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觀后感(通用21篇)
當認真看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觀后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家講壇》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
今天看的是百家講壇的錢文忠教授的《三字經》———古代兒童的啟蒙教育讀本。講的是人之初最基本的做人學習道理。淺顯有趣。兒時的世界是如此的清澈,是非對錯,應該與不應該,都是那么的顯而易見。好人與壞與就像小白兔與大灰狼般無可爭議。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運動。那時的未來就像1+1=2那么簡單。就算看不見,但我至少知道只要我積極向上,未來一定是伴著鮮花有綠草,森林也有湖泊。只是做人做的越來越久,玻璃世界早已蒙上灰層。蕓蕓眾生,與所有人走一樣的路,看一樣的風景,從眼眼到心靈都麻木了。心中已沒有白與黑,而取代的是灰,數不盡的灰色,灰的白,灰的黑,灰的藍,灰的金,灰色的一切。灰色就是讓人食之無味,丟之可惜的東西。做人做的真是夠久了,需要放棄一切觀念,從最初的出發點,重新審視自己。
三字經講到,“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五常是為人做事最基本的法則,意思是說,做人最重要的是首先是仁-仁愛,義-得體,禮-合乎規范,只有在前三者掌控下的智-明辨是非,信-專一守信才是一種可貴的品質。
生活的太久,會忘記和混淆世界。今天又看到三字經,然后再回頭想想。撇開一切,原本是人最可貴的東西,為什么會蒙塵?
生活太久,就好像生活在一個皇帝的新裝一樣的故事里,真理遠離了生活,而我也隨風飄浮。
太久沒有讀書了,太久沒有審視自己,聽到了三字經的故事,兒時的感覺又來了,于是重新認識自己。于是有些灰灰的人重新亮了起來。有些灰灰的人重新黑了下去。于是自己白的部份冉冉升起,黑的慢慢沉淀。為了自己,決不改變自己,
在這個世道上,已再無偶像,道貌岸然的他們已像炭一樣沉下去,熄滅一盞又一盞我的燈。但是我還是保留那雙期待和尋找的眼睛吧,心中的偶像,僅僅是可以從始至終,保持人格一致的人。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2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真正的圣賢也是平易近人的。趙普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這部儒家經典對為人處世和社會風氣的影響之大。所謂“天時,地利,人和”就是指有利的時令和氣候,有利的地勢,得人心和上下團結。中國自古以來就講究天地人的和諧。從盤古開天辟地的傳說到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等。都說明了天地人之間的必然聯系,這是一個完美的整體,以及其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一個人要想在自然之間立足,也就必須與自然融合,吸取天之靈氣,地之精華,這樣才能讓個體的智慧無限擴大,發揮到極致。只有天地之氣凝聚在一個人心中的時候,他才會變得十分強大。蒼天在上,高于一切,大地在下,厚重于一切。而人,則處于天和地之間,目睹著天地間的風云萬變。人在自然的熏陶下不斷成長,而“神于天,圣于地”則是,每一個中國人的理想境界。一個好的人格,應當有理想主義的天空,有一雙能飛翔的翅膀,絕不妥協于任何障礙或困難,同時也要有腳踏實地的能力,在大地上進行其理想的拓展。倘若沒有能力去實際行動起來,就是理想主義。而天和地就是我們的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這兩樣東西在我們成長的路上需要齊頭并進,缺一不可。
天地人為三才,人的意義與天地的意義是一樣的,天地之美在于莊嚴與敦厚。人之美在于能夠與天地融合,凝聚正能量,不斷完善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永遠不能忘記了天地給予我們的力量,與自然和諧相處,那么自然也會回饋我們更多能量。
作為天地之間的每一個人,我們都應當學會鍛煉和提取與自然、生物和諧快樂共處的力量,那樣,我們便可獲得比海更寬,比天更廣的心胸!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3
有人說,我們中國人缺少信仰,但是,在這個星期六,阿宋給我們全班詮釋了什么是中國人的信仰。
有一個人,其貌不揚卻改變了中華民族教育傳統,有一本書,是這個人的語錄卻被稱為治國之道。這個人是孔子,這本書是《論語》。于丹教授在理解《論語》上很有自己的心得,而阿宋給我們看的就是《百家講壇》中于丹《論語》心得的第一集《天地人之道》。
在這一集中我明白了天、地、人之間的聯系。盤古開天辟地后,上面是天,下面是地,盤古就在中間,所以天地人在境界上是一樣的。人只有真正感悟到了天地至理,才能納天地之間的浩然之氣于自己胸中,使自己成為天地間最為強大的存在。孔子是憑借什么感染其他人的,正是憑這浩然之氣。
孔子有一個“仁”的思想,這大家都知道,可你知道什么是“仁”嗎?孔子的弟子就曾經問過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愛人。”又問,什么是“智”,又答:“知人。”多么玄奧的兩個字,孔子就以此作答。原來“仁就是愛人,智就是知人。”
孔子還有一個故事讓我深受啟發。有位弟子問孔子:“老師,我們向你學了這么久,是想以后能當大官,你說有什么條件,才能治理國家?”孔子的話依舊簡短:“足兵足食民信之矣。”學生不甘心,問:“去掉一條的話,您去哪一條。”“去兵。”孔子認為沒有兵力也行。“再去一條。”孔子很嚴肅地回答:“去食。”人在世上,難免一死,可怕的是國家因為沒有人民信仰而崩潰。信仰的力量是那樣偉大。
最后,我感動于孔子的一個字:“恕”。對自己寬容一點,對別人寬容一點就是“恕”。有了這個字,我們就可以過好一輩子。
我深深地被孔子的智慧所打動。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4
近一段時間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紅極一時,其間的易中天品“三國”、閻崇年評“清史”、張瑞芳說“聊齋”、劉心武談“紅樓”。雖其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但是卻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接受,使其收視率大大提高。這種現象從某種程度上對我們中學歷史老師也有不少啟示,《百家講壇》卻能深受大眾歡迎肯定有其優秀之處,所以對于歷史教師來說,學習、借鑒《百家講壇》的長處也是很有必要的。
“課程懸念化”就是值得歷史教師學習的重要技巧。懸念的設置是為了引起觀眾緊張而期盼的心情,《百家講壇》的學者充分利用懸念作為牽引,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在歷史教學中,懸念同樣可以運用于新課導入、授課過程、課堂小結等各個環節,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使授課場景波瀾起伏,給學生留下無盡思考和品味。
“場景生動化”也是值得歷史教師借鑒的。所謂的場景,包括授課過程中的語言、肢體動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講壇》大量運用上述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講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這一點,歷史教師通過借鑒與鉆研,一樣可以做到。
“知識故事化”是《百家講壇》值得借鑒的另一大“法寶”。之所以現在的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重要原因在于,歷史教師將精彩的歷史史實和活生生的歷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條理論,完全消磨了學生的興趣。相反,《百家講壇》那種故事化的講述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感人至深的情節,這也是其深受大眾喜愛的重要原因。歷史教師如果能嘗試著將歷史知識進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講故事的過程通過各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那么這樣的歷史教學一定是非常成功的。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5
今天看了百家講壇,這次王立群教授主要講的是“合縱連橫”,說實話,剛剛聽到這個詞的確有點陌生,下面,我就向大家來說說什么叫合縱連橫吧!
合縱連橫簡稱縱橫,戰國時期縱橫家所宣揚并推行的外交與軍事政策。蘇秦曾經聯合“天下之士合縱相聚于趙而欲攻秦”,他游說六國諸侯,要六國聯合起來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國土地南北相連,故稱合縱。與合縱政策針鋒相對的是連橫。張儀曾經游說六國,讓六國共同事奉秦國。秦在西方,六國在東方,東西相連,故稱連橫。
講一個關于合縱連橫的典故吧。公元前313年的一天,秦國的使臣張儀來到楚國,對楚懷王說:“秦王愿意與大王結成兄弟之國。大王如果能同齊國斷交,秦國愿獻地六百里,兩國永遠與好。”楚懷王聽了非常高興,便一口答應下來,并派使者同張儀一起來到秦國,打算接收土地。可是剛入秦國境內,張儀就假裝從車上摔下來,稱病不出,拒絕會見楚國的使者。楚懷王見秦王遲遲不肯獻地,以為秦王擔心楚與齊的斷交不夠徹底,于是又派人北上大罵齊王。齊王被惹怒了,堅決與楚國絕交,并且與秦國建立了聯盟關系。當楚使再次向張儀索討獻地時,張儀卻說:“哪有六百里地獻給你們,一定是聽錯了,只有六里寬嘛。”楚懷王發覺上了當,決定發兵攻秦,結果受到秦、齊兩國夾攻,楚國大敗而歸。接著,在藍田交戰中,楚國又被秦國打敗,割給秦國兩個城市。從此,楚國就一蹶不振。這就是張儀采用連橫政策,幫助秦王離間敵國聯盟,擴張秦國勢力的典型例子。
合縱連橫就是一種外交的國策選擇,關系著一個國家的未來,其歷史作用受到人們的重視,也是智慧的一種表現。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6
近一段時間來,中央電視臺的“百家講壇”欄目紅極一時,其間的易中天品“三國”、閻崇年評“清史”、張瑞芳說“聊齋”、劉心武談“紅樓”。雖其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但是卻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理解,使其收視率大大提高。這種現象從某種程度上對我們中學歷史老師也有不少啟示,《百家講壇》卻能深受大眾歡迎肯定有其優秀之處,所以對于歷史教師來說,學習、借鑒《百家講壇》的長處也是很有必要的。
“課程懸念化”就是值得歷史教師學習的重要技巧。懸念的設置是為了引起觀眾緊張而期盼的情緒,《百家講壇》的學者充分利用懸念作為牽引,極大地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在歷史教學中,懸念同樣能夠運用于新課導入、授課過程、課堂小結等各個環節,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使授課場景波瀾起伏,給學生留下無盡思考和品味。
“場景生動化”也是值得歷史教師借鑒的。所謂的場景,包括授課過程中的語言、肢體動作和情景表演等。《百家講壇》超多運用上述這些元素,大大增加了講座的幽默感并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這一點,歷史教師透過借鑒與鉆研,一樣能夠做到。
“知識故事化”是《百家講壇》值得借鑒的另一大“法寶”。之所以此刻的學生對歷史不感興趣,重要原因在于,歷史教師將精彩的歷史史實和活生生的歷史人物抽象成了教條理論,完全消磨了學生的興趣。相反,《百家講壇》那種故事化的講述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引人入勝、感人至深的情節,這也是其深受大眾喜愛的重要原因。歷史教師如果能嘗試著將歷史知識進行故事化的改造,并在講故事的過程透過各種教學方法來完成《新課標》的“三維教學目標”,那么這樣的歷史教學必須是十分成功的。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7
我是《百家講壇》一名忠實的`小“壇友”,收看這個節目已經兩三年了。古人云:“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這個節目增長了我的知識,開拓了我的視野,使我懂得了很多的道理。
最近一期節目是河南大學的王立群教授講的“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有人說秦始皇是一個暴君,暴虐無道,也有人說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名垂青史。聽了王教授精辟的講解和獨到的見解,我對秦始皇有了新的認識,也了解了許多這位“始皇帝”鮮為人知的故事。
世人對秦始皇的功過評說不一。他有許多偉大的功績,像眾所周知的滅六國、統一度量衡、文字和貨幣、統一車軌、修建馳道和水路等等。并且秦始皇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一次,秦始皇派兵攻打楚國,由于沒有聽取老將軍王翦的意見,而是派遣了沒有經驗的李信,李信大敗而歸,秦始皇事后非常后悔,便親自去王翦家認錯,請王翦親征伐楚。這件事反映出秦始皇知錯就改的品質和他寬厚的胸襟氣度。
當然秦始皇犯的錯誤也不少,他增加稅賦,刑法嚴苛,加重了老百姓的負擔,甚至聽信術士的邪說歪道,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使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苦不堪言。他修建了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雖然保衛了領土,并給后人留下了珍貴的遺跡,卻也埋葬了無數的生命,家喻戶曉的傳說“孟姜女哭長城”就是百姓們對秦始皇暴政的控訴。
王立群教授還告訴我們,“焚書坑儒”這個典故也是有爭議的。“焚書”應該是指焚燒經書,“儒”并不是指儒家的讀書人,而是算命的人,也就是“焚經書,坑術士”,這是后人對秦始皇的誤解。除此之外,我還知道了與秦朝有關的“奇貨可居”、“指鹿為馬”、“圖窮匕見”等成語的由來,真是令我受益匪淺。
聽了我的介紹,你是不是也喜歡上了這個節目呢?那么每天中午12點45分,我們就相約《百家講壇》吧!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8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由王立群老師為我們解讀《史記》———秦始皇之唐人論秦。
本節主要講了唐朝人是怎樣評價秦始皇的,他們評價秦始皇有什么特點。
通過王立群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秦始皇在唐朝人的心目中是多種多樣的,沒有統一的評價,有批評也有肯定,但從很多評秦的史料來看,秦始皇備受唐人的關注。但他也成了一個警示皇帝教育的反面教員,王立群老師說,皇帝是需要人來約束,沒有約束的皇朝都很短命,而皇帝都怕失去皇權,正是因為這點,大臣們才有機會教育皇帝,于是,教育皇帝的最佳人選,便是秦始皇。
在秦始皇對許多皇帝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時,晚唐大詩人杜牧提出了不同的見解,在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提出,秦國的速亡,是因為秦王太過于驕奢淫逸,太重視自己的享樂了。而且,一個帝國的滅亡自身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只要對他的臣民不施仁義,不愛自己的老百姓,心里沒有老百姓,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會拋棄這個君王。在后人感嘆秦國的速亡的時候,沒有吸取到秦國速亡的經驗,結果自己又亡國了。在秦朝,還有一件大事——焚書坑儒,焚書坑儒有兩種記載,一是司馬遷,二是衛宏,在衛宏的記載中,秦始皇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暴君,而在司馬遷的記載中,秦始皇焚書坑儒是事出有因的。但唐朝的四位學者——顏師古、張守節、李善、李賢在為古書作注釋的時候都選擇了衛宏的說法。由此可見,在唐朝人的心中,秦始皇是一個及其陰險的暴君。
在唐人對秦始皇的評價與王立群老師的講解中我明白了:事情是有多樣性的,每一個人對事物的認識都不一樣。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9
今天,我們一起看了百家講壇之天地人之道,于丹用它自己的語言為我們解讀《論語》。看了之后,我感觸博深。很多我們現在煩惱著的問題其實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就已經為我們解決了。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依據孔子的言行零零散散集合而成的,而本書的核心就是“仁”“恕”等。宋朝宰相趙普曾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他對《論語》的推崇至極。其實不僅僅是他,整個封建社會都以儒家學說為基礎的。而我們,更應該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精髓——《論語》。
聽著于丹的講解,我明白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孔子的學生曾問過孔子,一個人貧賤而不為此感到恥辱,富貴而不感到驕傲,這樣的人怎么樣呢?孔子則用商量的語氣回答道還不錯,但最好的就是貧賤而樂在其中。由此可見,我們面對苦難的最高境界就是樂在其中,或許,我們會認為這是不思進取,但其實,這卻是讓我們的心靈放松,讓我們的身心愉悅的最好辦法。
而我最大的收獲就是“仁”與“恕”。在我們這個充滿了競爭的社會中,我們更應該能寬恕別人,愛別人。常說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每當別人做了什么讓你感到難以理解,讓你厭惡的事情,你應該去懂得寬恕別人,只有擁有一顆包容的心態,你才能受人尊重,才能在當今社會中有著較好的人際關系。而好的人際關系又是當今社會最重要的一項。且雖然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著的世界,但我相信,無論社會怎么變,擁有一顆寬恕的心依舊是最重要的。反而,如果沒有一顆寬恕別人的心,那我們不僅會讓別人不快樂,也會使自己的心進入一個困局,讓自己身心疲憊。
所以,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我們更應該閱讀《論語》,去學習《論語》中的優秀品質,學習中華民族的精髓,讓自己盡善盡美。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0
放假回家的時候,爸媽推薦我有時間的時候看看中央科教頻道的《百家講壇》欄目。
對于這一個節目,我以前就有耳聞,前幾年很火,像易中天老師品三國,于丹老師講論語,講的很好,很為人津津樂道,也成了一段時間人們茶余飯后的話題。
因為上學,所以看電視少。趁放假的時候這才有機會看了些。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叫妙!
我一開始看的是趙玉平老師講的《劉備的謀略》,才聽了一會我就入迷了。趙老師的語言很風趣,而且很接地氣,時不時地以古論今,讓人聽了不乏味,不僅學習了知識,更是一丁點也不覺得的累。
我聽了一集又一集,很感興趣,一直到飯點了,爸媽叫我吃飯的時候,還有點戀戀不舍的按了暫停。
吃飯期間,我和爸媽聊起來剛剛聽到的新知識,把其中評論劉備,呂布等人的性格等等和我們自身還有周邊人聯系起來。看得出來,爸媽聽的也很開心,也許,他們也覺得這個欄目對于我,也起到了一定的教育的目的。
窺一斑而知全貌,雖然我才看了一個老師所講的,但我真覺得《百家講壇》是個特別好特別好的節目。以前學歷史,就覺得是老師一行行地對著課本念,留一些知識點,感覺很枯燥,而通過這個欄目,這些老師如此精彩的講解,一下子發現歷史真的是太有趣了,聽那些偉大的古人的事跡發現他們也是和我們一樣真實的普通人,卻是比我們更勤奮努力,以銅為鏡正衣冠,以史為鏡知興替,這個欄目讓我更深地明白了這些字里行間的意義。
大愛《百家講壇》,希望這個欄目越辦越好!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1
利用這個假期,我觀看了中央十套的《百家講壇》欄目。而這次的《百家講壇》是講明朝皇帝之一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11歲封為燕王,封地在北平,21歲就藩北平,40歲發動“靖難之役”,43歲登上皇位。這樣的成就看起來是很偉大的,但萬萬沒想到他的皇位得來是經過了千難萬險。
朱棣原本可以快樂地享受他的幸福生活,但他野心勃勃,一心想稱霸天下。而朱棣稱霸天下的第一步是想篡奪當時建文帝的皇位,可是,以自己王府勢單力薄的力量,怎能對付南京朝廷數以百萬計的圍剿軍隊呢?再加上篡奪皇位本來就是大逆不道,但為了稱霸,朱棣不得不為自己造反朝廷“找借口”。他以“朝中有奸臣,皇帝有難,要去解救皇帝”為由,發生了“靖難之役”。經過三年的奮戰,終于在公元1402年在南京稱王。
是朱棣創造了永樂盛世;是朱棣派鄭和完成了史無前例的七下西洋;是朱棣命令他的謀士撰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百科全書——《永樂大典》。
而這豐功偉業背后蘊含著許多故事,也顯示出朱棣的性格。在發動“靖難之役”時,朱棣曾以朱元璋的《祖訓》來證明自己的合理。不過他很聰明,把其中的一句話“訓兵待命”給去掉了。從這可以看出朱棣的足智多謀。《永樂大典》的撰寫也說明了朱棣選用人才的獨特之處,一些沒有通過科舉考試的人,甚至來科舉考試也沒參加的人最終也得到了朱棣的重用,成為謀士。當然,朱棣也有殘忍的一面。他在請方孝孺寫詔書時,方孝孺拒不肯寫,朱棣被逼得是無可奈何,最終方孝孺被朱棣處以“誅滅十族”的懲罰。而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據記載這次是大屠殺殺了873人之多,悲慘的場面可想而知。
歷史是一面鏡子,不僅古代人看清自己,也讓現代人了解自己。其實,人是雙面的,你既要看到他壞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好的一面,不要用老眼光看人,學會用發展的眼光去對待人。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2
今年寒假,我為了增長知識,經常看《百家講壇》這個節目。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知識,啟發了我們的心靈,架起了通向百姓的橋梁…… 它帶領著我們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讓我們了解了我國5千年的歷史,了解了古代偉大人物的故事,了解了我們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看了百家講壇我知道了不少,本以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就是真正的三國,因為《三國演義》把東漢末年的戰事夸張的淋漓盡致,自從聽了易中天教授品論《三國演義》后才知道真正的三國并不是那么驚心動魄,只是少了幾分精彩,多了幾分陰險。 《三國演義》里把諸葛亮說成了一個神機妙算的智多星,關羽、馬超等一幫文武雙全的武武將成了諸葛亮手中的一線木偶,只需在危急時刻打開諸葛亮預先準備好的錦囊,依計行事,就可以安然退敵,攻無不克,戰無不勝,而把那些文武雙全的文臣武將貶得是一文不值。在《易中天品三國》中,易中天把三國歷史上真正的諸葛亮展現在我們眼前,其實與其說諸葛亮是一個杰出的軍事家,不如說諸葛亮是一個杰出政治家。火燒博望,火燒新野……這些精彩的故事都是羅貫中為了使《三國演義》更加的好看,而胡編亂造的。
我覺得《百家講壇》除了《易中天品三國》,還有更加精彩的評述,比如說劉心武的《揭秘紅樓夢》;王立群的《品漢代風云人物》……這些都是大師級人物在百家講壇上陳述自己的觀點,并且有自己的觀點來證實真正的歷史。我漸漸喜歡上了歷史,所以我就要盡量多看歷史節目,來豐富我的歷史知識!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3
于丹教授用通俗易懂的白話文把孔子的《論語》詮釋給世人,使我們能夠領悟到《論語》傳遞的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她從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與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分別闡述,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么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種種不公,除了檢討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行我們更多的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論語》里面所教給我們的這種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與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一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這一點非常像禪宗里面所說的一個境界,禪宗說這個人間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開月未圓,是這樣七個字。也就是說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就是你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
總之,在當今以經濟利益為主導的社會潮流中讀于丹的論語心得,真的能給人以心靈凈化,如一絲清泉沁人心脾,讓人陶醉,給人以啟迪。與友寬容,與同事寬容,與親人寬容,與生活中一切給予寬容,播種樂觀、豁達的處世態度,我想收獲的就是一種熠熠生輝、一種與諧的美。寬容是人生的哲學,但更是一種境界吧。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4
我們班一起看的這個節目,感覺相當精彩。因為《百家講壇》是一個老少皆宜的節目,在這里,教授們幽默風趣,繪聲繪色的演講,常常使我們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以前我看過了《百家講壇》的一個系列片,是《跟司馬懿學管理》,主講是趙玉平。其中的兩個故事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空城計”這個故事相比大家都熟悉。別人看了這個故事,都只為諸葛亮的機智勇敢而稱贊不已,但誰會想到站在司馬懿的角度去考慮這件事。從這件事,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的一個特點,謹慎。他是因為害怕諸葛亮有埋伏,而令自己和十五萬大軍,被僅僅擁有兩千余人給嚇走了。這足以看出司馬懿的謹慎,如果沒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他是絕對不會去冒險去做任何事。若是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就是一個普通的小市民,整天靠領死工資過日子,積攢下來的錢,要么存銀行,要么買國債,連房子有時都怕貶值不敢買。相反就是一些敢于投資的人,這種人占社會的小部分,寧可傾家蕩產也要搏一搏,這種人要么落入人生中的最低谷,要么一舉成為社會上的成功人士,這種人是敢于冒險的。司馬懿就是現在的普通小市民,畏首畏尾,當他聽說諸葛亮的實際兵力時,就像一個不肯投資的小市民,當聽說自己不肯投資的東西現在能夠賺一大筆錢一樣,腸子都悔青了。
司馬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能忍耐。《三國演義》里的故事是這樣的:諸葛亮為了激司馬懿出戰,于是便給司馬懿送去了女人的衣服,司馬懿的部下紛紛要求出戰,可是司馬懿卻忍住了,一直等到諸葛亮死,司馬懿才放心大膽地調兵攻擊。同樣,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司馬懿是個能干大事的人,他能伸能縮。,有時能有大丈夫的氣概,有時又能給人裝孫子,等積蓄了足夠的力量,再一拳把你打翻在地,反咬一口,這種人,用“心狠手辣”來形容毫不為過,可正是這種像司馬懿一樣心狠手辣,能伸能屈的,在當今社會才是干大事的人。
《百家講壇》是一個精彩的節目,它讓我們收獲知識,做人的道理,我愛看《百家講壇》。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5
今天,我看了趙玉平教授的“百家講壇”之“跟司馬懿學管理”的(1、2、3)篇,受益無窮。在這里,我認識了司馬懿的足智多謀、為人謹慎、毫不馬虎,對待他人的耐心,打起仗來,毫不慌亂,能仔細認真地思考,鎮定無比。對待領導,謙虛恭敬,深受曹操、曹植的器重,因為他做事細心認真,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以不斷升官,以前像是一棟房子的一根水管,現在像是房子頂天立地的一根梁,真是“以前靠著墻,現在頂著房”啊!
他不但十分會用兵,而且能猜測別人的想法,無所不能,所以屢戰屢勝,霸氣凌人,用一個詞來比喻他的性格實在是再好不過了:冷月狼。而且,在百家講壇里,我知道了,他的脖子竟然能180度大轉彎!可以人往前走,頭往后看。我還知道了,曹操怕有人殺他,竟然裝做夢里殺人!事情是這樣的:曹操當了丞相,興奮不已,但是他怕有人會在夜里來此殺他,就對他的手下說:“我最近不知得了什么病,經常夢見我在夢里殺人!”有一天晚上,他在睡覺,他的手下把他的被子蓋好來,他聽到了聲音,“刷”的一聲拔出劍,眼睛還閉著,就一刀把那人的腦袋給割掉了!第二天早晨,他看見他殺的人,還一直在裝,問其他人,說:“誰殺了我的兄弟!”其他人都說是他自己殺的,他就對他們說,沒辦法,他會夢中殺人。這起到了殺一儆百,殺雞儆猴的作用,讓別人不敢靠近他,這也充分的體現了曹操這種多疑的心。
百家講壇里講的都十分有道理,我還要去看咯,拜拜!
電視上的《百家講壇》大家應該都看過吧!它教給我做人的道理,真是我的好老師。
近期的主題是錢文忠教授講《弟子規》。《弟子規》經過錢文忠教授的剖析講解,頓時變得淺顯易懂,非常精彩。其中有一期特別讓我受益,接下來就讓我講給給你們聽吧。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這是《弟子規》里其中的兩句。意思是只要說話,必須要重而且舒緩,不能急也不能咬字不清楚。錢教授還舉了兩個例子:裴楷,人稱“美男子”,又稱“玉人”。這不光因為他外表美,而且說話字字句句聲音洪亮,咬字清楚,所以被稱為“玉人”。侯思正,雖然很有才能,被武則天提拔,但因語速太快,咬字不清,使他沒有再得到很好的重用。
這一期的《百家講壇》給我震撼很大,想想我自己,雖然語速快捷,但有時也吐字不清。真想不到,語速太快,吐字不清還有那么大的害處呢!以后我一定好好改正。錢文忠教授教給我的這個做人的道理,我會銘記于心,我要不懈的努力,改正自己的缺點!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6
我對宋史很不了解,一次,我在電腦上搜關于歷史的百家講壇視頻,看到了老師做客百家講壇講述專題《兩宋風云》之《康王趙構》,聽著袁老師精彩的講述,這段歷史一下子就迷住了我,使我從中受益匪淺。
《兩宋風云》這個專題給我們展現了從北宋靖康之變到南宋皇帝宋高宗禪位這4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在此中,一個又一個精彩之幕不斷上演。若將中華5000年的歷史比作深藍色的天空,那么這40多年的歷史就是這廣闊天空中的一顆閃亮的星星。看完了30集的講述,不僅讓我對宋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了“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宋高宗的樸素節儉,秦檜的富有心計,岳飛的忠心、勇敢,韋賢妃的冰雪聰明,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去認真體會和學習的。
兩宋風云只是歷史長河中的短短一瞬,仿佛劃破夜空的一顆明亮的彗星,讓人感受到之中的悲壯,讓人惋惜它的匆促。它雖然是歷史中最精彩的一幕,但“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作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們更應好好學習,實現人生的價值,并為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7
利用這個假期,我觀看了韓田鹿教授的《百家講壇》之《大話西游》。它主要講的是關于孫悟空出世、鬧天宮、取經等一切事情,以及他對它們的想法、見解。
我這次看了其中一個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孫悟空出世。
首先,他出生的石頭很特殊,包含了各種生活中具有特殊意義的數,如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節氣)等。而除了孕育他的石頭神奇外,他也同樣很神奇。說他是卵生,因為是從石頭里迸出來一個石卵;說他是胎生,因為他是從卵中一下就爬了出來,沒有經過孕育。所以他就是卵生加胎生。為什么會這樣呢?這是因為石頭上蘊含著九宮八卦,其實就是九竅八孔。而有九個竅,是胎生;有八個孔竅的,是卵生。
而為什么孫悟空是石頭縫里迸出來的呢?這是因為一則來自上古時期的古老的傳說:大概講的是大禹治水,要疏通水渠,于是就變作一個大熊挖。挖到中午,大禹餓了,忘了自己是一只熊,去管妻子要吃的。妻子看見了大熊,馬上就跑,而大禹就一直追。妻子懷著孕,馬上就生了,又跑不動了,于是便化作了一塊石頭。大禹生氣了,于是喊:“還我兒子!”石頭竟然應聲裂開了,出來了他的兒子,也就是眾所周知的夏啟。可見,這并不是作者杜撰、突發奇想出來的。
人類和石頭很有緣。毛澤東有一首《賀新郎·讀史》,在開頭提到:“人猿相離別,只幾個石頭磨過,小兒時節。”可見石頭對我們的重要性。而它的歷史也是源遠流長。任何動物最重要的差別在于人會制造工具,而動物不會。而石器是人們最早使用的工具。現在我們家里也有玉石,有的人甚至有鉆石、金剛石等,這些其實都是石頭。這說明,孫悟空出世背后其實有深厚的文化淵源。
真正的本領在后面。他獨自到瀑布后去探險,找到了水簾洞。如果當時你在場,你可能會覺得如果我要去,就也可以當王了。但是有一個關于哥倫布的故事。有一天,他為他發現新大陸慶功時,有一個人說:“如果換我,我也可以發現!”但哥倫布什么也沒有說,卻拿出一個雞蛋。他說:“誰能把這個雞蛋立起來?”每個人都試了試,都不行。他把雞蛋往桌子上一戳,就立了起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別人做過的事情,都會成功;但不要小看別人,因為你不是那第一個做的。所以不要因此大肆放言說:“我也能做!”
這個節目使我知道了很多從書中得不到的信息,更加深刻剖析了西游記的內涵,讓我重置我對《西游記》的理解,從更深的角度了解了《西游記》更深刻的含義。我熱愛這個節目!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8
“馬上快小升初了,多看看你哥的歷史書,將來對你有好處”這是媽媽在寒假常對我說的話,我的心里萬般委屈“媽,我也想看,可看了又記不住”要不是寒假里馬老師讓我們看百家講壇,我可能以后就不會喜歡歷史。
今天的百家講壇是說王安石與曾鞏。他們倆是在京城認識的,仔細一談發現兩人還有親戚關系,并且都很欣賞對方的才華,于是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那可以說是頗諳肺腑盡,不聞可否言。后來王安石考上了學校,曾鞏卻落榜了,所以兩人以信的方式交流。那為何如此好的兄弟會產生矛盾呢?因為王安石受到了宋神宗的信任,于是提出了“熙寧變法”而曾鞏卻反對,他們各說各的最后不歡而散,近10年他們沒有聯系。10年啊,多么的長久!但后來曾鞏的母親不幸去世了,曾鞏本身就有病,再加上母親去世,病得更重了,所以他就臥床不起了。王安石日復一日的照顧曾鞏,兩人之前的不愉快就全部煙消云散了,可曾鞏因為病情嚴重就去世了。
真正的友誼是一個眼神就能看出來,而王安石與曾鞏在眾人之中結識了,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兜兜轉轉還是你。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19
在這個假期里,我在電視這個萬千世界里觀看到了一個使我受益匪淺的節目——《百家講壇》。這個節目是由錢文忠教授主持的,解說了《三字經》中的奧妙。其中,我觀看了第5集,這集是講孝和悌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它們能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錢教授說:“百善孝為先,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是人的本分。”
古往今來,都有很多兒女都很孝順父母,在這個節目中,錢教授告訴了我們一個感人的故事:《二十四孝》里的黃香在九歲的時候,就非常孝順父母了。在炎炎夏日里,為父親扇涼枕席;在天寒地凍的時候,黃香躺在父親的床上為父親溫暖被褥,父親睡在暖洋洋的床上,小黃香卻渾身冷冰冰的,他真懂事啊!做人除了有孝心之外,還有一樣重要的是“友愛兄弟”,《三字經》里的孔融讓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都聽過,小孔融四歲就學會禮讓和孝悌,學會把好的給別人,把壞的給自己,令人動容。看了這個節目,我懂得了一個道理:孝和悌是永恒的,不會隨時代的變遷而變遷,它應是人人都具備的東西。這時,我回想起平時在生活中老和別人斤斤計較,什么事都不讓別人,傷了人家的心!從今以后,我要孝順父母,關愛他人,做個新一代的小黃香!讓我們做個有愛心和孝心的人吧,只要你是一個這樣的孝道之人,那么你就會擁有用不盡的財富!另外,要多看一些有意義的電視節目,那么你一定會懂得很多的人生哲理!百家講壇觀后感7
前幾天,我看了一期百家講壇。講的是畫家徐悲鴻與蔣兆和,系列節目《寫實徐悲鴻》第四集《畫壇伯樂》。蔣兆和是一位畫家,祖籍湖北麻城,生于四川瀘州;原名萬綏,1904年生,自幼家貧。通過努力后成為現代人物畫大師。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添加了西洋畫的手法使畫出來的畫栩栩如生,使人看了心曠神怡。1920年,蔣兆和來到上海,他為一家公司畫廣告。后來他認識大畫家徐悲鴻。蔣兆和像徐悲鴻學畫畫。通過徐悲鴻的教導,蔣兆和漸漸地離去了畫廣告畫的艷俗之氣,把西畫與中國畫融合起來。蔣兆和與徐悲鴻創建了“徐蔣體系”,成為一代大師。百家講壇中談到他畫畫的畫經常是用人模,也就是一個人站在那里,做出動作,畫家去畫。這樣的畫雖然十分好看,但是看這種畫看多了會覺得比較呆板,沒有創新。徐悲鴻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才有了后面的“三薦黃胄”。看了這期百家講壇我學到了許多:做事要有上進心,要向別人學習,要不恥下問等等。但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學會創新,不要循規蹈矩,總走一條路。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20
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要說起水滸英雄,魯智深可是一個特別的。說他是和尚,那也不盡然。他可是個“酒肉穿腸過”,不看經卷的花和尚,可算得上是和尚中的“另類”。且看他:頭裹芝麻羅萬字頭巾,腦后兩個太原府紐絲金環;上穿一領鸚哥綠纻絲戰袍;腰系一條文武雙股鴉青絳;足穿一雙鷹爪皮四縫干黃靴;生得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落腮胡須,身長八尺,腰闊十圍。好一條英勇剛武的大漢子!從渭州經略府的提轄官到梁山泊的頭領,這便是魯智深的性格斗爭生命史。魯智深被-逼上梁山,不僅僅是現實對他的迫-害,也是他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結果。他雖然是個粗魯之人,但他一身好武藝卻也是名副其實。
這不,為幫金氏,他三拳打死鎮關西;遇見周通強搶民女,又將其痛揍一頓。瓦罐寺中驅惡人;野豬林中救林沖。魯智深雖然性情魯莽,但卻有著一腔熱血。他原本可以“逍遙自在”地當他的提轄,然而卻無法忍受漠然的社會。魯智深不能忍受他所存在的社會,他對自己所看到的不合理的社會壓迫采取了進攻的態度。魯智深的正義感造就了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一生。他是個粗人,但他這個粗人卻是善良的。不畏強暴,見義勇為,一副俠義肝膽,此乃英雄也。魯莽行事的魯智深“平生不修正果,只愛殺人放火”。他可是“酒肉穿腸過”,但佛祖是否心中留,那就得問他自己了。
他大鬧五臺山,大力倒涼亭。可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自從落發寓禪林,萬里曾將壯士尋。臂負千斤舉鼎力,天生一片殺人心。欺佛祖,喝觀音,戒刀禪杖冷森森。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五臺山上,魯智深雖然到處惹是生非,三番五次破戒,但他在智真方丈面前卻也顯得乖巧,不敢放肆。魯智深也有他可愛的一面。魯智深的性格中雖然有魯莽的一面,但他卻也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
在菜園中他智斗眾無賴,也算是有勇有謀。他在眾無賴面前,力拔垂楊柳,也顯示了他的力量和霸氣。武藝超群,果不其然。魯智深為人豁達、坦率,這也正是他的可愛所在。他說話一口關西腔,又顯出他的爽快來。不能否認,魯智深確實是個英雄。作為英雄,他有一份英雄的氣概。作為英雄,他也有一份英雄的義氣。要不然又怎么會大鬧野豬林救林沖,又怎么會為救史進華州入獄?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為兄弟兩肋插刀。哪怕是來到梁山后,對昔日的好友兄弟依舊是日思夜念,并決定也接他們來梁山。如此義氣,如此俠肝義膽,又怎能不讓人為之欽佩呢?魯智深的一身可以說是富有戲劇性的。從起初因躲避追捕而被迫落發,到善終坐化在大剎。也可以說是從“假和尚”成了“真和尚”。他雖然被-逼上梁山,也干過些殺人越貨的勾當,但骨子里,他卻也不是個壞人,仍透著點佛家的大慈大悲。智真長老說他魯智深必能修成正果,也確實如此吧。或許魯智深已經看破了這紅塵世事,他拒絕了宋江的好意,心已成灰,不愿為官,只圖尋個清凈的去處,得個囫圇尸首,也就此心滿意足了。聽潮而圓,見信而寂。魯智深就這樣圓寂了。魯智深英雄一生,驚心動魄。但在臨死之時,卻是如此平靜和自然。臨死之人,如此坦蕩也不失英雄氣概。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繩,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這個“酒肉穿腸過”,不看經卷的花和尚也算是做了一回真和尚,功德圓滿,修成了正果。魯智深,魯智深,起身自綠林。兩只放火眼,一片殺人心。忽地隨潮歸去,果然無處跟尋。咄!解使滿空飛白玉,能令大地作黃金。魯智深命中與佛有緣,這也使的他的性格善良。他豪爽,不畏強暴,殺富濟貧,仗義勇為。真可謂是俠肝義膽,可歌可泣。魯智深是個英雄。英雄都是令人所敬佩的。魯智深是一個讓人覺得可愛的英雄。真是:好個大膽花和尚,仗義勇為是好漢。殺富濟貧都強暴,性格豪爽俠義膽。一拳打-倒鎮關西,二番大鬧五臺山。留下多少英雄事,一塊好鋼折不斷。喜歡魯智深,不僅因為他是個英雄,不僅因為他的正直,坦率,義氣,俠肝義膽。讓人感覺最深刻或許還是他的圓寂。他雖然一生的經歷都是如此的驚心動魄,充滿著殘酷的斗爭,使他一腔正義的熱血一直都在他的心頭燃燒,沸騰。他厭惡他所存在的社會,他不能忍受這樣的社會。
于是他反抗,采取了進攻的態度。他上梁山,落草為寇,劫富濟貧,疾惡如仇。真是英雄所為。他蕩氣回腸的一生卻有著一個平靜得不能再平靜的結局,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他便似化作一粒塵埃在紛亂、悲哀、被壓迫的社會飄蕩。這樣的他應該是真正“逍遙自在”的吧。好個“不看經卷花和尚,酒肉沙門魯智深。”現在我們應該可以真真正正地喚他一聲長老了吧。
俠肝義膽是英雄,勇于斗爭是英雄。上天創造了魯達,而社會造就了英雄的魯智深。
《百家講壇》觀后感 篇21
近幾年,歷史似乎突然火了起來,打開電視是循環播放的百家講壇以及各種歷史揭秘節目。走進書店,又是滿滿的各朝"那些事兒"和一本書讀懂各代史。
在百家講壇剛剛興起的那幾年,不得不承認,確實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講師,像是閻崇年、易中天、劉心武等等。他們屬于有自己專攻的領域,對自己的學術范疇有著深入的研究。例如劉心武,作為在當代紅學研究中有一定地位的學者,通過對自己研究成果以及周汝昌先生等等大家研究進行綜合,取其精華,去除糟粕,將復雜的紅學內容用簡潔易懂的語言介紹給大眾,一時引發了再讀紅樓夢的熱潮,可以算是相當成功的。
而到現在,百家講壇的講師越來越多,講述內容越來越雜,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所謂學者,都試圖通過這一平臺來成名成功。上百家講壇,然后出書,巡講,似乎成了一大批人"成名"的固定套路。上過節目,總有人會買賬。而就他們本身來看,有相當一部分學術水平并不過硬,在講述歷史時,更是帶有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很容易對觀眾產生誤導。這是我們不愿意看到的,出發點很好,但如果不能保證高質量的節目,結果難免適得其反。
同樣的還有如今泛濫成災的歷史書。假期去書店,走到歷史書的一架,滿眼都是花花綠綠的"速食"類書,像什么"一本書讀懂中國史"、"一本書讀懂近代史",而真正大家大作,都被淹沒在它們之中。當然不排除有些書確實不錯,這種類型也確實迎合了當代人的"快"心理,可是仔細想想,幾千年的歷史,豈是一本薄薄的小書能夠敘述完全的?這樣
的文化泛濫,只會給人們造成越來越多的錯誤引導。
我面對前輩們窮盡一生的研究成果,崇敬非常,而面對如今這看似紅火的歷史熱,卻有一絲擔憂。很多歷史院校招收的學生數量已經呈現明顯減少的趨勢,而快餐歷史再發展下去,會不會越來越沒有人愿意投身歷史研究?會不會在大眾看來,歷史學是個多余的存在,研究者多年的汗水付出,純屬吃飽了撐的?細思恐極。
【《百家講壇》觀后感】相關文章:
《百家講壇》觀后感07-28
百家講壇的觀后感11-27
百家講壇觀后感精選08-15
百家講壇觀后感07-10
百家講壇觀后感05-31
百家講壇觀后感匯集07-17
2015百家講壇觀后感03-13
百家講壇觀后感范文07-28
《百家講壇》的觀后感范文09-27
《百家講壇》觀后感范文09-27