人。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向黃大年同志學習,做一個不畏艱苦,勤奮好學,熱愛祖國的新時代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